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针对现代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富民县罗免民族中学2013年德育工作会材料
如何针对现代的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富民县罗免民族中学 朱加元
今天我们在这里主讲德育教育的问题,深思我校实际,面对我校的现状:学生中打架、酗酒、抽烟、逃课、顶撞教师、晚上夜宿不归、电话上网聊天、私自离校等问题,我今天和在座的各位谈一些想法,聊聊我们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把一些,墨守成规、课桌间传阅的一些陋习文化、同学间的一些粗言秽语、对老师无形的憎恨、学习中的困苦、学生间难以交流的话语、男女同学间貌似心仪的交流,拿出来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今天的探讨、分析,使我们在座的各班主任有所想法,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规划,定位学生的管理,促进学校德育的良好开展。
在多年的初中教学生涯中,不难发现初中生越来越不好教,尤其是这几年在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因此,师生冲突时常发生,老师抱怨、学生叛逆、家长无奈,教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的变化
“90后”初中生的个性多元化:鲜活、张扬、乖巧、偏激、自闭等。这些都是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多元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冲击带来的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这些学生有如下特点:
1、在生理上,处在第二发育高峰期,到了初三基本达到最高期,性发育几乎成熟。
2、在认识上,反应敏捷,学习能力强,大都拥有一技之长。但对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敢于反抗、敢于质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能全面适当的评价和认识自己。
3、在情感上,由于单亲、或重组家庭、独生子女;隔代异性抚养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大都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嫉妒心理强。物质虽富足,但幸福感单薄,思想寄予于异性,易于与异性交往,动则就是恋爱。
4、在意志上,近期目标是推动初中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动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的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意志薄弱。
5、行为上,追求独立和自尊。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善于模仿,极力表现与众不同;有时行为过激甚至出格,崇拜明星,却不崇拜英雄;依赖网络,爱看动画和漫画,却不爱读书。
6、语言上,社会流行的语言在中学生中普遍流行,极端的话语,不符合中学生年龄的语言,家庭中愤世语言,网络里的污言秽语,同学间的粗言烂语,极端的导致学生风气混乱,学习的自主动力不足。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不能再用“70后”、“80后”的教育思维方式。比如在教育过程中碰到学生屡次“犯错”时,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对学生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学生,老师的出发点是无可臵疑的,但是效果往往会欠佳和适得其反,以致遭到学生的顶撞,家长的不满,甚至家庭的不和谐,教师尊严遭到损毁。面对90后初中生的思想模式和个性特点,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做到敞开心扉,尊重宽容友善地接纳他们,继而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的教育,最后达到教育满意的效果。
二、教育思考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针对新时期初中生的特点和时代视角,提升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技巧。社会要不断净化育人环境,减少对学生精神污染,给学生成长创造绿色空间。当然,在这三个教育因素中,学校教育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社会上带来的一些影响,我觉得应该从两大方面着手。
(一)、教师教育心理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面临着着诸多的问题,社会在变化、教育方法变化、学生在变化,我们老师也应该在变化,首先从教师心理上我们就要开始变化。
1、要有尊重学生人格的心理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尊重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一条永恒不变的定律,也是符合人性所需的规律。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差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列如:富民晋西洗车)。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长短、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2、要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求“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就是说教育在有着清晰目标的同时,更是一个“顺性而为”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让孩子快乐的成为他自己。如果只注意学生的共性教育,导致学生最终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把相当数量的学生当成“不合格品”,甚至“淘汰品”,费力颇多却收效甚微。只有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要有“把学生当做农民种植的庄稼来看待,合理的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肥料”——即需要的教育。要有学生好,我才好的理念,学生成功,我才成功的想法。不要视学生为“敌人”。要从心里面尊重学生,行动上才会不自觉的去为学生服务,如果长期的存有“敌视心理”,行动中,自觉不自觉的都会暴露出对学生的憎恨。因此一定要从心理面消除对学生(特别是顽劣学生)的憎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怀,上述出现的问题,无非就是个别学生、顽劣学生搞出来的,如果把教师的爱心、尊重实施与这部分学生上,上述问题就会慢慢化解。
3、要有宽容学生的胸襟
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成长力量。宽容能使得教师具备教育所赋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让课堂洒满人性的目光,每天把自信投射孩子,让孩子日日滋长着自信;每天把尊重传给少年,使得学生天天有尊严地成长;每天把激情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时时体验着学习、生活的快乐;因此,别让孩子在课堂上难堪。有的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故意为难“差生”,这样会让课堂变成“心灵屠宰场”,人为制造“差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重要人物”。我信奉这样一句话“学生都是老师教出来的”,这几话涵盖的意思非常好:老师可以教出优秀学生;老师可以教出平庸的学生;老师同样可以教出差生、顽劣学生。就看老师怎么去教。胸襟宽广一些,容忍一些,可能你眼中的差生就会少一些,你的心情就会好一些,教学的动力就会足一点,付出的爱心会更多些。我们很多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如何、如何差?其实说的越多,自己的心情越差,越拍面对学生,存有畏惧心理:懒得进教室。其实我们多宽容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我们就会对学生更好一点。情感上对学生宽容一些、谅解一些,叛逆的学生会少一些;语言上温柔一点,真心一点,粗言烂语的学生会减少一点;行动上缓一点,动作小一点,学生的暴力会少一点。需要老师们多一些宽阔的胸襟,多一份谅解的胸怀。记住:宽容会让自己开心,开心会推进自己的信心,信心会展示给学生无穷的动力。
(二)、加强自身工作严密性
(1)、目标明确、严于律己,言传身教。
在中学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的一个心得与体会是,在规则下用“心”去教学和管理班级。一个班级,在组建之初,就要有班级的学习与管理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求、行有所依。对于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同时我们应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要求他们,要用一颗心去衡量应该做哪些事、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当然了,在运行这种方法之前,你要让大多数学生和自己在心灵上达成一种共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你心中对于班级管理的要求与班级建设的高度。比如说:新的班集体刚刚建立,教师的身影出现在班级中的频率,到班级的时间准确性,班规出台的速度,执行的力度,榜样的建立,班委的选择等,对学生认识和理解班主任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学生第一映像“老师很在乎我们,管理方式严密,雷厉风行,一种“惧怕”和“尊重”心理油然而生,班主任的威信自然建立。如果一个新班集体刚刚建立,班主任的很多行为,让学生失望,那么,上述所讲的两种心理都会消失,班主任的威信就会丧失。
对于班级的内务管理,要求值日生地要扫得不能有一块纸屑和一个小粉笔头,课桌和物品要摆放有序,每节课前,黑板必须擦得干干净净。因为我始终认为,班容班貌就是一个班级班风及学生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当然了,对于一开始做不好的同学,可以主动帮他们做,课桌排歪掉的,不和他说什么,走过去帮他把课桌排整齐,地面有废纸的,帮他捡掉,记住,“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于习惯差一点的同学,你几次这样一做,他也不再好意思了,自然会自己做好,当然也有特例的。教室内务的整洁,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在这一点上,班主任更应该身体力行,如果你班主任对于满是粉笔灰的讲台目视无睹,将电脑或书本啪的往上一放;对于地面上的纸屑视而不见,大步流星地从上面走过,作为学生他就更不会去关心教室的卫生,脏乱的教室将会影响课任老师上课的情绪,也会波及到学生们整体的学习上的精神状态,从而进入一种不好的循环轨道。
对于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准时进教师,教师也要准时进教室。要求学生不要粗言秽语,教师首先就不要粗言秽语。教师是教人怎样做,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例如:不规范的书写,乱扔垃圾、丢烟头,公共场合乱说乱讲,教师的服饰行为、仪表气质等,都会对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学生会激励的模仿、学习。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赏罚分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有一套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积极 向上。制度要根据班级的学习、纪律等实际情况,要有个性,并力求实行量化,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层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样,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就能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先进班集体。
对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将班级管理制度尽量予以细化,比如将班级上课及课间秩序情况、班级的好人好事予以登记,专栏板报,图书角、节约箱、卫生值日等制度化,将打架、考试作弊,沉迷网吧等列入重大违纪行为,惩前毖后,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矩可循。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做到批评教育,批评为辅,教育为主,不放过任何故意违纪的行为。同时对于遵守制度、学习态度刻苦的同学,要予以大力的表扬和鼓励。实际事例说明,好孩子是可以夸出来的。班级管理中,要意识到,褒奖和表扬是人生中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成功路上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动力。
4、对学生要批评有方。
批评是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有的批评暖人心,有的批评伤人心。如何才能产生最佳批评效应呢?我想批评应当是对错误本身客观的剖析和中肯的评价,而不是严厉的指责和训斥。指责和训斥容易伤人自尊,毁人自信,甚至造成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感情对立,这种批评最多只能让学生怕你烦你,很难让他敬你、服你。而以剖析和评价为内容的批评则不然,它不是个人情感的主观发泄,不是简单的责任追究,这样有利于沟通人的感情,为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奠定心理基础,进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5、加强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教育。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其他各种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明白,班集体作为一个团队,有着共同的进退和荣誉。
通过集体、团队观教育,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责任心,同时给学生提供团队合 作机会,扩大学生视野及交往,培养学生广泛兴趣,展示其个性风采,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各种好习惯等。
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集体、团队精神,利用团队管理学生,利用班级荣誉感化学生,利用学生制约学生,以集体力量压制学生,转移教师和学生的矛盾,把学生出现的问题,用学生的利益和班级的荣誉来解决,避免师生间的冲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相互督促,相互帮助,课后作业,迟到早退、拖欠作业、打扫卫生、打架、抽烟、外逃、宿舍纪律等问题,都归结成学生之间的问题、班级荣誉的问题,是整个班级学生大家都需要的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6、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作为班主任,要承认每个学生心灵是美好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听老师的话,也乐于为集体服务,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和认可,针对我校开展的EEPO有效教学,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行宣传、动员。
首先,指导班委把全班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出组长,自己取一个有意义的组名;制定出自己小组的奋斗目标;根据班规班纪,每周仍然对每个学生进行操行量化考核,从而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分值、名次;每周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在组上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紧接着召开主题班会,由值日班委通报各组考核情况;然后各小组组长作总结发言,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的优点会给集体带来光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会给集体带来不良后果,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他们的闪光点得到同学认可时,使他们树立了信心,而他们的缺点错误随时会被本小组的同学批评、监督。
7、联动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式
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要树立大家公共管理的理念,不能单打独斗,要让班级的 任课教师形成合力,调动班级任课教师一起做管理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也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具有比普通教师更胜一筹的能力,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管理上,班主任都比其他教师要厉害,要有以管理班级任课教师来管理学生的理念,班级的发展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努力,协调、调动任课教师就是班主任的工作,从分调动好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参与班级学生的管理,班主任的管理就会轻松许多。当然,教育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事业,是一项需要用心耕耘的事业,如同大树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正如江河之源,源远方可流长。面对现代中学生复杂的心理变化,面对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我们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用爱、用情、用心面对生活,走向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文化科目,明显德育教育处于被忽视状态。然而从当今中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诸如早恋、冷漠、自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上看,中学生德育教育亟待加强。
在学生进入中学也就是青春期以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的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这种现象与以教师、家长为中心的传统的思维格局中格格不入,从而出现青春叛逆、道德滑坡等现象。那么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就是需要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范畴了。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素以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为传统美德。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纷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当前德育教育还是稍显消极,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一是是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以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机制,德育教育不会被纳入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自然是不能和文化科目相提并论。
二是抽象化的德育教育致使德育消极。在以思想道德修养或思想品德科等纯理论课程为主的中学德育教育中,将德育作为知识条目等直接讲授的方式,其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大。
三是隐性德育教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校园隐性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校园的黑板报、宣传栏、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能够直观察觉,却又经常被忽视的层面上,比如黑板报、宣传栏等更新较慢或者说只是为了存在而设置。
四是专业德育工作者队伍有待加强。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专业德育队伍普遍不强,很大程度上这一角色由班主任担当,又因教学压力、任务较重,教师在工作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还要扮演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往往是力不从心。
二、中学生特征现状分析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在从幼稚向成熟蜕变,随着网络媒体飞速发展,新知识、新事物接受渠道多元化变化,当前中学生已不再是一味听从教师、家长、大人的教育和指导状态,从一些现象分析呈现以下的特征。一是以早恋为代表性的青春期叛逆。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接触相对独立生活,尚未有自我规划、控制的能力,在咋脱父母管制的情况下,面对异性交往问题,是既追求向往又要固守本分,在这种两难抉择中稍有不慎就形成早恋。目前 1
早恋问题已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大障碍,据观察外向、虚荣、文采型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差、缺少家庭温暖和身边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二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确。主要体现为自尊心强、报复心理强,不听话、倔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模糊而又只以为是。中学生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对周围世界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开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会有忽然之间成熟了许多的感受,从此对人生观虽然有新的定义但又不太明朗,懵懂之间还是说不太清楚;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尝试理解周围的世界和事物,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能力深入理解;当然对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数也是从课本课堂上学习的,正真自我的深刻解析和定义还是模糊地。
三是道德、纪律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强、自私冷漠、麻木等。从对人类自我约束的范畴上讲,有两条是必须得一是纪律,二是道德。纪律规范了人得行为准则和要求,纪律依规定以外的范围自然要依靠道德约束了,就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说,没有一条纪律要求必须让座,这就要靠自觉,利用道德去约束了,其实现实中公交车上遇到该然让座的时候很少有人让座,这就体现出一种就自私冷漠和麻木以致道德缺失。对于纪律规定,更是不以为然,比如迟到缺课等现象屡禁不止,更有些学生以违规多少次为荣。
四是消费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不懂节约。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现在的中学生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对孩子全力付出,致使他们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之外,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心里,从而一定量的零花钱,和各式各样的玩具等学习之外的东西成为同学之间炫耀的资本。这种局面的结果除了养成了他们大手大脚花销外,还有就是根本不理解大人工作养家的辛苦,更不用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
三、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
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强有力地证明了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探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所以中学教育应当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导,积极应对随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中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一是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在当前以升学率为尺度的应试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对德育引的不重视,但是从教育的本身意义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根本的是育人,是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入德育理念,使得新生一代接班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当逐步转变教育理念,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第一转变重传授、轻交流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经常性的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德育在对中学生人生引导上的积极作用。第二转变重显性、轻隐形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手段的效能,积极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第
2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互动程度,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的优势,将学生按同质、异质或自愿方式编组,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师范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方式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学会倾听,以理解沟通为目的学会交流,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是针对中学生存在问题的思考,从青春叛逆开始,中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出现怀疑态度,加之各方面发育和发展均处于过渡期,思想不成熟,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不足,但又处处乐于表现,为此在处理中学生存在问题上应当是充分发挥“南风效应”的优势,积极正面引导。第一正视早恋性质的青春叛逆,早恋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善于发现早恋的先兆,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然而对于出现早恋学生,要冷静对待思考,不要夸大早恋的危害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一起寻找原因和适宜的解决办法。但不要把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扣上早恋的帽子,应当理解,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的,我们应当极力避免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误解。第二善于运用批评的艺术。要理解没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就要做一个问题生,没有一个学生为了犯错误而犯错误,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缺少关爱,无处宣泄又期望表现和关注而产生的。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获本意,帮助学生及时补救或者正面引导,而不是一味严厉批评和否定。即使是造成一定后果,在批评时也要把握分寸、注意场合、保留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适当给中学生一些挑战,对于中学生来说,爱表现是期望关注的心理需求,他们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内心需求强烈,适当给予有一些难度的挑战,再配合适当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挑战中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成熟,对其成长有很大意义的,当然挑战的难度不宜太大,尽量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或者近似完成。3
第三篇: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当今社会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也在思考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归纳起来,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抓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班级是积极向上、学风严谨的集体,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必定会充满激情、热爱学习、思想觉悟高;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像一盘散沙,没有一定的组织纪律,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做事时也一定会是自由散漫的,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又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
在抓班级管理时,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因为万事“礼”为先,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方面的教育,礼仪虽然不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但却是搞好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就包括了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自觉遵守各种纪律的习惯。要做好安全、纪律、法制这些方面的教育,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德育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文件精神。
做好班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班干部既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班干部自身的榜样示范会给其他学生做好表率,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监督班上其他成员的行为习惯。当然,要做好这块工作,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也很重要,班主任是一面旗帜,走到哪儿,学生就跟到哪儿;班干部就是旗帜上的星星,随时照亮着班上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构建了班主任、班干部、班级成员都和谐融洽的关系,才是最理想、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班集体。
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作用,道德行为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持续性。班主任要在全体成员的配合下,抓点滴,防微杜渐,及时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德育知识,在抓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重视文化教育,学科渗透德育。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道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起到了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的同时起到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形成能力、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也不可忽视,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班规、班训,班歌,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喜欢的一句话写下来贴在展板上,用以激励自己,班中墙壁上书写催人奋进的话语,班级健设图书角,每人捐献一本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将同学们的读后感、好的书法作业、作文展览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
三、关注、关爱、尊重问题学生,在班集体中,不是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完全正确,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对待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变自我。我们要格外关注他们,在纠正他们不良行为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爱,温暖他们的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尊重之后才会想起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竭尽全力去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在转变问题学生时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尊重他们,要让班级的成员都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过错,重新认识自我,向温暖的集体靠近。
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转变,班级的管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制约,班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问题学生,使他们不再带着“问题”,使他们不再拖德育教育工作的后腿,从而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的实效。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时,这才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在深化德育教育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活动所起到的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就巩固了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教师也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周一的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就一个最好的时机;利用一些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感恩节、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革命传统教育,利用班会、校会时间进行专题讨论、教育,这些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五、优化家校联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脱节了,教育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校内教育外,还要重视校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经常家访,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们多了解自己的子女,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学生在校内所受的思想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重视他们努力后的结果,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做得更完美,最终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保和初级中学:杨淑琴
第四篇:中学生德育教育浅谈
学校:彭湃中学班级:一班序号:75姓名:郭春兰作业授课老师:王跃德、林小兰
中学生德育教育浅谈
新世纪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在这个发展速度飞快的物质化社会,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心灵上更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心灵的扭曲导致对社会的世界观发生质的改变,看待社会和家庭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的态度也正在朝着人类所担心的方向发展,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我个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看法:
(一)、德育的前提应是了解学生
就从海丰县的高中生群体来说,都说现在的孩子很难管,素质很差,学习基础很薄弱,不刻苦,才导致整个海丰地区的教育很落后。那请问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孩子们天生就带来的吗?孩子是无辜的,每个孩子天性都是一样的,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只是在出生后被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画家们当草稿纸随便乱写乱画了,但他们从没想过,他们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开启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中学时代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他们没有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系,他们不知道怎么走、怎么选择,那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就是他的引路人,塑造者,孩子走错了,这很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走,他们希望得到指引。往往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不是去引导和帮助他们,而是一味的指责他们,他们本来就很彷徨,当他们听到家长和老师给的答案只是斥责时,他们很失望、很伤心、很无奈,所以他们只有错下去,让自己顺其自然。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和家长给予的是相反地态度,孩子们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我想答案不是说大家都知道吧!
所以,在我们一味的叫去教育批评的同时,先去了解一下孩子们内心真正学要的是什么?
(二)、德育处不是训斥室,是心灵交流的放松小屋
在孩子们的心理,对德育处的理解就是:“完了,又被叫道德处了,这下死定了,还不知道要不要找家长,祈祷啊,千万不要找家长,要是让我爸知道了,回家又有我收的了”。你说每次学生一听到谁谁被叫到德育处了,都会想到他烦什么错误了,想到一定会被骂得很惨,这样德育处的教育会真正的起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的作用吗?反倒是德育处就是校园里的一个训斥室!
我认为,如果每次德育处找学生谈话,无论是犯了多大的错误,首先应该让孩子觉得老师教育他是在为他着想,而不是把他当多社会败类,人类渣滓。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肯定、渴望被重视,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当作是多余的、甚至是被当作是破坏者。
我们若果,用心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让他们不要害怕,这样,不用批评他们,他们也会努力去做一个让大家可定的好学生的!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接受。
(三)、分层教育
不同的孩子的道德素质基础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就不能一视同仁了。
有些孩子,他们的道德素质本身就高于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就不用我们过多的关心,只要我们时刻关注,不要让其迷失就好,因为这部分人的自制能力强,自己可以约束自己;一部分人是极度不能自制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素质要求很低,根本及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这也是长时间的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影响造成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要严格规范、遇事要严肃处理,这是有时就不能一味的用谈心的方法了,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没了一半了;另一部分就是夹在这两者间的学生,是出于半自制半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学生要更加小心,因为他们随时都会变为我们所不能控制的那些学生。要预防与辅助两种方法并施。
以上便是我对中学生德育方面的个人的、主观的看法。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脉搏;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德育目标体系;调整不适应的部分德育内容,及时增加富有时代特征、与新形势下的任务、国民关注的焦点相吻合的新内容;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促成学生主体观念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工作的方向,习惯称其为“灵魂”。德育改革是当前“以人为本”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强有力地证明了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探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
一、现状传统道德多受应试教育、权威主义、认知主义道德教育模式的影响,摈弃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的特征,一贯侧重于德育内容的研究,即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行为的养成;重工具的理性,缺人文关怀;难以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的种种道德困境和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深人,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校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加强与学生的实际道德行为的不到位、不稳定或只停留在遣德认识的水平,表现为怕苦、怕累、任性、自私,索取多、奉献少,说做分离,形成多重性格。德育的实效性差成为当前德育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
二、原因1.忽略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校德育一贯从社会需要出发,无限度地提升德育目标,把道德的培养与日常生活分离,忽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道德生活的需求,在道德价值认识观上,只重视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以及对生活的适应。比如,以前德育教材中特别强调学生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体力弱小与生命的可贵;只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但学生发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味地忍让,只会招来其他同学的欺负,根本不适用。2.德育忽视了儿二发展的时代特征。某一时期的德育内容及某些方法在当时或某阶段有效,而在另一阶段或时期几乎不被青少年接受。如今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富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如果用远离他们的内容和千篇一律的单调、枯燥的方法对他们实施教育,必然缺乏时代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