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14-1018965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1 23:25: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

张莉

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

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指定的范围内。同时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

记者在提问时要“口”、“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中。人的内在思想,有时会在一瞬间通过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采访者能在瞬间分辨出这个动作、眼神对采访主题的重要性,并能紧紧抓住这个瞬间就可能溜走的机会,迅速转变话题,穷追不舍,挖掘到事件背后的故事,丰富采访内容,丰满地反映出报道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问的工作,被采访者精彩的叙述和评论,往往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是成就好作品的关键之一。所以记者只有认真地研究这门提问的艺术,掌握多种提问技巧才能让采访成为真情实感的交流、思想文化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访意图,取得最佳效果。

1、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2、用内行话提问。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

3、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4、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镇长,镇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喜欢养兰花,就从养兰的技术到兰花寓意的品格,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采访非常顺利。

5、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观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想,想观众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观众,观众才会喜欢看你的文章节目。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

6、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7、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8、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9、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新闻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第二篇:新闻采访中ing的提问技巧 教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 ——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教案设计

教 师: 姜兰花

工作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方法(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实现有效性、艺术性的采访提问 教学目的:1.理解、并能运用各种提问技巧,提高新闻采访的效力和效率;

2.培养新闻敏感性,善于观察、发现采访现场的变化性;

3.在采访过程中能抓住采访重点,提高制造谈话气氛的能力;

4.人际沟通与提问技巧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程】关于“我”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姜兰花,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

【问题】1.对于我的介绍,你是否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情境的假设,比如是求职面试中、社交沙龙场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等等,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2.你会怎样跟一个不太相识的人开始你们的聊天?

3.你善于打开他人的话匣子吗?你通常是怎样做的?

4.在交谈中,你通常能有效的主导谈话氛围吗? 【新课讲授】

新闻采访界的“铿锵玫瑰”的魅力

——奥里亚娜〃法拉奇

世界第一女记者、国家政治采访之母 法拉奇 向世界投不信任票 《纽约时报》评论 《面对面》王志如是说 法拉奇自己如是说

(在本讲中我们将以法拉奇的传奇故事来领略新闻采访的艺术魅力)

【情景创设】大胆假设: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在G20峰会上分别向中美领导人提一个问题,你将怎样把握这次机会?(让学生明确记者的职责,具有提问的意识)回顾98年两会中朱镕基总理钦点吴小莉的提问。【导入】采访提问之问题意识(目的明确)

采访提问之环境意识(主客观、宏微观环境)

采访提问之角色意识(提问者倾听者观察者)【重点、难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艺术(案例)

(一)、对话型采访“善”提问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问明确,使被采访者一听就明白自己应该回答什么)案例:记者“员工跳槽”之问 法拉奇访霍梅尼、阿拉法特 2.漫谈引导,融洽气氛(营造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便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案例:“你回答的真棒!请再说得具体点儿好吗?” “能否谈谈你在嗜酒的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呢?”

法拉奇与邓小平的第一次会面

3.抓住线索,寻根究底(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案例:法拉奇访基辛格(主谈越南问题)

(二)、诱导型采访“巧”提问 1.侧面入手,迂回提问 案例:法拉奇访阿拉法特 2.巧设机关,借代反问

案例:芭芭拉沃尔特斯访伊朗国王

法拉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 3.充当对手,展开讨论

案例:法拉奇访基辛格(基辛格的中国策略)

(三)、论辩型采访“严”提问 1.单刀直入,先发制人

案例:法拉奇访利比亚统治者卡扎菲(对“革命”的理

解)

2.旁敲侧击,声东击西

案例:外滩画报访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萨科奇 3.明知故问,后发制人

案例:法拉奇之问卡扎菲“一句话整个世界就能爆炸” 【总结】一个创造性、艺术性的采访应是:

充分的准备,开放的态度,倾听的愿望,对话题的热情,以及一些交际技巧的结合。【课后练习及作业】

1. 发掘不一样的你、遇见另一个自己(人物采访)生活中的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什么时候最沮丧? 什么样的事情、境况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什么让你大笑或大哭?

你还记得童年时发生的大事吗?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你——你的成功、失败、观念、信仰、个性、特点?

你最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能否列个单子出来?

你所拥有的物质财产都有哪些?这些财产对你的意义是

什么?如果你家着火了,你会尽力挽救什么? 你经常阅读什么?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谁?为什么?

你经常去哪里,以及怎样度过你的闲暇时间? 在事业上以及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观念、哲学思想对你最重要?你愿意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什么?你采取了(或将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护你的信仰? 在生活中你感到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2. 实例练习:进行采访提问设计 何人:一个失踪三年的七岁小男孩儿 何事:被发现 地点:台中县秀峰乡 何时:星期一晚上 为何:还不知道

如何:一个在网络上看到寻找失踪儿童广告的中年妇女,觉得其中一位很想附近的一个小孩

其他:警方逮捕了和小男孩住在一起的王姓男子,该男子正在打另一场监护权的官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提问设计)

【拓展训练】(可经常运用的采访练习)姓名、地址、年龄、籍贯、职业 列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爱好

说出去过的非常有趣的一个地方 说说对未来的打算

列出一两个自己认为可以发表的“幻想”

列出一项自己喜爱的儿时活动

说出自己经历过的最害怕或最烦恼的一件事

列出自己最擅长的一两个话题(如对老式汽车的专业知

识、鬼故事、用虫饵钓鱼、或者文学作品等)说出一项有趣的关于自己的事实,对此很少有人知道 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最棒的一件事 【推荐阅读】

《采访,城市里唯一的赌轮》(the interviewer, or the

only wheel in town.)[美]尤金〃丁〃韦布,杰里〃R〃萨兰西克

第三篇:新闻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

新闻采访写作(2)是指中央电大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第二学期,本学期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尹德刚和周胜编写的《当代新闻写作》一书。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系统了解和认识有关新闻报道与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的基本写作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能够胜任一般的新闻采写工作。本课程的复习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各章复习要求及要点如下:

第一章

新闻报道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认识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

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的概念与含义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观点内涵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重点掌握新闻报道体裁的基本类型,理解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演变、消息的概念、消息的类型

深度报道的兴起、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的类型 通讯的演变、通讯的概念、通讯的类型 新闻特写的演变与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消息的基本构成成分,理解并掌握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消息各个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报道作品和新闻写作的实践,掌握消息各个构成成分写作的基本技能。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新闻标题的概念、作用、特点、种类和写作要求 消息头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新闻躯干的概念、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背景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结尾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第四章

新闻结构形式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理解并掌握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自由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复习要点包括: 1.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3.悬念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4.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第五章

新闻主题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新闻主题的特性,重点理解并掌握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掌握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主题的概念 新闻主题的特性

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 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新闻材料的概念及其与新闻事实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应从哪些方面鉴别新闻材料,重点掌握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材料的概念 如何鉴别新闻材料 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

新闻语言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新闻语言的概念,认识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认识新闻语言与“新闻腔”、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重点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语言的概念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 新闻语言与“新闻腔”的区别

新闻语言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 如何使新闻语言准确 如何使新闻语言清晰 如何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并掌握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概念与特点,能够正确判断不同新闻作品的体裁类别,能够正确分析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成败之处。重点掌握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并能够按照写作要求采写这四类新闻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简明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述评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事件新闻的概念和写作要求 非事件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人物新闻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的概念、类别和写作要求 社会新闻的概念、特点、类别及采写要求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通讯的种类,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的种类 通讯的叙述方法 通讯的描写方法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 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特点和写作基本要求,并能够依此分析通讯作品的优劣之处,能够写作基本符合要求的通讯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1.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工作通讯的内容、与工作总结的区别以及工作通讯的基本写作要求 风貌通讯的种类、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特色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特色通讯的种类,认识新闻速写与新闻素描的不同特点,掌握大特写的特点、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的概念、含义、特点和写作要领。复习要点包括:

1.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深度报道、大特写、解释性报道、人物专访

2.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3.新闻速写、新闻素描的特点及其与新闻特写的联系与区别 深度报道的由来、不同报道方式和写作要领

大特写的特点

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人物专访的特点和采写要领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认识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掌握内参稿件的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

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

内参稿件的概念、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

概念: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殊社会活动。

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章内容共4小节,仅作参考,不作具体教学要求。课程考试不包括本章内容。

期末考试的有关说明: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统考方式,卷面满分为100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如下: 1.填空题:10% 2.多项选择题:10% 3.名词解释:12% 4.简答题:24%

5.写作或作品分析题:44%

记者《==》采访对象 记者认识〈==〉新闻事实 两对矛盾。

地位 基础和前沿,属于应用新闻学。

第一章 新闻记者

一、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古代:唐代邸报、进奏院状

宋代小报,内探、省探、衙探

最早职业记者:16世纪威尼斯——威尼斯新闻,近代最早的报纸

二、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

《申报》 外勤记者——访事

梁启超 《清议报》“记者”出现

法国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世界第一家通讯社

中国民营通讯社,广州 骆侠挺

黄远生——报界奇才《忏悔录》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部专著

三、无产阶级记者的成长

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马克思和卢格《德法年鉴》

第一家马克思主义日报 《新莱茵报》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周恩来 瞿(《晨报》《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赴苏维埃,《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记者的基本任务

1、采写新闻(天职)

2、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

3、群众工作 A通讯员工作 B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

C组稿约稿 D群众采访

五、记者的条件

黄远生: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邵飘萍: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

邹韬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修养和政策水平

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4、要有广博的知识

5、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第二章 采访的基本要求

一、采访的地位与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理解采访与新闻本源的关系。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二、采访的性质

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

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

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社会性、个体性、独立性、平等性。

三、采访的基本要求

1、到事实发生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

2、面向群众,心贴群众,反映群众的创造、呼声和愿望,把采访的立足点真正移到群众方面来;

3、真实性;

4、快速及时;

5、独立思考、独立负责,不轻信;

6、依靠组织、依靠党委;

7、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平易近人;

8、讲究职业道德。

第三章 新闻的选择和捕捉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的事实的报道。

三要素:事实、新鲜、重要

二、新闻价值

新闻事实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既不能被任意夸大,也不能被任意缩小。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选择和衡量事实的标准。

要素:及时、新意、重要、可读

新闻价值的三个时态和三种表现形式。

三、新闻敏感

是识别新闻的能力,是迅速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能力。

1、政治洞察力——记者新闻敏感的基础。

2、判断某个事实、事件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的能力。

3、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心的能力。

4、见微知著的能力。

5、在同类事实中或同一事件中判断哪个事实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如何增强新闻敏感:

1、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趋势。

2、认真学习辩证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3、深入调研,熟悉基础情况。

4、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5、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四、新闻线索

概念: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获取新闻线索的几个方面:

1、党和方针、政策及党政要人讲话。直接线索、间接线索;主题线索和题材线索

2、来自会议信息、简报。

3、编辑部提示。

4、其它媒体的消息。

5、朋友网络。

五、采访设计的实施

预先安排和策划

重要性: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计划性,提高效率;掌握背景材料,心中有数。

内容:

1、明确报道思考;

2、落实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对象;

3、收集并分析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资料;

4、制定采访计划

第四章 访问

一、访问对象

1、以见报与否分:不见报对象并不是不重要

2、以时间来区分:临时性访问对象、经常性访问对象(通讯员)

3、获取新闻角度分:事实访问对象、意见访问对象

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可靠性、代表性、权威性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有利无害——肯定表扬; 有利有害——批评教育;

有害无利——揭露批评; 无害无利——中性态度。

对有害有利对象中首先提出批评的采访对象要做到:

1、保证每一个细节事实准确无误;

2、牢记人民内部矛盾;

3、不要孤军奋战;

4、倾听批评对象的申诉;

5、不一味批评,促进转化。

三、谈话艺术

1、迅速接近,顺利开头。找共同点、接近点。

2、迅速转入正题:要求明确、交底清楚。A交待采访目的;B交待记者的“底”C亮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

问题性质分:基本问题、关键问题、困难问题

提问方式分: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问或激问、设问、追问

按回答要求分:开放性提问、闭合性提问

4、提问、倾听、观察、引导相结合5、谈话的气氛与节奏

第五章 观察

一、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

1、观察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真实可靠,取信于人,发挥记者作为历史见证人的作用;

2、观察所得材料可以独立构成新闻;

3、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有助于提炼主题和深化主题;

4、有助于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5、有助于记者体验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与采访对象的感情交流,使采访深入、顺畅;

6、有助于构思、写作;

7、有助于核实材料

二、主题观察、一般观察

主题观察:按照一定目的与要求而进行的观察;

一般观察:日常观察

三、冷静旁观与亲身体验

新闻采访与写作选择题

悬赏分:30助理 二级

最佳答案

记者约请一些人就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属于(D.招待会访问)12.一场大型活动,有许多内容可以报道,许多人物需要去采访,而现场记者只有一人,这种情况宜采用(A.交叉采访)提炼主题,认识事实,需要从(D.事实入手)述评性消息写作是(A.以评为主)18.人物消息写作(D.相对人物通讯它更注重时效)19.“观念+例子”的新闻写作是记者(B.先入为主)20.消息写作“三重复”毛病是指同一内容重复于(D.标题、导语、主体)21.在叙事表意上,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是(C.补充、引申关系)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2_学年第一学期新闻类新闻传播专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1)试卷(B卷)

题号

得分

积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计

评卷人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1分)

新闻采访的特点体现为、时间的限制性、、需要的广泛性、、活动的艰辛性。

2、提炼新闻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第一

;第二。

一。

4、真实性,即是指

。思想性,即

3、不准搞有偿新闻是

的基本内容之指。

5、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

6、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

。积分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认为收效明显的是()

A、个别访问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

2、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应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

B、各种会议与简报 C、与受众和亲友的接触

D、其它新闻媒介的报道

3、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结晶是()

A、新闻报道

B、新闻敏感

C、新闻事实

D、新闻素材

4、经济报道的三难问题是()

A、记者难访、编辑难写,读者难读

B、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评卷人

C、记者难问、编辑难编,读者难读

D、记者难写、编辑难编,读者难看

5、比较人物通讯,专访的特点是()

A、针对性、代表性、时代性

B、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C、针对性、代表性、形象性

D、形象性、时代性、适合性

积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采访计划、新闻线索

政治新闻

反面激

积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20,每题5分)

积分

五、论述题(20分)

经济报道要做到雅俗共赏,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应当把握哪些具体的环节?请联系实 评卷人

1、社会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2、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改革会议新闻有何现实意义?

4、怎样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际,谈谈你的看法。

积分

六、实践题(20分)

根据平时的采访活动写一则采访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高职)新闻专业升本科入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总要求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专、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高职)新闻专业 评卷人

专升本学生考试课程。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三部分。考试内容深度与新闻传播学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相一致。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总要求是: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应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一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和行为原则。

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采访行为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学会消息的一般写作方法,了解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的基本要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

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有代表性人物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了解主要报刊的历史沿革和突出特点,了解新闻传播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观点,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经验。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新闻理论考核知识点

新闻

了解新闻的起源 了解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理解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了解新闻价值、定义和构成要素 掌握新闻政策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内容 新闻事业

了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了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新闻工作的政治规范

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和形成过程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掌握如何正确发挥新闻工作的指导作用

了解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 新闻工作的业务规范 了解新闻失实的原因以及表现 掌握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掌握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理解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了解一般的受众的心理 了解新闻工作者的修养要求

第二部分

新闻业务考核知识点

新闻采访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 理解新闻采访的特点 掌握采访与写作的辩证关系

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了解新闻敏感的含义以及作用 了解新闻线索的含义

理解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基本的采访活动方式] 掌握访问的特点以及实现成功访问的条件

10、掌握观察的类型、作用与方法 新闻写作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了解新闻六要素的含义 理解对新闻主题的要求 了解消息的分类 掌握导语的类型

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倒金字塔式” 了解通讯的类别

掌握通讯的结构 新闻编辑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编辑的含义以及工作性质 了解组稿、选稿与改稿的意义以及方法 掌握新闻标题的结构与分类 理解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版面设计的语言符号和基本步骤 了解副刊、专栏、专刊的含义 理解广播新闻节目编辑的特殊要求 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基本理论与应用 理解新闻评论的地位与特点 掌握新闻评论的理论要求和方法 了解评论三要素的含义 了解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了解新闻评论的体裁 掌握短评的写作方法

理解广播评论的个性以及特殊形式 理解电视评论的特点与形式

第三部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核知识点

古代报纸

了解邸报、小报与京报的基本知识

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有代表性的中文近代报刊

2.了解外文报刊在华出版的概况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掌握洪仁轩的新闻思想 了解王韬与《循环日报》 了解维新派的主要新闻宣传活动 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在海外办报活动 掌握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孙中山与《中国日报》 了解《苏报》与“苏报案”

了解《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 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了解民国时期的知名记者及新闻活动

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了解第一批工人报道的创办 了解瞿秋白的新闻实践活动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向导》等共产党机关报道的创办 了解早期的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发展

第七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九一”记者节的由来 了解革命根据地中的新闻事业 了解《申报》改革与史量才被暗杀 了解《大公报》的发展历史 了解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了解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了解斯诺与《西行漫记》

了解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对敌斗争的革命传统 掌握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了解反“客里空”运动

理解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谈话

第四篇: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为了收到好的访问效果,不可不研究提问的技巧。提问的技巧主要表现在:

一、看对象

提问要看对象,“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采访外宾提问,当然不同于采访自己人提问。应由老年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向省委书记提出的问题,用在—一个村长身上也不恰当。用采访知识分子那一套提问的办法去采访工人、农民,也往往效果不好。下面是一位记者讲的首次访问经 历:

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后,为了报道中国人民支援埃及人民反英侵略的斗争,我去一家机床厂访问一个曾随中国商品展览团去埃及当过说明员的工人。我想请他谈谈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便文绉绉地问:“埃及人民怎样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一时不理解记者的意思,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我立即感到提问太不艺术,便换了一种方式问:“埃及人对英国人怎么样?”这一下,对 方明白了,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地说:“埃及人民反英的情绪可高啦!……”这样,我终于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一个意思,两种方式提问,效果反差,何等鲜明!我们不妨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1983年11月中国新闻代表团在日本东京大田区石台中学访问时,有位记者向参加座谈的五位中学生问道:“你们对中国有什么了解?”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从回答。团长安岗立刻把话头接过去,问:

“你们知道中国有一条长江吗?” 五位学生一齐举手。

“你们知道中国有——位孔子吗?” 全部举手。“你们知道鲁迅吗?” “听过这个名字。” “你们知道毛泽东吗?” “知道。” “胡耀邦呢?” “听说过。”

这样话匣子打开了,采访得以顺利进行。仍然是一个意思,两种方式提问,效果反差,仍然何等鲜明!这两个例子都生动地告诉我们,怎样提问,一定要看对象,一定要看对象的

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善于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使访问步步深入。提问好比写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逻辑的必然发展,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位日本记者说:“采访时考虑的是如何提问更便于对方回答,写报道时,主要考虑怎样写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这话是有道理的。为便于对方回答,先从最近发生的事问起,然后由近及远;先从容易答复的问题问起,然后由易到难;先从表面看得见的现象问起,然后由表及里,深人事物的本质;先从对方熟悉的事感兴趣的事问起,然后旁及其他,弄清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这样提问,可以使对方不至于一开 始为难题卡住,同时也有利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一起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找到了,访问一结束,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晰了。

三、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1979年,新华社一位记者去新疆采访,得知石油部一位副部长(兼新疆石油局局长)在和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方面比较突出,决定写篇报道。记者 深知这位领导同志谦虚,要他谈自己的事迹很困难。记者只好借用军事上的战术,先来个“迂回包围”,背 靠背采访。在采访了司机、炊事员、工人、基层干部之后,又找了他的秘书,还找了南疆矿区的领导干部。记者在掌握大量材料基础上,最后打“攻坚战”,抓住要害,提出几个使这位领导同志非回答不可酌问题。这位领导同志不吃猪肉,在食堂就餐时,炊事员给他做豆腐,他也不吃,记者问他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卡得那么严?他回避不了,只好回答。记者又提出:不走后门,应该,但有些规定的补助你怎么也不要呢?这样的问题他也不捐不回答。有些人觉得这位副部长太苛刻,太不近人情,记者又问他怎么看?他也只好答复。这样就了解到这位领导同志对这些问题的真实想法,以及他所抱的疮度。事实证明,这样问的效果是好的。

四、提问具体

要了解具体的东西,就要把问题提得具体。、对记者来说,只有一般的东西月远不够的,是难于写成报道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地认识一个事物的捉征,才能在写作时进行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才能感染人。特别是写人物有时候要具体到他的穿着、表情、对话、心理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天气、环甥 等等,如果又是事后采访,不细细地问,就得不到具体材料,得不到细节。光吵日报记者陈禹山写中年光学专家蒋筑英的通讯《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光辉榜样 其中谈到蒋筑英到成都出差的那天早晨的情景,是这样写的: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种,蒋筑英起来把昨晚锅里的剩饭加上水,做稀饭早餐。妻子给他拿了6个鸡蛋,要他煮熟路上吃。他煮了4个,自己要1个,留下2个给孩子。

这短短一段话,是由好几个细节组成的:(1)蒋筑英临行那天,起床很』

(2)蒋筑英生活简朴,把头天的剩饭加上点水,做成稀饭当早餐;

(3)蒋筑英爱人很关心他,拿了6个鸡蛋,要他煮熟路上吃;

(4)蒋筑英心疼孩子,宁肯己少吃,也要给孩子留两个。这些细节是感人的,怎么得来的呢?在采访时,筑英的爱人并没有把这些一下通通告诉记者,而是记者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出来的。

记者问了这样一些问题:蒋筑英去成都那天几点起床?起床以后干什么?什么早餐?拿了几个鸡蛋煮?煮的鸡蛋都带走了吗?……

记者说,细节就是这样挖出来的,不然她一句话就带过去了。

有一种论调,认为细节不是靠深挖出来的,而是 “合理想像”的结果。这论调显然是有害的,因为它违反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生动的细节。只要我们不满足于一般的采访,而是深入下去,仔细观察,细纽问,穷追不舍,就不难获得生动的、有意义的、富有特征的细节。陈禹山和许记者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五、两面问

问正面,也问反面;问主要,也问次要;问优点,也问缺点;问长处,也短处,这是全面了解一个事物和一个人所需要的。有的记者在访问时,碍于面,不好意思当面问人家有什么缺点,有什么短处。其实没有必要。当然,点、短处,可以从他的上级或下级以及周围熟悉他的人那里去了解,但也可全面了解。缺点、短处由本人说出来,这不但无损于他,而且说明他对自己能一为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人民日报一位记者采访王观澜这样的领导干部,在谈几次之后,把握时机,大胆地问王观澜:“你的缺点是什么,能不能谈一苡(问得很有礼貌)王观澜同志丝毫没有见怪,笑笑说:“毛病很多。最近一次党生活会上,我作了自我批评,对人严,对己宽。这样吧,我把记录查一查,窃你。”过了几天,记者果然收到了王老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还附有农业部党绢。据笔者1983年1月访问《光 明日报》记者陈禹山的材料。三次生活会的简报,上面写着:“王观澜同志检查自己过去总是批评人家多,批评自己少,对人严,对己宽,自尊心自信心偏强……”看着这些讲自己缺点的来信,记者对王老的印象更好了。

六、提问要讲究方式

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例如,采访一位县委书记,问:“今年全县的国民生产总值计划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从你谈的情况看,粮食增产了,增产的幅度有多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多少?”、“粮食增产,县委和县政府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增产这么多粮食,国家收购有哪些举措?储存保管面临哪些新问题?”、“请展望一下明年的生产形势”。这些都属于正面提问。正面提问的好处是,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一般适用于采访领导同志,采访外宾,或习惯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象,当然对有交情的朋友,更不需要转弯抹角了。

2.侧问。有些问题,对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对象正面提出来,效果往往不好,但可从侧面人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在这方面,笔者有多次经 历。笔者喜欢和外地来北京打工的人聊天,你要直来直去地问他一年挣多少钱,他不会痛痛快快、老老实实地告诉你,在他看来这是秘密。怎么办?你可以先和 他拉家常,从侧面问起,比如他一家有几口人,是不是都在北京,吃饭一月要花多少钱,房租一月要花多少钱,孩子一学期上学要花多少钱,看病要花多少钱,一年要给老家寄多少钱,如果是做小买卖要交多少租摊费、工商税,如此等等加起来是他一年的总支出,你就能作到心中有谱了,然后再转到正题,问他一年的收入……他就有可能把底交给你了。即使他还不愿给你交底,你也可以作出大体不差的判断了。侧问,迂回,费时费心,但不这样,你还真难于了解到真情。3.反问。即从逆向提问。这种方式运用得恰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非回答你不可,但要注意提的问题不要引起对方反感。

4.设问。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启发对方思考,帮助对方回忆。要设问得好,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但在设问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诱使对方按照自己设想的一套去谈。

5.追问。这是提问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握事物的矛盾,循着对方谈话的脉络,一个问题接一个问 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但要注意不要 把追问变成追逼。有些记者为了挖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总喜欢这样追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你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想过其他的问题没有?” “你难道就不再想了吗?”。这样提问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并不策略,也不高明,而且容易把追问变成追逼,变成变相的“审问”,使人家心情不愉快。

6.故问。即明知故问。明知故问,岂不多余?并非多余,这是为了从多方面印证某个问题采取的一种策略。电视采访的故问,往往是借采访对象之口向观 众作出某种交待,这比记者直接说出来似乎更好一些。例如,为报道某条铁路大动脉在特大洪灾中畅通,记者访问某地官员,故意问身后那列火车正通过的铁路 的情形。其实记者是知道那条铁路的情形的,只不过通过这一问一答,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罢了。7.借问。即借别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向采访对象提出来,请采访对象答复。有些问题,记者用自己的口气直截了当地提出,对某些头面人物显得有失礼貌,也不策略,但借他人之口把问题提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对方还非表明态度不可。1四7年5月趁新上任不久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来我国访问之机,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去访问他,提的几个问题中,有三个问题都是借问,请看:(1)我们已注意到,秘书长先生,有些观察家在评价你的工作时说,这几个月你的工作都是形式方面或公关方面。你这么做为什么?(2)秘书长先生,你在联合国工作了30多年,有些人认为你工作这么长,你将更加保守,更加谨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秘书长先生,一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这个位臵,我采访了你的前任加利先生,加利先生说他是“超级乞丐”,不知你认为怎么样?安南一一作了答复,表明了他的看法。

8.激问。就是通常说的激将法,提出带刺激性的问题,激得对方不答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激问只是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才用。

第五篇:新闻采访提问(新闻学专业)

1)开放式提问:大而化之的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抽象、范围较大的提问,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被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的余地。

A、长处

a、问题问得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

b、被采访者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

c、记者比较容易处理:对于不太了解的采访对象,可以“投石问路”,并且赢得一定的思考时间

B、短处

a、问题流于一般化,被采访者容易泛泛而谈或者不知如何回答

b、问题焦点不集中,被采访者不容易说出心里话

2)封闭式提问:有特定指向的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被采访者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A、长处

a、问题问得明确,容易得到被采访者的具体回答和有价值的材料

b、问题焦点集中,被采访者容易说出心里话,采访容易深入

B、短处

a、提问的度比较难于把握,很容易影响到谈话的气氛

b、提问的面比较容易疏漏,很容易影响对情况的全面了解

一般说来,开放式提问大多用在提问的开头,中间话题的转换,或者用来搜索情况、调节谈话气氛等;封闭式提问大多用在提问要从某一点突破,深入了解某些情况、某个问题,或者是“步步紧逼”的追问,或者核实某个材料等。但是,整个采访仍然要以封闭式提问为主。封闭式提问的技巧就在于要不断细化问题(需要“再现”/“展开”部分)内涵。

2、方法

1)反问法:指从事实的相反方面活被采访者谈话的相反方向提出问题,迫使被采访者思考并回应的提问方法。反问法是一种激将法,社和采访在关键地方步愿意透露真实信息的人。但是要注意:反问法提问通常比较尖锐、奇特、刁钻甚至古怪,所以提问者的立场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并要善于控制气氛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