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扬龙门大禹精神
发扬龙门大禹精神
202_年5月5号到5月9号,我作为黄河水文青年联合会的一员来到龙门水文站,在 短暂的学习期间,我对龙门站的历史和职工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从山西河津县城出发西行约20余华里,就到了著名的黄河险段龙门。龙门是晋陕峡谷尾闾的险关隘口,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鬼斧神工劈开龙门,疏河导流,除黄患而换得清平世界。因此,龙门又称禹门口。历史上“鲤鱼跳跃龙门,化龙为仙”的神话传说也衍生于此。在这里,有一群当代大禹,栉风沐雨,搏浪击流,用壮丽的人生谱写着精彩的水文故事。
青年团员们到达龙门后,第一感受是这里环境封闭出入难,水文站位于黄河东岸一侧。隔河望去,犹如一处依山而建的堡垒坚固地嵌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封闭,风吼水哮,交通闭塞,进出无路。要进入龙门水文站,首先必须在黄河东岸的山西一侧向对岸发出信号后,一架高悬于跨河钢缆上的“吊箱”便会晃晃悠悠地从对岸开过来。这是龙门水文站职工生活出入和工作物品运输的唯一通道,这架印满风雨沧桑的吊箱在黄河上伴着龙门水文人的生活已经晃悠了几十个春秋。团员们乘坐高悬于跨河钢缆上的“吊箱”进入龙门水文站,受到了龙门站全体职工的热情欢迎。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龙门水文站仇站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博物馆、除险加固工程、测验缆道、水情报汛室、职工食堂和职工宿舍,并给我们介绍了龙门站的历史,其中80年艰苦创业史和五位职工在龙门站为水文事业献身,两名职工在汹涌的黄河里死里逃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
建国初期,龙门水文站站房位于山西一侧的险峻陡崖下,从禹门口到站房由一条贴近黄河的险窄小路相连。沿路长满荆棘,路面布满碎石,山崖上常常有险石坠落,由于地势险要,连敏捷的野兔也常常失足掉下山崖被摔死。龙门水文站曾经有数位水文职工因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光荣牺牲。1961年8月2日,坚守值班的该站职工李天辈同志,深夜钻出居住的窑洞去河边上厕所,因河边地势太险,脚下一滑,跌入黄河,再也没有爬出凶险的黄河,牺牲时年仅20岁。1961年9月1日,该站职工王世安同志去禹门口买面返回,身背沉重的面袋,顺着沿河小路艰难地步行,眼看就要到站时,悲剧发生了。王世安连人带面摔入黄河。仅一个月时间,险恶的地理环境使水文站失去两位可敬的同事。1963年10月16日,该站职工张炳和同志在黄河上采取水样时光荣献身。1989年11月20日,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徐全舟,在架设缆道施工中,光荣牺牲。可以说,龙门水文站的历史是一部浸透着黄河水文工作者鲜血的悲壮史。从龙门水文站建站至今,先后有数位职工为黄河水文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两名职工在浪涛汹涌的黄河里死里逃生。
为改善龙门水文站生活和工作条件,该站于1970年将站房由东岸迁至西岸,新站址选定在对岸陕西一侧陡崖下的一处小平台上,也就是今天龙门水文站的所在地。当时,新站址是一座“马王庙”,虽然地理位置较原站址要好一些,但四周却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根本没有出入之路。
建站任务极为艰苦繁重,特别是建设料物的运输百倍的艰难。当年,建站工作非常辛苦,没有专项建设经费,基本上是职工们自己动手完成了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
当时,上级从各水文站和机关抽调了50多名职工参与新站建设。为了节约费用,从距断面上游30多华里的船窝拆除了一处废弃水文站的旧站房,把一座3层9间旧楼拆得的砖块木料全部运至“马王庙”新站址,整整运了十几船。然后又将料物从河边一件件背上半山坡,每人每次要背50块砖,有七八十斤重,迁址后的办公和生活设施都是职工们利用拆来的旧料自己动手建起来的。稍后,站上的职工和请来的烧窑师傅,在山上挖了砖窑,烧了10万多块青砖,建起了办公、居住和操作机房。职工们还在两岸凿出50多个石窝,填上石灰,埋设了固定锚桩,架起了测量缆道。就这样,龙门水文职工在边生产、边建设中经过历时3年的艰辛努力,完成了创业。
黄委李国英主任视察龙门水文站时强调指出:水文职工在艰苦的工作环境里,默默无闻地工作,水文精神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将它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扬下去。要将龙门水文站建设成黄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家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到这里来感受水文精神。这次活动就是为贯彻落实李国英主任的指示精神,让黄委机关的青年深入水文基层,亲身感受水文职工的生活,体验黄河水文精神的内涵。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会上,团员们纷纷表示:要把龙门站职工所体现的这种黄河水文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尽所能为水文职工排忧解难。
接下来,龙门站的职工还给团员们现场演示了浮标投放、重铅鱼测流、吊箱取沙等操作过程,众团员也上吊箱向水文站职工学习操作,获得了实践经验。
龙门站现有20多名职工,大多来自外地,多数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这里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封闭,其艰苦程度闻名全河。周围的地理环境十分险恶,两岸是高峻陡峭的万仞绝壁,眼前是茫茫不息的河水。他们常年累月坚守在龙门,在青年联合会学习期间,水文站职工高瑞东、陈冬冬、齐潘、付凯、彭飞等人每天早上在我们未到之前就准备好安全帽将吊箱开到河东岸做好准备工作,每天中午牺牲自己的吃饭和午休时间帮大家解决一切繁杂琐事,每天傍晚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即使自己正在吃饭也要放下碗筷先为大家准备好安全帽把大家安全送到河东岸,他们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正是他们日常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的体现。
在建国以来60多年的岁月里,龙门水文站职工,伴着寒水冷日,把定黄河血脉,执着地奉献于黄河水文事业,展现了现代大禹的精神风貌。他们履行神圣的水文使命,弘扬优秀的奉献精神,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今天,龙门水文站职工依旧保持和发扬了永不褪色的优良传统,在创业和奉献中默默无闻地演绎着壮丽的人生,用生命和青春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章。
周玉峰
第二篇:发扬井冈山精神
发扬井冈山精神,继承石油优良传统
根据党校教学安排,202_年11月20日至11月28日,我们一组学员随第52期党校及工商管理培训班全体学员一道,赴瑞金、井冈山、南昌及上海浦东等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学习期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足迹,追忆他们为实现人民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使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的参观考察,又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可以说,这次考察学习,比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这次考察学习的情况汇报如下:
到井冈山考察学习是我们此行的重中之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茨坪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向先烈们敬献了花篮,寄托了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敬仰和哀思。在黄洋界哨口旁,我们追忆当年红军战士保卫哨口战斗的惨烈。硝烟虽已散尽,但井冈山那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已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面对敌人围剿的严峻局面,科学分析形势,提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策略。
从1927年9月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到1930年2月,井冈山根据地并入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只有两年零四个月,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短暂一瞬,但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却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井冈山市境内,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峦壑深,古木参天,连绵五百里。1927 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新中国第一块奠基石。井冈山斗争时限为两年四个月。分三个阶段:一是创立阶段(1927.9-1928.3)。在这期间,毛主席同志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并完成了对部队的改编;改造了袁文才、王佐队伍,发展了革命武装力量;先后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岗红色政权,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二是发展阶段。1928 年 4 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成立了“工农革命第四军”。两军会师后,成功地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的第一次围剿,发展了党组织;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等文章;总结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三是转入坚持阶段。第三次反“围剿”失利后,坚持湘赣边界的斗争,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培育出了宝贵的井冈山精神,其丰富的内涵,可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当年,红军战士和根据地人民就是靠这种精神,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极为恶劣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井冈山斗争,把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全中国。
回顾这次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考察学习,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对我们的教育是深刻的。通过重走红军路,学习革命先烈创造出来的井冈山精神,使我们加深了对新时期发扬革命传统重要性的理解。
1、井冈山革命精神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大革命失败后,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怀疑声中,井冈山的军民之所以能够继续坚持和敌人进行战斗并且取得一个个胜利,靠的就是对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如果没有井冈山精神,就不会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就不会有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更不会有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信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和挫折,都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2、井冈山革命精神使我们更加增强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宗旨就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井冈山精神中有一条就是依靠群众,如果没有这一条,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力量,就没有井冈山的胜利,也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井冈山艰苦创业时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进行土地革命,颁布《土地法》,制定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相反,井冈山革命后期发生错杀王左、袁文才事件,使井冈山长期沦为白区,突现失信于民的不良后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3、井冈山革命精神使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是井冈山精神的关键内容。井冈山革命斗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革命向何处去?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实际情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光明和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尽管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的时代背景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同志解决了中国革命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解决了中国怎样才能富强起来的问题,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4、井冈山革命精神使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国石油文化的精髓,铁人王进喜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1960年,正当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封锁、制裁,妄图用石油卡我们的脖子,“窒息红色中国”。当时,由于国家严重缺油,首都北京长安街上的公共汽车背上了沉重的煤气包,就连国防部队执勤、训练也受到影响,朱德总司令曾心急如焚地对石油部领导说:“没有油,坦克、大炮还不如打狗棍,打狗棍拿着还可以打狗,坦克、大炮没有油就不动啊!”,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誓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豪迈气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老一辈石油工人在严重困难面前,那种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双手艰苦创业的爱国精神;在生产建设中,那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在处理国家和个人关系上,那种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石油的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融会贯通,立足本职、胸怀全局,努力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使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5、井冈山革命精神使我们更加铭记老区人民为共和国做出的特殊贡献。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仅对井冈山根据地在军事上“围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斗争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为了保卫红色根据地,为了支援红军,井冈山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仅在井冈山根据地就有四万多井冈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半数英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目前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人民还比较穷,相对上海浦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别忘老区根据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使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52期党校及工商管理培训班一组
第三篇:发扬黄河精神
千年文化,万里黄河,黄河精神激励千万人民
“君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 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母亲河,他发祥于青海源头,流经 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场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精神就是中华人民 勤劳,无私,奉献,勇敢和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
黄河流域不仅见证了一个一个王朝的诞生,也经历了一个一个时代的交替。她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还激励着我们的祖先奋勇前进。黄河流域从来都是人杰地灵,这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如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 廉颇.卫青 霍去病 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 张衡 司马迁 杜甫 白居易 关汉卿 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杨靖宇 吉鸿昌·······他们如璀璨的群星 照耀着在历时长河中摸爬滚打勇往直前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也是黄河精神不朽的传承和体现。
没有千年前的大禹治水,也不会有如今的三峡工程,没有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又怎么有如今的社会主义美好生活?
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祖祖辈辈坚持不懈 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尊崇黄河精神,发扬黄河精神的结果,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经过如此岁月的洗礼黄河精神却依旧流传至今。黄河,她没有金碧辉煌,也无需粉墨,朴素 执着,千年如一日 哺育着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民,我们不仅从生活上物质上得到黄河的恩惠,从思想上我们也不断受到黄河的洗礼,发扬如此黄河精神,服务社会 造福人民 不仅是回馈养育了我们千万年的黄河,也是对祖祖辈辈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
发扬黄河精神,就是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党的带领下,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我们不仅是拥有一个物质上美好的生活环境,思想上也开拓进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民应尽的职责。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发扬黄河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你我的一小步 将会是社会的一大步,我相信 祖祖辈辈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黄河精神将在我们这辈新中国的天之骄子身上发扬的淋漓尽致。
黄河精神也将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而奋斗。
第四篇:发扬长征精神
大学生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充分显示了中国红军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思想基础。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比起革命年代,作为当代一名中国大学生,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我们依然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因为这是历史的一种传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努力承担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深深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警示名言。以史为鉴,向前发展。
生活上,我们要做个人节俭的孩子。因为父母给我们交那么昂贵的学费很不容易,在加上父母年纪已高,我们更不能浪费他们的血汗钱。能不花钱的地方尽量节省。不与别人比吃穿,这样会节省很多钱。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做一些兼职,一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本领,增加一些实践经验,二是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
工作上,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作用。现在在大学里,小到一个班,达到一个社团,学生会,每个组织都有很多的干部。作为学校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每个干部都应该要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其位谋其职,带领自己的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遇到困难,要有敢于面对,敢于承担,不退缩,不推卸责任的精神。
学习上,我们要刻苦钻研,不怕吃苦不怕累。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天天玩网络游戏的同学,晚上去网吧刷夜,第二天在鼾声雷动的宿舍度过了本应该上课的时间。我觉得他们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财富。他们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整天就是打打杀杀,忽视了与现实中的人的交往。所以,我想推荐给大学生一本书,书的名字是——《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虽不是什么名人,但他用一位过来人的身份给了我们大学生很多受用的话语,我读过了这本书,真的很感谢书中的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认清现在的大学,找准目标,勇于拼搏,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提高,为以后能顺利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想上,我们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年的暑假,很多大学生参加了国庆方阵的训练,在烈日下鏖战,为国庆挥洒汗水。很多同学放弃了安逸的暑假,放弃了和远方的亲人的团聚的机会,下定决心与祖国共奋进,展现我们这年轻的一代的自强不息。谁说80后是没有理想,没有责任,不关心国家,只懂吃喝,只懂搞对象,只懂打扮,只贪图享受的一代,是精神缺钙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缺乏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一代。这是对80后不公正的评价,因为在重大事件中我们看到了80后奋战的身影。汶川地震,奋斗在抗震前线的很多同志都是80后的。北京奥运会,很多志愿者都是当代大学生。国庆群众游行也是一次很好的证明。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不怕吃苦,勇于接受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长征精神,我们不能淡忘,更不能抛弃。因为那是中国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支柱。没有它,哪里会有神五到神七的发射;没有它,哪里会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没有他,哪里会有今年的盛大国庆阅兵。可见,长征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上
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与时俱进,结合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奋斗不息!
姓名:朱凯
班级:机0803班
学号:2008010091
第五篇:如何发扬五四精神(推荐)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赵君班级:09级3班学号:09140089
如 何 弘 扬 五 四 精 神
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1919年的5月4号,北京城内寂静的街道里渐渐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为了维护中国主权,3000多名学生涌入北京街头,随后,“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声响彻街头,一群热血的学生们打着横幅,像战士一样行进。
一声声呐喊,惊醒了麻木的中国民众,众多的知识分子加入了队伍,工人阶级也投入到了战斗中。这场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序幕,使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理念被学生广为推崇。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有正义感、更要有责任感;“五四精神”
昭示我们,青年人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我们的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的。我们要为自己的奋斗而喝彩;要为我们流过的汗水而喝彩——因为我们寻找到了属于我们青春的颜色,那就是拼搏。
拼搏是强者的凯歌。正如雄鹰不甘于大地的平坦,在山头振翅一搏,终于翱翔于众山之巅。刘翔的人生经历,把“拼搏”两个字书写得异常光彩夺目。百米飞人博尔特折取桂冠时,谁会想到曾经艰苦的训练。著名跳水运动员高敏说:“跳板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汗水和泪水泡出来的。”青春需要用汗水去浇灌,用行动去诠释,成功需要用拼搏去交换,用激情去超越。正如有位哲人说过:拼搏的人,常把高山当平地,而慵懒的人,却常把平地当高山。在通往彼岸的人生路上,甘心被厄运玩弄的懦夫永远领略不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只有拼搏过的人,才能站在耸立的峰顶遥望心中风景,看那远行的航船划向日出的地方。
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要注意日常行为规范,着装得体,展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用于拼搏,彰显青年人“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成功并存的世纪。一
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同学们,让我们拿出行动来,用激情,唱响人生最壮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绘就人生最瑰丽的生命画卷!充实的人生,因为奋斗而更加美好;闪光的人生,因为拼搏而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