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从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透视其内部审计(优秀范文五篇)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13-99614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4 17:51: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透视其内部审计

从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透视其内部审计

202_-8-18 9:24:50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行业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赚取丰厚的垄断利润,大部分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健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差。

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与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是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证券公司的价值和改善其经营活动。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证券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

要解决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完善其内控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设立审计委员会作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领导主体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中的最重要机构之一,审计委员会定期地向股东、债权人等有关方面发布公正的信息,将会减少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和公司中的代理冲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内部审计师直接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委员会,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审计活动,协调内外审关系。内部审计师与审计委员会之间形成的报告关系、监督协调关系,是使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加强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对其任职条件作出严

格要求

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企业控股股东和企业高层管理,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企业事务的独立判断。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解除不称职的高级经理、建立“奖勤罚懒”的选择性激励机制、限制对股东不利的公司收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美国律师公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界定是:只有董事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公司或经营管理者没有任何重要的业务或专业联系才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大力加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我国的《公司法》、《审计法》应该对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责任等有明确的规定,以促进独立董事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应至少占50%以上。

可见,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构成占绝对比例,这个比例代表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审计委员会能独立、客观地行使其职能。同时,还应加强证券公司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的要求,一般来说他们应具有如下方面的核心能力:(1)金融会计和财务知识及实务经验。

(2)商业判断力。(3)管理才能。(4)对金融危机的迅速反映。(5)丰富的金融知识。(6)熟悉国际金融市场。(7)较佳的领导才能。(8)较好的战略、远景规划能力。

(三)明确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审计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协助董事会在证券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司监管、公司控制等方面履行职责。概括起来,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有:(1)检查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2)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审计程序进行交流。(3)推荐并聘任会计师事务所。(4)检查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审计功能。(5)检查证券公司遵守法律和其他法定义务的状况。(6)检查和监督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所有形式的风险,如财务风险(包括物流风险、资金风险、担保风险、投资风险),高级管理人员违规风险和电脑系统安全

风险。(7)检查和监督公司行为。(8)董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能。

(四)拓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领域

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目前内部审计的领域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二是内部控制设计、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三是为企业其他经营领域提供鉴证与咨询。

(五)提高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专业技术水平

如上所述,随着证券公司的集团化、国际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们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基本的财务审计,到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绩效审计等。内部审计如果还依赖原来的手工审计,很难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基于通讯网络的非现场审计系统的建设,对于内部审计中有关数据信息检查、处理与分析的内容尽量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处理。非现场审计系统的定位可以根据内审机构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模式有:(1)数据的循环检查。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数据检查不可能频度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度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2)为内部审计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证券公司内部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组织专人从技术角度研究检查方法。(3)其他专项检查。配合专项审计项目小组完成专项审计中的数据检查。(4)实时监控。这种模式目前在证券公司比较流行,因为证券公司的电子化水平较高,因此从技术上保证了在统一的内部网络基础上,构建实时监控系统,对于一线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地控制住风险。(5)其他。根据内部审计需要,其他一切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的内容(包括数据信息和非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纳入非现场审计系统。建立非现场审计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

是健全、高效的企业内部网;二是需要配备熟悉大型数据库、网络通信的人才。

(六)加强对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

首先应配备数量足够的优秀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不得低于企业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其次,必须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原则是在服从内部审计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效率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健全三个机制:(1)建立内审人员的流动机制。在适当条件下,把审计人员派到业务一线进行挂职锻炼1-2年。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二是加大内审的威慑力;三是宣传内审的重要作用。另外,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一线业务人员引入审计队伍,充实内审的综合实力。(2)健全人员的激励机制。在技术职称的聘任方面,由于内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职称聘任上应区别于一般的管理部门,在综合考虑资格证书、学历、经验、工作表现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独立的职称聘任机制;在管理职务的聘任方面,要不断挖掘优秀人才,并补充进来;在收入的分配方面,可根据工作难度、工作量的大小、工作强度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3)健全人员的培训机制。一是借助人员的流动机制,实现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二是请外部的实务专家(如:内部控制评价方面、IT审计技术方面、风险管理方面、法律方面等)培训内审人员。三是在项目的安排上,让人员有一定的间歇期,用以消化和自学。四是在适当的机会下,安排人员到外部学习,如果有可能可进行脱产学习。五是加强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发展的教育,培养内审人员对于审计事业的忠诚度、热爱度。

(七)强化内部审计的反馈功能

首先应丰富审计反馈的形式。除了日常的审计报告外,可以不定期地采用审计简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其次,从管理当局的需要出发,充实反馈的内容,提高反馈的质量。第三、加强对管理当局反馈结果的处理效率。

一方面应及时将审计反馈结果传达到被审计组织;另一方面,应根据管理当局反馈结果,及时、有效地调整审计计划。

第二篇: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来把握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变化,进而归结到根本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当前我们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如果不从根本上把握公司法人治理的内在逻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在其架构下运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一切管理活动也就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或称公司治理结构(STRUCTRURE)、公司治理系统(SESTEM)、公司治理机制(MECHANISM),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治理的逻辑变了,或者说公司的目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南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认识公司治理的逻辑,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遁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

目前,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美国式、日本式和德国式等,各种模式的特点也广受关注,本文不再赘述。但如果仅仅从这种经验的角度去认识公司治理结构,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也难以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

“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获得授权的经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才是企业有效率的保证。因而这种治理结构的出发点是,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如何设置一个最优的可以对经营者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其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所有者的独立利益目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在获取企业控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其自由处置行为往往有损于股东利益。至于债权人、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因在企业中的“声音”弱小,相应的权益自然也难以得到保护,这样就为经营者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唯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上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具体来说,在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如职工代表、债权人代表),以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这样的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企业还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其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相互依赖,任何一方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行为都可使对方的利益遭受损失。为了保护依赖性资源免于受损,团队成员只有缔结长期合约,以确保一个可预期的利益补偿。而这种多边式的合作模式即共同治理恰恰有助于保持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从而逐步成为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抉择。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可见,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了企业制度效率的基本标准。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

在这样的治理逻辑下,我国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渐进过程就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以及放权以后对经营者的监控过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在设置公司治理结构时也是按照股东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设置激励约束机制。但是,由于政府远在企业之外行使所有者职能,企业内并无所有者代表,不仅激励和约束机制最终难以形成,而且国有资本和政府权力的结合使得经营者可以随意剥夺其他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企业职工应有的参与决策权、监督权也往往因职工代表大会流于形式而难以实际发挥作用。由于国有企业这种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的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

党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要确保出资人到位。”这为了解决公有制经济下独特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创造了条件。但要落实这一重要文献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因经营者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还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事实上,我国在“共同治理”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如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债权人参与企业行为的监控,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等。我国《公司法》还明确规定监事会中应有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公司研究决定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但是,在我国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改制过程并没有按规范进行运作,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如有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在避免领导层内部矛盾的同时放弃了制衡;有的董事会成员与经理成员高重合,为内部人控制敞开方便之门;有的对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议事规则不以为然。严格的信托责任制度未能形成等。有些做法连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要求都未能达到,更不用说长期以来就被忽视的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平等问题了。

1998年4月,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以根据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来制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性准则。1999年5月,OECD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一套国际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该原则旨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基础的基本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3、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以上几点是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最为核心的要素。尽管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单一的模式,但有关国家的实践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具备某些共同要素。这些原则就是建立在包容现有各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要素之上的。由于该原则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识到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是来自不同资源提供特别是包括职工在内的贡献。因此,如果这些通用原则也可以叫作“模式”的话,从逻辑上判断,我们大致可以称为“共同治理”模式。

现代公司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或在公司中投入物质资本,或投入人力资本,目的是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共同治理的逻辑正是强调各利益相关者应将公司的适应性能力视作自身利益的源泉,进而发展到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符合契约主体机会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企业赖以运行的经济环境的一个最直接部分,治理结构确定了企业的目标,并提供了实现目标和监督运营的手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当然也是由治理结构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能适时调整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运行机制就不可能合理,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

在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因素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从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与本世纪50年代以前在西方根深蒂固的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有其积极的内涵。第一,对于额外的风险,要求有更高的预期收益补偿,忽略风险的差别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二,对于相同的投资报酬,现金流入越早其价值越大,忽略现金流入时间的判别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三,当公司可以通过一项新的投资提高盈利水平时,如果公司的股东用同样的资金在另一项风险相同的投资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只要从股东的利益出发,公司的经营者就会投资于收益更高的项目。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相比,优点甚为明显:综合地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公司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要提高公司利润,还要权衡股东资金的机会成本,不能因忽视相对比较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显而易见,由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所决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则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共同治理的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目标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由于企业价值的大小可以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预期报酬(或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来表示,而折现率又与企业风险相适应,因而只有在风险和报酬实现较好的均衡时企业价值才能达到最大。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政策的变化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从经营者理财来说,以上利益相关者都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了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税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全部剩余风险,因而也应享受因经营发展带来的全部税后收益,即股东持有剩余要求权。与债权人和职工相比,由于股东承担的义务、风险最大,从而享受的权利、报酬也应最大,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实际上,现代企业不只是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不能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不能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能只强调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不能只强调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不能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不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债权人,由于现代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负债率大大提高,他们实际上已变成与股东共同承担着财务风险;至于企业职工,由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复杂的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他们向企业投入了大量专用性人力资本,一旦企业亏损或倒闭,不仅面临投资损失,甚至会危及自己及家人的生存。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在企业中倾注心血的其实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而许多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公司的股东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的角色,他们只关心市场上资本价差所蕴含的套利机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在意。如果投资的企业业绩不佳甚至破产,他们首先想到的也是“用脚来投票”,从而解除相关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和发展,物质资本所有者,而且这种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有来自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富有创新能力的经营者和一批忠诚的职工支持,即使要维持企业现状都难以做到。

鉴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地位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种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必然要求转变,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需要相应优化。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东的财富也才能增加;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则都能有所增加。这样,在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下,公司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制度。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决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形成这样的架构: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制,并通过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使相互的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约束。

公司治理结构受到经济、社会历史传统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个标准模式。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既不能简单地移植国外的现成做法,也不能忽视已有的一些通用性基本原则,特别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共同治理”逻辑。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发展市场经济,可能更应强调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职工的利益,如果将职工作为治理结构的主体,由于其在企业内部而较为容易地观察到经营者行为,从而将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难以监控经营者行为的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使公司得以从更广泛的投资者中筹集资金。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树立市场信心、鼓励更加稳定的长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一项重要手段。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良好的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日益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已把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途径。近年来在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出来。

当前,在明了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制核心的基础上,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经营效率的一个关键要素,进而设置好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财务管理目标因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保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没有一整套符合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一系列切合目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不能稳定提高.

第三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定稿]

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关键因素。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必须构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目前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内部审计所担任的角色并未突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造步伐的加快,完善内部审计体制迫在眉睫。内部审计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一决策层和高级管倒会,应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监督、评价作用,为业务的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关健词: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控制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就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有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一、握高对.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性的认识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股改上的改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布予证券保险会议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杨心和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侧弋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国工商铡于这次改革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作为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

“内控严密”是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目标。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更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中作用。

l、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老滩士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现代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由此可见,搞好公司治理,把银行办成市场经济下充满活力、管理规范、内控严密、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企业迫在眉睫的客观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和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体系,也促动了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银行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思考。公司治理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和揭露财务造假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应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加快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丛根本上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金融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轨道,就需要依靠地位相对超脱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达到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保护国家、企业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为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提供保障。

2、内部审计具有不可替代性。内部审计扎根于部门、企业单位内部,贯穿于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对本单位整过运行管理机制实施适时、有效监督,促进加强管

理、畅通政令、改善经营和提高效益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部监督机制无法替代的。首先,在审计的内容、目的和作用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很大的差别。政府审计对企业主要监督检查财务收支和经营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社会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审计除了对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及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外,更要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是否有效地执行进行审计;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和具体经营活动的审计上,外部审计侧重的是真实合法,而内部审计更侧重效益性。其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内部审计根据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安排,其审计范围不受限制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外部审计的范围却是有限的;外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是,要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且工竹具有阶段性,而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经常地、随时地和手郭卖不断地监督;另外,在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对资料信息占有的及时性和广泛程度上,内部审计均优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现代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3、对所属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决定,是从严治企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工商银行进一步加大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和责任稽核,并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对所属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4、内部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负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根据国资委、财政部的要求,从2以又年起,中央企业要实行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资产损失及减值、折旧方法、坏帐列销等会计处理业务有更大的自主权。新企业会计制度也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真实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实行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因此,维护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审计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

5、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也要求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如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虽然剥离了一部分不良资产,但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风险隐患较大;内控制度不健全,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所有这些迫切要求尽快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任何一家企业有序高效运行都离不开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其重点就是内部审计。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在202_年5月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家机关、金融企业、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该规定从法律上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地位,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升公司企业治理水平,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产生的客又见玫果。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部门一单位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据此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发挥好监督和服务作用。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下,内部审汁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内部审计最主要的职能是发现和管理刊险,并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建议。因此内部审计要以风险为导向,从彭昔防弊,逐步向对银刁录经营效益、风险控制和保障统一法人经营目标的完成方向转变。即从真实性、合规性为主向乒脸性、业绍律毛审计为主转变。突出杨自业务和高风险环节,要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准确分析、汁量和评价各业务、各岗位、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要对银行经营乒脸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和警示。要通过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方面为银行提供帮助等工作,发挥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心偏重于全业管理功能的发挥以及对经济效益实现程序的审查和评价。在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发展上接男毛真正意义的保证,起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2、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实现审计重点由事后向业务全过程和内部评价转变。要积极组织实施事前、事中审计,把审计工作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变事中为事前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夕脸,确保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以便更好地为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服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总体评价,督促和监督各级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使决策层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内部审讨要调整传统的审计手段,探索新的审计手段,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实现审计方法由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先进电子技术手段,广泛利用训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全面开展非现场审计。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精神和银行业审慎经营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非现场预瞥监测指标体系。要通过运用非现场审计风险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级行经营管理的整体性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重大风险,及时规避风险。

3、发挥增值的作用。内部审计要借鉴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的内审经验,采用逻辑性的审计方法和科学的抽样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瑙丈程的有效性,改善经营和增加组织的价值,从而帮助组织实现最终目标,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审计的内容要向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伟秘决策审计等方面 延伸。通过内部审计,使企业在资金、人员和财产等方面发挥最大效益,揭示出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同时利用审计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为企业深化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决策服务。促进企业经济有效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领导履行的经济责任做出切实的评价,在风险性、业绩性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发挥“参谋”作用。内部审计在职能上不再是单一的监督者,而是监督评价职能并重,“警察、参谋”角色同演,要逐步向评价职能和参谋角色倾斜。内部审计要成为银行决策层获取可靠信息的重要来源;要紧紧围绕本单位各项经济目标和领导关心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人开展审计监督,将问题查深查透,大胆反映和揭露,提出具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审计意见和切实可行建议,消除群众的疑虑,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事前、事中审计,使审计的时效性和预防性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要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必须加强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规范审计机构设置,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对董事会负责、独立运作的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要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和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内部审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内部审计队伍。四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成为金融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中心环节,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要积极探索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路子、新方法、为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和确保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银行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方式研究 关于上市公司担保若干问题的思考

xx公司ISO质量体系与企业制度相容性研究 缓解我国中小企业借款难的政策探讨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农村村级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某镇为例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世纪联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 关于双赢税收筹划的探讨

关于企业自创商誉的会计问题研究 关于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探讨

上市公司报表粉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探讨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及改进——以某钢结构工程公司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

某电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多元化融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探讨

论现金预算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以某电气公司为例 企业成熟时期财务并购战略的选择研究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某公司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营改增对劳务输入企业的影响研究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某生化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对策探讨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治理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某公司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发达国家物业税与我国物业税征收的对比及其启示 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优惠探讨

浅谈企业的存货管理---以百特年华服饰有限公司为例 集权化模式的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以某市政工程公司为例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以xx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争议与思考 某公司模式创新研究

论某集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问题分析和前景展望 通货膨胀环境下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浅析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深化 企业亏损内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企业年金及其会计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的分析

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的差异分析 论会计假账的防范与治理 《所得税》准则相关问题探析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研究 英国绩效审计特征、路径与借鉴分析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及应对措施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为例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审计市场定价与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问题研究 某钢铁集团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业全面开放下的居民投资理财分析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创新管理研究--以某制衣公司为例 福达电子有限公司KPI体系的构建、评价与考核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问题 低成本战略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美特斯邦威服饰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

个人商务贷款授信额度模型的应用研究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债务重组模式的实际应用研究 某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研究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

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国外绿色税收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启示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某纺织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及管理研究

股权激励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分析 89 财务困境原因及摆脱困境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0 经济危机背景下汽车行业盈利能力评析 91 企业资产管理研究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94 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95 某针布厂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97 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目标成本管理在xx起重运输机械公司的应用研究 99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策略浅探 10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设研究

房地产类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策略 102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03 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104 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探讨 105 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研究 106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07 医药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08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

基于预警模型的某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 110 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111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企业研发投入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研究 11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 115 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研究 116 论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制度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18 银行信贷业务的企业报表分析 119 对自创商誉会计确认的认识 120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探讨 121 论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与税收调控 122 战略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高管股权激励应用效果的研究——以海南海药为例 125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与管理的探讨 127 吉利集团融资案例的分析

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财务舞弊的防范 129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130 宝钢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某集团公司商誉问题研究

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分析--以燕京啤酒收购月山啤酒为例 133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分析

杜邦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以某公司为例 135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137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8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保险会计的研究

某建筑工程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40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1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某中国银行分行为例 143 某公司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144 论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的影响因素 145 中小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对我国钢铁工业企业碳会计成本核算的思考 147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研究

基于现金流的房地产行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

服装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以某服装厂为例 150 某集团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15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152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153 某实业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154 以顾客为中心的某公司成本控制研究 15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研究

156 我国验资制度与虚假验资问题的探讨

157 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某热电公司为例 158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 159 金融危机与会计计量的关系研究

160 铸造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161 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16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163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沪市A股钢铁类上市公司为例 164 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165 论会计信息与委托代理契约的关系 166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167 某科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168 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69 中小企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70 浅议公允价值的审计问题

171 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172 某县问题及对策

173 酒店餐饮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以某大酒店为例 17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管理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176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立的研究

177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178 美的电器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79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180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投资价值的研究 181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82 某公司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183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析与研究 184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研究 185 影响汽车客户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186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和创新

187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例研究 188 公允价值在我国适应性研究 189 企业内部控制之采购业务

190 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19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192 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193 银行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194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BSC业绩评价分析 195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96 企业合理避税研究

197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研究 198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99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以xx物流公司为例 200 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

第五篇: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校长负责制】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按照本章程自主管理学校。

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分管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后勤等具体工作。

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校长职权】

校长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指示;

(二)组织制定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

(三)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常设机构,完善岗位设置,提议副校长人选,聘任中层干部和教职工,维护学校秩序;

(四)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主持校务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

(五)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六)负责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专业发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七)负责规定范围内学校财务、基建及重要设施设备购置的审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八)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九)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发挥教职工积极性;

(十)组织协调学校与政府、社区、家庭等方面关系,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党团组织】

学校依靠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民主党派等组织的作用。学校为党群组织和社团配备相应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和经费。

学校成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组织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监督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

学校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少先队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成立和作用】 学校成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学校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作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教职工代表大会日常工作,保障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责】

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听取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学校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讨论通过学校提出的与广大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五)审议学校上一届(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

(六)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七)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八)讨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学校与学校工会商定的其他事项。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和建议,以会议决议的方式列出。【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规则】

教职工(代表)大会每三年(或五年)一届,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教职工(代表)出席,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和表决,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总数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校务委员会制度】

一、校务委员会是学校行政工作的审议机构,负责学校的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机构设置、重大的奖惩方案、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废除等。

二、校务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负责主持校务委员会会议,校长因公外出,可委托他人代理。

三、校务委员会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组成。其委员必须有较好的政策水平、负责精神、全局观念和谋略能力。

四、校长办公会决定的重大问题,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如无异议,即形成决定。如校务委员会对校长办公会的决定发生意见分歧,由校长提交校长办公会复议。或者受校长的委托,对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为校长作出决策提供理论与实际方面的论据,提出方案供校长权衡抉择。

五、校务委员会有审议权,但必须服从校长办公会的最后决议。在未正式决议之前,任何人不得向外泄漏会议内容。

六、根据工作需要,校务委员会主任可邀请非委员教职工参加校务会议,非委员教职工享有议事的权利。

七、校务委员会不定期举行会议。在一般情况下,校务委员会每学期举行1-2次,在特殊情况下,校长可临时召集全体会议。

八、校务委员会委员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即可进行审议。

九、委员不能参加会议时,事先向校务委员会主任请假。

【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为全面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制订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1、认真领会各级文件精神,围绕家长学校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班的工作实际,制订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加以实施。

2、坚持搞好家长学校培训工作,并定期抽查培训的效果。

3、每学期开好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提出好的建议,同时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打分,进一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家长学校职责】

1、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发展自我的理念。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

4、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5、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

6、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

7、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让学生家长通过家长学校这一主渠道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工作。

【学生代表大会】

性质: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师生监督和指导学生会各项工作的机构,也是学生自管,自立,自主的机构,表达的是大多数同学真实情感,反映的是同学们的意愿,维护的是大多数同学的权益,有利于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代表组成:初一,初二,初三各班班长,学习委员及宣传委员。职权:

1,监督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各部门开展工作,指出学生会工作中不足并且提出整改建议。

2,根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席团的提名,审议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副主席,各部部长及副部长的人选。

3,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4,每个学期听取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各部门的工作汇报。

5,广泛了解并全校师生对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意见,第一时间向学生会反映。

【机构设置、职责】

学校内设机构由学校办事机构和学部机构两大部分组成。学校各办事机构承担学校相关的协调和办事职能;学部机构相对独立地承担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学校设三个办事机构和两个学部:办公室、综教处、后勤处和初中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合作,提升管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办公室综合协调学校重要党务、政务、事务,掌握情况及工作动态;负责学校人事及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学校文秘档案、宣传、接待等工作;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综合教育处:指导督促各学部贯彻教育方针,调研制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综合学部意见,提出教材、教学计划及课程调整方案,审核学部教学工作量;组织协调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及招生工作,组织协调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负责管理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中小学学生学籍;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后勤处: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制订后勤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学校大宗物品采购及校产保管、维护工作;负责校园绿化、安全保卫、爱国卫生,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初中部:根据学校计划要求,负责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工作;负责初中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执行初中教学计划,探索优质初中教育的有效模式;加强教学常规、学习常规、生活常规管理;抓好初中预备教育及中、小学衔接的研究工作。下设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等。【学校重大决策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学校重大事项应在党政主要负责人酝酿提议、充分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校长召集并主持校务会议审议,经集体讨论,由校长作出决定并组织实施。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凡属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的事项,应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从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透视其内部审计(优秀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