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采气井生产与维护》课程标准研究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14-1092857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6 02:50: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采气井生产与维护》课程标准研究

《采气井生产与维护》课程标准研究

摘 要:《采气井生产与维护》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文从七个方面解读课程标准,分别是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情境设计、方法手段、考核设计,在设计时遵循与企业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油气开采技术 采气井生产与维护 课程标准

《采气井生产与维护》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文从七个方面讨论课程标准的制定。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通过与企业专家和一线岗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共同研讨,进行专业调研和岗位分析,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有:采油岗、采气岗、作业岗、测试岗。从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提炼出采油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采油岗位群的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油气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课程体系构建油气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学生掌握了《采气井生产与维护》课程,为学生顶岗实习、考取采油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采气工岗位的工作,真正做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获得采气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两方面着手。

1.课程设计理念秉承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理念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序列;课程强调“为了项目(或任务)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或任务)工作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工作系统化课程设计时,不仅满足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现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发本课程,共同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共同研究制订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考核评价办法。

2.课程设计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考虑

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兼顾采气工国家职业标准,选择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教学组织设计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达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要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相贴近,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融合,校内教师与气田矿场技术人员相融合,使学生学习与工作相一致;教学方法设计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气井的井口装置及井口流程;掌握天然气矿场集输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采气工艺流程、倒换工艺流程的程序及操作方法、参数录取方法等。

2.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能够进行气井相关操作;能够操作天然气矿场集输设备等;能够绘制采气工艺流程图。

(2)方法能力:具有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获取信息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宽容、礼貌,对自身和他人具有责任意识;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与油田矿场专家们一起根据油田的发展需要和完成采气岗位的任职要求,选取巡回检查、采气设备维护与保养、天然气脱硫、采气设备操作与维护、气井生产故障判断与处理内容。

2.内容组织

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构知识体系,按照天然气生产流程种类设计了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排水采气井生产与维护、集气站生产与维护、清管与增压站生产与维护。

五、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有情境描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媒体、教学地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考核与评价方式。

情境描述是对某一个章节进行概括介绍;知识目标是对本项目要掌握知识具体要求;能力目标分三个方面描述,一是专业能力;二是方法能力;三是社会能力;教学媒体是指在本项目中使用的材料等;教学地点是指在哪完成项目;教学方法是指在本项目中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考核与评价是对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也有过程的考核,有自我考核、他人的考核、教师的评价。

六、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四种方法。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的3个学习情境,师生通过共同实施“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都由学生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引导作用。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引导文教学法:本门课程的每个学习任务进行之前,教师都应向学生提供工作任务单。学生通过阅读工作任务单,可以明确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3)角色扮演法: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模拟采气小队的劳动组织方式,将学生分成班组,并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组织管理,使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养成服从、协作、认真负责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角色扮演法,学生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得以明显加强。

(4)思维导图法:以排水采气为例。首先,确定主题―排水采气。其次,选定次主题。第三,整理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纵向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和锻炼,促进了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2.教学手段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与杭州言实公司合作开发的教学软件,进行虚拟实训、故障分析。

网络教学环境:考虑到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喜欢形象直观事物的特点,为了使教学形象、直观、易懂,本课程配备了全程自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用以辅助教学。

七、考核设计

考核方式:节点评价+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1.节点评价

每个项目(或任务)做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该项目成绩为学生自评(30分)+组长评价(30分)+教师评价(40分)。所有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后,各项目(或任务)成绩之和平均值的40%(相当于40分)作为总成绩的第一组成部分。注:小组组长采用轮换制,小组成员也要每次承担不同的任务。

2.过程考核

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小组抽取本学习情境中的一个操作项目,小组讨论后派一到两位代表操作演示,组长和教师按技能操作考核标准给其现场打分,组长(5分)和教师(5分)分数之和作为该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分数。四个学习情境总成绩(共计40分)作为总成绩的第二组成部分。

3.结果考核

整个学习领域完成后,通过笔试(或口试、或答辩、或网上答题)的形式对个体进行学习考核(20分)。作为总成绩的第三组成部分。总成绩=节点评价(40分)+过程考核(40分)+结果考核(20分)

第二篇:煤层气井排采讲稿

1、吸附的概念:

吸附(adsorption)是指在固相-气相、固相-液相、固相-固相、液相-气相、液相-液相等体系中,某个相的物质密度或溶于该相中的溶质密度在界面上发生改变(与本体相)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吸附现象都是界面浓度高于本体相(正吸附);也有些电解质水溶液,液相表面的电解质浓度低于本体相(负吸附)。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量与气相压力或液相溶质浓度和温度有关,是吸附剂的基本性质。在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压力(气相)或者浓度(液相)的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在压力一定时,吸附剂量与温度的关系称为等压线(adsorption isobar)。吸附量一定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称为吸附等量线(adsorption isostere)

2、煤层气赋存状态

通常情况下,90%以上的气体以吸附气的形式保存在煤的内表面,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处在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中,其中吸状态可占70%-95%,游离状态约占5%-20%,溶解状态极小,因此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基质表面,煤基质表面分子与甲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范德华力,主要为物理吸附。

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吸附方式为物理吸附。煤层气之所以能吸附于煤基质的微孔隙和显微裂隙中,是因为煤表面上的力场是不饱和的。这种不饱和力场的存在,使甲烷气体与煤分子之间存在德拜诱导力和伦敦色散力,由此形成吸附势阱。当甲烷气体碰撞到煤体表面,分子运动的动能小于吸附势阱时,气体分子则会被煤分子捕获,从而与煤分子结合在一起,并放出吸附热。由于不同变质程度煤体核心的芳香环数、孔径、力场饱和度等的不同,导致吸附势阱、捕获气体分子能力吸附距离的差异,随着气体分子不断被吸附,煤表面力场不饱和度减小,煤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气体分子碰撞的位置离煤体核心的距离变远,被煤分子捕获的可能性减小,直到吸附势阱与气体运动的动能相等时,达到吸附平衡。这样从煤核心到外围的宏观裂隙系统由内到外依次形成稳定吸附层、平衡吸附层和自由气体层。吸附位能理论认为,含瓦斯煤体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气相、吸附相和固相存在的三相介质结构,即近煤表面为吸附相,吸附相外层为游离气相,吸附相内层为煤体本身所组成的固相;煤层气在煤孔几隙系统的吸附层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图1单个煤体“球形”吸附层结构示意图

3、等温吸附线类型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状态多种多样。Brunauer、Deming、Deming和Teller将各种固体—气体的几万根吸附等温线整理成为5大类,后来Sing又增加了一种阶梯型类型,现在一共分为6大类。

Ⅰ型:Langmuir 等温线

A由于单分子层的吸附作用力很大,表面吸附位的反应性高,属于电子转移型吸附相互作用,这时的吸附大多不可逆,被视为化学吸附;B活性炭和沸石常呈这种类型,固体具有超微孔和极微孔,外表面极比孔内表面积小很多。在低压区,吸附曲线就迅速上升,发生微孔内吸附,在平坦区发生外表面吸附,微孔吸附势很大。Ⅱ型:S 型等温线

非多孔性固体表面或大孔固体上自由的单一多层可逆吸附过程。在低P/P0处有拐点,是等温线的第一个陡峭部,等温线向上凸,相当于单分子层吸附的完成。随着相对压力的增加,开始形成第二层,在饱和蒸气压时,吸附层数无限大。Ⅲ型:在整个压力范围内凸向下,曲线没有拐点 在憎液性表面发生多分子层,或固体和吸附质的吸附相互作用小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呈现这种类型。例如水蒸气在石墨表面上吸附或在进行过憎水处理的非多孔性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在低压区的吸附量少,表明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相当弱。相对压力越高,吸附量越多,表现出有孔充填。Ⅳ型:

低P/P0区曲线凸向上,与Ⅱ型等温线类似。在较高P/P0区,吸附质发生毛细管凝聚,等温线迅速上升。当所有孔均发生凝聚后,吸附只在远小于内表面积的外表面上发生,曲线平坦。由于发生毛细管凝聚,在这个区内可观察到滞后现象,即在脱附时得到的等温线与吸附时得到的等温线不重合,脱附等温线在吸附等温线的上方,产生吸附滞后。氮气、有机蒸汽和水蒸气在硅胶上吸附属这一类。Ⅴ型: 等温线的特征是向相对压力轴凸起。与III型等温线不同,在更高相对压力下存在一个拐点。V型等温线来源于微孔和介孔固体上的弱气-固相互作用,微孔材料的水蒸汽吸附常见此类线型.如水蒸气在活性炭或憎水处理过的硅胶上的吸附。VI型

等温线以其吸附过程的台阶状特性而著称。这些台阶来源于均匀非孔表面的依次多层吸附。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不能获得这种等温线的完整形式,而液氩下的氩吸附则可以实现。

4、单分子层吸附Langmuir方程 四个假设条件1固体表面存在未饱和力场,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2不考虑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吸满一层气体分子后不再吸附4固体表面均匀,吸附热不变。

方程的原始推导:

假定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对气体分子只做单分子层吸附,设气体的压力为p,未被气体分子吸 附的表面积百分数为θ0。气体分子吸附的速度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 也与未被气体分子吸附的表面积成正比, 则吸附速度

(1)

式中,c为比例常数。

气体脱附的速度与吸附气体分子所覆盖的表面积的百分数成正比,也与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中那些具备脱离表面逸向空间所需能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成正比.设吸附气体分子所覆盖的表面积的百分数为θ, 设-εα为脱离表面逸向空间所需的最低能量, 即吸附热εα, 被吸附在表面的总分子数为Nα,其中能量超过-εα的分子数为N*α, 则有

(2)

式中, f 为比例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则脱附速度

(3)

式中, d为比例系数。

达到吸附平衡时, 吸附速度应等于脱附速度, 即Ra= Rd , 所以

(4)

未被气体分子吸附的表面积百分数θ0与吸附气体分子所覆盖的表面积的百分数θ之和应等于1,即

(5)

将(5)式代入(4)式, 可得单分子层吸附方程

(6)

式中,如果以Q表示单位固体表面上吸附的气体的量, a表示单位固体表面上饱和吸附气体的量, 则Langmuir 方程转化为常用的形式:

(7)

在压力很低时,(7)式分母中的bp相对于1可以忽略不计, 吸附气体量Q与压力p 成正比;在压力很高时,(7)式分母中的1相对于bp可忽略不计, 吸附气体量Q达到饱和, 即发生饱和吸附。

兰格缪尔方程的形式:应用最多的形式

式中P—压力:V一吸附体积;Vm—单分子层体积; b—常数。如果把上式改写成线性方程,有

P/V对P作图得一直线,由斜率和截距便可求出常数Vm和b。更为简单的表达式为:

式中V—吸附量; P—压力;

PL—兰氏压力,在此压力下吸附量达最大吸附能力的50%;

VL—兰氏体积,反映煤体的最大吸附能力,与温度、压力无关,取决于煤的性质。

通过实验可难确测定VL和PL两常数。令b=1/p,则兰氏方程可改写为

兰氏吸附方程在低压下可简化为亨利定律

b—亨利常数,即吸附等温线的斜率,b值越大初始解吸(吸附)速率越大温度的影响就包含在b值中;Q—吸附热;α—系数。

5、多分子层吸附

动力学理论中另一分支是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是兰氏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扩展。该理论将兰氏对单分子层假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用于各不连续的分子层。另外,再假设第一层中 的吸附是靠固体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第二层以上的吸附是靠气体分子间的范 德华力。吸附是多分子层的,但不是第一层吸附满时再进行第二层吸附,而是每一层都可能 有空吸附位,层是不连续的。这种吸附称B.E.T吸附,由B.E.T方程描述。在较高的压力下,多分子层吸附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式中P—蒸汽压力; P0—饱和蒸汽压力;

c—与气体吸附热和凝结有关的一个常数。可将B.R.T二常数公式,可改写为

以x/y(1—x)对x作图,由斜率和截距可求出Vm和c。

但对多层吸附而言,由于受孔径限制.吸附层只能为n层,则导出B.E.T之三常数方程:

该式在给定不同条件时,可得出所有五种等温线方程。6.D—R和D—A方程

D—R(Dubinin—Badushkevich)和D—A(Dubinin—Astakhov)方程在对煤/单组分气体等温吸附模拟时较难确。其表达式分别为

式中 D—常数; n—指数。

共中,V0、D和n可用最小二乘法结合MATLAB多因素优化算法进行优化。此外还有其他的理论,如位能理论,Collin综合性理论等等。

7、煤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煤体表面过剩自由能的存在,是发生气体吸附的根本所在;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的变化对煤体吸附甲烷量的多少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表面自由能的大小与煤体孔径大小、比表面积、孔隙体积息息相关。煤岩成分、煤变质程度等对煤孔隙大小影响较大。

影响吸附性能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物质组成、孔隙度、孔容、孔面积、孔隙大小、灰分和水分含量等。

(1)煤的物质组成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煤的物质组成包括煤的显微组分和矿物质。显微组分的孔隙和内表面差异往往较大。造成吸附能力的不同;一般认为,矿物质含量越高,其吸附能力越低。

(2)煤孔隙特征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煤吸附与煤孔隙特征的关系主要通过煤的孔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来表征。煤对甲烷吸附能力与总孔体积、总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煤的储集能力与煤的孔隙密切相关,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越大,煤储集气的能力越强。

(3)灰分和水分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一般认为,煤灰分的增加,使煤对甲烷气体的吸附能力下降。煤中水分增高,煤的吸附能力将下降。当水分被煤体吸附时,必定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从而使甲烷气体的吸附量减少。

影响吸附性能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煤储层温度、压力等。

8、煤层气解吸机理

煤储层中的游离气、溶解气和吸附气在储层条件下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储层压力、温度等的改变将打破这种平衡,引起煤层气三种赋存状态之间的转变。吸附态转变为游离态是储集在煤层中的吸附气得以开采的前提。或采取储层压力降低方式,使气体分子运动的活化能降低,吸附气转变为游离气;或采取竞争吸附手段,让其他气体与甲烷气体争夺储存空间,吸附甲烷转变为游离气;或将二者有机结合,也可使煤层气从吸附态转变为游离态。在此思想指导下,各煤层气开采国采取了抽取煤储层孔一裂隙系统中的水,使储层压力降低或采取竞争吸附、增能(注N2、CO2气体)等方法来开采煤层气,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常规天然气的“排水一降压”特殊开发工艺。

第三篇:采油采气井控工艺题库

井控工艺

选择题

1、井控设计的目的是满足施工过程中对井下压力的控制,防止(B)以及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

A、井漏

B、井涌井喷

C、井口装置

D、压力下降

2、井控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合理的井场布置,符合采油采气要求和井控要求的井口装置,时候油气层特性的(A),合理的压井液密度以及确保井控安全的工艺与施工措施。

A、压井液类型

B、清水

C、钻井液

D、卤水

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应是井口装置额度工作压力,套管抗内压强度的(A)和地层破裂压力所允许的关井套压值中的最小值。

A、80%

B、60%

C、75%

D、90%

4、采油采气井井口设计的只要内容有油井清蜡、(B)、气举诱喷、生产测试,更换光杆及密封器等施工。

A、排液

B、洗井

C、测压

D、压井

5、压井是将具有一定性能和数量的液体泵入井内,使液柱压力平衡(C)的过程。

A、井底压力

B、环空压力

C、地层压力

D、油管压力

6、压井液安全附加值中,油井为(A)。

A、0.05-0.10g/cm3

B、0.07-0.15g/cm3

C、0.05-0.15g/cm3

D、0.07-0.10g/cm37、压井液准备量一般为井筒容积的(C)倍。

A、3倍

B、2.5倍

C、1.5-2倍

D、4倍

8、压井液安全附加值中,气井为(B)。

A、0.05-0.10g/cm3

B、0.07-0.15g/cm3

C、0.05-0.15g/cm3

D、0.07-0.10g/cm39、井口设备压力等级的选择应以(D)或注水压力为依据。

A、井底压力

B、环空压力

C、破裂压力

D、地层压力

10、井控设计中应急计划与预案的内容是:人员安全、()、恢复控制。

A、防治污染

B、生产能力

C、物资供应

D、领导要求

A11、井下作业地质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新井投产作业、(C)、风险提示、其他状况。

A、井身结构

B、井内状况

C、开发井作业

D、压力数据

12、井下作业工程设计是保证(A)顺利实施,实现各项作业施工目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A、地质设计

B、施工工序

C、措施要求

D、施工参数

13、根据地质设计确定入井液的类型、(A)、数量及压井要求。

A.性能

B.质量

C.密度

D.配伍性

14、自喷井原油从油层流到地面计量站一般都需要经过(A)、垂直管流、嘴流和水平管流4个流动过程。

A、渗流

B、单相流

C、两相流

D、雾流

15、发生井喷、井喷失控或H2S泄漏事故,事故单位应立即上报并启动预案。Ⅰ级和Ⅱ级井喷事故应在(A)小时内报至总部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办公厅总值班室,并同时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Ⅲ级井喷事故应及时上报总部进行应急预警。

A、2

B、4

C、12

D、1416、工程设计原则应符合安全、(C)与健康体系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

A、安全

B、环保

C、环境

17、川东北含硫天然气井钻井液密度安全附加值 0.07  g/cm3~(B)g/cm3,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尽可能取安全附加值的上限。

A、0.1

B、0.15

C、0.218、人工举升方式分为(C)和抽油法。

A、抽吸

B、引喷

C、气举法

D、机械法

19、抽油法采油的井,整个油管内液流为原油的(B)流动。

A、油气两相

B、单相

C、混合相

D、油、气、水相

20、在关井条件下,气体保持原有压力滑脱上升时,井口压力和井底压力都将(C)。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21、在开井条件下,气体在井内滑脱上升时,体积会逐渐(C)。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22、在关井条件下,当气体到达井口(或井内液柱顶部)时,井口和井底压力为(A)。

A、最高

B、最小

C、不变

23、关井下,由于天然气在井内上升而不能膨胀,井口压力不断(B)。A、下降

B、上升

C、不变

24、油管压力法是通过(D)间隔放出一定量的井液,保持天然气一定的膨胀量,直到到达井口。

A、套管闸门

B、油管闸门

C、总闸门

D、节流阀

25、顶部压井法是从井口注入至井液置换气体,以降低井口压力,保持井底压力(C)。A、减小

B、增加

C、不变

26、(B)是指从关井油管压力表及关井套管压力表记录到的超过平衡地层压力的关井压力值。

A、封闭压力

B、圈闭压力

C、井底压力

D、静液压力

27、检查圈闭压力的方法是通过节流管汇,从环空放出少量井液,每次放出(A)。

A、40-80L

B、40-60L

C、50-80L

D、50-60L

28、“U”形管的原理是井底有一个(C)平衡点。

A、密度

B、重量

C、压力

D、强度

29、常规压井是以“U”形管原理为依据,利用地面节流阀产生的(A)和井内液柱压力所形成的井底压力来平衡地层压力。

A、回压

B、压力

C、油压

D、套压

30、作用在地层上的(B)大于地层压力,防止地层流体进入井内。

A、静液柱压力

B、井底压力

C、油压

D、套

31井底常压法是一种保持(A)不变而排至井内受侵井液的方法。

A、井底压力

B、地层压力

C、静液柱压力

D、井口压力

32、井底常压法压井是控制(B)最合适的办法。

A、井喷

B、井涌

C、溢流

D、井漏

33、进入井内的地层流体可能是气体、油或(C)。

A.清水

B.卤水

C.盐水

D.污水

34、气体溢流的密度为(A)g/cm3。

A、0.12-0.36

B、0.36-0.60

C、0.60-1.07

D、1.07-1.35、气油或气水混合物溢流密度为(B)g/cm3。

A、0.12-0.36

B、0.36-0.60

C、0.60-1.07

D、1.07-1.236、油水或油水混合物溢流密度为(C)g/cm3。

A、0.12-0.36

B、0.36-0.60

C、0.60-1.07

D、1.07-1.237、盐水溢流密度为(D)g/cm3

A、0.12-0.36

B、0.36-0.60

C、0.60-1.07

D、1.07-1.238、测静压时,油井需关井(A)天,恢复压力。

A、3-7

B、5

C、3-5

D、5-7

39、静压值在24小时内上升不超过(B)MPa为合格。

A、0.2

B、0.1

C、0.5

D、1.0

40压井的方法有灌注法、(C)、压回法三种。

A、司钻法

B、工程师法

C、循环法

D、循环加重法

41、正循环压井适用于(A)和产量较大的油井。

A、低压

B、高压

C、稠油

D、井漏

42、反循环压井有排除溢流时间短,地面溢流量小,较高的(B)局限在管柱内部等优点。

A、密度

B、压力

C、质量

D、性能

43、灌注法用在(A)不高,工作简单,时间短的的施工工作中。

A、压力

B、溢流量

C、性能

D、密度

44、压井液中固相杂质含量(B)0.1%,黏度适中,进出口压井液性能一致。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5、司钻法是先用原密度钻井液排除溢流,再用(C)压井的方法。

A、盐水

B、清水

C、压井液

D、污水

46、循环压井液过程中不得停泵,排量不得低于(B)m3/min,最高泵压不得高于油层吸水启动压力。

A、0.3

B、0.5

C、0.7

D、1.047、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大于或等于(C),并保持稳定。

A、地层压力

B、静压

C、油压

D、油压

48、井控设备的功用是(B)、及早发现溢流,迅速控制井喷、处理复制情况。

A、安全生产保障

B、预防井喷

C、控制井涌

D、控制火灾

49、井下管串通常由(B)、筛管、管鞋及附件组成。

A、套管

B、油管

C、抽油杆

D、尾管

50、井口设备通常由套管头、(D)、采油采气树组成。

A、套管闸门

B、油管闸门

C、总闸门

D、油管头

51、有(A)原因导致井喷?

A、井下原因和地面装置出现问题都能导致井喷

B、井下原因和地面分离器出现问题都能导致井喷

C、地层原因和地面装置出现问题都能导致井喷

52、井喷的危害有说法不正确的有(C)?

A、打乱全局性的正常工作程序,影响安全生产

B、使井喷事故复杂化、恶性化

C、不易引起火灾;

53、井控管理制度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有(C)?

A、井控分级管理制度。

B、井控工作责任制度。

C、非专业检验维修机构管理制度

54、压力值应在压力表量程读数的(D)范围内。

A、20%-80%

B、20%-70%

C、30%-80%

D、30%-70%

55、采油井口装置采用(C)密封试压。

A、空气

B、氮气

C、水

D、CO2

56、关井时最高地面井口压力ps=pp-10-3ρgH中pp表示是(B)。

A、井口压力

B、地层压力

C、井液柱压力

D、井底压力

57、关井最大套管压力不能超过套管抗内压强度的(C)。

A、60%

B、70%

C、80%

D、90%

58、流体进入油管后的流动称为(D)。

A、渗流

B、垂直管流

C、嘴流

D、水平管流

59、流体在油管中上升称为(B)。

A、渗流

B、垂直管流

C、嘴流

D、水平管流

60、浅井和小井眼所压井液准备量为井筒容积的(B)倍。

A、2

B、3-4

C、2-3

D、2-4

61、防喷器的额定工作压力是指(A)

A、防喷器在井口工作是所能承受的最大井口压力。

B、防喷器壳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C、开关防喷器的油压

D、以上都错

判断题

1、(A)井位确定后,要清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A、对

B、错

2、(A)采油采气井井口设计原则是:⑴保护油气层。⑵成本与安全。⑶保护环境。

A、对

B、错

3、(B)压井的关键是正确确定井底压力,选择性能合适的压井液。

A、对

B、错

4、(A)压井液准备量一般为井筒容积的1.5-2倍。A、对

B、错

5、(B)井控设计中应急计划与预案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人员安全,生产能力和恢复控制。

A、对

B、错

6、(A)井下作业地质设计是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结婚油田综合调整方案要求,针对油、气、水井油藏地质因素编制的。

A、对

B、错

7、(B)根据地质设计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允许开井压力。

A、对

B、错

8、(A)采油井可分为自喷采油井和非自喷采油井两种。

A、对

B、错

9、(B)自喷采油是指在油层能量不足时维持油井正常自喷或者只能将石油举升到井口某一高度时,通过地面向井内补充能量,举油出井的生产方式。

A、对

B、错

10、(B)自喷井中原油从油层流到地面计量站一般要经过地层、渗流、嘴流和水平管流四个流到过程。

A、对

B、错

11、(A)自喷井中流体在油管中上升称为垂直管流。

A、对

B、错

12、(A)气体是可压缩的流体,其体积取决于压力的大小。

A、对

B、错

13、(B)起钻前要充分循环钻井液,使其性能均匀,进出口密度差不超过0.05g/cm3.A、对

B、错

14、(A)静液压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垂直高度有关。

A、对

B、错

15、(A)钻遇异常高压地层,随井深增加,机械钻速加快。

A、对

B、错

16、(A)地层破裂压力实验仅适用于砂、页岩为主的地层,对于石灰岩、白云岩地层不适用。

A、对

B、错

17、(B)钻头离井底愈近,对压井工作就愈不利

A、对

B、错

18、(A)钻井液受油气侵后,密度下降,粘度、切力升高。

A、对

B、错

19、(A)井控规定中要求:进入设计油气层前100米开始坐岗。

A、对

B、错

20、(A)开井条件下,气体在井内滑脱上升过程中,气体体积逐渐增加。

A、对

B、错

21、(B)仅仅由于气侵,井底静液压力的减小是非常大。

A、对

B、错

22、(B)压井方法为一次压井法和二次压井法,他们都称为工程师压井法。

A、对

B、错

23、(B)井涌的控制位于成功的打法是保持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

A、对

B、错

24、(A)正循环压井适用于低压和产量较大的油井。

A、对

B、错

25、(A)反循环压井适用于压力高,产量大的油气井。

A、对

B、错

26、(B)反循环压井时,时间短,上返速度快,携砂能力强。

A、对

B、错

27、(A)压回法压井适用于含硫化氢的井。

A、对

B、错

28、(A)井口设备是采油采气生产的安全保障。

A、对

B、错

29、(B)采油井口装置试压稳压15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

A、对

B、错

30、(A)采油井管理工作要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观察效果。

A、对

B、错

31、(A)天然气井的“高产”是指天然气的无阻产量在100×104m3/d以上。

A、对

B、错

井控装备

选择题

1、长停井应保持井口装置完整,并建立巡检、报告制度;“三高”油气井应根据停产原因和停产(C),采取可靠的井控措施。

A、原因

B、空间

C、时间

2、封隔器最主要的井控作用是封隔住(A),防止环空井喷。

A、油管外套管内的环形空间

B、油套管外的环形空间

3、废弃井封堵施工作业应有施工设计,并按程序进行审批。作业前应进行(B),压稳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

A、压力

B、压井

C、压力表

4、采油井口、注水井口试验介质为(A); 采气井口试压介质为氮气或空气。

A、清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5、采油树主要由套管四通、套管阀门、油管四通、生产阀门、总阀门、(C)、油压表、节流器、阀门、油管挂等组成。

A.、压力表

B、油压表

C、套压表

6、高压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应使用双四通、放喷管线应不少于四条,并向互为大于()夹角的两个方向接出;两条放喷管线方向一致时,管线之间应保持大于()m的距离。(C)

A、45°、0.2

B、60°、0.3

C、90°、0.37、井控装置试压应同时进行低、高压密封试验。低压试验压力为(A)。

A.、1.4

MPa~2.1

Mpa

B、1.5

MPa~2.0

Mpa

C、1.0

MPa~2.1

Mpa8、据压力级别,法兰分为(C)。

A、环形和盲板法兰

B、盲板和扇形法兰

C、6B和6BX型

9、井下防喷器主要包括井下安全阀和地面控制系统。是完井生产管柱的要组成部分,一般要求下在井下(C)m左右。

A、50

B、100

C、150

D、50010、管柱内防喷工具的额定工作压力应不(A)井口防喷器额定工作压力。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1、地面井口安全阀的关闭是借助(B)实现的。

A、系统提供的液压

B、弹簧力

C、井口压力

12、二级井控的主要内容是(C)

A、关井和等技术措施

B、关井和压井

C、关井和不压井强行起下钻

13、各种闸阀刺漏时的井控管理是(A)?

A.、当油井外总闸阀出现刺漏时,可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更换,防止井喷事故,启动应急预案,逐级上报,并做好人员撤离,疏散及警戒工作。

B、当油井外总闸阀出现刺漏时,可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更换,防止井喷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好人员撤离,疏散及警戒工作。

C、当油井外总闸阀出现刺漏时,可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更换,防止井喷事故,启动应急预案,逐级上报。

14、有杆泵生产过程中井口失控的处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A、首先切断采油设备电源,打死抽油机刹车。

B、关闭盘根盒胶皮闸阀,不能拧紧光杆密封装置。

C、打开计量间干线闸阀,打开单井放空闸阀。

15、暂关井的井控管理说法正确的是(B)?

A、井口闸门

B、定期检查

C、修理管理

16、型号为Y111-115封隔器中Y表示(B)类型封隔器。

A、自封式

B、压缩式

C、扩张式

D、锲入式

17、Y211-114型封隔器中2表示(B)

A、尾管

B、单项卡瓦

C、无支撑

D、双向卡瓦

18、型号为2SFZ18-35防喷器中2SFZ表示(B)防喷器。

A、手动单闸板

B、手动双闸板

C、液压单闸板

D、液压双闸板

19、防喷盒是密封抽油井的井口(D)或进行井下测试作业时的密封测试工具的井口装置。

A、套管

B、油管

C、抽油杆

D、光杆

20、防喷管是进行(A)、清蜡作业时装在井口、防止流体外溢的装置。

A、测试

B、试油

C、射孔

D、调配

21、井控设备系指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所需要的一整套(A)、仪器、仪表和专用工具。

A、装置

B、装备

C、设施

D、设备

22、封隔器有各种型号,同时也

编号。如Y211-114-120/15中,114,120,15分别代表(D)

A、外径、扭矩、压力

B、内径、温度、压力

C、扭矩、外径、压力

D、外径、温度、压力

23、中石化井控管理规定中的“三高”,其中高压是指地层压力达(B)MPa以上。

A、100

B、70

C、50

D、20024、天然气井的“高产”是指天然气的无阻产量在(C)×104m3/d以上。

A、200

B、150

C、100

D、7025、用于“三高”油气井的井控设备,累计时间不宜超过(D)。

A、13年

B、3年

C、15年

D、7年

26、油井正常生产时,井口不得有渗漏现象,换盘根时必须关闭(D)。

A、生产闸门

B、回压闸门

C、套管闸门

D、胶皮闸门

27、防喷器的额定工作压力是指(A)

A、防喷器在井口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井口压力;

B、防喷器壳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C、开关防喷器的油压。

D、以上皆错28、井控设备主要包括井口设备、(C)、处理设备和其它连接部件。

A、气动设备

B、液压设备

C、控制设备

D、钻井设备

29、采油树按结构可分为分体式采油树和(B)采油树。

A、组合式;

B、整体式;

C、焊接式。

D、以上皆错

30、套管头按本体连接形式可分为卡箍式、(B)套管头。

A、螺纹式;

B、法兰式;

C、焊接式。

D、以上皆错

31、油管头主要由(A)和油管悬挂器组成。

A、油管头四通;

B、套管四通;

C、闸阀。

D、以上皆错

32、施工时拆卸的采油树部件要清洗干净,放到(B)干净处妥善保管。

A、钻台上

B、井口附近

C、材料房

D、值班房

33、完井井口装置分套管头、(A)及采油树三部分。连接方式有丝扣、法兰和卡箍三种。

A、油管头

B、防喷器

C、自封封井器

D、底法兰

34、井下管串通常由油管、筛管管鞋及附件等组成。对于高压、含硫气井,井下管串中还有井下封隔器和(A)等附件。

A、井下安全阀

B、箭形止回阀

C、球形止回阀

D、碟形止回阀

35、放喷管线是进行放喷的通道。放喷管线应接出井场,放喷口处于井场(B)方向。

A、上风

B、下风

C、侧风

D、无所谓

36、(A)是对井下安全阀、地面安全阀、翼阀、节流阀等进行远程操控的装置。

A、地面控制盘

B、远程控制台

C、司钻控制台

D、辅助控制

37、采油采气树是由井口主干管柱、阀门、油嘴以及压力表等组成的用于油气井流体控制并为流程管线提供油气入口的井口设备总成的总称,包括(A)上法兰以上的所有设备。

A、油管头

B、套管头

C、总阀门

D、油套接箍

38、测量油压的压力表安装在采油树油嘴前与油管连通的位置上。测得的油压高,说明油井的供液能力(B)。

A、弱

B、强

C、适中

D、不好

39、回压反映从油井到计量站之间地面管线中的流动阻力。若测得的回压(A),说明油黏度高或因油中含蜡较多,蜡析出附着在管壁上,阻碍了油的流动。

A、高

B、低

C、中

D、为040、使用压力表时,应注意量程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应使压力值在压力表量程读数的(A)范围内。

A、10%~90%

B、15%~85%

C、20%~80%

D、30%~70%

D41、背压阀是单流阀的一种,安装在(A)悬挂器中。在拆卸防喷器或安装、拆卸采油树时,安装或取出背压阀以密封油管内孔。在对主阀进行维修更换时,也可采用背压阀密封油管内孔。

A、油管

B、钻杆

C、套管

D、抽油杆

42、从结构上看,6B型法兰有整体式、螺纹式、(A)等。

A、焊颈式

B、卡箍式

C、载丝

D、卡瓦

43、(A)是用于采油过程中发生井喷后快速安装井口、控制井喷的专用设备。

A、油气井抢喷装置

B、套管头

C、油管挂

D、法兰

44、防喷器的公称通径是指(B)。

A、防喷器的外径

B、能通过防喷器的最大管柱外径

C、防喷器胶芯的最大外径

D、油缸的直径

45、液压闸板防喷器手动锁紧后的开井操作顺序是(A)。

A、先手动解锁再液压开井

B、不用手动解锁可以直接液压开井

C、可以解锁后手动开井

D、直接手动开井

46、防喷管中必须组合(B),用于释放防喷管内压力。

A、放空短节

B、安全阀

C、节流阀

D、闸板阀

47、防喷管串高度超过(B)m时应加固定绷绳。

A、2

B、3

C、4

D、548、井下安全阀按控制方式分(D)液压控制和井下流体自动控制两类。

A、管柱内

B、空中

C、井下

D、地面

49、保持井下安全阀常开的控制压力=安全阀地面常压下完全打开的控制压力+井口关井压力+附加值(C)MPa

A、8.5~10.5

B、9.5~14

C、10.5~14

D、14~2150、采气井(A)安装于气井井口与地面场站设备或输气管线之间。

A、安全截断阀

B、井下安全阀

C、胶皮闸门

D、射孔闸门

51、控制功能的实现:当感测压力超出设定范围时,由高压(或低压)导阀打开液控单向阀,使地面安全阀的液压油泄回油箱,地面安全阀在(D)和弹簧作用力下关闭井口,截断气源,防止事故的蔓延及发生。

A、地面油压

B、地面套压

C、回压

D、井压

52、出砂气井应采取防砂、控砂措施,并制定(A)、油嘴等节流装置冲蚀情况检查检测制度。

A、针型阀

B、平板阀

C、楔形阀

D、单流阀

判断题

1、(A)压力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对压力稳定,表指针必须在其量程的1/3~2/3之间,压力波动较大,量程必须在1/3~1/2之间。

A、对

B、错

2、(A)自喷采油期和机械采油初期,油层能量较充足,这是采油井控的重点时期。

A、对

B、错

3、(A)抽油机井井口装置比自喷井井口装置简单,最基本部分有套管三通、油管三通和光杆密封盒等部件组成。

A、对

B、错

4、(A)液压防喷器实施手动关井后,为了封井可靠,仍需手动锁紧。

A、对

B、错

5、(A)套管头位于整个采油树的最下端,把井内各层套管连接起来,使各层套管的环形空间密封不漏。

A、对

B、错

6、(A)对于高压、含硫化氢气井,井下管串除常规的之外,还应包括井下封隔器和井下安全阀等附件。

A、对

B、错

7、(A)闸阀在使用过程中,要处于全开或全关位置。

A、对

B、错

8、(B)手动锁紧闸板是逆转锁紧轴到位后再回旋1/2—1/4圈。

A、对

B、错

9、(B)手动锁紧装置既能用于关闭闸板也能用于打开闸板。

A、对

B、错

10、(B)手动锁紧装置既能用于关闭闸板也能用于打开闸板。

A、对

B、错

11、(A)R

RX

型密封垫环在6B

型法兰连接中不可以互换。

A、对

B、错

第四篇: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维护与保养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总

时】

120学时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技能模块中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能完成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汽车美容、汽车整车拆装等作业内容;具备从事汽车维护、整车拆装等工作岗位的职业基本技能。

【岗位任务及课程目标】

1、岗位任务分析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有关职业能力的要求,本门课程主要承担汽车拆装与维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达到获取“中级汽车维修证”考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从事汽车维修方面有关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工作。

2、职业知识目标

(1)

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2)

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

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3、职业技能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检测仪器、仪表。

(2)

具备对汽车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作业技能。

(3)

掌握汽车整车拆装、调整操作技能。

4、职业素质目标

(1)

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民的良好职业道德。

(2)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课程逻辑结构图】

汽车维护与保养

一级维护作业

二级维护作业

汽车拆装

汽车美容防护作业

检查紧固作业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润滑和补给作业

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底盘的维护作业

电气部分的维护

汽车美容

汽车防护

汽车的拆卸

汽车总装配

【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

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工作

任务

教学要求

课时分配

教学课时

机动及

考核课时

一.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项目一:润滑和补给作业

1.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2.检查、补充冷却液;

3.检查、更换变速器、驱动桥、转向器的润滑油;

4.更换制动液

1、掌握汽车各总成的润滑和补给作业方法及要求;

2、会正确检查油量及判别油质好坏;

3、掌握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步骤及要求;

4、会正确选用机油、制动液、齿轮油。

项目二:检查、紧固作业

1.汽车各总成的检查、清洁;

2.汽车各总成紧固、调整作业

1、了解一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一级维护竣工检验技术要求;

3、掌握汽车各总成的检查、清洁和简单调整作业的方法及要求

项目三: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1.检测点火系性能;

2.检测发动机性能。

1.了解二级维护作业前检测的工作程序,熟悉作业内容;

2.掌握检测方法、标准及要求,并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的深度。

二.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项目一: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1.发动机上部、下部拆装、检查、清洁、紧固

1.了解发动机二级维护的主要内容;

2.曲轴轴向间隙检查、调整

3.气门间隙调整

2.掌握发动机上部、下部及外围附件的拆装、清洁、调整、紧固方法;

3.掌握曲轴轴承间隙、轴向间隙的技术要求;

4.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会气门调整;

5.掌握润滑系维护要求和方法。

项目二:底盘的维护作业

完成对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车轮、制动系统、轮胎等的二级维护作业

1.了解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

2.了解汽车行驶、制动、转向动力传递;

3.掌握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车轮、制动系统、轮胎拆装、检查、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项目三:电气部分的维护

1.完成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灯光、仪表、线路的维护作业;

2.点火正时的调整。

1.了解汽车电气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

2.掌握发电机、起动机、蓄电池、全车线路等的维护要求和方法;

3.掌握点火正时的调整方法和要求。

三.汽车美容防护

项目一:汽车美容

汽车清洁、抛光作业

1.熟悉汽车清洁步骤;

2.熟悉汽车抛光步骤;

3.掌握汽车清洁技术规范;

4.掌握汽车抛光处理技术规范。

项目二:汽车防护

1.汽车防爆太阳膜粘贴;

2.汽车防盗器安装;

3.倒车雷达安装。

1.了解汽车防爆太阳膜的作用、种类及选择;

2.掌握防爆太阳膜粘贴流程及施工技术要求;

3.了解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

4.会汽车防盗器的安装;

5.了解防撞雷达的工作原理、组成;

6.掌握防撞雷达的安装技术。

四.汽车拆装作业

项目一:汽车的拆卸

1.发动机附变速器总成的整体吊拆;

2.传动机构的拆卸;

3.空调系统拆卸;

4.车内座椅拆卸;

5汽车电器及线束拆卸。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和技术特性;

2.了解各大部件总成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进一步巩固汽车电器、底盘发动机、空调的构造知识;

4.掌握各汽车总成的拆卸方法和步骤,16

项目二:汽车总装配

1.发动机、变速器、传动机构、空调系统、座椅、汽车电器等总成的装配;

2.整车检测及调整。

1.掌握汽车总装配的顺序、方法、技术要求;

2.掌握汽车各总成的调整方法及技术要求;

3.掌握汽车总装后的检测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4.掌握汽车总装竣工验收规范。

合计课时数

120

【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由项目负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综合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配分如下:

考核配分比率

过程考核(40%)

结果性测试(60%)

其中技能测试占60%

其中知识测试占40%

2、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出勤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模块

项目

考核点

成绩比例(%)

1.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项目一:润滑和补给作业

各总成的润滑和补给作业方法、要求;油量检查、油质好坏判别;机油、制动液、齿轮油的选用;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步骤、要求;

7%

项目二:检查、紧固作业

三元催化净化器结构、原理、技术要求;空气滤芯清洁、更换;V带张紧度调整;火花塞的拆装、清洁、检查;清洗、更换汽油滤清器;点火系的检查、调整;传动轴、万向节的检查、紧固;轮胎气压检查、检漏、加气;蓄电池、灯光、信号、线束的维护;空调系统检漏、抽真空、加冷冻油、加制冷剂;检查紧固车架、车厢及附件支架各部的螺栓。

7%

项目三: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检测项目:点火系参数、发动机动力性、起动系参数、汽缸压力、曲轴箱窜气量、汽缸漏气量、进气歧管真空度、配气相位、前轮定位

检查项目:发动机油、水密封;曲轴前后油封漏油;散热器、水泵水封、垫、水道侧盖漏水;曲轴轴向间隙;转向系的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转向器工作状况及油封密封状态;传动系的离合器工作状况;行驶系及车架的轮胎偏磨;仪表信号、机油压力、水温、发电机充电指示。

7%

2.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项目一: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发动机二级维护的主要内容;发动机上部、下部及外围附件的拆装、清洁、调整、紧固方法、技术要求;曲轴轴承间隙、轴向间隙的技术要求;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润滑系维护要求和方法;汽缸盖螺栓校紧次序和扭矩。

8%

项目二:底盘的维护作业

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汽车行驶、制动、转向动力传递;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车轮、制动系统、轮胎拆装、检查、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8%

项目三:电气部分的维护

汽车电气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发电机、起动机、蓄电池、点火系、全车线路等的维护要求和方法;点火正时的调整方法和要求;灯光测试及调整。

8%

3.汽车美容防护

项目一:汽车美容

汽车内饰清洁、消毒、杀菌;汽车外部清洁步骤、方法;汽车抛光步骤;汽车抛光处理技术规范;上腊操技术要求

7%

项目一:汽车防护

汽车防爆太阳膜的作用、种类及选择;防爆太阳膜粘贴流程及施工技术要求;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汽车防盗器的安装;防撞雷达的工作原理、组成,防撞雷达的安装技术。

8%

4.汽车拆装作业

项目一:汽车的拆卸

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和技术特性;各大部件总成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汽车电器、底盘、发动机、空调的构造知识;汽车总成的拆卸方法和步骤,20%

项目二:汽车总装配

汽车总装配的顺序、方法、技术要求;汽车各总成的调整方法及技术要求;汽车总装后的检测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汽车总装竣工验收规范。

20%

100分

注:每个项目考核中知识占40%,技能占60%。

【教学说明及实施建议】

1、教学条件要求

(1)教材、教辅素材:教材内容应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编写应图文并茂,最好有立体结构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较好的完成实训教学内容,编写好工作页。

(2)校内实训场地:实训场地为一体化教室,建议配备好8个实训工位,保证实训过程中每四个同学有一个实训工位。

(3)硬件与软件:教学场地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中必须制作好多体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建议

(1)

本课程标准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有通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专业实际,精选内容,因材施教。

(2)

建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

第五篇: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课程标准

《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使用专业:管理 课程类别: 修课方式: 数学时数:64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房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课程的作用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管理学和物业管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其先修课程为《物业管理实务》,学习本课程前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制图相关基础知识,物业环境管理与实务、物业管理招投标实务、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筑识图、房屋建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务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程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将专业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生产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野外”,“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自动化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二、课程目标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房屋的构造和房屋维护管理两大部分内容,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述了房屋构造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房屋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门和窗、屋顶等7章;下篇简要介绍了房屋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包括:房屋维护管理概论、房屋建筑的查勘与鉴定、房屋基础与结构的维护、楼地面维护、防水工程维护、门窗与装饰工程维护等六章。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在房屋构造方面的相关规范,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房屋维修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并对房屋建筑定期检查与保养的基本模式有所了解,为后续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实施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考试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只是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六、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

(一)硬件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食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及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网络条件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

(二)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三)教材编写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时间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的开发与利用。以学习的过程控制为手段;以个性的学习评价为导引;以多元的知识模块为核心;以优质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七、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学》赵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房屋建筑学》王崇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房屋建筑学》舒秋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房屋建筑学》袁雪峰、王志军主编,科学出版社;

5、《房屋建筑学》(第三版)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87;

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J 1-86;

8、《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

9、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则、规定。

10、《建筑构造》(上、下册)李必瑜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建筑构造设计》颜宏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房屋建筑学》蔡先治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3、《 房屋建筑学》煤炭工业出版社,孙世奎主编,202_年7月第1版;

14、《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祯祥主编,1996年3月第2版

15、《建筑构造》杨维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_年7月第1版

16、《建筑构造》刘建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87

《采气井生产与维护》课程标准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