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家乐福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3-80816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3 11:07: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乐福

家乐福集团成立于1959年,是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仅次于美国的沃尔马特。集团在全球零售行业中的国际化程度排名第一(即所投资国家和地区数量),综合排名第二(即年销售收入)。在全球拥有10400家店,分布于30多个国家,其中特大型超市200多个。家乐福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是大型超级市场概念的创始者。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特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家乐福集团的经营理念是以低廉的价格、卓越的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消费品。商场实行自助式服务,免费停车高效率购物等一系列服务。集团的采购中心遍布全球,直接面对当地的主要供应商,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其采购中心主要设在意大利、土耳其、罗马尼亚、摩洛哥、巴西、墨西哥和亚洲地区。家乐福集团在亚洲的采购中心分别设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地。家乐福集团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开设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型超市。目前,家乐福集团在中国12个城市共开了50家商店,家乐福中国公司经营的商品95%来自本地。2003年家乐福在华采购商品总额达20多亿欧元。这些产品出口海内外,供应到家乐福在全球的连锁店销售。家乐福集团分别在法国(全球采购总部)、中国、意大利、巴西等13个国家设立了23个采购中心,管理其在世界各地的采购和订货。家乐福在中国的采购中心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中国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武汉、宁波、厦门、广州和深圳开设了区域化全球采购中心。

物业要求

1、开在十字路口。

2、5公里商圈半径。这是家乐福在西方选址的标准。在中国一般标准是公共汽车8公里车 程,不超过20分钟的心理承受力。家乐福在商圈选定的时候充分体现了细致入微的理念。它通过5分钟、10分钟的步行距离来测定商圈;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来确定小片、中片和大片。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细化,搞清楚某片区内的人口规模和特征,包括年龄分布、文化水平、职业分布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同时还要计算出不同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从而划定重点销售区域和普通销售区域。

3、外聘公司进行市场调查。一般需要分别选两家公司进行销售额测算,两家公司是集团之 外的独立公司,以保证预测的科学和准确性。

4、灵活适应当地特点。家乐福店可开在地下室,也可开在四五层,但最佳为地面一、二层 或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家乐福一般占两层空间,不开三层。这比沃尔玛、麦德龙灵活。

5、家乐福对大卖场面积要求在2万平米左右,层高6米,专用卸货区宽度30米左右。家 乐福大卖场对柱距要求8*10或9*9米。

6、家乐福要求配备大型停车场,并且停车场与大卖场之间联系方便。

第二篇:家乐福简介

集团简介

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是欧洲最大的零售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零售商和最国际化的零售企业。在中国是最大外资零售商。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家乐福已成功地进入了中国的25个城市,在北至哈尔滨、南至深圳、西至乌鲁木齐、东至上海的中国广袤土地上开设了109家大型超市,聘请3万多名员工。在在华外资零售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家乐福还向中国引进迪亚折扣店和冠军食品超市两种业态。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在华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通过多年的经营,家乐福向中国的商业界输入了大型超市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和先进经验,并对商品采购、营销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各方面实现现代化和本地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家乐福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遗余力在中国推广家乐福质量体系,和各地农户共同开发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并从产品的设计、包装和物流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另外,家乐福还踊跃参与中国的公益事业和社区活动,积极支持并参与北京申办奥运和上海申办世博会,并以多种形式向受灾地区、希望学校、社会福利机构捐资捐物。

成长经历

1959年家乐福集团由付立叶和德福雷家族创建。

1963年家乐福首创了一种全新的业态——大卖场(Hypermarket)。

1970年 家乐福股票在巴黎证券市场上市。

1989年家乐福大卖场首次在亚洲开业(中国台湾)。

1995年 家乐福在中国大陆首开大卖场。

1999年家乐福与普美德斯合并,并成为欧洲食品零售的巨人。

2001年家乐福成为最国际化的零售企业,拥有超过9200家商店,遍及31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家乐福在波兰收购13家大卖场,成为当地第二大零售商。

2005年 家乐福宣布改变公司管理结构。

经营理念

引进国外先进的营业设备和全新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零售经营理念(一站式购物)。

改善和提高中国市民的生活水准。

为中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发展事业的机会。

建立供货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改进和优化生产,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参与各类社区公益活动。

吸引外资制造商来华投资。

本土化经营策略。

家乐福尽可能从中国采购本土产品,出口到其全球分店销售。

盈利方式

作为超市的一份子,家乐福的盈利方式并不像老百姓认为的只赚取商品销售差额的利益。据商超行业的专业人士说法,家乐福的商家利润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1、进店费:任何一个品牌想进入家乐福,必须按照其品牌知名度引进产品多少,给家乐福缴纳一定的进店费用。也就是所谓的门槛,想来这卖东西,没问题,拿钱过来。

2、堆头费:所谓的堆头就是一个产品做促销的时候,放在过道里的一堆一堆的货物,可以很好的吸引眼球。想利用这样的机会销售你的商品,拿钱过来!

3、促销费:一个超市人气旺不旺除了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辐射更大的居民区为保障,价格绝对是最重要的。老百姓在东西一样的情况下,大都喜欢购买便宜的商品。所以,家乐福要求每一个进入的品牌都定期做商品促销,甚至有些例如一元钱的大米,两元钱的鸡蛋这样的商品,都是在牺牲供货商利益的前提上让利给老百姓的,也就是拿着别人的赔钱商品为自己贴金。

4、节日费:每到逢年过节,超市总会针对节日举办一些活动,发一些宣传单,那么这里的成本由谁来埋单呢?很显然,羊毛处在羊身上,供货商又要为了参与到诸如“火锅节”“情人节”之类的活动中被索要费用。

5、差价:这才是最后的普通含义的利润,低价购买的商品加钱(至少15%),销售给老百

姓。

最近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困境:

众多店长离职;欺诈定价;零供关系恶化;商品质量问题等。

分析原因:

(1)中层管理者的缺失。

家乐福面临着许多店长的离职,离职的原因可能是上层过大的压力,也可能是较低的工资无法满足其生活需求,如店长年工资在20万左右,而其一年的开支能达到五六十万。虽然家乐福现在努力招聘中层管理者,但是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金待遇,招聘遇到了瓶颈。

(2)高层大股东经营理念的悖逆。

家乐福的第一大股东是LVMH集团的掌门人伯纳德·阿诺特,其不具有零售业的经验,按其奢侈品的经营理念来左右家乐福管理层的决策,奢侈品利润空间大而零售业利润空间微小,从而上层的压力会造成决策的失衡。

(3)集权的隐患

中国区总裁罗国伟上任后不断的进行集权改革,造成中国总部掌握一切大权,官僚味道浓重,不利响应市场的快速的变化,从而很多下层管理者所遇到的困境和好的想法不能够得到上层的重视,最终造成经营恶化。(罗国伟出身顾问公司、做过家乐福集团的高级采购和物流经理,不具备宏观管理的视野)

(4)零供关系的恶化。

家乐福最近与供应商的关系恶化,引起了一连串不利的反映。康师傅率先抵制家乐福的利润分配政策,随后其他的一些供应商也在暗中与家乐福进行博弈。

(5)落后的盈利模式

其差价、进店费、堆头费盈利模式造成了供应商微薄的利润,从而引发供应商的不满,与沃尔玛相比,其盈利模式过于传统,而沃尔玛关注技术研发,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利润,与供应商的关系也不至于这么紧张,实现双赢的局面。

注:家乐福的收费项目主要有开户费、新品进场费、新店开张费、老店翻新费、节庆费、周年费、促销费、新店让利费、DM海报费、堆头费等24项,数额不等。

(6)地方政府的合作不利。

上世纪90年代末,家乐福依靠地方政府急速扩张,越过了国家政策的底线后,被迫进行65∶

35的股权改革,出卖35%的股权给一些地方的内资企业以换取在中国市场的生存权。但是地方政府并不是很努力的进行经营,造成很多问题得不到政府的帮助,不能发挥本土政府的优势。

(7)本土化企业竞争激烈

家乐福虽然掌握很先进的经营理念,但本土化的企业迅猛的发展已经牢牢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如物美商业(08277.HK),以400余家门店的规模,牢牢占据着20%左右的北京综合商业零售市场的份额。

(8)在中国无法发挥直接购销的优势。

现代零售业的根本,就是压缩渠道空间,最终形成大的零售商和大的厂商的直接购销关系,但是,由于国内制造业内规模企业相对不多,使得零售商和厂商间的代理商群体依然强大。这形成一个负面影响,即商超的商品来自众多厂商和代理商,这种相对分散的超市供货群体,在面对强大超市网络时,往往没有太多话语权,从而为超市的收费模式,留下了生存空间。

(9)疯狂控制成本的行动

家乐福为了扩大利润额度,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很多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如出售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压低供应商的利润,无法实现共赢的格局等。虽然短时间能够达到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但长期来看势必会适得其反。

第三篇:家乐福 培训

家乐福培训:将员工“一网打尽” 店长是这样炼成的[培训文章]

加入时间:2006-3-26 6:10:47 访问量:268

家乐福今年开始的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让其多层次培训体系继续领先

在家乐福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室里,一堂关于创造力的课程正在进行着。来自新加坡专业咨询机构的教师正在用英语分配着任务,学员则是全国各地近20位店长候选人。

“这里有纸张、胶带,每张纸的成本是5美元,胶带是每5厘米10美元,每分钟的时间成本是20美元,请你们制造出一个大家都可以穿过去的隧道。最后,你们要向大家展示自己产品的总成本、建议销售价格和利润,并向模拟客户推销这种产品。”

上述场景是家乐福店长候选人培训课程的一个片段,类似的课程还很多。它们不仅覆盖了家乐福在全国各地的分店,而且也兼顾了从高管到普通员工各个层面。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家乐福中国人力资源总监杨孝全表示:“管理人员梯队建设是目前家乐福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不好,企业的持续发展就会有问题,这需要培训机制发挥作用。”

事实上,在人力资源尤其是员工培训方面,家乐福已经走在了众多企业的前列,深为外界所称道。

百里挑一的店长候选人

自1995年进入中国至今,家乐福已在华开设68家分店。每开1家店,就意味着需要1个店长、5个处长、20个课长以及更多服务部门管理人员。公司规模的快速发展,对家乐福的人才储备提出挑战。

杨孝全介绍说,在店面管理过程中,家乐福的店长相当于企业的总经理,拥有相当大的权限,家乐福各家店都有不同的特色,主要就是因为店长具有因地制宜快速决策的权力。

目前,家乐福的店长任命以内部提拔为主,近60%的店长都是由本土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其中不乏从收银员一步步成长为店长的。所以,店长培训是家乐福培训项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启动最早的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早在2000年,家乐福就启动了店长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一到两届,从全国各地分店挑选出优秀的候选人,送至上海总部进行每月2-3次的集中培训,为期10个月。

如果用“百里挑一”来形容这些候选人的产生丝毫不为过。以本届培训学员为例,首先由各店店长推荐了近500名具有潜力的处长;再经过各地区总部讨论,选出31名候选人进入为期3天的选拔考试———其中前两天是由专业咨询公司对其领导力、性格、业务知识、英语水平及历年工作表现等进行测评,第三天由选拔委员会对其进行考核———最终选取前12-14名的候选人,进入店长候选人课程培训。

如今,已有7批、88人参加了该培训,其中72名已走上各分店店长的岗位。这同样是家乐福各地区接班人计划的一部分。

杨孝全说,家乐福的接班人计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短期接班人是指在一年内可以成为店长的候选人,中期接班人是指一到二年内有望成为店长的候选人,长期接班人则是指对三年内可以成长起来的员工,对他们分别进行培训。

店长是这样炼成的家乐福的店长课程包括店长就职培训、财务、人力资源、团队管理、市场营销和美工培训等15个课程,其中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杨孝全表示:“领导力是店长的重要素质。作为处长,只管辖二三十人,但升任店长后,要管几百人。”

所以在测评时,家乐福会对候选人创造成绩的动机、宏观把握能力、想像力及决策眼光、影响力和推动力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与培训,本文开篇的活动便是内容之一。

经过这样的课程后,最终能够成为店长的人,在正式上任前还要再经过一个10个月的店长培训课程。他们除了要接受更为严格的培训外,还将参观国内15家大型超市,然后进行8至10天的欧洲访问,参观家乐福在全球的分店及竞争对手的门店,最后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及报告会。候选人同时会收到一份详细的报告,记录着他们的面试表现与培训成绩;毕业后,他们将迎来全新的职业生涯。

在家乐福,店长的聘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每个店长会在两年左右转换一个岗位,或到新店任职,或提升为区域经理等高管。杨孝全解释道:“每个人在一个职位上久了,都会有一种倦怠情绪产生,这样做可以令员工保持更多的工作激情与活力。”

“一网打尽”的培训体系

在推出店长培训计划的4年后,家乐福又开始了自己的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他们从大学、社会上招聘一些优秀人员,进行为期18个月的半脱产培训,为公司培养课长等基层管理人员。

杨孝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根据过去的经验,一名大学生需要两年半的工作经历才能成为一名课长,然后再经过两年半时间成长为一名处长,之后再需要一年多的锻炼才能升为一名店长。如此算来,一名店长的成长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但随着人才需求速度的加快,快速的内部提升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中层管理人员的不足。

因此,从今年6月开始,家乐福加快了处长等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他们以上海地区为试点,招聘MBA以及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并将于明年在全国各地推广。培训结束后,这些人将成为各分店的中层主管的候选人。

至此,一个多层次、覆盖广的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已将家乐福的员工从店长到基层人员“一网打尽”,为其在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杨孝全:最大快乐是每天“在不同山上看风景”

“零售业每天都有预算,每天都有销售业绩,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绩。就如同每天都有一座山要跨越,每天可以在不同的山上看风景,每天在超越中感受到实现目标的快乐。”

家乐福人力资源总监杨孝全这样形容着在零售业工作的快感。

入行12年,在家乐福工作6年;曾在国外大型超市做过收银员,也曾在成都、武汉等地家乐福分店当过店长,杨孝全经历了国内零售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10年。

在许多人眼中,在零售业做事是个苦差事。因为这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起早贪黑,很少有周末与假期。别人最闲的时候,恰恰是这个行业最忙的时候;而且在这个行业中,人才的淘汰率极高,大学毕业生的淘汰率高达25%。

但在杨孝全看来,如今却是进入该行业的最佳时机。中国的零售业的发展不过短短10余年,而今已迎来了传统零售业向新兴零售业转型,各零售业巨头正急速扩张,大肆“招兵买马”。

这些经营模式与经营规模的改变,势必为零售企业带来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变,派生出更多发展空间,也带来人才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杨孝全认为:“零售行业发展空间极大,如果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沉淀下去,一定会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品味到真正的成就感。”(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安静)

第四篇:家乐福调查报告

2010年4月10日,我们小组的成员来到青岛家乐福位于香港中路的名达店,对其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下面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对此进行调查后的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当时在家乐福购物的消费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后发现,家乐福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商品价格便宜。(这几乎是每个接受调查的消费者认同的一点)

2. 交通比较便捷。

3. 货品齐全且质量较好。

4. 服务态度不错。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家乐福能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企业,中国第一大零售企业是有理由的,它在经营管理上能比较充分地考虑到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并给予满足。这与家乐福想成为“消费者的家”的宗旨也是相切合的。

但为什么家乐福会相继退出日本和香港的市场?我们仍旧从消费者的角度深究下去,发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家乐福经营管理的成功之处也是它失败的根源。

首先,我们分析,为什么家乐福能做到消费者所需的物美价廉?家乐福的最大特色是通过与生产企业直接交易的方式,实现比竞争企业便宜2至5成的价格优势。另外,便是连锁经营模式。连锁经营的特点是能实现规模效应,即统一进货形成的议价优势,这也是维护低价格政策的手段之一。这两点本无大碍,但由于家乐福的盈利模式是收取通路费用,俗称进场费。企业如果想要进家乐福,需要交纳的服务名目即费用就占了将近十页的篇幅,包括特色促销活动、店内旺销位置优先进入权、进入商店的特权、良好营销环境的优先进入权、节假日、开发市场份额一共六大门类,初步计算家乐福向有的供应商收取的各种进场费达到其在家乐福卖场所实现营业额的36%。因此,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们既要提供低价,又要支付这种种费用,导致他们本身的盈利不足,甚至亏本。因此这样的经营管理思路使得家乐福与供应商的关系一直显得很紧张,供应商不愿再为其供货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家乐福在被调查者心中的交通比较便捷这点其实与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家乐福的口号是郊区包围市中心,一般店址都选择在离市中心20公里,1小时车程范围内,其特点是一方面防止顾客流入市中心,另一方面从市中心争夺一部分顾客。因此,我们调查的那个家乐福属于一个例外,由于青岛城市中心的转移,使得家乐福原本建造的属于郊区的位置,变成了经济繁华的地段。因此,从一般性角度来看,家乐福的选址上,只是对一部分人比较便捷,而对于大多数在城市中心生活的人来说不算便捷。因此,对于许多忙碌的人来说,处于城市边缘的家乐福并不是他们购物最好的选择之处。因此,家乐福可能流失掉了很大一部分的顾客,尤其是建在快节奏的城市里。

再者,家乐福属于物品齐全的大超市,这本来也是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开始追求个性化和特色化,因此品类齐全、价格低廉的大超市无法与专业和价格细分程度相对较高的专卖店竞争。在此背景下,家乐福仍固守薄利多销策略,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就显示出其劣势。

由家乐福的经营管理看出,一个企业的成败,在于它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否与当地的消费大流相符合,企业不能追求单一的经营管理方法,而应该因地制宜,调节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家乐福事件演讲稿

我认为抵制家乐福不是一场单纯的爱国运动,而是一场民粹主义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人都是领导者,突破了地域性,有着更直接的民主。网络时代,家乐福事件中的民粹分子因为网络的全球化而遍及全球华人所居地。没有代表,没有机构,分散在各个地区的民粹主义者直接地攻击当地的家乐福,这是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化的民粹运动。

民粹主义者把他们所偏爱的群体作为理想化的中心地区并以此作为辩识自身的依据。在民粹主义者眼里,中心地区这一含蓄的概念指的是那些道德高尚、团结一致的人们。因为对中心地区的着迷,民粹主义者具有严重的排外倾向与举动。在家乐福危机中,“中心地区”指的是那些自认为“爱国”的暴民,他们偏爱的也是与他们一样的打砸与示威群体,依照是否“爱国”,他们将自己从民众中辩识出来,并用民粹主义喜欢的二分法将民众划分为“爱国者”与“汉奸”两类。而排外的倾向体现于对法货的抵制,对法国的抵制,当然这种抵制只是他们抵制潮流的一部分,此前有日货抵制,此后,所有试图批评中国的国家,也将会遭到它们的抵制,“爱国”只是一个幌子,本质是塔格特所指出的:“中心地区的重要性说明了民粹主义的内向特征。国际主义和世界大同主义视民粹主义为死对头„„孤立主义和隔离主义自然倾向于民粹主义。”

有人可能会认为对法国的敌视不是民粹主义运动,是爱国主义运动,但是,要记住塔格特所言的:“民粹主义将一些民族之外的人排斥在外,它并不包括所有民族的成员。中心地区,就其所指向的一个民族来说,它是一个有限制性条件的民族主义。”所以民粹天然地与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

民粹主义一般会出现在什么历史关头呢?那就是社会出现了危机。但这些危机是真实的吗?不,更多是民粹主义者想象出来的,比如他们会想象家乐福对藏独是如何的重要,会想象因为家乐福而让国家领土被分割出去了,想象换制家乐福会让法国方面大受损失,其实,这些都是民粹主义的虚假想象。从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到美国的民粹主义者,以及西欧的民粹主义者,都是在想象的危机中站起来的。当然,也不排除当时的社会的确碰到了些政治与经济的麻烦,但这种麻烦被民粹主义天生携带的放大机制而放大了许多倍。

民粹主义,天然地与恐怖主义结盟。对法国不满的人都要去抵制家乐福,都要去家乐福示威打砸,而不是推举代表去与家乐福谈判,更是绕开了中国政党与法国方面的谈判,直接将激情对准法国。所以这种直接民主往往会伴随着暴力。在家乐福事件中,出现暴力是正常的,不出现暴力才奇怪,因为民粹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会导向暴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抵制家乐福是一场半民粹主义运动。当人们接受的信息是单一的,人们的思考就一定不会是理智的。怎么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呢?多读书,增长知识,不急于下结论,不要失去个性,独立思考,不要拒绝新奇,学会感受思维的乐趣。法货也好日货也罢,如果我们要抵制,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各行各业都比他们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然后我们的桥也比它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更有未来,更有希望。

PS:民粹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往往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因此宁愿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套制度,所以民粹主要的特质就是对政府的怨怼。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它被用来指涉的政治现象既广且杂,研究民粹主义的学者对于这些民粹主义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仍未有确切的定论。

家乐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