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审计学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13-99120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0 23:34: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审计学

审计学

1.1.1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审计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18世纪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20世纪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

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1.1.2审计的概念

审计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美国会计学会:AAA

国际会计联合会:IFAC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

1.1.3审计的类别

按审计主体不同分为:政府审计(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公司内部)、社会审计(又称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1.1.4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可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具体为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审计。

1.1.5 注册会计师考试

条件:1.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

2.会计或者相关专业(相关专业是指审计、统计、经济。)

202_年开始,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采用“6+1”模式

6科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新增科目)

第一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

考生通过第二阶段综合科目考试后,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证”。取得全科合格证考生,如5年内申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并满足继续教育要求,全科合格证长期有效,否则5年内有效。

1.1.6 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审阅业务

3.其他鉴证业务

4.相关服务

第二篇:审计学

单项选择题

1.1.审计对象包括A.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经济资料B.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C.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D.A、B、C都是【D】

1.2.审计机构或人员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这体现了审计报告的A.公正性B.权威性C.客观性D.独立性【B】 1.3.“上计制度”的实质是A.定期报表的审核制度B.抑制贪污审计制度C.审计监督制度D.财政监督制度【A】

1.4.我国明确规定建立审计机构,恢复审计工作的时间是A.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B.1956年公私合营后C.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2年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后【D】

1.5.为政府审计的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是A.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B.198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C.1912年颁布了《审计法》D.1985年8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A】

1.6.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的审计组织形式是A.民间审计B.官厅审计C.内部审计D.经济效益审计【B】

1.7.下列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的是A.加拿大的审计总署B.瑞典的国家审计局C.菲律宾的审计委员会D.西班牙的审计法院【B】

1.8.最早建立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B】 1.9.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年。A.1918;B.1919;C.1949;D.1982【A】 1.10.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是A.爱丁堡会计师协会B.国际会计师联合会C.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D.英格兰•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A】 1.11.详细审计又被称为A.美国式审计B.英国式审计C.英格兰式审计D.爱丁堡式审计【B】

1.12.被称为美国式审计的是A.详细审计B.会计报表审计C.资产负债表审计D.现代审计【C】 1.13.--是受国家机关或其他单位的委托而实施的审计。A.经济效益审计B.社会审计C.国家审计D.内部审计【B】

1.14.审计对象可以是组织机构、计算机系统和市场营销的审计是A.内部审计B.事中审计C.现代审计D.经营审计【D】

1.15.是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为对象的。A.合规性审计B.报送审计C.经营审计D.财务报表审计【C】

1.16.对被审计单位的年终财务报告和工程决算报告所进行的审计属于A.事中审计B.事前审计C.事后审计D.突击审计【C】

多项选择题

1.1.审计的专职机构主要包括A.国家审计机关B.国家审计部门C.单位内部审计机构D.社会审计组织E.国外审计协会【ABCD】

1.2.审计依据主要包括A.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B.会计制度C.企业会计准则D.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E.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ABCDE】 1.3.审计的目标就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A.独立性B.客观性C.公允性D.合法性E.效益性【CD】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审计确立阶段的表现的是A.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B.“上计”制度的建立C.“上计”制度日趋完善D.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E.越来越重视审计的职能作用【ACD】

1.5.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设置和隶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A.属于议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B.属于注册会计师协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C.属于政府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D.属于国务院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E.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ACE】

1.6.国际上常采用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有A.隶属于董事会B.隶属于监事会C.隶属于总经理D.隶属于财会部门E.隶属于财务总监【ABCD】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恢复B.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C.1995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D.1996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E.202_年,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ABCE】

1.8.国外社会审计经过阶段为A.详细审计阶段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D.现代审计阶段E.以上均正确【ABCDE】

1.9.“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是指A.布亚瑞格会计师事务所B.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C.安永会计师事务所D.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E.德勒会计师事务所【BCDE】

1.10.现代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有A.审计组织机构不断地发展壮大B.开始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C.审计技术不断完善D.风险导向审计法得到推广E.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中已被广泛采用【ABCDE】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审计

1.2.国家审计 1.3.内部审计

1.4.注册会计师审计 1.5.事前审计 1.6.事中审计 1.7.事后审计 1.8.就地审计 1.9.顺查法 1.10.逆查法 1.11.审阅法 1.12.分析法 1.13.复算法 1.14.监盘 2.1.实质上的独立 2.2.形式上的独立 2.3.独立性 2.4.业务期问 2.5.或有收费

2.6.前任注册会计师 2.7.后任注册会计师 3.1.政府审计准则 3.2.内部审计准则

3.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3.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3.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3.6.鉴证业务 3.7.合理保证 3.8.有限保证 3.9.审计质量

3.10.审计质量控制

3.1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3.12.经营失败 3.13.普通过失 3.14.重大过失 3.15.共同过失 4.1.审计目标 4.2.“公允性” 4.3.认定

4.4.审计业务约定书 4.5.计划审计工作 4.6.总体审计策略 4.7.具体审计计划 4.8.审计流程 4.9.重要性 5.1.审计证据 5.2.认定

5.3.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5.4.审计工作底稿 6.1.分析程序 6.2.内部控制 6.3.特别风险

6.4.进一步审计程序

6.5.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6.6.实质性程序 6.7.实质性分析程序 7.1.贷项通知单 7.2.函证

7.3.肯定式函证 8.1.付款凭单 8.2.应付账款 9.1.生产指令

9.2.成本费用管理控制 9.3.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9.4.制造费用 9.5.管理费用 10.1.银行借款 10.2.资本公积 10.3.盈余公积 10.4.未分配利润 11.1.货币资金审计

11.2.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 12.1.审计报告 12.2.合法性

12.3.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12.4.标准审计报告 12.5.非标准审计报告 12.6.无法表示意见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2.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4.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1.5.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1.6.事中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通常是指对工期较长的基建项目和承包合同期中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审计。1.7.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

1.8.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

1.9.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1.10.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简答题目录

1.1.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1.2.简述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3.简述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

1.4.简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1.5.简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

1.6.简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一个单位时必须考虑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

1.7.审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1.8.简述审计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1.9.什么是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10.简述详查法和抽查法的概念、特点。1.11.简述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12.简述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13.审计具有哪些职能? 1.14.简述审计职能的实现应具备的条件。1.15.审计能发挥哪些作用? 1.16.简述审计制约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

1.17.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审计机构组成,试述我国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2.1.简述《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的内容。

2.2.简述在确定哪些情况和业务尤其需要遵循客观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2.3.简述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的内容。

2.4.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和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同行承担什么责任? 2.5.简述经济利益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2.6.简述自我评价方面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2.7.简述外界压力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2.8.简述独立性威胁的防范措施。

2.9.简述在审计业务期间降低非审计业务威胁性的措施。2.10.简述向由非上市公司转为上市公司的单位提供非鉴证服务而不会损害独立性应具备的要求。

2.11.对高级职员与鉴证客户之间长期关系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12.简述可能产生重大经济利益或自我评价威胁的活动。2.13.简述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2.14.简述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的违法行为或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应当采取的措施。

2.15.简述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情形及应考虑的因素。2.16.简述审计收费需考虑的因素。

2.17.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刊登广告的原因。

2.18.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招揽业务时所不允许的行为。2.19.简述接受委托前的沟通内容。

3.1.简述我国制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该达到的目标。3.2.简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3.3.简述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3.4.简述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内容。3.5.简述三方关系的内容。

3.6.简述鉴证业务的基本分类内容。3.7.简述审计业务的特点。3.8.简述其他鉴证业务的特点。3.9.简述相关服务的内容。

3.10.简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3.11.简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措施。

3.12.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顾客诚信方面应当考虑的事项。3.13.简述会汁师事务所在确定是否接受新业务时需考虑的事项。3.14.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在考虑解除业务约定或同时解除业务约定及其客户关系时制定的政策和程序要求。

3.15.简述确定复核人员的原则。3.16.简述咨询的具体要求。

3.17.简述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定义及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要求。

3.18.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业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3.19.会计师事务所应从哪些方面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 3.20.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

4.1.简述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内容。4.2.简述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包含哪些类别。4.3.简述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4.4.当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哪些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

4.5.简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4.6.简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4.7.简述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有助于确保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达到的要求。

4.8.简述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4.9.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为什么即使被审计单位经符合性测试被认定拥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5.1.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5.2.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对哪些事项予以特殊考虑? 5.3.简述实施控制测试的目的并说明在什么情形下控制测试是必要的。5.4.按获取手段的不同可以将审计程序分为哪几类? 5.5.简述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5.6.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 5.7.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控制的目的。5.8.简述编制审计T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5.9.简述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5.10.简述重大事项可能包括的内容。

5.11.审计报告归档之后,什么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 6.1.简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6.2.简述内部控制的要素。

6.3.可以从哪八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 6.4.试简述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6.5.哪些情况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6.6.简述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为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而采取的方式。6.7.简述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存在的局限。

6.8.简述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6.9.简述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6.10.简述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在时间选择上的异同点。6.11.简述如何理解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

6.12.简述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6.13.注册会计师应就哪些内容形成审计工作记录? 7.1.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7.2.简述向顾客开具账单这项功能所针对的主要问题。7.3.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7.4.简述营业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5.简述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实质性程序。7.6.简述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7.7.简述注册会计师应选作函证对象的项目。7.8.简述函证实施过程控制的措施。7.9.简述坏账准备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10.简述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7.11.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

7.12.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1.简述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8.2.简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容。

8.3.简述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8.4.简述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8.5.简述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8.6.简述应付账款的分析程序。8.7.简述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8.8.简述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8.9.简述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8.10.简述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8.11.简述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

8.12.简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8.13.简述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8.14.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8.15.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

9.1.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9.2.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三大系统。9.3.简述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9.4.简述实施简易抽查的主要内容。9.5.简述工薪的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

9.6.简述计时工资制下直接人工成本的内部控制测试内容。9.7.简述制造费用的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9.8.简述存货的审计目标。

9.9.简述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9.10.简述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实施的工作。

9.11.简述对期末存货进行截止测试时应当关注的事项。9.12.简述营业成本审计的概念及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9.13.简述“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审计目标。9.14.简述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9.15.简述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10.1.简述筹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0.2.简述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0.3.简述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10.4.简述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0.5.简述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0.6.简述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10.7.简述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10.8.简述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10.9.简述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10.10.简述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10.11.简述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10.12.简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0.13.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0.14.简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0.15.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0.16.简述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10.17.简述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10.18.简述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10.19.简述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10.20.简述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10.21.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10.22.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0.23.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10.24.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10.25.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10.26.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10.27.简述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10.28.简述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10.29.简述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11.1.简述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11.2.简述有关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11.3.简述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11.4.简述库存现金盘点的程序。11.5.简述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11.6.简述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11.7.简述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11.8.简述其他货币的实质性程序。

12.1.简述管理层埘财务报表责任段应包括的内容。

12.2.简述注册会汁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12.3.简述注册会汁师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12.4.简述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总体条件。

12.5.简述保留意见的涵义及注册会汁师应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

简答题答案

1.1.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答:(1)审计的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2)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3)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5)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6)审计的本质.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1.2.简述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机构独立。机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尤其是不能成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否则,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独立还表现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机构独立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关键。(2)业务工作独立。业务工作独立首先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3)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保证机构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的物质基础。如果审计机构没有一定的经费或收入,其业务活动就无法开展;如果其经费或收入受制于被审计单位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审计的独立性就无法保证。

1.3.简述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答:(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2)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完全完整;(3)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4)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周密、详尽地逐笔审查与稽核。

1.4.简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答:(1)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2)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3)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扩大到了债权人。

1.5.简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答:(1)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2)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3)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的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5)审计准则开始拟定,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6)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

1.6.简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一个单位时必须考虑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答:(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须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2)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第三篇:《审计学》

《审计学》复习资料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名词]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词]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简答]试述注册会计师发展的启示。

答: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三个方面:(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这种心态能使审计意见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任何因素的影响,做到公正行事,保持客观和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致使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和三方合理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成员的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谨慎性受到威胁。

考点三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

一、专业胜任能力

(一)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

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宣称自己拥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或经验。专业胜任能力可公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二)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

当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家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专家了解相应的道德要求。对专家的监督和指导的程度取决于参与的人员和业务的性质。这些监督和指导可能包括:

[简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宣称自己拥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或经验。

注册会计师不应提供本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除非获得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使其能够满意地提供这些服务。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能力提供专业服务的某特定部分,可以向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精算师、工程师、地质专家、评估师等专家寻求技术建议。

当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家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专家了解相应的道德要求。对专家的监督和指导的程度取决于参与的人员和业务的性质。这些监督和指导可能包括: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财务报表进行审阅业务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单选]会计师事务所中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的是主任会计师。[单选]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多选]鉴证业务准则包括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等。[多选]鉴证业务的要素包括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等。

[多选]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下列业务中,属于相关服务的包括管理咨询、税务服务、代编财务信息。[多选]行政处罚,对于注册会计师个人来说,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等。[多选]行政处罚,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

[名词]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名词]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名词]鉴证业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各类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它是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类型而做的规范。

[名词]相关服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其他业务。

[名词]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各类业务的质量以及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在保证质量中的责任应当遵循的标准。

[名词]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等。

[名词]审计业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名词]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名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社会审计人员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

[简答]注册会计师的违约、过失与欺诈会使其承担会计法律责任?

答: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赔偿受害者损失。行政责任是指行政处罚,对注册会计师个人来说,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刑事责任是指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判处责任人一定的徒刑。一般来说,违约和过失可能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欺诈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以单处,也可并处。

[简答]如何防范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答:(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协调《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规定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不同规定,尽可能使之趋同。

(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定期考核、评估以督促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事务所也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强烈的精神;其次必须把执业质量放在事务所工作的首位,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则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各项审计业务,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的行为。

(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一是要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二是要特别注意陷入法律和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完成审计工和和编制审计报告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被审计单位借入了长期负债,在年末计算利息的时候算错了相应的利息金额,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违反的“认定”是计价和分摊。

[单选]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将“完整性”作为重点证明认定的包括应付账款。[多选]我国社会审计对会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公允性、合法性。

[多选]一般说来,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

[多选]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扩大审计程序、提请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

[名词]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这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名词]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管理当局的认定包含以下三业: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表相关的认定等。

[名词]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名词]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名词]计划审计工和是提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特定审计计划。

[名词]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简答]注册会计师什么时候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1)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2)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①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②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③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简答]什么是认定?如何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答: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的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管理当局的认定包含以下三类: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相关的认定等。

审计具体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的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上述认定,主可得出审计具体目标。

[简答]什么是审计重要性?在什么时候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

答: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察。(3)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4)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二:一是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是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简答]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什么关系?

答: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这,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一般地,4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在理解两者之间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身变动关系。

[简答]什么是计划审计工作?其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计划审计工作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一般包括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如支票、电子资金转账记录、发票、合同、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和未在记账凭证中挂帅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其他信息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有关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信息、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其他信息等。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

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

(1)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账簿资料、管理制度、董事会决议、最高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书面文件等。

(2)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如销售发票、付款支票等。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其内部证据的可靠程度较高。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则注册会计师就不能过分信赖获取的内部证据。

2、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此类证据排除了伪造、更改凭证或业务记录的可能性,因而其证明力最强。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局面证据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顾客订购单、有关的契约、合同等。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

(一)认定的含义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

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三、审计证据的数量与质量特征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基本特征。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是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的,但并不是说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为了进行有效率、有效益的审计,注册会计师通常把需要足够数量证据的范围降低到最低限度。

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审计风险

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 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审计证据质量 总体规模与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需要注意,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同样地,如果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证据不可靠,那么证据数量再多也难以起到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证据的数量应能最低程度地支持审计意见的发表”所表达的审计证据的特点是充分性。

[单选]根据审计证据充分性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收集到较多的实质性测试证据的情况是被审计单位面临亏损的压力。[单选]审计证据中,其证明力由强到弱排列的是注册会计师自编的分析表、购货发票、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名词]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名词]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名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提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敬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名词]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名词]问题备忘录一般是指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要的汇总记录。在问题备忘录中,注册会计师通常记录该事项或问题情况、执行的审计程序或具体的审计步骤,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

[名词]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名词]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如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等。[简答]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经验与审计证据的获取的关系如何?

答:审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除了要求有会计、管理、法律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外,通过多次审计实践获得的执业经验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比较丰富,就可以从较少的审计证据中判断出被审计事项是否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相反,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审计经验不足,就可能需要比较多、比较明显的审计证据才能判断错弊行为是否发生。所以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往往成为决定审计证据数量多寡的因素。

[简答]思考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之间的联系。

答: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为实践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审计工作。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简答]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需要变动的情形有哪些?应如何记录?

答: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有:

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存在的严重不足,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无法在政党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或舞弊引起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将注意到的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告知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或治理层。

如果识别出被审计单位未加控制或控制不当的重大错报风险,或认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此类内部控制缺陷与治理层沟通。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多选]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有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实施分析程序、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文件、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多选]在了解控制环境时,注册会计应当关注的内容有公司治理层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公司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公司员工整体的道德价值观。

[多选]在了解公司内部控制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程序有查阅内部控制手册、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现场观察某项控制的运行、询问被审计单位人员。

[名词]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名词]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名词]控制活动是提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名词]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的一贯执行;(3)控制由谁执行;(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

[名词]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名词]对控制的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名词]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的重大错报,这种风险影响多项认定。

[名词]交易账户余额层次重大错报是指与特定的各类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的相关的重大错报。[简答]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视情况选择性执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审计程序?

答:《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答: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审计意见,尽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但目的并非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简答]什么是了解内部控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是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对内部控制了解的程度。包括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但不包括对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的测试。评价控制的设计是指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纪正重大错报。控制得到执行是指某项控制存在且被审计单位正在使用。

[简答]什么是特别风险?哪些事项容易形成特别风险?

答:特别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1)非常规交易。非常夫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

(2)判断事项。判断事项通常包括作出的会计估计。如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估计、需要运用复杂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等。

[简答]如何理解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答: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

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有与特定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例如,被审计单位存在复杂的联营或合资,这一事项表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认定可有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例子如,管理层缺乏诚信或承受异常的压力可能引发舞弊风险,这些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

[简答]注册会计师是否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在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

答: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将注意到的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告知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或治理层。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存在的严重不足,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无法在正常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或舞弊引起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简答]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可采取哪些总体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方案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确定的总体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并相应采了解更强调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重视高速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总体应对措施)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顾客订货单;销售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商品价目表;货项通知单;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放、折扣与折让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等。

考点二销售与收款特环内部控制测试

(一)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适当的职责分记;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内部核查程序。

(二)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按规定及时办理收款业务;及时入账,不得账个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对于坏账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单位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款项等往来款项等。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如果审计人员怀疑被审计单位存在向虚构的顾客发货并作为销售业务入账的行为,则应执行最有效的交易实质性程序是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记录同销售单中的赊销审批和发运审批核对。

[单选]为了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向客户发送账单,审计人员可以执行的审计程序是观察指定人员寄送对账单和检查顾客复函档案。

[单选]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实施销售业务截止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销货业务的入账时间是否正确。[单选]注册会计师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实债务人的存在和被审计单位记录的真实性。[单选]对通过函证无法证实的应收账款,最有效的审计程序为审查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销货凭证。

[多选]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包括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送对账单等。

[多选]在对特定会计期间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的与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有密切关系的日期包括发票开具日期、收款日期、提供劳务日期、记账日期等。

[多选]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有确定应收账款是否真实、确定应收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等。

[名词]在收账款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

(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3)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5)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

(6)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7)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

(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

(10)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的验收单追查至相应的采购明细账,是为了证实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完整性。[单选]注册会计师实地观察重要的固定资产时,应重点观察本期新增加的固定资产。

[多选]注册会计师需要函证应付账款的情形包括应付账款的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账户金额较大、主要供应商期末余额很小、账龄较短的应付账款项目。

[名词]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这种审计被称作应付账款完整性审计。

[简答]简述采购和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1)对购货业务合理的职现划分,使得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复核和监督。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2)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3)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

(4)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5)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重要的凭证应预先编号,作废的单据要注销并保存。

(6)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

(7)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进行验收,出具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

(8)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夫性进行严格审核。

(9)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10)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简答]简述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般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制度;授权批准制度;账簿记录制度;职责分工制度;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固定资产的鼾制度;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等。

[简答]应付账款的完整性应怎样审计?

答: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例如,结合存货监盘,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关注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检查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

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这些审计程序发现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将有关情况详细记入审计工作底稿,然后根据其重要性确定是否需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简答]固定资产的审计有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2)分析程序。

(3)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4)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5)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6)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7)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8)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

(9)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10)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简答]固定资产减少的审计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查明业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作适当的会计处理。其审计要点如下:(1)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文件。

(2)检查因不同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难其数额计算的准确性。

(3)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抽查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审查和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一贯有效执行;确定存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正确,计量和计价方法是否恰当;存货入库与发出的手续是否齐全;存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存货的实质性程序

1、审查存货余额

对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一般采用如下程序:

(1)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

(2)存货的分析性复核。在存货审计中通常运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主要是简单比较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

(3)存货监盘。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应该亲临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二是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需要适当抽查已盘点存货。

(4)存货的计价测试。为了难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余额的真实性,还必须对存货的计价进行审计。存货计价测试的主要程序包括:

①样本的选择 ②计价方法的确认 ③计价测试。

(5)审查存货所有权。

二、营业成本的审计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

主要审计内容有:进行分析性复核;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

主要审计内容有:进行分析性复核;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三)制造费用的审计

主要审计内容有:进行分析性复核;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等。

(四)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应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库存商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

(2)进行分析性复核。分析比较本与上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3)编制生产成本及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相符。倒轧表的基本等式如下:

原材料期初余额+本期购进额-原材料期末余额-其他原材料发出额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本期生产费用

产品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其他在产品发出额产品商品成本 产品商品成本+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其他库存商品发出额主营业务成本

(4)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抽查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是否与主营业务收入相配比。(5)检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6)确定主营业务成本在利润表中是否已恰当披露。考点四生产与存货循环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

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支付业务;确定其计提和支出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的披露是否恰当。

2、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进行分析性复核;抽查应付职工工薪的支付凭证;确定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管理费用的审计

1、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确定管理费用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确定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一致;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进行分析性复核;审查发生额是否真实、正确;确认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注册会计师对S公司的存货进行计价测试。在了解到存货种类繁多、收发频繁、价值差异圈套的特点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存货采用的方法是分层抽样。

[多选]属于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有对本期工薪费用实施分析程序、检查工薪的计提是否正确,分配方法是否与上期一致、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支付和使用情况。

[名词]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应该亲临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二是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需要适当抽查已盘点存货。

[简答]注册会计师一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对存货的盘点进行检查?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可以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记录的准确性,也可以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检查的目的既可以是为了确证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计划得到适当的执行(控制测试),也可以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实物总额(实质性程序)。如果观察程序能够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管理得当,盘点、监督以及复核程序充分有效,注册会计师可据此减少所需检查的存货项目。在实施检查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尽可能避免让被审计单位事先了解将抽取检查的存货项目。检查的范围通常包括每个盘点小组盘点的存货以及难以盘点或隐蔽性较强的存货。

[简答]存货监盘的目的是什么?注册会计师如何实施存货监盘才能达到审计目的?

答:注册会计师监盘存货的目的在于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以确证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所有存货确实存在,已经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拥有的全部存货,并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合法财产。具体来讲,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存货监盘应做好盘点前的计划工作、盘点过程的监督工作以及盘点工作结束后的记录工作。

[简答]在存货监盘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如何考虑监盘结果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在存货监盘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监盘结果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如果,监盘结果表明存货的数量和状况准确无误,其他方面也合法合规、公允表达,就可以考虑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监盘结果表明存货数量、状况存在重大错报,应考虑存货重要性水平,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对重要存货无法实施存货监盘,应视影响的程度,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简答]简述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的编制方法。

原材料期初余额+本期购进额-原材料期末余额-其他原材料发出额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本期生产费用

产品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其他在产品发出额产品商品成本 产品商品成本+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其他库存商品发出额主营业务成本

债券;股票;债券契约;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簿;承销或包销协议;借款合同或协议;有关的记账凭证;有关会计科目的会计账簿,包括明细账和总账。筹资活动涉及的会计科目主要有:银行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股本等。

2、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股票或债券;经纪人通知书;债券契约;被投资企业的章程及有关投资协议;股票或债券登记簿;有关的记账凭证;有关会计科目涉及的会计账簿,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负债等教养目相关的记录凭证、明细账和总账。

考点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一)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筹资的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离控制;会计控制;实物保管的控制;筹资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能够得到恰当的披露等。

(二)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详尽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等。

(三)筹资与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1、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主要程序:了解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抽查有关的会计记录;审查筹资业务中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评价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等。

2、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主要程序:了解投资特环的内部控制;抽取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记录;审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被授权人员的定期盘核报告;分析投资业务管理报告;评价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等。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在审计应付债券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应付债券业务不多,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B公司长期借款业务时,为确定“长期借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可以进行函证。函证的对象应当是B公司存过款的所有银行。

[单选]审查盈余公积时,在盈余公积用于转增资本或分配股利后,其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单选]计算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并将其与各年比较,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多选]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详尽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

[多选]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审计人员应注意企业的收入总额是否计算正确、扣除项目是否正确、使用税率是否正确、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简答]筹资循环包括哪些主要业务活动?在办理具体业务时,主要应用哪些账户和凭证?

答:筹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有:筹资的审批授权;签订合同或协议;取得资金;计算利息或股息;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筹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债券;股票;债券契约;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簿;承销或包销协议;借款合同或协议;有关的记账凭证;有关会计科目的会计账簿;包括明细账和总账。筹资活动涉及的会计科目主要有:银行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股本等。

[简答]筹资循环的审计目标是如何表述的?

答: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确认被审计单所记录的各项筹资业务确实存在,记录金额是否正确;审查所有与筹资有关的业务是否全部得到记录,入账是否及时;确认负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承担,出资者的投资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审查负债的核算和计价是否正确;审查筹资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

[简答]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分别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如何进行控制测试?

答: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有:筹资的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离控制;会计控制;实物保管的控制;筹资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能够得到恰当的披露等。

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主要有:了解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抽查有关的会计记录;审查筹资业务中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评价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等。

[简答]注册会计师需对筹资循环涉及的哪些主要会计科目进行实质性程序?

筹资循环审计涉及主要会计科目有: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实质性程序、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等。

[简答]投资循环包括哪些主要业务活动?在办理具体业务时,主要应用哪些账户和凭证?

答:投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投资的审批授权;取得投资;取得投资收益;转让债券或其他投资等。

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包括:股票或债券;经纪人通知书;债券契约;被投资企业的章程及有关投资协议;股票或债券登记簿;有关的记账凭证;有关会计科目涉及的会计账簿,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户地产、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相关的记账凭证、明细账和总账。

[简答]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是如何表述的?

答: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主要包括:确认投资业务是否存在;确认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认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确认投资的计价方法(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确认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确认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简答]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分别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如何进行控制测试?

答: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主要环节有: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详尽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

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程序有:了解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抽取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记录;审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被授权人员的定期盘核报告;分析投资业务管理报告;评价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等。

[简答]注册会计师需对投资循环涉及的哪些主要会计科目进行实质性程序?

答:投资循环审计涉及主要会计科目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等。

[多选]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注册会计师证实银行存款是否存在、银行借款金额、是否存在企业未入账的负债、是否存在或有负债、银行存款是否多计等。

[名词]货币资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收付和结存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监盘库存现金是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现金是否存在的一项重要程序,是现金实质性程序中的重要步骤。盘点库存现金的时间和人员应视被审计单位的真体情况而定,但必须有出纳员和被审计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参加,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盘存。

[名词]银行存款的询证: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是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银行存款式否存在的重要程序。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可以被审计单位名义向有关单位发函询证,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简答]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答: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1)职责分工(2)授权批准(3)凭证和记录(4)定期盘点与核对

[简答]如何进行库存现金的盘点?

答:盘点库存现金的时间和人员应视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有出纳员和被审计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参加,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盘存。盘点库存现金可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

(1)制定库存现金的盘点程序。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应实施突击性的检查,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上班前或下午下班时进行。盘点的范围一般包括企业各部门经管的现金。如企业现金存放部门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庆同时进行盘点,如不能同时盘点,应将其予以封存。

(2)审阅库存现金日记账并与现金收付凭证相核对。一方面检查日记账的记录与凭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相符;另一方面了解凭证日期与日记账日期是否相符或接近。

(3)盘点库存现金。盘点保险柜的现金实存数,同时填制“库存现金监盘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若有冲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的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库存现金监盘表”中注明或和出必要的调整。企业财会部门主管人员、出纳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库存现金监盘表”中签字确认。

(4)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5)编制“货币资金审定表”,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库存现金的实有数。[简答]简述银行存款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答: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一般包括:(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2)实施分析性程序;

(3)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函证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5)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6)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7)检查外币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正确;

(8)确定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无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后确认;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财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标准无保留意见也是被审计单位最希望获得的审计意见,可以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较高的信赖。

如果认为财务报表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二、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以“我们认为”作为意见段的开头,并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等术语。

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工作,认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合法性的公允性的要求,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被审计单位最希望获得的审计意见是标准无保留意见。

[单选]如果审计报告里出现“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等专业术语,那么该报告最应该是否定意见。

[单选]如果审计报告里出现“由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等专业术语,那么该报告最应该是无法表示意见。

[多选]审计报告的作用主要有鉴证作用、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证明作用、保护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护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等。

[多选]评价财务报告合法性的内容应包括评价所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评价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评价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质量、评价财务报表的披露等。

[名词]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和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以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名词]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简答]在什么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答:一般来说,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典型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有:

第四篇:审计学

一、名词解释

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3、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4、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6、不相容职务:不相容职务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或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

7、业务循环: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

8、应收账款函证:应收账款函证是指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9、肯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又称正面式、积极式函证,就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其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

10、否定式函证:否定式函证又称反面式、消极式函证,它也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但所函证的款项相符时不必复函,只有在所函证的款项不符合时才要求债务人向注册会计师复函。

11、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2、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说明段、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种类包括: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13、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说明段:审计报告的说明段是指审计报告位于审计意见之前用于描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理由的段落。

15、强调事项段:强调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已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第五篇:审计学

第1页龙腾教育 QQ1159218059审计翻版必究 第1页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

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型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注册会计师与内部审计的区别:

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证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

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就是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审核检查,进行经济监督和鉴证,揭发贪污舞弊、弄虚作假、损失浪费的不良行为,保证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贯彻执行,保证被审计代为报出的各种信息资料正确、可靠、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制约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向歧途发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转。

2、促进作用:就是通过对审计单位的审核检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合理的方面,继续实施和推广,对于不合理的方面,提出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证明作用:证明被审计单位报出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1、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

2、客观性

3、公正性

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

威胁独立性的情形:

1、经济利益:第一,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第二,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第三,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第四,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第五,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方式。第六,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2、自我评价

3、关联关系。

4、外界压力。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后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代表会计事务所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目标:

1、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威胁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的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执业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3、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1、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

2、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

3、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4、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鉴证业务准则:是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类型而做的规范。

相关服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其他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及中国注册会计师道德规范、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适当的报告。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

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

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4、审计选择被审计单位。

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到达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有两种情况应当实施控制测试: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时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

制测试,一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应当考虑增加的其他条款、以及实施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时的特殊考虑。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断。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两者呈相反向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计划审计工作: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开展的时间: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为制定的审计计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要求:

1、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速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2、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3、何时调配这些资料,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

4、何时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用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规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问题备忘录:是指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要的汇总记录。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

1、间和范围。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作出判断的范围

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

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

审计档案归档后需要变动的情形:

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在审计报告日后,如果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重大事项通常包括:

1、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3、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4、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在决策时认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3员进行沟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特别风险;是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与重大判断事项相关的特别风险可能导致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

1、对涉及会计估计、收入确认等方面的会计原则在不同的理解。

2、所要求的判断可能是主观和复杂的,或需要对未来事项作出假设。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这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应收账款函证:就是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函证的目的是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有关证明债务的存在和记录的可靠性,防止或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销售业务中发生的差错或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在具体运用函证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在被审计单位没有预防的情况下,由审计人员来自编制、寄发和回收询证函(2)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应根据职业判断做出选择。审计人员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4)函证方式的选择应结合重性原则具体确定。(4)函证结果的控制、差异分析应实事求是,初步总结和评价要客观。(6)执行某地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进一步验证初步结论的正确性.★★函证数量的大小、范围决定的因素 :(l)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如果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则函

证的范围应相应大一些。(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量;反之,则应相应扩大函证范围。(3)如果以前期间函证时发现过重大差异或欠款纠纷较多,则函证范围应相应扩大一些。(4)若采用否定式函证,则可相应增加函证量;若采用肯定式函证则相应减少函证量。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的项目。

2、函证方式有两种: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就是

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其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当个别账户欠款金额较大,或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时采用肯定式函证★★对于大余额账项采用肯定式函证).★★否定式函证,它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但所函证的款项相符时不必复函,只有不符时才要求债务人复函。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较为可靠,但审计成本较高;后者因不可知因素的存在,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较前者来说不可靠,但成本相对较低(.★★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预计差错率较低;欠款余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有理由确信大多数被函证者能认真对待询证函,并对不正确的情况予以反馈.★★对于小余额账项则采用否定式函证).★★ 函证方式有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又称积极式函证,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他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否定式函证又称消极式函证,是要求债务人只有在所函证的款项不符时才

1.调审计成本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购货和付款循环内部控制

(1)、对购货业务合理的职责划分,使得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复核和监督。

(2)、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或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确定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3)、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申请制度。

(4)、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5)、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6)、企业应当建立采购和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対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上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调整。

(7)、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收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报告。

(8)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该对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

复函。购发票、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

3、积极式函证: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4、消极式函证: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所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5、询证函:询证作为审计中一种常用的程序和方法,它包括查询和函

证。查询是审计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询问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一种方法。银行询证函是向银行发函询证银行存款、银行借款、托管证券、应付票据等情况,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文件要求作出确证答复★★注意:

1、分清银行余额的询证和银行发生额的询证

2、正确签章

3、如实填写,及时回复

4、注意银行询证范围

5、询证程序要恰当

6、询证工作底稿要齐备。

6、企业询证函;是企业在财产清查中为了核实往来款项的真实性而寄送往来单位的一种核对函件

7、提高函证质量的几个方面★

一、函证应收账款账户的合理选择(1)函证应收账款账户的合理选择若是部分函证,应对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收账款账户进行函证:①金额大;②明显有异常现象的;③以前函证中发现差异或有欠款纠纷的。其他函证账户的选择,可通过统计抽样,或者根据职业判断来进行。★

二、函证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控制

1、严格控制函证过程

2、选用适当审计方式。

2、选用适当审计方式

3、重视使用替代审计程序。

4、认真处理回函及评价函证结果。

5、应将函证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工作底稿中,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不应高估函证程序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测试程序的执行

2、注意关联方的往来账

3、重视审计计划,协

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9)、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当往来款项。(10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2应付账款完整性审计(目标):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3固定资产审计(目标):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4累计折旧审计(目标):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一贯遵循;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确定了累计折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1、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2、存货监盘计划:(1)制定存货监盘计划的基本要求;(2)制定存货监盘计

划应实施的工作。

3、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目标):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审

计单位应履行的支付业务;确定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和支出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是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的披露是否恰当。

4、营业成本审计:是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

商品、自制半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5、管理费用审计: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

发生的各项费用。

1、筹资活动审计(内部控制测试):1.了解筹资业务的内部测试;2.抽查有关的会计记录。3审查筹资业务中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4.评价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

2、投资活动审计(内部控制测试):1.了解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2.抽取与投

资业务有关的会计记录。3.审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被授权人员的定期盘核报告。4.分析投资业务管理报告。5.评价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3、银行借款审计(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2执行分析

性复核;3.审查借款业务的合法性;4审查借款业务的真实性;5.审查银行存款账户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及准确性;6审查借款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是否恰当。

4、所有者权益审计(实质性程序): 

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实质性序。1.获取或编制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变动情况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5、应付债券审计(实质性程序):1.取得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账;2.审查应付

债券业务的合法性;3.审查应付债券的真实性;4审查应付债券业务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完整性;5.审查应付债券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

1、货币资金审计(范围)1.企业有关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及安全性及

有效性。2.正是货币资金收入与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及其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资料。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职责分工;授权批准;凭证和记录;定期盘点与核对。

3、库存现金的监盘: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现金是否存在的一项重要程序,是

现金实质性程序的重要步骤。

4、银行存款的询证: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示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件予以强调的段落。不确定事项

标准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或任何修饰用语的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