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2_]2号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4-1008454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5 01:20: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2_]2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

组织员的意见

教思政厅[202_]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2_〕16号)和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2_〕20号)精神,现就在高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重要意义

党建组织员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但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建组织员数量不足、工作还不适应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近年来,许多高校党委和关工委就聘请老同志担任党建组织员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高校许多离退休老同志曾经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和政治责任感强,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熟悉学生工作,离

退休后依然保持着为党的事业继续作贡献的热情和愿望。聘请老同志担任党建组织员,既充实了党建工作队伍、缓解了专职党务干部特别是组织员数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又为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余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践证明,高校关工委中的老同志是学校党建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是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举措。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建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为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二、认真做好特邀党建组织员的选聘工作

1.党建组织员是在党委领导下负责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党务工作人员。特邀党建组织员是根据党建工作需要,由学校、院(系)党委(总支)聘请担负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离退休老党员。

2.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建工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把握学生党建工作规律;身体健康。

3.特邀党建组织员的职责是: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党委组织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协助基层党组织定点联系二级院(系)做好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协助学校党委和党委组织部门检查、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受党委指派,协助党委组织部门审查《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材料,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谈话;协助做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做好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开展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反映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4.选聘特邀党建组织员的程序是:特邀党建组织员由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归口管理,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由学校关工委和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党委(总支)推荐,院(系)党委(总支)上报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审核,由学校党委批准。聘任期限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三、切实为做好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提供条件和制度保证

建立和完善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制度,为党建组织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发挥他们作用,扎实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要加强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出现新特点和组织管理模式的新变化,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任务。老同志只有不断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党委要为特邀党建组织员提供学习条件,搭建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召开学习例会、专题工作座谈会等多种途径,组织他们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向他们通报学校改革发展、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使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特别是党建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各地各高校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利于特邀党建组织员准确把握工作方向,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以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

要为特邀党建组织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力宣传聘请特邀党建组织员的重要意义和优秀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要把优秀特邀党建组织员表彰奖励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表彰奖励之中。要从政治、思想和生活上关心老同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使他们在倾情关心下一代

健康成长中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鼓励他们为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各高校党委要根据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和任务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情制宜,对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统筹规划部署,制定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办法,明确特邀党建组织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和聘任条件、程序及期限,保证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规范化、常态化。要加强对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的管理,注重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步建立健全特邀党建组织员的长效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学校关工委的作用;学校关工委要把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学校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抓手,协助并配合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切实做好特邀党建组织员的遴选和推荐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第二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2_﹞5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教思政厅[202_]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2_‟16号),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我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请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建议反馈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2_‟16号)、•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2_‟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2_‟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基本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1.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2.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自我意识的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

2.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4.学会时间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

1.情绪概述;

2.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培养良好的情绪;

4.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

1.人际关系概述;

2.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五)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六)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内容:

1.压力和挫折概述;

2.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

1.生命的意义;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三、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

按照•基本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下是两种课程开设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

1.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

2.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

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科学确定,但应包括•基本要求‣的主要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使用优质教材。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五、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要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团队教学,参与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可以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鼓励有条件的辅导员参与相应课程教学。

3.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料,如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教育软件、音像教学资料等,配备合适的教学场所。

六、组织实施与教学评估

1.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课程开设工作。

2.课程教学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评估重点。

第三篇:教思政厅〔202_〕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教思政厅〔202_〕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近年来我部先后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社政〔202_〕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社政厅〔202_〕4号),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了学生住宿管理工作。但是,目前仍有高校未按文件要求安排学生在宿舍和公寓内按班集体住宿。现就有关问题强调通知如下:

1.认真落实按班级住宿的工作要求。学生班级是学校工作的最基层,是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有助于加强班级集体建设,有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践证明,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是当前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按班级住宿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和新生入学的时机,做好学生宿舍调整工作。202_级及以后的新生要保证按班级住宿。其他年级在校生,没有按班级住宿的,要制订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实现按班级住宿。

2.杜绝按学生经济状况安排住房。目前仍按学生经济状况安排住宿的学校,要尽快按班级调整学生住宿。同时,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加强信息沟通,严格教育管理。

4.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以按班级调整学生住宿为契机,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要充分发挥现有学生工作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宿舍和公寓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十九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2_]2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