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中国民航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航空新技术应用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14-951579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7 23:03: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民航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航空新技术应用

“航空新技术已经成为破解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力量,成为不断提升航空安全品质的关键要素。”6月6—7日,中美航空新技术论坛在京召开,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论坛致辞时的一席话,再次强调了航空新技术在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民航局总飞行师金宜斌,民航局相关司局主要领导,国家空管委、国家发改委、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领导,美国联邦航空局空管局(ATO)副总裁南希、美国联邦航空局北亚区高级代表鲍盼麒(Pat Power)、波音中国公司总裁马爱仑(Marc Allen)等出席了论坛。

“航空新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国际民航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民航始终予以全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李健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航保持了年均17.6%的增长速度,运输总周转量自202_年上升到并稳居世界第二位,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积极研发、推广和应用航空新技术紧密相关。

李健介绍,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民航全力以赴推进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平显系统(HUD)等新技术应用,航空安全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民航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5),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5(同期美国水平为0.18),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2(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009),均好于同期发达国家安全水平。

正是因为航空新技术所具有的优越性,国际民航界均采取措施,积极加强航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美国制定了“下一代运输系统”(NextGen)项目,欧洲提出了“单一欧洲天空空中交通管理”(SESAR)计划。

李健强调,中国民航在《中国民航安全生产“二十五”规划(202_—202_年)》及《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202_—202_年)》中,对航空新技术的应用做出了系统安排。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民航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航空新技术的应用。

一是继续实施《中国民航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路线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精密(或类精密)进近飞行程序。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卫星着陆系统(GLS)、电子飞行包(EFB)、平显系统(HUD)、增强飞行视觉系统(EVS)、飞机性能实时计算分析和评估审查系统等项目。

二是推进跑道端拦阻系统(EMAS)在高原复杂机场的应用,开展机场智能监控系统、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基于性能的安全运行验证系统、航空保安运行程序设计和验证技术以及新一代除冰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三是在新一代网络综合信息系统、民航流量管理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模式监视应用、新一代航空气象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的应用。

四是集中力量在新一代空管系统关键支撑技术、大型商用飞机适航审定技术、飞机及发动机完整性保障、通用航空保障技术等方面形成技术突破。

李健表示,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航空运输大国,中美双方加强在航空新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两国的航空安全、便捷和效率,对于提升国际民航航空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论坛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共同主办,主要研讨航空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论坛上,中美双方23位演讲人重点介绍了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NextGen)、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卫星着陆系统(GLS)、电子飞行包(EFB)、平显系统(HUD)、增强飞行视觉系统(EVS)、节能减排以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据了解,共有来自中国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民航局空管局及各地区空管局、各运输航空公司、部分机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民航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美国国防部、美国贸易发展署、多家ACP项目成员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此次论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论坛增进了中美双方在航空新技术领域应用现状和进展方面的了解,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航空新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本次会议提升了业界对推进航空新技术应用前景的认识,将能够有效增进中美双方在航空新技术领域内的合作,将对中国民航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篇:新技术(单项应用报告)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1通信网络系统

1、应用概况

2、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及创新点

主要是为视频会议室、多功能会议室、贵宾接待室等会议场所提供良好的会议环境和多种类型的会议方式,构建专用的会议系统网络。视频会议室与多功能会议室与贵宾接待室分别共用一套电子会议系统,可对会议音视频进行处理,并对音视频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管理,两套电子会议系统的控制终端还可互为备用;根据需求对会议进行录音,视频会议室支持录像,同时视频会议室还支持使用不同信号线路传输的视频会议,并可以将其他几个会议室作为分会场;视频会议室音控室还作为上述两套电子会议系统的总控制室,支持多路信号接入。

3、保证质量的措施

采用各个会议室设备固定安装,集中控制管理方式。会议发言及音频系统具备实时自动监测和自动调整功能。采用全数字网络信号传输、控制、管理。采用系统技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采用固定和应急等会议模式,降低误操作率。

在无人职守时各个会议室设备能够正常无误的工作,同时控制中心能够对各子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实时和事后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主要设备如会议发言系统要具备独立的数字编解码技术,要有一定保密功能

所有AV系统采用网络集中控制,减少操作环节,增强保密级别。所有AV记录设备均采用数字+模拟方式,对所录制资料进行分级保密管理.所有AV系统设立系统进入的安全保密级别机制,提高保密管理能力。

特殊会议系统设备增加UPS供电和净化电源系统保证会议顺利进行

所使用设备因选用优秀品牌产品,其产品自身具备安全保障能力,如:投影机采用双灯备份模式、会议系统具备热插拔能力等等。

4、效益分析

实现了电子会议系统的可控、可检测和资产可管理的全系统集成,创新的利用网络环境构架和工业控制技术,实现了技术的提升和投资成本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计算机网络系统

1、应用概况

2、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及创新点 2.1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① 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 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②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③ 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④ 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⑤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2.2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

② 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③ 对绞线在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④ 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⑤ 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I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

3、保证质量的措施

施工前应对所用器材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品技术文件资料,有关器材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使用功能及有关特殊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4.效益分析

管理效益:保密性高,由于软件需有密码才可以进行操作;资料记录齐全,每次的链接线路的调整均记录在数据库中,档案齐全,不会造成后续人员的不了解;方便快捷,管理员只需要在电脑中操作,就可完成物理线路链接的调整。通过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将会极大的改善网络的状况,减轻人们的工作时间。为使用者提供一套最为稳定 的网络连接。

第三篇: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院

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我院医疗水平的发展,根据国家《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2_第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及医技科室。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医疗新技术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医疗技术(注:指在国内、省市内其它医疗机构已开展,且已证实其安全性、技术成熟的医疗技术)。

第三条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科室开展医疗新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四条 所有医疗新技术均应依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五条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由卫生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六条 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在现阶段主要指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禁止使用落后的、不适用的或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第七条 医疗新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一)试剂的诊断项目(不含试剂更新的现有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七)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

第八条 我院医疗新技术分级

1、Ⅰ级:技术成熟医疗新技术,即国际、国内或省内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在开展,并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成熟的技术;

2、Ⅱ级:技术尚未成熟医疗新技术,即国际、国内或省内已有医疗机构在开展,但仍未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仍处于需进一步验证阶段的技术;

3、Ⅲ级:完全新技术,即自主创新或国内仍未开展的医疗新技术。

第二章 申报管理

第九条 现阶段我院只受理、开展第一类、Ⅰ级医疗新技术,由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其申报、审批、后续评估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条 申报要求

(一)申报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科主任或管理小组组长必须组织相关人员仔细分析项目的一般情况、特殊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和影响,针对项目的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社会适用性等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

(二)对开展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评估,详细拟订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明确新技术第一操作者的最低职称限定标准及相关人员职责。完善相应的自我约束、鼓励和监察机制。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多学科联合开展的新技术临床应用项目需成立新技术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学科的科主任或技术骨干组成,组长由申报科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担任。

第十一条 申报程序及审批权限:

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必须向医院医疗主管部门申报,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程序如下:

(一)申报:科室或项目负责人,按照申报要求,认真填写《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书》,备齐有关材料,上报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提交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科室基本情况;

(2)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3)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4)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已具备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审核:项目审核采取书面审查、技术委员会评审专家集中论证、半数通过的形式。

(1)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

(2)根据所报项目的基本情况,邀请院内同专业3名及以上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业人员,或聘请部分省、市内(外院)具有权威性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集中论证。包括医疗新技术的来源,国内和省内开展本项目的现状;开展的目的、内容、方法、质量指标,保障条件及经费,预期结果与效益等。

(3)每位专家独立做出书面评价意见并署名后,将评价意见提交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学术委员会根据半数以上委员的意见形成审核结论。并对审核过程、评审小组成员的个人信息(专业、职称及职务、单位等)及其意见、审核结论做出完整记录并存档。技术委员会对审核结论负责。

(三)审批:院学术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通过的项目,医院下发批准开展的通知。

无收费标准的项目,由财务科、物价员负责向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并备案。

第三章 应用监管

第十二条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过程管理

(一)医疗新技术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管理。科主任、项目负责人和管理小组组长应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定期进行质量监控,检查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予以有效的解决。

(二)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新技术应用的组织和管理,定期对新技术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将新技术实施情况向医院学术委员会汇报,对新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或意见。

(三)项目负责科室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申报、审批材料,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调整或修改原方案的情况,工作进度、阶段报告及上级审批意见等。

(四)医疗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技术问题时,有关人员必须及时向科主任及项目负责人报告。科主任及项目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情况严重者应立即书面向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报告,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暂停临床应用,由医疗业务管

理办公室组织调查后将调查结果上交医院,再由医院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就项目的可行性做再次评审,以决定是否恢复应用:

1、发生涉及违反国家、省、市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

2、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3、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4、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消失的。

第十三条 知情同意程序

对于有下列情形的医疗新技术,在每例次临床应用前须报经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审批,并履行知情告知义务。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待病情,重点交待新技术对于患者的适应性、效益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费用情况,尊重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在征得其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1、新项目发生费用较高;

2、3、不在医保报销目录范围内; 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4、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

第十四条 医疗新技术试用期、报告制度及转化为常规技术程序:

(一)试用期:Ⅰ级新技术中具有创伤性的技术临床试用期为1年,Ⅰ级新技术中非创伤性技术临床试用期为半年。

(二)报告制度:试用期间,科室应自试用开始后每季度对新技术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上报医务科。试用期满后,提交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包括该技术安全性、实用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工作成绩与不足,对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前景预测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

(三)转化为常规技术程序:试用期满后,将试用期工作总结和转化为常规技术申请报告上交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按审批权限提交医院学术委员会和领导审批。

第四章 奖励与罚则

第十五条 奖惩制度:

(一)奖励:医院每年组织对已开展的新技术项目进行评比,由医院学术委员会根据综合指标评出一等奖1项,奖励1000元;二等奖2项,奖励500元;三等奖3项,奖励300元,报院办公会审批。特殊贡献者奖励办法报院办公会讨论决定。

综合指标:包括先进性、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的贡献等。

(二)处罚:

1、对未经申报自行开展新技术的科室或个人,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我院规章制度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情节轻重,扣发当事人绩效工资200~500元,扣科主任500~1000元。

2、不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科室或个人,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我院规章制度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情节轻重,扣发当事人及科主任绩效工资500~1000元。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医疗业务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202_-03-07

第四篇:航海新技术应用论文

一、本船条件

1. 本船结构强度:老船锈蚀严重抗风能力差。如在北太平洋的冬季40°N以北,常有10级偏北大风,如本船为低速的老船,拟定大洋航线应适当考虑低纬海区,即使免不了要作一些绕航。

2.吃水:空船吃水浅受风面积大,船舶摇摆大,不利于发挥车效舵效;满载遇强顶风严重上浪而会损伤船体。

3.航速:航速快慢对航线选择影响较大。因为航速与顶风浪的能力有关。所以不同航速的船舶,应选择不同的推荐航线。

4.吨位:吨位大的船一般抗风能力大。

5.客货载情况:航线拟定时应考虑是否满载;是否载有危险品、甲板货,封舱、衬垫和绑扎情况。如甲板上装有大量货物,舱内装有易滑动的货物而未经平舱或认真绑扎和装有大量易爆、易燃、易污染的货物时,或货物重心太高太低而致GM值过小或过大时,都会使船舶在海上的风险大大增强,因此,选择的航线也应有不同,要慎重考虑。客船一般应选择风浪小的航线。

6.船员情况:航线拟定时应考虑船员的素质和干部船员的技术状况。

7.船舶尺度:某些航线如海峡、运河、水道包括进出港的航道,对于船舶的长、宽、高皆有一项或多项的限制。

8.船舶续航力:船舶续航力应考虑燃料、淡水和食品等储备量。船舶在航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对于万吨级货船,航行时每天要消耗燃油20 t左右。对于航线长的船舶,航行时间长,燃料消耗大,开航前需要燃料储备量也大。一般应考虑到船舶航行安全储备一定数量的燃料,不致于在航行途中因缺乏燃料而造成停车漂航,或不得已挂靠港口补充燃料,延误到港时间,增加不必要的开支。设备老旧的船舶尤其是主机状况不佳的船舶,要适当增加储备量。

船舶在航行中,如遇冬季、台风季节或其它恶劣天气,船舶顶风、顶浪航行,会使船速下降,航行时间增加,或为了避离灾害性天气,船舶需要调整航线而增加航程,都将会增加燃料消耗量。因此,船舶在航行中每天检查燃料消耗量,将剩余燃料与剩余的航程进行比较,选用合适的航速,以保证船舶安全顺利地抵达目的港。

二、水文气象

要充分了解本航次所经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对可能会遇到的灾害性天气的航区,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并在航线拟定时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采取的具体措施均应作出设计与安排。多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给船舶造成的海难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对灾难性天气要特别留心防范,绝不能掉以轻心。

1.气象条件

⑴ 世界风带:船舶要经哪条风带,对船舶航行有利还是不利。

⑵ 热带气旋:它对船舶航行安全威胁最大,它属于灾害性天气,应千方百计地避离。

⑶ 雾:对世界上有名的雾区要了解清楚,本航线是否经过这些雾区,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准备。

⑷ 流冰和冰山:在高纬度海区航行时,流冰和冰山出现较频繁,应结合冰情报告,注意避开流冰和冰山。

2.海况

⑴ 流:大洋航线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大洋环流,与风带有密切关系。近海海流主要受季风影响。近岸航线主要是受潮流的影响。拟定航线时,应尽量避开顶流,多利用顺流。

⑵ 海浪:大风过后常伴随着大浪,大浪威胁船舶的安全,大大降低船速,也会影响到船员的生活和工作,应尽可能避开大风浪区。

3.危险物

在大洋中水比较深,危险物比较少。在沿岸航行时危险物比较多,对船舶航行安全威胁比较大,在拟定航线时应离开危险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离危险物不得少于1n mile。在确定离危险物的距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 从最后一个观测船位到危险物的距离。

⑵ 危险物附近海图测量的精度。

⑶ 危险物附近有无显著的可供定位和避险的物标。

⑷ 通过危险物时的能见度及时间。

⑸ 风流对航行的影响。

4.定位与避让

拟定航线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各种定位方法进行定位的可能性,特别是重要转向点位置应考虑实测求得。接近陆地时,应选有显著物标或明显特征等深线的水域。注意避让条件,特别是能见度不良时,更应尽可能避免穿过渔区或拥挤水域。还应考虑避免通过禁航区、军事演习区等水域。

三、载重线公约

国际载重线公约(load line rules)规定了某些指定区域与指定日期采用的最小干舷。这些区域与日期在该公约的附图或英D6083—载重线季节区域图中可查得,也可查《世界大洋航路》(OCEAN PASSAGES FOR THE WORLD,87年版15页的图1.26)。在选择航线时,应预先考虑到本船的吃水在驶经常规航路时是否会受到该公约有关规定的限制。

1.航线设计与船舶所使用的载重线的关系

根据航线所经海区的类别和季节期,确定使用何种载重线,从而最终确定本航次允许使用的最大总载重量。当船舶整个航次在使用同一条载重线的海区航行或船舶由使用较低的载重线海区航行至使用较高的载重线海区航行时,应根据船舶装货港所在海区确定装载吃水;当船舶由使用较高载重线的海区航行至使用较低载重线的海区时,应以船舶航行途中的燃料消耗,使之航行至使用较低载重线的海区时,船舶吃水正好等于该海区所允许的吃水为依据确定装载吃水,从而确定船舶总载重量。

2.航线设计与限制吃水的关系

除在始发港外,在航线上某处水深受限,尤其是始发港较近处,应根据下式确定船舶的满载吃水d:

dmax=Dd+HW+鋎g-Da

式中:

dmax:最大吃水;

Dd

:航道最浅处的海图基准水深(m);

Hw

:过浅水时可利用的潮高(m);

鋎g:始发港至航线水深最浅处油水消耗对吃水的修正量

Da :船舶过浅水时应留的富裕水深

如航线上水密度为非标准海水,则dmax尚应扣除水密度修正。船舶满载吃水确定后,便可从静水力曲线图或载重线图尺上查得船舶的总载重量。

3.航线设计与货物特性的关系

某些货物由于自身特性而对外界条件具有一定要求,如温度、湿度、风浪、振动等,则应在航线设计时尽量满足这些条件。

四、航行受限制区域

有关当局公布的禁航、禁锚、禁渔区域或其他方面限制的区域是影响航线设计的诸因素之一。这些区域大部分位于领海内,但也有位于公海的。可归纳以下几种类型:

1.军事演习区

⑴ 界限:有的演习区(exercise area)事先在有关的出版物上标定了具体界限。但是由于涉及公海的法律地位,除非演习区在领海范围内,在一般航用海图上不予以标出。然而,英版《航海手册》中认为演习当局为了避免责任而不在一般海图上标示其区域界限。航路指南中可能述及演习区情况,但不予以述明其具体界限。若演习区设有航标,则航路指南、灯标表、航用海图皆会刊载。

⑵ 时间:少数事先在有关的出版物上作了大略规定,但绝大多数是在航行警告中临时规定的。为了避免误伤,事先有时间规定的演习区一般也进行航行警告的广播。要弄清楚其规定的演习起始终止时间是世界时,还属当地时间。

⑶ 种类: 分为海战、空战、登陆战、海对空、地对空、轰炸、潜艇、扫雷布雷、航空母舰飞机起落、导弹等演习。航海者一旦误入演习区如知其演习种类,也可以推测危险的程度和寻求其临时解决的办法,例如远离飞机起落中的航空母舰。

⑷ 信号:除了在有关出版物和航行警告中已有叙述外,在现场可能有飞机、军舰或巡逻艇警戒和显示警告信号及VHF广播,也可能设置警告用的或表示演习区界限的航标。

在航线设计中:

① 绝不进入已经宣布为禁航区的军事演习区。

② 不应进入固定的事前有出版物刊载的军事演习区。但船长在接近现场时,如在演习时间之外,仍可能临时决定驶入,务仍须在演习时间之前驶离。

③ 航线可画在临时演习区或**限的演习区内,但安全措施或注意事项中要注意此点,以提醒驾驶员加强了望和收听航行警告,待接近时再核算驶入和使离时间是否在演习时间之外。

④ 临时的演习区,平时虽可开放,但也不宜在此捕捞,锚泊。

2.水下电缆与管道

除非极重要的水下电缆或管道,一般不宣布禁航,只是不准抛锚或渔捞、疏浚或钻探。由于海底电缆在海图上的位置并非十分精确,不得近于0.25 n mile。误触水下电缆、管道其后果严重,将会发生通信中断、用水中断与触电、爆炸、火灾引起的诸如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后果。

3.空中电缆与桥梁

航经空中电缆或桥梁的下方时,须注意船在水面上的高度和空中电缆与桥梁的高度,一般需保留2~5 m的 距离以防计算失误。航线设计要求对船舶的两个高度必须十分清楚,一是大桥的安全通过限制高度,另一个是本船的最大高度,即当时吃水状态下本船的实际水面上高度。显然,如果本船的最大高度小于大桥的制限高度,则船舶可以安全通过,反之,则不能通过。特别要指出的是,即当本船的最大高度接近大桥的安全制限高度时,就更应认真核对当时水尺、潮高,仔细计算船舶最大水面高度。倘若两者非常接近,就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如注入压载水,调整油水舱,以调整水尺,满足大桥安全制限高度的要求。

4.垃圾倾倒区、抛泥区、弹药倾倒区

航线设计中一般皆不通过这些区域,因为这类区域水深可能减浅很快。此外也可避免与垃圾船或抛泥船相会

5.雷

世界上极大多数雷区是战争时布放的。这些雷区业经扫雷或在其中通过扫雷开辟航道。雷区中的航道左右皆有浮标表示其界限。

可以参考如下航线设计的方法:

⑴ 避开习惯航线或“必经”之路,绕以远道或在习惯航线远处平行驶过。例如1984年8月红海最紧张期间,船舶在红海南端曼德海峡以北避开了习惯航线,即避开哈尼什岛以东地区。

⑵ 避开船舶触雷多发水域。

⑶ 避开100拓以下的浅水水域,因音响水雷放置越深,效果越差。

⑷ 避免使用回声测深仪(echo sounding)。避免抛锚。

⑸ 跟随前船航迹前进,但须保持相当距离。

⑹ 用舵时尽量少用大舵角。

6.禁

禁区(prohibited area)有两种。禁锚与禁渔的禁区仍可通航。但禁航区不但禁止通航也不许抛锚与鱼捞。未说明何种禁区则以禁航区看待。在航线设计中要十分注意此点。

7.海上油田区

海上油田区中的设施包括钻井架、油井、水下油井、暂闭油井口、生产输油输气管道、水上储油库、油轮单点停泊泊位及工作船艇的系船浮等。其中钻井架位置会变更,故应注意查阅航海通告与收听航行警告。在航线设计中,对上述孤立的设施应距1.5 n mile以上。对一群设施的最外一项设施也应距1.5 n mile以上,更应避免穿越其设施群。如海图上已标明该处油田区的范围,则应离其界限500 m以外,海上油田区不得抛锚或渔捞。

8.避航区

避航区(area to be avoided)是船舶定线制内容之一。IMO规定了三处避航区。有关国家政府为了避免污染或保护珍奇生物出发自定一些避航区,船舶是否是其避航对象,可在航海通告、警告、海图或IMO出版的《Ships’ Routeing》中得知。

9.领海与渔业管辖区

领海和毗连区公约规定了船舶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所以领海对航线设计一般无影响。

五、船舶定线

1.船舶定线制

根据IMO《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General provisions on Ships’ Routeing)》船舶定线制(routeing system)是指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任何单航路或多航路或定线措施。它包括分道通航制(traffic seperation schemes,TSS)、双程航道(two-way route)、推荐航线(recommended route)、推荐航路(recommended trace)、避航区(area to be avoided)、沿岸通航带(inshore traffic zone)、环行道(roundabout)、警戒区(precautionary area)和深水航路(deep water way)九种。

上述定线措施在实际水域中通常是根据当地情况相互结合起来使用的。船舶定线制的目的是在下列水域中增进航行安全:

⑴ 交通汇聚区域;

⑵ 通航密度大的区域;

⑶ 由于海域有限而使船舶活动的自由受到约束的水域;

⑷ 存在航行障碍的水域;

⑸ 水深受限的水域;

⑹ 气象条件不佳的水域。

2.船舶定线制的实施

船舶定线制通常由各国海上交通安全主管机关负责实施。有强制和非强制船舶定线制。强制的船舶定线制由主管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船舶必须遵守。非强制的船舶定线制不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只是向船舶推荐使用。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船舶遵守非强制的船舶定线制是海员运用良好船艺的表现。

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各国主管机关有义务使航行于其管辖的定线制水域中的海员清楚地了解该定线制的内容和在该定线制水域中的航行方法。主管机关通常是以发布航行通告和出版各类航海出版物的形式向海员传播。如果一国主管机关所实施的或拟定实施的船舶定线制方案已递交IMO并被采纳,则IMO将在其出版物《船舶定线制(Ships′Routeing)》中载入该定线制并向全世界发行。在英版《航海通告摘要》的第17号通告和英版海图上均有刊载,设计航线时应参考。

分道通航制(traffic seperation schemes,TSS)是船舶定线制中使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线措施。它对于避免船舶对遇中的碰撞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分道通航的规范化和在分道通航制水域中航行方法的统一《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条规定了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中的航行方法,而且,规定该条仅适用于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也就是说,仅当船舶在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中航行时,船舶才应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条的规定。

深水航路(deep water way简称 DW)多属IMO所制定,主要供深吃水船或限于吃水的船舶使用,故在海图上不但具有“DW”字样而且在航跨范围内或线上标明最小水深,是经过精确测深的,故某些深水航路水深并不大于航路以外的水深。若非深吃水或非限于吃水船进入深水航路而与深吃水船或限于吃水船发生碰撞,则前者违反了避碰规则第十八条的规定“应避免妨碍显示第二十八条信号的限于吃水的船舶安全航行”。一般吃水的船在选择航路时,可不采用“深水航路DW”,但当实际中未发现有深吃水船或限于吃水船驶经或不妨碍它们的行动时,其他船舶也可随时驶入,除非有明文规定或设有专门的控制台、信号台须经其批准后才能驶入。

3.在船舶定线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的注意事项

⑴ 在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应使船舶在所设计的航线上航行时能有效而方便地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条中有关规定。

⑵ 在未经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中或其他定线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应使船舶在所设计的航线上航行时能有效方便地遵守有关主管机关制定的在该分道通航制水域中或定线制水域中的航行规定和一些特殊规定。

⑶ 在非强制性的定线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也应参照上述⑴、⑵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航线通常应在通航分道的端部画进或画出,但船舶在分道的任何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与分道内的船舶总流向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设计航线应尽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traffic lane),但如不得不穿越时,应尽可能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成直角的航向且船流密度小、分道宽、危险物少的水域穿越。若分隔带由自然障碍物构成,航线应尽量设计在通航分道的外缘,以避开障碍物。

第五篇:新工艺新技术新应用

项目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下面是建筑网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项目工程采取常规的施工技术、材料和工艺,将无法实现工程项目的综合目标,只有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方可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项目,极其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的过程精品,完全实现设计风格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结合本工程的设计特点,投标人将全过程、全方位广泛应用科技成果,计划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全部应用到本工程的建设上。除此之外,投标人还将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实践,努力探索新的施工技术,总结新的施工工艺,应用新的建筑材料。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内容,投标人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章节时,已有详细论述。本章将综其所述,予以摘要性的说明。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

本工程基础埋置深度很深,整个建筑物大部分结构处于地下,平均埋深约为26米,局部达到41米深,且地下水位较高,开挖12米后即遇上层潜水层,在20m以下是承压水层,且地下水渗透性强、流通性好,建筑物距人民大会堂和地铁仅100多米之遥。因此,护坡降水方案的成功与否是本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投标人拟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和土钉护坡技术和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等。投标人认为,通过上述综合技术的优化组合和合理应用,可确保**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上述综合技术还包括了以下内容:

1、旋挖钻机:由于地层多为砂卵石,采取常规的成孔方法比较困难。因此投标人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其施工速度是普通反循环钻机施工效率之七倍,特别是在砂卵石层更具优越性,不需要循环泥浆,可使施工操作面整洁,具有很好的环保特点。

2、压力分层型锚杆:压力分层型锚杆是在一个锚固段内有多个承载体,在卵石层成孔困难,锚杆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用压力分层型锚杆技术,可很好的解决承载力不足之问题,具有降低成本作用。

3、内支撑技术:为了保证台仓基坑在土方开挖时,不穿插进行锚杆施工,减少工期,同时可节省造价,所以采用内支撑法。在台仓四角采用钢支支撑,防止连续墙侧向位移,达到基坑支护安全稳定之目的。

4、深基坑承压水减压井和回灌井降水技术:在台仓范围采取深基坑承压水减压井和回灌井降水技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第二层承压水水头,为台仓内深基坑的开挖和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且比较经济。在歌剧院台仓基坑支护和开挖方案中,投标人优先选择这一施工技术。

5、冻结法施工技术:该技术兼有封闭地下水与加固地层双重作用的特殊施工方法,冻结法在承压水深基坑维护施工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极为安全可靠,且对地层和环境污染很小,特别是卵石层进行冻结后冰冻层不会出现冻涨融沉现象,适合歌剧院台仓的基坑支护和开挖,能有效地为施工创造条件。

6、压力灌浆:该技术同样兼有封闭地下水与加固地层双重作用的施工方法,在承压水深基坑维护施工中,同样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适合歌剧院台仓的基坑支护和开挖,能有效地为施工创造条件。

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将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广泛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防渗、防裂、和易性、易泵送性和稳定性好。在**项目工程使用高性能砼,建议采用超细矿粉和高效减水剂共用,可有效保证地下砼的抗渗、防裂、抗冻、抗碳化、抗盐、抗酸等要求,对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送性,预防砼中碱—集料反应,十分有效。此项技术还包括了以下内容:

1、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对于预应力、劲性混凝土构件将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底板、地下外墙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等,能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性和耐久性。

2、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由于中心建筑202区外墙周长近600m,为了防止砼的收缩变形而在抗渗砼中掺入一定量的合成纤维,抵抗砼收缩产生的裂缝,从而解决由于混凝土收缩裂缝而出现渗水。

3、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引进建设部推广的3D—TFEP大体积砼不确定温度场及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程序,实现微机控制自动监测技术,根据收集的数据,利用计算机分析出结果,可迅速采取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

三、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楼板施工时,建议应用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焊接成网,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降低钢筋用量,减少现场人工操作量。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在环梁、大跨度梁等部位应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建议使用强度级别为1860N/mm2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这种钢材强度高,松弛小,伸直性好,延伸率高,是现代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的高效钢筋,在剪力墙结构拟应用新三级钢代替传统的罗纹钢。

四、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对于大直径钢筋,优先应用等强度直螺纹连接技术,并辅之以套筒冷挤压技术;钢筋接头均能达到“A”级。等强度直螺纹连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施工现场外、对钢筋进行提前加工,现场操作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不受气候影响,且成本较底等。套筒挤压连接的优点是接头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无明火,不受气候影响。本工程钢筋施工量很大,运用多种机械连接技术,将大大提高**项目工程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快钢筋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五、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结合**项目砼工程,采用SGB新型模板,该模板钢度大、重量轻,且板面采用芬兰VISA,可达到清水砼施工要求,减少二次抹灰,降低工程成本,支撑系统采用门型架和碗扣脚手架取代普通钢管脚手架。台仓侧墙模板拟采用整体电动提升爬模、爬架,以提高模板的就位速度,减少脚手架的用量。

六、钢结构工程综合技术

本工程钢结构为超椭球体,长216.57m,宽146.57m,中间没有支撑柱,是该工程技术含量最高的内容之一,该项综合技术包括了钢结构的设计图纸的二次深化、加工和安装详图设计,超椭球体钢结构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钢结构的精确下料和加工,钢结构焊接和无损检测技术,测量、效正与控制技术,钢结构整体试拼装技术,现场组装和安装技术等。**项目工程采用大跨度设计概念,除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外,还将大大减少构件的断面尺寸,在减轻自重的同时,节约了建筑空间,满足了使用功能的要求,完美地体现了设计风格。七、三维精确测量、效正和控制技术

由于中心建筑为超椭球体壳体,本工程将采用先进的电子和摄影三维测量仪器进行三维精确测量、效正和控制。可确保椭球壳体的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八、计算机推广、应用、开发和管理技术

投标人在项目管理中,长期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经历了工程信息的电子数据处理(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两个阶段。保留了最初的文档处理、财务核算、人事工资管理及CAD辅助绘图等独立性管理;同时,投标人以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为基础,在**项目工程实施中,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局域网(Intranet),连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开发并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MIS)”,实现信息的内部横向交流和数据共享,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最终形成公司企业级资源流优化系统(ERP),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综合技术还包括:

1、图纸二次深化设计、加工安装详图设计。

2、建立数学计算模型,精确计算超椭圆钢结构各个部位的三维坐标定位和预留变形量以及钢构件的尺寸、曲率和角度,对屋面钛板的下料成型尺寸和曲率进行精确计算。

3、开发并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4、开发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指导和指挥各种设备、材料定货加工、编号编码、运输和通关、拼装或组装、设备材料进场的控制和管理、安装与施工等工程的每一环节。

5、特殊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诸如精密的测量设备仪器、先进的焊接无损检测设备、下料加工数控设备等与计算机的有效结合,能自动分析计算、绘制图性和坐标曲线、输出参数和结果。

6、图形、音像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忠实、直观地记录和展示工程实施过程。

7、在基坑施工中合理采取一些原位监测方法(诸如连续墙、灌注桩的位移和变形、锚杆的应力、钢支撑的应变等),在基坑开挖时,利用计算机随时收集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及时调整和维护支护体系,基坑信息化施工的技术关键:一是应用了科学先进的监测方法;二是超标报警可及时采取对策。

九、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配合设计要求,大量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内隔墙体建议采用轻型蜂窝板,同时根据墙体类型,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体系,努力提高砌体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切实解决墙体“渗、漏、裂”等工艺与技术问题。

十、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本工程将采用高效、安全可靠和抗老化的新型防水施工工艺和新型防水材料,采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多道设防等措施,防水设防的必须有足够的安全富余度,以确保防水施工的质量。新型防水施工工艺包括热熔法、热焊接法、冷涂法等。刚性防水建议采用XYPEX涂层防水,该材料为无机物可逐步通过砼毛细孔渗入到砼内部,并借助其枝蔓状结晶体的生长使砼防水,该材料可接受别的涂层,使用该产品成本低且施工方法简单。柔性防水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水卷材,及以高聚物改性沥青作为自粘层的自粘密封防水卷材和掺入适量添加剂制成的高档橡胶防水卷材料。通过对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设防,可确保**项目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十一、耐磨地面材料和工艺的应用

车库楼地面建议采用砼原浆压光,真空吸水工艺,表面采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RA—1耐磨材料,可减少施工工序,增强地面的耐磨强度,保证了地面质量,缩短工期,同时由于用RA—1代替进口同类耐磨材料,可降低成本50%。

十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除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大型构件的安装外,**项目工程在机电安装中,对冷水机组、冷却塔、锅炉、发电机组、空调机组、热交换器等大型设备将采用整体安装施工技术。该技术作业安全可靠,提升重物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配置,提升或悬停随时都可控制,是一种较理想的垂直提升安装工艺,已多次在大型工程的施工中应用并取得了成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三、机电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1、建筑柔性球磨铸铁管:柔性球磨铸铁管具有薄壁、耐腐蚀、减振好、施工快捷、方便的优点,适用于剧场等大型建筑,是传统承插式铸铁管的替代产品。

2、矿物质绝缘电缆: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防火电缆也称矿物绝缘电缆(简称MI电缆),是将高导电率的铜导线嵌置在内有紧密压实的氧化镁绝缘材料的无缝铜管中而制成的电缆。这种电缆区别于其他电缆的典型标志是它的防火、防爆、耐高温的特性,广泛地应用在历史性建筑、银行、剧院等需要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

3、新型保温材料:为保证本工程的保温效果和质量,采用阻燃聚乙烯泡沫塑料做为保温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岩棉、玻璃丝棉等保温材料,阻燃聚乙烯泡沫塑料具有薄、保温效果好、清洁、无污染、对人体无害、寿命长、施工快捷、节约能源的优点,有利于缩短工期和保证质量。

4、放热性焊接技术:在大型建筑中,为保障人身安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可靠的接地系统。因为接地系统要求的接地电阻较小,往往在1W以下,所以接地系统所使用材料载流量大,并且要求耐腐蚀性好。在常见的接地系统中多使用铜材,铜有高导电率,但如果铜与铜之间的连接不够可靠的话,仍有很大可能产生跨步电压等不安全因素。目前,传统的连接方式,如压接、绕接、铜焊已经很难满足质量上的要求以及使用上的要求,压接和绕接电气连接可靠性稍差;而铜焊的工序烦琐、焊接时间长、技术要求高以及难以焊透焊牢的缺点使它难以胜任多股铜线的焊接及铜与其他金属或合金的焊接,且质量难以保证,放热性焊接是解决这一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放热性焊接,不需要外部加热,可实现铜与铜之间可靠的电气连接。放热性焊接是利用单质铝和氧化铜进行置换反应,产生单质铜和氧化铝(焊渣),且为放热反应。温度可达2200°C,这足可以把铜熔化。由于铜密度较大,熔化的铜自然沉积于模具位于下部的焊接模膛内,焊渣密度较小且蓬松而浮于模膛上部,从而可实现铜与铜之间的连接。放热性焊接需专用模具和夹具进行。

5、风管加工工艺:为保证本工程的风管加工、组装连接的精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采用等离子切割机进行板材切割。采用组合法兰风管流水线进行风管的加工,通过以上先进的设备可保证本工程的工期和进度。

6、沟槽式管道工艺:沟槽式管道工艺是目前较为经济可靠、有效的管道系统,利用开槽工具滚动切割方法迅速方便地进行现场切槽加工。现场组装方便、快捷,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沟槽式管道进行柔性连接,可以减少振动,降低噪声,非常适合剧场等对噪声要求较高的场所。同时,沟槽式管道还可以允许小角度的偏转,适用于非小弧度管道体系。

7、地板幅射采暖技术: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供热管道铺设在地面层下面的先进的采暖形式,它是通过辐射热交换来达到取暖的目的。辐射换热的机理与导热和对流换热不同,它不依靠物体的直接接触进行热量传递,而是物体本身发出辐射线向周围空间辐射能量。而导热和对流都必须由冷热物体直接接触或通过中间介质的接触才能进行热量传递。具有耐腐蚀、耐压、高效节能、清洁、免维护等优点。

8、总线式照明控制与调光系统:本工程具有大空间,多公共区域的特点,因此照明的控制是重要的控制内容,由于灯具数量多、容量大,常规的开关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也不利于美观,因此采用总线式照明控制与调光系统,便于进行方便、快捷的控制,且利于与可编程控制和与楼宇控制系统直接联网,达到集中管理控制和节能的目的。投标人有充满的信心,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实现国家级科技推广示范工程的目标。

装饰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一、新技术的应用

针对本工程的重要性、特殊性,我公司将配备专人专机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方式对工程上的设计、施工中的各项管理、沟通进行辅助。

1、设计角度

1)现场设计节点细化可通过驻地设计师进行现场电脑绘制,及时准确地将具体节点的施工图式及方案下发到班组长及技术施工人员手中,便于及时地开展细部施工。

2)若存在设计变更也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缩短时间。

2、施工角度

1)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针对本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平台,从而有效的帮助管理层安排有效的生产计划、工作安排、合理的资源调配及项目进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进度分析和费用分析,并能管理项目中繁多的文件及文档,使人员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更加及时、方便、准确,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提高整个项目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2)采用便携式手提电脑与数码相机相结合及无线上网的方式,并通过平台将工地现场情况及总体规划上传给公司总部,便于公司高层领导及高级工程师对施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在第一时间进行协商解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采用上述相同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方式,对于施工现场临时确定或变更的材料尺寸及时与材料供应商进行沟通,保证材料加工的准确性。

4)现场施工过程中,对于甲方、监理、设计单位、其他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及需协调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分门别类地整理,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逐

一、有序地进行解决。

二、新材料的应用

采用环保材料,采用环保技术,如:木质的防甲醛技术;地面天然石材的防辐射技术等。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并定期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甲醛(化学分子式HCHO;分子量:30.30),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因甲醛是气态,故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其中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此溶液沸点为19℃。故在室温时即易挥发。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各种胶粘剂、涂料、防水剂、化纤制品、贴墙纸、泡沫塑料等。各种人造板(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中由于使用了胶粘剂,因而可能向室内空气中较长时间地释放甲醛。室内空气中的甲醛长期超标,对眼、鼻、支气管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感到周身不适、头痛、眩晕、恶心,甚至可引起鼻癌。甲醛的污染在新装修的房间里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新工艺的应用

1)改变传统小作坊的施工手段,采用大规模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的施工方式。充分利用工厂设备先进、机械化加工、速度快、质量高及产品误差小、易于拼装的特点,进行现场装配的流水化施工。

2)所有内、外部装饰的涂料,油漆均采用喷涂工艺,特殊部位在厂家进行高温烤漆处理,并达到相关要求的优良标准。

3)地面石材铺设前,应首先将其拼好纹路,并在其干燥状态下,六面均匀涂刷石材保护及防水剂。铺设石材所用的砂子不允许采用海砂,以防泛碱发白,应使用干净的河砂进行铺设,并在铺设时严格控制砂浆含水平及密实度。嵌逢材料应仔细检查并掺入防水剂,以防止水份进入粘贴层。现场留置施工逢,并注意防水处理。

4)木材类产品先放置在特制的烘烤室内,予以40℃烘烤,加速甲醛的释放后,再投入使用。

5)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风换气,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多开窗通风,以利于室内有害气体的散发和排出。注意开窗通风,请专业检测部门检测室内空气质量。

6)改进装修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艺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如:对人造木板的表面及端面采取有效地涂覆处理,可减少污染物向室内空气中挥发。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一定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氡气的扩散。

7)空气净化剂:将Ti02 与活性石墨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到建筑材料中,从而使该建筑材料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然后通过紫外线激活Ti02,利用这种光催化作用,将建筑物吸收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中国民航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航空新技术应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