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印刷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14-795509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3 22:46: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印刷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印刷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印刷工业在印刷材料及生产工艺过程中如何造成环境的污染,并针对各项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包装印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 包装印刷;环境;污染;油墨;纸张

一、前言

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为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源枯竭、生态破坏等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着环境、资源等问题。来的必然需求,也是全世界包装印刷业发展的趋势。

二、包装印刷污染

(1)胶片

目前包装印刷业主要采用模拟印刷刷版。胶片是感光材料对环境有污染。虽然定影液可回收(2)油墨

2.1油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印刷油墨由颜料、连结剂、溶剂、辅助剂组成。有些无机颜料含铅、铬、铜、汞等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毒性,部分有机溶剂会损害人体及皮下脂肪2.2油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油墨中的有机挥发物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3)纸张、塑料等承印材料纸张是主要的承印材料土流失,气候变差,废液,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非常严重。例如生产发泡塑料时使用的氟氯烷烃类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臭氧层减少泡塑料餐具废弃后导致(4)印刷及印后加工印刷方式多样。例如胶印要采用润湿液、清洗剂、调墨剂等多种化学试剂物,会产生大量的废液物,其使用后的废物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噪声污染。

三、实现绿色包装印刷的措施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迫切的课题。如何实现绿包装印刷(即有版印刷,其光敏物质是卤化银,但毕竟很有限。,甚至可能引起肌体慢性中毒 ,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目前广泛采用工业造纸。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白色污染”,塑料包装废弃物进入江河、,对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制版时多采用照排机出胶片,定影后的废液中含有银离子和其它化学物质;部分有机颜料含联苯胶工业造纸不但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印后加工使用的覆膜材料、,印刷设备生产时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质污染。,上光油等多是有机:环境污染、资,是消费者未,再制成印,有致癌成分;,造成水,对环境污染;一次性发,包装印刷行业也毫无例外地面临,已成为包装印刷业面临的历史责任不能用于印刷食品包装和儿童玩具 , 而且在工业化造纸时大量采用烧碱、有机溶剂塑料包装材料迅猛增加 它们很多是有机还有

(1)绿色印前设计

长期以来,人们对包装印品设计的认识和实践是以产品需要、市场需求和商品促销为基础,其设计创意的定位重点放在产品需要和易于销售等2个领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环境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的挑战使人们在包装印品设计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很多包装印刷企业和设计公司已经开始从设计龙头入手贯彻环保思想。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包装公司之一索诺科公司自1990年就对生产的产品采取了环保措施,向社会提出: “我们既制造了它,我们就要回收它” ,开始从用户手中回收使用后的产品,防止印刷污染在社会蔓延。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施绿色包装设计已成为近年来包装设计研究的热点。绿色包装设计应把印刷产品视为人类生存的有机元素,在包装设计时,既包括印品形态、结构的造型符合印品要求,图形、文字、色彩等符合绿色产品的审美需要,严忌视觉污染,过度包装、浮夸包装现象 ,又要做好从材料的选择及生产后续加工方面加强绿色印刷设计的入口把关。用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可回收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来设计印刷产品。设计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社会审美法则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策略、手段使人造物品符合自然人文特性,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短暂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物质与精神享受。(2)绿色包装印刷材料的选择

印刷材料是印刷设计的物流媒体,材料的特性往往决定了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材料能量的效能。绿色印刷材料应选用低能耗、低成本、少污染、可回收利用、可降解和易加工的材料。尤其是生活用品包装诸如食品、服装领域内使用的包装材料更应满足此要求。材料加工业正加强绿色印刷材料的开发和研制。纸包装材料及可食性、可降解、再循环使用等新型材料的出现,缓解了生态环境的压力,降低了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也能解决国际上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包装材料而对我国出口商品造成的“绿色壁垒”。绿色包装材料的广泛生产和使用,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实际角度,还是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抑或是从高新印刷材料技术的角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印刷业的具体体现。

(3)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绿色政策

实施绿色管理是一项战略决策,因此,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实施绿色管理的最大挑战在于转变企业管理者、产品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经营理念。企业管理者是管理理念的塑造者、倡导者和变革者,他们的绿色经营理念至关重要。企业领导要深入学习研究循环经济、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绿色管理战略,形成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企业。技术人员是绿色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企业的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绿色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对生产区第一线的职工,更要培养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生产原料、实施清洁生产。(4)大力推行绿色印刷技术

绿色技术是绿色管理的关键,在印刷业更是重中之重,技术直接决定了对环境的影响。印刷工艺中的绿色技术主要如前面讲述的环保油墨、纸张、新型胶片、无水胶印、CTP制版、柔性版印刷、数字印刷、新型印后加工材料等。

参考文献: [ 1 ] [ 2 ] [ 3 ] [ 4 ] [ 5 ] 环宇.香港包装印刷业发展加快年均增长10% [ J ].广东印刷,2005,(5): 3.齐成.绿色印刷中的环保油墨[ J ].印艺, 2004,(2): 35.杨国新,杨萍.绿色包装设计探析[ J ].包装工程, 2006, 27(3):240.杨阳.环保胶印油墨之星———大豆油胶印油墨[ J ].印刷技术,2004,(2): 6.唐赛珍.环境与塑料包装[ J ].中国包装, 1996,(1): 20.

第二篇:印刷中的环境污染以及治理问题

印刷中的环境污染以及治理问题

在印刷企业中,原稿、胶片、印版、油墨、润版液、上光液和印机洗涤液等构成了印刷工艺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印刷的重要因素。它们有的组成了印刷成品的一部分,有的作用完成后变成固体的、液体的、气体的废弃物留在了印刷车间或进入环境。我们对此进行分析,以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因素对环境的污染。首先要寻找使用安全的产品来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的途径,同时也要找到目前不得不使用的化学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来控制其用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印刷过程的主要污染来源

首先是油墨。目前印刷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溶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由颜料、连结料、溶剂、填充剂和辅助剂组成,所用的溶剂主要是芳香烃类、酯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大都具有毒性,会污染所包装的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等物品;且具有挥发性,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环境并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存在着生产安全隐患。

第二是润版液。润版液是保证印版空白部分形成亲水盐层的必要条件,目前胶印机上普遍采用的是酒精润版系统,异丙醇是润版溶液的添加剂之一。相对于传统的水润版系统来说,这种润版方式可大大减少水的用量,又避免了因水过量引起的纸张变形和油墨的过量乳化,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果。但是,由于异丙醇挥发后产生的醇蒸汽有毒,有不良的气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异丙醇在工作场地的阈限值仅为每立方米200~400毫升;而且,异丙醇排放物还会污染环境,异丙醇是一种光化学氧化剂,它与存在地面附近的其它痕量气体一样,受阳光照射会形成臭氧,从而导致所谓“夏季烟雾”现象,光化学烟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因此,异丙醇是一种对环境、人体均有害的化学品,在印刷中减少其用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三、胶片和废定影液。目前印刷中用得最多的还是胶印,而胶印中用以制版的多半还是通过照排机出胶片制成PS版来上机印刷。胶片是银盐感光材料,里面含有银离子,而定影后的废定影液里也含有大量的银离子,这些物质若直接进入环境中,重金属银离子能污染自然水体而造成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胶片的片基是高分子化合物,在环境中极难降解而污染土壤。

第四、塑料覆膜。塑料覆膜因其耐折、耐磨、可保护印刷品、增加光泽且成本低而备受出版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塑料覆膜无法降解而成为白色污染,覆膜后的纸张无法回收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覆膜过程中使用了甲苯、天那水等有毒的挥发性溶剂,会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第五、油性上光材料。上光工艺是印刷品后表面整理加工的一种工艺,经过上光可增加印品表面的光泽度、光洁度和挺度,起到保护印品、增加美观的作用。但是,油性上光材料使用的稀释剂主要是甲苯,而甲苯是有毒的挥发性物质,人体吸入一定量的甲苯会导致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发生病变,因此,油性上光工艺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尤其是药品、食品等商品的包装物和儿童玩具、儿童书籍等更不宜使用油性上光工艺。

第六、塑料印刷废品。随着印刷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印刷越来越普遍,印刷厂产生的塑料印刷废品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固体污染物,由于它们的水不溶性和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若直接进入环境必然造成危害。如果将废弃物就近烧毁,会产生大量的二噁英等毒性很强的气体,在极低浓度下二噁英能使人和动物发生畸变,而且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会严重污染周围的空气。因此,塑料印刷废品必须经过合理的处理。

二、开发绿色环保印刷的基本对策

第一、大力研制和开发水性油墨、UV油墨等一些新型的符号环保要求的油墨。水性油墨是世界公认的环保型印刷材料,由于水是极性物质,根据极性物质与极性物质相溶的特性,水性油墨中就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有机溶剂了,因此,水性油墨的最大特点是减少了VOC(有挥发物)的排放量,从而避免了大气污染,改善了印刷作业环境,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完全消除溶剂油墨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和对包装产品的污染,特别适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此外,它不仅可以降低由于静电和易燃溶剂引起的火灾隐患,而且还可以减少印刷品表面残留的溶剂气味。

第二、发展和推广柔性版印刷。柔性版印刷除了自身的优势和技术进步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符合了环保和绿色包装的要求,可以广泛使用无毒、无残留溶剂、无环境污染的水性油墨和UV油墨。

第三、开发研制和提高无水胶印、无醇印刷工艺。无水胶印是一种没有润版液的胶印印刷工艺,由于没有润版液,也就没有有机化合物的挥发等无益环保的一系列问题。无醇印刷是将酒精润版液中的异丙醇用乙醚类、乙二醇及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来代替。这种酒精替代品挥发性小,燃点高,无刺激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对生产安全都有益处,是一种环保型的印刷润版液。例如,国外已经研制出一种叫SubstifixHD的醇代用品,经过广泛试验证实它是一种没有不良气味、不危害身体健康、不会污染环境的物质,同时,开始出现油墨乳化现象的时间比采用异丙醇慢,不会有油墨渗入润版系统,印刷速度也毫不逊色于醇类印刷,是一种经济和对环境安全的产品。

第四、发展无胶片直接制版工艺技术(干片成像)。干片成像不用经过传统胶片的曝光和冲洗过程,也不需要显影机,自然也就不用相关的设备和操作过程,尤其是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就可成像,对环保极为有利,被称为是“绿色”成像技术。

第五、研制和发展水性上光工艺。塑料覆膜和油性上光都会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而水性上光使用的稀释剂是无毒、无味、无污染的水,从对环境保护和对人类健康方面来看,水性上光工艺无疑是具有优势的。

第六、利用环保技术处理废气、废物。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专门收集,对其中的纸张等有价的物品进行回收利用,对胶片、塑料薄膜等难降解危害环境的物质,由垃圾回收站统一回收进行资源化处理或卫生填埋。在现阶段由于工艺等原因,还不得不使用各种带有污染性的印刷材料,如油性油墨、油性覆膜、油性上光等,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抽风吸附、吸收、催化燃烧等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工作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减轻对工人的伤害,同时也减轻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大力研制开发环保型印刷材料,改进印刷工艺,发展和推广环保印刷工艺,已成为二十一世纪行业研究的确良要课题。目前,我国印刷产业在环保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增大对印刷环保产品和工艺研究开发的投入,搞好科技推广工作。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地研究实践,绿色印刷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在我国普及,绿色印刷产品将与我们的生活同行。

第三篇:环境污染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的制度及实践

专业:地质工程

学号:2112160031、2112160042、2112160030 姓名:郭宇伦、王萌辉、祖琳 授课老师:张秀荣

摘要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欠账”较多,目前的环保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列举了我国现存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自70年代初开始总结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与实践,深刻归纳了各个阶段环境保护的特点。根据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关键词:环境污染;制度演变;治理实践

Abstract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lso faced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Howe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debts” are excessive in the proces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s still grim.How to speed up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short board of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ummarizes the institution and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arly 1970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various stages.Based on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stitutional Evolution;Governance practices

1.环境污染的现状

1.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首先,从农业生产来看,农药和地膜污染严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对农药、化肥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耕地的大量污染、土壤的肥力下降,引发了残留农药和化肥直接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随着大棚农业的发展与普及,地膜也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其次,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再次,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污染也愈加严重。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 %,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1。

我国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指包括粪便、污水、垃圾以及由于农村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随着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大部分农作物都被焚烧。这样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损伤了地力,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了大气,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点2。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亿吨,生活垃圾约2.8亿吨,绝多数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置。全国16711个建制镇和14168个乡,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5700万吨年处理量约3500万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占全部的约8%;571611个行政村,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约占26%,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约占1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不到3%。3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排污量逐渐增大,加之相关立法的缺失,有些城市往往不顾农村的环境权益,把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农村不仅要消化自己产生的污染,更要承受从城市转嫁来的巨大环境压力,使得农村环境污染早己超出了农村环境的负荷,并成为制约农村持续发展的顽疾面对日益恶化的农村环境,我们的环境治理却显得捉襟见肘。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环保认识不到位。不少人在污染防治工作上存在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一些人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面积广阔、村民居住零散,建设农村环保体系很难。还有人认为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组织发动难度大。在这些错误认识的主导下,一些农村乡镇一味强求经济效益,自由建设、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有的一味追求政绩工程,而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同时,农村居民环保主体意识普遍不浓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

生根木改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较低,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眼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潜在的环境危害。

1.2城市环境污染主要问题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能源消耗量近十年来稳步增长。一是煤炭的消耗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这种趋势在大中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4。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每年全国因城市大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7.8万人。煤气燃烧污染、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己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60%一70%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其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加大。而且人们向水中排放的废弃物远远高于水的自净能力,除此之外,工业迅速发展,这些工厂有的并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便将这些未达标的污水排放出去,对水体进行污染,这就使得城市的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不仅使我们出现水源紧缺情况,还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放量己高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6亿平方米。全国668座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约2.5亿吨,且每年以8%一10%的速度增加5,因垃圾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加。

2.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与实践

环境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有变化。但一般来说,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虽然较晚但成就突出,具有自己的特色。从1973年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2.1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年至1978年)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1974年10月

2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全国重点区域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

主要有:①北京西北郊污染源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②北京东南郊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这是在总结西北郊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强调了污染防治途径研究的重要性。在水域、海域方面开展了蓟运河、白洋淀、鸭儿湖污染源调查,以及渤海、黄海的污染源凋查。

(二)开展了以水、气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 主要是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和消烟除尘,并大力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

(三)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自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之日起,为了尽快控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1974~1976年连续下发了三个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并提出了―5年控制,10年解决‖的长远规划目标。尽管因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目标不切合实际,但仍是一大进步。

(四)逐步形成一些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三废‖排放标准

1973年―三同时‖制度逐步形成并要求企事业单位执行;1973年8月国家计委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对污染 严重的城镇、工业企业、江河湖泊和海湾,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具体措施,限期治好。

2.2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79年至1992年)

这一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逐渐步入正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6。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8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环境保护机构。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8项环境管理制

7度。同时,以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开展环境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8。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提出―三同步‖、―三统一‖战略方针

根据我国的国情,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方针,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1.环保政策体系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示意图

2.环保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图2-2)所示。

图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示意图

(三)总结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总结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以来的强化环境管理经验,在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综合运用、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

2.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1992年至2001年)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确定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稳步推行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达标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工作。9。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1月,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增加了清洁生产、排污总量控制等重要内容,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10。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控制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对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粉尘、SO2、COD、石油类、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要求其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水平。

(二)开展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组织国家有关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针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以及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集中财力、物力,实施一系列工程措施,以局部带动 全局,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以求20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在2010年逐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总目标。

(三)强调污染防治

全面开展“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防治。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2.4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l世纪来,我国政府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中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国务院于2005年底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4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的环保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且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推进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针对未来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提出国家环境战略。112008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并在8月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10日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并且在2014年又重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颁布实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在《气十条》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国家又于2015月4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标志着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继《气十条》和《水十条》之后,国务院在2016年5月28日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这一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这个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这些政策和制度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制定的,符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法律基础。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

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53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二)强力推进污染减排

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三)严格控制气、水、土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严格保护未利用土地,并严控新污染的土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3.环境污染治理建议

3.1寻找环保投资的新渠道

我国环保投资总额由2003年的1544.1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9575.5亿元,为消除污染存量,降低污染增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高涨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不断提高,环保投资需求正在急速增加。有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人民币,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至2%以上。要从量上满足环保投资需求,又要从质上保证环保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只靠政府的投入、依靠行政配置资源的模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引入环保投资的PPP模式。环保PPP项目不仅要注重项目和投资的数量增长,更要注重质量提升。首先,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效益评估;其次,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来吸引更多的优质民营资本。

3.2开辟环境监管的新途径

新时期的环境监管应在保证事后管理的同时,加强事前监督。环保部门通过督查督办、专项执法、行政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不过,这些措施大多是事后管理,不能真正发挥监管的威慑力。需要加强项目实施前的监管力度,把污染控制在最小。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环境大数据和现有的污染预警系统,通过对历史污染事故的特征识别和模拟分析,建立污染事故预警体系,按照风险概率分布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改变传统的以企业规模作为国控单位的筛选机制。

3.3探索环境管理的新模式

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要素集聚,人口、经济的空间分布造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加之污染物本身的空间特征,使环境管理不得不考虑空间问题。因此,新阶段的环境管理核心在于空间管控,理想的环境空间管控是全方位、立体式、区域化的。首先,环境空间管控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及经济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多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全方位空间规划;其次,环境空间管控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立体式空间管理;最后,环境空间管控还是多个空间范围的区域化空间协调管理。因此,新时期的环境管理是空间管控,应当充分运用“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工具,从单一环境要素的独立管理走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要素的综合管理,从条块分割的多个独立规划走向规划整合,从县域、市域、省域的分层环境管理走向以区域、城市群、经济带为广域空间单元的扁平化统一环境管理。

3.4大幅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框架下,要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中央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增强中央各部门之间的

协调,制定一致的行动计划,推动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地;更多地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环境纠纷,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探索建立独立的环境刑事调査队伍,增加环境法庭数量;减少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的直接配置和不合理干预,善于运用绿色金融、资源有偿使用和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激励作用,以较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4.结论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总体上,“十三五”将是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中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特别在环境领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关键内容,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总体方向,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需要满足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还要以更加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高、更大的经济发展。把握好这个时期,中国将有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奠定未来15年—30年年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这个机遇期,则可能失去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付出更多的发展成本特别是生态环境代价,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治水.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04).[2]杨蕾,贾彬.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2):178-179.[3]张国臣,贾晨夜,王凯军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2.[4]阐海东,黄薇,陈秉衡.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和健康影响研究的同顾和展望[J].环境与健康展望,2008,(3).[5]刘峻杰.共创北京绿色奥运一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新闻发布会[N].国务院新闻办.2007,11.[6]朱章玉,李道棠,俞佩金等.实践中的一种城郊农业生态工程模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3):13–15.[7]朱惠.关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卫生问题[J].卫生研究,1977(4):283–286.[8]于洪亮.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7).[9]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J].人民论坛, 2014(9):46-49.[10]裴军.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9,02:98-102.[11]郑莉.浅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大家,2010,03:204-206.

第四篇:环境污染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的制度及实践

专业:地质工程 学号:2112160031 姓名:郭宇伦 授课老师:张秀荣

摘要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中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自70年代初开始总结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制度与实践,深刻总结了各个阶段环境保护的特点,并根据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关键词:环境污染;制度演变;治理实践

Abstract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norm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so ushered in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However, China's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and how to speed up the completion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hort board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70s.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various sta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some existing shortcoming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 China.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stitutional Evolution;Governance practices

1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总体上,“十三五”将是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中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特别在环境领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关键内容,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总体方向,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需要满足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还要以更加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高、更大的经济发展。把握好这个时期,中国将有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奠定未来15年—30年年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这个机遇期,则可能失去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付出更多的发展成本特别是生态环境代价,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与实践

环境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有变化。但一般来说,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虽然较晚但成就突出,具有自己的特色。从1973年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2.1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年至1978年)

1973年8月,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1974年10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全国重点区域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

主要有:①北京西北郊污染源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②北京东南郊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这是在总结西北郊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强调了污染防治途径研究的重要性。在水域、海域方面开展了蓟运河、白洋淀、鸭儿湖污染源调查,以及渤海、黄海的污染源凋查。

(二)开展了以水、气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 主要是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和消烟除尘,并大力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

(三)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自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之日起,为了尽快控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1974~1976年连续下发了三个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并提出了―5年控制,10年解决‖的长远规划目标。尽管因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目标不切合实际,但仍是一大进步。

(四)逐步形成一些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三废‖排放标准

1973年―三同时‖制度逐步形成并要求企事业单位执行;1973年8月国家计委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对污染 严重的城镇、工业企业、江河湖泊和海湾,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具体措施,限期治好。

2.2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79年至1992年)

这一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逐渐步入正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8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环境保护机构。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8项环境管理制度。同时,以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开展环境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3。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

(一)提出―三同步‖、―三统一‖战略方针

根据我国的国情,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方针,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1.环保政策体系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示意图

2.环保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图2-2)所示。

图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示意图

(三)总结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总结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以来的强化环境管理经验,在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综合运用、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

2.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1992年至2001年)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

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确定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稳步推行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达标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工作。4。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1月,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增加了清洁生产、排污总量控制等重要内容,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5。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控制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对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粉尘、SO2、COD、石油类、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要求其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水平。

(二)开展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组织国家有关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针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以及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集中财力、物力,实施一系列工程措施,以局部带动 全局,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以求20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在2010年逐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总目标。

(三)强调污染防治

全面开展“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防治。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2.4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l世纪来,我国政府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中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国务院于2005年底

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4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的环保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且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推进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针对未来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提出国家环境战略。62008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并在8月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10日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并且在2014年又重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颁布实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在《气十条》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国家又于2015月4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标志着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继《气十条》和《水十条》之后,国务院在2016年5月28日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这一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这个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这些政策和制度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制定的,符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法律基础。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

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53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二)强力推进污染减排

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三)严格控制气、水、土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严格保护未利用土地,并严控新污染的土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3环境保护治理建议

3.1寻找环保投资的新渠道

我国环保投资总额由2003年的1544.1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9575.5亿元,为消除污染存量,降低污染增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高涨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投资需求正在急速增加。有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人民币,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至2%以上。要从量上满足环保投资需求,又要从质上保证环保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只靠政府的投入、依靠行政配置资源的模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引入环保投资的PPP模式。环保PPP项目不仅要注重项目和投资的数量

增长,更要注重质量提升。首先,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效益评估;其次,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来吸引更多的优质民营资本。

3.2开辟环境监管的新途径

新时期的环境监管应在保证事后管理的同时,加强事前监督。环保部门通过督查督办、专项执法、行政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不过,这些措施大多是事后管理,不能真正发挥监管的威慑力。需要加强项目实施前的监管力度,把污染控制在最小。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环境大数据和现有的污染预警系统,通过对历史污染事故的特征识别和模拟分析,建立污染事故预警体系,按照风险概率分布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改变传统的以企业规模作为国控单位的筛选机制。

3.3探索环境管理的新模式

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要素集聚,人口、经济的空间分布造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加之污染物本身的空间特征,使环境管理不得不考虑空间问题。因此,新阶段的环境管理核心在于空间管控,理想的环境空间管控是全方位、立体式、区域化的。首先,环境空间管控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及经济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多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全方位空间规划;其次,环境空间管控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立体式空间管理;最后,环境空间管控还是多个空间范围的区域化空间协调管理。因此,新时期的环境管理是空间管控,应当充分运用“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工具,从单一环境要素的独立管理走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要素的综合管理,从条块分割的多个独立规划走向规划整合,从县域、市域、省域的分层环境管理走向以区域、城市群、经济带为广域空间单元的扁平化统一环境管理。

3.4大幅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框架下,要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中央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增强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一致的行动计划,推动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地;更多地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环境纠纷,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探索建立独立的环境刑事调査队伍,增加环境法庭数量;减少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的直接配置和不合理干预,善于运用绿色金融、资源有偿使用和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激励作用,以较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保

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章玉,李道棠,俞佩金等.实践中的一种城郊农业生态工程模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3):13–15.2朱惠.关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卫生问题[J].卫生研究,1977(4):283–286.于洪亮.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7).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J].人民论坛, 2014(9):46-49.裴军.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9,02:98-102.郑莉.浅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大家,2010,03:204-206.3456

第五篇:遂宁市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目 录

摘要

„„„„„„„„„„„„„„„„„„„„„„„„„„„„Ⅱ

关键词 „„„„„„„„„„„„„„„„„„„„„„„„„„„„Ⅱ Abstract „„„„„„„„„„„„„„„„„„„„„„„„„„„Ⅱ Key Words „„„„„„„„„„„„„„„„„„„„„„„„„„Ⅱ

前言 „„„„„„„„„„„„„„„„„„„„„„„„„„„„„Ⅲ

1.2010年遂宁市环境质量报告 „„„„„„„„„„„„„„„„„ 1 1.1 环境空气质量 „„„„„„„„„„„„„„„„„„„„„ 2 1.2 大气降水质量 „„„„„„„„„„„„„„„„„„„„„„ 2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

„„„„„„„„„„„„„„„„„„„„„ 2

1.4声环境质量

„„„„„„„„„„„„„„„„„„„„„„„ 2

2.遂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完成情况报告

„„„„„„ 3

2.1 抓住症结,强力实施整改 „„„„„„„„„„„„„„„„„ 4 2.2 狠抓落实,限期完成整改 „„„„„„„„„„„„„„„„„ 5

2.3 集中攻坚,全面开展迎检工作 „„„„„„„„„„„„„„„ 7 3.遂宁的未来——生态田园城市 „„„„„„„„„„„„„„„„ 7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7 附录 „„„„„„„„„„„„„„„„„„„„„„„„„„„„ 8 遂宁市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摘 要

区域污染是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它是由多种污染源排放的某几种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间污染(工业地带或整个城市),或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个水域的污染。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它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行经济与环境双向调控,合理布局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采用人工处理措施与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相结合,采取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以控制区域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2010年遂宁市环境污染各方面的治理状况,介绍了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参考范例。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现状;治理方法、措施

Satisfy the city of Suining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ring under control the measure of

method.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area is to pollution of a district play a game.The pollution of area is to discharge from the various contamination sources certain center a few main contaminants formed the space of criterion pollute(industrial field, the pollution of whole)body, water is waited for in the sea area.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area synthesizes and prevent and cure is that and the improvement raise the area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ortant means and way of foundation.It is from area ring.The quality is found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area the environmental target is purpose ,and synthesize and consider the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relation ,and practice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bidirectional adjusting control ,reasonable overall arrangement.Handle the measure and use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clean ability each other and combine ,and adopt the control of total amount and issue and way permitting blow down ,so as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area.The article explained in 2010 its own city ring measure and method adopt.Carry on smoothly for succeeding activity supplied the more activeer reference example.Key word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Present conditions;Bring under control the measure of method.前言

遂宁市正在努力创建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然而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称为创建活动的最大障碍之一。主要表现在噪音污染(城市建设)、大气污染(城区)、水污染(城区河流段)、固体废弃物污染(城郊和农村地区)等方面。它们不仅减缓了创建活动的前进步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遂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现状,为了早日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遂宁市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程,牢牢把握“为市服务,依市发展,提升规划,加强管理,共建和谐”的理念,着眼于过去(主要是2010年)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漏补缺,创新方法实施整改.1.2010年遂宁市环境质量报告

2010年,遂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辖区内的七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二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每月一次的监测,对市城区四个点位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自动监测,对市城区三个点位的降水状况进行了手动监测,对市城区7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进行了24小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2010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改善,呈现稳中趋好的良好势头。境内各水系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0%;遂宁市城区空气中各项污染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噪声污染较去年同期有所减轻;市城区三个监测点位无酸雨出现。

1.1 环境空气质量

(一)、各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石溪浩(清洁对照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8~0.199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2.0%;年均值为0.061mg/Nm3,较之去年上升了0.006 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76mg/Nm3, 年均值为0.019mg/Nm3,与去年同期持平;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57 mg/Nm3,年均值为0.016mg/Nm3,较去年下降了0.008 mg/Nm3。

2、监测站(城北片区代表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1~0.268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2.2%,年均值为0.059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10 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89mg/Nm3, 年均值为0.026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2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4~0.089mg/Nm3,年均值为0.025mg/Nm3,较去年上升了0.003mg/Nm3。

3、群康印染厂(城南片区代表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21~0.332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11.6%,年均值为0.102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4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6~0.195mg/Nm3, 年均值为0.044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2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1.9%;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5~0.108mg/Nm3,年均值为0.027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4mg/Nm3。

4、市行政中心(河东新区代表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6~0.221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2.5%;年均值为0.067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72mg/Nm3, 年均值为0.023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92mg/Nm3,年均值为0.021mg/Nm3。

(二)、全市总体状况

2010年,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好。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27~0.184mg/Nm3,日均值达标率为98.4%;年均值为0.076 mg/Nm3,较去年下降了0.003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8~0.115mg/Nm3,年均值为0.031mg/Nm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01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6~0.080mg/Nm3,年均值为0.024mg/Nm3,与去年持平。

1.2 大气降水质量

2010年,市城区三个降水监测点位共采集降水样品111个,实测降水量753毫米,降水 pH值范围为6.77~7.08,降水pH均值为6.97,与去年持平,市区无酸雨出现。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0年,对我市境内的1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涪江老池)、6个省控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大安、香山、郪口、跑马滩、米加桥、梓江大桥)的水质监测进行了监测。共采集地表水水质样品84个,获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2268个,监测项目涉及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等27项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各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其中:

涪江遂宁段入境香山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涪江遂宁段米家桥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涪江遂宁段出境老池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琼江遂宁段入境跑马滩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琼江遂宁段出境大安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梓江水质监测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郪江遂宁段监测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遂宁市城区饮用水源地桂花监测断面和射洪螺湖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1.4 声环境质量

2010年,对全市7个点位的功能区噪声、208个点位的区域环境噪声、53路段的交通噪声进行了定期监测,监测数据经处理、评价,得全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如下:

1、功能区噪声

昼夜等效声级:2010年,全市功能区噪声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3.6分贝,比去年上升了0.6分贝。

昼间等效声级及超标率:2010年,全市平均昼间等效声级为51.8分贝,比去年上升了0.8分贝。各功能区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全部达标。

夜间等效声级及超标率:2010年,全市平均夜间等效声级为45.6分贝,比去年上升了1.5分贝,各功能区噪声夜间平均超标率为9.4%,与去年持平。

2、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

2010年,对城区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测试情况进行统计,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5.4 dB,比去年下降1.9dB,监测路段总长度为27.6km,无超过70dB 的路段。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2010年,遂宁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2dB,较去年下降了0.2分贝。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我市的城市声环境噪声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与2009年比较污染有所减轻,但局部和部分时间段噪声仍有超标准现象,各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率大于昼间。

2.关于遂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完成情况报告

国家环保部: 2010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整改年。今年4月26至28日,四川省环保厅预评估小组通过查看资料、现场核查和满意度调查,对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行了预评估。针对指出的问题,我市立即剖析问题原因、研究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整改。通过集中整改攻坚,薄弱环节得到解决,整改效果明显。

2.1 抓住症结,强力实施整改

(一)提高认识,强化整改机制。创模办在指挥部领导下,针对预评估意见提出的问题,通过深入梳理和剖析,抓住了问题症结,找到了解决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抓好统筹协调,促进整改工作全面推进。各责任单位对照整改要求,积极研究整改措施,及时查漏补缺,努力开展整改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针对尚未完成的国家重点项目和推进较慢的重点工程,指挥部进一步明确了整改阶段需要强力推进的11项重点工程,分别规定了工程要求、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同时,还专题研究了工程实施方案,积极筹措项目资金,保障项目投入,采取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的办法,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完成。

(三)挖掘创建特色,提炼国模示范性。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污染物总量减排、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环保数字化管理、环境政务公开、环保新技术推广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真正形成特色和亮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重点挖掘提炼我市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和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方面狠下功夫,捕捉亮点,提升理论,结合实际,形成特色。

(四)加大力度,精心准备迎检工作。市创模办严格按照整改要求和资料整编要求,进一步收集、补充反映26个考核指标的A类资料,做到真实可靠,内在逻辑性慎密;全面备齐支撑26个指标的B类资料和备考备查的C类资料。进一步收集整理好国控、省控、市控66个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管理档案。

(五)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进一步加大创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和遂宁创模的特色和亮点。在城市各进出口设置大幅醒目创建公益广告,做到每天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和网络上有闻,让广大群众都来了解创模,谏言献策,参与创建。

2.2 狠抓落实,限期完成整改

指挥部督查组紧紧围绕整改目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工作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反馈工作情况,推动工作落实。对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责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通过集中攻坚,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一)集中攻坚薄弱环节。针对7项尚未达标的考核指标采取多种措施,集中攻坚,重点突破。

“工业增加值能耗”不达标问题、“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不达标问题、“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不达标问题、“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问题、“危险废物依安全处置”不达标问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不达标问题、“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不达标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达标指标。对14项已达标指标和5项基本达标指标,进一步推进了相关工作,补充了相关资料,梳理了资料逻辑关系。这些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指标、“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清洁能源使用率”指标、“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指标、“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指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指标、“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指标、“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指标、“按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削减任务”指标、“空气质量”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指标、“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指标。

(三)强力实施重点工程。确定了备用水源地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沱牌公司烟气在线监控安装、蓬莱盐化公司盐水回注、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建设、日元贷款污水处理厂建设、安居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安居区船山区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市区县环保机构标准化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河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工程建设等11项重点工程,明确了责任单位、工程要求和完成时限,强力推进确保环保部验收前全部完工。

2.3 集中攻坚,全面开展迎检工作

7月20日,省环保厅派出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国家模范城市预评估整改工作进行了验收,采取现场考察和资料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预评估中存的问题进行逐一核实。专家组一致认为,遂宁市已全面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任务,具备向国家环保部申请验收的条件。9月,向国家环保部递交了四川省环保厅的推荐函和遂宁市人民政府的验收申请,标志着创建工作全面进行迎检阶段。11月8日,指挥部召开创模攻坚工作会,打响了创模攻坚战,再次对创模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对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攻坚,为迎接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作最后的冲刺。

3.遂宁的未来——生态田园城市

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革命,大脚的革命。从规划层面,要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整个遂宁要有一个生态的网络,一个健全的网络,解决水的问题要靠生态网络来解决而不是靠排水管来解决。要有一种新的美学,叫大脚美学,她是可持续的、低碳的。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田园是什么?是有生产功能;生态是什么?是节约的,对环境破坏最小的;现代是什么?是满足现代人的生产方式、现代人的精神风貌、现代人的美学特征、现代人的文化特征。这种美学要求我们与洪水为友,解开自然过程的“大脚”,让其自由做功,让我们的城市丰产且美丽,享受无尽的自然生态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 监测站.2010年遂宁市环境质量报告[EB/OL].http://www.teniu.cc/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71

[2] 创模办.关于遂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完成情况报告[R].遂宁:创模办,2010

致 谢

本报告是在我市创模办的积极支持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创模办都始终提供我详细的所需资料数据。在此感谢市创模办提供的支持帮助,使得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谨向创模办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附录1:

表1-1 受访者对周边环境现状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指标创国卫工作成果城区的环境卫生居住地周围环境居住地附近垃圾清运情况居住地附近集贸市场管理城区车辆停放城区工地场管理遂宁市94.6791.3887.838483.8376.7672.85船山区93.3390.7789.1789.5885.8372.3191.79安居区88.8991.6784.4471.1183.3387.581.25蓬溪县98.8990.787.789082.2279.0755.81射洪县97.7897.7384.4474.448070.4575大英县96.6788.6891.1185.5684.4486.7981.13 附录2:

表2-1 40% 30% 64% 63% 65%

附录3:

图1-1 水域生态污染 图1-2 垃圾废物污染

图1-3 垃圾废物污染

图1-4 垃圾废物污染治理

图1-5 城镇工场地建设带来噪音污染

图1-5 城区现状一隅

印刷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