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研究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4-80412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0 11:13: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研究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研究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摘 要

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小微金融机构。建立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地方性金融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研究在研究总体上仍停留在问题表面,重视现象描述,缺乏背后深层原因的分析,国际比较经验借鉴不足。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地方性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研究其地方性商业银行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业务优化及管理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给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金融;风险评估;经营模式

I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Abstract

Local commercial banks are small micr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commercial banks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our current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ural area like the low coverage, insufficient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hortage by the lack of financial services such as “financial repression” and to do bett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However, as the village bank in China started late,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Local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study overall still stays on the surface,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on, analysis of the underlying reasons of the lack of experience,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ercial banks in and out of China, analysis of the Local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positioning, business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starting from the village bank problems, pro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omote Local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This paper wants to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suggestions in how to use the policy well.Keywords: local commercial; banks local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business model

II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1

1.1 背景意义......................................................................................................1 1.2 研究方式与思路..........................................................................................1

第二章 现状..............................................................................................1

2.1 国外地方性银行现状..................................................................................1

2.1.1 尤努斯地方性商业银行.................................................................1 2.1.2 尤努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启示.....................................................2 2.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现状..................................................................3

2.2.1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现状.....................................................3 2.2.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存在问题.....................................................3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现状......................................................4

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控措施......................................................................4

3.1.1 设立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指标.....................................................4 3.1.2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4 3.1.3 建立商业银行监督制度.................................................................4 3.1.4 完善法规体系.................................................................................5 3.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不足..................................................................5

3.2.1 缺少明确的风险承担主体.............................................................5 3.2.2 风险监控的水平仍然很低.............................................................5 3.2.3 风险监控优秀人才缺乏.................................................................5 3.2.4 商业银行内部体系存在严重问题.................................................6 3.2.5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6

第四章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6

4.1 地方性商业银行SWOT分析.....................................................................6

4.1.1 优势(Strength)...........................................................................6 4.1.2 劣势(Weakness).........................................................................7 4.1.3 机遇(Opportunity).....................................................................7 4.1.4 威胁(Threat)..............................................................................8 4.1.5 小结.................................................................................................8 4.2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化......................................................................9

4.2.1 丰富金融产品种类.........................................................................10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4.2.2 合理确定产品价格及期限.............................................................10 4.2.3 创新产品担保方式.........................................................................10 4.2.4 优化业务申报流程.........................................................................10 4.3 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管理优化................................................................11

4.3.1优化股权结构..................................................................................11 4.3.2完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11 4.3.3加快基础设置建设..........................................................................12

第五章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意义

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指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虽然今年来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等方面还远不能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

近些年,随着金融业的开放,我国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地方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既面临着一般公司所遭受的风险,也有自身的特殊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这些风险种类众多,而且贯穿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运作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有效把控并化解风险,才能使地方性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同时,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直接关系到金融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关系到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险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从实践中看,我国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如风险监管预警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需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

1.2 研究方式与思路

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的特点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监管的不足,并借鉴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监管的优秀方式和措施,提出完善风险监控方法的相关措施。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现状,对当前监管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办法。文献资料和数据的搜集来源主要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官方网站数据查阅、网络文献资料、相关报刊书籍资料等。通过对各种文献的分析研究,综合各种信息,进一步加工整理,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第二章 现状

2.1 国外地方性银行现状

2.1.1 尤努斯地方性商业银行

世界范围内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典范当属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

2006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创建于1974年,80年代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村组织,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人口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款责任。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农户每星期分期还款。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购买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的股东。至2012年,乡村银行已有超过850万的贷款人,每年借贷款项高达15亿美元,而坏账率不足1%,年利率达20%。

2.1.2 尤努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启示

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以下启示:

1、金融服务社会更应为弱势、贫困群体“雪中送炭”。这是农村金融价值取向的问题。商业银行以盈利为导向,由于利润等原因纷纷将业务从农村区域撤出,将进一步恶化农村金融环境。尤努斯的实践证明,通过体制的创新与机制的合理设计,金融机构有责任也有能力加强对弱势行业、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经济各主题与要素的活力,使社会成员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进而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地方性商业银行成功的关键源于利率定价机制灵活且利率水平较高。尤努斯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品均利率20%,贷款利率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灵活浮动,穷人虽然因此付出相对高的利息成本但也获得了相对高的贷款机会。目前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对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小额贷款机构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实践证明,小额信贷虽然利率高,但客户往往能从借贷后的生产活动中收益,而高利率能够将富人阶层排斥在外,从而保证发放的目标为低收入阶层。

3、信用与财富并不成正比。尤努斯把钱贷给穷人,但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还款率高达99%以上。弱势地区、弱势行业、弱势群体会更珍惜自己获得贷款的机会,更珍惜自己的荣誉。

4、高利率小额信贷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农村高利贷的滋生和蔓延

农村高利贷抬头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可贷的资金不足以及渠道不畅,因此贫困弱势群体只能选择更为苛刻的高利贷,从而是的贫困弱势群体的生活雪上加霜。高利率小额信贷特别适用于此类群体需求,可以让他们不再求助与追逐超高利润的高利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高利贷的滋生和蔓延。

5、内生性激励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抵押担保制度

尤努斯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采取了契约性的结构和机构形式,有利于降低对借款人行为的监督成本,从而放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通过整贷零还、小组模式、随机回访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保障资金安全。特别是小组模式,将5至10个贷款客户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对贷款进行内部评估,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从连带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责任对借款人还款积极性的影响以及小组成员通过彼此存在的社会资本,对小组中出现债务拖欠的成员施加“同伴压力”这种内生性的激励机制很好的替代了抵押担保制度。这是乡村银行成功的重要因素,值得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借鉴。

2.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2.1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地方性商业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已开业地方性商业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至2011年5月末,资产总额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其中存款余额1006.7亿元。所有者权益274.7亿元,其中实收资本260.2亿元。截至2011年3月末,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30.5%;截至2011年5月末,不良贷款率0.12%、拨备覆盖率810%。已开业地方性商业银行有效改善了当地“三农”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5月末,农户贷款与小企业贷款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1%。自2007年成立以来,地方性商业银行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0.5万笔,金额568.6亿元。

2.2.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存在问题

从我国地理幅员辽阔、农村众多的现实情况看,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速度仍然偏慢,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社会认知度低。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

2、筹资能力弱。地方性商业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县城,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制约了地方性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加之地方性商业银行网点少,缺乏现代化手段,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吸引力较弱。

3、技术手段落后。许多地方性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功能不全,不能进行通存通兑,也不具备办理本票、支票等基本功能,只能满足信贷业务台帐的查询和统计分析需要,不具备信贷业务流程控制功能。

4、结算渠道不畅。绝大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未能加入人行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资金划汇受到阻滞。大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发起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间接代理接入,结算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

5、潜在风险大。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由于目前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弱,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特别是无抵押的保证贷款潜在风险更大。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之风在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而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地方性商业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6、信用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因而也使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以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他们认为在地方性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就等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可不用考虑归还;加之地方性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地方性商业银行目前尚无法直接与征信中心联网,不利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防范。

7、偏离宗旨。

服务“三农”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根本宗旨。但是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在此情况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地方性商业银行重现。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现状

随着金融自由化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受到外资的冲击,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发展,风险监控的措施也逐渐增多,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当然仍存在一些不足。

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控措施

3.1.1 设立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指标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规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有三个指标: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风险水平的指标比较多并且区别不同的风险类型,针对流动性风险的指标有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和流动性缺口率。信用风险水平的指标则是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市场风险水平以累计外汇敞口头寸和利率风险敏感度为指标,操作风险损失率是评价操作风险的指标。风险迁徙则评价指标是政策类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风险抵补评价指标为盈利能力和准备金充足程度。

3.1.2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制定资产负债管理与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负责监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根据资产负债的指标考核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并根据商业银行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手段和措施。

3.1.3 建立商业银行监督制度

商业银行在自己的组织架构内设立稽部门,专门用来监督商业银行内部行为,包括对员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工的违法违规、恶意串通行为的监督、对错误操作和管理不当行为的监督、对银行发放贷款和信用卡规模和标准的监督等等方面,概括来说,就是商业银行对自己运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自我监督,以期能够通过这一措施来避免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的风险出现。

3.1.4 完善法规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的规则,各个商业根据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规则的实施细则,将总的规则进行细化和贯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规条例体系。

3.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不足

3.2.1 缺少明确的风险承担主体

风险监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需要明确风险的承担者。有明确的风险承担主体,对于风险的监控才更有针对性,也能够在风险出现时,明晰权责,而不是在风险出现时,互相推脱责任,反而不利于风险的排除和化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完全分离,这是导致风险承担不主体不明的关键原因。

而我国很多地方的政府非常热衷于参与银行业务,这种参与极其不透明,干预着银行的很多工作,如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贷款等业务,银行在政府的施压下为不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优惠贷款,到期之后款项无法收回,这个时候,银行只能自行承担责任,政府干预导致的恶果,责任却被转移了。

3.2.2 风险监控的水平仍然很低

我国目前针对风险监控水平采取的是量化的指标计算方式。风险监控的每一项指标都有各自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方法,各个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控水平如何,即通过各个指标计算的结果汇总得出。但是这些指标不是万能的,对于商业银行中的某一些风险,可能无法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或者定量分析的结论可能并不十分准确,不能够完整真实反映风险监控水平。而外国采取的很多有效的措施,如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目前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并未运用到实践中。

信用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用以衡量贷款的发放与否和贷款数额大小等,信用高低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放款能够顺利收回和损失风险的大小。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体现在信用的评价分类不够细致,信用评级方法与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信用评级分析分工不明,量化指标针对性不强,这些都会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的不真实性。

3.2.3 风险监控优秀人才缺乏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监控对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因为多种多样的风险和障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管理风险监控的人员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不仅仅需要有金融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还需要有物理学,化学甚至是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知识储备。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风险监控的人才素质尚未到达要求,这也是风险监控不足的一个原因。

3.2.4 商业银行内部体系存在严重问题

商业银行内部体系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内部组织架构的不合理。银行内部设立的风险监控专门机构,常常是徒有其名,因为权威性和独立性都不强,即使发现了风险监控的不足,也没有办法强行采取弥补或者修正的措施。这是由于我国的主体商业银行仍是国有的,其经营管理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

商业银行内部体系的问题另一方面体现是内部管理不足,自我约束不力。商业银行内部的员工违法违规与外部人员串通的例子很多,领导层以权谋私的案例也有,操作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前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能扩大账面的资本拥有量并且在外资资本进入之前抢占信用卡市场,疯狂发放信用卡,向在校的尚未有独立收入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和其他因素,导致了社会上信用卡泛滥。这一做法的后果是,银行出现了非常多的坏账,整体来看,发放的信用卡盈利非常低。这个例子说明银行内部对于业务的制定和实施,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

3.2.5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缺乏有效和完善的风险预警,这就对风险监控的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大的原因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不完善导致的。

第四章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活着才是硬道理,只有地方性商业银行能够走出符合自身定位、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起到扶持三农的作用。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定位寻找道路,小微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简单的理解为小型的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机构在自身组织架构、人员队伍、管理方式、营销策略、金融政策方面都应当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4.1 地方性商业银行SWOT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但从企业经营角度看,需要进一步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才能进一步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

4.1.1 优势(Strength)

首先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1.本土化优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员工一般都是本地人员,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市场,与贷款客户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此外,地方性商业银行通常将本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本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对其他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

2.效率高。地方性商业银行决策链条短,操作机制灵活,不需像农信社一般层层上报审批。

3.产品设计灵活。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分散,可根据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

4.船小好调头。地方性商业银行规模较小,设立所需资本不高,即使经营不善,其他资本也可以以不高的成本接管,还可根据市场中的竞争及时调整策略。

4.1.2 劣势(Weakness)

地方性商业银行具有以下劣势:

1.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针对中小收入者和小规模金融需求者,主要解决农村地区较低层次的金融需求问题。而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包含了多个层次,例如农业企业、农工商户、较大规模种养殖户等等,地方性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满足。

2.缺乏规模效应。由于规模小,加之未能在统一体系下,地方性商业银行基本都是小规模“单兵作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吸储难度高。农村区域相对封闭保守,农村的储蓄观念相对传统,缺乏理财观念,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商业银行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吸储难度较高,从而进一步影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放贷等经营业务和资金流动性。

4.结算网络不畅。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没有行号,无法开展结算业务,不能看里银行卡、不能汇兑,不能办理房贷,不能开展基金业务。

4.1.3 机遇(Opportunity)

上文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接下来将对其外部面临的机遇进行分析:

1.市场空间广阔。据银监会统计,目前中国有85%金融资源集中在城市,仅有15%金融资源在农村(县以及县以下地区),城乡之间金融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因此,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对广大农民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存款容易但贷款门槛高的大银行,而是贷款门槛低的小银行。国家大幅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目的也是在于打破农村金融垄断地位,建立一个完善的竞争型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对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2.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意见。

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设立主要为当 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首批选择在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和湖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在2006年底至 2007年10月的试点阶段,共有1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占当时已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50%。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从6个省(区)扩大到30个省(市/区)。与第一阶段相同的是,各地还是优先选择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提出了到2011年底在全国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计划,其中地方性商业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

2010年6月,财政部发布《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央财政对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按当年平均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全国共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52家,其中开业448家,筹建104家。在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地方性商业银行有400家,占89%;贷款公司9家,占2%;农村资金互助社39家,占9%。

4.1.4 威胁(Threat)

地方性商业银行面临以下威胁:

1.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业务基本缺乏有效的担保方和可变现的抵押物,风险较大。此外,农村区域需要融资的项目基本缺少信用风险评级,没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风险评估,增加了放贷风险。而由于存在社会、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生产性投资在农户投资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户的生产性投资意愿弱化,投资需求强度降低,这也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2.多元化竞争格局。从农村总的发展态势看,地方性商业银行将面临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一是农业发展银行逐步实施农业开发性金融战略,重点面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农业银行重返农村市场,打造县城特色零售银行;三是邮政储蓄银行将争夺农村市场份额;四是国家开发银行信贷业务瞄准县城中小企业。农村金融市场将进行重新洗牌。

4.1.5 小结

通过以上SWOT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1.从SO(优势与机遇)角度分析,欠发达地区小微金融业市场空间广阔,地方性商业银行依靠其本土优势、灵活优势,大有可为。由于大型银行、机构在自身的流程、规模以及考核体系上的弊端,运作效率低,在欠发达地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从ST(优势与威胁)角度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当立足本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高效率优势、灵活优势,关注风险规避以及多元化竞争。目前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为2至10万元的小额贷款,其中2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只需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期限灵活、利率可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议决定,较农信社低。

3、从WO(劣势与机遇)角度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应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在地方的落实,积极了解、学习相关政策并主动跟进地方政府落实。

4、从WT(劣势与威胁)角度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当做好自身市场定位,通过准确锁定细分市场,将资源、精力集中投入以换取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地方性商业银行大多数是出于政府要求设立的,且大部分是由大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在经营上由于逐利的趋势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宗旨。结合上文分析,建议地方性商业银行应真正采取现代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以独立运营的小微金融机构的角色出现,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服务“三农”的政策引导(例如对服务“三农”业务贴息、补助、免税等等),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应摆正定位,扎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当地农户、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小额信贷业务为主要业务,为目标客户灵活制定满足其需求的小额信贷业务。此外,风险的规避应当得到重视,这关系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永续经营。

4.2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化

在经营范围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功能相当齐全。根据规定,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但是,结合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虽然其业务范围相对齐全,但是若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应结合其自身的市场定位以及战略规划,将其业务范围进行优化。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4.2.1 丰富金融产品种类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业务由于其劣势很容易简单的变成存贷款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同质化程度高,只有真正立足农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自身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从信贷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可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进行整理、分析目标客户,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可效仿尤努斯的小组互相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性商业银行业务联络员担保制度,可有偿聘请在当地有威信、有一定担保能力的村民或村干部作为业务联络员,为其介绍的贷款客户提供担保,从而有效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存款损失。还可以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对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提供信贷支持,例如若农产品收购企业能够提供担保,则可以尝试为同一产业链上的生产性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信贷支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可以从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把握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农户金融需求特点,探索并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例如“专业大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等等。

4.2.2 合理确定产品价格及期限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资金运作成本、风险收益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一般而言,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应低于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在贷款期限上,地方性商业银行一般发放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或融资产品,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的短期内流动性问题,只要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存在项目发生建设、运营、技术等风险,短期融资产品的风险就相对较小。

4.2.3 创新产品担保方式

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难以全额抵押的情况,农户符合银行标准、可用作抵押的资产有限,而且此类资产与农民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违约后执行困难,违约执行成本较高。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必须结合农村实际,可尝试引入保险公司或上下游公司联合担保的模式,或者以经营权、使用权抵押等方式进行担保,降低农村客户进入门槛。

4.2.4 优化业务申报流程

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农村、小微企业、家庭作坊,此类客户生产周期端,额度小,对时效要求高且缺乏有效抵押,因此,应当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流程优化。在申报流程上,从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客户准入、信用管理、例外核准、价格申报、管理权限、担保方式、电子申报、贷审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营销效率、申报效率、审批效率。在确保综合收益和风险管理相平衡的基础上,去除低效、重复、内耗的部分,提高经营效率。

4.3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管理优化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勤练内功,提高自身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管理。

4.3.1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决定着公司治理乃至经营方向。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主发起行必然以利润最大化为最大的追求目标。目前我国现有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中,作为主发起行的有国有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均超过15%持股比例的政策底线,使主发起行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实际控制者。

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实际控制人,主发起行在地方性商业银行建立初期,过分强调盈利目标,极易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宗旨。实践表明发起行大多出于实现“跨区经营、占据市场、享受政策优惠、提高自身社会形象、获得更多当地信息以及化解竞争”等多重目的,而这些严重偏离了《意见》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定位。

而作为实际控制人的主发起行执行“风险控制优先”的原则,使得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还只是囿于商业银行的原有模式,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非常不适合农村金融。如果不能灵活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变革,只是一味照搬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那么农户的贷款需求必然得不到满足,服务“三农”将是一句空话。

促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实实在在地为“三农”服务的根本举措是优化股权结构。具体而言,就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投资主体来说,要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根据各地情况差异,政府、企业、银行、个人等,均可作为投资者入股地方性商业银行。

4.3.2完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

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品行进行评议。另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例如资本充足率标准高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更高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等。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4.3.3加快基础设置建设

应加快地方性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应增加分支机构建设、扩大服务半径,让地方性商业银行职工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地方性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应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例如河南西平财富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上线“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能力,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地方性商业银行。

第五章 结论

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小微金融机构,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业务优化及管理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市场定位上,地方性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不偏离其服务地区这一宗旨,若离开了这一宗旨,将很容易与逐利导向的商业银行同质化。而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以及地区市场的特殊性,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当以小区域内中低收入农户及小微农业企业为主,提供小额度、周期短、免担保、低门槛的信用贷款。

在业务优化上,地方性商业银行应积极发挥自身扎根农村市场的优势,在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运作效率、战略导向问题而撤离农村偏僻区域时,通过自身的努力,贴近目标客户群体,为他们量身打造更灵活更便捷的金融方案。

在自身管理上,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当在股权改革上有更大的突破,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严格规范准入制度、信用制度,采用现代先进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控制风险。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王洪静.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127-129.[2]王淑芸.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12.[3]陈益莲.湛江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4]石陈.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2.[5]聂晓宁.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6]吕宗勋.甘肃榆中农村合作银行经营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7]顾苏煜.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8]罗洁.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9]袁铨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10]苏雪燕 刘诗平.国外技术引进村镇银行 确保贷款发给“会赚钱的好人”[J]新华网.2011-10-08 [11]刘虹.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对中国弱势金融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09-09 [12]上海国际金融学院.村镇银行全球化成必然趋势(金融说)[J]国际金融报.2013-01-23 [1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52-60 [14]秦汉锋.村镇银行制度创新、环境约束及其严谨[J].武汉金融,2008(5):38-41 [15]唐晓旺.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金融,2008(1):59-62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

扣扣:506717090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历经几个月的时间,论文终于要完成了,虽然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在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给我很大的信心和帮助,不厌其烦地为我分析案例和修改论文。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我没有头绪,烦躁不安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最后我还要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各位的研究文献,对我的论文意义重大。

最后,再一次感谢对我无限支持的老师和同学,谢谢。

第二篇: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近期,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在《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微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基础上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进小微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完善小微信贷金融环境。

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其中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2.04万亿元,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2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小微企业信贷的高成长性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小微企业金融成为了真正的蓝海。支持小微企业,大力发展微贷业务,不仅因为政策导向,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0.7倍的限制,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此举势必使得对公信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把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推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未来的微贷业务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将逼迫地方性商业银行增加微贷业务投入,提升微贷业务的管理水平和风控水平。

一、发展微贷业务的政策分析

(一)发展微贷业务顺应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有利于顺应国家关于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意见。要求各家金融机构在信贷增量上,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应当继续保持倾斜。

1、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支持

2013年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要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臵,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监会数据显示,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7006亿元,同比增长34.6%。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表明,今年以来,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改革转型、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各家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方面加大了重视和信贷资源的投入。

2、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在新形式下,小微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深耕本地市场,下沉业务重心,将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服务县域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同时,注意防范不符合县域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3、提高自身生存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

在贷款利率0.7倍限制取消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资金优势将垄断对公信贷市场,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浮10%,对公贷款利率下浮70%以上的双重压力下,将更多的转战议价能力更强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和微贷业务市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微贷业务,可以在当地迅速形成特色,打造知名度,顺应监管机构的要求

监管机构也要求城商行和各地农信社走差异化道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支持当地实体经济、扶持当地中小企业。早在2010年,不论是监管层面还是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都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的要求 中国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远企曾在某城商行调研时指出,市场定位要有理念,即要有差异化、特色化;跨区发展要分析市场竞争性、互补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和风险管控。

大力发展微贷业务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成功助力,完全符合和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二、发展微贷业务的竞争分析

1、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有利于建立先发优势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积极进行业务转型,推进客户结构重心下移,大力发展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2012年上半年,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投放小企业贷款9332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32.7%;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0.1个和5.9个百分点,可见在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竞争之激烈。但同时,单户100万元以下的微型贷款业务又是一个细分的新市场,尚没有哪个银行一家独大,值得地方性商业银行抢占先机,快速收获。

2、大力发展微贷业务有利于应对非金融机构微贷业务的挑战 目前,小额信贷公司、网络融资平台和其他影子银行迅速加入到微贷业务中来。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融资整体规模已由2007年的2000万元升至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5%。国家开发银行对微型企业信用贷款市场的调研显示,该市场需求保守估计是至少5万亿元。

为数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不断涌现,“阿里贷”以淘宝商户为对象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宜信公司以居间理财模式大规模开展微贷业务。网络微贷“人人贷”2012年1到6月交易量已达1.3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以上,有1700余名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和个人消费者通过人人贷向超过1万名理财者募集到所需资金。这些鲜活而急促的变化使我们必须相信,微贷业务必须尽快发展、大力发展。

3、大力发展微贷业务有助于推动地方性银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

微贷业务的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批、集约化管控有利于地方性银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营销、风控和管理模式。此外,以打分卡为技术自动审批小额度业务也可批量、标准化地进行大规模操作,减少人员成本。如未来借鉴网络信贷、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性银行建立适合微贷业务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

三、发展微贷业务的市场分析

1、“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最早是由W.钱.金(W.ChanKim)和勒妮.莫博涅(Renee Mauborgne)于2005年2月在二人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如果我们把整个市场想象成海洋,这个海洋由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组成,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用简单的话来解释:红海就是红色的大海,防鲨网的范围之内,水质混浊,营养贫乏,但是人很多,在这个小圈围之内不能出围,人人都竞争激烈;而相对蓝海就是蓝色的大海,防鲨网之外海之深处,水质和营养物都很好很丰富,范围也相当广泛,竞争的人也少,蓝海竞争胜者将得到比红海多得多的利益。那么所谓的“蓝海战略”就不难理解了,“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业务市场的企业战略。

2、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寻找激烈同质化竞争下的“蓝海”战略,将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上。差异化战略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他指出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按照波特教授的一般性企业竞争战略原则去思考一些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不难看出,有效的差异化战略能够帮助银行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压力,提高利润水平,赢得细分市场的客户,从而最终为银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3、发展微贷业务则有利于避开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红海”。无论是被迫遵从银监会的“两个不低于”还是自觉自愿,各银行300-500万元左右的小企业贷款如火如荼地超常规增长,造成一个小企业客户多家银行授信越来越多、贷款收益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小企业贷款正在变成“红海”,“挤出效应”也将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综合收益率逐渐下降、目标客户的信贷风险逐渐上升。而微贷业务凭借其小额、分散、高利的特征,将成为应对这一难题的最佳答案。

4、微贷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该地区有泰隆、民泰、台州三家主要从事微贷业务的小银行,他们在微贷业务上都各自发展到300亿元左右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民营经济总量是台州的数倍,仅北京地区的专业市场就有2000余家、个体工商户70余万,上海、深圳和杭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数量分别为:上海110余万户、深圳80余万户、杭州50余万户,除大城市之外,全国各地县域城市也都形成了各具产业特色的小企业产业集群,仅河北省就有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120个。这些市场的个体工商户和小私营业主基本都处于金融提供较弱的局面,同业竞争强度小,绝大多数都能成为我行的潜在客户。

5、数据表明,中小和小微企业的市场潜力并不亚于大型企业。以山东省地级市济宁市为例:2010年末,济宁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到33.0万户,增长2.1%。其中民营企业2.9万户,增长9.9%;个体工商户30.1万户,增长1.4%。从业人员达到187.3万人,增长3.9%;注册资金486.3亿元,增长14.1%;资产总值达2208.1亿元,增长10.1%。全市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额占到全市税收收入的59.3%,已超过全市总税收的半壁江山。多数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旺盛,为小微信贷提供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因此,避开与大中型银行的同质竞争,也避开了把自己推向“傍大款、垒大户”的“独木桥”,更规避了因贷款集中度过高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所以,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增强对小企业金融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与大银行抢市场、争客户”,将小企业作为基本的客户群体,把信贷业务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到服务小微企业上面,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地方性银行的现状分析

(一)与国有及股份制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的天然竞争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竞争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固有的缺陷是其处于竞争劣势的根本

(1)规模化不足。机构设臵上的局限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仅导致其经营风险高,而且阻碍、牵制业务开拓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网点少、营业额低,业务开发成本无法分摊,因此制约其科技水平的改善,也制约着其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化解,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竞争力不强,生存困难,存款有进一步向国有大银行集中的趋势。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没有配套,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正在从一些地区和领域让出部分市场空间,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却没有相应地连动起来。

(2)市场定位不准。地方性商业银行“克隆”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常见弊端,即“大银行病”,其直接影响是使其失去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特色与优势,经营成本上升。当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追求“做大”、企图抛弃“中小概念”时,在西方发达经济国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却是广泛存在且高效运作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已呈现出与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雷同的现象,特别是市场定位的趋同性,已经把地方性商业银行带入“死胡同”。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坚持跟随型战略,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因此,至今无论从区域上,还是从产品上,甚至在某一单项业务上,都无法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尤其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和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重点转移到了二、三线中心城市,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业务开拓更加艰难。

(3)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经营者视野及政策敏感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老化,知识结构失衡,高水平人才匮乏,很难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大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4)缺乏市场定价权。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地方性商业银行在规模上的巨大悬殊对比,导致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并且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将会更加明显。由于资金价格的保本点与资金规模的大小关联极大,即资金规模越大,资金价格保本点越低,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价格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的浮动区间合法地冲击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

2、外部环境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其劣势地位

(1)政府的干预过多。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方属性比较浓厚,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控股,在现行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多上项目,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项目调查、信贷决策等经营活动直接干预,导致决策失误,造成资产质量低下,资产流动性差等后果。另外,政府主导的组建模式使地方性商业银行承受较重的历史包袱,资产质量先天不足。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呈恶性化之势,表现为资不抵债、巨额亏损、坏账严重、管理松弛等。这其中不排除社会经济及银行自身经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的原因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别是政府强制进行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模式。

(2)政策性限制过多。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准入标准的软约束问题,特别是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种市场准入的限制,很容易形成对国有银行低效率的保护。其次,在业务运营上,监管部门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限定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实际上锁定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轨道,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因地制宜进行业务创新的能力。最后,调控政策的“一刀切”也容易“误伤”地方性商业银行。例如2010年以来的贷款规模限制政策,把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处于稳定发展期的国有银行同等对待,造成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存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却苦于贷款规模限制而不能发放贷款,结果是存贷比严重偏低,影响其经营效益,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严重制约作用。

(3)历史原因造成的信用环境缺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打着“国字号”招牌做后盾,造成了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歧视。尤其是历史上一些中小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关停整顿更是损害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形象,舆论宣传也未能从正面、积极的角度进行报道。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公众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任危机。这样信用环境也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收集中小企业的信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为他们开展差异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因为受规模所限,区域化经营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一个基本策略,所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缘性基本上都很强。这种地域或区域优势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对本地区小微企业的各种信息,从企业经营状况到企业经理和所有者的能力与信用、从静态信息到动态信息都能比较及时获得,其信用调查成本要比大银行低;另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与小微企业之间的长期互动而形成关系型信贷过程中所需要的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软信息”,也具有大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中小金融机构的经理大多是在当地社会有相当关系网络,也都是地区的社会精英,尤其在企业界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人脉较广,因此他们能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金寻找到潜在的信贷客户。特别是在中国,由于有家乡情结、亲朋的顾虑,借款者的违约风险较低。虽然大银行在地方上也设有分支机构,但其决策人员多由上级行派出,这些经理与地方的精神联系不能与地方性商业银行相提并论。因而与客户联系不够密切,难以通过人际关系渠道吸引潜在的客户,并且风险较高。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局限于区域内经营,因而区域内如有某个发生违约,信息会在狭小的范围内非常敏感且受人关注,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社会监督。而且,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基于共同的利益,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因而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会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网络,有利于双方互相的监管督查。

五、发展微贷业务的收益分析

(一)微贷业务资本占用少,盈利能力高,适宜将其作为战略性产品

1、对比微贷业务(100万以下)、小企业贷款(300万-500万)、对公贷款三类信贷业务,在同样的存贷比、资本消耗下,以内部资金平均价格5%计,微贷业务利差13%(年利率18%),小企业贷款利率差4.07%(综合利率9.07%),公司贷款利差2.55%(综合利率7.55%),微贷利差是小企业贷款的3.2倍、公司贷款的5.1倍。另外,在资本占用上小企业业务为0.75%,而微贷的资本占用为0.5%。如果将其他贷款额度和发行的小企业债调整100亿元额度发展成为微贷业务,银行利润将至少增加10亿元。因此,大力发展资本消耗更少、收益更高的微贷业务,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贯彻“转型、差异化发展”要求的最佳手段。

2、小微信贷产品由于利率定价较高:对贸易流通型企业执行15%的利率标准,对生产型企业执行13.2%的利率标准,而且由于收益较高的贸易流通型企业在实际目标客户中所占比重更高,所以该产品有别于一般信贷品种,具有较高收益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小微信贷的单笔放资金额较小,小微信贷产品的各类成本支出也比其他信贷品种成本要高。这也使得小微信贷产品“高收入、高支出”特性非常突出。为进一步了解小微信贷的绩效情况,来验证小微信贷是否可以成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利润“蓝海”,我们可通过对比各类企业发放的贷款收入和支出情况,来验证小微信贷是否具有较高的放贷绩效。

通过“表一不同类型企业放贷绩效比较”将大型、中小型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进行绩效对比后,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一是在放贷收入上,小微信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每千万元贷款,小微信贷可以平均获得148万元的利息收入,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的88.15万元和大型企业的75.34万元的平均利息收入。二是在成本支出上,小微信贷(56.3万元)高于大型企业放贷支出(46万元),低于中小企业放贷支出(58.4万元)。如果考虑到济宁银行的小微信贷进入成熟期后,其内部资金拆借成本会提升到一个正常水平,那么小微信贷的成本支出水平在三者中是最高的,但成本的增加幅度主要体现在人员工资水平上(小微信贷需要的信贷人员较多)。三是从净收益上看,小微信贷的每千万元放贷净收益(91.7万元)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企业,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虽然在放贷净收益上排在第二位,但和大型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利率和大型企业相比并没有高出多少,而支出的工资成本和风险覆盖成本却比较高(注:以上比较均未考虑其他支出成本)。综上所述,由于较高的利率定价和增加幅度并不大的支出成本,小微信贷的放贷绩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二)影响小微信贷放贷绩效的变量分析

以上结论,是假定目前影响各种类型企业放贷绩效的各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不过,在以上各种因素中,在其他变量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小微信贷产品收益的最大变量有两个:一是规模,二是不良贷款率。

1、在小微信贷产品开展初期,由于前期投入较高,业务未得到充分发展之前,该产品有可能会出现亏损,但随着产品的逐步成熟及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不足这一问题会很快得以解决。

2、除此之外,可能会影响放贷绩效的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会显著影响不良贷款的变化,从而显著影响风险覆盖成本。当小微信贷的高利率定价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不能弥补不良贷款的增加所带来的损失时,小微信贷的放贷绩效会明显回落,甚至可能会造成亏损。因此,风险控制是否得力成为小微信贷能否会持续发展并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实施“蓝海战略”的重要依据。

六、微贷业务的风险分析

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实施“蓝海战略-微贷业务”的核心是对风险的控制,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决定其微贷业务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石。由于微贷业务一般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战略实施中的风险成为微贷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反过来看,微贷业务的选择,由于在经营上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非同质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削弱系统性风险如金融风暴等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增强地方性银行的“非规模化”的抗风险能力。

(一)微贷业务的风险点

微贷业务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客户本身的信用风险造成违约,其原因在于客户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也缺乏足够的资产作为第二还款来源;透支自身信用,过度举债;信用意识差,违约成本低。第二个方面是客户所在的行业性、系统性风险,其原因在于客户所在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造成数量不等的一类客户违约。第三方面是银行员工违规操作或道德风险,造成对客户调查、审查、贷后管理不尽职。

(二)微贷业务的风控分析

针对这些风险,只要银行把握微贷业务的核心特点,设计有效的防范措施,整体风险一定是可控的。

1、微贷业务的“小额”使得单笔风险敞口小,违约损失小。一个是单个客户的授信总额小,一般控制在100万以内,即使单个客户发生风险,占银行总授信的比例小;另一个是授信供给小,占客户总负债的比例小,客户还款的压力小,违约概率小。相比对公信贷业务要将一个客户做深、做透、主办行全面合作,微贷业务仅给客户提供少量、非铺底资金,相对安全。

2、微贷业务的“分散”使得业务总体违约率低。客户数量大、行业分散,单个客户不良的传导效应被隔离,有效消除了“羊群效应”和“蝴蝶效应”。此外,通过微贷业务按月、按季等定期还款的机制设计,减轻了借款人一次性还款压力,也能够分散风险。

3、个人担保方式既增加了借款人违约的“口碑”压力,也保证了第二还款来源。个人担保的保证方式在泰隆、包商等微贷业务中大量成功使用,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管控方式。在此种担保方式下,借款人一旦违约,将直接影响其在亲友等圈子中的信用形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违约,同时一旦违约银行也可追索担保人的连带责任。

4、微贷业务的高利率决定该品种风险抵补能力强。剔除资金成本,基本上不超过10%的不良率就不会亏损,而且客户数量越多,这个优势越明显。

从微贷业务的经验数据看,综合不良率较低。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11月,包商银行小微贷款的不良率0.33%,哈尔滨银行小额信贷不良率0.7%,民泰银行不良率0.69%,泰隆银行不良率0.64%。其中,泰隆银行的“融易通卡”产品特点与我行臻信卡类似,透支余额30亿元,不良贷款700万元,不良率仅为0.23%。杭州银行北京分行2012年10月初臻信卡用信余额约15亿,不良余额为65万。

七、微贷业务的典型实践

(一)理论基础

1、大数定律

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理论核心是一些看似随机的现象随着重复测试的次数越多,其呈现出的结果越具有规律性。这意味着,一些看似偶然的结果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但只有当相同的现象与结果重复出现足够多次数后,其背后的必然性才能被凸显出来。

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前,可通过运用大数定律理论预先测算出同一集群客户的预期损失结果概率,然后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精巧的产品设计、过硬的风控技术、足够的客户个体,将最终的实际风险损失控制在理论预期损失水平之内,实现总体上的盈利和实际风险低于预期水平。

民生银行“商贷通”业务就是基于大数定律原理设计的产品。“商贷通”业务具有户数众多,客户分散;信息采集难度大;风险较大等特征。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运用“大数法则”测算出特定行业的风险概率,甄选“商贷通”业务进入的行业,迅速地找到有效客户群体,并对其进行批量营销,实现“商贷通”业务在特定行业的受众群体量规模化,风险可控的目的。

2、博弈理论

根据博弈理论,任何活动的参与方在面对一定的条件、一定的规则的情况下,均会选择并实施可以的策略,从而期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的博弈行为,由于商业银行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借款人信息而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且其作出的贷款决策行为必定早于借款人还款决策行为的发生,注定了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博弈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商业银行与企业博弈的四种情形中(A、银行不贷款,双方收益为零);B、银行贷款,企业还款,获得双赢);C、银行贷款后,企业赖账,银行遭受损失,此时企业获得利益,银行损失本金;D、银行贷款后,企业赖账,银行进行追究,企业由于不履行责任而受罚),虽然在理想与平衡状态下,银行贷款、企业还款,双方可持续维持双赢状态。然而如果当企业在预测判断银行后续贷款决策行为时认定银行将采取不贷款的决定,企业将更倾向于赖账,因为此时赖账可获得的收益比还款大。

因此,商业银行在与企业的博弈中为维持自身的正收益,必须确保博弈结果为B或D,即要么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以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来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要么通过设臵一定的风险惩罚或补偿机制使得企业赖账后银行可进行追究或获取补偿收益。

3、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是对一种事物在经过连续缓慢变化后,因经受某种条件作用,突然发生飞跃式的、不连续的变化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根据该理论,质变过程可以分为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两种,人们可以在质变达到临界点前通过实行严格的控制条件,使质变状态可以是结构稳定的,质变结果可以是可控的。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其信贷风险产生的结果虽然是突发的、质变的,但如果银行能在信贷风险产生前实施严格、有效的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措施,信贷风险最终导致的结果或损失可以被控制或避免。

(二)微贷业务操作技术流派

1、德国IPC金融公司微贷技术

包商银行原装引进德国IPC金融公司的微贷技术,建立起“重现金流、重盈利能力、轻抵押担保”的信贷评价机制。建立起“招聘、培训、放款”三台机器,重点考察借款人还贷能力;衡量借款人还贷意愿;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控制。包商银行单笔100万元(含)以下贷款的月放款能力最到达到5700笔,单个信贷员维护客户数量最高超过200户。其口号为“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

2、法国法国沛丰协会

借鉴尤努斯在孟加拉“穷人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的成熟模式,以“五户联保”为先期主要担保形式,采用高频还款方式进行贷后管理,如有一人逾期则影响整体信用,做到了“客户筛选客户”、“客户监督客户”的效果。

哈尔滨银行通过量化和非量化信息分析借款申请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申请人的管理能力,为客户重新“制三表”。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时,运用 5C分析法从五个方面对借款申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判别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三)微贷业务纪实 作为首家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截至2011年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300亿元,小微企业客户超过45万户,其中,贷款户接近15万户。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指出,民生银行“做小微企业的银行”,就是要让很多原本处于高利贷金融环境下的小微企业,开始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让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拉动内需、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民生银行全面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正如民生银行行长洪琦所指出的,以创造就业为例,按照每户小微企业用工10人计算,民生银行对近15万户小微企业的贷款直接支持了近150万人就业。这样的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或供应链的某个环节,考虑到它们对于同一产业链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正常经营的支持作用,这些小微企业贷款间接支持的就业人数就更多了。

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1年6月正式推出小微金融服务2.0提升版以来,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扩展到包括商户结算、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结算和电子银行在内的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在继续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效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

据悉,近半年来,民生银行开始把目光瞄向服装、翡翠、水产、石材、茶叶等特色行业,联合专家共同完成了有关行业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特色行业的信贷政策,在未来几年将分别为这些行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数以百亿元计的信贷支持。

同时,在这些行业比较集中、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民生银行正在加快小微企业专业支行建设,为特色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北京的服装市场,主要包括木樨园商圈、雅宝路商圈和动物园商圈,其中有许多商户得到了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的支持。一年多来,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已向各类商户发放贷款11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集中在服装服饰相关行业。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之外,民生银行西单支行还关注为小微企业解决实际结算过程中的困难。木樨园市场中的商户张文从西单支行得到了200万元的授信,在银行客户经理回访的时候了解到,因为结算不方便,张文的客户总是赊账,资金周转慢。于是,银行客户经理详细介绍了民生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结算特点,创新推出的基于电话的支付平台“乐收银”,它集银行卡查询、转账、付款、自助缴费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就像一个小的银行终端,使商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大多数的银行业务,极大地节省了商户结算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

张文对乐收银非常感兴趣,第二天就使用上了此种量身定制的刷机卡。现在张文已经使用了3个月,更令张文没有想到的是,原来通过乐收银刷卡,还可以为其累计积分,抵扣贷款利息,积累银行信用,申请流水贷款。银行客户经理今天来做售后服务的时候,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信用贷款的申请表和相关资料,张文和他周围的商户在吃惊的同时,笑得合不拢嘴了。隔壁的4位商户也都马上要安装乐收银。

大红门、百荣等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和众人众、北京世贸的那个轻纺市场中的商户,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日均交易笔数适中,单笔交易金额一般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以往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或者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刷本行卡的POS机,实际交易中很不方便,给商户带来了诸多烦恼,西单支行员工了解到客户的此种烦恼,全行下定决心一定要突击解决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短短3个月的时间,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就为商户积累上门安装了乐收银300余台。

此外,随着人民银行超级网银系统的完善上线,中国民生银行西单支行也积极配合并协助客户在一个月内,归集各个借记卡近200张。张文在民生银行办理网银的时候,客户经理发现他身上带了2个U宝。原来张文为了方便多名上下游不同银行的结算,拥有多张银行卡和多个银行的网银,但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统计记账和密码记忆的烦恼。西单支行的客户经理果断推出超级网银的服务,“自动归集、可以登录民生银行U宝,一次性查询所有银行的账户余额,同时还可以设臵自动归集,使客户每日统计账目一目了然,还有短信提示功能,让客户随时清楚地掌握资金动向。倘若登录他行U宝汇款必然要收手续费,但资金归集填补了这一部分的缺憾。”而民生银行的短信付款功能,为客户解决烦恼,只需一次账户管理,客户即可通过手机直接向上下游付款,保障了客户之间的交易信用,给客户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通过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乐收银等专为微小企业设计的结算工具,以及优质贴心的服务,商户们普遍反应,中国民生银行不像其他的金融机构“高高在上”,更像是生意上的伙伴,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八、微贷业务的合作模式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开展的现状

大力开展微贷业务将是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事实也证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转向微贷业务市场,但在微贷业务的尝试发展中:

在微贷客户层面,微贷客户财务机制不规范,存在着资金的体外循环;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经营与个体老板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扩大了风险把控的范围和深度。

在银行层面,在传统的个人信贷和对公信贷体制下对于客户的要求与微贷客户重合性差,无法对微贷客户进行批量营销。同事,又找不到微贷客户开发和风险管控的手段和方法,面对大量的微贷客户而无法开发。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学习模式

在以民生银行、泰隆银行、台州银行、杭州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银行的学习、探索、尝试下,微贷客户经历了从当初“融资无门”到现在的“融资春天”的转变过程,正是这些富有远见的几家银行的不断对外借鉴学习、对内结合现状实际的先行先试,才开启了微贷业务的新领域。先尝先试的几家银行也成为了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在走马观花的借鉴、学习和交流下,有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自以为取到“真经”,在解放思想后,大力发展微贷业务。由于各家银行的当地市场、民生民情、风控体系和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在盲目的学习借鉴下,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三)微贷业务发展的捷径模式

微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开展需要的前提条件包括:

1、当地经济的模式研究,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的经营模式,专业市场和商圈的调研分析;

2、银行自身情况评价,包括网点分布、人员素质、风控体系和风控手段、审批流程、调查流程、考核机制、贷后管理体系等;

3、微贷模式借鉴,包括同业成熟模式的借鉴,评价和当地适应性组合、调整;

4、微贷业务全流程设计,包括客户目标定位、业务操作流程、风控体系、考核机制、产品组合、贷后管理全流程的调整和设计;

5、微贷业务专业辅导,对微贷业务的开展进行手把手辅导,将微贷业务精髓进行人员和流程灌注,确保业务开展方向;

6、评价和调整,在业务专业辅导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巩固微贷业务的全新理念和流程。

第三篇: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的思考

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的思考

【摘要】“十三五期”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的大环境下,地方性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即将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金融风险;综合化经营;竞争力

一、2015年全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总体向好

2015年,我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效提升”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生产领域稳定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590.5亿元,增长8.5%,总量在全省地市州排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3.0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95.1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42.37亿元,增长11.9%。特别是全市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总产量达410.74万吨,比上年增加10.72万吨,增长2.68%,增量与增幅均居全省市州第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家,达到114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二是需求方面动力转换。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51.79亿元,同比增长18.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市州第7名;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6.1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市州第7位。三是物价基本稳定。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涨幅低于同期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低于同期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低于同期3.1个百分点。四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2∶43.7∶34.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23个和0.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8个百分点;工业结构深度调整,轻工业占比上升,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占比提高;投资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高,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份额加大。五是质量效益总体趋好。工业效益持续回升,企业亏损面变小,亏损情况有所好转,过半行业利润保持增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60.53亿元,同比增长15.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2元,同比增长9.8%。

二、2015年全市银行业依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2015年,面对经济下滑形势,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适应新常态,克难奋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改善金融服务,切实防控突出风险,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资产负债业务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市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2471.4亿元,比年初增加287.6亿元,增长13.17%,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072.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7亿元,增长11.86%,总量居全省市州第3位,增量居全省市州第7位,增速居全省市州第10位。全市银行业负债总额2407.2亿,比年初增加284.1亿元,增长13.38%,其中各项存款余额2190.2亿元,比年初增加269.21亿元,增长14%,总量居全省市州第4位,增量居全省市州第3位,增速居全省市州第9位。二是资产结构趋向多元化。随着传统信贷需求下降,银行业资产结构有所变化,表现为传统信贷业务增速有所放缓,表外业务、投资业务等非信贷资产占比上升,资产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三是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银行机构重点拓展服务领域,重点支持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小微企业、“三农”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四是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1)经营行为逐步规范,扎实开展了重点排查信贷业务、理财业务、等领域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2)进一步完善了大额多头授信管理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银银、银政、银保三大协调机制,按季监测授信总量,加强信息沟通,采取一致行动,共同研究和处置大额多头贷款风险;五是金融服务不断改善。(1)普惠金融成效显著。扎实有效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截至12月末,荆州已建立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站952个,覆盖率为35.04%。已为网格居民建档51.92万份,授信贷款客户1.21万户,信贷投放余额9.12亿元,有效支持了薄弱环节和民生事业发展。(2)信贷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银行机构认真落实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三不”要求,采取续贷、循环贷、年审贷等措施,积极支持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减少了企业“搭桥”融资行为。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和担保抵押范围,减少审批环节,审贷效率得到提高。

三、地方性商业银行面对当前的形势也可有所为

(一)将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与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战略规划讨论稿中,对地方政府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着墨不多。其实,无论是从历史、现实还是未来来看,地方政府在本地银行的战略中都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一是地方政府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型投资者,它追求的不是普通的财务回报,而是基于地方经济的综合收益;二是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想做到这一点,地方性银行就必须与地方政府展开各个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三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从城商行沿袭、重组而来,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良好的合作历史和合作传统。这也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隐形的竞争优势所在;四是地方政府在现有的业务结构和业务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除了财政性存款,在贷款营销、风险化解等方面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合作。

基于以上因素,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支撑。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应与地方政府形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是通过增资扩股增大地方政府的股权;二是增大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贡献;三是增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包括存贷挂钩,加大对地方信贷投入,购买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等。

(二)业务方向应大小并重,抓小不放大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顺应形势,明确把“零售金融”、“小微金融”、“社区金融”为核心的大零售作为转型的战略方向。这个战略选择和战略方向无疑是符合实际并顺应监管政策导向和商业银行发展潮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战略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位的,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客户选择和业务结构还是要大小并重,抓小不放大。优质大客户具有低风险、低成本的特点,是现在银行业重要的盈利点和盈利源,不能轻言放弃。当然,优质大客户也是各家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客户争夺非常激烈,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对优质大客户的营销和服务上总体不占优势。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对于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大客户,只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客户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服务方案,是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分到一块蛋糕的。因此从保持盈利能力的角度来说,应大小并重,抓小不放大。对于转型的速度、节奏以及财务支撑都应有详细的步骤和蓝图以及时间表。

(三)加强和重视研发,建立研发中心

现在的金融市场竞争法则,已经不是规模为王,而是创新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创新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制胜的不二法宝。将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之一,地方性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以研发支撑创新,而目前的现状是研发分散于各个条线部门,力量分散,不容易形成合力,也没有做到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响应。为了有效整合研发资源,加强研发工作力度,可在商业银行总行成立研发中心,统筹管理研发有关工作。这个研发中心的职责包括:从战略层面,协同配合董事会办公室开展战略研究和战略执行评估;从宏观层面,研究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应对策略;从制度层面,研究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从产品层面,研发新产品、新服务和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以及产品定价。这个研发中心要吸收国内外顶尖人才,抢占制高点,给全行创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流程和机制。

(四)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探索设立或控股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谋求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混业经营发展框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是大势所趋。但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不一定要通过综合化经营来实现,谋求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混业经营发展并不符合实际,其弊端有三:一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时间不长,如果仓促进入不熟悉的领域,会牵扯精力和分散资源;二是风险控制难度大,由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行业不是一般地方性商业银行所擅长和熟悉的领域,风险控制难度大,如果风险隔离和防火墙没有做好,还会造成风险传染,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三是混业经营理论上可以实现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正面效应相对有限。其实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可以通过与其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和战略联盟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风险相对较小,但同样可以到达目标。

(五)准确分析和评估竞争优劣势

按照战略规划SWOT模型,在进行战略分析时,应分析和评估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几年的发展将初期的一些短板得到了克服和加强,使集中度等监管指标突破,整体品牌声誉提升,各项制度逐步完备,高素质人才大量引进解决了一些发展问题。但同时原有的一些优势也逐步在削弱,比如决策链条短,对客户需求反应快等。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制订战略规划时,应充分分析和评估这些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只有进行了这样全面的分析,战略规划才有了可靠的基础。

(六)加强战略执行落地

有了一个好的战略,还需要好的战略执行。战略落地除了常规的战略管理外,还需要计划、资源配置和考核做支持。在每年制订计划时,就要把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分解落实,保证战略规划按分步推进。其次,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对符合战略规划的项目和业务进行倾斜,尤其是一些符合战略方向但短期难以盈利的项目,要在资源上进行支持。最后,要充分运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只有将战略规划落实到考核中,将分支行的利益、每个员工的利益与银行的发展战略紧密挂钩,才能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

作者简介:邹长泰(1979-),男,湖北荆州人,就职于湖北银行荆州分行,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第四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指出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的成功与局限,成功之处在于,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融资风险的管理,可以以点带面的开发客户群,而局限之处在于产业链上必须有大型核心企业才能进行供应链融资,还需获得可靠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可通过拓宽融资服务面、灵活还款方式等创新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成功与局限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已是阻碍其进一步壮大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运营稳定性弱及抗风险能力不高等因素,放贷存在一些顾虑。基于解决这种企业与银行之间矛盾的客观矛盾,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授信,把供应链上的关联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计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需求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一种融资模式。具体来说,供应链金融就是使商业银行依靠产业链中核心大企业(1)的资信和实力,及其与银行之间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对与该企业发生业务的其他企业(N)进行向上和向下的拓展,为这些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等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形成“1+N”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可以是银行从关注产业链条中的主要中介商(N)入手,进而延伸到供应链上的核心大企业(1),从而形成“N+1”的金融服务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

传统的融资方法中较少利用流动资产作为信贷支持,但是从供应链企业集群的角度看,交易过程中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高度统一,且这种交易相对封闭,这为银行评估并掌握风险提供了条件。企业发生资金流转困难时的融资需求往往发生在三个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相对应的企业现金流缺口分别是:预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结合企业的生产周期等特点,可以形成保兑仓融资模式(预付款融资)、融通仓融资模式(存货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三种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一)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模式指的是在供应商(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下游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货物为质押,并由银行监控其提货权为条件来取得银行贷款的融资业务,融资企业可以获得分批支付货款和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这种融资方式有利于下游企业获得大批量订货的优惠,在货物价格较低时采购存储货物和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全额购货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便利。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供应链上游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中小企业担保,并有银行指定的仓库监管提货权,从而大大降低了放贷风险,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中小企业)以产成品或存货交由银行认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质押,只转移货权不转移所有权,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在供应链金融的思想下,银行对企业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是否有稳定的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情况。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货物进行保护、价值评估和监管,并出示证明,协助银行控制风险,以此提高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给中小企业,这也转移了银行的部分信贷风险。通过融通仓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将原来银行不愿意接受的动产变成其愿意接受的动产质押品,从而打通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新通道。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融资企业(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供应商(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的方式,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反担保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这种模式以企业之间的商业合同为基础,依托核心企业较好的资信能力和与银行稳定的信贷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客服了资产规模小和盈利水平不高而难以达到银行信贷标准和授信级别的弊端,同时有核心企业的担保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的成功与局限

对商业银行来讲,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对银行传统放贷方式的全面改革,是对现金管理、企业理财、贸易融资等系列金融产品的整合。它的成功依托于三大特点:

第一,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评估能力和控制能力。处于供应链环节中的各企业信息比较流通,企业对交易对手的信誉、资信实力、盈利水平比较清楚,从而使得银行获得信息相对容易,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并控制潜在风险;另外,由于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存货商品价值、库存变动、销售状况等情况都比较清楚,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客户隐藏的信息,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第二,使商业银行调整了控制风险的思路和手段,改变了原来静态、孤立的风险控制理念,变成动态、系统的风险控制理念。供应链金融在业务操作中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更加有效地控制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不再只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行业地位,而是认真分析供应链企业之间真实的商品贸易和交易情况,在考察授信企业资信实力的同时,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授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将单一目标企业的的风险管理转化成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企业关联体的风险管理,可有效减低信贷风险,保证资金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安全性;另外,这些贸易融资产品都具有突出的自偿性特点,使银行能够以授信合同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作为直接还款来源;最后,在融资授信金额、期限上其更注重与真实交易相匹配,从而可以实现灵活的授信额度使用控制,规避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第三,深入核心企业,以点带面实现整条产业链上的客户群体开发。供应链金融模式深入分析了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以低风险的方式打开了具有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市场,通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有效把握和控制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好地发掘和提取了产业供应链的价值,深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实现了对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又可对核心企业进一步提供金融服务,防止银行资本沉淀,具有可靠的增值空间,大大拓展了银行发展公司业务的空间,也使得营销成本大幅降低。

然而不可否认,供应链金融模式不是万能的,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实施供应链融资的切入口在于,那些需要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必须与一家银行信赖的大型、核心企业有业务来往,从而使其获得银行融资的资格,以达到银行承认的资信水平,利用大企业的良好信誉及其与银行稳固的信贷关系为其提供间接的信用担保。因此,供应链金融不是面向任何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而是必须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交易对象,必须是某产业链上核心大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具有真实稳定的商品贸易,才能通过这种模式获取银行贷款。其次,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撑。物流企业在对动产抵质押物监管、价值保全、货运代理、资产变现等方面都具备绝对优势,在与银行的合作中,物流企业除了对贷款后的抵、质押物提供全面的监管服务外,还将为银行提供一系列面向提高抵、质押物授信担保效率的增值服务,这些服务有利于降低抵、质押担保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为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风险规避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和转移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为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机会。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施,单凭商业银行是很难进行的,还要依赖于物流业的成熟发展、物流企业的资信实力。

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为了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的好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为其设计提供灵活的融资方式和还款方式,通过积极开展票据融资、抵质押融资等业务,对资信良好、贸易背景真实、产供销经营状况稳定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例如,对一些业务长期稳定,且赊销比例较小的中小型销售企业,根据其产品适用面广、价格波动幅度小、易变现等特点,可采取仓单质押的保全方式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一些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配套固定产品的中小企业,在其具有合法、真实的交易背景下,可采取办理应收贷款转让或票据贴现方式为其提供融资业务等。另外,在还款方式上可以尝试实行分期还贷,整贷零偿。一方面可以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和资金回流较慢的特征,降低企业一次性偿还贷款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是否按期还贷也是帮助银行判断企业贷款风险的重要信息,一旦出现没有正常还贷的情况,就说明企业的资金回流可能出现了问题,银行就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融资风险的产生或尽量将风险减到最低。

参 考 文 献

[1]朱虹.现代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1(26)

[2]余剑梅.以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经济纵横.2011(3)

[3]王欢.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11)

[4]王强.供应链融资的应用与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10(2):45

[5]王婵.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

[6]李飞.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2011(6)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将立足于近年学界对发展迅速的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和正在改进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传统信贷的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目前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模式[1]。小额信贷商业化是非正式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经营小额信贷方面有着许多优势,但目前在该市场的份额还非常小。主要问题在于利率管制、交易成本高、贷款偿还率低等方面;面向城镇的小额工商业贷款以往都不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点。大量而明显的贷款要求因担保或抵押缺失以及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引起的设租行为而得不到满足。小额贷款的潜在客户群体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抱着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小额款,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要发展要解决包括上述在内的二个问题:内部管理制约和外部监管制约。

【关键词】:小额贷款 交易成本 还贷风险

引言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之一,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资本的相对短缺和体制等问题,过去很多年,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客户定位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或地方集体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政策的放松、金融业的激烈的竞争使情况发生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在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方面都引进或进行了不少创新。贷款业务的利率、客户、方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改进。近年新兴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为银行创造了不少收入。笔者认为小额贷款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得盈利增长点。本文将立足于近年学界对发展迅速的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和正在改进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传统信贷的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

一、小额贷款及其特征 这里首先提出一个相似的词小额信贷,这是近年来在众多讨论农村金融的文献中出现比较高的。本文选用小额贷款一词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绝大部的文献出现的小额信贷一词都含用扶贫的含义,关于小额信贷的问题下文将进行详细陈述,而本文将要讨论的小额贷款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行为。小额贷款被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管理处定义为以城镇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小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以质押、抵押贷款为主要方式、以流动资金为主要用途、单笔金额在20万元以下(中等以下城市)的贷款[2]。在他们后文又提到“因地、因需求、因条件有区别地确定小额贷款的限额,分别欠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商品交易活跃、繁荣的地区,确定小额贷款的单笔最高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10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 在这里本文暂可以引用这种定义,考虑到金用途不同,本文将为人们了解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排除在讨论范围外而将助学贷款算在其中(前两者都是消费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助学贷款应算生产性用途)。

小额贷款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象,以农户、城镇低收入者、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为主。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城乡低收入阶层,这些人很难从正常的渠道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他们又是我们人口最大的组成部分,说明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2、用途,这里本文的研究将小额贷款的用途界定在生产性创收活动。

3、方式,可以为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当然在客户可以提供是更好,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或期限宽松。

4、额度,可以引用上述农行研究员的观点,而下限则应针对客户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而定。我们不能把那些符合日常用语的既成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应该自己来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那些事实,否则,我们就会发现后来的研究陷入最严重的混乱。[3]为了方便本文的继续,作者给本文研究的小额贷款定义为以农户、城镇低收入者、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不一定要求财产担保或第三方保证的,资金用途限定在创收的,单笔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贷款。

二、我国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发展概述

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支持通常是财政无偿给付或无息低息贷款。如此,一来是财政资金无满足大量的乡村需求,再加上各级财政对资金的占有或挪用,真正达到急需要者手中的所剩无几,二来是政策性贷款的低偿还率使得这一手段不具有持续性。

1993年我国开始引入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波利维亚以及拉美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几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4]: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是项目小额信贷与非政府组织操作小额信贷共同试验阶段。明显特征是以探索孟加拉“乡村银行”(GB)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为基本目标,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实施。强调项目运作的规范化,即小组联保,中心会议、分期还款等模式,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也不考虑持续性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于政府认识到小额信贷对于扶贫的作用,开始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政府主导型的项目没有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从这一点考虑,这类项目不能称为规范的小额信贷,将其称为扶贫项目可能更合适。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至今,主要是正规金融机构一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力开展小额信贷的阶段。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条例》两项政策,在大部分省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推行了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形式,拉开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和推广小额信贷的序幕,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农小额信贷业务。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和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为资金来源,不再是主要依赖捐助和补贴,被视为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商业化的开端。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表示会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以增加试点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和丰富金融服务种类。随后又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六项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这些文件不公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发展[4]提供了依据,也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依据。而在2007年10月23日。更是将原来试点地

区由内蒙古、吉林、湖北、四川、甘肃和青海六省扩大到全面。在试点地区不少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成功,中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纷纷成立的同时,外国资本也不忘来分一杯羹。2007年12月13日,首家外资村镇银行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开业。2007年12月16日,中国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光彩大市场正式开业。一个主体多元化、利率较宽松、监管有方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在起步探索中成长。

可以说至2006年12月来,带有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将向商业化发展。商业化并不会减少它对农户的帮助,反而会是有益的。商业化之后资金的效率、对农户的激励,甚至农户的入股等等会在很多层面上解决以往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主导型的小额信贷的毛病。使出资人和用筹资人达到双赢。

三、城镇的传统小额贷款

(一)下岗或失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小额贷款。

从1993年,由于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开始突出,我国开始出现大的失业高峰,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预计我国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到201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预计将达13390万人。为此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并在资金方面提供支持,200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年龄在60岁以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时,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在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向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截至2006年9月末全国各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51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了一批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二)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小额贷款。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到494.7万户,注册资本(金)

7.5万亿元。个体工商户2576.2万户,资金数额6515.4亿元。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GDP已经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载体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活跃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国小企业发展的瓶颈。2005年银监会已成立小企业贷款领导小组,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下移它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服务于低收入者和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同样在这方面也有可喜的成绩,2006年10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近日在京正式签署了贷款总额为5000万美元的微小企业贷款项目转贷款协议和金额为300万欧元的赠款协议。[5]作为这次项目试点的包头市城市商业银行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有力地支持包头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其自身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截止2007年6月末,共有77个营业网点,拥有员工1314人;总资产408亿元;各项存款267亿元,各项贷款175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4774万元,不良率为0.85%;资本充足率为10.05%;拨备覆盖率86.73%,监管风险评级为二级,各项经营指标居全国城商行领先水平。2006年实现利润3.54亿元。现更名为

包商银行的原包头市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包头市、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3家分行,79家营业机构,总资产突破400亿元,进入全国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行列。

四、商业银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策略

从上面谈及到的面向农村和城镇的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历史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小额贷款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毫无疑问,商业银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是追求利润的,为此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定位是应定位在资金用途在创收的活动中的。在认识到小额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贷风险和利率管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在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应根据小企业贷款的筹资成本、风险水平、管理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对不同类型贷款、对不同类型借款人自主实行差别利率;

2、要组建独立的营销部门并独立考核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和收益;

3、要大大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4、应建立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防止激励不足或道德危害;

5、注重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6、要注意收集和掌握各自业务区域内的恶意违约客户信息,并定期通报。[6]建议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独立的小额贷款营销部门 建立独立的小额贷款营销部门(以下称小贷部),提高小额贷款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体系中的地位,摆脱商业银行其它业务或管理的不利影响。这里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是直接成立小额贷款营销部门,二是发起成立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小额贷款公司或村镇银行。在城镇应首选第一种方案,以利用已存在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而在商业银行机构不可能达到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案,在这里不分开讨论,二者在经营管理策略上应是一致的。

独立的小贷部应做到(特别是采取第一种方案时):(1)拥有对小额贷款经营的相对独立的决策权。(2)独立核算小额贷款的风险、成本、收益,以便对小额部经营效绩的考核。(3)在分配上给予一定的激励并保证责任的相应承担。

(二)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创造不同的产品

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陇南市金桥村镇银行研究开发的十类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贷款业务新品种:春耕生产扶持贷款、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农村贫困家庭助学贷款、农村种植、养殖业专项贷款、农村土畜产品产供销贷款、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专项贷款、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贷款、农业生产机具专项贷款、农村个体经营户流动资金贷款、农村复转军人创业贷款。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担保方式、资金用途、还款方式等层面进行创新。以担保方式为例,传统的贷款业务一般要求客户提供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或第三方担保。而小额贷款客户的特点就在于缺少或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森林资源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商铺(摊位)经营权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中的“反担保”,小额存单抵押贷款、存货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小组联保贷款、助学信用贷款等等方式有待小额贷款从业人员的创造。

(三)简化审批手续、规范贷款程序

从某方面来说商业银行算是服务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客户在其它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服务更好的。而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就反映在贷款审批发放的速度上,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速度可以解客户燃眉之急,吸引更多的客户。事实如包头市包商银行的小额贷款快到从申请只要3天就到账。另一方面,规范贷款程序不仅是对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的控制也可以从制度上加快贷款申请速度。制定不同产品的《业务操作规程》。

(四)认识成本加强风险管理

小额贷款业务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上门服务费用(也便于了解真实情况)、工本费、宣传费用、业务人员培训费用、低(无)担保的风险成本、时间成本。而一笔贷款的金额通常都在几千元或几万元,即使利率可以上浮基到准利率的2.3倍,单笔收入也不为可观。在有些费用无法避免的情况加强风险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在批发式的小额贷款发放中,要严格把好审批,对客户的情况进行多方面了解。

1、制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多在客户相关人或行业内侧面地了解客户情况。

2、采取客户经理本地化,可以提高情况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对于特殊情况可以采“跟单式”服务。

(五)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小额贷款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可能获利,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接受小额贷款是必须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07年6月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表示: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大约有9000多亿,已经取得小额信贷的农户大约是8000万户。全国有2.4亿农户,2.4亿农户里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大约是1.2亿。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贷的农户有8000万户,覆盖面占2.4亿农户的33%左右,占有贷款需求农户的60%左右,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7]如此看来商业银行应首先以城镇为重点,发挥在城镇本土的优势,甚至可以将推广宣传搬到各地中小企业博览会上面去。立足城镇面向乡村,是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战略定位。

五、商业银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外部配套措施

小额贷款业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的引导和鼓励下发展起来的,作为监管当局他们也正在努力进行创新。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监管当局以2006的相关政策已做出明确规定(见上文)。利率管制方面,监管也已经给予了较为的宽松条件,小额贷款公司4倍于基准利率的上浮空间,一般小额贷款2.3倍于基准利率的上浮空间已可以为商业银行盈利,但笔者认为差别对待是不公平的。另外,笔者认为现在仍需要提供的政策支持在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市场主体退市机制。

(一)信用体系的建立。

在社会信用缺失全国性、区域性个人及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比较难的情况下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征信体系的建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免费搭车行为使得这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来做这件事。200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7个部委参与,我国开始了征信立法工作,研究提出了《征信管理条例》草案。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进展,30多万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已经建立起来。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利用这个体系的资源对客户信用做出判断,08年1月至3月在湖南常德建设银行某支行实习时,建设

银行就已对所有申请贷记卡客户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中心的数据进行查询并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然而,这个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都还需要改进。而银监会也可以在各地分别建立银行业小企业项目信息库。

(二)小额贷款市场贷款人退市机制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如前面所提到的还有很多小型的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它们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导致经营的失败,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为保证小额贷款机构在退出市场的时候使得客户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小额贷款的退出机制可以采用市场兼并为主的方法来设计。由于小额信贷缺乏内在稳定性,又具有独特的风险体系,这会使社会的整体利益受到威胁,现存传统银行的监管制度是无法达到降低甚至消除危险的目的。为保证小额贷款安全的运行,就有必要在为小额贷款机构退市设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一来警示经营者,二来为存款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预期。有利于整个小额贷款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结束语

小额贷款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小额贷款的潜在客户群体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抱着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小额款,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参考文献:

[1]:《我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发展研究》 张永青 西南财经大学 2006年

[2]:《关于适度发展小额贷款的调研报告》 张耀平、朱齐贤、欧阳姝、雷远华等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管理处 2000年

[3]:《自杀论:社会学研究》 冯韵文译 埃米乐·迪乐凯姆 法国 商务出版社 1996年,第6页。

[4]:《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商业化问题研究》 梁慧玲 湖南大学 2007年

[5]:《人民日报海外版》田丽2006年10月9日 第5版

[6]:中国银监会2005年7月出台《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六项机制”

[7]:《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

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