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钢十年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
马钢十年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
10年前的202_年6月,马钢打赢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场反倾销官司。作为马钢产品结构中的独特一员,H型钢不仅是马钢人的骄傲,她也是中国人的荣誉。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拥有H型钢的企业,可以说,H型钢上个世纪末在马钢的横空出世,拉开的是马钢高起点、高标准结构调整的序幕;而在国际市场上打赢官司,则更坚定了马钢在进入千年之交的新世纪后,加快结构调整,在蝶变中谋求“强壮”的坚强决心。
无独有偶。去年,世界贸易组织(WTO)作出最终裁决,认为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碳钢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这是中国在WTO胜诉欧盟第一案。在这场漂亮的“反击战”中,幕后功臣正是马钢。因为马钢生产的非调质冷镦钢为中方在此案中获胜发挥了关键的“紧固”作用。
冷镦钢的“事迹”远不止如此。
我国“神五”、“神六”飞船上,马钢牌冷镦钢“一展身手”。不仅“上天”还“下海”,我国新型核潜艇上也出现了马钢冷镦钢的“身影”。而且马钢冷镦钢已广泛应用到航天、航空、汽车、造船、建筑、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不仅在国内“吃香”,而且在国外也炙手可热。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世界一流汽车上,马钢牌冷镦钢中的“紧固件”和“标准件”已是“常用备件”。
又何止冷镦钢?!
在马钢板、型、线、轮的产品结构里,“拳头”产品不能不提车轮。如今,在我国7万多公里长的铁路线上,每时每刻都能听到穿着马钢“跑鞋”的车轮“铿锵”的行进声,而且马钢车轮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各地的铁轨上都留下了马钢车轮的“足迹”。但这已是历史。因为车轮随着马钢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已实现全面升级换代。马钢自主研发的直径1250毫米的大功率机车轮,在兰州铁路局“和谐0346号”机车上已安全完成了5万公里的重载试运行后,今年第一阶段10万公里装车考核业已完成,年内将进行第二阶段扩大装车考核,投入批量生产已是指日可待。
并且,国内的广州、成都、大连、杭州等十多个城市的城轨铁路线上,70%以上用的是马钢的机车轮,马钢牌车轮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年结构调整,马钢产品结构可谓“佳作连篇”,“好戏连台”。今年9月,沪昆高铁用上马钢高强钢,马钢牌镀锌汽车板、家电、电梯彩涂、硅钢、高速线棒已纷纷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和知名汽车厂和家电企业。马钢经过“十五”、“十一五”结构调整的全面升级,已今非昔比,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发展的提速,史料记载,马钢达到100万吨规模用了22年时间,而由100万吨到1000万吨增长10倍的历史性跨越,用了24年时间,由1000万吨提升到现在的1600万吨以上的“腾跃”,仅用了2年多一点的时间,创造了在业内广受赞誉的“马钢速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不是量的“虚胖”,而是质的提升,是体格上的“强壮”,是转型发展的展示。尤其是随着202_年9月20日马钢500万吨钢规模的新区建成投产,马钢70%的工艺装备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冷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H型钢、高速线(棒)材、车轮(轮箍)等生产线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板带比超过50%,去年家电板销量登上100万吨台阶,今年仍保持100万吨以上的销售水平,依赖的就是结构调整后形成的优势。
马钢目前的主导产品形成了“板、型、线、轮”特色产品结构。汽车板实现整车供货、家电板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管线钢批量用于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深受中石油好评;H型钢进入欧美市场后颇受青睐;冷镦钢、车轮钢和车轮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
马钢在调整结构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先后直接投资50多亿元的干熄焦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示范化工程、国内首台尘泥脱锌转底炉、烧结余热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能源管控中心等项目节能环保效果明显,煤气综合发电项目的成功投运,焦煤炭调湿和苯加氢项目的快速建成,实现了“绿色制造”、环境友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马钢被国家认定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
在注重发展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中,马钢致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内先进的中试基地,建立了“产学研、研产销”一体化创新模式,组建了全国高性能建筑用钢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加入了全国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H型钢、车轮、冷镦钢、管线钢、硅钢等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H型钢和车轮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马钢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马钢由此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行列。
结构调整是马钢转变发展方式、拓展生存空间的大舞台。投资40多亿元实施后备矿山规划,年采矿300万吨的罗河铁矿能力基本形成。还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联手武钢、沙钢、唐钢与BHP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合营企业,为后续又好又快发展储备“口粮”。在下游重点发展钢材深加工,广州、金华、合肥、重庆等8个钢材加工公司建成投产以来,效益持续显现。而且机械制造、包装材料、钢筋焊网、新型建材、水泥制造等均实现了较好的收益。新型非钢产业,如财务公司、欣创环保等企业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好于预期。
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马钢既注重“强身”,以市场化、规范化的形式重组了原合钢主业,并投资控股安徽长江钢铁公司,这两个企业已成为马钢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同时也注重“瘦身”,先后对原马钢医院、建设公司、康泰公司、力生公司、实业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使主业“轻装上阵”,改制企业更具有发展活力。“做强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力向前推进。
马钢的经济总量,钢配套能力,由202_年的400万吨,上升到现在的18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由202_年的不足百亿元,上升到现在的900亿元以上。仅“十五”以来,马钢上交税金就超过300亿元。
日益“强壮”的马钢,既增添了我国由大钢向强钢转变到的马钢分量,也为马钢“十二五”,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非钢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k7娱乐http://www.teniu.cc/
第二篇:深化结构调整 推进发展转型概要
深化结构调整 推进发展转型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
——在中国海运202_年工作会议 暨第四届职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李 绍 德(202_年1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202_年工作,安排202_年重点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五个转型”,积极应对挑战,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实现后危机时代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一部分 202_年工作回顾
202_年,世界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在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拉动下,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航运市场的走势相对滞后于实体经济,全球集装箱班轮行业遇到严重困难,国际 油运市场波动较大,沿海散货市场运价低迷。总体上,202_年是新世纪以来航运业最艰难的一年。
面对形势变化,集团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团结拼搏,变“熬冬”为“冬训”,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航运市场波动,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和安全工作平稳进行,集团保持整体稳健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确保煤电油运需要
全年完成货运量3.55亿吨、货运周转量5997亿吨海里,分别为计划的111.09%和109.04%。其中,完成重箱运输963.1万标准箱,为上年的94.92%;完成石油7394.81万吨、煤炭9587.7万吨、金属矿石1945.7万吨,分别为上年的114.48%、78.35%和107.47%;完成客运量219.54万人次、车运量19.97万辆次,分别为上年的80.55%和91.21%。由于市场调整和供求关系变化,除石油和金属矿石外,其它货类运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各船公司在市场调整中积极应对,克难奋进,提前26天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各船公司在经济波动环境中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国家应对危机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输服务。中海货运和中海海盛在夏季用煤高峰期间,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运力,抓好船舶疏港,提升服务质量;在部分电厂受冬季寒潮影响、库存快速下降时,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加强疏港,在紧急关头将市场货载调往电厂,确保电厂不断煤。中海油运积极承担国油国运任务,抓好海洋油和成品油运输,适应炼油厂和海上平台生产需要。中海集运携手 海口港、营口港开通南北绿色精品航线,及时满足北方过冬蔬菜需求,为海南发展现代农业助力。
二、积极适应市场调整,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的形势,集团领导班子三次召开工作务虚会研究对策,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准确研判,统筹部署,并先后专题听取中海集运、中海货运、中海工业和汽车船公司等单位的工作汇报,给予重点指导和帮助。我们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发挥兼营内外两个市场的优势,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经受住了市场波动的冲击和考验。
中海集运针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及时处置部分运力,优化外贸航线布局,开展内陆联运延伸服务,巩固内贸航线优势地位,新开发神华煤炭、中储粮等国内大客户,签订飞利浦、三星、索尼、富士通等欧美直接客户大合同,直接客户(BCO)签约箱量提高约60%;开辟美国航线十年取得丰硕成果,航线年货运量达100万TEU,约占市场份额8%。中海油运抓好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重点货源的经营,外贸COA运量增长70%,VLCC运输在市场大幅下跌情况下仍保持赢利;内贸运输保持发展势头,取得良好效益;公司全年实现利润9.55亿元,为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海货运针对不同客户,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挥内外贸兼营优势,努力确保COA货源不流失,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新签订大合同运量达650万吨。中海海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加大客户维护力度,稳定传统市场,运输量再创历史新高。中海客运合理统筹运力,发挥港航协调作用和品牌优势,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努力增产增收。香 港航运坚持稳健经营,锻炼队伍,实现平稳发展。中海汽车船主动出击,通过竞标获得我国援助斯里兰卡项目的重卡运输等大合同。浦海航运、五洲航运及各陆岸单位都积极行动,加大市场开拓和增收节支力度。
经过不懈努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2%;发生成本费用同比下降21.2%;实现利润1.63亿元(快报数)。202_年末,集团总资产1373.5亿元,同比增长21.89%,资产负债率40.12%,较年初提高0.57个百分点;银行授信总额达1900亿元,为总资产的1.38倍。总体上,集团的资产负债比例合理,现金流充沛,经营能力得到提升,继续保持了健康的财务状况和稳健的发展态势。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企业协调发展
在做强做精集装箱核心船队的同时,加大油轮船队和货轮船队发展力度。全年建造新船18艘,新增运力201万载重吨。其中,油轮11艘/157万载重吨,货轮6艘/34万载重吨,集装箱船1艘/8530TEU。全年淘汰老旧船舶23艘,共54万载重吨、4280TEU。202_年底,集团经营运力442艘,共202_万载重吨、50.6万TEU,比上年增加220万载重吨,首次突破202_万载重吨大关;平均船龄12.6年,同比下降一年。经过努力,“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形成,航运主业抵御航运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
加大陆岸产业发展力度。中海工业扎实推进江苏造船基地和长兴修船基地建设,积极应对修造船市场波动,承接超大型船舶修理11艘次,造船产值增长94.3%,实现总产值56亿元、利润4.06亿元,成为集团重要的陆岸支柱产业。中海码头及时调整项目结构和开发进度,加强合资公司的经营监 管,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8万TEU,同比增长4%,超额完成利润指标28%,实现滚动发展;海外西雅图合资码头两个泊位投入营运。中海物流积极延伸物流供应链,重点发展工程物流项目,努力拓展海外项目物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海船务立足船代主业,拓宽服务领域,集团外船代业务比重达5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中海投资(上海寰宇)加强集中采购,统筹安排生产和调配库存,通过公开招投标赢得中铁集装箱公司万箱订单,实现全年扭亏赢利的奋斗目标。中石化中海燃供把握市场机遇,保税油业务同比增长207%,大连油库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中海国贸为集团船队结构调整作出积极努力。中海空运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中海信息开局良好,推进集团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中海电信积极发展海上信息综合服务业,为集团船舶通信导航提供可靠保障。中海国际推进机构改革,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关人员,加大劳务外派和船舶管理力度,努力增收节支。各地区公司认真履行“四项职能”,逐步与专业公司结成“一对一”互帮互助关系,积极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产业。202_年,陆岸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占集团总收入34.6%,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我们抓住国家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机遇,完成组建财务公司并顺利开业,并积极参与设立航运产业基金,为集团推进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打开新局面。
四、深入贯彻大客户战略,拓展长远发展空间 我们从集团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大客户合作,积极实施“大合作”方针,将产业链向航运上下游两端延伸,加快行业内外的广泛合作。
集团班子成员带队走市场、访客户,以高层交流促深层合作;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抓落实,培育和巩固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一年来,集团加快市场战略布局,与中国铝业、华润集团、中国海油、上海交运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升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中海发展与首钢、国电、华润、上海申能等组建合资航运公司,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相关船公司分别与宝钢、首钢、武钢、中石化、中储粮等大客户签订铁矿石、原油和粮食等大宗货物长期运输合同,稳定基础货源。中海物流与上海交运大件物流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中海发展与中石油在香港合资组建北方LNG运输公司,LNG运输合作进入实质启动阶段。
集团与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方的合作取得新进展:参股广州中船龙穴造船项目,以发起人身份参与烟台港股改,与扬州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高雄港签署《合作意向书》,等等。从6月份起,中海集运与长荣海运合作经营远东到欧美五条主干航线,在提高航线覆盖率的同时,全年降低成本10多亿元;此外,集运还分别与其他前十大班轮公司进行了各类航线合作。
通过实施大客户、大合作战略,进一步巩固了集团在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对保证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起到重要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我们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围绕“增收节支、控制成本”,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降本增效,夯实基础。
(一)成本控制取得预期成效。采取各种手段努力降低 燃油成本,其中通过集中采购和锁定油价,节约3000多万美元。全年综合能耗为0.942吨标煤/万元,完成国资委下达的任期考核目标;燃油单耗为6.708千克/千吨海里,为考核指标的90.28%。管理费(销售费用)同口径下降12.31%,三项成本和箱管费在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2.4%和11.28%。发挥集团整体投保优势,保险费减少6000多万元。
(二)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集团分管领导兼任集团首席信息官,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SAP系统二期项目如期完成,三期项目深入推进;中海集运大客户电子订舱EDI项目按期上线;总部OA系统和久其报表系统上线运行;信息化建设“一号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海信息取得软件企业CMMI ML3国际资格认证。
(三)“海外管理年”活动有序推进。全面加强海外企业制度建设,制定和修订了13项管理制度。理顺境外投资和管理体制,规范境外公司董事会运作机制,深入推行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完善内控机制。欧洲控股、东南亚控股的专职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共完成14个审计项目。加强驻外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共派出驻外干部11人,调回10人,交流5人次。
(四)财务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强化。完善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资金监控体系。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统一借贷”的优势,盘活用好资金,全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6亿元。抓好资金筹措,中海发展50亿元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加强税务政策研究,积极开展税务筹划。
(五)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提升。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集团总部和中海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6月份起启动运行。完善应收账款考核办法,加大催收力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重大商务案件为零的目标。抓住海外运费和重大基本建设两个重点,强化内部审计,促进增收节支1270万元。加强法律机构建设,协调处理重大纠纷案件,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按“有保有缓”的原则,先后停止或放缓多个重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约60多亿元。
(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稳步开展。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路线图”。成立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举办两次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培训。以中海货运为试点,启动预算管理咨询项目,并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202_年预算编制工作。
六、坚持“人才第一”方针,深化“双一流”素质工程建设
船员“三管工作”取得新进展。各船公司和中海国际按“不争论,重实践,多补台”的原则,深入完善和推进“三管”工作,分清管理职责,加强对船员的培养和关心关爱,形成符合中海实际的船员管理体制。中海国际坚持服务主营,充分发挥船员资源主渠道作用,搞好招募培训,拓展劳务外派,稳步发展船管业务,完成综合库代控费和机关管理费“双降10%”的目标。
船员培养工作迈上新水平。充分发挥中海船员首席培训官制度和集团校委会两个平台的作用。完成《“三江两区”培训教程》、《船舶安全员培训教程》、《船舶修理实用教程》等重 大课题项目。全年培养干部船员1674人、“小三长”136人,招募水上专业毕业生1358人,招募社会干部船员911人(其中中海海员639人);共22383人次参加各类船员培训,634名船员参加国家适任证书考试,465名获得了三副、三管轮以上证书。着重加强大型船船舶技术干部培养,共培养大型船船长24名、政委18名、轮机长19名、大副36名。推行“船员培训在线”远程教育系统,7416名船员开始课程学习,1191名船员开始课程考试。积极参加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央企业船舶水手机工技能比赛,夺得3金、11银、10铜的优异成绩。
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培养工作。认真贯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举办党政干部、驻外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干部培训班,共265人次参加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各项专业培训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七、着重抓好“两防”工作,保持安全稳定局面 贯彻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交通运输部的实施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持续改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船舶防碰撞和防海盗“两防工作”为重点,强化驾驶台岗位责任制,已经连续十次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实现了全年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过往亚丁湾、西印度洋船舶的防海盗工作责任制,给船舶提供必要、及时的岸基指导和支持,确保了航行安全。全年发生船舶水上交通上报事故1起,同比持平;发生PSC船舶滞留1起,同比减少2起;发生工伤死亡事故1人,同比减少1人;在国庆60周年庆典期间保持安全稳定。在新疆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我们及时作出部署,加强船舶和驻外机构的安保工作。在爆发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时间,下发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部署做好防治工作。
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心关爱广大员工
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代会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年”各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评选10名“一线模范”、向杨怀远同志学习等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召开起义北归船员座谈会,开设迎国庆网站专栏,进一步弘扬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第十二届“中海杯”劳动竞赛,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友谊20”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金洋”轮等一批优胜单位、优秀班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继续加强国防动员、人武战备和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积极做好云南、新疆地区对口扶贫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同时坚持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的原则,保持广大船员的收入稳中有升。调整中海油运VLCC船员工资待遇,进一步调动大型船舶船员的工作积极性。东南亚控股外派人员工资实行属地化。集团职工企业年金工作落实到位,年金业务管理体系投入运作。成功解决1998年以前广州地区1006名离职人员到龄办理退休手续的历史难题。关心关爱广大离退休人员,统筹兼顾,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共享待遇。积极开展经常性送温暖活动,慰问劳模、困难人员和一线职工29550人次,发放慰问金、帮困金1069万余元。上半年,我们在中央企业第六指导检查组的督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查找出影响和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明确了发展目标,确定了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团队建设、竞争力建设“五个转型”的发展思路。4—7月份,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央纪委第四企业金融巡视组在集团的巡视工作。8月,协助第三届国资委监事会圆满完成对集团的监事工作,全力配合第四届监事会进驻集团开展工作;同时,自觉接受和支持国家审计署对集团高风险业务情况的调研和对集团香港有关单位的检查。9月,协助中组部、国资委做好对集团领导班子和成员的民主测评以及后备干部的考察推荐工作。总之,集团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接受了上级单位的多次“系统体检”。应该说,集团领导班子得到了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同时明确了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有关整改工作正逐步推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对航运业影响最为严峻的一年,同时也是集团上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并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实践证明,我们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准确的,我们的应对部署和工作措施是及时得当的。集团在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体盈利,深化了结构调整,夯实了长远发展的基础,实现了“两个零”(重大安全事故为零,重大商务事故为零)和“两个下降10%”的目标(管理费同比下降10%,三项成本和箱管费在指标的基础上再下降10%),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组部、国资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上级机关和上海市委市政府 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饱含着广大职工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在此,我代表集团,向莅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员工,向广大离退休人员和家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航运市场还在持续调整中,深化“五个转型”、努力提高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二是基层和基础管理还比较薄弱,人才队伍相对集团发展需要仍然滞后。三是安全和稳定工作不容放松,防碰撞、防海盗等各项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做好社会转型期的企业维稳工作责任重大。
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并以加倍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加以防范和解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提高和发展。
第二部分 形势和要求
202_年,世界经济形势将继续缓慢回升,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形势的好转,给航运业带来利好。但是,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今年是航运业新船交付高峰年,集装箱、油轮、散货运力将分别增长7.4%、3.4%和11.7%,都不同程度超过需求增幅,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趋突出;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也将对航运企业的效益产生重大影响。总体看,202_年仍将是航运市场继续调整的一年,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202_年以来,我们围绕“如何看待当前的困难和机遇,如何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化危机为机遇、迎难而上、为长远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中国海运的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是我们全体中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02_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危”和“机”并存的年代。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会发生大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中,有的企业会倒下,有的则会崛起。我们中海一定要做崛起者,抓住机遇,大踏步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通过深入学习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的精神,结合集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特别是结合一年多来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实践,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国资委的总体工作要求,我们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必须坚持“百年中海,世界一流”发展目标不动摇。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需要几代人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途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暂时的挫折。在一年多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海人不畏艰难、团结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奋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推进事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在新的攻坚克难阶段,奋斗意味着继续拼搏、继续吃苦、继续积累、继续开拓,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事业发展。我们要发扬这种奋斗精神,始终坚持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着眼长远、真抓实干,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探索和开拓符合中海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将集团建设成为国家30至50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水平的航运企业。
二、必须坚持大力推进“五个转型”。“五个转型”是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其实质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的重大决策精神,把“五个转型”作为推进“百年中海,世界一流”建设的长远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努力推动各业务板块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发展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稳健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企业在发展中必然面临很多风险,但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在市场波动中,我们必须严格制度,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我们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和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解放思想,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在市场处于高峰期,要保持冷静头脑,与时俱进,稳中求进;在市场严重下滑时,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防止大起大落。我们必须始终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坚持不做主业以外、自己所不熟、能力所不及、风险无法控制的事情;必须完善内控体系,加强科学管理,始终保持稳健发展。
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作为国有企业,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永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 性,对集团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的科学治理结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确立和巩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制度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深入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职工,团结职工,关爱职工,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2_年的总体形势将好于202_年。今年是中国海运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发展转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冷静应对,迎难而上,努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化危为机,提高发展质量,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结构调整,推进“五个转型”,确保整体盈利,确保平稳发展。
今年的奋斗目标是:集团实现整体盈利,完成货运量3.7亿吨、货运周转量6700亿吨海里,完成集装箱重箱运输950万标箱,完成客运量1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亿人海里,杜绝重特大责任性安全事故。
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结合实际、创新发展”的理念,在改革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推进改革,为实现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第三部分 202_年的工作任务
今年的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确保集团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两个重点,结合中央有关会议的重要精神,分解落实202_年各项工作指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推进“五个转型”;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加强公司科学治理,谋划中长期发展。
我们要努力抓好六方面主要工作:
一、努力抓好增产增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增收节支是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单位都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继续贯彻大客户、大合作战略,深入开展市场调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采取低成本优势、差异化服务等切实有效的竞争策略,巩固存量,开拓增量,实现新的突破。
“立足沿海,拓展远洋”是我们的经营之本。航运主业要巩固和增强沿海运输优势,稳步拓展远洋市场,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中海集运要加强经营分析和生产组织,优化航线配置和船舶调配,扩大航线合作,增收节支,提升效益,努力实现大幅减亏。中海油运今年又将接受4艘VLCC,达到12艘30万吨级油轮船队的规模;为此,要加强重点船舶、重点航线、重点客户的经营管理,着重抓好VLCC经营管理,巩固和提高沿海市场占有率。中海货运要深化“再造一个新货运”的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大客户战略,充分发挥联营船公司的作用,提高市场控制力。货运今年还将接收4艘23万吨级VLOC大型矿 砂船,跨步进入大型远洋散货船船队之列;要着力加快人才培养,抓好大型船舶的经营管理。中海海盛要巩固传统货源,开发潜在市场,管好用好新船,提升经营效益。中海客运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整合营销资源,巩固市场份额,努力创收增效。香港航运要稳健拓展,培养队伍,深化提升外贸经营能力。LNG、汽车船等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取得新的突破。
提高陆岸产业对集团整体的支持和贡献率。中海工业要坚持“修造并举”的方针,转变发展方式,组建船舶工程技术院,提升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同时,要发挥统一经营优势,积极开拓和巩固市场,努力多创效益。码头业要加强经营管理,调整项目结构,优化资源,实现滚动发展。物流业是集团陆岸产业的重点发展板块之一,要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社会物流和工程项目物流,拓展重大件物流、海外物流等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船务、国贸、电信、空运等产业及各地区公司都要加大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主业的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努力深化结构调整,提升协调发展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年要在抓好船舶监造、项目建设和科技技改等各项工作的同时,集中力量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2_—202_三年滚动计划”,提出分阶段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为优化结构定好位、布好局、起好步。
集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国资委“做强主业增实力”的要求,推进“三个深入调整”:一是深入调整集 装箱和油轮、货轮的比例结构,加强散货船队和油轮船队建设,进一步提升集装箱船队竞争力;二是深入调整船公司和陆上相关产业的比例结构,围绕航运主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和整合;三是深入调整市场结构和客户结构,坚持效益领先和稳中求进,选准方向,扬长避短,形成竞争优势。
各单位要把自身发展融入集团规划,抓住重点,深化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主业,力争成为本行业的强者。要积极采取合资合营、参股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要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加快整顿三级以下公司;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大调整力度。要充分发挥资本运作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财务公司要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为集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年内要完成设立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并投入运作,为集团的改革发展提供金融资金保障。
总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端正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每年取得一两个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发展方式转型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集团的总体要求是: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走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在前三年努力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一年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对内严控成本开支,对外提升服务质量。今年要以流程再造和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以管理转型促发展转型:
(一)加强预算管理,强力推进工作措施
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细化业务预算,把预算管理与指标分解和考核结合起来,分解落实预算指标考核责任,发挥预算对经济运行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为202_年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打下基础。
(二)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实现降本增效
航运企业竞争主体在趋于同质化的市场中,必须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要继续抓好管理费、箱管费等成本费用的控制,防止出现反弹。燃油费是航运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关系到船公司的直接效益。我们要加强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推行经济航速和低速航行,努力降低燃油成本,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流程再造
企业管理归根到底以制度和流程为基础。集团总部和各单位要认真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形成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需要的管理体系。上半年内要完成集团规章制度整理汇编工作。推行扁平化管理,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机关。加大总部机关和基层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对二级单位的考核,引入经济增加值(EVA)等考核指标,逐步向国资委考核体系靠拢,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工作。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登高达标”
信息化建设是集团的“一号工程”,必须继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加快人才培养和招聘,制定切合集团实际、具有领先水平的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持续抓好重点单位、重点系统的信息化综合建设,确保完成信息化建设 任务。
(五)加强海外管理,细化管理措施
在202_年“海外管理年”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升海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海外控股公司建设。深化推行全球现金系统。加大海外审计工作力度,配备北美控股、西亚控股专职审计人员。各海外控股和代理公司要全面履行职责,勇挑重担,加强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为集团的发展多作贡献。
(六)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预控能力
我们要着力抓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完善和推广,继续加强商务工作和财务、资金管理,加大审计和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做好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审计项目实施工作。要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全面实现集团企业法制建设三年目标。
四、努力加快人才建设,积极适应发展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年要努力构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培养方式和配置方式“四个转变”,推进团队建设的转型,全面完成“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强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有利于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机制,积极引进产业结构转型急需的关键人才,早出和多出人才。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海外后备干部培训班。
加强船员队伍建设。完善船员管理体制,推进船员“三管” 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高船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适应船队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抓好新造船舶船员的培养工作,确保接好船,开好船,管好船,出效益。加大航海院校水上专业毕业生招募力度,全年完成1000名以上水上专业毕业生招募任务。扩大劳务外派,促进船员队伍稳定,全年船员劳务外派人数要达到7800人次。继续推进船员劳动用工改革。充分发挥“在岸、在船、在线”培训体系的作用,提高船员综合素质。
五、努力落实安全责任,加快实现本质安全
今年安全工作的目标是:不发生重、特大恶性责任事故;PSC 船舶滞留控制在4起以内,力争零滞留;工伤死亡控制在5人以内;船舶安全面达到97%以上;不发生船舶或船员被海盗劫持的事件。
我们要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以船员为本,严管善待,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突出抓好船舶“三防”工作(防碰撞、防海盗、防污染),严肃驾驶台责任制,继续加强长江口、珠江口航行安全综合管理,落实季节性和阶段性安全工作措施,强化客轮、老旧船安全管理。进一步发挥船长的安全生产管理权威。抓好船厂、油库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工作,加强外包工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群死群伤和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完善体系建设和运行,把长效机制、隐患整改、现场监督结合起来,加快实现本质安全。
202_年上海世博会将从5月份起举行,时间长达六个月;广州将在11月份举办第16届亚运会。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世博会和亚运会期间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周密制定安保计划,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扎实落实防 范措施。要强化维稳工作责任制,把工作做在前面,及早发现和排除不稳定因素,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环境,积极为世博会和亚运会的顺利举行作出贡献。
六、努力构建和谐中海,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扎实抓好集团两级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加强“四好班子”建设。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企业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落实廉洁从业规定,加强职务消费管理,抓好查信办案和效能监察。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年”各项工作,抓好形势任务宣传教育。贯彻全国总工会和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加强和完善职代会制度,深入推进民主管理。以“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中海杯”劳动竞赛,办好“海上图书室”、“海上学校”等。大力宣传劳模精神,注重培养新人,使劳模精神代代相传。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和回报社会。继续加强国防动员、人武战备、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做好云南永德县、新疆柯坪县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
关心职工生活和切身利益。细致做好职工企业年金实施工作,把好事办好。继续推进外派员工工资属地化工作。进一步管好用好“退休船员1000万帮困基金”,开展好经常性关爱送温暖活动,关心离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生活,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按国家政策加大工作力度,逐步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积极探索“三管”模式下做好船员家属工作的方法。总之,要关注民生,关爱职工,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构建和谐中 海。
各位领导,同志们!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路走来不容易,携手共进再努力。越是面临重大挑战,越要提升员工的精神状态。首先是总部机关要带头,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状态,讲大局,讲政治,既认真、又用心,各项工作都必须率先垂范,带领广大职工迎难而上,加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力度,努力建设百年中海,争创世界一流。
同志们!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努力拼搏,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
科技战略“立头功”
——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艰难。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此,马钢积极谋划科技发展战略,把技术标准下载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技术人才向研究单位和现场一线集聚,加速创新成果向专利和实际应用的转化,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如今,科技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马钢的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第一季度,马钢股份公司的吨材质量损失为11.36元/吨(含新产品),与去年按品种结构加权的平均指标相比,吨材质量损失降低了1.14元/吨,减少质量损失326.69万元;新产品产量达到30.06万吨,实现利润3877万元。
让技术标准“落地”
为了将技术标准下载到生产经营全过程,马钢一方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考核评价和责任追溯。
例如,马钢全面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的梳理和完善,针对自身的产品构建特钢船用产品、轨道交通用产品、轴承钢产品、风电用产品等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针对重点产品车轮轮箍的高风险性,马钢有效推进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建立、完善新的车轮轮箍质量保证体系。此外,马钢推进标准化作业,保证过程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善质量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产品质量事故从早、从小、从严处理。
在实施过程中,马钢加快推进21项重点建设攻关项目,特别是突破高纯净钢高效冶炼等技术“瓶颈”,开展微合金化控轧控冷等技术研究,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支撑品牌培育。
具体来看,马钢的技术创新重点集中在以下领域:在铁前方面,借鉴兄弟企业高炉操作的技术和经验,系统研究原燃料条件变化、炉内、炉外、风温、操作等参数对高炉稳定顺行的影响,建立操作预警系统;在炼钢、轧钢方面,进一步优化工艺,开展典型钢种洁净度、夹杂物和铸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围绕产品质量外观和性能的稳定,开展装备工艺技术研究;在产品开发方面,加强对战略性产品的开发,培育高端轨道交通用钢、高强优质汽车板、高品质特殊钢、海洋工程用钢等产品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废钢产业方面,重点开展深凹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技术、复杂水体矿床开采技术研究,同时聚焦多元产业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动非钢产业快速发展。
“1+2+4”梯队人才配置
今年,马钢将人才培养和使用与人才晋升结合起来,建
立技术人员创新绩效积累制,按创新绩效进行薪酬晋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推进关键技术人才向技术中心等研究单位和现场一线的关键岗位集聚,让市场成为检验创新成效的唯一标准,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人才体系。
为此,马钢着力优化研发单位和关键操作岗位的人才资源配置,按照研究方向实施“1+2+4”的梯队人才配置模式,即1名带头专家、2名技术骨干、4名研究人员,在矿业、高炉、炼钢、轧钢等关键岗位配置高素质人才。同时,马钢探索推行科研开发和科技攻关项目委托制,建立科研项目承担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申报和承担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对申报成功的项目和完成集团公司重点管控项目的研发管理人员兑现奖励,对获得政府科技成果项目的给予配套奖励,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为了让广大员工都有技术创新的舞台,马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加快实验室平台建设。例如,做好车轮、H型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承担好行业的技术检测、认定、评价等服务工作;建设高性能轨道交通新材料及安全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提高轨道交通用钢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园地,为海洋用钢开发和市场开拓提供服务。
同时,马钢注重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岗位创新
创效、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先进操作法评选等活动,马钢开辟了职工岗位创新成材的渠道,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
“三服务一加强”促成果转化
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了加速创新成果向专利的转化,马钢一方面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操作职工申报专利的技巧,提高专利申报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出台了详细的考核制度,建立按贡献大小进行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让科技人员有地位、有待遇、有奔头。
在马钢,员工申报专利成功有奖,申报不成功的也有一定奖励;获得政府科技奖的,政府有奖励,企业也有奖励,而且金额更高。马钢强化对科研活动中专利产出的考核,提高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意的转化率,激发员工的发明创造力,增加专利技术收益。
此外,马钢相关部门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为技术创新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为生产实践服务,加强科技攻关组织领导),围绕集团多元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据悉,今年,马钢将重点研究韩国浦项汽车板四钢轧团队的成功经验,学习其在产品质量提升、生产稳定、联合交流、论文发布、制造单元和创新氛围等方面的做法,确
保马钢汽车板产销量突破160万吨。
此外,马钢也认识到了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要性,将开展科技秘密管理检查,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安徽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企业在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第四篇: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论文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促进山西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字: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昔日的山西,500年逞强世界。而今山西面临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该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重振往日雄风提供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是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但煤炭的不可再生的特性,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为了山西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要振兴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工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强省工程,让人才引领山西转型跨越,让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山西转型跨越。
首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工业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
式转变。农业农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山西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定地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培育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同时更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优势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经营来改造传统农业。要依靠文化渗透提升农业产业内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依靠品牌效应打响国内市场,使现代农业真正走出一条弘扬传统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耦合创新之路,积极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兴办农产品加工,加快我省转型发展步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使山西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省。新的历史机遇为山西旅游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提供了绝佳时机。山西将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引领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加快旅游产业的调整,打造旅游产业王牌:一是以那些重点旅游景区为主,向周围辐射,开开发新景点。一方面通过方便的交通拉近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形成旅游网络;另一方面要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他们成为文化产品链。二是对景店进行整理和修补;三是要大力挖掘各名胜古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
神价值;四是大搞植树造林,再造秀美山川,改善自然环境;五是搞好各种服务,以宽阔的胸怀,热情的姿态,方便的条件,周到的服务吸引八方来客。同时要积极开展旅游品牌的推广营销,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超常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跟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促进物流配送,城乡商贸,家政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扩消费,调结构,增活力,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促进。山西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这种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加上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先进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要让山西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新的现代文化,使山西特有的文化资
源变为先进的文化精品,只有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使悠久的文化历史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优势,才能使丰厚的文化资源变为多样的文化产品。要发展文化产业核心是要研究开发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这样才能开辟文化消费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优势文化产业,为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繁荣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把发展现代文化,特别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同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要抓好策划,抓好思路,从而大力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引领。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端人才稀缺是制约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契机,制定实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创业的计划,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海外人才给予专项补助。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海外高端人才落户山西创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使引才工作进入新阶段。事实证明,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但我们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也应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效能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的重要手段,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实施一批高端产业引领项目,组织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以集成创新为核心战略,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行业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培育。同时要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提升创新能力,助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上取得不凡成就!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自身的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一定能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第五篇: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是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好新时期、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努力推进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切实把老干部工作真正做深、做细、做扎实,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此,临邑县委老干部局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当前老干部工作新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科学把握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深刻认识老干部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截止到202_年6月,临邑县离退休干部总数3397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8.87%。把这个群体服务好、照顾好,把这支政治力量凝聚好、使用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老干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观念,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二是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变革对老干部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标准、新要求。现在,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性越来越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社会思想舆论形成和传播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离退休干部实际上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而且思想日趋活跃和复杂,如何教育和引导离退休干部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正确认识和判断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如何教育和引导离退休干部避免“失意精英”现象,如何教育和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
三是深刻认识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变化对老干部工作带来的新要求。现在,离退休干部队伍本身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方面,离休干部日益减少,退休干部逐渐成为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体。在我县3397名离退休干部中,离休干部为242人,约占7.12%,退休干部3155人,占到了92.88%。另一方面,离休干部整体进入了高龄、高发病的“双高期”,平均年龄已达83岁多,走不动、出不来、看不见、听不清的越来越多,“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困难的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工作思路、服务措施上及时进行调整。比如,面对退休干部成为主体的现状,在对离休干部的照顾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同时,如何加强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的问题。这个现实问题,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在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上指出:“如何准确把握这些新趋势、新变化,拿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和招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已经很迫切、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又比如,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特点,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为提供更多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使离休老干部不仅能得到政治上的关心,而且能得到生活上的更好照顾、精神上的更多慰籍。一直以来,临邑县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为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办实事、解难事,尤其是为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施行的困难帮扶机制和“家庭病房”巡诊制度等,受到了老干部的好评。
四是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转变。服务对象的转变。即从过去主要是为离休干部服务为主体,向退休干部为服务主体转变,既要做好离休干部的服务工作,也要做好广大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服务内容的转变。从过去以落实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主逐步向引导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方面转变。要在保证老同志物质需要的同时,从过去单纯的解决温饱、解决看病转变到为老干部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安度愉快的晚年的“文化养老”提供服务。服务方法的转变。在服务老干部的方法手段上要体现创新性,要把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和生活上解困结合起来,把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结合起来,依托各种学习活动阵地、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为老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和发挥余热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丰富和活跃老干部的晚年精神生活。服务思路的转变。即从过去的被动管理服务向现在的主动服务管理这个层面转变。过去,大多数情况是围绕老同志在生活、就医上需求被动式的服务。随着退休干部越来越多,这个群体越来越大,要有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思路,把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二、创新机制,推进老干部工作全面发展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拓展转型发展空间,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突破,更好的服务老干部,发挥好老干部的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一是尽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干部的意见》,明确将退休干部与离休干部统一管理和服务的办法,落实老干部分级管理、指导协调、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所在单位尽职尽责的管理服务工作体制,使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进入正常轨道。
二是着力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建设。由重物质向物质精神并重转型,关注老干部晚年心理层面、精神层面问题,拓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文体养生、紧急救助等服务新领域,努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老干部网络家园建设。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干部工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老干部的现实需要。要重视和加强老干部网络家园建设,依托省老干部之家网站建立老干部工作网站或网页,通过网络阵地及时宣讲大政方针,通报主要情况,引导舆论导向,展示学习成果,深化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思想动向。
(二)强化组织建设,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的威信、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拓展统筹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新途径,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领导。潍坊市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经验和做法,具有非常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德州市根据省委老干部局要求,今年内,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进一步提升统筹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水平。我们也将精心研究、结合实际、借鉴经验,按照要求做好这项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是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释放‘正能量’的主渠道,是开展老干部活动的重要平台。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引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正确处理建言献策与包容理解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关注民生与促进和谐的关系。目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还不尽如意,在部分单位、个别部门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会议上、汇报上。如果我们不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加之离退休干部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会上的错误思想、不良倾向、不正确的观点就会侵犯影响离退休干部队伍,而离退休干部大多是原单位、原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负面影响要比一般群众大很多。因此,对于主阵地、主渠道、主平台,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
三是选好配好党支部班子,建章立制,切实开展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要建立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规定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人抓,年终有总结,并真正落到实处,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这方面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是前提,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是关键。我县临南镇党委20多年来,坚持每月25日开展不同形式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历经7次换届调整,而始终如一,受到老干部好评。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机制。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与在职干部党支部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评、同表彰,发现典型、督促后进,确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三)拓宽服务领域,为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搭建新平台 一是以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活动载体为侧重点,确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载体,积极筹措资金,配齐设施,完善功能,充分发挥活动中心作用,给老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
二是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老干部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生的改善和老干部工作的不断深化,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的落实,已形成了有效的保障机制,收到了较好的实效。老干部对生活服务和开展活动的要求也随之迫切,“被活动”、“被管理”、“被服务”的愿望强烈。我们先后有针对性开展了两次走访调研活动,并将调研情况向县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县领导高度重视,组织部长亲自抓,拨出专款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改造完善。按照“设施高标准,功能多用途”的要求,我们主动服务、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活动中心提供平台、指导服务、督促检查”,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先后成立了老干部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戏曲协会、太极拳协会等9个活动协会,并民主选举或推举了相应的会长、秘书长,制定了活动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大到活动的组织安排,小到‘人走灯灭’、场所卫生都有专人负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干部们的好评。根据老干部各个活动协会的开展情况,引导和组织老干部先后举办了乒乓球比赛、老年舞蹈比赛、离休干部孟宪英个人书画展、老人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其中“福满农家”、“绣红旗”被县电视台选中,参加了全县春节文艺晚会的演出,展现了老干部的精神风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开辟工作新路径,以社会资源为平台,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服务新机制。面对老干部对生活服务的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充分发挥活动中心平台作用,拓宽服务领域,导入生活服务功能或成立老干部服务中心,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机制,引入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婚姻中介、旅游公司等社会机构,为老干部提供力所能及的亲情化、个性化服务。
第一,工作理念上要转型,要适应新形势,换脑筋、变思路,要由被动地工作向主动地找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转型,要由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向精神层面转型,第二,工作内容转型。抓好资源整合,组织建设、文化养老,老干部作用的发挥等工作。老干部工作部门,是转型发展的先行军。不先行转型,就会使转型转不动、转不开,转不到位。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型,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用情用心。
目前,在转型过程中,首先要破除在工作理念上的自我限制,不能只停留在离休干部工作阶段,不能停留在保障离休干部“两费”就万事大吉的物质层面,等、靠、要的心理,散、庸的心态,都要去掉。要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务实客观的发展理念,敢为人先的发展眼光,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否则转型就“转”不动,“转”不开,“转”不到位。
传统的老干部工作,总是被动地落实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被动地解决老干部提出的要求,程序化、形式化地走访慰问老干部、联系老干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就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根据自身实际研究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主动走访联系老干部,及时了解所思所想所盼,根据老干部的理想、爱好、经历、心理及健康状况,搭建老干部各显其能、各得所需的平台,满足老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价值追求。
转型要由重物质向物质精神并重转型。现在多数老干部所面临的不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是晚年心理层面、精神层面问题。要更加重视老干部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系统全面理解老干部,尊重老干部的结构性差异和个性差异,打破以物质生活保障为主的服务管理模式,拓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文化养生、紧急救助等服务新领域,努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转型由封闭向开放转型。要跳出老干部工作来看老干部工作,善于从老干部工作外部借力,善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来为老干部服务。既要“借力”,又要“发力”,充分发挥老干部群体的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
转型要着力于抓好资源整合。老干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干事的舞台在老干部工作部门,发展的空间在老干部工作部门之外。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要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系统推进转型发展。要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财政、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的作用,在政策制定、财力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谋求共识,形成合力。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利用社会养老、福利、慈善、社区以及社会经济机构、社会团体的资源,激发他们为老服务的愿望和积极性,来为老干部服务。
转型要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离退休干部组织起来是重要的政治力量,松散下去是执政资源的重大流失。新形势下,老干部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有的还成为了“社区人”,但大多数老干部不忘自己是在组织的人、希望自己是在组织的人,希望得到组织的关怀。要以大组织的理念,加强离退休干部组织建设,切实把老干部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使他们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转型要着力抓好文化养老。所谓文化养老,就是以文养德、以文养心、以文养气,既可以是以唱读讲传为主的情操陶冶,也可以是琴棋书画为主的修身养性,还可以是以文体旅游为主的健身强体。要借助文化强国、强市建设的契机,用好老干部工作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平台载体,注重培养老干部参加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内在自觉性,通过老干部带动老干部,不断壮大参与文化养老的群体。在着力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文化活动的水平、品位和层次。
转型也要抓好老干部发挥作用。要做好两项工作:做好组织引导;搭建好平台载体。要把握三个原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人而异、发挥优势;就近就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两个注重: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老干部在精神上的状态和贡献、而不老干部是物质上的效益。要以党委政府关注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搭建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创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载体,充实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内容,既让社会和群众因为老有所为而受益,也让老干部和老干部的家人因老有所为而受益。要重点抓好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培养老干部志愿者骨干队伍,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品牌和亮点。
另外,工作队伍要转型。
要根据工作对象、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工作形态的转变,一方面,积极争取调整工作职能和机构编制,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提前离岗人员的作用。通过“两条腿”走路,明确工作职能、范围和权限,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保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抓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政策机制建设、文化建设和老干部发挥作用等。
老干部工作部门素质能力要转型。“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强化业务素质,把学习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好学才能上进。要学习科学理论、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各项规定和工作流程,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医疗保健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学习电脑、网络、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知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掌握必备的岗位工作技能。要转作风、树形象,自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特别是要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经常走近老同志、主动了解老同志、切实服务老同志,当好老同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为老同志多办好事、多做实事、多解难事,维护和保持老干部工作部门、老干部工作者忠诚可靠、求真务实、服务奉献、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抓好转型工作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决不能浅尝辄止、事倍功半。干事业需要有“功成不必有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作风,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一抓到底。
首先,要在发展目标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本地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目标,要在认真分析总结老干部工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多元化需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充分论证来提出,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老干部工作应该坚持和把握的旗帜、方向。其次,要在发展定位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新一轮的发展定位上,要牢牢坚守一流、先进的目标,高点定位、抢抓机遇,不断强化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创出叫得响的成功经验。第三,要在发展思路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做好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争取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如何争取领导重视,是个重要的方法问题。首先,要在大局中找准定位。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更高的层面上谋划工作,自觉跳出部门业务的局限,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全局中审视观察,以精准的眼光找准科学发展的定位,使老干部工作融入大局、推动大局。其次,要在结合中提建议。主动为领导当好参谋,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部门的重要职责。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努力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准确把握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切实把上级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做到用新的思维去分析形势、用新的认识去思考问题、用新的观念去研究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再者,要在宣传中达成共识。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宣传,对涉及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事项,比如政策制定、资金保障、干部队伍建设等,要多汇报、多请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老干部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增进领导对老干部的感情,形成各级领导尊重关心老干部和重视支持老干部工作的浓厚氛围。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推进,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有解难事的心理准备、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把解难事作为锤炼自己党性修养、素质能力的试金石,把智慧、才干、精力和胆识用到困难问题的解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