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5篇可选)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3-490422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7 20:16: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

写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的内容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还好,有参考的话写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的内容就会比较容易,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在2021年4月,主题是“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自强”来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卓越”来自清华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创新”来自清华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标志也于今日正式亮相,以阿拉伯数字“110”与清华大学校徽的组合为主体图形,并辅以阿拉伯数字“1911-2021”表述。

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活动地点在哪里

清华大学紫荆操场

2021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是清华校训的来源。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2021清华大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2011-03-10 16:24:45)转载▼标签: 大学 美丽校园 文化 校庆 北京 临沂人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中国著名的清华大学即将在 2011年4月24日庆祝百年校庆,届时遍布世界各地的清华校友将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活动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历经百年沧桑,成就今昔辉煌——百年清华培养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杰出人士,从闻一多、曹禺、梁实秋,到季羡林、吴晗、钱钟书;从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到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从胡乔木、乔冠华、于光远,到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众多引以为傲的学术大师,众多令人敬佩的兴业骨干,众多令人敬仰的治国栋梁,他们是清华百年历史中最璀璨的明珠,他们是清华百年历程中最耀眼的星光。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是中国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清华大学要办好百年校庆活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要结合百年校庆各项工作,深入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有力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篇:清华大学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校 庆 贺 辞

四月的校园,水清木华,春意盎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庆时节。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也藉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5年4月26日,清华大学迎来104周年华诞。104岁的清华大学厚重又富有朝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矢志奋进在一流大学建设路上,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章程》,进一步理顺学术与行政、管理与服务、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人才培养的非功利性,明确学校治理的育人导向和学术导向,突出学校治理架构的社会参与和开放合作。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力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内部运行的规范化、办学治校的科学化。

清华大学率先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方案首家获得国家批准。学校紧密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一流大学发展模式这一目标,确定了综合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将大大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并形成潜心学术、热

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目标,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14个院系已完成方案制定并落地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院系聘任自主权明显加强,新进教师质量

显著提升,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大幅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已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作为主角深度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之中。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教育全面开展,近期清华面向全国高校发出了建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推动高校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创

新创业教育资源,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大局。

继续提升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水平。2013年启动的苏世民学者项目,中美两国元首曾发来贺信,已正式进入全球招生程序,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未来青年领袖;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耶鲁环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清华-哥伦比亚商务分析等高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宗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进展。我校师生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暗物质探测、量子计算、灵巧通信卫星、液态金属人工机器、出土文献、国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广泛关注。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和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日益严峻,知识创新和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全面改革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成果。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全球创新体系和国家转型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和创新自身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

人类文明进步。

我们要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发展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把清华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大舞台上,以从容的心态、执着的精神、超越的勇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扫除阻碍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战略规划,做好“十三五”重要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践,切实抓好通识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校友们,师生们!校庆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清华永远是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书写新的清韵华章!

(http://news.tsinghua.edu.cn)

第四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

清华大学:

百年华诞,青史流芳!值此清华大学隆重庆祝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向清华大学领导、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建校以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光大“行胜于言”的校风,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形成了“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清华大学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世人瞩目清华,热爱清华,颂扬清华,清华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辉煌伟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不断发展,从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到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工程,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已经成为独立自主掌握核技术、空间技术等高科技和中国战略力量的统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与清华大学密不可分,清

华大学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钱三强、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屠守锷、王希季、杨嘉墀、郭永怀等14名科学家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当年,他们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到“两弹一星”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用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颂歌。他们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贡献彪炳千古,辉耀史册。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代表,是清华大学的荣耀与骄傲。

人才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清华大学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繁荣,科技争先;傲然于世,雄震学林。祝愿清华大学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两弹一星”事业培养更多英才,为科技发展创造更多创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2011年4月

第五篇:清华大学101周年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101周年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四月的清华园,紫荆盛开,春意盎然,清华大学101周年校庆如约而至。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心系母校的各届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奋力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师生员工送上最良好的祝愿!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光荣革命传统和巨大办学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向清华大学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向全国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全校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开展了“学总书记讲话精神,谋新百年科学发展”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百年清华,奋斗征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学校按照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综合调控、科学规划实施的建设思路,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主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强化战略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工科优势,加快理科建设,促进文科突破,加强理工结合,推进文理交叉,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刚刚召开的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阐述了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在办学实践中,深入动员全校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建一流,完成“十二五”发展任务,推进第三个九年建设,奋力开创学校新百年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着力培养清华新百年的领跑者,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启动实施“卓越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3位博士生作为第一作者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论文新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受聘到海内外名校任教。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就业学生中超过八成选择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工作。推进人才的国际化培养,超过40%博士生和30%本科生有境外学习交流经历,在读海外留学生总数达3400多人。

积极推进“985工程”三期建设,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校内验收,全面启动学科结构调整改革,学科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前不久,我校与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这对加快现代金融学科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金融教育和学术平台具有深远的意义。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实施学校“221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教师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院士荣获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亚栋、南策文、雒建斌等3位

1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胡洪营、李俊峰两位教授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19项成果获得2011国家科技奖,其中邱勇教授等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成果入选2011“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其中章晓中教授研究组的工作“设计出兼具低场高灵敏和高场大磁电阻的硅基磁电阻器件”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文科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社会科学论文进入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通过教育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形式,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科建设,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新清华学堂、音乐厅等一批新百年标志性建筑相继投入使用,我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清华大学发展既有着宝贵机遇,更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全校师生员工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学校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与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两个战场”统一起来,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深入探索一流大学建设规律,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学术管理、资源配置、行政管理等学校各项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发展道路。今年,学校将重点研究和推进新形势下工科的改革发展,推动建立学科更新发展、动态调整、交叉融合的有效机制;同时,围绕学科建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12年,是清华大学新百年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和推动第三个九年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之年。清华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集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之智之力之心,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史册上续写清华人的光荣与梦想!

2021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是什么(5篇可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