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云南省某县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园建设申报书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4-68852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1 21:08: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云南省某县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园建设申报书

一、现代农业园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双柏县2万亩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现代农业园建设

(二)现代农业园发展情况。双柏县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布于太河江、绿汁江、马龙河(一江两河)沿岸的低热河谷地区,种植品种有早青蚕豆、茄子、辣椒、洋芋、西红柿、甜脆包谷、四柄瓜、香瓜等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1年现代农业园面积达22012亩,其中以种植早青蚕豆、早冬包谷、洋芋、辣椒、茄子、黄瓜、四柄瓜为主。

(三)现代农业园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我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22012亩,实现产量2522.9万公斤,产值3737.7万元。

二、现代农业园的优势与特色。

(一)区域优势。双柏县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楚雄州南端,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分水岭之南侧,东经101°03′~ 102°02′;北纬24°15′~24°55′之间,东邻玉溪市的易门、峨山;南与玉溪市的新平县接壤;西与思茅地区的镇沅、景东交界;北与楚雄市相接,东北与禄丰县相连。东西长94.7公里,国土总面积404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辖5镇3乡,共84个村(居)委会,1546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县总人口有15.8万人,总户数为4.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4.01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9.04万个,占农业人口的65﹪,人口自然增长率6.52‰。有彝、汉、白、苗、回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7万人,占48%。全县有耕地面积182750亩,其中:水田79688亩,占43﹪,旱地98405亩,占53﹪,人均占有耕地2.31亩。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头上豆类青,河谷地区栽种忙”的立体气候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4﹪,现有林地面积55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00多万立方米。年均相对湿度73﹪,无霜期275天。县人民政府驻地妥甸,海拔1964米,距离州府楚雄58公里。双柏县历史悠久,素有“绿海明珠、水能之乡、畜牧王国、虎笙乐园、滇中秘境”、“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713.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全县生产总值达13.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13366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3元和13732元。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自然条件较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冬早蔬菜的发展。发展冬早蔬菜的有利条件:

一是土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偏亚热带、热带气候,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对发展冬早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水利资源丰富。冬早蔬菜种植区多数是在低热河谷地带,太河江、绿汁江、马龙河等多条河流为冬早蔬菜提供有利的水源条件。三是交通便利。双柏县东邻玉溪市的易门、峨山;南与玉溪市的新平县接壤;西与思茅地区的镇沅、景东交界;北与楚雄市相接,东北与禄丰县相连。而且元双(元谋-双柏)公路即将通车,这是一条途径元谋、牟定、楚雄、双柏四县市、是我州“三纵四横”的重要通道,它北上四川,南下玉溪、普洱,是昆明至攀枝花、昆明至瑞丽以及昆明至西双版纳(国家规划至泰国曼谷)三条骨架高速公路的一条重要连接线。对今后我县冬早蔬菜销售提供了一条重要通道。

四是产业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从事劳动生产不再是“下地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简单生活。冬早蔬菜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群众自己的需要,更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取经路”。

五是劳动力充裕。双柏县有8个乡(镇),84个村居委会,1 546个村民小组,3.54万户农户,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1万人,劳动力人口9.04万个,占农村总劳动力人口的65%,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冬早蔬菜开发具备了一定的劳动力。

六是有种植冬早蔬菜技术的基础。早在20多年前,在各个乡镇就有小面积连片种植冬早蔬菜,县科技局、农业局多次组织培训班到种植区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通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大部分菜农对种植品种、栽培管理技术、包装、运输都有丰富经验。

七是有龙头企业带动。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 司、双柏县金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双柏县大麦地镇蜜源泉酒厂、双柏县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双柏县恒瑞绿色食品种植厂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5家(专业合作社59家,专业协会16个),已与昆明、易门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了直接提供优质冬早蔬菜产品的合作协议。

(二)规划情况。双柏县现代蔬菜农业示范园创建项目区主要分布于大庄镇、法裱镇、安龙堡乡、大麦地镇、妥甸镇五个乡镇绿汁江、太河江、马龙河等沿岸的低热河谷地区,种植品种有早青蚕豆、茄子、辣椒、洋芋、西红柿、甜脆包谷、西瓜、四柄瓜、香瓜等20多个品种,其中以种植早青蚕豆、早冬包谷、辣椒、洋芋、西瓜、四柄瓜为主。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决心把“一江两河”沿岸低热河谷地区打造成我县的2万亩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带动我县反季蔬菜大面积发展。

(三)规模化生产情况。2011年,我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为22012亩,实现产量2522.9万公斤,产值3737.7万元。扣除生产成本,种菜农民获得1909.3万元的经济收入。目前,“一江两河”沿岸已成为我县发展冬早蔬菜的重点区域,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进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柏诚荣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开展好各项服务,统筹好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 益,扶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鼓励无公害蔬菜认证、开展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示范。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去年秋冬,全县组织早青蚕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共11个品种标准化生产19100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检测已经全部合格。目前,手续正在抓紧办理当中。

(四)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十一五”期间,我县建设高稳产田地3.1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15万亩,坡改梯1200亩;木老虎水库以及9件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完工,河口河水库、新华水库扩建工程有序推进,6062件小坝塘的投入使用,改善灌溉面积78396亩。拟创建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五)科技推广情况。通过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函大”等项目,培训项目区农民;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项目区农民已经会应用早青蚕豆、茄子、辣椒、洋芋、西红柿等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栽培、保护地栽培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冬早蔬菜种植。当地农民现在是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有较高的生产技能、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

(六)农业机械化情况。近年来,特别是实施农机购臵补贴以来,我县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底,全县农 用机械拥有量达26081台,总动力达19564.31万瓦特,适合我县山区农业生产需求的各类农机具结构逐步优化。全县大多数农田农地已初步从牛耕犁耙转变为机耕机耙,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农艺措施的实施。

(七)产业发展情况。双柏县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沿岸低热河谷地区的大庄镇、法裱镇、安龙堡乡、大麦地镇、妥甸镇五个乡镇。2011年发展冬早蔬菜22012亩,占蔬菜播种面积的86.9%。产值达3737.7万元。

(八)质量安全情况。全县组织早青蚕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共11个品种标准化生产19100亩,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检测已经全部合格,目前,相关手续正在抓紧办理当中。双柏县农业局检测站经常在农贸市场开展抽样调查检测结果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96.5%的被检测样品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九)体制机制创新情况。引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公司+示范园+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营销大户+示范园+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初步形成。法裱镇红栗村委会阿达矣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种植、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方式,与农户建立起了“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县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加大相关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加 强对种植蔬菜农民的技术指导;整合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抓示范、抓样板、树典型,积极推进蔬菜种植“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的建设,促进龙头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经营模式探索,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十)生产效益情况。2011年,我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为22012亩,实现产量2522.9万公斤,产值3737.7万元。扣除生产成本,种菜农民获得1909.3万元的经济收入。

三、规划情况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抓住机遇,择优布局,突出重点,巩固提高,稳步发展,扩大规模,主攻单产和狠抓投产,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稳步推进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二)目标任务。突出重点、规模发展,加大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抓示范、抓样板、树典型,积极推进蔬菜种植“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计划到2015年全县建成2万亩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专业村10个,发展丰产示 范园2个,每个示范园连片面积在500亩以上,创建一村一品优质特色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专业村。在项目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三)重点任务。大力开发低热河谷地带的热作经济。首先,要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合理布局优良蔬菜品种。双柏县适宜种植冬早蔬菜的面积广、品种多,瓜类有:西瓜、冬瓜、姜丙瓜、香瓜、西洋南瓜、黄瓜、苦瓜等;茄果类有:甜椒、西红柿、茄子等;豆类有:豇豆、四季豆;玉米类有:早玉米、甜脆包谷等。其次,定位发展定向目标。双柏县冬早蔬菜生产重点以生产标准化、产品生态化、交易市场化方向发展,通过五年的时间的努力,力争冬早蔬菜年栽种面积达2万亩以上,实现产量2600万公斤,产值3980万元左右,把冬早蔬菜培育成沿江沿河一带的主导产业。根据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在热作开发比较集中地创建冬早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带动和引领全县无公害冬早蔬菜的开发种植,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作用。

(四)具体目标。

1、积极发展新菜园。“十二五”期间大麦地镇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法裱镇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大庄镇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妥甸镇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安龙堡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其它乡镇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在4000亩以上。在项目区建立较为完善的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农产品标 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2、建示范园、强标准。在具有代表性乡镇选择适当地点建立一个繁种、育种示范园,加强各种新品种推广试验,为推广农业科技,增强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农产品质质量和产品安全提供一个平台。在种植面积创比较集中的区域分别建一个200亩左右的现代蔬菜农业示范园,在示范园建设中,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菜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的指导,同时建立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使全县大面积种植无公害冬早蔬菜具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确保生产规模标准化、种植水平规范化、土地利用集约化。

2、抓培训、强技能。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全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指导水平,为培育新型农民奠定基础。同时扎实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等项目,加强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提高菜农的种植栽培管理技能和经营能力,努力把广大菜农培养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者。

3、建市场、促畅销。根据冬早蔬菜生产布局,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在冬早蔬菜生产集中、交通方便、菜农意识强的小集镇创建冬早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促使蔬菜生产、销售规范化。

4、加大销售流通渠道。一是加大冬早蔬菜销售的流通 环节重点是解决交通问题,与县委、政府工作思路相结合,优先解决冬早蔬菜有发展潜力的村庄道路问题上抓流通环节。二是积极与更多龙头企业挂钩,解决销售难问题。三是利用网络、广告发布供求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市场,吸引更多客户前来参观、订购。

5、树品牌、强包装。一是打造具有虎乡特色的无公害冬早蔬菜品牌进行证认,利用品牌带动营销。二是设立独立包装,优化整合,将双柏县无公害冬早蔬菜打造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知名品牌。三是不断完善蔬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配套设施,加强蔬菜产品的保鲜度和耐贮运能力。

(五)措施与步骤。

1、组织措施

(1)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定冬早蔬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各示范园乡镇积极成立无公害冬早蔬菜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级负责,做到换届不换届目标,换人不换思路。

(2)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项目资金,确保发展资金到位;加强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努力做大强双柏县无公害冬早蔬菜的发展。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搞好统一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规划发展。

(4)加大农技人员及菜农培训力度,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建立行业协会,引进、制定行业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寻求合作、整体出让、壮大实力、扩大规模”的 思路,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发。

2、技术措施

(1)统一规划、区域布局、规模和相对集中连片发展。(2)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种植。选用适宜双柏发展的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建立一村一品、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模式进行规范化种植。

(3)狠抓老菜园综合改造,提高单产。按规划目标,对现有低产老菜园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技改。改土培肥、改善灌溉条件、改善菜园生态环境、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控等措施,提高现有老菜园的经济效益。

(4)抓重点,抓示范,抓样板。全县以大麦地镇、大庄镇、法裱镇为重点,抓好无公害冬早蔬菜生产,整合品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冬早蔬菜产业发展。

(5)加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蔬菜园的沟渠、大棚、喷、滴灌等设施建设,加大蔬菜的复种指数,使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6)科学建园、科学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菜园标准化建设菜园,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生物防控措施,减少农药的用量及残留量,确保冬早蔬菜生产绿色化、有机化。

3、步骤和方法

(1)材料上报审批阶段:2011年上半年完成项目上报立项、审批,种植区规划,设计。(2)宣传动员阶段: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冬早蔬菜产业的领导,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制定科学可行的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各年度的发展计划。加强对冬早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宣传、动员、规划、落实、实施等工作。

(3)分年度实施阶段:2012年发展新菜园4000亩,其中:大麦地镇800亩、法裱镇400亩、安龙堡乡800亩、大庄镇800亩、妥甸镇400亩、其它乡镇800亩。2013年发展新菜园4000亩,其中:大麦地镇800亩、法裱镇400亩、安龙堡乡800亩、大庄镇800亩、妥甸镇400亩、其它乡镇800亩。初步建立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2014年发展新菜园6000亩,其中:大麦地镇1200亩、法裱镇600亩、安龙堡乡1200亩、大庄镇1200亩、妥甸镇600亩、其它乡镇1200亩。2014年发展新菜园6000亩,其中:大麦地镇1200亩、法裱镇600亩、安龙堡乡1200亩、大庄镇1200亩、妥甸镇600亩、其它乡镇1200亩。到201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无公害(绿色)冬早蔬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4)检查验收、考核阶段:各乡镇各年度的新植菜园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由县农业局在每年的12份组织各有关人员进行年度考核验收。

(5)完善资料阶段:各年度实施任务完成后,各乡(镇)要加强对项目的材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第二篇: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书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园区名称: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

1.2建设运营主体:承德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3管理机构:承德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

1.4创建范围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整体处于南部燕山地槽和北部内蒙古台背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幅员面积1546.24平方公里。以新杖子乡、八家乡为重点,分布于安匠、新杖子、东小白旗、刘杖子、大营子、下板城、甲山、上谷、满杖子、八家等10个乡镇。东界平泉,南接宽城、兴隆和市区鹰手营子,西连北京,北邻承德市区、滦平县。1.5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以新杖子乡、八家乡为重点,涵盖新杖子、八家等10个乡镇,138个行政村,5万户,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9万人。规划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2万户。

2015全县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48.6万亩,粮食、蔬菜、食用菌总产量分别达到20.3万吨,60万吨、22万吨;肉、蛋、奶和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分别达到19.5万吨、5.1万吨、0.35万吨和0.2万吨。全县直接从业人数6.5万人,农牧业产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同比增加11.5%。

1.6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1.6.1农业类型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以山区特色果品和山区生态环境为产业背景,以“农业生产”、“娱乐参与”、“游览观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果品蔬菜,开发有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全园紧紧围绕生物链、生态链、文化链构景分区,积极发展适合山区的一产+三产的融合经济之路,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以特色旅游村建设为重点,“发挥优势,打造精品”这一主线,立足区位、资源两大优势,坚持超前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思路,把农家游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使全县休闲观光产业得到良好开局和稳步推进,成为承德市农家休闲旅游中心。

充分利用示范园及其周边特有的农业和农村自然与人文资源,注重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特色产品的培育与生态休闲主题的创新,突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拓展农业的休闲、游憩、生态、文化与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把休闲农业示范园培育成为承德县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为燕山—太行山区域扶贫开发和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1.6.2气侯特征

园区地处南部燕山地槽和北部内蒙古台背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重要的山地农业区,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间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 热同期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的特点。春季风多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雪少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6-9.1℃,≥10℃的积温2600-3500℃,持续天数159-181天,无霜期127-155天。年降水量为450-850毫米,73%集中在夏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气候灾害以干旱为主。山川秀美,林地覆盖率达55.20%。

1.6.3人口结构

规划区内农业人口14.9万人,从事农业劳动力58625人,其中男劳力26581人,女劳动力32044人。

1.6.4耕地现状

示范园区内耕地面积23617.15公顷,林地面积85357.68公顷,草地面积44156.48公顷,水域面积1712.36公顷。土壤类型分为三种,10个亚类。其中,棕壤类土占土壤面积的49.72%,褐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32.94%。

1.6.5农民收入情况

依托承德县“承德国光苹果”品牌,整合现有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新杖子乡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八家乡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

(1)新杖子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新杖子乡80%的村均已发展农家游产业,2个村被市旅游局确定为全市旅游“示范村”;共发展精品采摘园32个,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发展农家饭接待户72 户,新建垂钓园7处,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为群众直接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

(2)八家乡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八家乡果园面积1530公顷,其中,板栗面积730公顷,苹果树面积600公顷,其他干鲜果品200余公顷,年果品总收入达180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达1800元。现在果品逐渐进入盛果期,板栗总产将达600万公斤,总板栗收入将达4800万元,仅板栗产业,人均可增收4800元。

(3)休闲农业迅速崛起。依托果品产业的发展,承德县委、政府拓展“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农家饭菜、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农业生产以及田园风情为依托,延伸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功能:特色产业富民,农家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家游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尤其以新杖子乡、八家乡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发展最具特色。新杖子现有农家院70余家,其中市级星级农家院38家,垂钓园5个,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平均年为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

(4)蔬菜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2015年示范区内蔬菜播种面积2.2万亩,其中露地菜1.7万亩,冷棚0.3万亩,温室0.2万亩,年生产蔬菜8.5万吨。其中,百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3处(下板城镇北圈温室示范园区、安匠镇后沟冷棚示范园区、安匠镇一间房蔬菜示范园区)。

(5)食用菌产业持续递增。规划区内有食用菌种植户600多户,年生产3500万袋,产量3、5万吨,年创产值2.45亿元,主要集中在金厂、南大洼、曹碾沟等村。金菇菌业公司位于刘杖子乡金厂村,始建于2012年,该公司打造“蒲公英”式发展模式,规模已遍布刘杖子乡,总面积2100亩,菌棒加工厂4个,日生产能力16万棒。建设标准棚1000个,栽培面积2000亩,生产总量2000万袋,产量2万吨,产值1.4亿元,利润1000万元。

1.6.6农业资金投入情况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依托龙头带动,包装建设总投资1.8亿元的万吨优质菇菌标准化基地项目、投资363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农机购臵补贴项目等。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小水富民、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完成了10个行政村生态综合治理2.48万亩,总投资2124万元,使配套机井达到430多眼、水池水窖1500多个、风力提水示范工程46处,硬化采摘路20公里,基本实现水利化,果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82%。靠水保驾,果品产量连年增加,果品优质率达到了85%以上。同时,疏浚整治白河河道已形成梯形水平面18处10多万平方米,修建白河河坝1.5公里,新修建白河河坝1.5公里。

第二章 园区优势与特色

2.1精心编制规划

承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把园区规划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委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专家编制了《承德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及《全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全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规划编制突出体现了统筹性、可操作性、尊重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按照“实施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燕山—太行山区域扶贫开发,实现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规划建立“一核心带动四板块多园区(多基地)”的产业格局,倾全力打造具有承德县特点的“山上森林覆盖、浅山经果缠带、平川粮蔬连片、林下菌禽满是、畜禽集中养殖”的产业全景图。建设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十分明确,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得当有力度。2.2运行机制完备

2.2.1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承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成立了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局、农工委、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农发办等局委办主要领导组成,成立“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指挥部”,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县发改局、农工委、农牧局、林业局等局委办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根据任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顺利实施。

2.2.2成立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

按照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了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示范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运行的管理机构,设定为副县级事业单位,为承德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法定代表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口径,在建设任务上,管委会按照整体规划布局组织实施。管委会下设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协调办公室、建设部、项目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部和农民培训服务部。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协调办公室,主要负责行政、接待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负责与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有关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对接、各项工作落实和考核。

2.2.3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该专家委员会的职能是向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管委会就休闲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方针、规划、管理以及重大项目和研发资金的使用方向提供咨询服务,保障休闲农业示范园示范项目的健康运行。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2.4园区管理机制完备、运行顺畅

建设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农民主导三大模式混合运行。

(1)政府主导。核心是由政府主导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配套政策制定、科技力量配备、公共资源供给等,并在园区内设立管委会或管理服务中心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运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入驻经营或租赁经营。目前,该模式最具执行力,且见效快。

(2)企业主导。由公司全面开发和管理园区,政府指导协助企业进行园区建设的资金筹集和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公司与合作组 织、农户结成经济共同体,组织农民进行生产。

(3)农户主导。由农民发起成立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政府给予政策项目指导帮助,园区的管理与运作均有农民企业家或合作组织负责,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产业生产基地,形成“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2.3建设规模合理、主导产业清晰

2.3.1园区建设规模

新杖子乡现有采摘园面积3万亩,八家乡现有采摘园面积2.3万亩。

2.3.2农家游产业

示范区立足承德县南部资源禀赋,山峦叠嶂,多奇峰异石,以山区特色果品和山区生态环境为产业背景,积极发展适合山区的一产+三产的融合经济之路,加大投入力度,突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拓展农业的休闲、游憩、生态、文化与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把休闲农业示范园培育成为承德县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示范区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游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新杖子和八家乡。

新杖子乡农家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现在已成为富民增收的新途径,该乡素有“绿色果品之乡”的美誉,曾荣获“全省绿化先进乡镇”、“河北省果品专业乡”等称号,并被确定为河北省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全乡已形成10条经济沟、300家农家院、成立了农民果品采摘专业合作社7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旅游龙头 企业达到10家。现有各种干鲜果树2.8万亩,290万株,品种有苹果、草莓、大枣等20多类,每类又包含10—20个品种,年产优质果品2000万公斤。目前已经建成四大果品产业基地和六大经济示范区成为全市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之一。

八家乡位于北京周边区、京津冀都市圈、宽城、承德县、兴隆三县交界处,山水俊秀,层峦叠嶂,空气清新,花果飘香、民风淳朴,是人们旅游、休闲、避暑、怡情、体验山水田园风光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八家大力发展观光怡情、休闲度假、果品采摘,垂钓餐饮等乡村旅游,现已形成游玩、休闲、垂钓、采摘、美食于一体的山庄3处,4个果品专业合作社,有160个果品大户,果树共有60160棵。着力打造“休闲家园,生态之乡”。2.4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2.4.1园区种养结构合理

由于园区内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属典型的种养结合区。园区内采用种养结合模式,种植业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出养殖业所需的各种食料,养殖业以种植业的副产品为饲料生产出入们所需的肉蛋奶等高级食品,同时排泄出粪便经过发酵后还给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形成了物质能量互补的生态农业系统。

2.4.2产加销游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完整融合度高

承德县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方向性、全局性工作,立足“环保养殖、有机菌菜、生态果品、优质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各类合作组织、经济组织、金融机 构等共同参与,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多种模式,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到消费,产加销游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了全县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示范区近年来按照专业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展规模化、产业化果园的经营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且,伴随目前发展势头的看好,部分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助推升级,开展果品采摘和农家饭基础上的多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新杖子乡目前已形成10条经济沟、300家农家院、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旅游龙头企业达到10家。而且,成立了农家游果品协会,各村成立了农民果品采摘专业合作社7个,入社群众1000余户。

八家乡近几年发展了4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其中,森河源果品专业合作社,有160个果品大户,注册资金为600万元,果树共有60160棵。该合作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共同利益为目标,坚持取信于民,秉承“诚信为本,重在合作,品牌经营,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森河源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

同时利用园区内优质果品大力发展采摘旅游业,以充分发挥园区“科技”与“生态”两大特色旅游优势,全面打造“科普采摘之旅”这一特色旅游品牌。将科技讲解、旅游、果园生产采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

本规划充分体现农业的生产特征,将参与性、体验性贯穿于农事活动、农展节庆和农技展示中,同时,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和 休闲性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承德县及其周边城镇居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体验农村情趣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项目设臵及旅游产品开发应当遵循参与性原则,让游客充分体验与享受旅游的乐趣。

2.5经营机制改革创新

以“突出核心、层级拓展、主轴统领、全面升级”的总体思路,整体打造,突出亮点。以打造农业休闲谷作为开发方向,以当地农家特色和现有景区(点)为基础,政府引导,形成乡村旅游农家乐体验片区,打造主题性农业休闲谷,发挥抱团集聚效应。推出“爸爸去哪了”等主体性活动,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弄湿体验等休闲项目,融合乡村观光、儿童乡村游乐、休闲购物、民俗体验、农业采摘、拓展运动和农家体验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乡村综合旅游休闲”。

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统领,推进现代林果业大发展;引进林果蔬新品种,打造山地农业的科技引领的示范区;以“三化”标准开展果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与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周边就业,提升林果的资源价值。

以“生态化”、“本地化”和“接地气”为特色,以“微旅游”为目标,利用八家乡立体地形,景观视觉相对通透,满足农业开发基础上的旅游开发,重点打造“农-游”相融山地农业休闲体系。

同时,立足于农业现代科技、文化创意及沟域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区域特色经济。2.6果品质量控制体系完善

以县绿色食品认证为依托,全面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重点要加强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形成市场约束的“倒逼”机制,开发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园区内“承德国光”、“庄鑫园果品”等主要农产品先后通过了“三品一标”、“绿色有机”认证。2.7科技支撑有可靠保障

承德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承德市畜牧研究所及承德市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均有科技互助协议,基层技术服务有农业区域片站和基层乡镇农技站等,可满足技术科技需求,其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制定园区规划,邀请其专家、教授为园区的技术顾问。

依托全国新型农民培育重点县建设,以阳光培训、技能培训等为载体,围绕休闲农业发展开展“点对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果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营销和品牌建设等,以及由其延伸出来的农家院建设、清洁卫生保持、农家饭菜挖掘、乡村文化整体打造等。目前,示范园区共培育“致富能手”、技术工人等新型农民1000余人,大大促进了“农业绿色增收计划”的实施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2.8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园区资金投入 承德县政府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和国家、省、是安排的有关试点示范项目等优先用于示范园区建设,制定了具体支持办法。全面落实入园企业优惠政策,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建立完善了融资、投资机制。将各级政策性资金将园区倾斜,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展承德作为京津现代农业产业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的作用,集中力量创建园区建设。

借助国家省市各级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发挥现有的防沙治沙、巩固退耕还成果后续产业、中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等项目资金,将项目资金优先考虑园区建设。2.9生态环境

以果品产业发展为基质,以“两园区”为核心,以“骨干路网、河网”为骨架,以景区(点)、采摘园、水库(坑塘)、精品农庄、特色养殖基地等为点(块),组成“基质-核心-骨架-点(块)”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分区,以整合示范区休闲农业空间开发新格局,将休闲农业元素打造为供人消费的“旅游”产品,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大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开展人工林改造试点工程,重新构建乡土、多层、异质的山丘坝生态系统。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提倡种植乡土物种和乔灌草的物种搭配,优化林种结构,加速丘区和坝区生态环 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打造“挖掘与整合、植入与再生、引进与培育”的大旅游格局,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再升级为竞争优势。

构筑污染物分类、综合防治与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路径。加强休闲农业示范园“面源”污染物的“三重”拦截,科学施用农药,搞好农膜回收利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杜绝次生污染;加强重点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加强重点养殖基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突出旅游资源和市场的深度对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2.10设施装备完善

示范区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土地整治和产业规模化经营为依托,进行综合治理、规模开发,在暖儿河流域的满杖子、八家两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实施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新打、维修机井38眼,维修坑塘1座,新建蓄水池9座,新修水窖50座,埋设、维修地下输水管道36公里,配套输水管道14公里,架设低压线路4.39公里,修护地坝0.59公里,修环山路8.41公里,新修、维修桥涵4座,改良土壤500公顷。

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及水利工程,既上水平,又省投资,园区内外 水系贯通,进有水源,排有出路,正确处理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景观用水之间的关系,将生产、生活用水分臵考虑,完善旅游农业园区水循环系统,提升水环境品质,满足观光农业园区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需要。

园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完善,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0%。

第三章 推进园区建设的思路与打算

3.1总体思路与目标

3.1.1总体思路

着眼于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从承德市、承德县的全局高度,以积聚产业要素、实施梯级开发的发展思路,谋划示范园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娱乐参与”、“游览观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果品蔬菜,开发有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全园紧紧围绕生物链、生态链、文化链构景分区,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3.1.2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

以“多彩农业”为主题,打造集农业观光、园林游憩、科普教育、民俗体验、购物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田园。

按照“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多类型并存、滚动式发展”的原则,用6年时间,到2020年,以承德县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为契机,将示范区打造为山区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一面旗臶,实现示范园“一带两片两园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成为燕山生态休闲农业的中心。

通过产业结构、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化利用,示范区重点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培植假日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基地。尤其是,依托新杖子和八家乡两乡镇 的“国光苹果”品牌,重点建设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重点发展集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科研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以带动承德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目标(2014-2016年)

从示范区本身出发,创新休闲农业游业态,引导休闲农业游升级,打造花果沟域和坡地田园休闲公园和乡村风景道。

这一阶段着眼于整个示范区,重点打造新杖子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八家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设计开发二十四节气花果沟域、中国优质小国光苹果栽植示范基地、山地远动休闲公园、特色农家院、山地度假酒店等项目,以及设计开发集生态采摘、民俗体验、文化休闲、水上娱乐、极限运动、野外生存体验等具备参与性、体验性的系列旅游产品,建设特色突出的生态民俗型花果沟域和坡地田园休闲公园。

示范区的乡村风景道主要有两种类型:滨河生态型,主要沿主干公路和河流布局;生态、民俗、新居型,主要是新居沿路分布。考虑交通价值、视域价值的融合,设计融合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乡村风景道,对于提升示范区旅游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二阶段目标(2017-2020年)

从示范区整体提升和辐射带动的视角出发,积聚产业要素、实施梯级开发,打造承德市黄金旅游线路第三极,承德市环城游憩带核心节点,承德县南部旅游区(生态瓜果文化休闲)增长极。

这一阶段以“突出核心、层级拓展、主轴统领、全面升级”为指导,以前一阶段实现的目标为核心,突出沿路、沿河休闲景观带休闲带为功能轴的建设,打造万亩果园片区、主题农庄组团和热杂果循环经济片区,以形成沿路、沿河休闲景观带休闲带为功能轴,主题农庄组团为第一功能环,热杂果循环经济片区与万亩果园片区为第二层功能环的完整功能格局,实现示范区休闲农业游的梯级开发。

从承德市、承德县的全局高度着手,强化优势基础,巩固本地客源市场,面向远程客源市场,重点构建承德县南部旅游区(生态瓜果文化休闲)增长极,构建承德市环城游憩带的核心节点,构建承德市黄金旅游线路第三极,以实现从而实现景区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和谐互动。3.2重大任务

按照整个示范园区规划的要求,本规划重点针对两个园区乃至两个核心区进行更为详尽的规划和设计,即瞄准新杖子乡(苇子峪村)和八家乡(深水河村),为此,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由整个南部示范区聚焦为两个园区或两个核心区。这样,依据两个园区乃至两个核心区在整个南部中所承担的功能,进行本次规划任务的详细分解。

3.2.1休闲农业体验

结合新杖子乡和八家乡现有的果品发展基础和已具规模的采摘园,尽可能降低气候对多果种植的影响,建立多果采摘园,如苹果、桃子、梨子、樱桃、草莓等,避免单一采摘给游客带来的乏味。

建立开心农场、休闲主题特色体验、农事体验等农业科普教育,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有更为亲身的了解和认识,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艰辛,生活中认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而且,在特定区域可开展果树认领项目,每个果树按照一定的价格认领归市民,每年收获采摘由认领者负责。日常管理由园区管理人员和认领者共同负责,在认领者无暇顾及的时候,管理人员负责经营。

对有特殊需求的游客可开展果品选购、专人配送,建立果品配送网或联系电话,有需求的游客可以在网上或电话订购果品,园区配专人按时配送,以满足不同游客对休闲农业体验的需求。

3.2.2生态创意农业

生态创意农业主要集中新杖子乡的中北部沿主干道分布。利用新杖子乡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以及拥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休闲农业,为配合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档升级,在生态创意农业区可按照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种养殖等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示范、设施农业园、有机农业园、特色种养殖园区,以让游客近距离接 触和体验农业的特色种养殖方式,具有很强的农业教育和体验。

而且,在创意农业园内,为进一步丰富或增强游客对创意农业的体验需求,可增加七彩农业园、采摘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项目,以及农田认领、特色农产品配送、开心农场等外延项目。

3.2.3亲水休闲娱乐

亲水休闲娱乐主要在新杖子乡和八家乡现有的河流水系、水库或坑塘沿岸布局,建设亲水木屋,用于滨水宿营、度假、养生实验场等。成立划船、垂钓、漂流等俱乐部,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和亲水平台。建设滨水跑道用于户外滨水运动养生。建立水景餐厅品尝滨水三鲜。

3.2.4农庄休闲度假

利用新农村建设和目前已有的休闲度假农庄,打造具有满文特色的集吃住于一体的生态农庄,用于游客短期休闲度假。尤其是,休闲农庄一定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保持乡村的淳朴和风格,要卫生、干净。在进行休闲农庄的打造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地窖冬暖夏凉的自然调节作用,可将地窖建为休闲农庄的度假胜地、休闲娱乐场所等。而且,在进行农庄建设的时候,尽量使用乡土植物篱代替砖混院墙。

生态餐厅的装饰和建设要以本乡本土的材料进行建设,尤其是可以采用花草、林果等植被进行装饰,餐饮用的桌椅、板凳、筷子等尽量取自原生态,让游客尽情品位农家饭的同时,有种回归自然地感觉。

农家饭尽量体现乡村原生态,将融合满族文化的八大碗展现给游客,开发具有时间序列的节假日饭菜(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在不同年代的饭菜,让游客可以体验到不同年代的年夜饭等节日饭 菜。

3.2.5综合接待服务

为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体验需求,在综合接待服务区设臵咨询中心、景区综合展览馆,游客解困、答疑,并方便游客对整个景区的了解和自己的行程安排。建设多媒体会议中心、接待室方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开辟养生实验场、林语养生苑、特色宿营地开辟多种形式的综合接待,并减轻或消除游客休闲观光后的疲劳。建设购物中心和停车场,购物中心尽量与城镇超市形成互补,以农村、农业和农民特色的产品为主打。

3.2.6风情景观长廊

沿主干公路开发风情长廊,如果花展览、典型区规划图、景区入口临接主干道的大门等风情展,让游客在未进入景区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一种广告宣传营销的作用。在制高点或视角开阔地,建立观景亭,让游客站在一处,可将整个景区尽收视线。设立摄影或写生基地,如婚纱摄影、景观摄影等,满足摄影爱好者的休闲观光需求,同时,将不能接带回家的视觉产品通过摄影保存起来。设立自驾营地、慢跑道,满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而且,在特殊地区,建立特色产业园。3.3重大措施

3.3.1抓机构建设,提升园区组织保障

承德县政府要根据示范区的实情,成立统筹发展部门,科学划分启动试点、重点突破、全面实施三个阶段,实践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调整农业发展农业的基本思路,整体朝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一体化的方向努力,构建新型“农”和“游”关系。

3.3.2实施保障体系

(1)实施“堡垒工程”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示范区要按照建、转、选的方式,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建”,就是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科学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形成网络完善、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转”,就是按照“不分比例、不限名额、有多少转多少”的思路,建立责任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整顿、集中转化;“选”,就是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新机制,把符合党章要求、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领导班子。

(2)实施“素质工程”

实施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形成以干部培训基地为龙头,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同时,以造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党员队伍为目标,推动农村党员队伍朝着技术型、技能型、经营型、管理型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3)实施“先锋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示范区要形成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作用”为主要内容,实施“先锋工程”,在党员干部和普通无职党员中开展“我为新农村建设 做贡献”主题教育和“明岗定责、考评创星”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体现先进性,在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体现先进性。

3.3.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健全园区技术创新体系

(1)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针对示范区需要,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示范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试验示范基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2)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一针对示范区,可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新强农。加快构建村镇培训网络,发展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培训。

(3)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科教单位的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开展技术引进、科技推广、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4)坚持产规、产研集合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产业一个研发体系”的要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把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全面启动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区围绕果品和休闲主导产业,选取新品种,建立新技术示范园区和研发示范点,进行攻关、研发、集合、示范,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形成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经过3-5年努力,在示范区建成2个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主推技术入户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60%,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果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贡献率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

3.3.4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管理机制

(1)确保上级财政下拨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推广和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

(2)争取信贷支持

根据有关法规政策,涉农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和高科技农业项目。信贷方面要对园区建设进行适当倾斜,建设一批效益好、影响大的重点示范项目。

(3)积极利用社会资金

内聚外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外资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业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融资体制。

(4)加大园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参与多级别、多形式的招商会、贸易洽谈会、会等活动,鼓励商家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加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兴办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接国家、省和市扶持果蔬、肉鸡、食用菌等农牧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扶持。

3.3.5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1)发挥园区优势,推进京津冀农业合作

加快园区农民创业园、外来商家创业园、承德县对外合作引种创新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合作交流前沿平台建设,力争形成一定的承接农业特色产业的转移承接基地;加大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动植物品种,名特优稀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藏、综合开发的技术和设备的力度,学习外地先进的农产品流通运行模式以及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园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科研机构在肉鸡、果蔬、食用菌和生猪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合作发展,合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2)拓展经济技术合作,推进承德县农业特色产业进程

加强园区及合作方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跨区域公司来园区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和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和培养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支持园区农业企业到外地进行考察学习交流,鼓励园区农村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国内外学子回乡创新创业,以及互派学者、到外地培训与进修、举办研讨会等,推进园区生产、加工及经营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鼓励园区企业技术成果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园区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推动园区农业科技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化进程。3.4工作打算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两年园区要着眼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积极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更好地担当起现代农业探路先锋的职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收储体系、风险分担体系和处臵体系,逐步消除农村资产变资本的障碍。

3.4.2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强化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大力支持新型市场主体,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充 分发挥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两个带动”作用。

3.4.3提升专业配套服务

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服务机构,积极面向农村开展产权抵押融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拓展保险品种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支持保险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

3.4.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结合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通过规划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崇尚人文、适度规模、突出特色、生态环保等理念有机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性载体,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推动“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3.4.5创新产品产销模式

大力推进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建立“订单生产、定向供给”模式,构建高效顺畅的农产品产销链条。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保障金融机构农村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3.5示范引领 着眼于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从承德市、承德县的全局高度,以积聚产业要素、实施梯级开发的发展思路,谋划示范园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娱乐参与”、“游览观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果品蔬菜,开发有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全园紧紧围绕生物链、生态链、文化链构景分区,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3.5.1立足优势发展,实现跨越转变

旅游业产品需求正向观光、休闲生态游产品过渡。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示范区有山水、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等生态资源,特别是在环京津地区承德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观光游的基础上,利用避暑、温泉、冰雪、狩猎等资源融入体验、度假、休闲元素,做好避暑文章,打好文化牌,开发低碳环保、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形成以民俗文化、休闲农庄、乡村酒店为主的、针对不同消费者群、内容各具特色、结构层次合理、类型多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现由单纯的观光游向休闲娱乐游转变。

3.5.2 抓特色,强实力,加快成果转化

承德县宏观发展呼吁农业生态旅游名片和形象窗口。市域层面上,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承德的经济发展,而且提高了承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2014年初,市委、市府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方针,把旅游业作为 支柱产业来培植。旅游业是关系到承德经济能否加快发展的大事。长期以来,承德在旅游宣传上以突出皇家园林及其周围寺庙为主。作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永恒的,它们的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但要真正做到旅游兴市、旅游立市,仅仅打“皇家牌”是不够的,所以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皇家、生态、民族”三大特色,并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为此,示范园区可以借助这一市域发展定位,依托本身富庶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5.3加大推广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保证推广的持续性。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性科技成果的补贴,提高其科技成果使用水平。加大对企业自主科技成果研发、推广支持力度。降低农户科技成果的初次使用成本。

3.5.4充实培养人才队伍

招聘、签约引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等专业人才,建立农村土专家人才库,收集资源人,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培养,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增加一线人员深造机会,改善科技成果研发、推广人员工作环境条件,装备好推广人员推广工具,保障推广人员工作经费,提高一线人员待遇,改善一线人员评职进级条件和聘任限制,提高其主动性、创造和积极性,留住行业人才。

第三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摘要:总结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如生产基地的选择,茬口安排和栽培设施;提出了常见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如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合理施肥等,希望能在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栽培设施;生产技术;施肥

公害がない野菜を生産する技術

要点:公害がない野菜を生産する技術のポイントをまとめます.例えば、野菜は輪作の順序、施設の選びがあります.それに、野菜にある病虫害を予防する技術を提案します.例えば、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物理学を利用して病虫害を予防する技術と合理的に肥料をやることがいろいろあります.そのため、公害がない野菜を生産する技術を推し進める時に役に立けるのだと思います.

キーワード:公害がない野菜;施設の選び;生産技術;肥料をやること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的产地环境、栽培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蔬菜产品。现根据对几种常见蔬菜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基地的选择

无公害蔬菜基地应选建在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没有环境污染、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蔬菜主产区、高产区或独特的生态区,并具有可持续栽培能力的农业栽培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备一定的栽培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方向,均没有对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远离污染源,一般要求远离污染源3千米以上。另外,应尽量避免公路主干线,并距离主干道40米以上。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二、主要茬口安排

1.露地栽培的茬口

在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可以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栽培无公害蔬菜产品,一般由北方向南方随着气候资源的丰富,栽培的茬口逐渐增多。如黄瓜在哈尔滨只能露地栽培春茬,郑州可以露地栽培春茬、秋茬,武汉则可以栽培春茬、夏茬、秋茬,广州则可以栽培冬春茬、春茬、夏茬、秋茬、冬茬。

2.设施栽培茬口

在我国北方地区,欲增加栽培茬口,延长鲜菜的供应期,就必须采用设施栽培。

(1)冬春茬

是日光温室栽培难度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茬口。一般于“十一”前后播种或定植,入冬后开始收获,翌年春结束栽培。

(2)春早熟栽培

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主要栽培茬口,以栽培喜温性果菜类为主。前期均利用温室育苗,保温性较好的日光温室可于2~3月定植,塑料大棚可于3~4月定植产品始收期可比露地提早30~60天。

(3)越夏栽培

利用温室大棚骨架覆盖遮阳网或防虫网,栽培一些夏季栽培难度较大的果菜类或喜冷凉的叶菜类(白菜、菠菜等),于春末夏初播种或定植,7~8月收获上市。

(4)秋延后栽培

是塑料大棚的主要栽培茬口。一般于7~8月播种或定植,栽培番茄、黄瓜、菜豆等喜温性果菜类蔬菜,供应早霜后的市场,也有相当一部分叶菜类的延后栽培。

(5)秋冬茬

是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一般于八月前后播种或育苗,九月定植,十月开始收获直到春节前后。以栽培喜温性果菜类为主,前期高温强光,植株易旺长,后期低温寡照,植株易早衰,栽培难度较大。

三、主要栽培设施

蔬菜栽培的园艺设施栽培是人为地利用有关保温或降温材料,改变设施内的小气候环境。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有地面覆盖、风障畦、塑料大棚、小拱棚、巨型棚、温室、遮阳网覆盖、防虫网覆盖。这些设施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主要依气候条件和不同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定。

1.阳畦 阳畦又名秧畦、洞坑,是由风障畦发展而来的。它是利用太阳的光能来保持畦内的温度,没有人工加温设施,所以又称冷床。阳畦由畦心、土框、覆盖物和风障四部分构成。畦心一般 1.5米宽、7米长。土框的后墙高40厘米,底宽40厘米左右,上宽20厘米;前土墙深10~12厘米,东西两边墙宽30厘米,按南(前)北(后)两墙的高度做成斜坡状。由于阳畦建造方便,成本低,技术易于掌握,目前仍是瓜类蔬菜早春育苗,特别是在蔬菜保护设施不很发达地区常用的方法之一。

2.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是在烟田土壤表面覆盖作物秸秆或农用塑料薄膜等,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调节土壤温度等的农业措施。地膜覆盖可以涵养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水的贮蓄量,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可以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率;此外,还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目前应用较广的是采用作物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

地面覆盖主要应用于果菜类、叶菜类和瓜菜类的春提前栽培,并和塑料大棚及阳光温室结合应用与蔬菜的促成栽培。

3.巨型棚 巨型棚是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乡从山东省寿光县引进的蔬菜塑料大棚新模式。一般每个棚室面积均在15亩左右,主要栽培黄瓜、番茄等蔬菜。大大降低了塑料棚室每亩地的成本。巨型棚的结构为竹木结构。每个棚的跨度20~90米不等,长度因地块而定,高度

2.6~3.5米。立柱间距1.2~1.3米,膜外用8~10号钢丝压膜,早春多采用二膜、三膜或四膜覆盖,外膜多采用7~8丝聚乙烯防老化无滴膜,内膜采用无滴地膜。巨型大棚与常规大棚相比,11月份与3月份棚内日平均气温提高了1.3~1.6℃左右,白天平均气温增幅在0.8~1.2℃,夜间平均气温增幅在1.8~2.4℃。巨型大棚的主要栽培茬次为早春和秋延迟栽培,春季可以在2月上旬进行喜温果菜的定植,秋延迟栽培收获期可持续到11月下旬。

4.防虫网的覆盖栽培

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的特点。蔬菜防虫网是以防虫网构建的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于网外,从而收到防虫保菜的效果,应用此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5.遮阳网覆盖栽培

遮阳网是以聚烯烃树脂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防老化剂和各种色料,经拉丝编织而成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耐老化的网状新型农用塑料覆盖材料。遮阳网覆盖栽培,具有遮光、调温、保墒、防暴雨、防大风、防冻融过速脱水坏死、防病虫鼠鸟害等多种功效。遮阳网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平均亩产量、亩产值、亩纯收入分别增长26%、34%、38%;每茬可少喷一、二次农药,节省开支16—32元;十字花科蔬菜育苗,省种30%;秧苗成苗率提高20%—60%;与传统的芦帘覆盖栽培比较,每亩省工8个;年亩覆盖成本降低450元,节本75%。

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指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抗生素防治病虫害或以各种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可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成功运用的有: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已取得实效,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或与苏云金杆菌混用防效更好,或用斜纹夜蛾核形多角体病毒防治斜纹夜蛾,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等。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茎尖脱毒快繁既可有效防治病毒病,也可加快作物繁育速度,这项技术已在马铃薯、草莓、大蒜、苹果等作物上推广应用。

五、应用物理防治技术

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意指通过栽培设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作物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它可通过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办法来控制病害发生,杀死、驱避或隔离害虫。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如在设施栽培中可通过控制温湿度,遏制病菌的生长和浸染,减轻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等的危害,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及线虫。

六、慎用化学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在于要科学合理地用药,既要防治病虫害,又要减少污染,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2)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3)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4)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七、合理使用肥料

(1)肥料的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等级的化学和生物肥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等)。一般要保证七天的安全间隔期,氨肥要保证15天的安全间隔期。

(2)合理施肥原则和肥料选择

合理施肥原则: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改善施肥技术,因土、因菜平衡协调施肥,以地养地。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在农田施用肥料应遵循如下原则:1.施用肥料中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不致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施用肥料不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污染。(3)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产品的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蔬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蔬菜日益受到亲睐。此外,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增强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也具有重要意义,食蔬菜生产的必由之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宋建华,石东风.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黄广学.设施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陈杏禹.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吴志行等.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M].北京: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5] 段昌群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理论与调控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葛晓光,张智敏.绿色蔬菜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7] Bandana B,Srivastava H S.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itrate in plants: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1

[8] Engelstad.1985.Fertilizer Technology and Use.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Inc [9] Dilip M,Rommens S M T,Beachy R N.Resistance to disease and insects in transgenic plants:progress and applications to agriculture,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1995

[10] Weaver,Robert J.1972,Plant Growth Substances in Agriculture,U.S.A.

第四篇: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申报书

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

申报书

一、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及申报项目概要

(一)申报单位情况。

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于1999年3月创建,是广西最早建设的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中心园区,集生产、科研、推广、培训、教学实习、经营于一体。公司经营管理的产业基地“八桂田园”位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园区面积400亩,拥有各类农业设施10万㎡。主营现代农业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农业科普教育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观光旅游和餐饮服务。农业产业辐射周边农户基地达10万亩。

公司近三年来的经营收入情况:2012年1227.95万元,2013年1017.38万元,2014年891.93万元。

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才6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本科学历2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3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5,初级职称人员20人,人才实力雄厚。

公司充分开发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内涵,在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农业科研、新作物选育推广、种子种苗、农用物资、生物工程、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进行产业化开发,从事蔬菜水果种植、食用菌生产、禽畜养殖、名优花卉生产,取得了良好 1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1年,公司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2005年,公司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地认证。在广西农业示范园区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了管理上与国际接轨,生产标准全面达到国际出口要求。近年来,公司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及“广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及“广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二)申报项目情况。

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属优势特色种植项目类型,由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在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八桂田园生产基地,完善建设蔬菜生产设施面积120亩以上,主要完善建设塑料大棚、网棚、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等设施以及基质改良和应用示范设施蔬菜栽培地面覆盖新材料等,于2015年11月前全部完成项目投资建设任务。项目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400万元,申请自治区农业补助资金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广西设施农业的实用技术的展示水平,引领广西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为广西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二、项目建设的优势产地条件

(一)土地、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项目实施用地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我公司有 合法的土地租用合同,不存在土地纠纷问题。当地自然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21.7℃,一月均温12.6℃,七月均温28.1℃;年均降雨量1665mm,相对湿度86%。物种资源丰富。土壤良好,非常适宜种植蔬菜,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对产地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二)交通、配套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的“相思湖湿地公园”片区,远离市区、工矿区、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且地理和交通条件好,距南宁市区约5公里,交通便利。项目的实施单位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01年通过广西第一批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2005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地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三)相关产业基础优势。

八桂田园拥有良好的设施农业技术优势和出色的社会效益,让八桂田园成为了广西现代农业的亮丽名片和展示窗口。

1.八桂田园利用拥有的先进农业设施和技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广西辐射面积近100万亩。

2.八桂田园注册“八桂”品牌,且“八桂”产品品牌在广西已具有很高的知明度,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

3.八桂田园采取严格的国家无公害蔬菜技术标准进行栽培管理,确保产品优质安全,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元首级的蔬 菜特供基地。

4.旅游产业发展强劲,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及“广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称号,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

(四)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条件优势。1.人才实力雄厚。

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业人才6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本科学历2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3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5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20人;所从事的专业包括生物技术、果树、蔬菜、农学、环保、植保、土化以及营销、管理等,专业生产蔬菜的占总技术人员70%,共有42人。经过多年的示范园种植管理,有丰富的技术能力与经验,特别是特色蔬菜的开发管理,在广西区内有较高的水平。

2.生产标准及执行情况。

公司现有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园区的生产按无公害标准执行,产地管理根据农业部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对水质、土壤与大气的保护。2005年至今,一直按无公害生产标准执行;执行管理由上至下,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根据各标准制定各部门、各生气区域的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由技术人员实施具体操作;坚持内部检查和业务培训,坚持生产记 录,坚持对产品抽检和产地环境监测检查,所有生产活动均能按各标准完好执行。

3.技术规范及执行情况。

园区对各生产区域及操作场所均制定了技术规程,以保障各项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已有的技术规范有:《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果树无公害种植规程》,《花卉种植规程》。同时,园区还对物流、仓库、质检、水肥等日常管理岗位进行规程管理,制定了配送车间操作规程、检测CL-BIII农残检测仪操作规程、采样及采收操作规程、真空预冷机的操作规程、冷库的操作规程、无公害仓库管理的操作规程、质检人员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室工作台操作规程、洗菜加工场地岗位操作规程、生产基地用水岗位操作规程、采收岗位操作规程、检测室岗位操作规程、肥料使用岗位操作规程。

以上各项规程均应用良好,使各项生产活动能按技术标准执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使各项工作管理到位。

(五)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方面的优势条件。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1999年创办以来,先后在南宁效区西乡塘区金陵镇三联村、兴宁区三塘镇福禄村、江南区吴圩镇机场农艺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00多亩,辐射周边农户基地达10万亩以上,为当地农户平均每年每亩蔬菜种植增收500元以上,产生具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六)制度保障条件。

公司实行现代企业体制管理运作,对农业园区与蔬菜生产基地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有较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并有着成熟的企业文化。

公司对各承担项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臵有总经办、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旅游贸易部、餐饮部、海外部。

对本项目的开展,我公司进行专项管理,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成立以公司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项目小组,实行资金专项管理,财务独立核算,并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制,责任落实到人,保障该项目的有序运行。

三、项目建设情况及效果

(一)项目实施的主体。

项目建设的主体—广西八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八桂田园基地完善建设一个120亩的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蔬菜设施生产基地。项目完善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设施蔬菜标准园区,在广西具有示范性的作用,示范带动广西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全面升级和效益提高,提高我区设施蔬菜的生产水平。

(二)建设的内容和规模。

1.完善建设蔬菜栽培设施面积共120亩。(1)完善建设塑料大棚60亩。(2)完善建设防虫网棚40亩。

(3)完善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120亩。(4)完善建设地面覆盖新材料。

(5)完善建设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2.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引进工作。

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咨询和引进,开展人员技术专业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设施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理论、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安全监控检测技术、农产品物流营销等,用良好的专业水平和持续的生产管理能力来完成此项目。

3.完善生产标准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制订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企业标准,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等相关生产标准。

(2)完善蔬菜安全生产制度。如完善蔬菜生产管理制度、产品检测和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等安全生产制度。

4.示范种植的品种和示范应用的技术

主要种植各类野菜、高等叶类蔬菜、甜瓜、西瓜、甜椒、水果青瓜、水果番茄等高档瓜果蔬菜品种。

主要采用通过示范网棚夏秋叶菜栽培技术模式、塑料大棚生产种植瓜类技术模式,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水耕栽培技术、气喷栽培技术、智能灌溉施肥技术、基质育苗技术、果蔬节水灌溉技术、果树大棚栽培技术、果树新式整形技术、种养循环体系技术、地膜覆盖技术、作物遮阳技术、微灌降温技术、风帘降温技术、加温保暖栽培技术、水果套袋技术、生物诱杀害虫技术、全自动穴盘育苗技术、土壤养分平衡、沼气生态循环生产技术、沼气液栽培技术、真空预冷保鲜技术和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等60多项现代农业新技术。

5.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等灌溉设施技术。

(三)项目计划建设的地点及用地建设条件的落实。项目计划在八桂田园基地建设,土地的使用权已经完全落实。

(四)项目完成情况。

主要工作是完善建设蔬菜栽培设施及人员培训、制订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企业标准和、完善蔬菜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实施技术措施等。

实施进度安排:

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全部完成完善建设塑料大棚和网棚的工作,制订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企业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完善蔬菜安全生产制度;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完成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等灌溉设施及地面覆盖新材料;2015年6月至11月,示范网棚夏秋叶菜栽培技术模式;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完善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及其配套技术。2015年11月完成项目验收。

(五)项目实施效果。蔬菜设施标准园项目的建设,展示了具有南方特色的广西现代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水平,在广西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引领了广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的效果有: 1.通过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工作,带动和促进南宁市周边乃至全区设施蔬菜生产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绿色食品方向发展。

2.有利于改善八桂田园生产基地及周边农田生产环境;有利于菜篮子生产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的升级,更好地进行无公害生态种植管理;通过设施农业生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农药、化肥的投入使用量减少30%以上,避免环境污染,促进八桂田园基地及周边“相思湖湿地公园”片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使其成为广西“清洁田园”的示范区。

3.推动与完善八桂田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确保产品安全,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升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将此模式辐射到各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4.通过八桂田园对“八桂”产品的市场推广、营销宣传,能提升广西农产品档次与品牌形象,加强市民对广西蔬菜高端产品的了解,增强对广西蔬菜产品的信心;通过每年八桂田园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蔬菜特供基地,为各国来宾提供优质安全的 蔬菜优质产品,让我国蔬菜产品的良好形象走向国际。

5.项目建成后将承担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来自国内外的农业参观访问团的接待任务,展示广西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为各国来宾搭建设施农业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成为具有我国南方地区特色和影响力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的建成将促进广西设施农业的发展,八桂田园将成为广西设施农业的一张响亮名片。

6.本项目建成不仅推动了当地民众的对设施农业的认知度;同时通过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将一系列优质蔬菜新品种、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的开放展示,向广大生产基地与农户示范推广,提高周边地区的蔬菜生产水平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通过设施蔬菜栽培生产技术,可使农民生产节本增效1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成还给周边农户提供了丰富的蔬菜种苗选择。

7.八桂田园作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各大农业院校的实训场所,项目建成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设施蔬菜栽培的实训场所,对提高学生技术理论和实操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好的为广西设施农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资源。

四、项目资金筹措和补助使用方向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上,自筹400万元以上,申请补助100万元,补助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完善建设蔬菜栽培设施及人员 培训、人力资源保障、技术措施制定实施。

1.主要用于大棚、网棚、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及地面覆盖新材料、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等设施完善建设和基质改良80万元。

2.人员培训6万元。3.人力资源保障6万元。4.技术措施制定实施8万元。

第五篇:2011年陇西高原无公害茄子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书4

2010年甘肃省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建设项目

项 目 名 称:陇西县千亩无公害优质茄子高原反季节生产标准园建设

申 报 单 位: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项目主持人:

通 讯 地 址:陇西县巩昌镇长安路农业综合服务大楼 邮 政 编 码:748100 联 系 电 话: 0932-6622232

电 子 邮 箱:lxnjzxwhw@163.com

甘 肃 省 财 政 厅

甘 肃 省 农 牧 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

一、立项依据

进入21世纪后,人类为了健康,对食品的安全和营养要求日趋迫切,因而无公害蔬菜生产己成为世界性的生产主流。从消费层次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正向小康迈进,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对食品的要求在品种和质量两个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要优良、营养要丰富、风味口感好;二是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接受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三是对食品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关注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细菌污染、以及滥用化肥造成的污染等。无公害、无污染食品,特别是绿色食品消费观念正在影响居民的日常购买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关注自身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正在增强,另一方面也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关税壁垒降低的情况下,技术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正在加强,国内市场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市场竞争已全面进行质量和技术的竞争,市场的消费已导向对农产品多极化、营养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立名、优、特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建立无公 害蔬菜生产基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2009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73亿亩,总产量6.02亿吨,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由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和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等原因,蔬菜生产,尤其是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生产受到抑制,初秋供应短缺,形成了明显的“秋淡”,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一般从七月中下旬开始,到九月底结束。当前东部和中部地区秋季蔬菜供需紧张的矛盾,是我国蔬菜生产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每年6-10月,受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灾害性气候的影响,蔬菜价格比平时要高出1倍以上,而且货源不足。在此期间蔬菜缺口每月在300万吨左右。以上海为例,7-9月份的自给率不足30%,每月需从外地调入鲜菜15万吨以上,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每年台风期间蔬菜短缺,菜价成倍上涨,日均鲜菜的缺口在万吨以上。

陇西县蔬菜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一定的规模,其高原夏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以来,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目前高原夏菜商品现代化 的进程正处于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的形态,逐步发展到以现代商品形态进入流通领域的过渡阶段。随着农业结构的转变,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陇西县高原夏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之一。陇西县已经成为我国西菜东调的主要基地之一,蔬菜种植也成为陇西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劳动就业、蔬菜企业、蔬菜保鲜储运产业和加工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陇西县地处定西地区中部、渭河沿岸,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降雨量445.8㎜,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土地肥沃,沿川保灌面积大,光照充足,适宜各类蔬菜生长发育。蔬菜是陇西县四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500公斤。其中露地蔬菜17750亩,总产量25309吨,其中复种蔬菜16000亩,总产量23309吨,总产值1521.9万元,总纯收入755.8万元,地膜蔬菜22550亩,总产量27276吨,大棚7660亩,总产量15891吨,日光温室3110亩,总产量15861吨。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峰高效节能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南安50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巩昌、菜子千亩大葱生产基地和柯寨、首阳千亩无公害茄子生产基地。

陇西县千亩高原茄子反季节无公害生产基地位于西河沿川的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该区域均位于河 4 谷冲洪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海拔1800—2180米,年平均气温7.8℃,≥10℃有效积温1840—2437℃,无霜期160天,平均降雨量450mm,日照时数2500小时,太阳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是多年来我县优质茄子的主产区和高产区。项目区内农民有着丰富的茄子种植经验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遍布周边地市。生产的茄子个大、口感好、着色良,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求,还远销岷县、漳县、青海、内蒙、西藏等地。目前,区域内茄子常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亩产6500~7000㎏,以杭茄一号、杭茄三号、引茄一号、杭丰一号杭茄三号、农友长茄等为主栽品种。

综上所述,陇西县作为甘肃省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区之一,在环境条件、交通运输、蔬菜生产发展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在陇西建立高原反季节无公害茄子生产标准园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内容、总体目标

1、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拟在陇西县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建设1000亩无公害优质高原夏菜茄子标准园,其中菜子镇陆家庄600亩,巩昌镇靛坪村400亩。引进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8——10个,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一个,制定相关优质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2个;引进示范生物农药防治,和防虫网防虫示范五个。举办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培训班12期(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

2、总体目标

(1)高原反季节标准园茄子亩产(鲜茄)达到8500kg,亩产值10000元,标准园茄子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达10000万元。

(2)标准园内生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收获及后续管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

(3)通过技术培训和标准化技术的推广、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达到蔬菜生产标准化,实现区域生态良性循环。使项目区茄子种植农户户均增加纯收入750元,达到项目带动总体脱贫的目的。

三、关键技术问题与创新点

1、关键技术

一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关。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条件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环节。只有无污染,生产潜力大,生产规模及品种相对集中的地域,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产品。该项目茄子生产基地选择在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交通便利,附近无工矿企业、医院,空气质量好,灌溉水有保证,且水质完全符合优质蔬菜生产要求标准,具备适宜高原茄子反季节生产

所要求的的独特气候,多年来是我县茄子生产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农民有丰富的茄子种植经验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茄子生产是该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严格推行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规程。肥料施用以有 6 机肥为主,底肥为主,实行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原则,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作物—土壤—害虫—天敌),使用药剂防治时严格按照GB4285、GB/T 8321 规定执行。

三是严格投入品管理。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严格执行农药禁用和限用目录,规范农药、化肥使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在基地内使用。

2、创新点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为了强化对茄子标准园建设的组织管理,对无公害茄子生产实行全过程的监管,保证生产的茄子安全、优质、营养,特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农业局局长及项目乡镇乡镇长为组员的行政领导小组,专庄负责基地建设、物资配套和资金使用等。成立由县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技术人员为组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高原茄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操作,技术培训,产地环境及产品质量的检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同时,由陇西县茂源菌菜专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产品的销售、运输、包装等问题,确保标准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三是建立完善监管制度。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获销售” 7 的“五统一”要求,做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质量有保障,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保证生产的茄子安全、优质、营养。

四、技术路线

1、品种选择:引进和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连续结果能力强的中、晚熟茄子品种种子质量要求符合GB16715.3—1999二级以上。通过设立品比试验选择主栽品种。对当地茄子种植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根据高原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规程。

3、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一个,统一向项目区茄子栽培户提供优质合格种苗。

4、引进新型生物农药或无公害农药进行综合示范防治。

5、对项目区所有土壤进行肥力化验,做到100%测土配方施肥。

6、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50亩,分布于项目区各主要生产小组、社,使操作规程更加科学合理。

7、加强投入品管理和安全使用。

五、基础条件

1、主持人基本情况

项目主持人苟永平,男,汉族,农艺师,200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编写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新品种引进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陇西县专用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 8 范基地建设、陇西县循环生态生产模式技术推广示范、陇西县马铃薯综合增产集成技术推广、陇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马铃薯良种工程、陇西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陇西县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陇西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等30多项次,参与实施2005年陇西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陇西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陇西县优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陇西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陇西县中心乡站建设项目、陇西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2005年被陇西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05先进个人”称号,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2、人员、设备、设施等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8年3月,隶属于陇西县农业局。中心下设办公室、植物检疫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园艺站、菜子原种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首阳高科技示范园等机构,是集推广、培训、指导、宣传、生产、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参与制订全县农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指导工作(如作物栽培、病虫防治、土壤肥料、农田环境监测等),组织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应用和管理工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调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关工作。拥有培养室、化验室、图书资料室、养虫室、标本室、观测园、试验示范科技园区、9 微机室等,设备先进,可全方位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信息、病虫情报、警报、检疫、检测、化验、培养结果、试验、示范类农资使用效果,承担农业项目的实施、鉴定、原种生产、农资购销,农业“一法两例”的贯彻执行。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8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12名、农艺师18名、助理农艺师10名。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6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4名。

3、工作基础

陇西县农技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己任,农技推广围绕本县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农业特色,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地膜覆盖、日光温室、药剂拌种、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种植等20多项农业科技推广获得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先后有74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地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荣获省、地、县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高原反季节茄子标准园亩产达到8500kg,亩增产300㎏,增产率11%,亩产值10000元,亩新增产值400元。标准园茄子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达900万元。项目区茄子种植农户户均增加纯收入800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突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群众 10 优质农业及效益意识,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形成了蔬菜产区人人懂得无公害生产。充分发挥了产业优势,规范了农资市场,实现了蔬菜质量监控,给全县蔬菜生产走向优质、安全、营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从全局看,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解决项目区农民脱贫问题,还可以丰富东部和中部地区八、九月份淡季蔬菜供应,缓解夏秋淡季供需矛盾,对平抑菜价,稳定社会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良好。项目建成后,由于全程采用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对于陇西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带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七、经费预算与用途

1、经费预算

本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项目区农户自筹45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15万元。

2、资金用途

(1)高原反季节无公害茄子生产亩投资330元(种子费用140元、茄子专用肥费用130元、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药剂费用60元),其中:种子、茄子专用肥、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药剂购置费中由省级补助资金解决200元,1000亩共计20万元。地膜购置等费用由项目农户自筹解决13万。

(2)育苗基地建设:建设需总费用40万元,地方政府补贴15万元,农户自筹25万元。

11(3)技术培训费4万元。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解决。(4)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示范10亩,总费用3万元。

以上共计80万元。

八、申报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九、县(区)财政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县(区)农牧(农业)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一、市(州)财政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二、市(州)农牧(农业)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云南省某县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园建设申报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