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课程梳理与感悟
班级:10级中医七年制一班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针灸课程的学习到现在已经一大部分过去了,这门课程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散中有收。学习腧穴的时候觉得知识内容特别零散,但是归经非常明晰,其主治病症大都为局部病症及所循经脉的病症,时常总结与梳理有助于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这门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针灸的发展可以用三本书来进行概括与总结,《黄帝内经》是其第一次大总结,《针灸甲乙经》是其第二次大总结,此书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大成》是其第三次大总结。经过三次大总结,这些文献汇编了历代诸家学术观点、实践经验,现如今针灸学日益完善,近年来国外也兴起了针灸热。我们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学好针灸,勤于实践,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技术,将国粹发扬光大。
本书将所有内容分为三篇,上篇针灸理论,中篇针灸技术,下篇针灸应用。因为这三部分内容不同,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将分篇梳理一下知识要点。
在针灸理论这部分的学习中,我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模式进行掌握知识点。也就是说在掌握总论部分的基础上再学习与记忆各论部分,最后再将零碎的知识点汇总融会贯通以加强记忆与掌握。
首先我们得熟知经络系统的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其属络表里关系与脏腑器官联络也是很重要的一块知识点,对于这部分的掌握有助于后面分经学习的理解。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中、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挟咽,系目
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循喉咙,挟舌本入肺中,络心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挟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除此之外,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也有一定规律,其循行走向总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奇经八脉,也是比较重要的经脉,它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联系密切。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这几部分的内容较少,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框架知识内容之后,还得清楚其作用及临床运用。经络的主要作用有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这三方面。
腧穴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最主要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其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近治、远治、和特殊作用三方面,腧穴的主治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另外得特别强调一部分内容就是特定穴,包括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分布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分布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经脉交会穴等十类穴。在各论部分的学习中得注意其特殊治疗效果。
对于上篇部分的总括大概就这么多内容。
在分经掌握腧穴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背好每条经的循行原文或者记清楚其循行路线大致走向。在记忆腧穴时,我们应该注重循经路线图与文字的结合,以便掌握好每条经重点穴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掌握其主治病症。
由于腧穴数量太多,且有些穴并不是临床常用穴,所以在记忆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在这部分我们应该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忆以免造成混淆。所谓纵向记忆即分经记忆,横向即分部记忆。
下面我对这部分做个纵向总结。
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肘髎、臂臑、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百、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足太阴脾经——隐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
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天宗、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腧、心腧、肝腧、膈腧、脾腧、胃腧、肾腧、大肠腧、膀胱腧、次髎、承扶、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筋、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大钟、照海、复溜、大赫。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童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
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我所列出穴大都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穴或临床常用穴,对于这些穴,我们应该加强记忆,不仅定位要清晰治疗效果也应熟记,这些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去巩固。至于横行记忆,我将人体大致分为头面部、前胸腹部、后背部、胳膊部、手掌部、大腿部、小腿部、脚部等几部分进行各经对比记忆,以头面部为例,我简要提一下。
头部穴:天柱、哑门、风府、风池、翳风、百会、率谷、上星、头维、头临泣。
面部:水沟、承浆、迎香、攒竹、睛明、承泣、四白、地仓、丝竹空、童子髎、颧髎、下关、听宫、耳门、听会、颊车。
就是这样,纵向理解掌握其主治病症等知识内容后之后,横向的定位对比记忆可以加深我们对归经的印象。
在分经掌握各腧穴后,应该回过头来整合知识,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总分总记忆模式,所谓总分总,也就是寓收于散之中,化整为零,合零为整。在此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某些学位的特殊治疗效果进行记忆,我觉得,想要学好针灸这门课程,高强度的记忆是必须具备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
关于上篇的梳理与总结大致就这些内容。中篇主要介绍了针灸技术,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包括针具与刺法的源流、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刺法与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等三部分。各论的介绍主要包括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头针、耳针等几部分操作手法、其中常用的手法为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这三种方式,在这部分总结中,我将主要从这三种操作手法做以简单梳理。
第一、毫针刺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刺法要勤于练习,指力大小、各种手法都得掌握,在施治时要恰当选择合适的毫针并做好消毒处理。对于患者,体位的选择,在施治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刺入毫针时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等手法,其中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针刺的角度包括直刺、斜刺和平刺,至于深度则依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和部位等的不同而定。行针手法的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辅助手法包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值得注意的是,行针手法的操作必须建立在得气的基础上,得气后便可进行相关手法。补泻手法包括单式和复式两种。单式补泻手法主要包括捻转补泻,提插补泻主要手法和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其他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包括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烧山火为补法,透天凉则为泻法。在施治过程中,作为医者,我们必须考虑一些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如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针具及手法等因素。掌握留针和出针的方法,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第二,灸法。灸法的作用主要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四个方面。灸法可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包括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针器灸。其他灸法分灯火灸和药物灸。在使用灸法时应该了解其注意事项,如施灸的先后顺序、补泻手法、禁忌及灸后的处理。
第三,拔罐法。罐的种类主要包括竹管、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罐的吸附方法有火吸法、水吸法、抽气吸法,拔罐方法包括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和留针拔罐法。采取不同的拔罐方法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篇的内容操作性强,所以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在平时强加练习,以助达到更好的施治效果。
课程第三部分也就是下篇针灸应用,治疗总论阐述了针灸治疗的原则、作用、针灸处方及特定穴的应用四大方面。针灸治疗原则包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针灸治疗作用包括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治疗各论详细阐述了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妇儿科病证、皮外骨伤科病证、五官科病症、急症、其他病症等。详细介绍了每个证的概念特点、病因病机、辨证、主穴、配穴的治疗及其他的治疗。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在理解与熟记个腧穴的基础上灵活的进行记忆。
针灸课程到这里梳理部分大致总结完了,我的感悟在梳理的过程中也有所提及。针灸是一门需要大强度记忆的课程,有道“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只有在熟记腧穴定位与主治的基础上才能到得到很好地运用,所以在记忆数学的过程中我采用分经与分部两种记忆模式比较记忆,这样横纵对比记忆相对来说会记得比较清楚一些,这个是我个人经验,可能也会因人而异。
针灸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掌握腧穴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熟练各种操作手法,毫针刺法中指力的练习我得加强,这部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临床中揣穴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在平时的练习中我有好几次都没有找到得气的感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在治疗效果上很重要,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强加练习。这些操作技能想要熟练的掌握必须做大量的训练,所以针灸不仅仅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内容,更是我们今后应长期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现如今,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我了解到近20年来,中国针灸医学已传至世界五大洲,中国针灸常常使外国人赞叹不已。针灸对人体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它是通过针刺或艾灸,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只要不违反针灸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应将针灸医学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一环,加以学习和应用。”因此,针灸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医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该学好、学精针灸,这样才能保持我国针灸医学的国际领先地位,在针灸发扬传承的这条路上,我们中医学子,任重而道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