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杨木雕渊源
一、黄杨木雕的历史渊源
史料记载,我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完整作品存世。早在战国时代就有过非常出色的木雕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品则是曾乙候墓出土的原木雕刻漆木梅花鹿,以及马山楚墓出土的根雕作品辟邪等等。在战国之后的年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雕刻工匠们的努力、传承和发展,雕刻工艺和技法日益精湛,作品造型也日渐完美。黄杨木雕的制作,从现今搜集的民间艺人口述资料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实物推断,在宋元时期初露端倪,明清时期逐渐在各地产生影响,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据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乐清柳市艺人叶承荣用黄杨木雕刻太上老君道祖像,令世人瞩目。对此,《中国美术全集》一书中有记载:“晚清案头黄杨木雕孕育于浙江乐清县。相传著名木雕艺人叶承荣在道光二十年前后雕刻了黄杨木太上老君道祖像„„
黄杨木雕源远流长,已知现存最早的黄杨木雕作品当属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代铁拐李像。而明清时期的黄杨木雕精品也少量的收藏保存。当代黄杨木雕艺术风格则是在晚清以后形成的。
二、演化过程
温州的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近代黄杨木雕的发展在秉承传统、保持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清刀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善。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由于温州地区接近山林,艺人们可以就近取材,这对黄杨木雕的发展又起了很大的便利和推动作用,经过世代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和钻研,最终形成了黄杨木雕优秀的传统风格和传统技法,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镂空技法,它是形成黄杨木雕作品形象生动,玲珑剔透的主要技法,在《天文散花》、《红绸舞》、《哪吒闹海》这类题材上,它被体现得最为充分与完善。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外交通极为方便,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已开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活跃。当时温州已设有出口工艺品收购商行,其中经营规模较大。加上乐清、永嘉、仙居等地黄杨木资源丰富,供、产、销条件均具备,黄杨木雕就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了一批从事黄杨木雕生产的艺人队伍和以朱子常为代表的艺术流派。
三、如何传承
据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乐清艺人叶承荣用黄杨木雕刻太上老君道祖像,令世人瞩目。从此以后,叶承荣便开始了黄杨木雕人像创作,并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叶茂纪。”由于受到乐清当地板凳龙上的圆雕戏曲人物的影响,叶承荣、叶茂纪父子这期间用黄杨木雕刻了仙女、济公、罗汉、佛像等案头艺术品。这说明当时乐清黄杨木雕作品已经成为人们案头上的摆设。
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匠师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的手工劳动,创造了乐清黄杨木雕这一辉煌的工艺物质文明,并通过教育的手段,把手工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但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鄙薄技艺、鄙薄工匠,以为匠作末流,只是雕虫小技,因此,在旧社会里,那些聪明能干、技艺高超的工匠,虽说是传统技艺文化的创造者,但身份、地位、经济与文化实力都几乎处在社会底层,即手工艺人阶层。长期以来,他们只能靠师傅带徒弟一代传一代,凭经验传授成为技艺传承的唯一方式,既没有规范化的教学体系,也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实践,学徒在长期的劳动中仅靠个人悟性来体会师傅的技艺,来承袭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代代延续。
四、其中故事
相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诞生了。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以后,叶家此艺代代相传。
五、制作工艺与风格
黄杨木雕的主要材料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俗话说:“千年难长黄杨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乐清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遇到闰年要返退缩短是形容其生长迟缓。黄杨木一般要生长一百年才能用于雕刻。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3~5寸左右,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
黄杨木雕其操作比较细致,分为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其中缕雕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它能使作品空灵剔透,玲珑精巧,雅致美观,并产生动态。
黄杨木雕有四种类型,其造型理念、技艺及程序都不一样。一是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类,以天然黄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三是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四是清刀雕;清刀是黄杨木雕中一种特殊的技艺,纯手工雕刻,不需要磨砂、打光、上漆。在雕刻运作上体现精细雅洁尽显到位的效果,完全保持木雕不失木性本色。清刀代表黄杨木雕用刀技艺的高峰,对雕刻的功底要求是最高水准。
黄杨木雕的著名艺人还有王凤祚、叶润周、王笃纯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注重简洁、朴实、传神,艺术手法比较写实,有的擅长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镂雕技法。作为新一代木雕艺术家,乐清的高公博在从事黄杨木雕、树根雕的创作研究时,又开拓了黄杨“劈雕”这一崭新的木雕工艺,被称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
黄杨木古朴温润,纹理细致,韵味独特。有时,遇上雕工精美、富艺术感与生活味者,纵使不是一等木材,也会爱不释手。木雕人像应以宋代末期最好,注重自然姿势,不论菩萨、罗汉或仙佛,皆眉目疏朗,典雅朴素;而同时可见雕刻家功力,刀纹线条劲健,趋于生活化,不少更有禅味,可说是南宋人一种独特思想精神的流露。明代至清代中期的木雕精品,每每线条简洁遒劲,刀笔圆润,清劲中也见潇洒,具神采与灵气,呼之欲出,形神兼备,却又不失奇趣。
六、黄杨木雕的文化艺术价值
黄杨木本是难得之物,这就使黄杨木雕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收藏投资的价值。况且,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喜爱。因此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贵,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强劲,名贵精品收藏前景看好。
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黄杨木雕目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其投资价值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用料优异。黄杨木坚韧光洁、纹理细腻,具有象牙般的效果,年代愈久色愈深,古朴美观。其二,雕刻技法丰富,有很高的艺术性。黄杨木雕主要用于艺术欣赏品,因此雕工非常讲究。其三,国际影响大。早在本世纪初,朱子常创作的作品曾获得国际大奖,使黄杨木雕享誉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黄杨木雕收藏市场逐步升温。由于明清时期的黄杨木雕作品现今存世极少,因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黄杨木雕风头劲猛,市场价格令人吃惊。一款清乾隆年间的黄杨木雕牧牛摆件,长24厘米,下承红木雕松竹梅纹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并饰以珊瑚、松石翡翠、蓝宝石、碧玺组成的八宝花卉,在2002的一次拍卖会上以4.4万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黄杨木雕人物笔筒,刻有“乾隆壬子三月,陈濲水藏”字样,估价仅12万到18万元,同年以68.2万元成交。
目前市场上的黄杨木雕绝大多数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创作的艺术品,比较大众化,价位不算太高,因而市场前景看好。据市场人士分析,近年来随着收藏者的日趋成熟,国内很多藏家已不再一味盯着那些古玩、字画了,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收藏价值的黄杨木雕成了他们“猎取”的对象,价位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对黄杨木雕颇有研究的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投资收藏黄杨木雕有三点价值:一是原材料价值,二是看雕工价值,三是艺术价值。工艺美术品讲究独具匠心,黄杨木雕要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巧加雕凿,七分天成,三分雕刻。二是看年份是否到位。作为艺术品,行家们更多的是欣赏黄杨木雕因年份而生发的那种厚重滋润。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发展了五千多年。古代工艺品价值不必细说,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收藏人士都以拥有中国工艺品为荣。
第二篇:小叶黄杨
金台中学制作树牌统计
小叶黄杨
大戟目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学名:Buxus sinica
养护班级:3棵
大叶黄杨
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学名: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2棵
养护班级:
雪松
松科雪松属针叶乔木
学名:cedrus4棵
养护班级:
侧柏
裸子植物亚门柏科常绿乔木
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
养护班级:28棵
杨树
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
学名:Populus
养护班级:2棵
法国梧桐
金缕梅目悬铃木科落叶乔木
学名:Platanus orientalis
养护班级:13棵
月季
蔷薇科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
学名:R.chinensis
养护班级:1棵
石榴
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
学名:punica granatum,养护班级:1棵
海棠
属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学名: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
养护班级:1棵
龙爪槐
蝶形花科槐属落叶乔木
学名:var.pendula Hort2棵
养护班级:
国槐
蝶形花科落叶乔木
学名:Sophora japonica Linn.养护班级:2棵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黄杨木雕与细纹刻纸
「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杨木雕与细纹刻纸生存现状调查
课题研究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4月 温州第八中学 高一(2)班 指导师:林元龙
课题组成员:周书剑(组长,执笔).郑皓嵘(制作课件,演示课件).徐天然(收集、整理资料).叶醒(撰写调查报及论文).姜盛(收集资料,摄影).陈亮(采访,撰写感想心得).周迪克(负责调查问卷)
「课题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文化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千百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历经风雨生生不熄的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一例外都经历各种考验,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通过我们研究学习,让人们警醒,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途径:①查询资料(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②采访民间艺人(06年10月1日温州博物馆民间工艺展览);③实地调查(乐清黄杨木雕作坊)。
研究过程和方法:第一阶段——确定课题;第二阶段——问卷、调查等获取资料;第三阶段——资料汇总、分析、归纳,完成课题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杨木雕与细纹刻纸生存现状调查
[摘要]:以研究黄杨木雕和细文刻纸为切入点来展示现今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和人文魅力,让更多的人喜爱这些你身边的艺术;以黄杨木雕与细纹刻纸的生存现状唤醒人们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存现状 保护
[前言]:
2007.7.9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展出来自全国各地1400余件作品,我市有乐清细纹刻纸、泰顺药发木偶、木偶雕刻三项“绝技”参展。展会上温家宝总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我们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
让我门追忆古老的文化精华„„ [分类调查]
在乐清市的民间手工艺中,有“两把刻刀”特别出名:一把刻出了扬名海内的黄杨木雕;一把刻出了“中国一绝”的细纹刻纸。
一、黄杨木雕
1、千年黄杨汇神韵
①“浙江三雕”之一。乐清黄杨木雕起自明清,源于乐清民间元宵灯会中常以黄杨木雕人物装饰于龙灯骨架。艺人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第一件传世作品;晚清艺人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建国后,黄杨木雕发展迅速,技艺进一步提高,除单人立体圆雕外,还发展了拼雕、群雕技术,把传统浮雕和圆雕巧妙结合在一起。
②古朴典雅艺术。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不同的艺人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注重简洁、朴实、传神,艺术手法比较写实;有的擅长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镂雕 技法;有的追求作品空灵剔透,雅致美观„„
黄杨木雕的基本工序: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
2、生存现状: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开始崛起,“机器赚钱”和“手工赚钱”之间的巨大差距开始彰显,手工艺的生存环境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许多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技工纷纷流向电器行业;随着员工的流失,不久,乐清黄杨艺雕厂的厂房、乐清特艺雕刻厂的厂房,也都变成了低压电器行业的厂房或商店。目前,黄杨木雕行业存在“三少”:作坊数量少、知名作坊少、从业人员少;“两小”:经济总量小、作坊规模小;“一弱”:市场竞争力弱。其原因:
①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科学的保护。
②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许多独门技艺人亡艺绝。艺术大师王笃芳说:“其实,这也容易理解,因为学习黄杨木雕技艺需要几年的时间,20岁左右年轻人在学习期间如果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怎么会安心去学习木雕技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看到这一问题,对于大师所带的学徒,要给予一定的资助,让年轻人能安心学习。这样,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就有了更扎实的基础。”
③大量珍贵实物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流失现象十分严重。④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⑤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
3、我们的结论: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提高,传统艺术虽然受到了各种挑战,但同时也给民间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遇——黄杨木雕在材料构思、造型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创新,融入时代。
4、我们的建议:特色技艺抢救、保护需要——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的创造,也在民间延续,民间是它生存的土壤,应要在活态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活起来;要保护传承人的高超的制作技艺和创作思想;同时也要努力扩大其影响,让它活在人们的生活中、记忆里。
②既要保护遗产的“硬件”设施上,更应注重“软件”开发。这个“软件”指的是大众对民间文化的认知、兴趣与参与,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和了解丰富的民间艺术,改变年轻一代对它们的“审美冷淡”,普及民
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
③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民间文化传承机制。
④定期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举行展示、展览、交流活动等,对优秀的民间文化进行宣传、弘扬和振兴。
⑤建立起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我们民众都要以敬畏之心珍爱我们祖祖辈辈创造的文化遗产,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支持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民间团体、新闻媒体、出版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也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⑥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如黄杨木雕尝试把当代艺术吸收进来,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符合当代审美观念,使民间艺术获得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创新,走向市场。
二、细纹刻纸
1、“中国一绝”
①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你能想象,在一平方厘米的纸上老艺人陈朝芬下刀百余次,能够刻出52根细如发丝的线条,并条条相连不断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看到乐清的寺前村农民刻制的细纹刻纸《熊猫》、《骏马》后,就感到不可思议——手工怎么能刻出如此精细的图案?传承700多年的乐清细纹刻纸以其细如发丝的细腻剪法,终成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
②以“刻”代“剪”的艺术
刻纸的主要工具是刀和油盘。油盘是在刻纸时垫衬在纸的下面,以便于缕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刻刀是特制的(厚约0.35毫米,宽5毫米的尖头斜刀),刀法要”稳、准、巧”,“刻”法“圆、尖、方、缺、线”,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艺术境界。
2、生存现状:有的时候,普查员千辛万苦地联系好人,要去采风,但因事一耽搁,择日再去时,那个年迈的惟一传人却已经离开了人世,一项民间艺术也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如果有人对木雕感兴趣,且愿意承受其间的孤独与枯燥,我怎么不愿意教呢?如果搞工艺美术能成为一种生存之道,就不存在失传的问题了”(老艺人林邦栋);年已花甲的刻纸艺人余忠惠介绍说,一幅 4 细纹刻纸作品,需要刻几十万刀,往往须经月余才能完成,且不允许有一刀失误。一般初学者要练上三四年才有一定的功底,但价值回报却不高,甚至不足以糊口,以致目前乐清的细纹刻纸艺人不到百人,高手更少,且大多年岁已高,寻找接班人已是迫在眉睫。
20世纪70年代红火,80年代衰落,90年代消失,现已东山再起,从“死去”到“活来”。其原因:
①传承者后继乏人。目前乐清能制作首饰龙和细纹刻纸的老艺人,只有刚刚被国家授予“中国十大神剪”称号的78岁老艺人林邦栋一人,他是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人物。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中国一绝”的细纹刻纸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从业人员只有五六人,且年龄普遍偏大。
②细纹刻纸手工艺的效益不能在短期凸显,加上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和现代化、城市进程化日益加快,其珍贵性容易被忽视;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手工艺文化遗产又因为失去了消费的主要市场而步入发展的困境。
③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人的精神情绪、情感和审美意识发生变异,日益显明的浮躁和快节奏越来远越地背离原生态文化的和谐和缓慢、悠扬。这些影响致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生存空间趋于恶劣,加上作为消减由现代化带来的生活压力而滋长的低俗文化肆虐,极大地冲击并加剧了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的丧失。
④受经济利益的诱导,因商业行为的介入而导致破坏性保护的发生。是做工艺品,还是商品化生产?是继续艺术创作,还是仅把此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
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无法批量生产,细纹刻纸的产量很低,而客户一下订单,往往都是成百上千套。做不出来,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失。在价值回报方面,仅有少数的大师作品,能卖出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大多数艺人的作品都被作为一般商品出售,价格之低远远不抵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民间手工艺的奇葩,在市场的风霜雨雪中,面临着凋零的危机。
⑥缺乏保护机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保护工作还缺乏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
3、我们的结论: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观念和认识,在现代经济的今天,从生态化的长远历史发展角度看,我们应当采取多元发展的文化视野;应该明确的方向,将不再只是基于怀旧之情去保存那些传统的手工艺,而是要重视并且开拓个人与区域文化之间,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区域性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肩负传承的重任,乐清细纹刻纸艺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努力寻找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得以在商品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4、我们的建议
①发掘老艺人,重视新人培养。细纹刻纸毕竟还是传统的手工艺,她的特殊性决定了她难以像黄杨木雕那样升格为艺术品,也难以向生产流水线发展。因而赚钱效益并不明显,要想靠此致富,显然就很不现实,导致今天这一行业几乎没有年轻的专业学徒。故政府通过行政倾斜、经济扶持、法律保障等方法,延续传承体系。
②“传承细纹刻纸文化,不必太强调要以此来谋生。可以通过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鼓励业余学习,建立刻纸爱好者协会等形式,应该也能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艺。” 通过建立教学实验基地,将细纹刻纸引进中小学第二课堂和乡土教材。
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的方针,加大对细纹刻纸的保护、挖掘、研究、传承。
④寻找市场,开发新产品,走市场化之路,让细纹刻纸在市场运作下得到更好的保护。
⑤加大宣传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资料:
温州博物馆、温州图书馆
资料网站http:// http://www.hm-3223.net/html/1/list_1756.html 附件1:调查问卷表
调查问卷
○是 ○否 1:你是否知道黄杨木雕与乐清细刻剪纸?
2:家中是否有木雕或剪纸的装饰品?
○是 ○否 你是喜欢木雕或剪纸作品?
○是 ○否
4:如果让你让去学习剪纸作为娱乐,会么?
○会 ○不会
5:你对黄杨木雕知道多少?
○听过 ○略知一二 ○熟悉
6:黄杨木雕分为哪几种?
○动物、人物 ○人物、佛像 ○动物、人物、佛像
7:黄扬木雕与什么并称为“浙江三雕”?
○东阳木雕、青田石雕 ○乐清木雕,东阳木雕
8:黄扬木雕主要产区在哪?
○永嘉 ○乐清 ○平阳
9:剪纸亦称“刻纸”,乐清刻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衬色刻纸 ○写料刻纸 ○纤绣法刻纸
10:你对乐清细刻剪纸知道多少?
○听过 ○略知一二 ○熟悉
11:中国剪纸是否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是 ○否 ○不知道
12:中国民间剪纸之乡在哪 ?
○温州乐清 ○陕北安塞
谢谢你的关注和支持!附件2:我们的感想
或许是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了,或许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充实,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充满想象地从大自然中寻找快乐,种种复杂的原因使黄杨木雕已经到了濒危的地步。
我还了解到许多像黄杨木雕那么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有的被人列入了文化遗产的行列,却也在漫漫被本国人遗忘。可能在诺干年以后,中国原本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会在国外被人重新发现,到那时它就不属于中国了。
(课题组成员——陈亮)
象我们的细纹刻纸的民间文化博大和灿烂,但挡不住现代狂潮,正在急剧的瓦解、消散、流失。可是,谁把这种由“现在时”变成“过去时”的民间艺术,当做必须保护的珍贵的历史文化?我除了在悲痛中惋惜之外,我们应重视我们身边的文化。
(课题组成员——陈亮)
我们文化的积淀和魅力,也让如今的人们有新的视角去理解和领会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最主要的是抓住了青少年这个未来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让他们参与之中,体会之中,贡献在未来之中!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对文化本身的尊重,更看中和感动的是那让人参与和关注未来的做法!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很丰富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却忽略了自己的祖先几千来一直流传的优秀文化,去盲目的追求一些洋人的文化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只需要我们大概了解自己故乡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不要让它们随时间而流逝。
(课题组成员——周书剑)
附件 3:我们的体验
2006.10.3在博物馆刻纸艺人指导我们体验细纹刻纸入门刻纸方法“锯齿”和“月牙儿”:
①“锯齿”——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②“月牙儿”——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交错运用好“锯齿”和“月牙儿”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刻纸的体验既使我们体会它的艰辛,也无不感叹这项艺术的细致和美丽。附件4: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观后感
2006.10.3国庆节期间,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一行背着包,拿着笔记本,带上相机到博物馆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
镜头1——根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市文化馆的遗产保护工作者们踏遍乡野,走村串户访问古稀老人,搜集口述档案,查访记录这些日渐湮灭的文化遗产。现载入名录的共有244项,其中造型艺术如米塑、瓶船、贝雕、石雕、灰雕等123 项,表演艺术如贝壳舞、海蜇舞、哭嫁等96项,民俗类如拦街福、灯会、排殿猪、七七夕等25项。永嘉昆剧(南戏遗存)、温州鼓词、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泰顺药发木偶、苍南夹缬、瓯绣、瓯塑等8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反思:此次展览不但告诉了人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唤起全民对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怀有崇敬与珍爱之心,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
镜头2——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30米的乐清龙档,还有„„陈亮指着形象逼真米塑“三十六行”的小人,兑糖客、馄饨担、修伞担等,问身旁的林老师这个是在做什么的呢?“那是钉铜钉,老师小时候看别人补碗、补缸就是这样,碗能补得滴水不漏,打弓还有发出‘嘶嘶’的声音。”老师在旁边饶有兴致地告诉陈亮。“这些东西不单看着有味道,还能让孩子知道温州人的生活。”林元龙老师指着展柜里的金木盆、拜佛篮儿介绍说,以前每逢四季八节的时候,母亲都要烧些好菜,盛在这些器具里孝敬娘家。说着,他不由莞尔,“这些器具摆在博物馆里,这些风俗也不存在了,有些可惜。”一位许先生赞叹道,“今天真是开了眼界,像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泰顺药发木偶、苍南夹缬等这样的珍品,我以前只是听说,现在终于见到实物了,我们温州人真是了不起,而后人能够对历史加以保护和传播同样了不起。
随着阵阵的锣鼓声寻觅而去,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只有两米宽的舞台,饶有兴趣地看着表演。原来这里正在表演着苍南的单档布袋木偶戏,只是一个人逗、捧、说、唱,手演、口唱、脚击乐器,不断用“变音”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声情并茂,诙谐幽默,使得在场的观众报以阵阵的掌声。泰顺的提线木偶同样吸引人,只见前排几个小朋友不时地被木偶逼真的表演而逗笑,还拿着自带的相机拍下精彩的镜头,在表演结束后都争着让爸爸、妈妈给自己和木偶合影留念。在旁边的多媒体室里,滚动播放着长达3小时的介绍温州民俗活动和温州民间表演艺术的DVD。五十多个座位上坐满了不同年龄的观众。
反思: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集中展示温州的地方特色,那是瓯越人民对自己传统生活的记忆。
镜头3——在乐清细纹刻纸的演示区,表演者陈余华的展台前观者如堵,他 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人。“乐请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北方粗矿豪放的剪纸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的刀法精微入妙、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在竹刀打出一寸见方的经维格子线中,随心所欲地刻出50条装饰纹样。”他亲切的为围观者讲解。一位乐清细纹刻纸的老艺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人的周边环境和社会活动中,它的消失和破坏更容易被忽略。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它们现在大多数濒临消亡或失传的危险境地,如细纹刻纸、彩石镶嵌、温州米塑、夹缬等。”
反思:这些遗落民间的原生态的遗产犹如异彩纷呈的珠玑,闪着清丽的、纯粹的光泽,是千百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文化历经风雨生生不熄的薪火。当大量民间原生态的文化遗存带着身后故事活脱脱地展露在大家眼前时,展览成了对记忆的呼唤。
这是一次文化救赎的举动!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对文化本身的尊重,更感动的是那让人参与和关注未来的做法!我们文化的积淀和魅力,也让如今的人们有新的视角去理解和领会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最主要的是抓住了青少年这个未来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让他们参与之中、体会之中,贡献在未来之中!
第四篇:渊源六一
渊源“六·一”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从此以后,每年的6月1日,各国儿童举行集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第五篇:餐饮渊源
餐饮文化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概念,人类为了生存,首先要满足吃喝的需要。人们吃喝什么,怎么吃喝,吃喝的目的、吃喝的效果、吃喝的观念、吃喝的情趣,吃喝的 礼仪等饮食现象,都属于餐饮文化范畴,它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渗透企业经营和饮食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
主要内容
一、菜品文化
这是饮食文化的基础,人们享受饮食文化,要通过食物这个载体去实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早有“八大菜系”之说,各派菜系覆盖范围比较广。
二、小吃文化
小食文化
最具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最具饮食文化韵味的一种民族文化。人们通过小吃可以领略民间饮食的古朴醇厚的文化底蕴。小吃代表着人类文化生活的精致化。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吃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工作紧张,人们开始厌弃正餐青睐小吃。因 为小吃不必讲究礼仪,随时方便地解决饥饿问题。但由于小吃的营养不全面,得来方便,可以随时取用,很容易造成食用过量,所以小吃可能也是造成现在肥胖比较 普遍。
三、庭席宴会文化
这是一种社交文化,是饮食文化的综合体现。它的文化品位最高,文化含量最大,最能反映企业的文化档次。如代表满汉文化的“满汉全席”,代表清代文化的“随园菜”,代表红学文化的“红楼宴”等。服务招聘
四、餐厅文化
餐厅的装饰
这是一种环境文化,餐厅的装饰、布置、风格、情调、都会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是第一印象。如热带雨林餐厅体现的是一种回归自然的餐厅文化。餐厅中茂密的森林、丛丛的灌木、鸟语花香的绿色世界,让人如置身于原始自然的热带雨林之中。
五、服务文化
这是一种形象文化,人的形象文化。服务员是代表企业为客人服务的“大使”。她们的装束打扮、服务动作、神态气质都反映企业的形象。如北京ABC 就是一家以特色服务为主题的餐厅,ABC 的服务生与调酒师都是魔术师,经常以谐趣的表演为客人服务,目的是为客人营造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进餐环境。
六、营销文化
这是一种企业文化。它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宗旨、特点以及营销策略、方式等等,是企业包装和推销自己、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
本文出自网络,186娱乐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