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13-108485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0 17:59: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北京东路支行万义豪

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内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结合当前我国“稳增长、扩内需、控物价”的宏观政策目标,发展实体经济更可以成为“稳增长”的关键突破点。

实践证明,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便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其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人们愈发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仍是一个难题。

一、实体经济应如何界定

什么是实体经济?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实体经济一定是有投入和产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做实业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长久也曾公开表示,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认为,实体经济的投资主体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虽然上述专家对实体经济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对能够生产实物的农业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判断都确定无疑,而对在很多经济体中占GDP大部分的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是否属于实体经济的认识却存在分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就是虚拟经济的观点更被很多人认同。

4年前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一方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另一方面,由于虚拟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并不能长久,社会各个层次已对其加强了警惕和限制。

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虚拟经济的危害性也逐渐显现。近几年,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以及信托投资等非实业领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进入,并使得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了实体经济“去实业”迹象,致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中央采取诸多手段进行调控。

有专家就表示,金融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存在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使得人们或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和消费活动,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也表示,有人认为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就是虚拟经济,制造业和其它类型的服务业就是实体经济,似乎金融活动总体而言是虚拟的,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大。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王勇则认为,当下银行的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信贷支持不断投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也有金融业贡献在里面,不能抹煞这一成绩。

二、金融业应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江苏省常熟、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深入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服装交易市场,就当前经济运行及走势进行调研。他强调,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具体措施。周小川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也反复强调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那么金融业应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信贷资金投向注意向实体经济引导。从目前情况来看,金融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和力度都有所提高。在提高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得以优化,社会经济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出现大幅度提高。例如,记者从建设银行东莞分行获悉,该行今年在资源配置上优先向中小企业倾斜,在确保新增企业贷款规模不少于40%的比例用于中小企业的同时,还进一步释放存量信贷规模,优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其次,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应更贴近实体经济的需求。为解决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风险较高问题,很多金融机构除了推出传统的抵押、质押、担保三大块传统产品外,还开发了诸如专利权质押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联保联贷贷款等金融产品,有效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建行东莞分行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结合市场特点和需求,该行就推出专业市场助保类贷款、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电子商务贷款等金融产品。

再次,除了传统的金融工具和产品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外,还要考虑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发展,其目的也是要强调衍生产品应该主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用。王勇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认识到确实有一些衍生产品的发展有些失控,并认为衍生品是不好的。其实衍生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企业“避险”,可在风险管理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只是后来衍生品被炒作,形成泡沫,背离了当初这一目的,因此发展衍生品要牢记最初的目的,不能偏离,只有这样才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最后,对于金融社会来讲,要保持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只有金融机构能够看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时候得到收入、得到利润,能够充实自己,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商业性金融机构都有相当强的获取利润的动机,作为企业,特别是上市的企业来说,首先是要保证企业股东的利益,其次,也要考虑经营的连续性。

此外,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温家宝就指出,金融机构有两个任务。一是为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二是为控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而加强管理。这两个任务互相关联。银行要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发扬主动服务的精神。

三、金融应支持哪些实体经济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非对所有实体经济领域都进行支持。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这给信贷“有扶有控”定了方向。分析人士称,“扶”体现在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控”体现在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在“有扶有控”的指导下,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了更多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随着各种资源的约束及成本的上升已经受到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而纵观全球,越多越多的国家,把绿色、低碳等新兴能源领域作为突破口,对其进行创新发展,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持领域的适时调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部分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更进一步指明了金融业应支持的方向。今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级产业规划于近期密集出台,记者发现,各个产业规划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拉动内需、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战略新兴为主要方向,这将成为金融业调整支持重点的最好依据。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同样

也需要有实体经济引导,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缺少金融支持的实体经济,是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的;而只看中短期暴利的金融业,如失去了实体经济这块“基石”,也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此,只有在两者的良性互动和亲密无间的配合下,才会使我们的经济达到“稳步增长”的预期目标。所以,我们不应仅将目光集中于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更应关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对金融业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应该注意的问题

1、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之一是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很多教训。危机的发生是从金融业开始的,金融业出了很大的问题,而当时的实体经济好像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因此人们感觉是金融业的问题拖累了整个经济,拖累了实体经济。不仅如此,在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在克服金融危机、争取经济复苏,但由于金融体系受到危机冲击比较大,资产负债表不健康,给实体经济复苏所能提供的支持力度不足,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为此,国际上很多声音强调,要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这和我国当前的政策导向是一致的。这里面一方面包含了对于金融部门要加强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强调了要注重和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也注意到,在最近若干年其制造业和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竞争力在减弱,并明确提出要提高这方面的竞争力。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实体经济的含义。既然强调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就需要对什么是实体经济、什么不是实体经济作出区分。我感觉这个题目还是要做一些研究的,需要进行讨论,以便大家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认识。这一概念需要进一步精确化。实体经济的英文翻译是“real economy”,应不仅包括生产实物的农业和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尤其是在中国,过去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时强调物质生产,这当然是实体经济,但不能把实体经济视为物质经济,只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商品,而忽视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在很多经济体中占了GDP的大部分,服务业除了个别的例外,大多属于实体经济。

2、如何对金融产品是否主要服务实体经济作出判断

关于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若干年以前也有过相关的讨论,谈到实体经济就讨论作为其对立面的虚拟经济,讨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当时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一度曾有简单化的理解,认为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就是虚拟经济,制造业和其他类别服务业就是实体经济,似乎金融活动总体而言是虚拟的,与实际经济关系不大。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金融业中有一些服务是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进行融资,比如银行贷款,以及生产型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进行融资,在此融资过程中,金融部门能够把其他实体(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动员起来,为企业提供融资,直接支持了实体经济主体的各种经营活动,如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研发和投资等,应该说这是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当然,金融产品也有一些基本上在金融业内部自我循环的内容,对实体经济不怎么相关。这也涉及到对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的划分问题,我们需要作出判断:哪些金融工具更多地用来支持实体经济,哪些可能会脱离实体经济、更多地是出于金融交易的需要。可见,这里面有个概念问题。要做出必要的区分,需要进行研究和讨论。对于加强监管而言,也有同样的问题,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就要明确支持哪些金融市场板块和金融市场工具的发展。

3、正面的判断

从去年开始,在我国经济金融工作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把每年的年度新增贷款总量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最重要的数据(indicator),而是提出了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更全面的重要数据。关于社会融资总规模,比较严格的定义可能偏学术化一点,简单而言,就是在整个年度经济的融资活动中,通过金融部门向非金融部门提供的资金总量,这里所谓的非金融部门是指实体经济。在统计过程中,首先是金融部门之间的融资被扣除了,这是因为金融机构相互间的融资活动比较复杂,往往是不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而且金融机构相互间的融资非常频繁,容易被重复计算,为此只计算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其次是没有通过金融中介进行的融资活动,比如民间的融资行为,包括个人与个人直接通过合同方式的融资活动等被扣除了。

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概念是202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应该说也是基于当时我们已开始意识到,需要了解全社会融资中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总量,实际上已经埋下了金融要注重服务实体经济的伏笔。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融资确实已是越来越多元化,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的比重已在缩小,这也是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工具发展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只限于观察贷款总规模,恐怕就不全面,而是要更多地把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保险理赔、商业票据、信托、委托、金融租赁等各种融资活动汇总加以观察和分析。总体看,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占比已低于60%,其他各种方式的融资活动占比超过40%。在统计中用的都是流量,也就是新增量的概念,如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过程中,既有新发行的债,同时也有到期偿还的,纳入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的是企业新增发债的数量。

按照上面的思路从正面就金融活动中哪些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作出判断时,既有在概念上需要加以明确的内容,也有在数字上进行定量确定的问题。

4、反面的判断

另一种办法是从反面来判断哪些是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活动。当然,要断定某种金融活动不是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也不容易,可能多数金融界的机构和从业者都会强调,他们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是对国民经济非常有益的。

应该说,金融业内部相互之间的融资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是正常的活动,是为了金融业更好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单纯的内部自我循环,从中赚钱,甚至是金融业赚非金融业的钱。由于非金融部门往往对复杂金融产品的知识不够,金融业比较容易通过这些复杂金融产品的技术性交易赚取非金融部门的钱。这容易引起社会上的不满,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后,我们看到了全球范围内有很多不满。当然,在划分时往往很难有特别明确的界限,有一些金融产品一开始时是较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比说担保债务凭证(CDO),最初设计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但发展到CDO平方时,为实体经济的服务程度可能就少了一半,进一步发展到CDO三次方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程度可能更少了。也就是说,某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内向式衍生发展,可能会导致其距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越来越远。

在实际作出判断时,一刀切的划分可能也不太容易。为此,可以考虑从实体经济部门是否关心某种金融产品来进行判断。如果对某种金融产品,只有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交易员予以关心,实体部门不关心,甚至看不太懂,这种金融产品可能就距离实体经济比较远了。现在有一些金融业的CEO也在抱怨,说金融市场产品太多了,很多都不懂。所谓不懂,一方面是不知道这些产品是用来干什么的,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对于这类金融产品,可能就需要打问号。要强调的是,需要从反面对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是否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作出判断,但如何得出结论,目前还需要研究和探讨。

5、预防高频交易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机会,如技术上能够产生很多高频的交易,这些交易越来越计算机化,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普通投资者和交易员所能掌控的速度,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对此,也需要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作出判断和把握。在一些科幻电影中,很多是讲未来人类和机器人打仗,而且往往是讲人类斗不过机器人。当然这是科幻性的,我们也并不太在意。但在金融市场中,确实有一些交易人类已经比不过计算机,计算机所做的交易占比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计算机在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能力、反应速度和交易速度等方面,都超过人类。除了速度优势以外,还涉及到人工智能。过去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有那么厉害,认为其毕竟只是模仿人类。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了机器的自学习能力,并相互加强。过去我们不担心人类下国际象棋会输给计算机,但忽然就有一天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开始下不过计算机,且今后也不再有可能收复失地了。人们比较担心一些高频交易容易脱离经济基本面,脱离实体经济。为什么?绝大多数依靠技术发展起来的这些高频率交易,其优势就是反应快,多数都在做趋势性交易,因此往往并不关心产品背后的基本面是什么。比如对某种债券或股票或其衍生品,高频交易更多地着眼于趋势和技术分析并通过程序性交易获取短期收益,至于发行企业的基本面怎样、未来前景如何,则难以关心。

总体而言,金融交易的频率应该与其对应的基本面变化的频率大体有所配合。比如对一个农产品而言,通常体现为一个种植周期,当然也可能与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农机化肥投入等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总体而言是按大体稳定的种植季形成产出的,不会出现比一个种植季短得多的时间内发生剧烈供求波动的情况。工业企业也类似,企业生产往往也是比较复杂的,可能与研发、原材料供给、市场需求等很多因素有关系,但企业的生产、销售、盈利等变化通常也有其固有的周期。当然不排除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甚至军事冲突等可能带来的突变,对于突变自然有应付突变的方式方法,但总体而言还是有比较规律的频率或波长,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主要还是围绕着正常的周期性规律进行。

对于金融交易方式,如果金融市场交易出现非常高频的成分,且上下变化幅度相当大,就可能是脱离了实体经济变化的波长或频率,可能主要服务于金融投机,甚至被机器交易所支配。当金融交易频率高出有关经济实体基本面变化频率的很多倍,甚至好几十倍的时候,就要对这种产品及其交易打一个问号,要注意审查,看看这个产品及其交易是不是脱离了实体经济。

6、强调金融产品在设计时就应服务实体经济

除了传统的金融工具和产品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还有一点就是要考虑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发展。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已认识到确实有一些衍生产品的发展有些失控,因此G20会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和各国金融当局已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衍生产品的集中清算,以及对衍生产品交易的资本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总体而言,一方面是加强控制衍生产品的风险,另一方面则强调衍生产品应该主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用。

在对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是否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还是脱离了实体经济作出讨论后,还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在金融业的发展动机上更注重服务实体经济。限于时间,我不再展开讲,这里想强调一下,金融工程学在产品设计时就应强调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工程现在已成为了专门的学科,从出发点来讲这是很好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设计金融产品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但也有一些单纯为促销、捕捉套利机会、有利于程序交易、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倾向,趋于设计越来越复杂、并逐步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在某些发达金融市场,人们批评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开发,失去了控制。应强调,在通过金融工程设计金融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实际资产(underline asset)背景,要有道德,要强调

为实体经济服务。

7、辩证看待有效市场假设

我想提一下有效市场假设这个经济学议题。这次金融危机后,这是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如果认可有效市场假设,就会大致有这么一个概念:只要是基于竞争性市场的交易和定价,就应该是有效促进供求均衡的活动。

这次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对有效市场假设提出质疑,现在一些媒体也都注意到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他有白俄罗斯血统,是美国一位很重要的经济学家。明斯基提出,典型的经济周期中,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与投机性投资泡沫内生于金融市场。也就是说,金融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可能自身也会产生问题,并自我循环,导致危机。这就是所谓的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它揭示了金融市场产生问题、不稳定的内在机制。此外,明斯基还提出了“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也就是资产价值崩溃、危机爆发的时刻,表示的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这些也与金融市场及其交易会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助长投机和泡沫有很大关系。

8、正确发挥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

在与金融界讨论时,有人强调认为,尽管很多金融业内部的有些交易表面上看起来是脱离实体经济的,但是这些交易提供了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因此也还是很有用的。确实,我们说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很主要的功能,但并不是说不可以作出区分,应该也可以大致划出一个界限。

比如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如果金融产品有基础资产或有真是交易背景,或者有一些衍生产品,间接与实体经济的资产或交易有明确关系,如对此基础资产或其交易来进行风险管理,那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了。但另有一些金融产品,实际上只为金融机构自身的投机风险和高杠杆融资提供服务,或只为其交易部门自身服务,就可能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我们往往看到的就是价格无缘无故的大起大落,从实体经济角度无法作出解释。大家知道,这些年交易部门自身膨胀很厉害,有可能就与脱离实体经济有关。

从价格发现角度来说,按照有效市场假设,金融市场只要是充分竞争,总能发现合理的价格。但事实情况也往往有悖论,例如,一个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实体经济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却在金融市场上出现高频率的大起大落。究竟什么样的价格水平是合理的?如果说波峰时的价格是合理的,说明前几天在波谷时市场未正确发现价格;反之,如果说波谷时的价格是合理的,说明前几天在波峰时市场未正确发现价格。可见,虽然价格发现是个重要功能,但不宜脱离实体经济去鼓吹,从明斯基假设出发,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不那么健全。

为此,要防止风险管理与价格发现变成市场过度投机和产生过度波动的借口,需要大致画一个界限。所有这些工作都联系到监管,通过加强监管来限制金融市场中可能发生不良现象,同时支持金融市场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若干要点,有很多认识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从而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厘清思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说,除了刚才提到的关于社会融资总规模概念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还有很多方面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开展更多的工作,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努力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

第二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2_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落实过程中,一是全力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人民银行***支行制定印发了《***金融部门践行群众路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实施意见》(*银发„202_‟7号),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列入重点走访内容,要求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型、传统型、品牌型、民生型、涉外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完成“两个不低于”任务目标。1-8月份,全县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增幅分别高出全部贷款增长5.4个百分点。二是着力提升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广布放网上银行、POS机、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各种非现金支付机具,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养成科学的支付结算习惯,截至目前,全县641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点,布放自助机具384台,实现了金融自助设备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全覆盖”。三是积极致力于民生改善。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部门配合,扎实推进金融帮困扶弱工作,下岗失业人员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1206万元,贷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弱势群体,承贷银行发展到两家,1-8月份发放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776万元,在帮助弱势群体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1044名城乡居民实现本地就业。四是以金融创新力促融资便利化。推出“集成化营销,网格化管理”产品新模式,着力开展龙头企业担保、专业合作社社员互保、保险机构承保等业务,为特色农业提供“保姆式”定制服务。信用联社全市率先成立生态农业贷款审查中心,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一体化运作格局,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贷款审批时间较往常缩短2-3个工作日。县农行、邮储银行推出了能效融资、专利权质押、技改贴息等绿色信贷产品,**银行***支行创新有机农产品仓单质押第三方监管信贷业务,将大蒜、圆葱、棉花等特色农产品纳入抵押范围,在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之间建立起全覆盖的融资链条,为加工仓储企业打开了便捷融资之门,加速了产业集群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中国人民银行***支行 202_年*月*日

第三篇: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一、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1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辉忠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牢固树立“实业兴市”理念,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3月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对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宁波市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我中心支行通过深入的政策学习和扎实的调查研究,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不久前,我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全市金融系统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今天,我中心支行组织全市各金融机构在此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目的是营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新闻媒体来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和表态,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中国宁波网记者问:今年以来,央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一是密集调研,广泛走访,做到集思广益、心中有数。从年初起我中心支行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到部分金融机构、众多中小企业和市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密集开展了现场调研和走访10余次,而且把到企业现场调研作为党委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内容,深化了思想认识,加强了与实体经济主体和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同时,在调查中同步开展已有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了各项政策。

二是明确重点,细化要求,出台具体指导措施。在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酝酿之后,2月15日,我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向辖内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各金融机构印发,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要求。

三是沟通汇报,出谋划策,取得地方党政支持。针对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工作要求,我中心支行分别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并在推动辖内债务型融资工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些工作和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采纳,市委王辉忠书记、刘奇市长均做出了批示肯定,市人大常委会施孝国副主任认为我中心支行迅速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行动快、效率高、内容实。目前,我们向市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很好的采纳和落实,部分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四是找准载体,落实责任,凝聚金融合力。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还组织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我中心支行成立了以“一把手”行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活动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六个加快”重大项目、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内容,组织全辖金融系统开展“金融进村入企,一线解难创优”等系列活动。通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统一思想、协调大家的工作步调,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也为我中心支行提供一个工作抓手,确保各项工作举措的有效落实。

五是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强化政策效果。我们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和活动启动仪式,既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我们的工作举措之一。当然,新闻发布会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要把工作做实、抓好。下步我们还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

三、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指导意见》主要有哪些特点?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一是指导性强,体现“五个并重”:融资总量和结构优化并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金融发展并重,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解决当前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并重,着力推进金融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和防范风险并重,牢牢把握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扩大内需和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并重,努力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目标明确,力争“三个快于”。《指导意见》对很多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要求。例如,在信贷投放上,要求力争做到“三个快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快于其全部贷款增速,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三是涉海信贷投入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三是措施较新,确保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全面深化贸易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为实体经济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进出口核销改革,取消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中小企业、“三农”、个人创业等领域推广使用手机信贷产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理顺投诉处理机制,确保金融消费者公平获取金融服务。

四、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指导意见》中提到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有哪些渠道和方式?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要争“盘子”。在今年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要求各商业银行分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强引导。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三是要辟蹊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引导各金融机构稳步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业务,加强同业之间、与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的合作,发展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多渠道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五、中国宁波网记者问:信贷资金仍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构成吗?今年确定的信贷投向重点是什么?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从目前看信贷资金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构成,202_年宁波市的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七成。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满足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在信贷投放上,要力争做到“三个快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快于其全部贷款增速,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三是涉海信贷投入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改善首套普通住房的信贷服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六、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宁波经济的特点是中小微型企业众多,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 3月份,市经信委和我中心支行共同建立的宁波中小微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将正式运行,与宁波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一起,将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便利。我中心支行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按照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创新和推广,着力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切实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不抽贷、压贷。

为确保政策的落实,我中心支行将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纳入中小企业信贷政策评估的范围,督促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各项收费标准,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要求和收费,切实帮扶企业减轻财务负担,我中心支行将适时对金融机构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行督查。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特别是大额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测,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小微企业生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七、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在加大对开放型经济、推进对外开放合作的金融支持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202_年,我中心支行(外汇分局)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重点推出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各项外汇试点政策的积极效应,如境内银行跨境贷款、中资企业借用外债等,有效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深化外汇主体监管试点工作,全面推动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二是大力开展“中小企业外汇服务年”主题活动。研究出台《外汇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中小企业外汇金融服务指南》,全面梳理外汇管理各项政策法规,提升外汇管理透明度,为我市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对涉外中小企业资金上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全市银行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贸易背景真实和风险适度三大原则的情况下,加大贸易融资资金的发放,全力支持我市涉外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加强外汇市场培育,推进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外汇避险产品和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当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由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企业可以运用人民币结算进行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直接投资业务。下一步要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和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积极探索个人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八、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在提高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服务社会民生领域方面宁波有何优势,如何进一步推进?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在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金融服务社会民生新领域。宁波的金融IC卡项目有很大的优越性,早在202_年1月,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宁波金融IC卡项目为全国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目前,金融IC卡应用领域已拓展到高速通行、停车场、加油站、电力、电信等社会公共领域,医院挂号、配药付费等医疗卫生行业;教育领域的学校校园卡应用,以及城市公交的应用等。202_年,金融IC卡实现了从信息服务、交易支付到融资便利的新突破,推出了手机信贷产品,实现在中小企业、个人创业、“三农”等信贷领域的应用,有效地简化了的贷款流程,提高信贷服务的便利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手机信贷业务,以“五•一服务卡”推广、宁波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为契机,加强与社保部门的合作,将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打造成惠民工程和暖心工程。

为解决无银行网点的农村偏远地区现金取款难问题,202_年推出了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银行卡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农村金融便民点(如商店、超市等)布放的POS终端上刷卡,向农村金融便民点取得现金。截至202_年末,全市已在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202_年,我们将实现助农取款业务乡镇覆盖率100%。同时,为推进非现金交易在农村地区的运用,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建设,202_年实现中心镇“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全覆盖。

九、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我们注意到最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促进和支持银行卡小商户发展的指导意见》,那么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我们所指的银行卡小商户,包括便利店、小超市、小餐饮、农家乐、服装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目前,中大型商户的银行卡使用比较普及,小商户相对较为薄弱。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改善宁波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充分发挥信用卡免息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银行卡小商户支付服务水平。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账户开立、实行银行账户收费优惠、实施灵活的账户服务等方式促进小商户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与使用;二是通过改善小商户入网管理、加大对小商户投入力度、建立符合小商户需求的业务模式、提供优质的银行卡收单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小商户银行卡业务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小商户POS机具投入补偿机制;四是加强小商户管理,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十、中国宁波网记者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普遍认识到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对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重要意义,包括美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成立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机构专门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探索推进此项工作,很多省市都试点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督促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我中心支行202_年在慈溪、奉化试点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阶段,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继续本着“积极稳妥、重在实效”原则,与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工作、信访工作、政务公开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建立人民银行与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共同参与的纠纷调解机制,探索搭建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之间的绿色通道,增强调解结果的公信力,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格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十一、去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市发生了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逃跑案件,今年的形势仍会很艰难吗?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在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有什么措施?

202_年,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稳、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何问题仍很突出,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从宁波市情况看,全市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加大。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和风控制度建设,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强对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尽可能杜绝投机性融资“挤出”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常融资需求。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开展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严格落实金融风险报告制度。

同时,积极关注企业资金链状况、企业主出逃事件等风险因素,妥善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加强各类监测,实现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切实防范区域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对存量债务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不搞“急刹车”、“一刀切”。金融系统要加强“防火墙”建设,密切关注实体经济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第四篇:天津明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工作范文

天津明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工作

202_年02月09日

从2月8日召开的202_年天津市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天津将着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执行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支持天津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在出席会议时表示,天津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经济金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宣传天津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好形势,大力推荐天津的重大项目,努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要优化存贷结构,掌握投放节奏,保持信贷投放稳定性和持续性,认真研究全市已经确定的重大项目,切实搞好资金与项目的衔接、匹配和储备,将信贷资金重点用于在建续建项目和项目投产后的流动资金需求,支持实体经济正常运转。人行天津分行行长林铁钢表示,202_年全市货币信贷工作要按照“总量适度、节奏合理、结构优化、定向支持、防范风险”的要求,结合天津金融实际,做到“五稳五进”―――保持总量上,贷款要稳,存款要进;融资方式上,间接融资要稳,直接融资要进;客户结构上,对大中企业支持要稳,对小微企业支持要进;项目支持上,在建续建项目要稳,新开工项目要进;应对风险上,防范风险要稳,化解风险要进。

会议明确了202_年七项重点工作。一是把稳定和增加存款作为全年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金融机构要提振信心,采取综合措施,全力以赴打好稳定增加存款的攻坚战,为支持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二是突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点,继续保持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持。各金融机构要保证重点重大项目、在建续建项目、竣工投产项目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资金需求,继续加大对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信贷投放,保持金融对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认真落实好202_年信贷规划,合理安排信贷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不断增强执行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和有效性。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保持贷款的适度增长。三是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大力支持天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大对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开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继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四是不断强化监测分析与研究,有效增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超前把握能力。五是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努力促进企业多渠道融资。六是增强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七是认真落实金融服务工作要求,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第五篇:202_关于金融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202_关于金融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意见范文

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有效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全县的融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县支行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优势,实现xxxx年各项贷款余额在全系统占比不低于上年水平。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强化对省资金支持的有利政策,积极向上级行汇报沟通,争取更多政策、信贷资源向倾斜,实现xxxx年各项贷款增速高于上年水平。地方法人银行要立足当地,找准自身定位和优势,通过积极申请使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加大对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涉农、普惠小微领域的支持力度,实现xxxx年各项贷款增量高于上年水平,持续降低贷款利率,做到总量增、结构优、价格降。

二、持续做好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一)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面扩、结构优化”的目标。各金融机构要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力争实现全县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工、农、建三家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要增长xx%以上。各银行分支机构要落实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要求,力争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地方法人银行要完善定价机制,合理调整存款利率定价策略,降低负债端融资成本,提高贷款差异化、精细化定价能力,用好央行再贷款资金,将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下沉服务重心,继续扩大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努力实现有贷款余额的普惠小微经营主体户数不低于本行上年水平。优化风险评估机制,用好涉企信息数据,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各银行分支机构力争实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额占比高于xx.x%,地方法人银行力争实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额占比高于xx%。合理降低授信门槛,提高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首贷户不低于本行上年水平。

(二)继续落实两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政策。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延期至xxxx年底”的政策要求,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自主协商办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更多符合小微企业需要的信用贷款产品。地方法人银行要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充分挖掘和对接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用足用好省级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申请央行资金支持,确保资金精准有效地支持普惠小微企业。

(三)加大对重点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各金融机构要聚焦保市场主体,加强与金融办、工科局等部门推送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对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给予融资支持,提高资金供需匹配效率。结合本行实际,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各类主体的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有特色的产品服务,做到快审快贷,高效便捷满足个体工商户的用款需求。创新开发支持创业就业信贷产品,加大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网络商户等创业就业重点人群的支持力度。

三、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一)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政策衔接,优化脱贫地区金融供给,力争全县金融精准帮扶贷款(原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县作为全市三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要力争实现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要认真贯彻落实省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积极给予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并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到期后的续贷和展期工作。要积极借鉴“黄花金融”、“交口模式”、“繁峙模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不断调整完善符合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的挂钩机制。进一步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后续金融服务,积极与安置区开展专项对接,加大对安置区产业发展和搬迁人口就业创业的信贷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要强化对已发放的扶贫再贷款的使用管理,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带动降低“三农”、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各单位要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入力度,力争实现全县涉农贷款增速高于上年水平,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不低于涉农贷款增速,降低涉农综合融资成本。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认定发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内企业和农业重点项目,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全县农业经济特点,加大对粮油、种业、果业、蔬菜和畜禽等传统种植、养殖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粮食、林果、蔬菜、畜牧等四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落实全省“南果”战略,加大对我县果业信贷支持。加大对农村冷链藏储设施建设、农村产品市场建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网络的金融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等农村新业态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

(三)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各部门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创新推出符合不同农作物生产周期特点的信贷产品。要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拓宽涉农领域信贷抵押质押物范围,积极支持农机具、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圈舍、农业商标、保单等抵押质押融资,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农担合作”模式。扩大与保险公司合作,大力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大农村信用贷款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发符合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的信贷产品。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创业就业群体的金融支持,贷款增速力争实现xx%以上。助学贷款经办金融机构要继续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助学贷款惠及更多农村家庭困难学生。

四、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各部门要理性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革命之间的关系,对钢铁、煤炭、煤电行业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能源利用效率高、有节能减排政策的行业应予以支持。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票据融资支持,力争申请再贴现的绿色票据占比逐年提高。对已纳入补贴清单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存量项目所在企业,以“应收未收”财政补贴资金的确权凭证为增信手段,提供合理资金支持。要积极对接行业产业主管单位推荐的绿色金融项目名录内企业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要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探索开展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收费权、项目权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权以及绿色产业的商标权和知识产权等抵押质押融资模式,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同时,要制定绿色信贷发展规划,建立绿色信贷专项审批机制和操作流程,确保全县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年内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绿色信贷新增贷款占到新增贷款的xx%以上。

五、持续做好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聚焦煤铝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机械制造、新材料等技术研发项目,丰富支持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鼓励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措施,加大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保持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逐步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信贷产品,加大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融资的融资服务。运用多种金融工具,采用差异化路径,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六、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我县“十四五”规划和县委“一三三五”总体发展思路,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围绕打造黄河流域(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项目。加大对煤电铝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领域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积极为养老服务、康养产业和医养结合项目、文旅产业、节水领域项目和产业项目提供针对性融资服务。加大对现代服务业融资支持力度,尤其是绿色餐饮服务单位的融资支持。加大对新型消费领域的融资支持。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