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浅谈高校宪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3-803267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9 17:41: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高校宪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浅谈高校宪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法学教育主要分两大类,即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以讲授法为主要形式的演绎法教学方式,教师多以法律概念为起点阐述法律的原理。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的归纳法教学式。教师总是擅于从具体的判例中去发掘法律的原则。我国秉承的是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传统,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所认为的重要的法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学到多少或有否获益,主要是看学生自己的领会和悟性。由此形成的法学教学方式主要就是课堂讲授。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全部法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基线展开其授课内容,对于案例的处理也是根据法律原理阐述的需要加以布置和安排的。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法学原理,进而准确地把握法律条文,并最终能够在实践中准确地适用法律。但是,这些年的法学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法律原理的讲授往往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上,而且常常是条文罗列,研究方法枯燥,容易脱离实际。从目前外国宪法教学来看。大多数老师主要采取的仍然是对学生单向灌输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有的沟通与互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认为,外国宪法教学方法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与法律推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案例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到20世纪初期,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各主要法学院推行。现在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十分流行,为英、美国家法学院所普遍采用。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已普遍接受这一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但是,外国宪法课程教学中是否有必要且有可能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则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笔者认为,宪法是规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根本法,宪法实际上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违宪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外国宪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以及分析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宪法信仰具有其他教学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如劳伦斯·来恩在《欢迎学习案例法》一文中谈道:“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为学生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提供的依据。以对实际事例的描述为基本内容的故事,是一种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以便使学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对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的方式。”[1]所以,对于外国宪法课程,应该适时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老师在课前先把要讲的内容和案例及参考书目提供给学生,并点明重要原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老师不作课堂讲授,而是让学生直接研讨案例,围绕案例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所学的外国宪法原理和宪法规范,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给予讲解,得出结论,指明处理类似案件所运用的外国宪法原理和宪法规范,事实证明,这是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较为欢迎的教学方式。

二、课堂研讨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方法,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及我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他们常常与学生研讨问题,但却不给学生完整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的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研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是整个课程的研讨主体,一般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可能的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对整个研讨过程进行隐性的控制与引导;有时,也由老师抛出问题,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研讨问题,以寻求最佳答案,教师则从旁指引、协助研讨进行,并力争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研讨气氛。所以说,课堂研讨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对外国宪法是较为适宜的。因为外国宪法从理论上讲,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是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合理配置等重大的理论问题。从实践上言,本课程的涵盖面广,涉及的是每个公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重大制度问题,通过这种研讨式教学,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就外国宪法课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例如中外议会制度、中外选举制度、中外司法制度问题等拟订研讨题目,学生根据研讨题目阅读教材,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和分析,拟订各自的研讨提纲(最好是小论文),再围绕着研讨题目进行研讨。研讨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组间的研讨,如必要,再进行全班研讨。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对整堂研讨课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是对本堂研讨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整堂研讨课的知识框架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研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评析。这样,学生在教学中既学到了有形的宪法知识、宪政制度和宪政原理,而且,通过积极的参与及对相关宪法问题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宪法信仰,培养宪政理念,养成法律思维。

三、诊所式教学法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英文名为,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当法学教育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时,法学院引用了“诊所”的称号,就产生了“法律诊所”这一法学领域特有的名称。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即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相比,在教学方法上有如下特点: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和技能的转换与提高设置的。在这个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设置一个教学主题,学生通过诊所教学方式来丰富其内容,最终师生共同配合实现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堂内容的课程,由于主持的老师和参与的学生不同,也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学生可以对老师说“不”,课堂上没有现成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的变化代写论文而处在动态的变化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建立在真实的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实的当事人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和细节,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培养学生法律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做一名合格律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加深学生对法律制度、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理解,并亲身体验律师的社会角色。笔者认为,对于外国宪法的讲授,可以采取“法律诊所”式的教学方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在运用宪法打官司,打开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的宪法案例,以及这些国家正在审理或近期内将要开庭审理的宪法案件的原被告、开庭时间和地点。在宪法炙热的美国,每年最高法院公布的宪法判决,都会成为公众最热门的话题[3]。世界上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最出色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往往都是宪法方面的专家,所以,学生通过诊所式教学方式,来亲自感知国外的宪法案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用律师的思维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最终师生共同配合实现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同时,点点滴滴积累起学生对宪法的信仰。

四、多媒体教学法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因为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加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所提供的多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使法学院的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参加法学院的课程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文件查询、信息检索、远程登录等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相互交换学习心得,共享世界各地提供的法学课程学习资源。此外,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和生动,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外国宪法教学应该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外国宪法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教材建设,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大量最新的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同时,还要根据外国宪法教学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建立外国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外国宪法课程学习指南、外国宪法教学参考书目、外国宪法案例库、试题库、外国宪法法规库、外国宪法相关资源以及外国宪法背景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不同于一般课堂的研讨课形式,把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把课堂集中与课后分散研讨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五、实务技能教学法

法律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尤其是被公认为是理论法学的宪法课。但是,正如美国法学教授托马斯·摩根所讲的:“法学院的学生们需要工作技能。忽略技能训练会给学生们带来危害。技能应该伴随学生度过整个工作生涯。”因此,鉴于外国宪法又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而要打破以往外国宪法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体制,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设计思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合理选排实践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或安排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到当地人大常委会等立法基地参加会议旁听等外国宪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既弥补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模拟法庭可以选择与公民和社会联系紧密的与外国宪法相类似的涉及违宪案件,目的是让学生在担任角色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宪法,消化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辩论能力。社会调查可联系到当地人大常委会等立法教学基地参加会议旁听。另外,在法院审理与外国宪法案例相似的典型案件(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案件)时,教师应积极与法院联系,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并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感想。学生们通过对案件开庭的听、看、想,可以增加对法律工作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宪法和相关部门法的正确理解,并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相长就是好方法。外国宪法教学课程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工夫越多,教学过程则会越优化。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

第二篇: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3.1 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高校实践教学不是无关紧要,不是无足轻重,更不是可有可无。要搞好实践教学,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自觉性、紧迫性的认识;激发积极性,迸发创造性,把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搞好。

3.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应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或者教学计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或者其他指导实践教学的资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3.3 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高等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关,要根据学校的开课情况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前落实教学保障的各项措施。要千方百计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搞好实验室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学校与地方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协作等形式,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3.4 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让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给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积极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聘请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部门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从事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5 加强监控、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监控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这既是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活动开展轻活动建东”现象和行为的一种校正,也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关系,也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独特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

第三篇:浅谈民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民营高校属于三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次之,作为民营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教材、教师、教法等多方面的协调、改进工作,才能真正的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民营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总结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探讨新型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的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民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办高校要健康发展,并在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除了要抓好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语文课主要就是为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走向未来的信心。大学语文课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

在王琴《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索质状况调查报告》一文中指出,民营高校学生语文基础一般,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不浓,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太高,以致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的《大学语文》授课过程中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应用最广泛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编写的《大学语文》。我们选用的就是此教材。

首先是选课。从精讲课文的选择上来看,这本教材有六十篇课文而作为公共必修课,一般只有60课时,那么最多只能选择30—40篇课文精讲。传统的方法是,教研室研究决定选择哪些课文。一般来说著名的作家作品都要选择,兼顾诗歌、散文、小说、中国、外国等等。这样,主导权就在几个老师手上。第一学期的教学就是按照这种方法选择了20篇课文,学生被动接受。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第一节课叫《我的课堂我做主》。由学生分组来进行课文的选择。第二学期课文以现代白话文呈现,语言理解较容易,教学的核心仍着眼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人数3—10人,选出队长1名,具体负责团队的活动,取一个队名,便于大家的合作。组成团队之后,每队选择5篇以上最期望本学期精讲的课文,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各组讨论,由队长汇报讨论结果,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这样做的目的是,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组本学期至少准备一篇课文的讲解,由组内成员共同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完成计划目标。

通过选课我们发现学生所选出的课文和我们教研室选出的课文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重合的,还有一些我们没有选的课文学生也选了。最典型的一篇课文是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是龙应台先生写于1984年的一篇文章,虽是针对台湾社会现实的问题而发,但实际上是面对整个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观念、习俗等所做的反省式的审视。在讲课的过程中才发现学生的能量确实不容小觑,他们查找的资料十分丰富,抨击现实社会正义凛然,不断的反省我们所处的社会现状,作为老师,也是受益匪浅。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更加能够直面现实,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第二是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查找资料,备课,上课的时候无非是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从本质上脱离不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学生组队之后,每组只准备自己选择的五篇课文,有兴趣当然就会通力合作,认真去查找资料。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课文进行讲解,练胆量也练口才。口头表达能力需要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牢靠的记忆,不怯场的胆量。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口语训练几乎被中学语文教学所遗弃,造成学生不敢说、不善说的口语表达现状。而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当今信息经济的时代,口头表达能力,它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把口语训练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来买施。

让学生讲课的方法,既克服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它完全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训练了文件检索的能力;因时间关系每次只限几名学生上台,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因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力;而由于要求脱稿讲课,又强化了自己的记忆力,凡是查找过资料,尤其是上台做过发言的同学,对所讲内容记忆特别牢靠,掌握的知识面亦很广;最终,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既训练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练就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作了演讲,在后来的教师总结补充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必须讲学生所未讲,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样的方法就把重结果的学习变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了,学生既要动手查资料,还要动口、动脑,提高了自己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准备的时候,百分之九十都会制作课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幻灯片放映。这个难度就更大,但是学生的兴趣更大,在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越做越好,对他们以后从事相关工作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以学生的积极活动为主,教师仅仅是一个导演,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前提进行的实实在在的训练。一学期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学生在阅读思考、写作、口头表达诸方面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人。要改变民营高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看法就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才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有了兴趣才会真正体味其中的内涵。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问题是应该注意的。比如,让学生讲课的方式,学生开始觉得新鲜,后来就有些乏味,怎样始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于再探讨。对于民营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仍将不断的探索,以期培养出有着深厚人文内涵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四篇: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3.1 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高校实践教学不是无关紧要,不是无足轻重,更不是可有可无。要搞好实践教学,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自觉性、紧迫性的认识;激发积极性,迸发创造性,把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搞好。

3.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应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或者教学计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或者其他指导实践教学的资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3.3 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高等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关,要根据学校的开课情况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前落实教学保障的各项措施。要千方百计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搞好实验室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学校与地方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协作等形式,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3.4 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让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给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积极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聘请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部门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从事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5 加强监控、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监控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这既是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活动开展轻活动建东”现象和行为的一种校正,也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关系,也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独特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

第五篇: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摘 要: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有效手段,从当前情况看,地方高校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为此提出其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以期能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尽快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保证培养合格实用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改革思路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改革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应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资料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监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预测和决策能力,实践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注重会计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打破学科课程过分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为中心,着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半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动手实际操作,使得实践性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建设完备的会计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应力求真实合理

完备的会计实验室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在布局上应能模拟会计实际工作环境,尽可能地模拟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以满足学生进行分岗和混岗实验的需要。

在硬件的建设方面,由于一台电脑需要安装若干不同的实验软件,为保证实验软件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配备或更新现代化的软件和设备,并尽可能接入互联网。实验软件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必备工具,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应尽可能接触多种财务软件,尤其要掌握目前社会流行的金蝶和用友等会计电算软件。为此,高校应加大会计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要为会计实践教学配备充足的、现代化的教学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应适当增加企业目前使用的商品化软件,使学生有参与会计工作的真实经验和感受,以提高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信心。

另外,为避免会计实践教学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使模拟实验真实合理,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在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时,一般模拟的是企业会计的典型部门和典型岗位,但这种实验往往与实际部门和岗位的业务范围相脱节,这就需要将一般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会计业务引入实践教学。由于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涉及相关的业务,如办理银行贷款、存款、申报税务等工作,因此所模拟的会计部门应全面设置出纳、材料、工资、成本、综合等会计岗位,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熟悉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可以使学生熟悉财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与外部金融、贸易、外汇、税收等单位的各种财务及其他信息的规律,熟悉并掌握相关经营业务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尽可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同时也为进行轮岗和混岗训练创造了条件。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学生将会计知识与技能全面化和系统化的重要方式,所以应采用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相结合的实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内容上要求不仅能模仿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所模拟的行业还应多元化,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都要列入实验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或者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

三、建立适合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虽是在一种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但毕竟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许多高等院校都与企业界联系,建立有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管理和实践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观摩、参与会计业务操作,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的训练,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服务,如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等,使之成为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基地,以此来巩固和扩展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难问题,实现校企“双赢”。

再则,为了解决由于企业会计工作保密性非常强,学生较难接触真实会计资料的问题,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安排部分教师和学生到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去参与日常财务工作,这样企业既节省了人工费用,教师和学生又有了较好的实践锻炼岗位。此外,高校还可利用自身高级会计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成立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既有一般的会计账务处理、审计、会计咨询等社会服务职能,又可以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的实习基地,这些方式应该是会计实习基地建设的很有效手段。

四、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

大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但会计实践经验缺乏,因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把社会实践也可看作是教师的一种进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制定有关制度并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再者,可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以丰富教师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会计教学必须顺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积极探索会计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0(7)

[2]王桂云,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应突出职业性[J],教育与职业,2009(21)

作者简介:屈瑜君(1971-),男,湖南衡阳人,现为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资助教研项目(GYKT200933)的研究成果之一

浅谈高校宪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