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4-823051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4 11:16: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1)北京市房山区:实行“次序动员”机制,破解农村党员发挥作用难题 2)北京市怀柔区:构建“四位一体”远教体系,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3)北京朝阳区平房工委: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4)天津市滨海新区实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程

5)河北省巨鹿县:党组织“四步富民法”促农村发展 6)河北省邱县:公开选聘社会优秀人才治理难点村 7)河北省冀州市:“五制联推”差额选配乡镇党政正职 8)山西省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9)山西省:干部下乡住村 领导包村增收

10)内蒙古土右旗:推行“项目化管理”打造基层组织工作“有形抓手” 11)内蒙古兴安盟:“六步法”力推农村牧区发展党员工作

12)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推行“联动共管”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1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实施“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

14)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联抓共建,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15)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 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16)内蒙古阿荣旗: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17)内蒙古达拉特旗:“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模式激活党组织内在活力 1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推进农牧民致富 19)辽宁省丹东市: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双岗双责”活动 20)辽宁省兴城市:创建“农民大学堂”服务党员群众

21)吉林省通化市:开展 “六建一创”活动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22)吉林省统计局:机关党建工作“三建法”的探索与实践

23)黑龙江省鹤岗市:以创建市级标准化党支部为总抓手 打牢党建工作基础 24)黑龙江省鸡西市: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5)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实施流动党员联络站管理模式

26)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2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南工业新城:区厂联动 和谐共建 构大党建新格局 28)黑龙江省嘉荫县:“四联四促”助推场县党建合作共建 29)上海市静安区:精心打造“白领驿家”,探索社会领域党建新途径 30)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 服务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31)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党建带群建,给“外来嫂”一个温馨家园 32)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党建--资源整合型党建模式的有益尝试

33)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探索“4+1工作法”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 34)上海张江高科: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35)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走千听万”活动,探索群众工作新途径 36)上海市崇明县:“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心声

37)上海市奉贤区:立足“四个新型” 发挥“三大作用”

38)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拓展党代会代表社区接待制度新途径 39)上海金山区吕巷镇:乡镇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与实践 40)江苏省昆山市:“三抓准”力促创先争优活动“落地生根” 41)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村(居)民博客议事”,探索基层民主新形式 42)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建立“特聘组织员”制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43)江苏省射阳县: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44)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强化社区社团党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45)江苏省如皋市:递进式培养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46)江苏省金坛市:晋档升级-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创先争优新模式 47)江苏省吴江市:党员干部进万家 “三解三促”成效大 48)江苏省泰兴市级机关:“三补三促三提升”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 49)江苏省如东县: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融和工作法” 50)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构建两张网,服务零距离

51)江苏省东台市: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52)江苏省赣榆县:实施“百家讲谈”工程

53)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新党群工作站模式 破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难题 54)江苏省滨海县:构建非公企业片区党组织一体化工作新机制

55)江苏省南通市: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启动党建信息化新征程 56)江苏省灌云县:“一委两站四中心”模式,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57)江苏省东海县:推行“双卡问需,一线联动”服务民生工作法 58)浙江省景宁县:“乡会村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59)浙江省仙居县:“乡村论坛” 探索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60)浙江省温岭市:积极探索“城郊型”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

6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施行“三全十服务”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62)浙江省杭州市: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 63)浙江省金华市电业局:“党员·人才”双向互通管理模式的探索 64)浙江省舟山市:建设网上干部工作综合平台,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 65)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人一颗星,室局一面旗”综合考评办法 66)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构筑“四网” 打造立体化党建体系 67)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非公”党建 从“心”开始

68)福州“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69)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推行“远程教育终端+IP广播”学用模式 70)江西省:像抓经济一样抓党建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 71)江西省萍乡市:组织工作出先进生产力的有益探索 72)江西省遂川县:阳光赛马选良驹 驰骋田野竞风流

73)山东省青岛市:开办党建电视频道,创新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 74)山东省即墨市:推行村级“四日合一”工作模式 75)山东省潍坊市:大规模开展“包村联户”活动

76)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五结合五发挥五有为”主题活动 77)山东省济宁市:创新群众监督机制有效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78)山东省青州市:实施非公企业“党建领航”先锋行动 79)山东省诸城市:构建“五位一体”社区化农村党建新格局

80)山东省曲阜市: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81)山东省高密市: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加强农村党员量化管理

82)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建立社区“大党委”制 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83)山东省荣成市:创新党内帮扶机制 搭建党员创业载体

84)山东省寿光市:推行党员定期登记,完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 85)山东省兖州市:“先看病、后交钱”

86)山东省昌乐县:探索建立镇街机关党建新模式

87)山东省五莲县:构建“一增四改”模式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88)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施咨政咨情制度 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89)山东省乳山市:推行基层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90)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党建管理信息系统 创新机关党建综合评价体系 91)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创评活动

92)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推行“一约三会”构建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机制 93)河南省尉氏县:创新基层组织选举 促进党内民主进程

94)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推行居民说事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95)河南省巩义市:实施“一定两评三补”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新机制 96)河南省台前县:探索 “村企联建”党建工作新模式

97)河南省濮阳县:推行“一定两评三公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8)河南省舞阳县:创建民主管理示范村 探索村级民主自治新机制 99)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议事恳谈会构建和谐农村的生动实践 100)湖北省老河口市:创新党组织设置,构建鄂豫边贸党建新模式 101)湖北省郧县:党群议事“半月谈”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102)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会制”引领企业发展与非公党建“同频共振”

103)湖北省远安县:推行“2+X”模式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104)湖北省兴山县: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105)湖南省永州市:共产党员“政治生日”纪念活动

106)湖南省宁乡县:实施“5127”人才工程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 107)湖南省汝城县: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双学双增双带”

108)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探索“三有三定三评”工作法规范干部联系服务群众 109)湖南省蓝山县:创新模式强化外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110)湖南省吉首市:“两本台账”助推干部科学化管理

111)湖南省攸县:探索推行考察反馈谈话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12)湖南省浏阳市:实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113)广东省佛山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114)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五联一结对”统筹城乡党建

115)广东省海丰县:坚持实施“末位帮扶”工作法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116)广东省东莞市:党代表工作室构建模式 11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 118)广西河池市:借力民族文化 给力基层党建

119)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 120)广西南宁市:微笑满绿城 志愿促和谐

121)广西来宾市:开展“三个五”争创活动 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122)重庆市丰都县:“三级联动”双向工作法 构建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23)重庆巴南鱼洞街道万泉街:“党小组建在楼栋”实现党小组在社区全覆盖 124)重庆市荣昌县:实行“一卡双制”量化党员考核

125)重庆市梁平县:实施“五个三”新举措,做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126)重庆市巴南区: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工作实践与探索 127)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八家工作法”探索群众工作新路径 128)四川省成都市:“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服务型建设工作 129)四川省雅安市:试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选用管理新模式 130)四川省南充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带头人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131)四川省绵阳市绵州社区:实施“五零”工作法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 132)四川省阿坝州: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

133)四川省武胜县:探索试行“网格支部+综合党委”新模式

134)四川省广元市:推行“四向”全域考察,破解干部考察失真失准难题 135)四川省汶川县:建立“四级联动”新机制,破解农村发展党员“瓶颈” 136)四川大邑:“雪山支部”--流动党员和民工温馨的家

137)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水镇:党员基金架起党内关爱“连心桥” 138)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社区服务365”凝聚党心民心

139)贵州省贵阳市: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 140)贵州省余庆县:建设“党群家园”,求解服务型“党建+群建”方程式 141)贵州省盘县:着力构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142)贵州省遵义县:创建党员群众之家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143)贵州省瓮安县:开展城乡“双向组织生活”,探索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 144)贵州省毕节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助力试验区科学发展

145)贵州省习水县:以“三关”工程为载体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46)贵州省桐梓县:创建“三基金一银行” 增强党建促进发展能力 147)贵州省水城县:全面推行“党员干部与群众交友制”的实践与启示 148)贵州省绥阳县:“双信工程”联姻党建拓宽服务渠道 149)云南省石林县:建设为民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50)云南省鹤庆县: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 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 151)云南省凤庆县:“农村家庭党校”搭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平台 152)云南省河口县:党员电教播放中心户为固边富民发力

153)云南省开远市:实施远教“积分制”管理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154)云南省马龙县:“红色信贷”架起贫困党员致富“金桥”

155)云南省牟定县:开办“乡村讲坛“,创新教育模式

156)云南省楚雄州:七着力七确保破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157)云南省双柏县:名誉党组织书记“情系家乡、服务群众”实践活动 158)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六位一体”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 159)云南省保山市:“三查三看”教育推动科学发展 160)云南省曲靖市:“建管用”并举着力打造开放式综合性阵地 161)云南省石屏县:推行“九学法”,打造远程教育“网格化”学用模式 162)云南省大理州:“环洱海党建长廊”筑起保护洱海坚强堡垒 163)云南省南涧县南街社区:“4321”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模式 164)云南省巍山县:创新党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165)云南省:网络党建升起互联网天空的“党建红云” 166)云南省罗平县:建立跨省区域联合党组织

167)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发挥街道党校作用,构建发展农村党员新平台 168)陕西省宝鸡市:建立察准考实干部“德”与“潜绩”机制的实践探索

169)陕西岐山县建立“四荐两育三提升”工作机制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70)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领导干部“重德、崇德、厚德、行德”建设 171)陕西省白河县:建立“六评”考核机制 扩大干部考核民主 172)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以在职党员双联双管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173)陕西省泾阳县:实施农村卸任干部生活补助制度

174)陕西省西乡县: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助力富民强村 175)陕西省凤翔县:对实绩考核的实践与探索 176)陕西省城固县:干部考察暗点测评的实践 177)甘肃省敦煌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

178)甘肃省阿克塞县:依托“流动党校”实现牧区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 179)甘肃省玉门市:构建“五建双管”模式,激发“两新”党建新活力 180)甘肃省瓜州县:以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81)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实行党员首议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82)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雪域高原党旗红 地质找矿树先锋 183)青海省海东地区:固本强基抓党建 “五有五能”创新篇 184)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勤廉为民”工程开展“百姓直评村干部”

185)新疆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建立村队事务邀约机制,创新基层组织服务形式 186)新疆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187)新疆富蕴县:推行社区党建“3421”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188)新疆兵团农六师102团:“支部联合理事”工作法创新管理模式 189)新疆兵团农五师83团:建立民情走访“四到户”机制密切党群关系 190)国土资源部: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在网上

191)上海政法委:学习型机关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192)山西晋煤成庄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和探索 193)同煤集团四台矿:深化谈心走访制度架起“同心桥”

194)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开展“五型党员”活动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95)中铁二局:以项目党建为载体,构建企地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196)宝钢资源有限公司:党委开展党支部结队共建活动的探索和思考

197)河北邯钢公司开展“3+X”构建和谐工作关系活动 助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198)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构建“四联四促”工作机制,深化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 199)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实施党建共建 合筑共赢文化

200)山东济宁供电公司:实施党支部作业指导书 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201)兖矿集团东滩矿:构建“三维”新模式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02)中远船务:树立“属企化”理念,破解农民工党建难题

203)中原油田实施“双建”工程管理体系助国企在创先争优中持续和谐发展 204)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205)兖州煤业:实施品牌化管理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06)河北华电石家庄裕华热电:探索实行“1332”党建标准化工作法

207)河北钢铁集团:融入中心抓党建,“五抓五融”促发展 208)中国商飞:开展党员“闪光”行动 发挥支部“灯塔”效应 209)一汽铸造公司:实施“两个”目标管理永葆党的先进性

210)山东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矿:实施党建闭环管理 提升党建工作绩效 211)红豆集团:首创党建工作标准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212)湛江师范学院宣传部:构建党支部共建的三个载体,积极推进党建育人 213)西南石油大学:立足小阵地,做足大文章 214)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三定六岗”助推学生党员培养新模式

第二篇: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 14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 14

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

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

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

/ 14

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

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会”一品;治安联防,开展平安创建,反邪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好事联办,由公益事业建设、困难帮扶向人的精神关怀拓展;文化联学,老曲新唱,丰富群众集体文化生活。开展“五好”户联理事会创建活动(即产业发展好、社会风气好、党员作用发挥好、公益事业好、村庄面貌好),一年一评或一年多评,以奖代补,与惠农项目安排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和理事组织自治的积极性。

三、变“一肩挑”为责权重构,实行书记、主任分岗评。对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细分村书记、村主任两个岗位的职责,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事项明确为村书记岗位职责,村民自治事项明确为村主任岗位职责,进一步突出村书记的党建责任。村书记落实惠农政策事项,按“党支部形成初步方案→党支部召集“两会”理事商定最终方案→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的程序运行,改变传统上由村委会干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运作路径;村主任落实村民自治事项,按“村委会或户联理事会提出议案→党支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委会组织实施或指导户联理事会实施→村务公开”的程序运行。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实行分岗考核,作为村书记应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作为村主任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代表的考评。运用分岗考核结果,书记、主任双岗考核均合格的,继续实行“一肩挑”;主任岗位考核合格但书记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继续担任村主任,但书记应受到批评教育,严重者应免去其书记职

/ 14

务,另行选(派)村书记;书记岗位考核合格但主任岗位考核不合格的,或批评教育,或依法罢免主任职务。罢免主任职务的,原则上不能继续担任村书记。

四、变“一言堂”为扩大民主,实行党员、理事群众评。将群众评议引入党员民主评议、“五好户联理事会”评比和优秀关怀理事评比中,先由群众“背靠背”(党员、理事回避)评议党员或理事发挥作用情况,然后在党员会或理事会上通报群众评议结果,最后组织党员或理事“面对面”相互评议,始终把党员和理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强化群众对党员和理事的舆论教育功能。依据评议结果,对党员和理事给予奖励或批评。对不合格党员,适时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五、变无钱办事为有钱办事,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155 ”工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即盘活集体土地,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盘活集体山林,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实行“两让一返”扶持政策,即让利、让权、返税。抢抓宜巴高速和十宜铁路建设机遇,将河道采砂权全部“让”给村集体;抢抓小水电建设机遇,把过去县、乡在电站中占有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让”给村集体。对烟叶种植村,按产值返还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对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兴办的企业,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变“输血”为“造血”,从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扶持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初步成效:

“两会两评”模式推广以来,全县建立关怀理事会92个、户联理事会1001个、关怀理事党小组372个,共有关怀理事1908名,户联理事会理事2961人,网络农户42840家。机制一变天地宽。“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起到了“通一脉而活全身”的功效。

一是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成立关怀理事会专门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组织化,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具体化,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分类化,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经常化,5 / 14

在服务手段上实现了多元化,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群众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尤其是通过党组织“搭台子”,无职党员的个体“零散服务”已转变为有组织的配套“全面服务”,被动完成“政治任务”式服务已转变为主动“紧贴群众需求”式服务,真正做到了关怀有真感情,关怀有真措施,关怀有真成效。据调查,各村关怀理事会基本做到了“每月走访所有农户一次、帮困难群众办实事一件”。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无人管;如今,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简帮青在广州因工死亡后,关怀理事会理事长简锦带领3名理事与厂方交涉,使厂方在原定赔偿28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7万元精神抚慰金。死者家属感激地说:“村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关怀理事会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是延伸了农村社会管理链条,村民自治水平提高。“两会两评”模式通过“户联理事会”这个小单元,搭建了“村委会——户联理事会——农户”这一新的村民自治链条,加强党的领导,方便村民自治,重组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农民联合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四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自治内容紧贴农民需求,逐步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虚到实的转变,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指导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自户联理事会普遍建立以来,村民互换劳力21.2万人次,自发整修堰塘水渠11.8万人次,修路105公里。峡口镇泗湘溪村钟家槽有40多户不通公路,柑橘运输难。去年,村委会计划修通此路,却因“赔树还田”搁浅。今年,在户联理事会的牵头下,农户自愿集资,村适当补贴,三个月就修通了2.8公里路,解决了卖柑难。返乡农民工王江发展山鸡养殖,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他当选户联理事会理事长后,联合群众走“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迅速扩大5倍,年创产值达80万元。

三是健全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党建激活。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既是监督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更是保障机制。评出了党建责任和党员意识,评出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评出了荣誉和价值,评出了党建活力。首创“关怀理事会”的南对河村党支部被省

/ 14

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后,该村书记简锦感慨地说:“过去埋头抓经济,经济也没抓上去;现在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党员活了、群众活了,经济也活了”。过去,老党员自身放弃服务群众,组织也未要求服务群众;如今,81岁的老党员林和玉,自觉参与思想关怀,帮助2名参与邪教的邻居改邪归正,她自豪地对群众说:“一颗红心向着党,海枯石烂不变心!”过去,少数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拖群众后腿;如今,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争着带头,担心落后被群众批评。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屋拆迁中,党员黄教明哭着做通妻子工作,按时完成搬迁。2009年底,兴山县可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保证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的昭君村,6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享有“养老金”,都说“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跟党走新型农民增多。党的惠农政策由党组织召集关怀理事会理事来落实,群众从党员干部、党员理事手中领取党的惠农资金,明白了党的惠农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群众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参与到关怀行动中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难题得到缓解。无职党员在关怀服务中参与惠农政策的落实,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扩大了党内民主,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统一。成立民间文化协会,遇有红白喜事,群众自娱自乐,说唱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政策,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赢得了群众。古洞村关怀理事会上门帮助参加邪教组织的郑明申办好低保手续,解决了生活困难,他逢人就说,“还是党组织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改邪归正,自觉跟着共产党走。全县在关怀对象中已发展党员61人。安桥河村今年有50多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南对河村在外务工的万淼知、万忠婷受到关怀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四、启示

/ 14

兴山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切合村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之举。它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农村党建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两会两评”模式成败的关键是支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怀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主导;“户联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领导;“两评”关键在支部的引导。因此,在“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中,兴山县注重了支部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只有抓住了支部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

二、农村党建必须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关怀理事会”主要是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户联理事会”主要是激发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两评”中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好坏群众说了算。通过“两会两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在农村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农村党建必须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在“关怀理事会”中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文化关怀等理事岗位,在“户联理事会”的“四联”中突出经济联合、好事联办,让“两会两评”模式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支部也通过“两会两评”的运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农村党建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四、农村党建必须着眼于凝聚民心。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怀理事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怀,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户联理事会”开展“四联”活动,让村民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开展自治,让农民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两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为民宗旨和责任。农民通过切身的感受,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对实现小康生活

/ 14

目标的期盼。农民心齐了,气顺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农村党建自然而然显现出勃勃生机。

广东翁源: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全县共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152名,银行提供贷款512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拉动民间投资创业资金30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起初动因

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农村党员处于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三化”问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瓶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新的机制来加以解决,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基于新形势下这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

二是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农村党员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的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能否体现出来,党员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如何通过从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

/ 14

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他们创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结合这一现实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三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客观要求。由于现实中农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对等,义务强调的多,权利体现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党员就是修桥修路带个头,捐款捐物带个头,选举时投一下票,每个月交交党费而已,久而久之,党员在许多农民眼里变成了有奉献没实惠的苦差事,导致许多农村中青年骨干和致富能手不愿加入党组织。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让农村党员得到了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使党员得到的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项工程,实质上是一项关爱帮扶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向党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创新载体。

四是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的必然要求。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基于这种必然的要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要求被列为帮扶对象的农村党员要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履行相关义务,不仅要带头创业致富,还要发挥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同时,通过建立与困难党员、普通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制度,使之成为了一条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 14

(一)结合产业发展,选准帮扶对象。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标准和条件一是有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可行的创业致富项目,种养具有一定规模;二是有良好诚信度,诚信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三是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群众信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社员(会员)等。由农村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推荐呈报,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员实地考察和项目评估,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帮扶对象。目前全县已有种植13位种植兰花、72位种植九仙桃、三华李、柑桔等水果,以及27位养猪、18位养鱼、13位养鸡等共152位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创业示范帮扶对象。

(二)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创业发展。由县统一筹集设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资金,从2008起,由政府贴息50多万元,银行贷款512万元,帮扶培养152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办设立专帐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县农信部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为152位创业示范带头人发放了每人3至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共512万元。

(三)建立教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翁源县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在创业示范带头人所在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创业示范带头人得到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同时,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与创业示范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项目和信息,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分析市场前景。目前,全县已建立兰花、柑桔、九仙桃、水果种植等10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7以来,在全县各镇共举办兰花、三华李、九仙桃种植和猪、鸡、鱼养殖等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000多人次。

(四)创业示范承诺,发挥带动作用。翁源县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管理,要求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一是对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

/ 14

用,认真规划经营管理好发展项目,争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带头学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争当产业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依法办事,争当文明兴村带头人;四是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帮困解难,争当为民办事带头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示范户的生产和带动群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承诺执行情况,听取村民对示范带头人的评议和意见;年终,对创业示范带头人进行评估考核,对发挥作用好的示范带头人继续予以支持,对发挥作用不够的取消帮扶资格,不再享受帮扶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协会(合作社)带动。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一创业示范带头人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成立各种类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建立了兰花、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及养殖行业等23个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上,组织协会和合作社中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产业”,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动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初步成效

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已成为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和党内互助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农村党员威信不断提高。翁源县通过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了动力,激发

/ 14

起了他们的创业致富热情。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创业示范带头人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本领,一批农村党员一跃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如江尾镇仙北村党员陈求坤种植兰花15亩,年产值可达70多万元;九仙村党员王文坚种植九仙桃30多亩,挂果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龙仙镇李洞村党员郑绍畅扩种柑橘30亩,水果种植面积达70多亩,全部挂果后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随着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的提高,使群众对党员刮目相看,农村党员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的威信,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

2、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断凸显。帮扶对象在享受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优厚待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积极履行帮扶承诺,怀着感恩的情怀,不忘回报社会,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农村创业的“领头雁”,较好地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本色。如江尾镇仙南村兰花种植专业户陈现夫,不仅招聘当地农民务工,还牵头创办了全好兰花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和资金扶持了30多户农户种兰致富。联益村李达明养鸡致富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实践积累,带动了5户群众户均养鸡10000多只,每户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南塘村沈成柱在发展综合养殖致富后,主动帮助村民建标准猪舍,无偿为村民养猪提供技术支持,为村民提供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还垫资25万元为村里建设食水工程,使全村和周边群众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目前,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与一般党员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党内互助”,全县逐渐形成了“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创业热潮,152位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共带动全县1452户农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为村民办好实事实事216件。

3、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好帮扶对象甄选,跟踪服务,组织评议等各项工作,在引领党员群众创业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

/ 14

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如仙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苏英明,九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健南,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兰花、九仙桃产业,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农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增强了。苏英明、村委主任王健南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均再次当选支书、主任。此项工程的帮扶举措,使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成为党支部的中坚力量,还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入党成为了当前农村的新时尚,涌现了农民入党热潮。同时,在家乡新形势的变化下,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参与创业。如仙北村汤金龙去年主动回乡种植九仙桃30多亩,加入了九仙桃专业合作社,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上半年,翁源农村有入党积极分子1683人,发展农村党员428人,其中35岁以下的236人;而2007年,该县全年入党积极分子仅有710人,发展农村党员仅有264人,35岁以下的仅有86人。全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人数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发展壮大了农村党员队伍,进一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组织组织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牵头部门作用,宣传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氛围,财政部门做好帮扶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农信部门加大支农力度,涉农单位加强指导和技术扶持,各镇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都积极关心支持,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富民兴村进程。152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户均增收2.53万元。江尾镇兰花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并被评为广东省唯一的兰花专业镇。

/ 14

第三篇: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优秀100例名称及超链接网址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结果

一、最佳案例名单(共30个)上海张江高科: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2 广西南宁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青岛市:开办党建电视频道 创新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 4 贵州省贵阳市: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 5 天津市滨海新区实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程 浙江省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实践 7 广东省东莞市:党代表工作室构建模式 山东省高密市: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 加强农村党员量化管理 9 贵州省毕节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助力试验区科学发展 10 浙江省温岭市:积极探索“城郊型”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 11 中远船务:树立“属企化”理念 破解农民工党建难题 12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实施“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 江苏省南通市: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 启动党建信息化新征程 14 上海市奉贤区:立足“四个新型” 发挥“三大作用” 福建省福州市:“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着力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河南省巩义市:实施“一定两评三补” 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新机制 17 湖北省远安县:推行“2+X”模式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山东省曲阜市: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 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19 河北省巨鹿县:党组织“四步富民法”促农村发展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发挥街道党校作用 构建发展农村党员新平台 21 山东省潍坊市:大规模开展“包村联户”活动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社区党建“两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3 上海市静安区:精心打造“白领驿家” 探索社会领域党建新途径 24 红豆集团:首创党建工作标准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党建管理信息系统 创新机关党建综合评价体系 26 新疆兵团农五师83团:建立民情走访“四到户”机制 密切党群关系 27 上海金山区吕巷镇:乡镇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与实践 28 吉林省统计局:机关党建工作“三建法”的探索与实践 29 中国商飞:开展党员“闪光”行动 发挥支部“灯塔”效应 30 兖州煤业:实施品牌化管理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优秀案例名单(共70个)湖南省浏阳市:实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 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2 江苏省昆山市:“三抓准”力促创先争优活动“落地生根” 3 山东省寿光市:推行党员定期登记 完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 4 青海省海东地区:固本强基抓党建 “五有五能”创新篇 5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社区服务365” 凝聚党心民心 6 上海政法委:学习型机关建设规范化 制度化 长效化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人一颗星,室局一面旗”综合考评办法 8 山东省五莲县:构建“一增四改”模式 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9 同煤集团四台矿:深化谈心走访制度 架起“同心桥” 10 山西省:干部下乡住村 领导包村增收 山东省诸城市:构建“五位一体”社区化农村党建新格局 12 浙江省舟山市:建设网上干部工作综合平台 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 13 内蒙古土右旗:推行“项目化管理” 打造基层组织工作“有形抓手” 14 江苏省吴江市:党员干部进万家 “三解三促”成效大 15 山西省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16 云南省:网络党建升起互联网天空的“党建红云”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强化社区社团党建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18 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 服务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19 辽宁省丹东市: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双岗双责”活动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开展“五结合五发挥五有为”主题实践活动 北京市房山区:实行“次序动员”机制 破解农村党员发挥作用难题 22 四川省绵阳市绵州社区:实施“五零”工作法 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 23 贵州省习水县:以“三关”工程为载体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会制”引领企业发展与非公党建“同频共振” 25 四川省汶川县:建立“四级联动”新机制 破解农村发展党员“瓶颈” 26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五联一结对”统筹城乡党建 27 河北省冀州市:“五制联推”差额选配乡镇党政正职 广西来宾市:开展“三个五”争创活动 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29 浙江省景宁县:“乡会村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30 甘肃省敦煌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

湖北省老河口市:创新党组织设置 构建鄂豫边贸党建新模式 32 上海市崇明县:“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心声 33 辽宁省兴城市:创建“农民大学堂” 服务党员群众

北京市怀柔区:构建“四位一体”远教体系 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35 贵州省瓮安县:城乡党组织“双向组织生活”探索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 36 黑龙江省鸡西市: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7 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新党群工作站模式 破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难题 38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

四川省雅安市:试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选用管理新模式 40 云南省凤庆县:“农村家庭党校”搭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平台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施“心灵绿洲”计划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探索

广东省佛山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 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43 内蒙古阿荣旗:实施党员分类管理 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44 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八家工作法”探索群众工作新路径 45 甘肃省阿克塞县:依托“流动党校”实现牧区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 46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推行“联动共管”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47 邯钢公司:开展“3+X”构建和谐工作关系活动 助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48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49 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探索“4+1工作法” 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 50 四川省南充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带头人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51 江苏省如东县: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融和工作法”

中铁二局:以项目党建为载体 构建企地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53 广东省海丰县:坚持实施“末位帮扶”工作法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54 西南石油大学:新时期建立大学生公寓“党员服务站”的实践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探索“三有三定三评”工作法 引导规范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

山东省昌乐县:探索建立镇街机关党建新模式

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推行“远程教育终端+IP广播”学用模式 58 河南省濮阳县:推行“一定两评三公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9 四川省广元市:推行“四向”全域考察 破解干部考察失真失准难题 60 宝钢资源有限公司:党委开展党支部结队共建活动的探索和思考

中原油田:实施“双建”工程管理体系 助国企在创先争优中有效和谐发展

重庆市巴南区: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工作实践与探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南工业新城:区厂联动 和谐共建 构筑区域大党建新格局

新疆富蕴县:推行社区党建“3421”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65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实施党建共建 合筑共赢文化 66 山东省荣成市:创新党内帮扶机制 搭建党员创业载体

陕西省宝鸡市:建立察准考实干部“德”与“潜绩”机制的实践探索 68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勤廉为民”工程开展“百姓直评村干部” 69 江苏省金坛市:晋档升级——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创先争优新模式 70 云南省鹤庆县: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 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

第四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总结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总结

建立和发展党员志愿者队伍,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实践并不断探索完善党员志愿者队伍、项目和机制建设,对于强化基层党员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高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今年4月,经xx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决定,选报《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项目和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作为我镇2010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并获区委批准实施。半年多来,通过持续有效的探索实践,我镇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脉络渐成,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现就我镇实施该项目的具体措施、主要成果、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四个方面作如下总结:

一、项目实施具体措施

1.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党员志愿者队伍结构。对全镇党员进行认真梳理和规整,充分发挥好机关、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工作优势,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原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分布的党员志愿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编队,使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组成结构更加多元化,配置更加优化。

2.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党员志愿者服务特色。镇党委专门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根据不同阶段党政工作重点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由镇直机关及相关部门对各类志愿者分队进行专门对口指导,确保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3.强化支撑,保障党员志愿者活动长效开展。确保做到“四到位”,即成立组织到位,指导激励到位,建立台账到位,活动实施到位。目前我镇正在探索建立可行性强、全面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体系,努力搭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平台,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保障党员志愿者活动长效开展。

二、项目实施主要成果

1.网络基本健全,队伍不断壮大。以xx镇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镇党委统领,镇机关、村(社区)党总支主抓,各支部组织实施的三级组织网络,夯实了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的工作基础,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教育,激发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坚持以党员为骨干,以党内带动党外,推动党员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镇7村1社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共9支,吸收志愿服务人员357人,其中党员129人。

2.服务范围扩展,社会认同提升。本着“党政所想、社会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工作原则,根据志愿者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情况,自下而上,分级分类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服务项目从最初的慰问孤寡老人、清洁社区卫生,发展到目前5大类共10余个子项目,服务范围涵盖了环境保护、扶贫救助、医疗义诊、抢险救灾、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正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志愿者们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3.载体不断创新,服务特色彰显。加大服务阵地建设力度,不断推进载体创新,是推进党员志愿者活动长效化发展的关键。我们在依托社区服务机构、敬老院等传统服务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放式社会化服务渠道,以服务困难党员和群众为重点,开展结对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助老、结对助残等上门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xx镇综合文化站先进电教资源,定期免费为镇、村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电化教育等服务,努力满足群众个性化精神需求。

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一是党员志愿者队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目前,我镇党员志愿者队伍以离退休老党员为主体,总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服务内容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尤其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力量未能广泛参与,服务宽度和深度的拓展空间有限,制约了党员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

二是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体系有待探索完善。目前,我镇已建立起党员志愿者的吸纳、管理制度,但行之有效的培训、激励等配套制度仍属空白。在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中,成员的吸纳、培训、教育、考核、退出等程序随意性仍然较大,对党员志愿服务的有序健康发展有一定阻碍。

三是党员志愿者服务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资金主要来源于镇、村(社区)和有关部门的党建工作经费,用于提供志愿服务的资金没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或其他优惠政策支持,影响到企业、个人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支持,从总体上看党员志愿者服务仍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融资渠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探索与社会有利资源实现平台共享、成果共建的工作模式,主动与高校志愿者协会进行双向合作,力争尽快挂牌建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用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为我镇党员志愿者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集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培训教育、评价激励为一体的工作制度体系,着力搭建好社会服务和网络服务平台,为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强与社区、村共建单位、共建部门和社会公益团体的协同合作,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经费的开源节流。

第五篇: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课题方案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课题研究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流向分布:大区域相对集中但小范围分散流动。流动党员流向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一般是从农村向城市、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兴山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目前全县流出党员218人,能证实身份的流入党员仅5名。流出省外的130名,流出至省内的88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59.6%、40.3%。党员主要流向 等地。从行业上看,全县大多数流出党员分布在挖煤、建筑、饮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二)流动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增幅随改革而波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膨胀。我县2005年底流动党员为137名,2007年流动党员数达218名,同比增加了59%。我县流动党员外出主要集中在几个时期,在农村科技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时期,农村出现大批剩余劳动力;国有集体企业普遍改制时期,使大量下岗职工党员外出;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而使许多党员干部离岗待退或提前退休后变成流动党员。

(三)党员构成: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身份,全县218名流出党员中,农村党员204名,占93.6%,明显占据主体地位,但近年来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年龄,全县流动党员仍以中青年为主,50岁以下者180人,占82.6%。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149名,占流动党员数的68.3%。

(四)思想状态:主流突出但消极趋向也很明显。流动党员思想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流动党员党性意识强较强,迫切希望有个“家”。企业业主和群众多数认为流动党员的敬业精神强,影响较好。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教育管理的松懈和滞后,流动党员的思想防线正经受严峻的考验和冲击,整体思想水平存在明显下滑趋势,部分流动党员党性意识、组织观念日益淡薄,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断蔓延,流动党员不“亮证”。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二)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不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

(三)管理难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

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

(四)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一是不想转。因流动不定、不愿受监督约束、缘于利益顾虑不想转移,还有的认为用人单位对党员也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不愿转移。二是转移组织关系程序复杂。目前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往往要经过“三上三下”,如一名农村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到县外,要经过村支部——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外地某县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委——接收党支部这样一个复杂过程,流动党员感觉费时费力,干脆不转。三是用人单位未建党组织,流动党员不知道党组织关系向何处转移,转出单位与接收单位缺少沟通衔接,党员组织关系是否实现转接存在管理上的脱节现象。

(五)身份难明确。一是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成为“隐身党员”,不“亮证”。

(六)作用难发挥。一是部分流动党员认为流动党员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视为负担,担心影响自己打工和

挣钱。二是一些流动党员感觉“报效无门”,有的想报效家乡,但苦于渠道不畅,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对自己放松要求,混同一般群众,放任自流。四是有的流动党员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认为自己是改革的受害者,对党心存怨恨,思想抵触,牢骚情绪大,在群众中反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三、指导思想

依托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以《流动党员活动证》为纽带,推行服务承诺制,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用党组织的真情关怀,吸引流动党员主动办证、亮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服务承诺”主要内容

就业指导。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政策咨询。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方面政策咨询服务。

权益维护。根据诉求,协调司法等部门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协调用工单位为流动党员办理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

困难帮扶。对特困流动党员实行生活、创业、家庭

困难救助。

(二)、“服务承诺”主要措施

1、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县、乡、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形成三级服务网络。抓好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落实阵地、人员、经费。在相关单位实行流动党员出入登记制度。二是成立关怀理事会。农村和社区成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关怀理事会在社区(村)无职党员中、社会工作人才中确定一批理事成员,为流动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关怀服务,切实解决“流出党员外出之忧、流入党员居家之难”。

2、规范服务制度。一是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分类教育制度;三是持证管理制度。

3、拓宽服务方式。立足主动服务、真情服务流动党员,采取三种不同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代理服务。服务站点都提供证照代办服务。二是上门服务。服务站点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书籍。三是专人服务。安排在家党员与流出党员、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开展“一联一”服务。

4、健全服务机制。推行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实行“四结合”。一是服务与持证管理相结合。承诺的五项服务,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享受。二是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抓好流动党员分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和服务相互促进。三是服务与

发挥党员作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四是服务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既解决流动党员就业问题,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五、研究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一是构建县、镇、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县、镇、村三级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库。基层党组织为每个流动党员建档立卡,掌握党员各方面的情况;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和工商、计划生育等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配合搞好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二是建立双向互动管理体系。一方面,县内主要依托县流动党员管理领导小组、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三是建立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关怀理事会。建立健全关怀服务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青年的网络。四是延伸管理链,实施“红色阳光”工程,培养关怀外出务工青年和在校学生的网络。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基层党支部每季度将外出、外来流动党员登记情况上报上级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实行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一联一”结对。

三是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结合党员承诺制目标责任书,要求流动党员做出承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规范服务管理制度。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分类教育制度、持证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关怀理事会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承诺服务体系。一是着力营造环境。对流动党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引导和保护党员合理流动。同时,通过劳动等部门,及时为外出党员提供劳务信息服务,并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开展劳务输出。及时了解外出、外来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流动党员安心务工经商。二是努力提供保障。为流动党员提供技能、物质等方面的保障,既提供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也及时与流入地党员组织取得联系,使流动党员外出有依靠。流动党员外出前,基层党组织指定专人进行行前谈话教育,重点引导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党性意识。三是积极打造平台。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力度,通过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流动党员的家乡观念,激发他们回乡创业、发挥作用的激情和愿望,真正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商会、专业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外来流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诚信经营、守法致富、扶贫济困。四是积极吸收外来流动

党员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党员代表会议,推荐优秀外来流动党员进入企业(协会)管理层,把外来流动党员纳入各级评选表彰范围,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的权利。

四、工作步骤

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组织调研阶段。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数量、去向、来源、组织关系接转及个人基本情况等;建立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加强跟踪管理,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化管理。

2、组织实施阶段。召开专门会议,明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选择2-3个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3、总结阶段。认真总结工作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

五、组织领导

成立创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修武同志为组长,分管副部长杨四龙同志为副组长,抽调相关科室和相关乡镇、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将创新项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强化流动党员领导小组相关

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创新项目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工作所需经费2万元。

加强对创新项目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要作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六、课题研究人员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