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14-1039168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7 17:22: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材料

叶城县 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叶城县 论的学习,使广大师生正确树立“爱护民族团结,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意识。以“三个增进”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和“四个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三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

创新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县一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每一处都富有教育的意义。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统一制作有:“四有”、“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八荣八耻”、“三维两反”、“文明道德公约”、“民族团结公约”、“公民道德20字”和“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内容的宣传标语和专题图片的宣传栏14块版面。走进每间教室,都能看到墙上整洁有序地张贴着学校统一制作的宣传牌,内容有:“学生言行七不准”、“三维两反”、“小学生守则”等。教学楼走廊内的34个教学班,每班门口的展板上张贴着同学们自己做的手抄报、自己收集来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大课间,好人好事、播放红歌等栏目,从多方面、多角度及多种形式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爱国主义…等进行大力宣传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富有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和培育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气息,使每一位师生从每日一踏进校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二、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教育特色

开展“手拉手兄弟情”活动。

首先,学校在安排办公室、授课、班级管理时都将教师民汉搭配,正班主任是民族教师,副班主任就是汉族教师,不论在上课、班级管理、双语学习还是共同备课,都为民汉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有很多教师的双语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次,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县四小、县二小的汉校师生近800人参与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广结对子,互学语言、互学歌舞、互相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结成“手拉手”联谊学校、联谊班级、联谊学生,大家共同联谊,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为民汉师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共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师生课外文化活动。

除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外,每学期都举办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20多次,消防、防震演练2次,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自豪我是叶城人”等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至少4次,以“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3次,并评选出优秀征文17篇上报县教育局宣教股,各班学生以“民族团结”、“安全知识”等为主题的手抄小报2期、学校火炬月刊报中每期都刊登一些校内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1次“民族团结”故事比赛,每年春节都选派25名教师参加县上举办的各族群众共同欢庆佳节的社火活动,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5-6次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民汉师生肩并肩、兄弟情的距离,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的主题教育推向了高潮。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

首先,学校创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在室内陈列了木碗、毡靴、老式油灯等一些古董,中国历史,现今社会发展鲜明对比图片,我校的发展简介。每次举行主题队会都在这里开展,使学生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其次,学校把图书室作为一个师生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来抓。五月份,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段、知识结构层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书籍1000多本,每天安排一个班级学生来图书室借书、阅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今天、未来。通过大力宣传和学习爱国主义相关知识,在学生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同时爱国主义,报效祖国,复兴中华成为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及时解决这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授课能力。

第二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县人民政府

====年=月==日

一、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

##县地处某省省最南端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南岭少数民族聚居区=个少数民族县市的中心地带,位置相当重要。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我县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始终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定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教育各族干部和人民不断提高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是抓边界领导互访与群众联谊相结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利用春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赶鸟节”等节日,经常与毗邻的县(市)进行县、乡、村三级干部互访,进行群众联谊活动,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了解。二是抓防范与调处纠纷相结合。首先是进行纠纷隐患排查,抓住清明、双抢、秋摘等群众性纠纷械斗多发的重点季节做好超前防范,派驻工作组到纠纷苗头多、械斗隐患突出、宗族观念浓厚的重点乡镇进行重点整治。其次,化解边界矛盾纠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狠抓重点、猛治热点、稳定边界、确保边界安宁”的治理方针,做好省际、县际边界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近年来共稳妥调处了民族乡村之间因山场水利引发的纠纷===起,其中====年,走访座谈===次,签订联防联调公约==份,协商解决边界纠纷==起,确保了边界的安宁。三是谋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引导各族群众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截止====年底,在毗邻的某省、广西边界间共同修建了“致富路”==条,架起“连心桥”==座,共建“同心校”=所,同办“团结市场”==个,倡导参与发起了的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民族贸易交流会。共同建设的千里边界“经济带”上出现了许多“湖(南)广(东、西)村”。通过大讲民族团结,狠抓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瑶、壮、汉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几年来,从未因民族团结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起的*和纠纷械斗,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年=月副县长###同志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年=月县直==个单位、==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年,江华民委被国家民委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今年=月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坚决克服闭关自守的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外商、技术,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是不断探索切合江华发展的新思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市场理念来谋划工业,用经营理念来谋划城镇,用项目理念来谋划财源,用人本理念来谋划民生”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将江华建设成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桂林及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由====年末的==.==万下降到====年底的=.==万人。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在县财政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共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亿元以上,至====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已建成投产==处,装机=.==万千瓦;建成===千伏电站=座,==千伏变电站=座,成功实现了“开发水电兴江华”战略。同时积极参加“深洽会”、“厦交会”、“湘洽会”等招商活动,不断推介江华,吸引外资。三是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过硬措施,牢固树立了“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观、“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效益观,“加快发展,致富一方”的责任观,全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均保持了==-==的递增幅度。在各边界乡镇,瑶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效明显。一方面大搞小城镇开发,建起了民族农贸市场、民族大道、停车场、客运公司等。另一方面在烤烟、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上,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和“农户 基地 市场”的新型体系,全县边界乡镇蔬菜种植

面积已经发展到=万亩,成为“两广”地区蔬菜购销基地之一,茶叶面种达====亩,烤烟种植面积达到=====亩,边界乡镇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的==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多元。

三、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措施落到实处,民族教育发展蒸蒸日上。通过

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先后获得“全国尊师重教县”和“民族教育先进县”,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脱盲率为===,并顺利通过“两基”验收,成为某省省第一个实现“两基”达标的少数民族示范县。先后投入资金====万元,进行危房改造=====余平方米,投入====多万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套,举全县之力,将县民族一中从山区搬至县城,并于今年顺利迈入某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同时合理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实行集中办学,撤并学校===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抓。我们规定:凡是培训选拔干部,少数民族必须占==以上;凡是配备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少数民族必须占==以上;凡是愿回江华工作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一律接收分配工作;凡是上级选调、提拔的少数民族干部一律极力推荐放行,以确保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精心规划,竭力投入,使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做到了“三个舍得”,即:舍得花精力订规划,先后制订了《全县====年—====年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非党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培养规划》及《关于大力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若干意见》等;舍得花资金抓落实,每年县财政预算==万元专门用于县、乡、村干部的培训,近几年来全县有===多名少数民族干部从在职研究生班、函授本科班、大专班及脱产的学历考试班,接受了高等教育,学历和学识均上了新台阶。同时我们拿出近===万元,新建了占地==亩的高标准党校;舍得空岗位留人才,我们不仅大量接收本县的大专以上少数民族毕业生,还空出岗位,到某省师大、湘谭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去招聘人才,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每年招聘分配工作的毕业生不少于===人。三是开拓思路,讲求实效,不断探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路子。通过下派锻炼、挂职锻炼、轮岗锻炼、出岗锻炼等一系列措施,让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好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真抓实干的本领。截止====年,共有少数民族干部====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共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人,占同级干部的==.=,担任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的==人,占同级干部的==.=,副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人,占同级干部的==.=。

尽管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工作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新的动力,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工作力度,加速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县人民政府

202_年4月18日

一、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

##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南岭少数民族聚居区6个少数民族县市的中心地带,位置相当重要。县委、县政

府充分认识到了我县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始终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定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教育各族干部和人民不断提高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是抓边界领导互访与群众联谊相结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利用春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赶鸟节”等节日,经常与毗邻的县(市)进行县、乡、村三级干部互访,进行群众联谊活动,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了解。二是抓防范与调处纠纷相结合。首先是进行纠纷隐患排查,抓住清明、双抢、秋摘等群众性纠纷械斗多发的重点季节做好超前防范,派驻工作组到纠纷苗头多、械斗隐患突出、宗族观念浓厚的重点乡镇进行重点整治。其次,化解边界矛盾纠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狠抓重点、猛治热点、稳定边界、确保边界安宁”的治理方针,做好省际、县际边界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近年来共稳妥调处了民族乡村之间因山场水利引发的纠纷928起,其中202_年,走访座谈183次,签订联防联调公约15份,协商解决边界纠纷36起,确保了边界的安宁。三是谋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引导各族群众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截止202_年底,在毗邻的广东、广西边界间共同修建了“致富路”35条,架起“连心桥”28座,共建“同心校”7所,同办“团结市场”14个,倡导参与发起了的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民族贸易交流会。共同建设的千里边界“经济带”上出现了许多“湖(南)广(东、西)村”。通过大讲民族团结,狠抓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瑶、壮、汉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几年来,从未因民族团结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起的上访和纠纷械斗,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1999年9月副县长###同志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_年4月县直11个单位、13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原创:wenmi114.com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202_年,江华民委被国家民委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今年5月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坚决克服闭关自守的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外商、技术,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是不断探索切合江华发展的新思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市场理念来谋划工业,用经营理念来谋划城镇,用项目理念来谋划财源,用人本理念来谋划民生”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将江华建设成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桂林及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由202_年末的15.51万下降到202_年底的9.29万人。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在县财政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共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8亿元以上,至202_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215处,装机27.9万千瓦,已建成投产81处,装机9.34万千瓦;建成110千伏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成功实现了“开发水电兴江华”战略。同时积极参加“深洽会”、“厦交会”、“湘洽会”等招商活动,不断推介江华,吸引外资。三是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过硬措施,牢固树立了“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观、“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效益观,“加快发展,致富一方”的责任观,全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均保持了10-20的递增幅度。在各边界乡镇,瑶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效明显。一方面大搞小城镇开发,建起了民族农贸市场、民族大道、停车场、客运公司等。另一方面在烤烟、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上,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和“农户 基地 市场”的新型体系,全县边界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6万亩,成为“两广”地区蔬菜购销基地之一,茶叶面种达2300亩,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0000亩,边界乡镇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0多元。

三、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措施落到实处,民族教育发展蒸蒸日上。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先后获得“全国尊师重教县”和“民族教育先进县”,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脱盲率为100,并顺利通过“两基”验收,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实现“两基”达标的少数民族示范县。先后投入资金2500万元,进行危房改造40000余平方米,投入2700多万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套,举全县之力,将县民族一中从山区搬至县城,并于今年顺利迈入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同时合理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实行集中办学,撤并学校271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抓。我们规定:凡是培训选拔干部,少数民族必须占60以上;凡是配备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少数民族必须占60以上;凡是愿回江华工作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一律接收分配工作;凡是上级选调、提拔的少数民族干部一律极力推荐放行,以确保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精心规划,竭力投入,使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做到了“三个舍得”,即:舍得花精力订规划,先后制订了《全县202_年—202_年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非党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培养规划》及《关于大力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若干意见》等;舍得花资金抓落实,每年县财政预算70万元专门用于县、乡、村干部的培训,近几年来全县有6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从在职研究生班、函授本科班、大专班及脱产的学历考试班,接受了高等教育,学历和学识均上了新台阶。同时我们拿出近400万元,新建了占地35亩的高标准党校;舍得空岗位留人才,我们不仅大量接收本县的大专以上少数民族毕业生,还空出岗位,到湖南师大、湘谭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去招聘人才,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每年招聘分配工作的毕业生不少于200人。三是开拓思路,讲求实效,不断探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路子。通过下派锻炼、挂职锻炼、轮岗锻炼、出岗锻炼等一系列措施,让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好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真抓实干的本领。截止202_年,共有少数民族干部4235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5.8,共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989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56,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31人,占同级干部的72.7,担任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的36人,占同级干部的51.4,副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11人,占同级干部的36.4。

尽管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工作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新的动力,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工作力度,加速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加强民族团结,加大师生思想教育力度,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

活动典型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 202_年6月5日

“加强民族团结,加大师生思想教育力度,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

活动典型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位于叶城县新城中路05号。目前学校有38个教学班,其中“双语”班29个,学校共有1954名学生,全部都是少先队员,有教职员工108名。学校秉承“抓全面,重素质,出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自治区级德育达标学校”“自治区级红领巾示范校”“自治区级教职工模范之家”“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民族团结手拉手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营造校园文化,宣传民族团结

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唱一首歌、同建一个家、同是一家人”。校园展板、布标、广播,通过师生的书画展,黑板报的评比、每天升国旗、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等为平台,凸显民族团结教育。从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再到教学楼内,就走进少数民族文化。这正是我们努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也让学生了解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而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学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

通过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例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民族团结专题教育;以“三个增进”(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和“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

三、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教育特色

一是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首先,学校安排办公室、授课、班级管理都将教师民汉搭配,民汉师生结对帮扶、教师手拉手、共同备课教研学习、民汉教师结对互帮互助等“手拉手兄弟情”活动;其次,学校与县四小、县二小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共同举办一场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文艺汇演,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互赠礼物、共同联谊,为民汉师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共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 “新疆精神”、“阿里木精神”、“宋洪江精神”大家谈,谈感受、写心得活动。在活动中,组织中层领导以报告、体会、讲故事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师生传递“新疆精神”、“阿里木精神”、“宋洪江精神”,并组织师生讨论、激情发言,为认真开展“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三是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现特色。通过全体学生武术健身操、喀格勒克赛乃木等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各族师生之间的感情;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消防、防震演练、民族团结教育,唱红歌,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以“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文娱节目表演,手抄小报、故事比赛等活动拉近了民汉师生肩并肩、兄弟情的距离,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师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县文化中心、学校德育教育阵地等民族团结基地,使得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叶城历史文化传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在新疆历史上的大融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是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良好氛围。每到逢年过节,发动全校师生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自创、自编推出一场内容丰富的演出;其次从法制教育入手,经常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等并利用“六五”普法组织全体教师生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党民族宗教政策;利用板报、举行知识竞赛、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举办《宪法》、《民族团结知识读本》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教职工、贴近生活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四、民族团结进课堂,开拓创新显成效

按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我校配有民族团结专职教师,学校开设了《“三维两反”专题教育》,《民族团结》、《新疆》等地方课程进课堂,双语班每周一课时,普通班每两周一课时,保证课时、人员、教材的落实。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学校学生通过学习《新疆》课程,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更应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学生。

五、开展扶贫帮困,增进师生友谊

通过开展民汉老师互帮互教、民汉师生互帮互学、民汉学生互帮互助,以及开展各种走访慰问活动,增进各民族师生的团结,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春节”,学校领导就会带领教师给教师拜年、走访慰问,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学校领导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都要带着慰问品带领汉族教师去探望、慰问病退在家常年卧床不起的教师帕夏古丽,真正起到了“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的民族团结教育。

加依提勒克乡7村是学校扶贫对口点,每到春耕、入冬,学校不论是汉族教师还是民族教师都会自发捐款,为他们购买价值10000多元的春耕所需化肥、过冬所需煤炭等物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一个宣讲、慰问团去加依提勒克乡7村,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等系列宣讲、走访、慰问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社会的角角落落。

六、挖掘选树典型,教育各族师生 为树立典型,教育和引导各族师生,爱护民族团结、珍惜民族团结。我们每年根据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情况,挖掘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进行一次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德育处每学期还进行一次全校优秀班主任、文明学生、优秀工会小组,文明职工,努力挖掘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号召全校师生学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激励全校各民族师生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形成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多年来,我校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全校师生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亲如一家,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模范校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汉师生的互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五篇:民族团结典型案例

加强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校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时之功”,这是焉耆县第三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202_年7月18日,天气异常炎热,下午6时许焉耆县第三中学的依明江•玉素甫老师与两位同事一同去开都河畔游玩。他们正在河边边聊边走时,突然听到河中央传来呼救声,依明江•玉素甫马上意识到有人落水了,他迅速和两位同事循声向出事地点跑过去。看到远处的河水中央有两个模糊的脑袋忽隐忽现,情势十分危急,当时河岸上有许多围观群众,但谁也没有胆量跳下水去救人。在这危急关头,依明江•玉素甫和同来的两位同事毫不犹豫的跳入了水中,奋力向遇险者游过去。但就在这时,危险情况再次发生,原来当依明江•玉素甫的两位同事游过去救人时,却被水中的落难者给死死地抱住了。“这样下去都会送死,谁也救不上来”,依明江•玉素甫想到。他从附近的一条小充气船上找来一根绳子,迅速游到遇难者身边,艰难的将绳子绑在遇难者身上,然后用牙咬住绳子,拼命地将抱在一起的四个人往岸边拖,期间不断有水涌进他的嘴里和鼻子里,但他根本无法顾及。就这样,水中的五个人一起一落地向岸边缓慢移动,20米、15米、10米、5米……岸上的人们下水将这五人拖上岸来,而此时的依明江•玉素甫因为喝水太多昏了过去。几天后,当落水者将一面锦旗送到依明江•玉素甫手中时,他却很轻松地说“这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依 明江•玉素甫等三位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焉耆县教育系统也掀起了向他们学习的热潮。

依明江•玉素甫等三人的英雄壮举事出偶然,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像依明江•玉素甫老师在自治县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说的“焉耆县第三中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民汉一帮

一、结对子,全校民汉师生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在关键时刻,三位教师的行动再次印证了这句话。焉耆县第三中学虽然刚成立一年多,但学校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开创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全校1957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995人,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接近51﹪。学校结合这一实际,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1.通过教职工大会对教职工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2.在开学典礼上对全校师生进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3.每周通过在国旗下讲话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国旗下的讲话,增强了全校师生民族团结的庄严感,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情操。

4.通过民族歌舞活动、民族知识讲座、团队少先队、民汉师生结对子、校园广播和板报专栏等多种渠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达到对全校师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1)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团委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级民族团结结对子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各班级利用班(团)队会召开了“反对民族分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反对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育读本和我校的校本教材《走进三中》,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民汉学生互学双语,互相讲民族团结的故事,互相唱民族团结的歌曲。

(2)开展结对子活动,主要采取一对

一、几对一的方式,在各级部门广泛开展,做到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级与班级之间制定“结对子”方案,并做好了相关活动的记录。

(3)学校在校园内开展联谊活动,不定期组织“结对子”双方开展健康向上、趣味性强、轻松活泼的联谊活动,促进双方经常性互动,加深理解、增进感情。搭建“结对子”平台,并把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和争做民族团结优秀班级和争做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更好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民族团结和谐的桥梁和纽带。

(4)以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在全校师生中形成民族团结“结对子”的浓厚氛围。利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展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 义”、“民族团结”的教育。这种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教育的方式比单纯的讲解更富有教育的实效,更让学生所接受。

5.每位汉族中层领导和党员包联一名少数民族贫困生,每位少数中层领导和党员包联一位汉族贫困生。

6、开设关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订教材,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堂,系统地向学生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取得的成绩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依明江〃玉素甫、玉素甫江〃木沙、艾力〃阿不来提三位民族教师开都河畔勇救县邮政局汉族职工董永强父子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新阶段教师干部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全校师生中牢牢扎根,全校师生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在校园内从未出现过民族歧视、民族矛盾纠纷的事例,为建设和谐校园、平安焉耆、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年的六年级升学考试中,全县疆内初中班正式录取学生39人,其中我校被录取学生20人,占全县总数的51%;维语言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县前50名学生中,我校就有18人,占全县总数的36%,内地高中班录取1人。

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民族教师综合素质。我校选派的阿娜古丽〃玉素甫老师在州委宣传部组织的民 族团结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二名;阿斯亚〃玉素甫老师在教育局组织的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彭坤老师荣获第三名;八(7)班徐佳同学荣获学生组第三名。在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中:阿斯亚〃玉素甫老师荣获第一名,玛依拉〃艾山、热孜艳、艾尼江〃吾买尔老师荣获第二名,阿米娜〃克衣木、买热尼沙荣获第三名。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县三类语言文字先进集体、202_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纠风工作先进集体、202_上半年教育系统“优秀党支部”等。

三、今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的方向

1.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地安排,以保证活动质量。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我校各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教学活动,选择要符合各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学生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

2.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选择,采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发挥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综合作用,达到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进行民族知识宣传;开展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和个人;将民族知识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并与学校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继续加大民汉师生结对子活动力度。

3.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对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焉耆县第三中学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高于天,社会稳定百姓安”的意识,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

焉耆县第三中学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