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3-790662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0 11:42: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

班级:2007级政治2班姓名:林雪学号:2007040166

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应该继续作为国策大力推行?

一、人口老龄化

30年前,党中央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公开信中提出:30年后“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如今,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中国也已站在社会老龄化的门口。人口政策的转折性时期是否已经来到?

学界已有诸多呼吁,甚至连 “独生子女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田雪原也表态支持逐步放开二胎。而国家计生委仍然是最为明确的反对者。有关计生政策的调整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节点上,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

2010年1月19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组长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考察人口计生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时,提出要把“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且主题思想由“人口控制”变为了“人口发展”。此时计生“第一总指挥”对计生工作的“先期”发言,让许多人纷纷猜测,“计生政策真要转向了?”

人口学者顾宝昌教授认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而国务院参事马力认为,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据计生委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在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生育率也下降到低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2.0 左右的生育率是人口世代更替水平,高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增加,低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减少。以这个数据为标准,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中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教授说,“我们已经为这个政策的放开努力了十年。”“不论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产生了多少影响,但它确实是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两性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何亚福说。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为4-2-1型,即2个独生子女要负担4个老人和1个孩子。而社会养老金只不过是用众多的“子”来养育一个老人,但养老问题仅依托养老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合理比例的年轻劳动人口创造经济价值。“因此,放开二胎政策刻不容缓。”

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在两会期间称:“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她认为,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她称,今后有可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两个小孩。但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二、探索二胎

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自从讨论人口政策之日,民间学者便与计生委针尖对麦芒。体制内外的两种声音很少取得过一致。从十一五规划闹到十二五规划,两者之间的纷纷扰扰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当全国在上世纪 70-80年代统一口径“一胎化”时,时任山西省委党校教师的梁中堂却提出放开二胎政策,并通过种种渠道获得

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试点——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1980年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伴随着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断,大众对于“多子多福”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易富贤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并没有有些专家想象的那么高。“计生委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生育意愿在1.7-1.8之间。也就是说,即使开放管制,也不会出现暴增。”“丁克家庭”,“空穴家庭”等无生育子女的现象也在不断显现,在城市,“生得起养不起”的现状深刻的影响着家庭的生育计划,类似于上海这样的“银发社会 ”已蔓延到重庆,新疆等地。

去年开始,广东的二胎政策作了一些微调。原来规定,“符合政策可生育二胎的群众”,必须有4年的间隔期。但去年的新政策,取消了4年间隔期,即此类群体可以自由选择生育二胎的时间。而上海市尝试着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人口政策的微调。“上海目前的生育率只有0.7到0.8,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新生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小,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说。尽管上海市人口与发展计划委员会一再强调 “坚持一胎化基本国策不变”,但近年来的上海具体措施却在“无声”地、渐进式地放开二胎,“只做不说”正在成为上海的主要的行为方式。

如今,名人、富人超生现象已经随处可见,生育权利不平等现象凸显;城镇居民的抚养和教育条件普遍比较好,但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是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现在形成了条件越好,生育越少的现象。而调查显示,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高的双高人员,生二胎的意愿最高。而这些矛盾,更待学界和社会去解决。

三、离婚率上升

现在的离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大多数离婚人员曾经生育过一个孩子。现行的计划生育条例表述为“再婚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前一方已生育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丧偶,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可申请再生一个孩子。”这样的规定,剥夺了之前遵守了计划生育政策、双方都有过孩子的再婚夫妻的生育权力。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再婚人士的婚姻家庭极为不利,是对再婚夫妻生育权力歧视。众所周知,离婚是极为痛苦的事情,是人生路上的重大曲折。一般离婚的夫妇都是有自己的孩子。离婚后抚养孩子,是公认的负责任的做法。但计划生育方面的规定使两边都有孩子的再婚夫妻不能再生育孩子。这样的家庭会很不稳定,同时这样规定也造成离婚双方在抚养子女问题上推卸责任的现象,对社会道德是一种摧残,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有的可能说,中国人极爱钻空子,所以只怕这政策一出,每年就不知道生出多少人口来。我认为这个推测不成立。如果一个人为了多生一个孩子而去再结一次婚的话,这种代价也未免太大了.请问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件事去钻政策的空子?钻了空子对自己有多大好处?多离几次婚?多结几次婚? 这种猜测是无视人基本权利的野蛮猜测!

四、空巢现象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家庭空巢现象增多,危急困扰中年父母,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逼近城市中年家庭。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而广州目前的中年空巢家庭正以每年1.5万户递增。

“空巢”现象提前了15年

在日前开幕的全国首届和谐家庭高层论坛中,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发表研究文章指出,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向城市中大多数的中年家庭逼近。“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在多子女家庭中,当所有子女均离家后,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已基本接近或已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时间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求学和工作期的到来,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妻提前进入空巢期,空巢期延长。”陈晓敏指出,按“80后”较高的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计算,假设平均初婚初育间隔为2年,如果独生子女18岁离家,进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平均年龄在45岁~47岁之间。这样,“空巢”期的到来就提前了将近15年,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5年后才进入老年生活阶段。而如果按人的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5年左右。

“空巢”更困扰中年女性

日前,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对上海市三个社区106户空巢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0岁以下的中年家庭占调查总数的93.6%,问卷围绕情感关系、权力关系、财产关系等夫妻间关系进行探讨。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空巢后和空巢前相比,夫妻关系更融洽,满意度相对来说更高些。如,选择“更好了”和“没什么变化”的合计为82.8%,选择“不如孩子在家时”,只有17.2%,而关于夫妻关系满意度,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合计为79.3%。然而,11月13日记者在广州调查时却发现,过早“空巢”给部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带来了心理压力,他们过去一直围着孩子转,一旦“空巢”,便感到生活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有心理医生指出,“新空巢”家庭中,母亲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

中年“空巢”逐年递增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徐文军分析,一般传统的家庭关系要经历恋爱、生育、抚育孩子成长、空巢、老年等五个阶段,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寄宿或者出国,家庭出现“空巢”的时期提前。

1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广州共有587243个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而按全市目前240万个家庭来算,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总家庭比例的25%左右。专家指出,由于最早一代独生子女陆续出国留学、异地读大学或工作、结婚成家等原因,目前,广州市的中年“空巢家庭”正在以每年1.5万户左右递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个人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应该有所调整,不应再作为国策而大力推行。因为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国策也应与时俱进,适当调整。

第二篇: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计划生育是否应该作为国策大力推行

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应该继续作为国策大力推行?

一、人口老龄化

30年前,党中央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公开信中提出:30年后“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如今,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中国也已站在社会老龄化的门口。人口政策的转折性时期是否已经来到?

学界已有诸多呼吁,甚至连 “独生子女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田雪原也表态支持逐步放开二胎。而国家计生委仍然是最为明确的反对者。有关计生政策的调整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节点上,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

2010年1月19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组长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考察人口计生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时,提出要把“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且主题思想由“人口控制”变为了“人口发展”。此时计生“第一总指挥”对计生工作的“先期”发言,让许多人纷纷猜测,“计生政策真要转向了?”

人口学者顾宝昌教授认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而国务院参事马力认为,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据计生委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在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生育率也下降到低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2.0 左右的生育率是人口世代更替水平,高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增加,低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减少。以这个数据为标准,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中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教授说,“我们已经为这个政策的放开努力了十年。”“不论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产生了多少影响,但它确实是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两性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何亚福说。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为4-2-1型,即2个独生子女要负担4个老人和1个孩子。而社会养老金只不过是用众多的“子”来养育一个老人,但养老问题仅依托养老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合理比例的年轻劳动人口创造经济价值。“因此,放开二胎政策刻不容缓。”

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在两会期间称:“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她认为,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她称,今后有可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两个小孩。但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二、探索二胎

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自从讨论人口政策之日,民间学者便与计生委针尖对麦芒。体制内外的两种声音很少取得过一致。从十一五规划闹到十二五规划,两者之间的纷纷扰扰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当全国在上世纪 70-80年代统一口径“一胎化”时,时任山西省委党校教师的梁中堂却提出放开二胎政策,并通过种种渠道获得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试点——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1980年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伴随着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断,大众对于“多子多

福”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易富贤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并没有有些专家想象的那么高。“计生委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生育意愿在1.7-1.8之间。也就是说,即使开放管制,也不会出现暴增。”“丁克家庭”,“空穴家庭”等无生育子女的现象也在不断显现,在城市,“生得起养不起”的现状深刻的影响着家庭的生育计划,类似于上海这样的“银发社会 ”已蔓延到重庆,新疆等地。

去年开始,广东的二胎政策作了一些微调。原来规定,“符合政策可生育二胎的群众”,必须有4年的间隔期。但去年的新政策,取消了4年间隔期,即此类群体可以自由选择生育二胎的时间。而上海市尝试着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人口政策的微调。“上海目前的生育率只有0.7到0.8,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新生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小,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说。尽管上海市人口与发展计划委员会一再强调 “坚持一胎化基本国策不变”,但近年来的上海具体措施却在“无声”地、渐进式地放开二胎,“只做不说”正在成为上海的主要的行为方式。

如今,名人、富人超生现象已经随处可见,生育权利不平等现象凸显;城镇居民的抚养和教育条件普遍比较好,但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是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现在形成了条件越好,生育越少的现象。而调查显示,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高的双高人员,生二胎的意愿最高。而这些矛盾,更待学界和社会去解决。

三、离婚率上升

现在的离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大多数离婚人员曾经生育过一个孩子。现行的计划生育条例表述为“再婚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前一方已生育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丧偶,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可申请再生一个孩子。”这样的规定,剥夺了之前遵守了计划生育政策、双方都有过孩子的再婚夫妻的生育权力。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再婚人士的婚姻家庭极为不利,是对再婚夫妻生育权力歧视。众所周知,离婚是极为痛苦的事情,是人生路上的重大曲折。一般离婚的夫妇都是有自己的孩子。离婚后抚养孩子,是公认的负责任的做法。但计划生育方面的规定使两边都有孩子的再婚夫妻不能再生育孩子。这样的家庭会很不稳定,同时这样规定也造成离婚双方在抚养子女问题上推卸责任的现象,对社会道德是一种摧残,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有的可能说,中国人极爱钻空子,所以只怕这政策一出,每年就不知道生出多少人口来。我认为这个推测不成立。如果一个人为了多生一个孩子而去再结一次婚的话,这种代价也未免太大了.请问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件事去钻政策的空子?钻了空子对自己有多大好处?多离几次婚?多结几次婚? 这种猜测是无视人基本权利的野蛮猜测!

四、空巢现象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家庭空巢现象增多,危急困扰中年父母,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逼近城市中年家庭。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而广州目前的中年空巢家庭正以每年1.5万户递增。

“空巢”现象提前了15年

在日前开幕的全国首届和谐家庭高层论坛中,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发表研究文章指出,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向城市中大多数的中年家庭逼近。“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在多子女家庭中,当所有子女

均离家后,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已基本接近或已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时间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求学和工作期的到来,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妻提前进入空巢期,空巢期延长。”陈晓敏指出,按“80后”较高的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计算,假设平均初婚初育间隔为2年,如果独生子女18岁离家,进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平均年龄在45岁~47岁之间。这样,“空巢”期的到来就提前了将近15年,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5年后才进入老年生活阶段。而如果按人的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5年左右。

“空巢”更困扰中年女性

日前,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对上海市三个社区106户空巢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0岁以下的中年家庭占调查总数的93.6%,问卷围绕情感关系、权力关系、财产关系等夫妻间关系进行探讨。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空巢后和空巢前相比,夫妻关系更融洽,满意度相对来说更高些。如,选择“更好了”和“没什么变化”的合计为82.8%,选择“不如孩子在家时”,只有17.2%,而关于夫妻关系满意度,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合计为79.3%。然而,11月13日记者在广州调查时却发现,过早“空巢”给部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带来了心理压力,他们过去一直围着孩子转,一旦“空巢”,便感到生活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有心理医生指出,“新空巢”家庭中,母亲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

中年“空巢”逐年递增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徐文军分析,一般传统的家庭关系要经历恋爱、生育、抚育孩子成长、空巢、老年等五个阶段,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寄宿或者出国,家庭出现“空巢”的时期提前。

1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广州共有587243个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而按全市目前240万个家庭来算,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总家庭比例的25%左右。专家指出,由于最早一代独生子女陆续出国留学、异地读大学或工作、结婚成家等原因,目前,广州市的中年“空巢家庭”正在以每年1.5万户左右递增。

第三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见死不救”现象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基地班黄二艳0941061031

前不久在广东佛山发生了一起“小悦悦事件”,两岁的小悦悦被车两次碾压受伤,18人步行或骑车路过,均未停下进行及时施救或叫救护车,不久医院宣布对小悦悦抢救无效。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社会的反思。对此,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专门组织了3场座谈会,探讨如何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甚至有人建议见死不救立法。

事件发生后,18路人受到社会谴责,通过互联网上各网友的积极参与,新闻还被外国媒体报道,指责中国国民的冷漠,而“国民冷漠说”的始祖鲁迅也被大家记起并极力效仿。争相发表对冷漠国民的看法(其实不外乎就是谴责)。在此我们对此事中相关的路人来进行一场心理分析。

遭到众所矢的的路人,为什么会对一个受伤的小孩见死不救,视而不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分析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大致不会脱离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二是小孩不是我撞的,我不负有必须救她的法律责任,在可救可不救的情况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权衡之下选择不救。三是从这走过的人可能会救的,我装着没看见也没人知道。四是可能存在对生命漠视的情况(较少甚至可能不存在,在此只是为使分析尽量全面而作的假设)。五是这应该是他父母和肇事者的事,跟我无关。

现在我们对上述心里依次做简要分析:

存在第一种想法的人一般做事较为谨慎,考虑周详,同时也有点胆小和自私,不想惹事,怕节外生枝,自我保护心强。

第二种人重视法律规范,但较为忽视道德规范,比较注重荣誉与名分,利益心重。第三种人在生活中责任心一般不强,道德责任感也不强,做事可能总是存在侥幸心里,不能脚踏实地。

第四种,则可能是在生活中长期受到某些暴力对待,或曾受到过重大的心理或生理创伤,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采取漠视的态度,生活态度消极,不过问也不关心周围事物(或者是没有能力去阻止而选择不理睬和忽视),活在自己的空间里,生人勿近。

第五种,与第二种和第三种人有相似的特点,即忽视道德规范,责任心也不强,但是非观念分的很清楚,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该是谁的责任就该谁担负起来,旁人没必要参合进去,这种人在生活中比较冷漠。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在路人的大致性格中窥见他们见死不救的部分原因,但我们不该忽视直接促成路人这一行为的具体因素,大家都还记得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讹的事件吧,之后还是有许多这样的系列事件发生,我们是冷漠吗?我们只是害怕热心太过反而惹祸上身。我们不能一味谴责路人,当大家对做好事存在风险有共同认识时,我们就会对做好事存在疑虑。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成你是路人,你会不会毫无顾忌的对小悦悦进行急救?同时,当大家将目光集中在媒体想要制造的舆论方向时,我们是否考虑到父母对孩子照顾的疏忽,肇事司机对生命的不尊重与残忍?法律又为想做好事的人做好被反诬的声援的后盾没?我在此不是想为路人开脱,只是希望大家在关注一件事时,不要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要考虑到每一件事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此而已。

第四篇:从几个角度来思考作文教学的策略

从几个角度来思考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背景: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 第四学段(7~9年级)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第五篇:从沟通策略的角度评价《成年人的乐高》

从沟通策略的角度评价《成年人的乐高》

Hillel Cooperman的《成年人的乐高》向观众生动讲述了乐高这种益智玩具在成年人群体中的独特价值,作为一个典型的概念介绍的案例,具有非常高的学习、借鉴意义。演讲者的沟通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乐高的趣味性、益智性的价值传递到观众中,让观众了解并认同乐高同样适合成年人这一结论。选择的沟通方式主要为叙述,有一定程度的说服。可信度方面,我们从观众的角度觉得最后的效果非常一般,可能由于时间所限,并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所以比较难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可能对乐高玩具本身不够了解,所以初始可信度并不高。而作者英文的幽默也很难有效传递到听众,所以后天可信度也非常有限。

这个演讲的对象限制在“成年人”,最重要的是让成年人认同乐高玩具。Hillel通过唤起成年人对童年的回忆,用一个自身生动的故事串连起整个演讲。每个人都有童年,而大部分外国人的童年都玩过乐高,所以整个背景不难让观众接受。演讲者充分利用了信息组织结构来进行说服,开场白是一段对“黑暗时代”的定义,结束语用乐高组成“TED”字符,都非常干净有力。整个演讲主题循序简介,幽默诙谐,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佐证成年人也可以玩乐高这一主题,把乐高和成年人熟悉的电影、房子、美女、黑市等联系到一起。Hillel非常注意强调结论,开场就点明“黑暗时代”是指从儿童放下乐高到成年人再拾起乐高这段时间。之后又使用过程步骤法,把乐高玩具、找地方、整理乐高整个过程与观众进行分享。

渠道选择方面,当然是口头渠道为主,但是幻灯片在整个演讲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演讲者几乎一半以上的笑点,来自于幻灯片的展示,这就是重要的视觉辅助工具。非语言表达技巧方面,演讲者使用了大量的肢体语言(虽然有些比较做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化背景方面,武器乐高的解释就非常典型,美国人听到这样的笑话都会觉得很有趣。

另:用相声的流程简单串一下这个演讲。一段完整的相声包括垫话、瓢把儿、正活和底四个部分。

垫话是为了把观众吸引过来,“黑暗时代”这个典故就是垫话,相当于“今天来的人不少,除了空座儿就全满了”的意思。

瓢把儿的作用是为正活创造环境,演讲人举的买乐高的例子当属瓢把儿。难得在这个阶段,演讲人应用了“现挂”的技巧,现挂是接得住观众仍上来的每句话。在介绍地下室的环境像虐待犯人的时候,根据台下人的反应说“Wow, you guys are great”。正活是整个演讲的主题,演讲人用大量的实例介绍乐高,内容丰富,口才高超,有点贯口的意思。就像您听《报菜名》,肯定记不全,但肯定也知道了有很多菜,达到了认同价值的效果。要是下来您还能说两句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那就太好了。

底就是那个拼TED啦,说不上精彩但很点睛。

李梅花 2011212855 董俊涛 2011212800 吕雨华 2011212916 杨杨

2011212797

李晓东 2011212970 钱世洋 2011212836

2012.3.12

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