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国栋介绍
《求是先锋---领导干部提高文化发展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入选校审稿
李国栋轴承:创新驱动 转动发展
“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的,我要为民族工业的振兴,为我挚爱的轴承事业奉献终身。”
——李国栋语 文/记者 王林强 朱占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半个世纪来,他满腔热忱投身高端轴承研发、生产,跟科技创新须臾不离。
他怀着对事业的崇高责任和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朴素情感,锲而不舍地问鼎科技高峰,其中尽管饱经风雨,屡受磨难,但他一步步“仰望星空,脚踩大地”追求梦想,以卓越的创新智慧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端轴承梦工厂”,展现了“中国设计”的巨大能量。他淡泊名利,把事业当成“最幸福的事”,一切只为了“给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全新轴承品牌”。
他,就是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李国栋。“李轴承”撑起一个高端轴承品牌崛起
从1962年到现在,李国栋一直摸爬滚打在轴承科研与生产一线。实践出真知。他根据轴承结构特点和设备具体要求,自我创新设计轴承生产的工艺路线,完全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轴承生产厂的生产流程,其核心是重视基准的作用和从留量、变形、内应力的相互关联作用,由低到高,逐步提升,从而达到满足高速、精密、高可靠性、长寿命的要求。他的技术和经验来源于实践,又灵活运用于实践,在良性创性循环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设计主导思想。其表现为:不简单模仿国外设计,仔细解剖分析失效轴承形态,找出轴承失效真实原因,从设计上改进解决;高标准、严要求,凡能做好的工序精益求精,凡需采购的物品尽可能在成本核算范围内,以质取胜;精诚研究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尽可能争取一次成功,减少反复和返工;产品设计、执行检验标准以最先进的IS0492:202_,DIN620-2:1999,P4A和PA9A公差等级为参照,并压缩,达到超精密要求;轴承振动检测执行(速度)JB/T 10187-202_,(加速度)JB/T 7074-1999标准,以Z3V3向Z4V4靠拢。正是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执著追求,使李国栋屡屡开创行业先河:国内第一个成功研制出连轴轴承,世界上最早将尼龙保持架技术应用到化纤轴承上,第一个为国产高速纺卷绕头配套自行设计连轴轴承,世界上设计、研发化纤设备专用轴承品种、数量最多的人。
李国栋研发的轴承,除以国产化替代进口外,还为国产高速纺卷绕头主机配套,有力推动了中国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高科技产品还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李国栋研制轴承的一大特色,其中20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个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他还将自己的科研体会和独家见解撰写成文,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轴承》、《轴承商情》、《化纤信息》等刊物并获桨。
部分产品还荣获全国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李国栋为中国高端轴承的研发,作出了特殊贡献,因此在轴承行业被誉称为“李轴承”,“中国化纤轴承第一人”,其事迹被国家人才库收录。考虑到化纤设备专用轴承对精度、可靠性和长寿命的近乎苛刻要求,能带动国内其它行业对高端轴承国产化的广泛需求,满足工业界对高端轴承的需求,李国栋在202_年决定创立中国人自己的轴承品牌,向国家商标局正式申报,以“李国栋”的名字、拼音《L G D》和头像做轴承商标,经国家商标局审查后,授权使用。据了解,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个人头像轴承商标。为了引领我国高端轴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成立了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汇聚了一批资深专家、学者,联合了国内部分高端轴承生产企业,产学研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研发和生产国内急切需要的、替代进口的高端、超精密、高可靠性轴承。目前,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已拥有500多种P4、P2级轴承新品供选用,可广泛用于国防、化纤、航空、航天、高铁、核电、机床、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行业。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满足不同行业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根据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开发研制高难度、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标准化、差异化、超值化”的服务,实现“超越客户期望,超越行业标准”的目标,引领高端轴承新潮流。
“不与国内同行抢饭碗,要与国际名牌比高低”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它的明艳与芬芳,而成长历程却历经泪雨的浸透,汗水的浇灌。尽管如今李国栋已在中国高端轴承界矗起一面旗帜,然而几十年的奋斗岁月,又岂是酸甜苦辣所能诠释的?
李国栋1942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南京中专毕业分配到哈尔滨轴承厂军工车间工作,4年后他被调到贵州虹山轴承厂(军工企业)从事航空、航天轴承研发。
1987年对李国栋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那年的一天,四川某军工企业一客户找到他,拿出一套进口轴承样品,问李国栋能不能生产?他仔细看过后,告诉客户,“可以生产”。然而,李国栋所在厂的计划员听说客户订量少而予以回绝。对方几乎哀求地说,“我厂从国外进口了两台设备,每台花费26万多美元,现在其中一台,轴承坏掉,机器开不起来,停产一天,工厂损失就是两万多元,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求到你们了啊„„”
这件事给李国栋心灵带来很大震动。他想到:现在国家正号召改革开放,进口设备必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今后随时随地都可能再次发生;假如自己要有一个轴承厂,就专门生产这种替代进口轴承。1988年,李国栋在安顺市政府电视招标后,离开虹山轴承厂任安顺市收割机厂厂长。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大胆与南通二纺机签订了进口喷气织机专用轴承研制开发合同,几经资金周折,终于在安顺市轴承厂的资金支持下,于1991年研制完成了7个新产品。一年后,7种产品全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当时国内进口设备还很少,产品生产出来,用户却不多。这给李国栋一个深刻教训:产品研发一定要和市场紧密结合,否则,企业难以为继,所以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李国栋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化纤设备专用轴承不仅加工难度大,而且科技含量高,世界上也仅有几家企业能够生产,所以价格非常昂贵,尤其是市场广阔,而我国现在还是空白,潜力巨大。
其中连轴轴承是进口化纤高速纺卷绕头卡盘轴的关键零件。早在1987年纺织工业部和国家科委就已立项,还拨了专款,委托四个大轴承厂和研究所分别开发研制,李国栋也曾参与研制,但因中标任收割机厂厂长,故而没能参与全程的轴承研制工作,轴承出产后,不仅满足不了装机要求,最大的问题还把进口原机搞坏了。为此,1990年中国化纤总公司和中国石化总公司联合下文,明令规定:进口化纤设备一律不得使用国产轴承。为此,国内所有的化纤设备专用轴承研制工作全部停止。
1993年,李国栋在给江苏用户送货时专程到南通合成纤维厂拜访,这才充分了解到由于我国几大轴承厂化纤轴承全部研制失败并停止研制,给国内化纤行业发展造成巨大瓶颈,先不说进口轴承价格瞬间涨了几倍,成本大幅上升,最主要的还是不能及时供货,严重影响了化纤厂的正常维修运行。用户迫切希望化纤轴承能够国产化。
李国栋得知这一情况后,信心大增,进一步激发了他研制开发化纤轴承的决心。他详细地向化纤厂的技术人员和维修工人询问了设备的工作情况及轴承安装要求,听后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化纤设备专用轴承,不仅仅只有简单地高速、高精度要求,更有对寿命和可靠性的苛刻要求,通常要在13000r/min高速下,连续不停运转375天以上,要达到9000小时的长寿命,才算是合格产品。这比军品要求还要严格很多倍。
不少人感到李国栋研究化纤轴承是“难于上青天”、“根本不可能的事”,但他却不认输。他认为,既然国外能够生产,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生产呢?依赖国外进口永远不会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经过几个月的不断摸索,李国栋在1993年6月成功研制出4282192连轴轴承11根,彻底打破了国内化纤专用轴承国外长期垄断地位。连轴轴承的成功研制。为了让创新产品尽快应用于生产实践,李国栋带着产品先后走了9省、20余市、30多家化纤厂上门推销,然而除长沙锦纶厂同意留下一根试用外,其它化纤企业均婉言谢绝或坚决不用。
1994年1月,长沙锦纶厂来电告诉李国栋,4282192装机使用一直正常,要求再寄两根试用。他立即组织发货,并请求该厂将装机情况写成书面文字传来,他们将这一信息反馈资料复印后分别寄给其他化纤厂,并公开承诺:“售价800,包赔3000。”。800元仅为进口价的1/3,达不到一年失效还要倒贴3000元,这样的承诺,感动了部分用户,之后,相继有不少企业来电要求试用。
国内化纤专用轴承市场大门,终于被李国栋撬开了。
打响第一枪后,李国栋乘胜追击。他接着研发2062011(6204)、4652494(6205)两种化纤轴承。这种轴承当时进口价格每套近1300元,而且更换轴承时,还必须把使用过的旧轴承交回供货商,半年以后轴承才会从美国发过来。这时,李国栋想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照样品仿制呢,能不能利用我们自己掌握的轴承知识,另辟蹊径,自行设计,既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又可培养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李国栋的一个大胆建议,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尼龙保持架技术应用到化纤轴承上的人。这两种轴承不仅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而且当时国家经贸委还颁发了《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当时这两种轴承每套售价高达500元,是普通这类轴承售价的100倍还多,创造出中国轴承销售的神话。产品的创新设计逼迫美国巴顿轴承不得不退出这个市场,现在售价仅120元、140元,中国的化纤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进口化纤设备的化纤企业,从国产化中受益匪浅,贵州虹山轴承研究所的效益也连续翻番增长,12人的轴承研究所营销部,一年销售额达一千万,真正实现了双赢。数年之后,SKF公司、FAG公司、NSK公司才相继在化纤轴承设计中采用尼龙保持架,这又是李国栋为中国、世界轴承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从1996年到202_年10年时间,他先后成功研制出240多种新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个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999年由他主持的《高速精密高可靠性轴承》项目,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的单位。
让国产轴承带动中国企业发展新速度 1999年底,北京中丽制机公司开始研制类似德国巴马格的高速纺卷绕头,德国BARMAG公司人来参观后,“根本不相信中国能批量生产出这种设备”。因为设备最关键的连体轴承是由他们控制提供的,这种5524656型号的连体轴承比第一代4282192速度更快,产量更高、技术要求更严。
当北京中丽公司拿着国外的样品找到李国栋,问他能不能不完全按照这种样品形式设计,制造出的连体轴承还必须满足高速纺卷绕头的要求时,李国栋当即表示,“只要是我们中国企业需要,我们一定会干出来。”
两个月后,李国栋的研发大获得成功,并立即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至此,化纤高速纺卷绕头从此打破德国人的垄断。北京中丽公司有了这颗机械心脏,从一个年销售额几千万的小国企成长为年销售额达40亿元的大型国企。北京中丽公司的快速发展,逼迫德国设备不得不降低价格。德国人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赶到贵州来找到李国栋,要求他们每月生产5000根连体轴承,一年最低需求6万根,愿意全部包销,产品打德国品牌,但连体轴承不能在中国销售。李国栋当即一口拒绝,我们中国人不是奴隶,商标必须是中国品牌,贴牌坚决不做!李国栋轴承在中国的化纤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我国跻身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他研发的新产品,销到了大半个中国。即使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浙地区、广东省,甚至遥远偏僻的吉林、黑龙江、新疆、内蒙都有他忠诚的客户。
既执著于研发,又致力于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李国栋用自己的专业水准和诚信态度,赢得了各界的尊重与好评。
1994年,中国空间中心反映虹山生产的某型号轴承,上机后转不起来。李国栋为此立即赶赴北京,到了部队。他仔细查看了样机后,要求查阅设计加工图纸,在得到领导同意后,他一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设计过盈量有误差,将薄壁轴承的游隙吃掉了,他和设计师立即到车间,让工人按他提供的数据加工孔和轴颈,轴承再次安装,立马灵活转动。
有用户反映:角接触轴承运转时会甩油,老把一些光纤触点掩盖住,影响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不知道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对此,李国栋回到厂里大胆创新设计,采用密封装置,创造出全国火车黑匣子都用上这种轴承的奇迹。这是中国最早采用的密封式角接触球轴承设计。
某核电厂4台500KW大电机,检修后全部出现振动异常,国内承包大修单位,俄罗斯专家一致判断为是轴承质量问题,该电厂设备管理处立即打电话给李国栋,要求去人解决。他接电话后立刻从常熟出发,而且到现场后,仅用螺丝刀和耳朵听了5 分钟,就得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轴承质量没问题,异常振动是装配不当引起,和轴承无关”。这下像炸了锅一样,安装单位和管理处均不认同,以为是他想推卸责任。李国栋冷静地给他们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双方僵持了好一段时间后,对方终于同意按他的意见试试,他下到井底,仅是拧紧了几个螺丝,调整了轴承游隙,振动立即消除。当时在场的不少人都被惊呆了,若不是李国栋亲自去现场,大修完毕的大电机,重新拆卸更换轴承,少说费用也要数十万元,而且还要彻底延误原定发电计划。
为“中国创造”构筑新引擎
202_年,李国栋虽从贵州虹山轴承研究所退休。他退休以后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寻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起点。
在新昌调研时,李国栋看到轴承生产企业林立,然而却没有一家生产高、精、尖轴承工厂,绝大多数都是低端产品的重复生产。他先后走访了10多个城市,考察了数十家轴承企业后,令他感慨万分,最后赶往北京,向中国轴承协会求助。在协会领导张趫凡、杨乃燕的举荐下,他来到常熟长城轴承公司。当时,常熟长城轴承公司已经通过了企业改制,正积极寻求产品结构调整,缺乏高端轴承研发的领军人物,双方一拍即合,签署了5年聘用合同,李国栋将他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负责精密轴承设计、工艺、生产、检验的相关人员,仅三个月,第一批新产品就问世了。5年时间,又研发了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如化纤轴承、连体轴承总成、热辊轴承、分丝辊轴承、摩擦辊轴承、罗拉轴承、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电主轴轴承及非标轴承,多达300余种,相当于每6天就有一种新产品问世。同时,他还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及销售骨干和技术工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端轴承的需求越来越大,高铁、飞机、风电、核电等对轴承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顺应这一形势,李国栋在南通经济开发区领导的积极引荐下,联结业内同仁和好友于202_年7月注册成立了“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轴承研究所。以研究所为纽带,组合国内有优势和影响力的轴承企业,组建中国高端轴承生产战略同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短短几个月就有浙江五洲新春集团、瓦房店天久轴承科技公司、金坛天驰轴承公司、浙江摩士集团、哈尔滨新哈精密轴承公司公司、无锡海林海峰、阿贝轴承等多家企业,表示了合作意向。中国人不要搞窩里斗,要联合起来提升中国轴承的制造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该公司又与铁道部铁科所、南车戚机厂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开发高铁轴承。“我们专门研制国内急需的高可靠性轴承来替代进口轴承。以技术、产品、资源、品牌为主线,提高我国轴承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我们预计在3年内,实现部分进口轴承国产化,5年后,实现批量出口参与国际高科技市场竞争。变‘依赖进口’为‘中国出口’,在‘中国制造’前面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逐步改变我国高端轴承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
202_年11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李国栋受邀出席并荣膺“202_年中国十佳创新人物”殊荣;“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科技型企业”。胡锦涛同志在202_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我们相信,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扶持下,以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为首的中国精密轴承联盟,将会带动国内多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与腾飞发挥出新的引擎作用。
“李国栋现象”带给科技界的启示 1962年,李国栋投身到轴承的研发、生产当中,到如今已是50年光景。可以说,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工业生产的一线。“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带着这种专注乃至痴迷,才使他敢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勇于突破禁锢,“走自己的路”,从而为我国高端轴承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仅在贵州工作期间,李国栋便作出显赫成绩,先后开发了国内独家新产品240余种,有17个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还有3个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999年由他主持的“高速精密高可靠性轴承”项目,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项目。该项目于202_年又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202_年再次被列为贵州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把事业当生命,具有“为中国人争口气”的担当精神,善于团结同盟开辟高端轴承研发新路线,“李国栋现象”折射出我国科技工作者身上难能可贵的高端智慧与责任观念。
浏览李国栋的科研精神和奉献情怀,给我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产业以诸多启示。
首先,科技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勇于挑战权威,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和行业需求紧紧连在一起。
轴承行业是国家机械工业重要的基础之一,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轴承,大至航空、航天、高铁、核电、造船、汽车、冶金、工程机械、机床、农用机械„„小至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电脑、甚至于家用电器、拉杆箱、儿童玩具等无所不在,轴承对国计民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遗憾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的融合,反而拉大了我国轴承工业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研发能力分散,创新能力不足。很多轴承生产企业是低水平的重复,价格上恶性竞争。贴牌、冒牌、制假层出不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各个角落。当李国栋看到我国高端轴承依赖进口、受人牵制的现象后,就毅然决然坚持自主创新。在应对许多困难和挫折后,他仅在1996年就成功研发了3268257,4266358、2062011、4652494、4153808、2062196、4650735、4153811等一系列BARMAG卷绕头专用轴承24种。特别是他研发出5524656K型号的连体轴承,使德国一家公司一行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当对方提出“一年最低需求6万根,愿意全部包销,产品打德国品牌”时,李国栋则当即拒绝,“贴牌坚决不做”,体现出他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民族情感。其次,“创新”首先要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更需要灵感。那么灵感来自何处?灵感最终来自对工作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大锅饭的机制,使不少人只能按部就班,完成领导给他们下达的任务,缺乏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困难面前,总是把问题向外推,这样的机制,让科技工作者有所创新是不可能的。李国栋在科研的道路上,遇到过不少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终于诞生了超乎寻常的成果。如果没有一种对工作的坚守,没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执拗和揽责态度,是恐怕难以突破陈规陋习的羁绊,也产生不了高层次的创新成果。
再次,“创新”必须要同市场相结合,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应到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然是新产品,就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必须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挡次,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
在新产品诞生后,李国栋曾面临用户“不识货”的问题,对新产品研发同市场接受“有一个漫长的滞后期”,他遭遇过许多无奈。然而,他坚持在质量上“毫不留情”,最终打开了市场的突破口。遇到用户反映问题时,他立即赶赴用户单位,到现场寻找轴承的失效原因。不仅密切了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使产品质量不断稳定提高。
最后,大力提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氛围,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中给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以关爱与扶持。当前,国家对于“55岁以上不能担纲申报课题与经费”的规定,已争议多年。科研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把年龄作为一条硬杠杠,固然有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作用,然而对一些表现卓越的工作者来说,却不能一概而论。李国栋多年来诞生多项发明专利成果,提升了我国高端轴承行业的层次和水平,现今尽管已是古稀之年,但依然竭尽全力地奋战在科研与生产一线。他的科研,一直在“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在寻需科研支持方面临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究竟该以贡献作衡量,还是以年龄为界限?确实引人深思。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是202_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论断。提高自主创新,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更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奋发努力,重视创新产品的研发并推动产业化发展,这是李国栋致力的方向,也是“李国栋现象”带给各界的深刻启示。
联结创新团队 做“中国最好的轴承”
——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第一届股东、董事会第二次会议速写 202_年12月16日,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召开第一届股东、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回顾公司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及特色,修订公司章程,研究制订下一步战略规划,以群策群力推动中国轴承的创新发展。
李国栋自196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哈尔滨轴承厂、贵州虹山轴承厂,从工人、技术员、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到研究所副所长,一直奋斗在轴承生产、研发第一线。
几十年的刻苦钻研,使李国栋在中国轴承行业享有一定的盛名,迄今他已研发出数百种化纤轴承,结束了国内一直无法生产高速、精密、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化纤轴承的局面,打破了中国化纤设备轴承一直依赖进口的垄断现状,为中国化纤工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化纤轴承第一人”。202_年以李国栋他个人名字、头像、拼音注册成功“LGD”李国栋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授权使用,这是国内机械行业中第一个以个人头像名字命名的商标。
为了促进中国轴承工业发展而发挥余热,在李国栋积极倡导、组织下,“中国精密轴承研发、生产联盟”成立,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羌强盛情邀请下,李国栋和他的团队在南通经济开发区落户。202_年7月4日,南通开发区注册成立,至此国内第一家民间资本注册、投资的轴承研究所-“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诞生了。凭借李国栋个人在轴承界的影响,其团队这一优势组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浙江五洲新春集团,哈尔滨新哈精密轴承公司、瓦房店天久精密轴承公司、金坛天驰轴承公司就陆续加盟。哈尔滨新哈公司,瓦房店天久公司均是国内有名的轴承之乡的精密轴承生产厂家,具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年产值均超两亿元。浙江五洲新春公司去年产值达19.2亿元,出口1.42亿美金,这些企业均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为何他们会加盟、参股“江苏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皆因为成立仅半年,仅有30余人的研究所团队,帮助他们在技术上产生了巨大的质变。李国栋几十年来创造的先进、独特的工艺和关键技术,帮助这些工厂成功生产出了P4/P2级高精度、长寿命精密轴承。
多年来,我国在高端精密轴承行业创新能力远远不够,加之高端轴承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因此只能依赖进口。我国巨大的国内高端轴承市场一直被SKF、NSK等国际轴承巨头占据。
202_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李国栋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顺应这一形势要求,在上述企业的迫切要求下,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愿望,一方有研发、技术优势,一方有生产能力和资金,面对巨大的市场和可观的回报,联合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升级转型才是企业的发展成功之路。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资金与人才实力雄厚,一期注册资金202_万元,创新团队成员在公司现代化管理、市场运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各具擅长,如总经理原是清华、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南通市人民政府顾问经济师;监事会主席是原申银万国副总裁,他主持近百个公司上市,被誉为“中国上市第一人”,还是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该研究所集中了所有合作单位的科技人员,加上部分退休的老工程师、学者和部分已工作3年以上的机械类轴承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建立传帮带、产学研用平台,其中不乏各类专业人才。
南通市朱晋副市长出席了该公司的会议,对公司“群英荟萃”的团队表示肯定,对公司未来的架构及创新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第二篇:李国栋《日本美术教育》读后感
《日本美术教育》读后感
听说日本的美术教育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找来了张小鹭的《日本美术教育》仔细研究了一番,从书中了解到日本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和创造性。我国的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中也阐明了这一观点,但由于这一标准现在在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摸索和改进状态,所以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国家现在还存在部分老师、家长为了画画而画画,千篇一律的简笔画,没有创新,纯属临摹,这样不仅限制了孩子的创新能力,还抹杀了孩子的个性。
本书中讲了两点:
1.培养造就学生个性。日本美术教育的目标是“扩展表现及鉴赏能力,在体验到造型创作活动喜悦的基础上,培养爱好美术的心理,培养高尚情操。”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深刻独立的自我。因此,美术教育必须考虑在美术指导中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发展审美趣味。美术教育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自然、人类和社会之美,感受美术表现和欣赏的喜悦,并使孩子们的心灵不断丰富与充实起来。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完善的性格。日本教育界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为基本出发点,在探索发现中不断创造。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感受生机勃勃的事物。激动自己的心灵,张扬自我。因此,各种各样的制作经验和技巧,都是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表现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随着技巧的提高,表现过程中更加入了形象思考,仅仅训练技术并不能扩展表现力。在这方面,生活阅历和知识素养就起着积极作用。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指导。日本的学者认为,美术教育良好的授课方法来自教师的个性发挥,优秀的教学不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而是教师个人思想文化素养的体现。具体的美术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审美趣味、格调及研究成果,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计划。其中有一个确定学习内容的标准,就是学习指导纲要,在理解纲要的基础上,教师确定指导的方向。了解、把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兴趣和技能水平,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良好的授课取决于每个教学单元内容的充实,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活泼地参与活动
而我们的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制约着我们的美术教育
1.首先儿童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家长就教他临摹简笔画,不用作任何思考,画的好坏都以简笔画书作参考,要求他们画的象,画的整齐,颜色涂的匀,在以后绘画班中还是学较复杂的简笔画,他不管画什么画,都会是简笔画这种模式,不会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家长、学生都认为“画的整齐、画的象,颜色涂的匀”这就是好的儿童画。试想一下,当所有的儿童画都是一种简笔画的风格时,这种画还有什么看头。真正的 “儿童画”很早就吸引过先知先觉的学者和现代名家,有人戏称儿童是“天才”的“艺术家”,他们给予幼稚的、天真的、抽象的、浪漫的儿童画极高的评价,称为“儿童绘画艺术”。
简笔画是经过成人思维概括是成人思维的“儿童画”,100个儿童学这种画就会出现一百种风格一样的画,极大的限制了个性的发展。
2.不做任何思考,没有创新,没有个性的临摹教学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低龄儿童处在一个易受暗示阶段,绝大部分儿童容易被人左右,特别是父母,父母“好心”的指点其实是害了他们,因为大部分父母心目中的“好画”标准就是画得像,经常会毫不客气的对孩子的画进行“讲评”,如:
“这里的线画歪了,那里画得不像,这里应该怎么画,哪里把它擦掉,甚至有一半的家长会亲自动笔帮孩子画。”经这一折腾,本来画得好的,喜欢画画的、很有自信的孩子就会变得很不自信,画面形象越来越小,修改次数越来越多,这样出现恶性循环。
还有当学生临摹时就不必进行构图的审美选择,认识不到真实的空间和形体,没有直接观察和直接验证的经验,更没有以自然为师模仿表现绘画语言的艺术实践,思维活动受到很大的局限。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活动越积极,观察的收获就越大”。长期临摹教学,封锁了学生的视觉感官,限制了学生的手和脑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依照着范画样本摹仿描画,一旦写生实物和进行忆、想、创作就束手无策,有眼睛不会看,有脑子不会想,有手不会画,更不能会创作。对感觉器官的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的目的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这个学知识的黄金时期使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与美术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作为老师要首先明确绘画课的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
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充分想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将自己想画的说出来,相互补充,完善各人的构思;观看各种图片和影像,学会观察实物;资料欣赏优秀的儿童画,说出它那里好,并说出其作品哪里与众不同;布置学生课外去观察、发现,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不给他们任何压力,不管学生画的怎么样都应该讲鼓励的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美术教学选择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把促进“儿童画”的发展作为启蒙教学阶段,在“儿童画”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以后,选择沿着具有科学性的写生模仿教学和突出艺术性的忆想创作教学互相配合的教学发展途径,不但能够摆脱了临摹和模仿对创造才能的束缚,保护儿童创造才能的启蒙和连续顺利的发展,而且是一条能够让写实能力和创造才能并行不悖同时发展的最佳教学途径
第三篇:李栋红—影评
《焦裕禄》影评
数学系李栋红
再次观看《焦裕禄》这部影片我是流着泪看完的,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我大学刚毕业不久,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焦书记送大学生而大学生却没有走,他扭着头眼里噙着泪看着那个提着行李的大学生„„不知怎地,不谙世事的我心里掠过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酸酸的„„„当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被剧中的几个情节感动不已,泪流满面。第一幕深得民心,备受爱戴的焦裕禄
电影一开始,一阵哀乐奏响,只见满天都是白色的孝布,那种白,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哀。之后,成千上万的人胸前都佩着白花,脸上都露出了沉痛的表情。横幅在人们手中撑住,上面写着:“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看到焦裕禄的遗体被重新送回兰考埋葬时,含着泪说:“焦书记又回来了”,他们真真正正是觉得书记又回来了。看着那些饱经风霜的脸,那些经历人世沧桑的脸,那些不会矫揉造作的脸流露出那样的悲伤的神色,感受到的只是的真实力量和兰考县父老乡亲对焦书记无限的尊敬和爱戴。
第二幕 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兰考
决定任职县委书记的他一到那里,手里准备的馒头就被一群围上来的“乞儿”一抢而光。第一次开会就深入火车站实地考察,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看到的是灾民拼命往车厢里拥挤的情景,听到的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兰考县是一个在历史上都有名的灾区。“风沙”、“盐碱”、“水涝”是本县的“三害”。兰考的36万人民逃的逃,死的死,而焦裕禄任职后,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了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 涝、盐碱三害的方案。
第三幕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焦裕禄
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治水治“三害”,为查灾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队,探访了县境内全部沙丘、风口。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为了全县人民能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四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焦裕禄
为改变基层干部长期缺油少粮,饥饿浮肿的状况,焦裕禄决定为他们增加口粮配给。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了解实情。数百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书记鸣冤叫屈,使吴荣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为泡影。
焦裕禄把别人给他的二十斤大米让给了知识分子;在沙丘上解救痛苦的人民;在许楼村访问老百姓的衣食起居……在群众面前他没有一点大官的架子;在别人实行特殊管理时,他决不搞特殊化。而是采用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第五幕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焦裕禄
得知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到了火车站,没有说教,没有以位子压人,而是半恳求,半遗撼含着眼泪对小伙子说:“你走了,没啥送的,这是兰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试验,看还能种啥。”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没有一丝架子,没有一点官气的焦裕禄,听着他软
软的请求,小伙子被感动了,当火车开过,在蓦然回首间,小伙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后„„
第六幕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焦裕禄
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
焦裕禄同志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一幕幕都令我感动不已,泪流满面,也坚定了我向他学习的决心。
第一,学习他立党为公、立足实际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为锁住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调查风沙起因;为改善气候环境,他倡导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颗颗泡桐树;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又在洪水
季节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采取的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这些,焦裕禄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二,学习他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
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主要领导反对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在为解决干部因饥饿浮肿而影响工作时,他冒着政治风险主动拍板购买议价粮;当地区公署派专员调查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鲫鱼他拒绝;看到女儿的破棉袄,看到孩子吃不到肉在哭,他的心在流血。对比焦裕禄同志,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更不能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学习他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传统。
不像个当官的。这是群众对焦裕禄的一贯评价。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穿着朴素,不是因为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为他在用脚在丈量兰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于他认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在于他深入群众,广集民智,不摆架子,对于不懂的,敢于向群众去问,让民间的智慧发挥到最大化,在于他细如春风的行为,在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在于他危难时刻泰山石敢当,对于洪水的围困,干部抱着痛哭时敢于喊出“是男人就上”并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领导,但他却是人民的主心骨,一个行为胜似千言万语;不像领导,骑着自行车走遍沟沟坎
坎,千家万户,却让老人引为知己,病中仍叫着他的名字;不像领导,是治沙时的一身破烂衣服,是滚下沙丘时的爽朗笑声;最不像领导的,是做为第一书记的他,在副书记面前更像一个农民,但这人,身旁却往往团结住了绝大多数的人。我想,在我们大走访的时候,怎样用行动来感染群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服群众,用什么样的实事来证明给群众看,最终的落脚点。仍旧是个干字,只有干,干实事,干老百姓看得到的事,干老百姓愿意干的事,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夯实基础,迈步前行。
第四,要学习他爱才若渴,敬贤下士的求贤情怀
憨厚的外表下,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当他得知新来的大学生由于吃不惯窝头,不习惯风沙后,并没有如一些所谓的老革命那样将其打入另册,给其戴上一顶“不虚心向革命群众学习”的帽子。而是得知这一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的焦书记,小伙子被感动了的留了下来,当火车开过,在蓦然回首间,小伙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后。这是一个标杆,一个人才的坐标,有了这个坐标,今后兰考的人才,会以倍数增长,而这个1,是焦裕禄用真情换来的,是用他坦荡的胸怀纳来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来的。忠诚于心,奉献于行。只有行动,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
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五大作风”,是对焦裕禄同志良好作风的精辟概括,也是今天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严格遵循这一要求,为民办事,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四篇:李保国个人情况介绍
李保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编辑 李保国(1958.2-202_.4.10),河北省武邑县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1] 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2_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2]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 [4] 李保国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5] 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6] 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7] 人物生平编辑
1958年2月,李保国出生于河北武邑县的一个农民家庭。[2] 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2] 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桑蚕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 [9] 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10] 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进行爆破整地尝试。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 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11] 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 “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进入了人烟稀少的保定易县望隆村,进行爆破整地技术研究。[12] 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完成。[9] 从1999年开始,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和课题组成员选取临城县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薄皮核桃。[9] 202_年河北农业大学校庆时,富岗山庄村民在河北农大的中心花园树碑并撰写碑文,称赞李保国等科研人员扎根山区的精神。[13] 202_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2] 自202_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河北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10] 202_年,在南和县,他开始红树莓种植技术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10] 202_年4月9日,李保国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河北省山区苹果、核桃、特色杂果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3个项目的验收会。[10] 202_年4月10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2] 202_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果
李保国主要从事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李保国先后培育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典型——邢台县前南峪村、全国科教兴村先进典型——内丘县岗底村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先进典型,打造了“浆水”牌板栗、“富岗”牌苹果和“绿岭”牌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他所推行的“绿岭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首创。[10] 他主持了“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太行山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其中202_年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4-15]。
在邢台县前南峪村桨水试区,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12] ;在内丘县富岗村,他研究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16] ;在临城县凤凰岭,他创造了“一年栽树,两年结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500斤优质核桃,亩纯收益万元以上”的奇迹。[11] 执政措施
1996年8月,李保国在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制定了三个产业的发展模式:第一产业是苹果;第二产业是板栗;第三产业,就是所有的林下要间做苜蓿,用苜蓿养小尾寒羊。当时,岗底村人均年收入才七八十块钱,李保国手把手教村民给苹果套袋、去袋、转果、摘叶、铺反光膜、施肥,李保国独创了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202_年全村人均收入近三万元[17]。著作论文 著作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出版《绿色优质薄皮核桃生产》(中国林业出版社202_年4月出版)、《生态经济沟建设理论与技术——以太行山为例》(科学出版社202_年6月出版)、《北方经济林栽培(上下册)》(河北农业大学)等专著5部。[5] 论文
30多年间,李保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如:《果桑花芽分化观察》(《经济林研究》1994年12期)、《板栗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联合测定法研究》(《河北林果研究》1997年12期)、《太行山板栗化学疏雄试验初报》(《河北林果研究》1998年13期)、《板栗雌花簇分化过程观察》(《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1999,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板栗果实脂肪含量测定法改良索氏法》(《经济林研究》1996年14期)、《乔砧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密植园的群体结构》(《果树科学》1994年11期)。[5] 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主讲了9门课程,如《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主持完成了9部教材的编写,如《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18] 李保国承担了4门博士研究生课程和4门硕士研究生课程以及3门本科生课程,全年达416学时。李保国先后带过67名研究生。[19] 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学生汤轶伟,颠覆了核桃树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将剪枝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学生史薪钰,李保国传授果树嫁接技术 李保国传授果树嫁接技术
在平山县葫芦峪从事坡面结构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取得了当年治理、当年坡面稳定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广。[10] 科技培训
李保国在太行山区的35年中,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百余个。[10] 所获荣誉编辑 国家级 荣誉称号
李保国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3]、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18]、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全国绿化奖章[5]、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全国振华扶贫奖[18] ;202_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李保国时代楷模[4] ;202_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李保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 ;202_年5月26日教育部追授李保国全国优秀教师[4]。
省级 荣誉 称号
李保国先后获得河北省特等劳模[20]、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4]、河北省十大农业技术推广专家[18]、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18]、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8] ;202_年12月16日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李保国燕赵楷模[21] ;202_年4月13日中共河北省委员会追授李保国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3] ; 市级 荣誉 称号
李保国先后获得保定市劳动模范[18]、保定市教育系统红旗手[18]、保定市生产建设红旗手[18]、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先进个人[18]。
人物评价编辑
李保国在太行山30年的时间里创建的山区生态 科技财神李保国 科技财神李保国
开发模式被认为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受到该地区居民的爱戴。(中共中央宣传部)[20] 李保国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人民网)[7] 李保国一点架子没有,真正是咱老百姓的教授。(河北省邢台县浆水村村民)[22] 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黝黑的脸盘下挂着几撮胡子,李保国站在村民中间,陌生人很难看出谁是教授。(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22] 后世纪念编辑
202_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去世后,河北省临城、内丘 网祭李保国 网祭李保国、平山、阜平、唐县等地,农民自发在村里设置灵堂为他守灵[22]。在网络上,上百万人怀念祭奠他,29万多网友在手机微信中为他点亮烛光。他的骨灰,被老乡们带走撒在太行山区不同地方。[10] 202_年4月13日,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作出《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3] 202_年4月18日,邢台市委隆重举行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上播放了《魂归太行——“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在邢台》专题片。[23] 邢台市还将建李保国纪念馆,并设立李保国科技奖励基金。[24] 202_年5月19日上午9时30分,河北省委主办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河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频率和省内主要网站将进行现场直播。[25-26] 202_年5月29日至6月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集中报道了李保国的先进事迹。[27]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202_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专题片《李保国——魂系太行》。[28] 202_年6月12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中共河北省委联合主办的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亲切会见报告团成员,向李保国亲属颁发中央组织部追授李保国同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报告会上宣读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29]
第五篇:(李国栋)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202_年5月我对10届职高的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试图通过调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调查问卷见附表)。本次问卷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和调查的: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80份,有效问卷有280份。尽管在问卷的内容设计和调查的组织实施方面还不够科学、严谨,尽管学生在问题选择方面有自我保护因素,但收回来的问卷还是给我了很多思考。
(一)积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根据我对收回的280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目前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还是健康的:
1、满怀爱国之情。在回答“如果中国发生战争,你是否报名参军?”的问题时,72%的学生选择“主动报名,志愿参军”,这充分说明当代高中学生大部分满怀爱国之情,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对“如果学校和社区需要你义务劳动,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一题的选择,82%的同学表示“主动奉献”;当遇到陌生人求助时,68%的同学选择“主动帮忙”。这些数据表明当前高中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3、具有良好的遵守职业道德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科学而合理的认识:有68%的同学选择了“教师、医生、商人、外企工人”这些职业
4、遵守家庭美德。随着年龄和素养的增长,大部分高中学生越来越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在回答“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66%的同学选择了“亲情”。
(二)消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从这些问卷中不难看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主流还是健康的。但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职业理想脱离社会实际。问卷中有一题是“你的心愿是将来成为”,并给出“领导或公务员”、“工人或农民”、“教师或医生”、“商人或外企工人四个选项,结果有10.4%的人选择了“领导或公务员”,0.8%的学生选择“工人或农民”,21.6%的学生选择“教师或医生”,67.2%的学生选择了“商人或外企人员”。学生的选择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状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对工人和农民缺乏爱心和理解,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是极不协调的。
2、少数学生的偶像错位。围绕学生心中的偶像问题,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题:“你最崇拜的人是?”,7%的学生选择了“英雄模范”,24%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和教师”,17%选择了“有权势的任何人”,52%的同学则选择了娱乐明星。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目前高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些背离教育的期望目标,高中学生中盲目崇拜和追捧偶像明星已蔚然成风。
3、少数学生网络观点出现偏差。问卷有一题“你上网是为了?”,选择“查资料”的有38%,选择“玩游戏”的有19%,选择“聊天”的有33 %,选择“浏览黄色网站”的有2%,选择“打发时间”的有8%。从这些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把业余甚至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利用来上网,而上网的目的除了一小部分同学是为了查找资料外,更多的同学则是玩游戏、聊天或是打发时间,甚至浏览色情网站。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贻误学习,甚至逃学、犯罪的恶劣现象也是层出不穷。
4、个人利益至上。当代青年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在利益兼顾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公私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表示要“先公后私”的为30%;表示要“先私后公”的占3%;表示要“公私兼顾”的达到64%。当代高中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个人利益之上”的行为准则。
5、自我意识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自立意识等思想意识得到了强化;另一方面,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的片面夸大,也造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在回答“如果学校和社区需要你义务劳动,你的态度是什么?”时,选择“有好处就去”、“宁愿在家无聊也不去”的竟占13%。
6、法制观念淡薄。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尽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青少年犯罪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每年都有青少年犯罪的恶性事件发生,同时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则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在选择“如果你遇到校园暴力和社会侵害时,你会?这一问题的答案时,有70%的同学选择“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选择“报警”的仅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