第一篇:重视实验细节-实验论文-
重视实验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科学实验教学细节例谈
摘要 :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验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本文着重从实验过程中、现象中、步骤中、冲突中等细节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领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演绎课堂的精彩。关键词 :实验教学细节学生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是初中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物理和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物理和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一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如稍纵即逝的现象、习以为常的操作、司空见惯的字眼,在不经意之间一闪而过。对此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给你许多意外的惊喜,成就课堂的精彩。下面以教学实际为例,作一浅谈。
一、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设计新颖实验,关注过程中的细节,不仅能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知识,更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使之系统化,并引导学生学会对未来进行大胆预测、构想和创新。
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课本给出的是一个控制实验变量的对比探究性实验。开始时介绍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对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比;再对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很容易得出: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和空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也没有燃烧是为什么?经过再次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会发现,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条件都一样而现象不一样,很可能是红磷和白磷本身的性质不一样。经过查阅资料马上发现是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这样就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了。得出结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就此收尾,必将失去一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的大好机会。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举出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水下火五环”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是如何实现的?最后通过实验,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用酒精灯给铜片上的红磷加热,进一步证实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到此学生已经对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深刻理解了,否则学生就失去了一次开拓思维,树立主体意识的机会了。白磷 1
在水中燃烧的现象,平时是看不到的,这样通过实验、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众多的适当答案,发挥自己创见的问题,使学生们找出以前没想到也不敢想的各种奇妙的好方法。
二、分析实验现象中的细节,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仔细分析实验现象中的细节,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反应结束后,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但
振荡后迅速消失。溶液变红,说明有NaOH生成,但使溶液退色的物质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会有多种猜测。①Na2O2起漂白作用:在过量水存在的情况下,Na2O2已不存在;
②NaOH起漂白作用:用实验验证,往浓NaOH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确实能退色,但随着水的加入,红色又重新出现;③O2起漂白作用:把O2通到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退
色,说明氧气无漂白性;在学生思维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做适当地点拨,可能的反应物、生成物都已经考虑并被一一否定之后,有没有可能是一种中间物质在起作用。④学生试验H2O2的漂白性:往双氧水中加品红溶液,结果退色。这样结论就出来
了:起漂白作用的是H2O2。那么H2O2是怎样产生的呢?结合现象及结论可马上写出化学
方程式:Na2O2 +2H2O = 2NaOH + H2O2, 2 H2O2 = 2H2O+O2↑。经过对现象的层层剖析深入
探索,结合灵活的思维,揭示了反应的实质,为后续的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情况等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发现问题后,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一种结论不正确之后,又提出新的假设,开始新的探索。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的思考,既动手又动脑,从中也充分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巧设实验步骤中的细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当前中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教师验证性实验居多。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的一种好方法。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进行这种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借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从而完成一个层次的认识。
例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
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实验教学的步骤可以这样具体设计:(1)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在这里先设计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即将展开的实验笼罩上一层趣味的“灵光”。(2)用弹簧秤挂铁块徐徐浸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秤示数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故意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3)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也可让学生上来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秤示数又有何不同?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很多人跃跃欲试,此时课堂业已成为学生探究的舞台,成为学生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一步步的实验过程加以验证,层层递进,慢慢切入试验的科学本质, 更透彻深入知识点。这样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贴近实验生活中的细节,实践成功的体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情境中的实验教学,学生更容易提出问题,更愿意主动的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开展家庭实验是实践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当药品和仪器缺少时会大胆地启用替代药品(甚至是废物利用)和替代仪器,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开展家庭实验要考虑简便易做且安全。象“会游泳的鸡蛋”只需一只鸡蛋、玻璃杯用少量的食盐即可成功。针对“知了”的呼吸器官长在腹部,我指导学生开展了家庭对比实验:①将“知了”的头部按在水中,②将“知了”的腹部按在水中,③将整只“知了”按在水中,实验结果是将整只知了按在水中比其它情况的死亡要快得多,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身体各部分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玻璃瓶、塑料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制作漏斗、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等简单实用的实验仪器,用食醋、碘酒、面粉、乌贼骨、鸡蛋壳、蔬菜、西红柿等替代化学药品或实验材料,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如“神笔”、“钮扣潜水员”等。通过动手实验,大家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理解了科学家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使课堂教育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促进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提高了自己的素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五、预设实验冲突中的细节,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科学实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起着发现新事实,提出新问题,获取事实、证据,验证
科学猜想等作用。在实验中预设情景冲突,能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真正发挥实验的最大功效。例如教学《液体的压强》时,在利用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研究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后,教学“液体内部压强”往往是按照课本先介绍液体压强计后用压强计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这样教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容易给学生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液体内部压强只能用液体压强计来测量,因此会束缚学生思维。其实上述教学会错失让学生进行探究的良好时机。若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预设如下冲突情景:“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是否也有压强呢?如果有,怎样来观察呢?”使学生容易想到“把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液体中去进行观察”。运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结果发现橡皮膜有变化但不明显,此时教师可趁机激发学生思考,寻找更佳的器材。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出示“液体压强计”必定能达到水到渠成之功。从“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到“液体压强计”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经过矛盾冲突后获得自主发现,体验探究学习快乐,由此也揭示了液体压强与液体内部压强的联系。
对于实验教学中的冲突情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预设不等于封闭,现代课堂改革倡导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兴趣和灵感等参与实验课堂,使实验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因此教师对预设应想得细些,对可能出现问题估计得全面些,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考虑得周全些,将使预设既具预测性,更具应变性。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使生成更有把握。课前多一份精心预设,课中就可能多一份精彩的生成。
六、改进实验中不规范的细节,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实验操作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细节,首先应有一种批判的意识。而学生在实验中暴露出的两种思想意识应引起教师的警惕。一是做实验比较放松而把做实验看做一种休闲活动;二是认为不规范操作照样能得到预期的现象,无所谓。学生在实验室无所顾忌地大声说话,站起坐下频繁;试剂用量“多多益善”致使反应液溢出试管;试剂用完不及时归位,瓶塞张冠李戴;铁夹口朝下致使试管跌落,铁夹太紧导致试管破裂等等。例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中,滴管竟伸到液面以下。这严重违反了滴管的基本操作方法,滴管应该在试管口平面之上进行操作,不能伸进试管,不能碰到内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是为了避开空气中的氧气。能不能做到既符合规范,又解决氧气的问题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综合性考虑问题。可以从试剂、操作、装置等方面来分析。通过认真地思考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多种方案:①直接将片状NaOH 放入FeSO4 溶液中,在NaOH 表面的现象很明显;②创造还原性的气氛,把CaCO3、Fe 屑
加到稀盐酸中,利用生成的CO2、H2 隔绝氧气,然后直接从上面加NaOH 溶液。实践证
明这堂课的规范教育是成功的,学生产生了规范操作的意识,对实验做到了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细节问题不容忽视,在认识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把视线只盯在一点、一线、一面上,也可以看作是扩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契机。
总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重视实验细节,能引领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当然从细节中寻找问题,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察需要更加细致,阅读需要更加仔细,知识的储备需要更加丰富。教师是引路人,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身的成长,演绎出课堂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1、2、3、4、5、钟启泉、袁运开《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2_版 杨美秀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化学教学》202_.2 孙国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物理202_.5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2_年第10期 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年
第二篇:实验论文
202_-202_学第一学期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
实 验 论 文
实验教师 胡令波 202_年1月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汶上县实验小学 胡令波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作用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所以,教师应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愤怒而愤怒,呐喊而呐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
一、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的小说。文中讲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清兵卫开始痴迷于葫芦,后来由于父亲和教员的严厉压制,而最终与葫芦断绝一切关系的令人痛心的故事。
文章为了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突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突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个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为了让学生理解主人公对葫芦的痴迷,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品味本处细节描写,然后再请两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进行表演。两个同学惟妙惟肖的动作、神情,让其他同学忍俊不禁,有捧腹大笑的,有笑出眼泪的,有笑的前仰后合的……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主人公的那份痴情。
文章中还有一处写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当场没收后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让学生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才能表现主人公惊愕、害怕和他那种在绝境中的惨淡心情?这时的教室里人声鼎沸:有大声作示范朗读的,有给同学指出不足的,有争的面红耳赤的,有因读得入情而流泪的……在争论中学生理解了清兵卫的坚强。……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和有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理解艺术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名篇,让人百看不厌。全词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更令人钦佩的是词人面对逆境却透露出的豁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词开篇就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奇异之笔,非超尘脱俗不能有此奇想。虽然词人被贬感到压抑,但压抑得豪迈、洒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浩然之气一扫“我舞影零乱”顾影自怜的抑郁之情。词下阕怀念其弟子由,词人与其弟七年未相见,发出“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感慨指责。然而笔锋陡然一转,领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作者胸襟顿时开阔,我们读者也随之激昂。最后词人发出呼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戛然而止。一个命运多蹇,仕途坎坷的文人,却对人生充满了乐观情绪,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位学生,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真是俯拾皆是。当我们读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能不为他这种欣喜若狂,激动和轻快的心情所深深感染吗? 当我们玩味陆蠡的《囚绿记》时能不为他那种忠于祖国的情怀而震动心扉吗? 当我们欣赏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能不为青海湖的奇丽色彩而心驰神往,留恋忘返吗?能不为作者从中透露的喜爱之情所动吗? ……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 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情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三、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教师形成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的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邓颖超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了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往事的回忆,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让人肃然起敬。其中第5段作者把切切的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因此在读此段时,应用沉缓的声音、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现思念之情。《苏珊•安东尼》第4段是安东尼据理力争反驳那些嘲笑者的一段话,在读这段时声音应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到自豪再到坚定,要读得气宇轩昂,读出凛然正气。《沁园春 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同样只有抱着挖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激起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202_.1
第三篇:认知实验论文
船舶认知实验报告
姓名:宋喜庆班级:船海xs1101 学号:0121102090606
摘要:
论文主要涉及个人对船舶认知实验课的体会收获。其中包括对于船舶的认知,对于所参观的轮机模拟器、轮机综合机舱、航海模拟器、性能、流体实验室、工艺、结构实验室港机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等实验实验室的感受。船舶认知包含船舶分类、船舶行业前景
关键词:船舶认知实验室体会理解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involves the person on the ship cognitive experiment of harvest.Including the ship's cognition, to visit the turbine simulator, turbine engine,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or, performance, structure, process, fluid laboratory laboratorylaboratorylaboratory experiment, hydraulic machinery laboratory experience.The ship contains the ship's classification, cognitive shipbuilding industry prospects
Key words:
Marine laboratory experienc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目录
1船舶的认知
(一)船舶分类
(二)船舶行业发展
2对所参观的实验室的了解
(一)轮机模拟器
(二)轮机综合机舱
(三)航海模拟器
(四)性能、流体实验室
(五)工艺、结构实验室
(六)港机实验室
(七)液压实验室印象最深刻的实验室及体会
船舶认知——船舶分类
一、按照用途,船舶分为军用舰船和民用船舶两大类。
1、军用舰船按所担负的任务可划分为战斗舰船和辅助舰船,战斗舰船的具体种类有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辅助舰船的具体种类有运输船、补给船、巡
逻船等。
2、民用船舶按业务用途分为运输船舶、海洋开发用船舶、渔业船舶、工程船舶。
① 运输船舶专门用于运载人员和货物,可分为客船,包括客货船、旅游船;货
船,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冷藏船等;渡船;驳船。
② 海洋开发用船舶专门从事海洋调查研究、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可
分为海洋资源开发船,包括海上钻井平台、海底采矿船、海洋地质勘探船;
海洋调查船。
③ 渔业船舶专门从事海上捕捞和水产品加工,可分为渔政船;渔船,包括网渔
船、钓鱼船、特种渔船;渔业辅助船。
④ 工程船舶专门为航道和航行服务,或从事水上水下工程作业,包括挖泥船、起重船、航标船、打捞船、测量船、破冰船、消防船、引导船等。
二、按照航行区域,船舶分为海船和内河船两大类。
1、海船按航区离岸远近、风压和波浪大小等情况,可分为远洋船、近海船和沿海船,特别的,航行于北冰洋和南极区内的船舶称为极区船。远洋船航程较远,航行环境较恶劣,通常船舶的尺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极区船常与浮冰碰撞,因此船体结构比较强。
2、航行于江河、湖泊的船称为内河船。
船舶认知——船舶行业发展
我国的造船业从解放初期发展至今,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初期到 1978 年,这个阶段是艰苦创业打基础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 1978 年改革开放到上个世纪末,这 20 多年来,造船业在平稳中全面发展,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是从 202_ 年至今,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造船企业的劳动力优势和产能优势令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及形式分析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造船三大指标大幅增长。
2、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增长。
3、船舶出口增势良好。
4、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造船总量大幅增长。
2、船舶配套质量不断提高、合作推进取得进展。
3、调整结构成绩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得到发展。
4、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造船成本持续上升,盈利空间受到冲击。
2、船舶配套业发展依然滞后。
3、修船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自律有待加强。
4、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对我国提出严峻挑战
我国船舶工业仍将面临着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国际航运市场波动加大,供需失衡局面不断加剧、造船成本持续上升,未来
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形势,我国船企要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预计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还会保持平稳增长。总体上看,中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和国家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迈进,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含量将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所参观实验室介绍
力学实验室
流体力学实验室的风洞已有很多年的历史。风洞为形成均匀流场的风环境,所需的造风装置,包括风机,送风通道、整流装置、风向调整装置、及相应控制系统部分。风洞为开口回流式,实验段尺寸为直径1.0m,设计风速2—60/s。目前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风洞、能从事机翼、舵、船舶上层建筑、风帆及其它多种建筑物的水动力和空气动力试验、边界层速度量、尾流测量等。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大型循环水槽,大型循环水槽的原理是利用该设备产生一个可调均匀水动力流场,对船舶模型、建筑工程模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各项水动力参数的测量及分析研究。试验段尺寸为6.5m*1.8m*0.9m,设计最大流速1.8m/s.主要用于流场观察摄影、速度和压力测量、船舶相互吸引及底吸、岸吸研究、水动力测量与分析以及体育运动设备的流体动力性能研究。循环水槽还与应变测量系统相连接。试验仪器有16个通道,将应变片按照一定桥路接入电桥盒,再接入动态(静态)应变仪,最后用信号线接入计算机。通过程序软件进行信号采集处理还以进行桥梁的静动态荷载试验。
3月25日我班又集体参观了造船工艺实验室和结构工程实验室。
船工艺实验室
工艺实验室的大型实验设备有: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虚拟制造软件实验系统、数控肋骨冷弯机、造船测量系统和数控技术实验系统。
承担船体建造工艺学、造船机械设备、造船数控设备、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造船误差与测量、计算机在造船中的应用等课程实验教学任务。近年来肋骨冷弯机、肋骨加工机器人、重型平板运输车等高新技术成果就诞生于这个实验室。它为技术市场可提供:1.程控机械手肋骨冷弯机、数控肋骨冷弯机等设备和技术2.重型平板运输车设备和技术 3.解决型材板材的加工回弹伸长测量技术4.提供数控弯管机回弹伸长测量技术5.造船工艺新方法、测量方法等6.承接船厂规划设计及船厂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等。
其中新一代“高级智能型”数控肋骨冷弯机,是集成了先进的工艺技术、测量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它的操作机是机械手肋骨冷弯机,并具有学习和智能功能,所以它具有明显的机器人特征,故也是一种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的“肋骨冷弯工业机器人”。
结构工程实验室
结构实验室每年承担的任务主要有:船舶结构设计计算、特殊工程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现场结构试验、公路铁路桥施工监测监控、船舶桥梁检测等。具有CMA国家级资质。结构实验室现有房屋1700m2,其中实验用1200 m2。
结构实验室主要设备有:㈠20m9m大型静动两用结构实验平台,可加弯矩20000KNm、水平推力10000KN,可实现三维加载,㈡100t、50t、50t、25t美国进口动载试验机,㈢9m6m水声试验水池,㈣丹麦进口水声动态测量分析系统,㈤X射线应力分析仪,㈥静应变、动应变、位移、振动、力的测量仪器。主要进行军工项目的模型试验、实型测试,高速船密加筋模型结构实验,重件船结构模型试验,架桥机检测等。
船舶性能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船模实验室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有船模拖曳水池和船模操纵性水池。
一、深浅两用船模拖曳水池
船模拖曳水池长132m,水面宽10.8m,最大水深2.0m,池底平整。水深可根据试验要求任意选择,拖车工作架可垂向升降,以便于不同深浅水试验的要求;水池水面宽度较大,可进行大型船队的船模试验研究,是国内一座大型深浅两用船模试验水池。1986年正式成为国际船模试验水池会议(ITTC)成员单位。
经过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大力投入,水池现配备有英国CUSSONS公司螺旋桨动动测量仪、螺旋桨模加工测量仪、阻力仪;日本TEAC公司高精度直流信号放大器,精度可达万分之一;美国NI公司硬件及LabVIEW软件集成的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新近建成24单元反射吸收式造波机,可造3维非规则波。新添置了,瑞典QUALISYS公司非接触型适航议、日本电子株式会社非接触型浪高仪。
本水池可进行船模阻力试验,波形测量,船模运动升沉浮态测量,螺旋桨敞水试验,船模自航试验,船舶伴流场、尾流场测量等常规试验。
规则波和二维非规则波下的有航速的船模耐波性试验。
水中运动物体相互干扰力的测量和海洋结构物的水动力研究等非常规试验。
二、深浅两用露天船模操纵性水池
船模操纵性水池长80m,水面宽60m,最大水深1.5m,池底平整可做深浅水自由自航船模操纵性试验,拥有计算机数据实时采集显示处理系统。双RTK的GPS船模运动轨迹实时摇测系统,可实时测量船舶运动的轨迹、航速、漂角。综合分析可得出船舶的操纵性指数、倒航操纵性。
通过变换水深,按不同的水深吃水比进行模型操纵性试验,可研究浅水对船舶操纵性的影响,研究内河限制航道船舶和大型船舶进出港口时的操纵性及安全性。
还可作单船及船队通过桥墩等水上建筑物的模拟驾驶试验,风帆船的操纵性试验。
多年来本试验室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和各省的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数10项(50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多项,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印象深刻的实验室
在所有参观的实验室中我对于性能、流体实验室印象最为深刻。通过老师介绍和自身学习,我了解到了船舶行进过程中对船舶产生影响的因素。下面是通过查资料和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
船舶航行过程的性能参数
设计和建造各类船舶,应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以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把航行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这些船舶所应当具备的性能,我们称之为船舶的航行性能。船舶航行性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 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在水中具有以正常赴台漂浮的能力;
② 稳性——船舶在外力作用下偏移正浮位置而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自行恢复到
正浮位置而不倾覆的能力;
③ 抗沉性——船舶在局部破损浸水后,仍能保持一定浮态和稳性而不至于沉没的能力;
④ 快速性——船舶以较小的主机功率消耗而获得较高的航速的能力;
⑤ 耐波性——船舶在波浪中抵抗摇摆,保持稳性和航速的能力;
⑥ 操纵性——船舶在航行中保持和改变航向,控制船舶运动的能力。
所谓船舶航行性能就是船舶本身所应具有的在海上安全航行的能力,航行性能主要同船舶的尺度、形状以及全船重量的分布有关。船上和航行有关的各类设备、装置对航行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对船舶认知实验课的感想体会
这学期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的船舶认知实验,给我印象极为深刻。船体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同时让我接触到了船舶方面与流体力学有关的很多运动学问题,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基础才能获得解决的办法,而这个实验室就提供了这个条件。其实研究每一门工程技术,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试验,这样才能有进步、有发展,如果研究者只坐在办公室搞理论研究,而不进行客观的实践,那么他的研究就不会有实质的进步。
该实验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大型深浅两用船模拖曳水池,给我们上实验课的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它的具体使用方法,还实际操作了一次给我们看。期待今后可以在这个实验室进行自己的实验。
船舶是国际贸易的必要工具,发展好船舶事业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外贸实力,因此作为武汉理工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的我也必将在这样一条路上努力学习和工作,而通过此学期的认知实验课,我也大致发现了自身的兴趣所在。船体设计是我的发展方向,流体动力学则是挡在我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我的任务是驱赶这只拦路虎。
第四篇:演示实验论文
谈谈我对物理演示实验的看法 首先感谢老师在这学期对我们的教导。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现在,物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理论通常是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一样,这些定律不能被证明,其正确性只能靠着反复的实验和观测来检验。”(引用)
物理学是探究微观与宏观世界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揭示了物质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以及各物质之间自身所特有的规律,从根本上解释了各微观与宏观现象,给出了粒子本身所存在的性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技术科学的各个方面,是技术科学的基础和先导。物理学深刻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所体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实验是验证物理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学科,按实验的发展它包括普通物理实验与近代物理实验,按照实验的操作性可分为理论性实验与操作性实验,既具探索性又具验证性,物理规律与性质的得出过程是通过实验现象大胆对未知规律的探索与猜想,继而通过实际理论的推导验证,再通过实验对所推导的结论进行验证的过程,在其中物理实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从阿基米德浮力实验到牛顿斜坡实验再到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实验,无一不显示了实验的进步性与科学性。
物理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密切配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让学生观察的实验。
演示实验是把物理现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的过程。它是学生最集中地获得物理现象的主要来源。同时演示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各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它的教学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3.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
4.演示实验是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引用)
物理演示实验是一门演示性极高的实验,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积极启发同学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同学们也应该配合老师的启发,积极的与老师互动并探索演示实验所蕴含的科学性知识。
我选择物理演示实验的原因在于物理演示实验是一门趣味性与科学性极高的综合类学科,它可以引起我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物理现象的探究,通过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加深我对物理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可以拓宽我的知识层面,早从开课以来我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从未旷过一次课,从未迟到,从未早退,并尊重老师的上课成果,上课时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并对老师上课时所提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偶尔也还是会有开小差的时候,在后面几周的实验课上,我对老师所开展的实验进行了实际操作,并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规律进行了思考,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完成全部的实验,这是让我感到惭愧的。
物理演示实验对于学习物理学至关重要的,在物理实验学科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纠正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图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直观的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想象的基础,它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习以为常的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的显示出来,物理演示实验从侧面上激励了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催生了新一代的人才。物理演示实验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其中一般性方法又可分为直接演示法,对比演示法,模拟演示法。直接演示法就是直截了当的演示某一物理现象和规律,比如磁铁的极性性质,以及光的沿直线传播。对比演示法是利用对比的方法演示某一物理现象和规律,对比演示又可分为同时对比,先后对比,复合对比,相应的实验分为判断通电自感的存在,判断断电自感存在以及趋肤效应。模拟演示法是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原型是指现实世界中某一待研究的对象,模型是指与原型的某一特征相似的另一客观对象.模拟演示法具有更深刻、更集中的特点。根据模拟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现象的誓言是模拟,比如霓虹,海市蜃楼;微观现象的宏观模拟,比如布朗运动;大型装置的小型模拟,例如:避雷针;小型装置的大型模拟,如光导纤维。根据模拟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全同模拟,本质相同模拟,动力相似模拟。特殊方法分为:1.气垫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2,,频闪法,如弦驻波的频闪照明实验;3.光杠杆法,如测量尺子的微小形变;4.投影法,如牛顿环纹透反互补和定域干涉的投影演示;5.描迹法,借助于各种记录笔描绘下物体运动的轨迹,以便仔细研究其运动规律。分为直接描迹和展开描迹,如刚体平面平行运动演示仪,滑块底面带有几支毛笔,运动中可自动地用不同颜色记录下刚体上质心和非质心处的运动轨迹----直接描迹。
当力的作用线通过刚体质心时,刚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是一系列平行直线。
当力的作用线不通过刚体质心时,质心的轨迹仍是一条直线,非质心点的轨迹是旋进曲线。
展开描迹法,如沙摆,一根细绳把一个沙袋吊在空中,让其在y方向作简谐振动的同时在x方向上作匀速运动(展开)----描画出了沙摆作正弦运动的轨迹。这就是示波器的工作原理。6.示踪法-利用各种灵活方法,显示物质的存在、运动或状态变化的踪迹。如阴极射线的电离示踪,阴极射线的荧光示踪。7.示波法将电学量、磁学量和各种非电量,转换成电压的形式输入到示波器,从示波器的荧光屏上观察这些量随时间或随其他量的变化关系,并测得其大小。这种用示波器观察、测量的方法称为示波法。
8.光电转换法,利用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观察或定量显示。如,光通讯。
9.压电转换法-----利用压电效应将机械形变压力转换成电信号放大观测;或者利用电致伸缩效应(逆压电效应)将交变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
10.电视摄像法,并非指放映演示实验的电视录像,而是用电视摄像机和电视机实时观察实验现象。如,电视机观察牛顿环 [实验剖析] 实验一:七连球弹性碰撞
1.实验目的:演示六个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加深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的理解。实验仪器:弹性碰撞演示仪
实验原理:物体之间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实验方法及现象:1.将仪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悬线长度,使这六个球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拉动左侧一个球使其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松手令它与其余球碰撞,可以看到最右侧那个球跳起,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跟第一个球几乎相等,而其余的五个球不动。3.仿照第一步,拉起左边两个球,然后放手,让它们跟其余四个球相碰撞,可以看到最右边两个球跳起同样的高度,其余四个球不动。实验分析
在碰撞过程中,在该实验中小球做的是对心碰撞,而且是完全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可知,两个等质量的刚性球弹性正碰时,它们将交换速度,参考公式:m1v1+m2v2=m1v1’+m2v2’(m1v²1)/2=(m2v²2)/2 实验二:常温磁悬浮地球仪
1.实验目的:了解常温磁悬浮地球仪的原理。了解利用电磁感应反馈信号进行调控的技术。
2.实验仪器:常温磁悬浮地球仪一台。3.实验原理:
磁力是磁场对电流作用的非接触力,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磁场对磁化电流的作用。由于它具有非接触性的特点,可以用它来演示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永磁体异性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很大,就其大小而论完全可以用它来克服重力而使物体悬浮起来。但由于它随磁极间距变大而迅速减小,因此很难实现常温条件下(非超导)的磁悬浮,即利用磁力使物体在重力场中稳定的悬浮起来。
为了实现磁悬浮,采取了两项措施:那就是负反馈调节磁力和用磁力定位。常温磁悬浮地球仪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整个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A为待悬浮体地球仪,B.C分别为上下固定点。在地球仪A的南北两极处各安装一个小的永磁体,外N内S;C为下固定点,C处安装一个永磁体,极性为上S下N;B为上固定点,它由永磁体E,磁场敏感元件F,和励磁线圈D组成。如果没有D,只靠E的作用不可能使A稳定的悬浮起来。为了使A能稳定地悬浮,特意在上固定点B设置F和D,令励磁线圈D通以一定强度的电流,电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E的相同,即它们的合磁场对地球仪上的N极产生吸引。磁场敏感元件F感知地球仪A上极地磁极的位置,若地球仪A靠近E的S极时,合磁场将较强,有更吸引A往上的趋势,此时受F调整的控制电路将减弱流过D线圈的电流,使合磁场变弱,A将因吸引力减弱而不向上走;反之,若A偏下,F感知地球仪偏下,F调整控制电路将增强流过D线圈的电流,使合磁场变强,A将因吸引力增强而不往下走。总之,在控制电路的调节下,地球仪A受到的磁力和重力平衡,悬浮在空中。下固定点C的作用是防止地球仪A摆动,使A总是趋于竖直稳定地悬浮在空中。4.实验方法:
接通电源。双手持地球仪,使北极点自上而下慢慢接近上磁极。在一定高度处突然觉得手持力消失,此时双手松开,防守,即可将地球仪悬浮在空中。在地球仪悬浮于空中后可缓慢转动地球仪使它转动方向与实际自转方向一致。
实验分析:与当代磁悬浮列车原理相同,地球仪自身重力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力想抵消。实验三:辉光球
实验目的:观看辉光放电 实验仪器:辉光球
实验原理:辉光球”是低压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的辉光放电现象。球内充有低压气体(或叫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加在电极上,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人体即为另一电极,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气体在两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
实验分析:球心中心电极电势高于其他地方,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故产生辐射状辉光,当用手接触球面时,电场分布不再均匀,气体在两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明亮。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演示实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做实验,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或观察不到想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认识到物理及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我形成物理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物理现象。对学科建议
1.更多的开展演示实验项目 2.更多的时间交给同学
3.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依据设计实验,参考已有实验仪器并给出改进
4.多开展互动讨论,老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第五篇:土木工程实验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土木工程实验论文,请参考。
土木工程实验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探索
摘要: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实验室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实验室开放的背景和相关策略,总结了地方高校中实验室教学应当如何去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探索;实验室实践
正文:
在地方高校中,建立起科学的实验教学体制,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并通过积极地探索和时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建立起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很好地推动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
1.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的背景
在我国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室通常都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并且在教室的引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使得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教学中,在设计时通常都围绕本课程来进行,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上面。而且验证和演示的性质居多,设计方面的实验比较少。尽管对知识点所具有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呈现,却没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改变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建设开放性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推动人才培养的进程。
2.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的探索和实践
2.1推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机制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立起较为开放的教学机制,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实践。实验室把实验项目和相关设备的信息进行公布,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获得实验机会。从而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完成实验室的开放。在该专业的教学实验大纲里面,涉及到的实验要求相对较少,负责实验的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开除一些实验,让学生进行选择。当教学大纲上的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喜好和特点特长,对选做实验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自己特点和需求的实验,在内容方面完成实验室的开放。[2]同时,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具有设计性和研究型的相关项目。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对试验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形式方面完成开放。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
2.2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要让当前的实验教学独自成体系,就应当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相关要求,把以前分散开的、依附在各科课程的实验分离出来,对实验内容与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得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的体系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在体制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分割体制。从而,使得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实验教学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从这个层面来看,开放性实验室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同时,将原有各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统筹安排。
2.3推动实验室教学方式改革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而言,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要求在学习方式、时间和内容方面,为学生预留出较大的选择空间。对传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配合当前的学分制教学,推动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应当结合自身的一些需求和特点,确定相关的项目,并对实验的一些步骤进行设计。也可以按照自身的进度,对试验时间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保证。而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应当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把现代教学中的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呈现出来。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使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的策略
3.1合理调整实验室的结构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认真分析实验室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属于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对实验方面的相关项目与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成为较为独立的一个实验教学体系。如此一来,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中也不会存在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会存在偏重于实践而忽视理论。两个部分既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共同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3.2加强对开放性实验室的认识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高校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这要求首先要在思想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所谓的分割体制。并且需要各方面意识到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在一级学科内,要求跨部门和专业,加强开放型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教学因此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改革管理模式,使学生自主和实验室自主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实验室开放的多种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解决实验室因开放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如一些仪器和设备容易损耗;老化折旧的速度较快;实验室老师的工作量增大。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开放性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实验室的弹性管理方面的体制进行探究,促进同校外一些项目工程之间的合作,加强校企资源的共享,使得产学研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各方都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3.4组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高水准的师资团队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相当重要,它是这种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实验室教师队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专业性比较高,要求教师的也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提升机会,也可以为实验室教师创造一些到外面参访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比较优秀的实验室教师,并采取专职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对校内外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开放性试验是教学的教师水平能够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完善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模式,建设专业的开放性实验室。对校内外的一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实验室方面的教学资源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盛,刘朝晖.高校土木类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09: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