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联合国审计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3-973161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4 00:04: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联合国审计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联合国审计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自202_年以来,中国审计署以推动联合国更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强化问责、完善治理”为目标,积极发挥外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及时预防、提示和抵御各种风险,为促进联合国深化改革、加强问责、完善治理贡献力量,审计成果和专业水准得到了联合国各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本文介绍了联合国审计团队通过塑造为国家争荣誉、为集体添光彩和让个人快成长“三位一体”的共同愿景,打造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在国际平台创先、与世界同行争优的有益探索,以期在审计团队建设方面提供经验借鉴。

一、联合国审计的业务特点及挑战

(一)联合国审计团队无权力架构,组合多元化,作业条件艰苦。联合国审计团队没有权力架构。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前往世界上极端艰苦的战乱落后地区开展工作,环境风险和心理压力巨大。为此,需要加强精神引领,通过塑造共同愿景,打造团队的凝聚力,提升联合国审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联合国审计作业时间短,现场工作强度大,作业标准严格。联合国审计现场工作强度很高。联合国审计组通常只有4-6人,现场工作3-4周,审前无法实地调查,审后难以当面沟通,绝大多数问题都需要在现场解决。联合国审计完全遵循国际会计审计标准,全英文作业,现场工作强度非常高。为此,需要通过加强规范建设,实施科学合理的过程控制,提升团队的执行力,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审计团队。

(三)联合国审计覆盖面广,审计评价标准复杂。联合国审计覆盖财务和绩效两个层面,不仅需要对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发表意见,还需要评价联合国治理结构、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而联合国审计对象大多具有管理层级众多,业务模式各异,信息系统复杂等特点,审计人员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其运作模式和业务特点挑战巨大。因此,必须通过目标管理和思维整合等多种方式提升团队的创造力,营造一种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成长氛围。

二、着力构建多措并举的“凝聚力”提升机制,建立一种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精神家园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用权力制约监督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全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延伸,各国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通过参与、协调、合作等方式,共同管理全球公共事务,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大国之一,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联合国审计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通过推动联合国更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强化问责、完善治理”,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做出贡献,努力让世界人民生活更幸福。

(一)依托临时党支部,搭建管理架构,塑造组织文化,增强团队使命感。管理学家姆林斯认为,组织文化通常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精神层面的共同愿景和

核心价值,以及基于愿景和价值基础上的目标选择;二是制度层面的规则设计,用于指导和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目标;三是符号层面的标志性口号或活动,用于培育和强化对核心价值和行为规则认同感。针对联合国审计团队无权力架构运行的特点,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坚持组织创新,通过设立临时党支部搭建管理架构,再通过精神引领、规范建设、组织活动等方式,塑造联合国审计团队追求卓越的组织文化。

首先,依托临时党支部搭建团队管理架构。联合国审计团队成员全部从各单位临时抽调,相互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业务指导关系。为此,境外审计司创新组织建设,在署机关党委的指导下,以联合国审计组为单位设立临时党支部,并指定党支部书记(通常是审计组长),为审计组搭建临时的领导和管理架构,确保职责任务的有效分解和明确的工作报告关系。

其次,研究提出共同愿景和实现路径。联合国审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努力让世界人民生活的更幸福,现实目标是促进联合国更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强化问责、完善治理”。在探索实现目标的路径中,境外审计司创造性地把审计工作、团队建设和个人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信念接地气,让理想看得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审计促进联合国加强管理提升绩效,为国家争荣誉;通过审计展示中国审计师专业、文明、高效的风采,为审计团队添光彩,通过审计促进持续学习不断改进,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再次,加强规范建设明确行为规则。为确保审计执行力,实现工作目标,境外审计司开发制定了联合国审计质量控制、资产采购、财务预算、风险防控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审计行为,保障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最后,培育和强化对共同愿景和行为规则认同感。例如,境外审计司针对联合国审计的环境和业务特点,提出要“在国际平台创先、与世界同行争优”,鼓励大家树立信心,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创先争优。在审计组出发前,请署机关党委领导给临时党支部授旗,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在现场审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和学习活动,凝聚人心,激励干劲。审计结束后,组织开展优秀临时党支部评选,交流心得体会,查找不足,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二)以充分授权为基础的扁平化组织架构,以矩阵式多线程作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团队成员的参与度、责任感和战斗力。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认为,职权是基于组织中的成员所处的职位而给予其一定资源配置和判断决策的权力,通过有效授权可以压缩管理层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提升决策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联合国审计现场工作强度高的特点,境外审计司通过扁平化的管理架构,矩阵式多线程作业模式,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保障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一方面,通过充分授权构建扁平化管理架构,增强团队成员参与度和责任感,有效提升工作积极性。扁平化不仅导致管理层级的压缩,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决策效率提升,也使团队成员的职责范围更加宽泛,每个团队成员掌握更多的信息

和资源,拥有更多的自主判断和决策空间,工作参与度和责任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扁平化下的充分授权也使团队成员的责任更加重大,面对问题时每个人都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学习,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直至最后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矩阵式多线程作业管理模式,让团队成员承担多种角色,快速提升综合能力。联合国审计具有急难险重的特点,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不同的任务领域,不同的工作地点,审计团队成员的角色会随任务需要发生变换。每个团队成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变换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学习包括会计审计知识,计算机技术方法,沟通谈判技巧,领导艺术方法等知识技能,在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单兵作战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立体式信息交换平台、作业管理平台和绩效展示平台,有效提升团队的集体荣誉感。首先,境外审计司会同署计算机中心共同开发了联合国审计专用电子邮件系统和联合国审计网站,搭建移动式信息交换平台。境外审计司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传达各项工作部署,通报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分享技术方法和经验成果,保障审计人员快速、全面、准确掌握审计署领导的重要指示和审计方向,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实现审计目标。

其次,境外审计司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即时作业管理平台。境外审计司领导,驻纽约的外部审计主任,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组长、主审和复核人员通过这一平台,实现24小时持续在线的工作接力,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审阅每一份工作底稿,具体指挥到每个人和每个事项,重要业务文书实现切块平行复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最后,联合国审计网站和电子邮件系统还是一个业务绩效展示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境外审计司不断总结宣传联合国审计的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展示广大联审人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优良作风,让广大审计人员充分感受到个人的努力能够展示中国审计的专业形象,促进联合国不断强化问责改进治理,推动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联合国审计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着力构建注重实效的“执行力”形成机制,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团队

首先,制定作业规则,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境外审计司按照国际审计准则,结合联合国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从计划编制、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对审计程序、内容、质量要求进行了规范。作为规范配套体系,境外审计司还先后制定了联合国审计项目档案管理、审计项目编码和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编制等工作规则和办法。实践表明,规范既是教材,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指引;规范也是标准,成为衡量业务质量的标尺。这些规范为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实现审计作业精细化。针对联合国审计人员少、节奏快、标准高的特点,境外审计司倡导采用“甘特图”等管理工具,编制“项目工作进度控制表”,结合审计人员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合理分工,围绕业务规

则学习、审前准备,现场审计、审计报告和审计质量检查5个阶段,将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天,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以便及时准确跟踪掌握各阶段主要工作,实时根据工作进度做出必要调整,从而推进审计项目稳步有序实施。

最后,编制审计手册,实现审计实施标准化。境外审计司还针对每个联合国审计项目的特点,组织开发编制了详细的审计操作手册,涵盖审计工作方案、审前调查问卷,审中底稿取证、审后报告撰写、质量复核检查等5大类近百份文档模板。该手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和示范性,为审计人员提供明确的现场工作路径图,大幅提升了现场工作效率,有效防范了审计风险。

四、着力构建持续改进的“创造力”增强机制,营造一种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成长氛围

(一)通过目标管理实现持续改进,促进团队成员个人发展和工作任务完成同步进行。目标管理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商定任务分工、工作目标、实现途径,持续跟踪作业进程并施加影响,最后评估工作绩效并确定新的工作目标的螺旋式持续改进过程。在联合国审计项中,通过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实现途径、设定绩效标准、跟踪实施进程和定期绩效评估等步骤,确保审计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和团队成员个人成长同步推进。

首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范围。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扣各利益攸关方的需求,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团队成员的业务背景和性格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定职责范围。

其次,共同商定绩效标准并确定实现途径。在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之后,组织团队成员讨论完成工作任务具体步骤和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配置,影响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以及衡量节点绩效的标准。

再次,持续跟踪作业进程并及时干预。在团队成员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开展工作过程中,随时关注实施进程和关键节点的工作绩效,对执行中出现偏差分析原因,并及时施加影响,确保审计工作的执行力。

最后,开展绩效评估并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围绕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执行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分析改进工作、提升绩效机会和潜力,进而提出新一轮的审计工作目标方案。

(二)通过搭建“一横一纵”的学习框架和头脑风暴式的整合思维模式,发挥团队集体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首先,境外审计司领导提出了“一横一纵十个词”的学习框架。“一横”就是对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把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四个环节;“一纵”就是在分析每个环节时,都要从“目标是否明确、战略是否清晰、政策是否完备、准备是否充分、执行是否到位、监督是否有效”等六个步骤出发,找准问题出在哪,责任落给谁,建议如何提。这一框架有效地引导大家从发现的具体问题入手,顺藤摸瓜,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实现工作的上层次、提水平。

其次,境外审计司在工作中广泛采用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整合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国审计人员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特点,在具体组织实施某一项目过程中,先提出一个概念原型,然后广泛征求意见,鼓励大家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在多重资源限制条件下找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克服了团队成员个人在思考问题时的“信息孤岛”困境,有效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圆满实施。

五、几点启示

一是着力塑造共同愿景,全面提升团队精气神。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依赖团队成员合理分工协作和共同努力。在组织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需要通过共同研究提出团队的共同愿景和实现途径,并充分考虑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建设和个人能力提升的需求,真正做到“让信念接地气、让理想看的见”,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做好分工协作,实现工作目标。

二是通过管理创新强化团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团队凝聚力是确保项目任务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审计项目“急难险重”的特点,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强化团队成员对“追求卓越”的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并通过基于充分授权基础上的扁平化管理,多线程的矩阵式作业管理模式,以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绩效展示平台,提升团队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依托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作业模式保障团队的执行力。团队执行力是项目任务实施的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需要通过系统的规范建设、标准化和精细化的作业管理模式,明确团队成员工作路径图,提升现场工作效率,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四是搭建学习框架和整合思维模式,提升团队成员创造力。团队创造力是项目任务实施的加速剂。针对目前审计任务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需要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基础上的持续改进,搭建工作中的逻辑学习框架,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以及以原型法为基础的头脑风暴式整合思维方式,全面调动团队成员的创造性,为项目任务顺利实施提供强大动力。(颜涛)

文颜涛(审计署境外审计司)来源审计署

第二篇: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加强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分析了项目部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团队建设的过程和操作方法,提出了项目施工管理中几种常见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建设迎合公司高速发展态势的团队,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建设,团队冲突

总公司目前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包括项目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及施工管理与协调等,而要成功做好一个项目,就要有机结合做好以上各项工作,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

工程开工人员进场组建成项目管理的团体,但这个团体往往是由各个工程点抽调组成的,除了未曾在一起工作而存在磨合的问题,还存在背景、能力、专业等各种各样的差异,如不重视这些问题,将有可能因这些差异而影响项目顺利推进,甚至引发冲突,因此,如何将这个团体打造成一个团队,一个高效的团队,对公司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就团队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团队的初步建设

1、团队会议。

从群体团体到团队需要跨越的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成员要充分信任、二是有效沟通、还要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会议对于团队建设过程来说至关重要。会议的最重要的意图是开始积极的团队建设过程。而首次会议意味着团队建设的开始,因此,首次会议应该有下列所有或大多数目的:让团队成员互相认识;建立工作联系和沟通方式;制定目标和目的(包括安全、质量、进度及各项成本指标等);审核建设项目的发展水平或状况;审议建设项目计划;确定项目问题存在的地方;建立个人的、部门的和项目部的责任和职责,获得个人和集体的,包括时间、作用、项目优先等方面的承诺;制定技术及程序议程等;有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息和有效沟通,并且有了明确的团队目标,这是由团体向团队转变的第一个跨越。

2、建立有效沟通联系机制,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如果项目部内部或项目部与外部相关单位没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协同工作就不会存在,团队也就没有形成。沟通不仅仅是指对信息的传输,更重要的是要使每个人明白被传递信息的意图和真实含义。项目经理的职责除了向团队提供领导才能、资源、工具、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致力于营造团队工作所必须的那种团队氛围。为达到这些目标,有许多特定行动项目经理可以采用,例如塑造一个开放的、诚实的、守诺言的、不耍政治手腕的形象,说到做到,在成员中进行自由走动式的管理,鼓励开诚布公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协商等,以有助于形成这种团队氛围。有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才可能使团队具备向优秀团队跨越的条件。

3、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的勇气。

团队成员必须不断的激发积极性同时也要不断的创新,否则,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激情、丧失创造力,退回到传统的团体的一个管理组织。要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勇气,必须首先鼓励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来。在明确的奖惩体系下,人们都有积极应对挑战、解决困难的勇气,因此有效的激发因素是提出挑战并明示或暗示其个人负责的工作或项目的重要性。经验表明,团队建设在项目团队面对非常多且重要的工作时才最成功。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采用各种激发因素,普遍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提出挑战。团队成员会积极地对一个令人激动的挑战做出反应。不容易对付的挑战会令大多数人激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

2)给出例行的审议和反馈。实践证明,那些认为他们同其项目经理有真正而又开放式沟通的团队最容易被激发出积极性,项目经理例行的审核跟踪其工作进展,会让其感受到其负责工作的重要性及被承认感,增强其自信心及荣誉感,同时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满意。

3)明确奖惩体系。项目的特别酬劳,比如报上级单位和表彰突出业绩,对团队成员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人被激发的积极性高低同他们感觉被承认的价值成正比;体现其个人价值的指标是他们的酬劳,但工资和奖金并不是唯一的有效酬劳。单位金钱增加的边际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下降。而一些其他更隐藏的“特殊待遇”可以加入到团队的总酬劳中,并得到有效的激发因素。如出差安排派车、安排旅游度假和休假奖励、参加培训等。二 团队冲突的处理

冲突在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中不可避免。对冲突的处理是项目团队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冲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团队的运作绩效。高压的环境、任务模糊不清、众多的指令是最容易引起冲突的情况。而项目中的进度计划、项目的优先次序、各项资源的权衡、分工界限划分不清晰、成员个性差异等等都是冲突的来源。冲突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可能给项目或团队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取决于在冲突发生时团队的领导如何去解决。处理得当,冲突会促进项目团队的建设。因为冲突可以把问题暴露出来,进而激起讨论,并迫使团队成员寻找新的方法能培养人的创造性等。但处理不当,则会产生诸如破坏沟通、降低团队的开放度和信任、破坏团队的建设等。常见冲突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缓和或调停。

缓和或调停指淡化冲突双方的分歧,强调他们在争议问题上的共同性。缓和的方式使得气氛较为友善,但这种方式只能缓解冲突的气氛,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频繁使用或作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解决冲突方法,那么冲突永远得不到解决。

2)回避或退让。

在冲突发生后,项目经理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强调争议的共性。领导者是可以采取这一办法的。领导者通过回避对策,或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它虽然无助于冲突的解决,但能暂时缓解冲突的气氛。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法,它会使产生冲突的因素积累,并在以后升级爆发。

3)妥协。协商及寻找试图让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冲突的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但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需求,这是一种折衷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寻找一种折衷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在冲突双方势均力敌时这是一种较为恰当的解决方式,并且可以最有效地缩小冲突。

4)采取强制办法。

强制的方法是把冲突当成一种非胜即败的局势。是项目经理利用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可以来促进强制程序。a.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项目经理那里寻求对它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b.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线,这种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项目经理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量。

5)合作、直面冲突,解决问题。

与“对抗”不同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直接指出分歧,并将冲突视为一个问题解决。由于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它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他们的分歧讲出来,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办法,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理论上这是被认为处理冲突的最好方式,可以促进相互理解,达到公司及项目最大化盈利。三 团队文化的建设、建设优秀团队

在团队发生冲突时,通过成员合作、成员直面冲突,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目标的一致性和相互激励等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设并形成团队文化,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建设优秀团队。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其作用可归纳为四个“形成”,即:形成团队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形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文氛围,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与一般管理的区别是文化要素的作用,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

工程项目部各项目标非常明确,但这个总目标如何成为团队成员的目标意识,转化为共同的责任,形成一股强大的团队力量,以势如破竹之势完成全部任务,是团队的首要工作。而常规火电工程项目部工期往往在一到两年内,因此要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真正意义的团队,亟待统一思想,不断强化团队成员的目标意识,不断明确团队具体的目标任务,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并落实责任,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规范团队运行行为,形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一个团队有序高效运行,就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既有规范运行行为的功能,又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团队成员乐于执行,提高了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应更注重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归宿。一是本着管理效能的原则,少而精、要管用。二是建章立制的过程要交给大家认真讨论,群策群力。三是建立规章制度更多体现服务效能,程序要简便易行,让人人感到顺手、处处感到方便。

三)、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文氛围

文化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团队要全面营造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环境对人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的人文氛围。

(一)创设足以让人心动的文化环境

团队在集中办公区精心设计制作了文化墙、展板、志愿者微笑墙、专栏、志愿者快报报刊架,各业务口悬挂统一规格的指挥系统图和工作流程图等,给人以团队的整体印象。文化墙上集中反映的是团队成员的工作风采,微笑墙上有志愿者们的照片、格言警句和心得体会。把工作台帐挂在黑板上,完成的画一个“笑脸”,暂时没有完成的画一个“加油”。这些文化环境都是团队人精心安排又都是自己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看上去令人亢奋、给人自信,团队意识油然而生。

(二)设计象征团队精神的文化标识

把团队人表现出来的精神风尚概括为团队精神,即“团结、和谐、创新、奉献”,并用文化标识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成为团队的LOGO,内涵反映出“团队同心,力量同在”,悬挂在团队文化墙的正中央,制成团队徽章佩戴在每个人胸前,让团队精神发扬光大。走进这个环境就可以产生团队的认同感,就让人有使不完的劲儿。团队的同志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文化环境,在文化标识前摄影留念,并且主动、自豪的向外界介绍我们的团队。团队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生根。

(三)组织策划有品味的文化活动,培育团队精神

为让团队成员把爱国主义激情释放出来,相互激励,增强团队意识,培育团队精神,我们不失时机的组织策划各种文化活动,每次活动都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心灵震撼。如“5.19”举行为汶川地震死难者默哀、为灾区捐款,表现了团队人的爱心之所在;“七一”党的生日,举行“残奥会筹备战场上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讲演会,表现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分子的崇高党性和无私奉献精神之所在;在第一批志愿者誓师会上,几百名受薪人员、志愿者和残疾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表现了团队同心的力量之所在;团队运行启动仪式上各方代表立下誓言,表现了团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之所在。就这样,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被一次次坚定和强化,形成成了具有感召力的人文氛围。

四、物化人本理念,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位指导团队建设,可以增强团队的内驱力,形成优良的团队品质,打造一张团队的形象名片,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团队服务奉献北京残奥会。

(一)实行民主决策,打造一个和谐团队

民主决策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打一场“短、平、快”的攻坚战,就需要充分调动团队每个成员特别是核心层的积极性,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比较,再集中决策。团队成立伊始,最先设立的是主任办公会议制度,扩大到经理层和相关同志。凡涉及组织、人事、财务、计划、制度、工作方案、评价等重要内容的决定,都要上主任经理会议研究确定,并形成“主任办公会议纪要”或“赛时每日例会纪要”,并及时传达到全体人员。决策的民主、公开、透明使人人成为团队的主人,大家对全面情况有所了解,可以更加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工作,遇到本业务口与全局工作有矛盾的地方主动调整。因此,团队自始至终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二)倡导相互尊重,打造一个微笑的团队

尊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团队中我们提倡创设尊重的环境,让人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生活,以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例如:团队志愿者工作是筹备期最令人担心的,因为志愿者服务奥运会已很疲劳,残奥会时又逢开学,他们一旦流失就会造成岗位空缺。为了保证志愿者全部到位并发挥好作用,团队在受薪人员培训时专门安排了“尊重和善待志愿者”一课,并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当年轻的志愿者们来到团队受到大家欢迎,被大家称作“孩子”的时候,感情的距离被一下拉近了。渐渐的,他们感受到受薪人员对他们关心倍至,团队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使“英雄”有用武之地,他们就乐此不疲的在这里工作了,直到团队解散还依依不舍,真的做到了一个没有少。

更多令人感慨的是,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可以做到不分等级、不分年龄、不分工作性质,大家彼此见面都会面带微笑互相打招呼问候,其乐融融。这种微笑、这种团队氛围时时带给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团队的整体氛围;这种微笑、这种团队氛围也熏陶感染着周围环境,场馆的保安、勤杂人员都被融为一体。大家同心同德的用微笑面对所有的工作、困难和挑战,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三)注重人文关怀,打造一个无私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团队所有成员最大最深的感受恰是团队的人文关怀。凭着人文关怀,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激发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一是关注人的情感体验。8月8日奥运会开幕那天,残奥大家庭团队为在奥运会忙碌着的团队成员发出了一张带有开幕式纪念邮戳的慰问贺卡,小小的贺卡传递着本团队对他们的挂念。赛会期间,团队每周都为志愿者们举行一次生日PARTY,“孩子们”欢聚一堂,许下期盼残奥会成功的心愿。教师节,团队举行庆祝教师节茶话会,来自大中小学的教师们喜出望外、感慨万千。二是关注人的切身利益。吃住行是团队运行的重要保证,尽管每顿正餐几百人上千人就餐已经给餐厅带来很大压力,但团队还是要求餐厅变换食谱,并供应早餐。下小夜班的同志可以留宿,也可以回家报销的票。工作人员休息区设专人管理、有大夫“保驾”,水、冰棍和方便食品可随时领取。为使近500名志愿者工作量大体相同,团队领导和经理们做了逐个岗位的测算,较好的解决了苦乐不均带来的隐患。

该想到能办到的团队领导都尽量安排做好,换来的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热爱,対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工作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客人细致入微的服务。转换期时间虽然短,但团队的同志们克服困难、分兵把口、日夜兼程,保证了国际残奥委会工作提前运转;开闭幕式组织大规模客人出行往返,交通、安全、组织工作困难重重,团队全员参与,周密组织,200多人前往“鸟巢”做组织引导,做到了万无一失。为让客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团队为客人举办了大型“中秋联谊冷餐会”,丰富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少年儿童演出的文艺节目、作品展示,丰盛的晚餐让客人流连忘返;赛时团队的同志们24小时坚守岗位,志愿者陪同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大家的汗水、泪水与欢声笑语融在一起,感人至深。凡是本团队的成员,不用报名姓,用行为举止就能够分辨。大家确实做到了用周到服务、文明礼仪和奉献精神交给国际贵宾一张团队的形象名片,给客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临别时动情的说:真舍不得离开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萨马兰奇先生评价:“PFH,值得授予一枚真正的金牌。”

事实表明,要建设好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要更多的关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育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设这样一个团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

新形势下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_-07-21 阅览次数:318)

今年以来,商务委机关党支部紧紧围绕商务委党政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为推进区域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战略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落脚点和着力点在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区域产业发展造成的冲击仍未完全消除,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日益增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对商务委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持续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练就新本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推进区域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重任。

(三)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观念就会落后,思维就会僵化,就会出现“知识恐慌”、“能力危机”等问题,无法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把学习作为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来认识和对待,以学习转变观念,以学习凝聚智慧,以学习应对挑战。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目标,领导示范,促进学习参与的广泛性

1、以提高核心执行力为目标,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商务委作为全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核心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区域产业发展的快慢和成败。党支部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执行力为目标,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参观考察、课题调研等学习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把握产业运行规律的洞察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引导力以及对商业商务资源的调控力,不断将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新认识有效地转化为加快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2、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领党员加强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商务委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带头畅谈学习体会,带头深入到小南国项目工地、西门子华东总部、万达广场等区域内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探索推进区域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发挥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党员在党政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广泛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不但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集体学习,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类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增强学习管理的规范性

1、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年初,根据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推动学习活动有序开展。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做到“宽、新、专”:“宽”就是学习面要宽,除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外,还要学习经济、管理、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新”就是学习内容要新,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需要;“专”就是学习内容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业务知识的强化学习。

2、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在每次集体学习活动中,都安排专人做好学习记录和考勤记录,党员干部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并做好补学工作。此外,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员和干部参加市、区委党校等有关单位组织的专题培训,引导、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函授教育和“干部在线学习”,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习成效。党支部将学习型团队建设与机关年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把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绩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突出学习成绩的评价作用,来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使他们学有动力,学有压力,学有成效。

(三)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突出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党支部积极搭建各类学习的平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吸引党员干部广泛参与,不断为学习型团队建设增添活力,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九个字:“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

1、请进来。首先,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以及推进区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邀请复旦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开阔党员干部的学习视野,拓展大家的工作思路。其次,定期召开重点区域骨干企业负责人、重点园区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部分党代表和邀请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征求推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商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走出去。组织党员和工作人员赴徐汇、黄浦、闸北、虹口等区参观考察,学习外区在重大工程建设、创业园区管理、市场调控和监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借鉴外区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为提升区域商业服务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3、沉下去。商务委处级领导干部带领分管科室的同志,定期深入到企业、园区、基层联系点进行走访、调研,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到东方国际水产中心调研,帮助水产中心协调解决土地租赁、公交站点设置、车辆进出等方面的问题,并将水产中心营销活动纳入到全区商业营销活动范围内,产生的联动效应和得到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党支部动员党员和工作人员利用机关OA局域网,围绕理论热点问题、党政中心工作,提高核心执行力等议题开展学习讨论;会同工会、团支部组织读书漂流活动,增强大家的文化修养,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制作机关学习园地,及时刊登中央、市、区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并通过知识测试的方式督促党员和工作人员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四)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确保学习成果的实践性

党支部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长本领、在工作中展才华、用工作的质和量去认证学习成果的好与坏,不断促进学习成果向工作实践转化。全体党员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探索推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积极贡献力量。通过梳理产业发展资源,掌握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存量资产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拓展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引导和培育新的产业链;通过打造国际化商务商业环境,引进西门子公司、铁狮门公司资本,提升区域产业的能级和国际化水平;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商业业态调控,引导商家开展多项主题营销活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市场繁荣稳定。今年前三季度,商务委完成区级财税11150万元,同比增长31%,占目标的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15.1%,占目标的78.4%,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要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培养“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干部”为目标,努力使党员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服务。

(一)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协同合作、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对学习理念的自觉认知中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学习、发奋学习、持续学习,不断提升驾驭产业发展和产业管理的能力,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建立规范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和载体。通过健全和完善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交流、学习检查、学习考核、学习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形成学习管理的长效机制,促使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多形式、多渠道地开辟学习途径和方法,创新学习载体,不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使学习型团队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深化节能降耗工作,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强市场监管与调控,努力提升产业的层次和能级,促进优势产业集聚,使区域产业不断向科技化、环保化、效能化方向发展。

(四)与机关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建设学习型团队可以丰富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活跃机关文化建设的气氛,深化机关文化建设的成果。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可以为学习型团队建设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培育浓厚的学习风气。因此,要将学习型团队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创建过程中,党支部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建设学习型团队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核心执行力,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和区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高绩效团队的建设的要点

(一)每一位成员都认同团队目标

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尽最大努力,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在面临挑战时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干劲和行动热情。在设定团队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团队目标须准确、有意义

团队目标被明确地描述,并形成了书面说明;对团队目标的达成应该设置一个期限;团队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团队成员具有意义,值得全体成员为之努力。

2、目标制定时,团队成员充分参与 在团队目标设定时,团队管理者应该给予每一位团队成员机会,让他们畅谈他们的想法并提出建议,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对团队目标的理解进行调整。

3、目标制定后,团队成员充分认同

团队管理者应该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充分理解团队目标,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从而实现团队目标。

4、适当时,团队目标应该调整

团队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团队目标进行评估和更新,并让团队成员知道个人和团队取得的胜利。

(二)设定共同的成功标准

成功标准是团队日常运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功标准应该形成书面说明,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应该了解并且认同成功标准。成功标准的设定,可以通过组织所有成员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达成: 1)团队的主要目的

2)每一个团队成员能做出的贡献

3)如何对个人和团队取得的成功进行衡量

4)如何避免团队目标和团队成员目标之间发生冲突

5)如何对所有的努力进行协同使每个人都朝着共同的方式让所有努力 6)如何避免团队之间发生的冲突 在我们的团队中,整个团队的成功标准与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成功标准之间是完全匹配的。每一位团队成员取得的成功将推动整个团队取得成功,而整个团队的成功也将推动每一位成员取得成功。

(三)建设“完整”的团队 在所有企业的所有团队中,团队成员最好能够掌握互补技能并且具有互补背景,我们很少会看到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掌握所有的一半技能和专门技能,而这是团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所必须的。因此,建设“完整”的团队,就要把有着不同背景、年龄、经验、教育和性别的人纳入团队,使整个团队掌握满足要求和期望所需要的全部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

1、使团队成员技能互补

在企业中,真正的团队是由以下掌握互补技能的团队成员组成的:

1)具有实干能力的人,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实施。

2)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可以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跟进任务。3)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并且激发团队成员转变。4)具有整合能力的人,鼓励团队成员合作,并且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2、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

一个真正的团队还需要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能采用专业方式完成团队任务,因此,需要所有团队成员掌握专业技能。团队管理者需要对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培训、经验和技能方面提出专业要求,并制定相应地发展计划。

3、发展团队成员的跨职能性 企业能够灵活运营,灵活性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实现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鼓励所有的员工和团队成为“多面手”。这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实现,当然团队管理者也可以把那些愿意“身兼数职”的员工纳入团队。这样,团队成员可以掌握多项技能/专业,能够“身兼数职”,能从事跨越界限的工作。

(四)让每一位成员都掌握关系技能

在一支胜利的球队中,进球的队员和协助进球的队员都会受到奖励,同样,成功的守门员和参与防守的守门员也会受到褒奖。协助进球的队员和与防守的守门员之所以得到奖励,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关系技能,同时利用关系技能推动了团队的胜利。在成功的团队中,掌握关系技能的团队成员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善于团队合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互动与合作;

2)不仅了解自己地强项与弱项,还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

3)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4)能够有效地移交任务,从而确保工作过程中“下一个环节”能够顺利的移交工作; 5)能够与其他成员进行持续沟通、倾听、提问、提供信息并且相互之间对理解程度进行检查;

6)知道何时应该让其他团队成员参与工作过程。

根据以上特点,综合来说,团队成员需要着重发展以下四种关系技能:

1、理解技能。根据对工作的性质、工作过程和工作制度的充分了解,在具体情况下进行评估,做出决策并且采取行动。

2、交接技能。有效地对工作任务进行交接从而确保工作地顺利进行。

3、沟通技能。理解其他团队成员发出的信号,并且向其他团队成员准确发送信号,从而推进工作进程。

4、人际关系技能。考虑并尊重团队成员;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提高人际关系推动团队合作。

(五)营造学习与积极关注文化

学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鼓励每一位成员对自我发展以及团队和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

2、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发展他们一般领域和专业领域的技能及知识;

3、当团队成员参加培训、展会或其他活动时,其他成员将得益于新的知识;

4、团队领队者更多地关注成员的特长而不是弱点,并能有效利用并发展特长;

5、褒奖提出创造性想法和建议从而实现改进地成员;

6、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并且有机会表达他们不同地意见。

第三篇: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

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招考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各种公考制度的渠道走上了乡镇工作的大舞台,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乡镇工作较之艰苦的工作环境,纷繁琐碎的工作任务,事无巨细的政策落实等各种特点,作为年轻的新录用乡镇公务员究竟如何才能迅速的融入工作氛围,适应工作环境且对本职工作充满职业素养,这无疑成为了新时期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要了解当前年轻的公务员所具有的特征

1、高学历。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国家各项基层工作招考政策的报考要求,除乡镇公务员外,三支一扶、选调生及村官考试的选拔对象无一不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乡镇工作者在学历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以往乡镇干部的新群体。

2、高姿态。正是由于原本具有的高学历,再加之经过“万人徒走独木桥,一职难求为公考”的艰难选拔,被录用 1的公务员在心理上形成了万里挑一唯我独尊的自豪感,其对自身“公务员职业”概念的优越感增强,使得高姿态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征。

3、远距离。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服务对象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恰恰与之前接触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对农村的陌生感加重。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公务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出生地在城市的也大有人在。存在对农村感情不深、对农村工作和环境感到陌生等问题。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更多的是将乡镇干部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较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一社会角色,这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在去“官意识”的同时却也少了些许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对乡镇工作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乡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着力领域主要是农业。而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作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在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镇机关及其工作的主要特点:

1、直面农民群众。乡镇干部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乡镇干部的递接作用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并想方设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从而带领他们去努力完成。同时,农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特别是在广阔天地里改造自然获取生存、发展、幸福与和平之机会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组织直接回复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2、管理汇报结合。乡镇机关面对的是整个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中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村务选举、儿童失学等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得管。管得多,而不让老百姓感到厌烦和掣肘,这就需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技术和行政能力的精细化程度。真正从农民群众满不满意、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核心追求出发去管理,去服务,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宪法还是地方组织法等专门法律,赋予乡镇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镇机关需要依法依规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应擅作主张。

3、注重综合协调。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诸如林业、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等等县市级单位都可能会在乡镇派驻机构。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统一领导,搞好条块结合。

4、必须整体推进。正因为乡镇工作兼具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各类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搞协同,靠协调。大多数工作必须跨越部门来开展,想要将其截然分开,各干各行,以做到近乎绝对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要树立集体行政意识,要学会做多面手。

三、成长为真正的乡镇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态度。

1、陌生的工作环境,态度是从容不迫的自信。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万千同龄人在就业压力的大潮下激流勇进,奋勇拼搏,终于顺利的通过了人生又一个独木桥,诚然是幸运的。然而当大浪远去,只身到达彼岸后的陌生无疑也是茫然的。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站在起点,当未知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忽然袭来时,小小的忐忑在所难免,因而此时就需要正确认识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精神,昂扬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种从容不怕的自信去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2、生疏的业务知识态度是虚心请教的奋进

适应了环境,结识了同事,接下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任务。然而对于乡政府工作的知之甚少,生疏的业务知识成为开展工作最大的弊端,但是面对未知的领域不懂不会绝不是不干的借口,要学要干其实会有很多方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向领导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因此,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未来的工作计划态度是结合实际的创新

虽然对于工作开展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毕竟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才能做到时时有目标,事事有重心,才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目标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首先是学习,学习是进步唯一的方式,虚心努力的学习更是尽快掌握提高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毛主席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到乡镇工作,仅靠学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以实践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有许多书本知识老是记不住,但到了具体工作,经历了容易记、记得牢。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其次是思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乡镇工作的亮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创意,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最后是勤奋,始终坚信一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吃懒做不是该有的作为,勤奋努力才是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所必须的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这里有属于祖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朴实的人民,而作为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和农民群众真心的交朋友,摒弃不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作风习气,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工作依靠农民,工作为了农民的意识,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群众将心比心,肝胆相照,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才能获得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我们的工作顺风顺水,也只有这样年轻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

第四篇: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很快在动作扮演中完成了言—行—意的转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经验,完成了对角色的想象,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主观经验投射到故事中,出现了与故事原文截然不同的联想,如有的幼儿在扮演时,增加了用手机拨打110的情节,有的幼儿让三只小猪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大象伯伯的帮助赶走了大灰狼,还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充满智慧的小猪,待大灰狼进屋后,给他喝了一杯奇特的饮料,大灰狼竟然变的和小猪、小兔们一样,不爱吃肉,爱吃草了,于是,三只小猪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2在谈话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活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法。

最后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赏”为主要途径。

(2)以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

(3)习得图画书阅读技能技巧。

(4)不以识字为目标。

第五篇:关于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_年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此主旋律之下,建设和谐的宝钢自然成了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宝钢肌体细胞的一个基层单位,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已成时不我待的客观要求,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从理性上,深刻认识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本质内涵

在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这个命题中,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即以人为本、和谐与团队,不妨分别溯源进行解析。

1、何谓“以人为本”,其又从何而来?先让我们看一下以人为本是如何产生的。从本原上讲,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人本主义”又是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众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谋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是以“资”为“本”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从而就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一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于是,“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怎样才算是“以人为本”呢?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一度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在随后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在于机器设备,而是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因为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用毛泽东同志讲过的话说,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用现在的话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但最高明的还是马克思,他在揭示生产力这个概念中的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时说,人是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必须树立起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无论是领导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应有的权利。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这是人的本性需求。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当他的工作被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更大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同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的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因此,说到底,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员工的满意度。因为员工是运用资源或资本来创造和满足用户需求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用户的满意度。反过来,用户满意度的程度又将决定企业的效益。我们宝钢正是因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曾于几年前即提出了员工综合发展目标体系,将“不断满足员工需求,实现员工全面发展,建设和培育一支能力强、诚信好、知识高、身心健康的员工队伍”作为总目标。

2、何谓和谐?出自何方?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儒家学说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实现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把构建和睦、和平、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作为君子人格修养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协调的价值尺度。现今我们所讲的和谐,就是指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相生相长。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和谐”意为配合的适当而匀称;在美学中,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强调“美在于和谐”;在哲学中,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从汉语的字面

上来解释,“和”是由左边的“禾”字旁加右边的“口”字组成的。禾即庄稼,从广义上讲就是粮食,两者合起来就是粮食在口边,就能吃饭,丰衣足食,天地人和。“谐”是左边的“言”字旁加右边的“皆”字构成,两者合一,就是大家都说话或人人有发言权之意。可见人人有饭吃,大家都发言,是构成和谐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素。传统的和谐思想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不和谐就会失去平衡,影响健康),几乎涵括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重大关系。这些思想,特别是它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思想,对构建和谐团队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3、何谓团队?其又从何而来?“团队”的来历,最早起源于古希腊,那时三人为团,背靠背,对抗来自三个方向的敌人。后来发展成五人、七人、十二人共同抗敌。我们今天把一个集体也叫做团队。在最初的“团队”里,内部即使有某个人受了小伤、生病或是处于饥饿状态,敌人来了大家照样都要忘记暂时痛苦,排除个人困难,服从集体利益,一致抗敌。只要有一个人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整个团队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王的马夫因为懒惰少给国王的坐骑钉了一颗马钉,结果在战场上,国王坐骑马失前蹄,导致其带领的军队全军覆灭。一个小小的马夫居然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由此可见,团队中任何一个成员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每个成员都要注意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基于这样的分析,现在我们来给团队下一个定义:团队就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这样一群人。

凡是一个细心的人,可能已注意到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大雁经常编成“人”字形结队飞行,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一群编成“人”字形飞行的大雁,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70%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的更远。当一只大雁脱队时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的艰难迟缓,所以会很快回到队伍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造成的浮力飞行。大雁结伴飞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出击才有力量。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一个成员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只有在和谐团队中工作的成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将它们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为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下一个定义:从理论上来说,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就是团队中的每一位感到满意的,成员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团队。用抽象的话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团队。

二、从入点上,清楚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核心要件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从实践意义上来说,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组织结构即个人、群体、集体等方面去着手,以形成具体的条件和机制。

其中,人际关系是要件。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其最大的特征是人和。正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人和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出业绩。我们知道,团队活动的主体是人,而员工是团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和谐的团队首先必须有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舒心放松,工作努力,既有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平台,又有全员之间密切配合、精诚团结、诚信友爱和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使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心平气顺,切实感受到和谐团队的温馨。因此,团队和谐的实质是团队成员上下左右之间必须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将会耗费团队的大量精力,不但不能干事成事,反而会坏事。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

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一个团队来讲是相当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便是构建和谐团队的关键环节。因此,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和谐就是构建团队中的和谐之网的重中之重。

三、从实践上,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的关键点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团队班子成员尤其是领导者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需要团队班子成员及其领导者必须具有宽容之心,方能达到和谐的目的。如何实现这样的要求?

我们认为:一是既要容人之长,也要容人之短。容人长易,容人短难。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应该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用人上不可追求完美,眼睛只盯着部属的缺点毛病,吹毛求髭,不依不饶。实际上,“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在德上优大于劣,长胜于短,就应当宽容接纳。二是既要容人之能,也要容人之平。任何一个企业和团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批关键时刻、关键问题能顶上去的能人、骨干。当领导的不能“武大郎开店”,妒贤嫉能,怕部属比自己强,影响自己的形象与权威,而应发掘能人,培养能人,鼓励部属超越自己。另一方面,领导者也不能眼睛只盯着几个能人、干将,而忽略甚至排斥普通员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和团队更多的是日常的、普通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普通员工将普通的事做好。忽视大多数普通员工的后果,必然是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既要容人之同,也要容人之异。领导者不能只愿听顺耳的,只想听一种声音,凡是和自己意见一致的就喜欢,就重用,反之就排斥,就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党同伐异”,结果只能使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使有利于团队发展的逆耳之言得不到重视,降低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甚至使员工与团队离心离德。四是既要容人之成,也要容人之误。任何人做事情都不可能事事顺遂。而当领导的不能以一事成败论英雄,成功则喜,失误则恼,甚至一棍子打死。成功时,要及时地肯定,也要及时地泼冷水,切不可“一俊遮百丑”。同时,要允许属下有失误,要在失误的时候多一些鼓励和宽慰,多帮助部下在失误中寻找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五是既要容人之雅,也要容人之俗。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成长经历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不是违法违规的,领导都应当接纳,都应当允许存在,切不可以自己的好恶去衡量部属,亲疏部属,甚至作为用人的标准。

然而,团队领导者的宽容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也不是为应付一时之需,做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内在的“无意识”行为,是领导者人格魅力的体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容而有察。识人察人是用人容人的前提。伯乐之所以能相马,是因为他对马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领导者要对部属有深刻的理解与分析,既要透过表面言行看内在品德,也要对其能力、素质等认真分析,弄清主流、把握本质,求大同存小异,才能扬长避短,知人善任,真正做到宽容。二要容而有度。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更不是同流合污。宽容是为大局着想,是为长远目标服务,如果错误和问题严重侵犯了制度规定,出现了诚信缺失,影响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则不但不能宽容,还要严肃处理。三要容而有教。宽容不是把问题摆在那里,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或自生自灭。宽容是为了融合、改造。在教育、培训、交流、渗透、摹仿等过程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只讲宽容不讲改造,是包庇,是迁就,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团队建设。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才能取长补短,使团队更趋和谐。

此外,还要注意教育团队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克服只和别人比“收获”,不与别人比“耕耘”的现象。注意改进工作作风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关注员工的多种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通过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世界需要。如引领员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组织员工领略自然风光、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等,提升员工精神领域需求的层次,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善于换位思考和沟通。我们知道,许多电梯里都安装了镜子,但人们却很少去想安装这些镜子的初衷是什么,为这个问题有的提供了好几种答案:有的说是用于整理仪容,有的说是用于扩展空间,还有的甚至说是用于偷看美女。但是正确的答案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因为残疾人坐着轮椅进电梯后,不便于回头转过来看电梯到了几楼,但如果有那么一面镜子的话,他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到了目的地,到时候退出来就可以了。这种现象启示我们,换位思考方能趋同,对立观察势必碰撞。

四、从操作上,必须结合实际务实推进

基于上述的认知与思考,我们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探索前行。我们具有上至首席下到点检员的150名员工,承担着直接或间接管辖宝钢分公司范围的十几万台套件设备的任务,涉及到机电仪、过程机、土建、炉窑、检化验、计量检定等8大专业、87个小专业的技术业务。管辖范围,点多面广,遍布全厂;员工构成,层次悬殊;人员分布,无处不有;担负的责任,强势支撑,后墙不倒,确保设备稳定顺行。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精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和谐团队。

一是确立了“讲诚信,创一流,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以此引领全员勇往直前。二是树立了“出成果、出人才、出典型、出精品、创品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共同愿景,以此激发全员走创新和创造之路的热情。三是明确了“正视挑战树信心,释放潜能创新高”的目标,以此鼓舞员工高昂的士气。四是在观念上,确立了“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的观念,以此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五是在工作思路和重点上,确定了“六起来”,即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让班子强起来;狠抓登高建设,让党员亮起来;践行集团公司党委提出的“八个人”要求,将群众聚起来;大力宣传公司发展前景,把激情调起来;抓好培训搭舞台,使人才冒出来;党政工团形成合力,确保工作强起来。六是在绩效激励上,实行了“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重大项目与干一般项目不一样,带动团队与个人单干不一样”的机制,以此促成快马加鞭和万马奔腾的局面。七是在沟通理解上,坚持实行层级谈心和家访制度,做到通常情况按层级,特殊情况登上门,以此达到避免或快速化解误会、误解和矛盾的目的。八是在服务生产现场上,推行“首接负责制”,即谁第一个接到来自现场的需求,谁将一直负责到底协调落实所要解决的问题。九是在提高效率上,实行“专业相界、业务相连高效链接”的机制,将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但又业务相关,需要联手攻关或联手解决技术难题的5名首席、26名主任工程师的信息汇总,建成联络体系,以此打通体制隶属关系的局限,实行一般业务开“直通车”,重要项目“条块”报批的做法,以此尽量减少无谓的沟通障碍环节。十是在不断增进同事间的友谊感情上,注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畅想畅游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在不同条线、不同层面,先后组织员工举行了春节联欢、体育比赛、走进湿地大自然、健康友谊快乐行、激发创新灵感遐想游、党员爬山意境登高、相聚汤山温泉缓压力以及邀请员工家属说说话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有益的工作,方便了沟通,消除了误会,化解了矛盾,增进了理解,加深了感情,焕发了激情,极大的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仅在202_年前三个季度,经公司财务审核确认,即实现科研创效1915.64万元、合理化建议创效1217.2万元,获认定技术秘密41.85项、受理专利7项,完成科研项目35项,组织攻关解决36项影响公司生产的重大设备技术问题。同时获得了公司授予的“金牛奖”、“曾乐创新奖”、“曾乐敬业奖”,全国妇联授予的“巾帼发明奖”、中国发明协会授予的《多聚合物耐热增粘水泥基修补材料》“项目金奖”以及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竿称号”等,全年共计获得各类奖项117项。

联合国审计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