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3-1138173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3 23:1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社会工作与管理》自学考试(专科段)附:实习报告格式

毕业实习报告写作要求

《社会工作与管理》毕业实习报告是学员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调查方法,对自己在实习单位工作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是检验学员本专业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顺利完成毕业实习报告的写作,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实习报告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实习报告必须在实习中搜集信息、资料、如实地、客观地撰写,切忌

“闭门造车”。

2、实习报告写作要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这是确保实习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

3、实习报告采用的数字要精确,观点要鲜明,重点要突出。

4、实习报告的字数为4000—5000字,文字要简练、准确,明白无误地表达

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二、实习报告格式:

1、实习报告封面必须写明:实习报告题目、XXXX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段)、姓名、准考证号码(新、旧)指导教师等。

2、实习报告封面的下一页,列出约500字的报告内容提要。

3、实习报告结构包括;①标题;②引言(又称前言);③主体;④结尾。

4、学员在实习报告中引用其他文献资料时,必须采取“尾注”形式、即将引

文作者的姓名、资料题目、出版社、时间、页码等附在报告末尾。

5、实习报告必须用电脑打字,并统一以A4纸复印一式三份交上。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2_年3月8日实习报告题目 XXXX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段)姓名: 准考证号码: 指导老师:年月日

第二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 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段)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老师:(暂时不要填)

时间:202_年09月1日

【内容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0年代末期以来,青少年犯罪率迅速上升,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且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青少年处于人生特殊阶段,可塑性大,易冲动,行动轻率,不计后果,稍有松懈,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逐年增长,在校生犯罪也同步增长,已成为全世界关心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很早就发出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通知。加强青少年教育,有可能使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走上正道,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泥坑,成为罪犯。因此,全社会都应当关心青少年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下面就青少年犯罪问题,主要是在犯罪的表现形式、特点、原因、轨迹、预防及其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粗浅地探讨。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青少年处于生理变化期,情绪起伏较大,易冲动,行动轻率,不计后果,稍有松懈,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发展上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且观察力、想像力丰富,自我意识强,创造欲望强,接受能力也强。所以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全有可能使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走上正道,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泥坑,成为罪犯。因此,全社会都应当关心青少年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下面就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讲几点个人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

1、侵犯人身权利型。主要表观为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不少案件手段残忍,情节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2、侵犯公私财产型。主要是盗窃、诈骗、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3、扰乱社会秩序型。主要是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从武夷山市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来,经该院提请移送的未成年人案件55件95人,同比去年的45件72人,略有上升。

2、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

国内外资料表明,15岁到25岁年龄段是容易犯罪的危险时期,相当一部分在校生处于这个可塑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的影响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容易被引诱,行动比较盲目。因此,他们犯罪同他们这一时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有一定的联系,是其心理不良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

一、两年犯罪嫌疑人年龄越来越年轻。如:王某抢劫案,年龄为13岁至16岁。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形势严峻,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固然很多,既有青少年自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等诸多因素。

(一)家庭教育偏差。家庭是一个社会化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良的家庭环境与不正确思想教育方法,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一是家庭过分溺爱。有的家庭将独生子作为“宠儿”,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百般袒护。无疑助长了孩子的弱点,纵容了孩子的错误行为,导致小孩任性、妄自尊大,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起码的道德责任感,养成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性格。二是家庭教育放任自流。对孩子只养不教,放任不管,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则转为另一个极端,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这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爱和理解,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越轨道路。三是家庭破裂创伤。父母离婚,家庭残缺等不幸的家庭生活境遇会在儿童心中投下阴影,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恶性刺激的增加。就会形成各种偏差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犯罪。四是冷漠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缺少情感的交流沟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造成家长与子女的严重隔阂,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孩子了愿意回家,不愿讲话,到外界寻找温暖,这样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三、青少年犯罪的轨迹:

不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一般轨迹是:问题青少年—不良游戏群体—劣迹群体—越轨群体—

犯罪小团伙—犯罪集团。

从问题青少年到不良青少年再到恶劣青少年的转化。从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到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转化。从违反一般的治安法规到违反刑事法规的转化,最终发展到有组织犯罪集团,问题青少年就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及其综合治理。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我认为主要抓

好以下几个教育:。(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另外,我们除了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教育工程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外,还应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参考书目】:

(1)杨晓梅:《青少年研究》,202_年第7期。

(2)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202_年第11—12期。

(3)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4)肖剑鸣主编《犯罪学引论》。

第三篇: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初探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青少年犯罪所呈现出的特点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其呈现一系列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手段极其残忍,暴力倾向严重

由于青少年所处的年龄,生理等原因,使得他们遇事不冷静、手段极其残忍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占主导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的危险期,心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重“感情”,讲“义气”,于是不冷静思考,行动不计划后果,青少年犯罪一般缺乏事前的充分考虑、酝酿和计划过程,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无知性、盲目性就成为一大缺点,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计后果等。

3.青少年犯罪团伙性比较严重

由于青少年喜欢结伴而行,容易形成小群体,打着“哥们义气”经常纠合在一起作案。根据我院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数字统计,团伙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60%以上。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也往往随着犯罪的结束而自行解体。

4.青少年犯罪的重犯罪率高

一些青少年经过教育后仍不悔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作案,累犯,惯犯对青少年犯罪已

经不是稀有名词。

5.青少年犯罪案件性质比较严重

据我院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数字统计,青少年犯罪多为故意伤害、两抢等性质的犯罪,性质性质相对较严重。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有着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

1.社会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统计数据声称少量的人手中拥有大量的财富。对于青少年来说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会使得他们的心里失去平衡,加之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导致好多青少年行为出现异常,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因素

学校可以说是青少年的第二位母亲或父亲,按照说学校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学校教育并没有体现出其所宣扬的素质教育,过分看重成绩,而忽视德育的教育并且好多学校认为法律基础教学可有可无,忽视青少年生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并且教会我们怎么做人。然而一些父母的不好的习惯往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青少年。加之,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父母愈发疼爱孩子,娇惯,使得“家庭小皇帝”越来越多,孩子的忍让力缺

乏也容易导致犯罪发生。

4.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得他们充满了好奇和迷惑。做事不思考,莽撞和不考虑后果成为显著特征。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我杀人是合情合法的。

三、应对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任务的中心环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思想。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首先应该完善失业保障制度,为失业的青少年免去生存的担忧,促使他们再一次就业。二是对于进城务工的青少年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在农村建立救急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3.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不要偏于重智力而忽视德育,要德智体全面培养人才,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培养时代所需的四有新人。另外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设置学生心理咨询处等机构。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在青少年心理方面要及时掌握。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我们法律宣传机关,尤其是检察机关要深入学校定期进行宣传,掌握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教会怎样维护和保护自

己的权益。使他们在权益遭到侵犯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4.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场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家庭的主战场功能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每个家庭都必须以对子女负责,对国家负责,对青少年未来负责的态度出发,维护家庭和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应改善与子女的关系,反对家庭暴力的发生,与子女多沟通,掌握和摸清子女的心理动态,在教育方法上以理服人。

5.青少年自身修养不容忽视

青少年应该学会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正确对待自己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重视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自控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做一个合格文明的公民,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树立自己的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爱护下,他们一定能健康成长,一定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为推动和谐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

第四篇: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

论青少年犯罪问题

0911122班 凌捷 19号

【摘要】现在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就我国来讲,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特点。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生理、心理都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就是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犯罪青少年的量刑等一系列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量刑

近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热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就我国来讲,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特点。而青少年犯罪中75%都属于团伙作案。并且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发展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以暴力为后盾的重大刑事案件日渐增多,施暴程度不断加重,而且青少年犯罪时在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作案手段野蛮和残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生理、心理都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就是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犯罪青少年的量刑等一系列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种类有很多,但导致其犯罪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二是外在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自主、自立意识加强遇事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爱自己解决问题,不愿受约束,成熟感越来越突出,在心理上希望社会、家长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但在经济、生活上却还要依附家长和社会。因此一旦当这些青少年的物质性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容易转移所依附的对象既发生“权威者转移”。根据兴趣、性格等各自组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中只要有一人受不良的信息影响有犯罪倾向往往就易形成团伙犯罪,这也是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增多的原因。

(二)大多数犯罪青少年有着颠倒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且法律意识淡薄。

1、商品经济中的不良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滋生使一部分青少年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里认为打架、斗殴、诈骗、耍流氓是“有趣的事”是“光荣的”敢冒险、拼命就是“大英雄”,在多数大犯罪青少年看来大公无私、舍己救人都是虚的只有一切为了自己才是最实惠的,甚至以此作为犯罪的正当理由,错误地把犯罪当成了发财致富的正当途径和门路。

2、法制观念淡薄。大量事实说明:大多数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易走上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案例 某校初二学生冯某,利用放学机会,采取打、吓等手段抢劫低年级同学的钱。当

干警问他知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犯罪时,回答是:我还钱不就得了吗?这样令干警目

噔口呆的话。还有的仅仅因为想考验公安局的侦察能力而犯罪,待被抓到后还以为是在开玩

笑。

(三)外界环境是促使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1、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

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是导致青少年犯罪一个最为直接、主要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案例 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正是缺少父母的教育,且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其辍学而后又沉迷上网最终走进犯罪深渊的典型案例。青

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

2、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时期

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但

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开办法制、道德教

育只是形势需要,所以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消极应付。还有一些教师自身

素质低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差生歧视、放任自流甚至将他们扫地出门,推

向社会这些做法都在某种程度上为青少年犯罪增加了后备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3、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是导

致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主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境外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侵入及我国历史上一些精神文化沉渣的泛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度

腐蚀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性发育逐步成熟,喜欢接触异性,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如果此时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导,就会因早恋,控制性欲能力差以及贪婪性得不

到节制而犯罪。

案例 原是某县初中初三(1)班学生臧某强奸女同学一案,据他本人交待,就看了黄色

录像和黄色书刊而犯罪的。还有的青少年把影视上的亡命之徒当英雄,把作案手段看成是有

本领,其作案手段很残忍。如某青年严××,他带一个12岁的小孩到上海玩,从家中拿出

600元钱花光了,两人就策划骗租一辆小轿车,在回家的路上,用准备好的酒瓶猛砸司机的头部,抢劫未遂,当问到他为什么这样时,他回答说:“电影里看到这样可以抢到钱”。

(四)针对青少年的立法体制还不完善,总体上缺乏可执行性

我国虽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但这些对违法

者都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另外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道德宣传流于形式、对

犯罪青少年帮教不到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社会原因。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建立健全针对青少年的立法制度,强化社会责任,加大宣传力度使对青少

年的保护不仅仅只是流于形式。

1、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防

范性的法律措施来规范青少年行为、优化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等,使预防青少年违

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虽然青少年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但

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法制宣传往往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不到位因此要深入加强

对青少年的普法学习和宣传工作。

(二)加大力度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下大

力度清理文化市场对淫秽色情,宣扬暴力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进行专项整

治对校园及周围的非法网吧、游戏厅进行坚决取缔。社会各级影视、广播、新闻

出版等部门及各类演播场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提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和信息的违法犯罪依法严惩。

(三)家庭、学校、社会各负其责,互为一体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构筑有力防线。

1、家庭。一方面,要用科学、健康的教育方法教育青少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加强学生家长的法制

意识,不做违法事,起好示范作用,同时在生活中作孩子的知心朋友但又不能姑

息纵容或走上极端,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2、学校。一是要改进教育体制上的弊端,转换教育体制。对青少年进行法

制教育,挫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并把这些教育纳入正规教学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他们辩别是非和抗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二是增强教师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危险人群。道德

品质、法律法规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事,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教师的事。

3、社会。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的大环境优势,为青少年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避免待业青年的无序流动。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

行合理配置。二是做好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

犯罪。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后的工作是预

防青少年再犯罪的基础。三是给犯罪青少年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对将来的前途充

满信心,对社会产生归属感。

三、对犯罪青少年犯罪的量刑

我国的法律属大陆法体系,条款性强。目前一些针对青少年的法律体系还不

完善,没有一套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相配套的、可

执行性强的法律法规。另外由于司法内部各部门之间对犯罪青少年的转化教育还

缺少协调性。

(一)在教育、挽救、感化的原则下对需量刑的青少年实行全程跟踪,借鉴外国

先进经验设立社会调查机构有必要让社会调查员出庭,使对青少年的量刑伤害减

到最低。

(二)不仅设立少年法庭而且对已判决的未成年罪犯进行帮扶挽救,并且对刑满释放的青少年进行不定期的考察、回访,促使其自食其力、积极做人,防止再次犯罪。

总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和保护,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和改造体系还是一项有待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这不仅仅是司法行政系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承担的共同义务;有待我们共同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从而真正达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有多少青春年少可以重来

——由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的思考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曾几何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期我院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敲诈勒索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女,在看守所里看着面前这张稚嫩的脸,让人很难将她与犯罪联系到一起。通过与张某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了整个案件的始末,更引发了我们对未成年犯罪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花季少女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一)张某的成长环境

张某的父母均在葫芦岛市政府机关工作,家庭收入较为稳定,是典型的小康之家。张某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从小到大张某不管犯什么错误,最严重的顶多只有父母几句责骂;在生活方面,张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读书以外,几乎所有事情都由父母代劳,十几岁了还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自理能力很差。

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张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任性、骄纵、自私且依赖性强。202_年9月,张某被父母送到阜新市某职专读书,娇娇女的性格使张某在新的学校里很难处理好同学关系而倍受排斥,于是张某开始频繁出入学校周围的网吧,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和寄托。

(二)交友不慎入歧途

白某是张某的男友,二人在网吧里相识,确立了恋爱关系。白某没工作、没收入身边却有一群酒肉朋友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趋新求异的张某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不能自拔,最终因逃寝被学校退学。退学后的张某非但没能深刻反省,反而千方百计摆脱父母的管制,于202_年年初只身从葫芦岛返回阜新和白某过上了同居生活。和白某同居后张某每天除了上网就是和白某 1

及其的一干朋友继续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终于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

202_年4月,张某在网络上结识了田某(本案的被害人),通过网上聊天,了解到田某是阜新市另一所职专的学生,家在锦州农村,家境困窘,于是萌生了介绍田某卖淫的念头。202_年5月张某先是以陪人吃饭赚钱为由约田某见面,田某欣然赴约。张某介绍田某同白某的朋友白某某认识,一顿饭过后白某某给了张某、田某各500元。田某见识到白某某的“大方”,在第二次和白某某见面时未能抵御金钱诱惑而和白某某发生了卖淫关系,白某某因此而前后给了张某几百元钱作为“好处费”。张某因此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于是,开始在网上发布卖淫信息,通过网络又联系到嫖客王某介绍给田某,之后王某又介绍自己的朋友王某某给田某,这样张某又分别从王某、田某等处获得几百元“好处费”,这种不劳而获让张某尝到了“甜头”。

(三)利欲熏心,无知女孩身陷囹圄

在王某同田某第二次发生性关系时,张某将王、田二人的卖淫过程用手机拍成视频。张某拍摄视频的原因至今三方各执一词,但正是这段视频引发了本案这场闹剧。

拍摄完视频后,张某把此事告知白某,白某脑筋一转立刻想到了一条生财“妙计”。白某唆使张某给田某打电话并教张某如何恐吓田某让其出7000元钱赎回这段视频,田某万般无奈之下答应了张某和白某的要求,双方约定每周末在兴隆大家庭交易,直至付清7000元。双方交易数次后,田某无力承担7000元费用索性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花季少女缘何以身试法——陨落的童真谁来买单?

十六岁正值女孩最美的花季,然而张某在此时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而使自己的大好年华暗淡无光,让人唏嘘感叹的同时,更加发人深省。综合考量案件的缘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与以往的未成年人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不同,张某有一个完

整的家庭、父母都在政府机关工作、小康之家,集父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张某却最终走上的犯罪的道路,让人很难理解。

在看守所里,当我们问及张某父母的一些情况时,她的态度很漠然,她坦言被学校退学后曾被父母强行带回家中,后来趁父母上班时离家出走回到阜新,并和男友白某同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回答“不想面对她的父母。”问她不想面对父母的原因时,她说“因为他们不够关心我。”

其实并不是张某的父母不关心张某,而是他们对于女儿的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客观地讲,张某的父母对张某具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个性的决定权。如果替她问一问父母:“我”是怎么来的?就可以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张某的犯罪看似是她自己的选择,其实从一个侧面来讲是父母行为的反作用的结果,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

(二)学校教育失当

张某于202_年9月来到阜新某职专读书,202_年9月退学。和张某的谈话中了解到,其之所以退学是因为连续逃寝十五天而被学校退学处理。我们不禁要向学校发问:张某为什么逃寝十五天?她怎么能够连续逃寝十五天?这难道不是学校监管不力导致的问题吗?

学校的监管不力导致张某沉迷于网络,每天流连网吧而疏于学业;学校的监管不力导致张某认识白某后更加恣意妄为,夜不归寝,整日沉醉于白某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

学校对于未成年学生本负有监管的义务,但学校的监管体现在哪里?仅仅是学生连续逃寝十五天后被校方发现而退学么?可以说张某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犯罪,学校难逃其咎。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谈及社会不良风气,我们不得不提本案的其余几位当事人,白某、白某某、王某、王某某及田某。

白某是一个典型的“三无”社会青年,好逸恶劳、只会和身边的酒肉朋友吃喝享乐,是他一步一步推着张某走向犯罪道路。白某带给张某的不是爱情而是不计后果的放纵和享乐、是灾难。该人在本案案发前即因涉嫌盗窃罪被羁押在看守所。白某某、王某及王某某三人年纪都在四十多岁,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白某某是一名药剂师,是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王某、王某某是事业单位的职工,然而这三个人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不检点却与其职业形象南辕北辙,让人心寒。田某今年20岁,作为一名学生,她非但没有运用个人学识为自己获得一份正当职业,反而自甘堕落到以出卖个人肉体换取物质上的享乐。从刑事犯罪角度出发,田某是这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但是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上来讲,田某又何尝不是将不良风气带给张某的媒介之一呢?

这五个人在整个案件中的地位不同,但是从道德层面而言和对未成年人交叉影响的角度而言,这五个人又何尝不是将张某推向犯罪的帮凶?

(四)张某自身问题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风气等皆是外因,相比之下内因——张某自身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通过和张某聊天不难发现张某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张某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抗腐蚀能力较差,尤其当她脱离父母管教时这一问题就会变得特别明显,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很难做到事事明辨。面对新鲜事物时,猎奇心理更会占据上风,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或熏染。

2、自身文化水平和阅历局限。张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终归阅历有限加上过早地脱离学校教育,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仅流于表面,对于诸如犯罪此类严肃的话题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容易被蒙蔽,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3、性格各方面综合问题。作为独生女,父母的溺爱造就了张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令她难以在新的环境中交到朋友;另外,处于叛逆期的她对于父母的管教抱有逆反心理,内心

渴望独立但经济、人生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让她难以独立,白某的出现让她将自己对独立的渴望寄托在白某身上,对于白某产生依赖心理,而被其利用,导致自己身陷囹圄。

三、让凋谢的花儿重新绽放

在和张某谈话的最后,我们问到张某对日后生活的打算,这个16岁的孩子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我们,哭着说只想安安心心地守着父母,对于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打算,抱着一种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心理,她的回答让人忧心忡忡。其实,在少年成长的路上,面临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台阶,他们只有稳健地登上这些台阶,才能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人。在台阶上摔倒并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他们自己直接放弃了攀登台阶的渴望,在某一个不被认可的边缘徘徊,这不仅对社会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使其自身承受更大的痛苦,付出惨痛代价。

为了避免这种后果的出现,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迷途的孩子重归正途:

1、张某的性格骄纵、自私,她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孩子,但从本质上来讲,她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应加强思想教育同的同时加强法制教育,让她明白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张某的案例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针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学生,我们的法制宣传工作是不到位的、近乎空白的。应与在各中小学、职专、中专等学校沟通、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守法意识。

2、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回访制度。以本案为例,责成专人负责张某的教育改造工作,定期进行回访,再此过程中,充分重视社区在未成年人犯罪分子矫正中的作用,与张某所在社区积极保持联络,形成“双保险”。了解其近况及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即使沟通,以其杜绝再犯罪的可能性。

张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条的规定,构成敲诈勒索罪,等待她有可能是刑罚的处罚,刑罚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而言的确是一道沉重的枷锁,但张某犯罪时已满十六周岁,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其应当负刑事责任。然刑罚仅仅是一种

手段,并非目的,我们更希望看的是张某能够吸取教训,迷途知返,让凋谢的花儿重现绽放起来!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