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汪金权先进事迹观后感
汪金权先进事迹观后感
先后分了两次,终于把汪金权老师在华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看完了。看到汪老师那花白的头发,可以想象他为教育事业,为他的学生付出了多少。他在贫困落后的山区教书育人,矜矜业业、无怨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学生,他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使我深受感动,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榜样。
汪老师在报告中说到:“对学生要有平等的心,要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还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困难;对学生还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通过他的话语,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他对学生那种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清贫的人民教师,他的人生理想超越了物质,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所以说虽然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汪老师从教这么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他在22年来,先后培养了1100多名毕业生,同时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他几乎把自己的薪水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22年来他为学生做的每件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他扎根农村教育多年,用执着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这教育的火种。
通过汪老师的事迹使我认识到,首先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对于任何学生都必须充满“爱”,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用我们的耐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指导帮助学生,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爱般的温暖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如同父母般的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要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进行交流,鼓励、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再者,老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是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要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汪老师的事迹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加体会到,教师岗位是一种付出、一种辛劳,但同时也蕴含着享受和收获。在我今后踏上教师岗位后,我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把我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教育事业中去。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案例分析:偷摘学校的花,已经属于非常恶劣的行为,更何况是全校师生心爱的花。如果遇到的是一般人,肯定会火冒三丈,不容诉说地大声斥责那个小女孩,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甚至会来个全校通报、杀鸡儆猴。而我们从这个故事里,不仅没有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生气、发火,而且他还亲切地询问,关爱地奖励。这种充满智慧的解决方式的产生,就在于苏霍姆林斯基时刻把自己的心和孩子们连在一起,以孩子的角色来考虑和处理这个突发的事件,他相信孩子做出这样的异常举动肯定有她自己的理由。正是这种思维角度的转变,使小女孩的心灵沐浴到爱的阳光,而那三朵玫瑰花也将长久地占据她的心,永不凋谢。
第二篇:汪金权先进事迹
没有钱我拿什么帮助你
——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的一点体会
202_年10月25日
关于汪金权,我不得不承认我孤陋寡闻,如果不是例会上领导随意提了一下此人的名字,我想我也许一辈子不会知道汪某人是谁,至少要推迟很长时间才能认识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作为同行,那真是一种遗憾。可笑的是在领导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身旁还有人以为此人跟汪精卫关系密切。罪过。
当晚会上时间紧迫,宣传者语焉不详,最后才强调此人乃是先进模范,曾上央视《新闻联播》,教育部认可的“全国优秀教师”,来头不小,县教育局发文要求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于是肃然,下来之后,赶紧上网查找。
网上果有此人的有关信息,百度百科中介绍得最为详细,并且附有图片。乍看起来,此人年纪颇老,头发花白,大概年近花甲,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早该卸甲归田,颐养天年,安度晚年了。仔细瞧来,事情却并非如此。原来汪金权者,1963年生人,时至今日,不过47岁,尚未到半百,如果是达官贵人,保养得好,正当壮年,精力旺盛,有的是时间折腾。何以汪先生以此壮年之身,竟混得这般猥琐狼狈,消瘦之状,令人担心一阵大风吹来能将他吹到太平洋去。
看完汪先生的事迹介绍,我便不再感到奇怪。原来他虽为一介穷教师,却有助人为乐的美德,看到学生因家庭困难无以致学,就要掏腰包资助,而且资助起来便不可收拾,坚持的时间之长,资助的人数之多,可以叫很多头顶官帽、手握大权的“父母官”惭愧得往地上找裂缝。单凭汪先生22年如一日地帮扶学生一事,便足够感动世人。但是一个平凡的人一旦伟大起来,闪光的地方便不止一点。纵观汪金权先生一生,至少有三点令人涕下:
第一点,当上世纪80年代之时,汪金权先生风华正茂,身为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被分配到黄冈中学任教,看今天黄冈中学的名头,可以想见昔日的黄冈中学亦绝非等闲,然而汪金权先生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进入名校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艰苦的蕲春四中,蹲进山窝,一窝就是半生。换在今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芸芸众生,蝇营狗苟者触目皆是,如蛆虫拱粪,卯足了劲儿朝坑边上爬,又谁肯放弃大好机会哉?想当初我阁下不听学校领导之言,推荐到镇政府,不去,引介到教育局,依然不去,结果被目为不识抬举,后来在学校里教书糊口,处处碰壁,处处穿小鞋,下场之悲惨,有得受的,直至今日仍未能从此窘境中解放出来,可谓水深火热,悲夫!如此这般一比较,汪金权先生倒真是聚天下之大傻于一身,要为众多所谓“正人君子”者流所鄙视的了。然而也正因此,汪先生之举才更显得可贵,令天下自甘淡泊之人一哭。
第二点,在中国,教师工资历来不高,无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后的逐步发展时代,抑或现在国家飞速前进时代,教师的工资都不过刚好能够养家糊口而已,只要家人中不管是谁生一场大病,立即负债累累,家庭经济瞬间就会崩溃,所幸不生病,大概会有一点点结余,那也少得可怜。用如此微薄的工资,良心再好,帮人一次尚能做到,坚持一辈子,那便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是时下赌博之风盛行,据说城里很多老师到茶室里打麻将,少于人民币五十大洋一把便不屑一顾。有人一天能赢几万,有人一天便输得精赤条条只剩内裤,乡村学校虽不至于豪放到这种地步,但是来个“包五”“包十”却也是常有的是。有同事嗜赌,几次大输之后,我劝他金盆洗手,他大笑不止:“岂不闻金盆洗手,洗手再来乎?包五包十,无非怡情怡兴而已,图的是个消遣娱乐,不能叫赌!”其后仍然如故,手气爆起来之时,却也能赚个杯满钵满。不知道汪金权先生对此作何感想。按照常理揣度,他心中定然思忖:有此散钱,何不抽空将正在穷困之中苦苦挣扎的人帮上一帮。然而参与赌博的人,其快乐的基础原不建立在助人之上。汪金权太少而“声色犬马”之人太多,又使人再次一哭!
第三点,据介绍,汪金权先生一家五口,母亲年龄老迈体弱多病,妻子精神失常,大儿子正在求学,小儿子又是弱智,一家生计,全系在汪先生一人肩上,其困难可想而知,在这
种情况下,还一心为他人着想,据我所知,这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够做到,释迦牟尼和耶稣,此外再无别人,汪金权先生是第三个。有此一片心肠,当可立地成佛。问题是即使真的成佛,却也不能不丝毫不考虑自身利益。汪金权先生的做法,叫人为他的家人担忧。帮人帮到一贫如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使人“初闻涕泪满衣裳”。
世界上总是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之旅,我想,如果汪金权先生是现任教育部部长,他一定不会下令号召全国的教师都向他学习。毕竟,汪金权只有一个,会帮助学生的人事实上却有很多,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也不计其数,帮助的方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如果全国上下的教师都做汪金权第二,不知有多少教师家庭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助人为乐是否一定要付出金钱?探讨这个问题,恐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要诞生。汪金权先生说“给予远比索取快乐”,谈起来给予,有时候未必一定是建立在好心的基础之上,有可能是为了得到内心的满足或者别有所图。如果帮助人就一定要给他钱财,其中“小恩小惠”的成分要大得多,一个有自尊的人,恐怕还不一定愿意接受你阁下的帮助呢!再说天下之大,形形色色的人各有其不同处境,像俺们这些穷兮兮囊中羞涩的人似乎也颇有一大片,经济命脉早被切断,手里攥不出一文瘪毫子来,面对别人伸来的求助之手,再看一看自己的手臂,其瘦如柴,尚不及人家的一半粗,怎不伤心欲绝涕泗横流乎哉?
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的发展。试想,如果政府不是只把精力放在号召大家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这件事情上,而是花大力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落后地区尽快富裕起来,何至于搞得像汪金权先生这样以助人为乐的人落到无房可住连电视都没有一台的境地,帮人帮得如此焦头烂额,还提倡大家去学习,岂不是将天下人都当成白痴?我不知道政府是无能还是根本就不关心,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政府无能为力之时,就把希望寄托在某个先进人物身上,树立典型,号召学习,似乎有了这个榜样,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这诚然是中国十大怪现象之一。
好的典型容易树立起来,可惜坏的典型却被一而再地忽略。全中国有多少没日没夜地寻欢作乐过着酒醉灯迷的生活的人,人家有钱,自然有权利去寻找自己的乐子。这些人要是能够回心转意,将自己的腰包大度地打开,随便掏出一把,也相当于一百个汪金权在做好事。然而我们的号召里似乎遗忘了这些有钱的人,那些人如果不是出于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会真心诚意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
该有钱的没有钱,不该有钱的钱多得发霉。郁闷!
当然,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汪金权先生之所以做这样的事,是因为他从这样的事情中感觉到快乐,用他的话来说:“给予远比索取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汪金权先生还是有所图的,图的就是“快乐”二字。有人要是这样做了,心里头难受得好像刀子在剜肉,他的快乐原本不建立在“助人”之上,谁又有权力勒令他必须这样做呢?
说到底这不是号召的事情,而是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社会腐败现象和教育腐败现象在学生面前原形毕露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教导学生要向雷锋学习呢?
今天早上上课,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作家的,有想当医生的,有想当大官的„„我说我的理想是有钱,学生们瞠目结舌,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仿佛没有见过我一样,那意思十分明显:老师你是不是太庸俗了?我说,有钱了,我可以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一下子恍然。
可惜的是,我没有钱,连养家糊口都开始发生问题,我拿什么来帮助你,需要帮助的人!
第三篇: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
“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
学习活动总结
木老元乡中心学校 202_年12月28日 “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学习活动总结 为加强和改进我校全体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汪金权同志学习的通知》精神。在全校教师中积极开展了向汪金权同志学习的活动,弘扬他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提高思想,统一认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逐字逐句认真学习,党员召开学习会,进行学习座谈同时观看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和文字资料,加深对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并多次召开座谈会,集中进行交流学习体会。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联系实际纷纷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们一至认为要大力宣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要以汪老师为楷模,乐于奉献,甘于牺牲,要以汪老师的精神鼓舞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自豪感,自我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二、联系实际,开展活动
在学习的活动中,(一)把学习活动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向汪老师的学习引导广大教师树立遵纪守法,依法执法,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师德风范;树立爱校如家,淡泊名利,尽职尽责,教书育人的优良师德风范。用身边的人和事激励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
(二)把学习活动与搞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树立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工作作风,树立了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语言规范健康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的工作作风。
(三)把学习活动与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与教书育人工作结合起来。
三、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阵地,通过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把学习汪金权老师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结合我校实际适时宣传推广一批本校先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典型。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涌现出了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校营造向汪金权老师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抓住了根本,注重了实效,使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观念得到了增强,先进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师生关系得到了融洽,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总之,在学习中,我们把学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与科学发展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我校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丁再华
通过学习汪老师的事迹,我深受感动,再回首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自己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刻体会:
第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汪金权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本来分配在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汪老师放弃在名校优越的物质条件,毅然辞职回到贫困大别山深处,一干就是23年。他扎根在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任劳任怨。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他拿出大部分工资,资助上百贫困学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安分乐道。汪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不求索取、不图回报的高尚境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作为年轻教师,在刚开始投入工作时,不应一味地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应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去深入学习汪老师的那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
第二,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首先就是要有一颗爱心,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汪老师的感人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生是爱心、耐心加恒心。他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学生,不管是物质资助还是传道授业。他的寝室是从不锁门的,学生有任何困难随时可以来找他,他曾经安排过八名学生住进自己的寝室补习。由此可见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汪老师的这种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始终激情饱满,始终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第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读到汪老师在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的艰苦条件和环境下,依然不断地追求知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常教常新,不断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时,我再一次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教师,我们还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因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专业修养,以提高工作能力。
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无私奉献、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学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知道,我们应该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时刻用汪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勉励自己。
第五篇: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艳芳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的“湖北省道德模范”汪金权感人的事迹,学完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次学习,是我的思想和境界接受的一次最铭心的洗礼。他的事迹催人泪下,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他那崇高的“清贫”生活让我感动
细细读着汪金权老师的故事,他的困顿生活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生活上,他是极度清贫的,摇摇欲坠的土房子、古老的木箱、一身看不出颜色的西服、满头的白发,加上七旬老母疯妻子弱智小病儿,这是怎么看怎么让人心酸的一个家庭。汪金权就是这样一个家庭里的顶梁柱,按说他应该把工资所得尽数拿回家照顾家人,可他没有做到。他的工资大部分都资助给了贫困山区的贫寒学子,没钱买学习资料的学生找汪老师,他掏出100元;没钱吃饭的学生找汪老师,他又掏出100元,就连不认识的学生找汪老师,他都毫不犹豫地掏出钱,连张欠条也不要人家打。已经读研究生的王洪奎更是哽咽着说对记者:“汪老师10年资助了我7万元!”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钱算不得什么,可是对汪金权老师来说,这实在是一笔巨款,他对学生大方到自己的大儿子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在很多人看来真傻!傻吗?也不尽然。看到一个个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没有钱吃饭的学生,汪金权老师常常是主动送钱上门,他说:“我常问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言辞里没有慈善救济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生之情,这样的人你能说他傻吗?一个对自己极端小气的人,却能够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是怎样博大无私的爱啊!
二、从汪金权老师身上,我悟出了什么叫农村教师的“坚守” 这样一个无私的人,他的心里装着无数的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是什么使他如此执着地坚守在山村,坚守着那一方教育的圣土?我相信,一定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汪金权老师在日记中如是写道:“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从这段话里,我读出了汪老师宁静淡泊的内心世界,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纵有高楼大厦,我只睡六尺床;纵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样香。浮华里独守这种淡泊与宁静,他却是有着极高的精神追求的:家乡的教育事业办成这样,总得有人来振兴吧。不是一时冲动,而是23年如一日的坚守,他把自己当作荒原上的电线杆,为的是把光明和希望送向远方;他把自己当做一座桥,为的是让学生踏着他的身躯走向希望。身体永远坚守在山区,精神却随着学生走向四方,你能说汪老师贫穷吗?不,他是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三、许多“汪金权”就在我们身边
汪金权老师以爱心、奉献、责任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其实,在我们学校,许多像汪金权这样的老师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可能没有汪金权老师那样的清贫生活,但工作了几十年,仍然是身无可居之所的“房租客”;他们工作的环境没有汪金权老师那样艰苦,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面临许多能够实现的诱惑时,却在作顽强的坚守,我们学校因为他们的坚守而不断绽放着耀眼的光辉。他们有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有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他们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业务实敬业,勤于探索,从不畏难;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他们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比起许多远在天边的先进典型,可以说,他们毫不逊色。他们,就是我们学校的“汪金权”。
其实,学习先进,我们有时候不必舍近而求远。我们不仅要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也要学习我们学校教职工群体中许多像汪金权一样优秀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就是要将他们对教育事业执着的坚守,对教育艺术不知疲倦的探索进行传扬,使全校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受到幸福。
202_-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