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4.3.2-2.6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3-113857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4 11:06: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4.3.2-2.6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4.3.2-2.6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把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具体工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本科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创新型专业人才,因而必须注重实践教学。鉴于此,我们采取了一系改革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教学理念与总体改革思路

我们本着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结合平顶山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走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与科研、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三结合的路线,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不断开展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实践教学氛围,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实践教学相关政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立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和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素质实用性创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把实践教学改革融入教学改革之中,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验室日常工作,使我校的实践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2、实践教学定位及规划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化工类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化工类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养。在这种新形势下,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整体教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已不再是理论教学的从属,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根据这一定位,我们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

和学校的相关部署,立足平顶山地区的煤化工和高分子加工化工的经济特色、面向河南省和辐射全国,对我院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就是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与科研、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三者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体系下相对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成效

根据规划,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强化了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不断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平台建设;同时依托本地区广大的煤化工、高分材料化工企业群,开辟了一系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本地区广大的企业群成为我校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和广大毕业生就业基地,延伸和补充实验室功能,巩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这样,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我院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把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实习、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论课上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掌握的实验技能,在现实生产中进一步综合应用,以提高其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项目,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丰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验和内容,凝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不断开设校内校外实习实训项目,辅以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生社会实验等补充形式,从传统实验教学教养技能过渡到现代教育教学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双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本体系突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有效的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与生产技术结合,设立实验时引入科研成果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生产项目密切结合,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科技与生产、技能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知识向能力逐步转化的深化程度,能够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我们本着科学规范、开放创新、高质高效的原则,遵循我国、河南省及河南城建学院有关实践教学管理的文件要求,抓好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制,并根据我系的专业学科特点、师资队伍结构和状况,以专职管理队伍为主,走专兼共管的模式,以教研室、实验中心、教学秘书为主体,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参与,把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基地管理和教学管理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

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高效开放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4)建立学生个性化培养机制,逐步推进并实施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定期开放。在这一方面,我们大胆进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尝试,特别是在毕业环节,指导老师把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过凝炼和论证,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选题,把开放性实验教学、老师科研工作和毕业生毕业环节教学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了信息化网络化的动态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学生首先可以从“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上了解实验实践项目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问题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建立实践习惯、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和实践考试等过程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另外,利用网上反馈、师生互动、座谈讨论和督导组检查评估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篇:措施及成效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平安医院”主要创建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院成立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创建活动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部门职责及工作要求,对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行全面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方案》。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相关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一把手主管,分管领导亲自抓,分工协作、任务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对照平安医院创建目标和要求,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医流程、落实医疗安全措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查找薄弱环节,制订整改措施,推动创建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医院及周边治安环境、内部治安、消防等专项检查专项整治行动。

二、突出重点,建章立制,深入细致地开展平安创建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机制。我院在原有创建基础上,加强和完善了医疗信息服务公示制度,充分利用医院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将就医流程、医疗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相关医疗信息公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便于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有关价格、收费等。进一步发挥门诊导医台的作用,做好导医咨询服务,引导患者就医,帮助其解决就医困难。各科室进一步完善了现有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召开了医院社会行风监督员会议,及时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坚持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活动,广泛收集病人意见,不断改进医院工作。202_年共走访门诊患者1028人,住院患者2896人,社会调查第三方评价共发放调查表 296张。门诊患者平均满意度为98.1%,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为99.4%。

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制度,加强医疗纠纷化解工作。坚持和完善了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及时收集和汇总医德医风检查结果,定期召开医德医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坚持和完善医德医风投诉处理制度,坚持全天接待病人来信、来电、来访的工作制度,及时受理病人的投诉和建议,协调和处理好病人的投诉工作。医院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畅通与病人沟通的渠道,及时将医患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建立和完善突发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应急预案,公示医疗纠纷处置流程,设置医务科为投诉、医疗纠纷调解室,设有录音等相关设备,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做到了群众申诉有门路,有答复,顺利处理了多起投诉,将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当中。202_年共接待关于服务投诉4起,医疗纠纷投诉15起,通过耐心细致的开展化解医疗纠纷工作,圆满解决了各种投诉和纠纷,医患关系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收到表扬信99封、锦旗89面、鲜花1束、字画2幅。受到患者提名表扬的医务人员共182人。三是加强医院普法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职工法制观念。充分利用院里现有的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以及院内培训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使其制度化。202_年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学习22次,全员培训覆盖率100%。通过医院宣传栏、院办等媒介定期更新一些与广大职工密切相关、人人关心的法律法规条款,如《执业医师法》等等,切实提高广大干职工的遵纪守法观念,形成一个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大好局面。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使管理民主化,让大家有话说到明处,有意见提到明处,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四是严格落实各项医疗制度。我院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公布投诉情况,不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不断规范医疗行为,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主动与所在辖区的胜利派出所和周边社区联系,开展联防共建。在我院设立了警务室,严防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配合公安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消除内部安全隐患。每年邀请市治安大队、市保安大队教官给我院保安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202_年开展安全培训2次,参加人员40人次。完善防盗、防火、防破坏等各种安全防范设施。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分别在医院门诊及病房区安装监控摄像头224个,并与我市110开通监控平台,设置了安全监控室,由具有专业技能的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并配备了对讲机、电话等通讯设施。制定和完善防恐怖、防破坏、防灾害事故、防群体性事件等的制度和措施,以及应对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202_年6月份和9月份分别组织了两次消防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模拟演练,医院职工掌握了初级火灾灭火技能,熟悉了医院的安全消防设施,器材的分存位置和使用方法。

三、取得主要成效。

1、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导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开展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医流程、落实医疗安全措施,继续深化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开展延伸服务,加强医患沟通,为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创新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重点是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的原则,把预防医疗纠纷发生作为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和情况研判机制,定期排查,及早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急危重病人先抢救,后补办手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

3、完善了医院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内部治安,落实人防、物 防、技防措施,提高医患人员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意识和治安防 范意识,有效保障患者和医院的财产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加强医院水、电、汽及毒、麻药品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与工商、公安和药品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联动,对个别散发医药印刷品、医托等清理整治,消除了治安隐患。

4、强化了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医务人员定期考核等活动,开展行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认真执行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的“六条”禁令,经常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强化监督力度。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八日

第三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根据我省实际,就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就“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专业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指导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几方面入手:

一、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 1 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设置的职教课程应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对已开设专业所相关的职业进行分析,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织,以“必须”和“够用”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职业分析中既考虑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要兼顾未来若干年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在确保当前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职业分析是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把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劳动组织关系、所需要的 设备和工具、从业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态度等要素结构化的过程。而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是关键要素。为此,我校对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特别是从事该专业职业的职业能力予以特别的强化。如在设置汽车摩托车运用与修理专业时,通过分析将本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按照汽车修理各工种的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依据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编制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打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对准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在课程实施即具体教学中,我校积极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为引导教学组织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行动过程全面、主动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是某种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全过程,包括接受订单、确定任务、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加工服务,控制质量、售后服务等,是学生即将从事的某一职业可能发生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订单培养不仅实现学生毕业一出校门即对口上岗的就业意愿,更培养学生从事对口职业所发生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订单培养是实现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我校通过与海尔集团签订海尔家电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人才培养协议,是一种订单式培养。有效地引进了海尔的教学计划以及最新产品第一时间跟进学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将海尔的企业文化融入工校文化,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即可熟悉海尔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行动过程,毕业后就可以立即进入岗位角色。

三、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实验实训设施有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设施,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另一类是训练性实训设施。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是针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训练性实训设施建设,以解决“怎样干”的训练性实训设施为主。目前我省的职业教育所需的实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台湾的建教合作对我们来说似乎相距遥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更适合我国的实际。为此,我校在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近似对等)、高效果的实际动手训练,4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加强实验室及实训车间的建设,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配备了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汽车修理成套设施等;二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三是,开设实验实习专用周,同时利用双休日免费向学生开放实验实习场所,开设第二课堂及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训;四是,借助企业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习,如每年暑假都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五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如在培养机械使用及维修人才时,组织学生到相关厂家进行学习等。

四、职业指导是职教德育的重要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企业对从业人员不仅只是专业能力的要求,更看重的是具备能适应企业文化要求的人文素质。求职者已不能单凭一技之长走天下,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导的育人原则,切实遵循“教学生懂得做人、让学生学会做事”的育人理念,提出并努力实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实现从全面优质管理到全面提升人文素质的文化层面的转变,形成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校文化”。学校德育教研室,职业指导教学小组和心理辅导室认真研究开展工作,通过系统教学、专题讲座、系列活动、心理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成才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我校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操守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作为德育重要内容,从满足学生需求服务出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体。教育过程中,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关心集体、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情操和品质。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们感受到,只要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都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都能让学生形成竞争上岗和先立足后发展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都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处,收到实效。

我校针对当前的生源情况,积极开展“成功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这一有效载体,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调整就业意愿,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发展前景,树立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差距,形成自觉提高自己的动力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是我校落实德育目标的有效尝试。

德育是一个细雨润物的过程,德育的实效源自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我校把认真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五育人”方针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尤其是培养学生 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的品德,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要求各管理部门严格学生管理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体现人为关怀。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良好的形象教化学生;要求各服务部门要用自己优质的服务影响和感化学生;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加强卫生教育和环保意识,营造优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通过团委、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组织,本着“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为目的,广泛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形成以优良团队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优质教育资源。

五、科学有效地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产出评价”为核心指标,并辅以“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产出评价”主要有两个指标:第一是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第二是就业质量,包括起点工资高低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学评价”主要包含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实验实习开出率等三项指标;“社会评价”主要包含用人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满意率两项指标。

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职业学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只有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价才能了解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包括毕业生对母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满意 7 率,才能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我校不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意见进行调查及反馈。一是,组织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系列调查,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所学专业的岗位需要及职业能力要求等;二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专业能力调查,同时了解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三是,学校组织招生就业办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第四篇:教学改革成效

作为河东区唯一一所国办职业学校,临沂市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转变观念,树立适应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我校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对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采取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职教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密切校企合作,在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培养培训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

一、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是实现了与企业专业实验实习设备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我校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引进机电类专业价值180余万元的教学加工机械设备;引进汽修专业价值约15万元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约1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车间,为学生在校实习实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为机电应用技术专业顺利通过市级重点专业建设的复评验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了把课堂搬进车间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我校积极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对接。4月——7月,我校安排202_级各专业的学生分别到天一液压、三益公司、宏艺科技、区机关幼儿园等单位进行了为期1—2个月时间不等的进企业、进车间的阶段性、有偿性实习的教育教学。10月——11月,我校又派出汽车维修、幼儿教育等专业150余名学生,分别到华盾汽修厂、凯美汽修厂,红太阳幼儿园、河东区工业园幼儿园、喜洋洋幼儿园等单位进行了阶段性学习与实训。从实习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稳定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建设——适应市场、校企联姻

近年来,学校依据市场需求,专业建设观念不断更新,面对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学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与各大幼儿园联姻,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顶岗实习,幼儿园教师到学校参加业务进修培训,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幼儿园教师培训期间空岗问题和场地、师资、设备等实际困难,又解决了学校的实训实习问题,可谓是一箭双雕,达到双赢;汽车维修专业与临沂市十多家汽修厂共建专业,学生每周三天在汽修厂学习工艺技能,两天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专业教师同时在汽修厂顶岗实习。在真实企业环境的实习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收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课程体系——注重素养、强化技能、培养特长

学校积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综合化、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文化基础课+专业素养课+专业必修课+专门化方向技能课+特色选修课课程体系。综合化体现在文化基础课、专业素养课的设置上具有综合性,能强化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转岗和再就业打下基础;层次化体现在普通文化基础课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升学需要而分层设定,允许学生按层次进行选择;模块化体现在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由普通文化基础课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大类专业基础课模块、专门化方向专业选修课模块、艺术类选修课模块构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体现学分制的精髓。艺术类选修课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艺术类选修课,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与众不同,形成相对竞争优势。选修课的开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材建设——整合资源、体现特色

学校制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材建设指导思想,本着“有利于行业企业要求、有利于学生岗位对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利于教师授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开发校本课程。经过专家引领、组织保障、组建队伍、企业调研、制定课标、编写教材、课程实施等环节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学校优质课程资源的生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五、教学方法——学生主体、行动导向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是学校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专业课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把焦点对准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三个有效,满足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要求,抓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关键要素为原则,通过深入跟踪机电技术应用、汽修等专业课课堂,探索专业课工学一体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学一体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工作和学习的统一,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结合,为此,学校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均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和充分准备的学习资源条件下,实现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体化的自主学习,最终达成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总指向。

六、队伍建设——名师引领、全面提高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课题引领、专家指导、名师带头、全员参与”的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学校制定了师资培训规划,落实经费,采取评比、考核、奖励优秀教师,每年给予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津贴补助等措施,鼓励教师参加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实行教师到企业见习制度,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学历、实践能力、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02_年我校有6人参加市级专业实训优质课评选,其中有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全市的基本能力比赛,扈秀蕾同志获得讲童话故事项目的一等奖并代表临沂市参加全省的该项目的比赛。

第五篇:临朐县技工学校教学改革显成效[定稿]

临朐县技工学校教学改革显成效

王俊芹季蔚

近年来,职业学校竞争不断加剧,技工学校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一方面生源紧缺,招生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即使已经进入技工学校,由于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一遇到学习困难,就失去学习兴趣,对学校的新鲜感一过,便中途辍学。因此,今年以来,县技工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稳定在校学生,解决学生流失问题。

一是提高教师讲课艺术,生动有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呆板、僵化,这一方面造成教师缺乏讲课激情,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兴趣减弱。因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推门听课、开展“个人教学创新亮点”“教研室创新亮点”评比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讲课激情,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对升学班学生除专业课程学习外,要加强其文化课的教学,以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要求。各专业班将重点放在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的学习中,以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降低难度,本着“有趣、有用”的原则,打破教材限制,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放慢教学进度,保证每个学生能学有所得,品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喜悦,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三.不拘形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技工学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厌烦枯燥的理论,但是在学习专业技术、动手操作方面,却有很大的热情,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加大实习课力度,将专业理论融合到实习课教学中,不定期地举行专业技能大赛、优秀作品展示,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校还经常组织师生到县内各大企业,例如华特磁电、玉龙造纸、蓝帆新材料等现场参观,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为了防止学生厌学,丰富学生生活,学校每周都组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文体活动,例如,师生拔河比赛、托球跑、接力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

学校还成立了“艺术屋”,由书法毕业研究生冯老师牵头,课余时间教学生刻章、绘画、书法,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

对技工学校进行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解决了学生的流失问题,促进了技工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4.3.2-2.6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