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含五篇)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14-1053699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8 22:49: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务公开是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具体形式,是村民自治工作的有力保障。实践证明,村务公开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村民自治工作流于形式,而且会严重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一是对村务公开认识模糊。部分领导认为村务公开是件难事,工作不好开展。因而或按兵不动,或行动迟缓,或敷衍了事,消极应付。部分村干部认为可以公开的则公开,认为不可公开的则不公开;紧要的事不公开,不紧要的公开;对村干部不利的不公开,要群众出钱出力的公开。公开内容避开热点问题,明公暗不公,严重挫伤了村民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村务公开不符合要求。有的公开形式单一,公开资料没归档或归档不规范,有的公开内容不实、不全,“公开、公开,干部政绩摆一摆”,只亮成绩,不说失误;村民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内容却没有公开或公开的只是一些众所周知的政策。这种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报喜不报忧,报粗不报细,甚至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的公开。村民们戏称之为“村雾公开”,心理上不愿意接受。三是村务公开不及时到位。公开时间不确定,随意性大,群众不能及时看。虽然上级对村务公开时间上有要求,但少数地方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应付了事的较多,或平时不公开,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在一些村村务公开栏破旧不堪、管理不善,导致公开内容留存时间不长,以致村务公开栏成了“空开栏”、“不变栏”、“广告栏”,无法保证多数群众的知情权。

四是村务公开程序不规范。有的地方没有真正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组织的作用,既无民主理财小组,也无民主监督小组,甚至有的干脆由村委一两个人说了算,村务公开也就缺乏必要的规范的程序,工作随意性大,基本失去了村务公开的实际意义。

五是村务公开监督力度不够。反映出了各村的民主理财监督员形同虚设,他们平时不参与任何会议,村务公开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接受不了群众查询。个别村把民主监督置之不理,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暴露的问题不尽快解决,但没有组织或个人进行督促村里将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篇: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荣光

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是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干部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农村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努力推行村务公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据笔者最近在农村调查,了解到有一些村子的村务公开工作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村级财务政务公开透明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阴影:

一是作秀式公开:有的只公开上半年,不公开下半年;有的公开栏第一期内容是村务,第二期又成了农技知识;还有的听说上面来检查就张榜公布,检查人员一走他们马上就收拾。看上去村务公开,实际上在作秀。

二是拖拉式公开:有的村视村务公开应最少一季度一次的要求于不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公开一次,且内容不具体。时间长了,有的事情群众记不清楚,谈不到监督;有的事情则因为时过境迁,即使群众有意见也无法纠正。这样公开有什么意义?

三是选择式公开:有的村只公开收入,不公开支出;只公开总账,不公开明细账;只公开大家都知道的账目,不公开村干部暗箱操作的账目;只公开针对群众的支出,不公开干部的工资、奖金以及吃喝账。这种公开实际上只是为了糊弄群众。

四是造假式公开:个别村干部担心自己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就弄虚作假,公布几个假数字来蒙骗群众,以躲避监督。

类似上述不尽人意的表现可能还有几种,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少数地方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村务公开是当前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关系到能不能在农村全面贯彻惠农政策,能不能理顺群众情绪,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调动一切积极性,同心同德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应该坚持不懈地认真抓好、力求实效。为此,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透”字上下功夫,注重公开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把监督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是否满意和能否看懂作为衡量标准,让群众真正参与管理和监督。

二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注重公开的真实性。做到公开前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以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公开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疑问及时解释、错误及时纠正,使公开工作收到实效。

三要在“活”字上下功夫,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四结合的方式满足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新要求。即:室内公开和室外公开相结合、上墙公开和会议公开相结合、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公开栏公开和印发“明白纸”到各户公开相结合。

四要在“制”字上下功夫,注重制度的规范化。规范村务公开的具体操作程序,明确村务公开中乡镇、村委会、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等各自的权力范围、工作责任和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一套具体、固定、完善、可行的制度和措施,把村务公开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要在“改”字上下功夫,注重操作的落实。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应结合具体情况,改革原有的村务公开工作中一些不合实际和不好操作的办法和要求,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操作办法,以求落实。

六要在“严”字上下功夫,注重严格管理。成立专门检查小组,采取定期例行检查、重点抽样检查、举报核实检查等办法,力促村务公开规范和真实;帮助村上设立日常监督组织,对公开内容装订成册、建立档案,做到有据可查;各级纪检机关也要加强督查,使村务公开工作得以健康开展,让村务公开的阳光真正普照农村大地。

作者通联: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大

第三篇:当前政务和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的思想,应付了事。二是厌烦心理。认为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费时、费钱又费力,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三是自以为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办事公道,没拿公家的钱或物,甚至自己还掏腰包,既不瞒上又没欺下,公开则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四是畏难思想。认为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如公开反而会引起群众误解,影响稳定,还是不公开为好。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网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三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主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村主干自身廉政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村干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法律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法盲,有时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为此,各级党委应充分依托各级党校抓好村主干,特别是新任村主干的培训工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法律知识列入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财务管理先后经过了村账站管、村财双代管等多种管理模式,尤其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历经乡镇合并、合村并组各地相继成立了乡镇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受托对村级财务进行代理记账,自运行以来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这些管理模式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但是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问题

1、村财双代管是立足于《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三不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对村级财经业务和财经委员的管理是管事不管人,村干部的考核主要以乡镇政府的相关部门为主,经营管理部门对村级财经委员失去考核的约束。

2、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机构即农村经营管理站和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内控机制不健全极易形成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监督局面。

3、现行村级财务监督机构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机制和 人员的组成仍然存在不合法的现象,多数为村级负责人指定,农村经营管理站对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的指导存在盲区,没有真正的让民主理财小组发挥其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4、县、镇、村三级的资金划拨机制,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尽人意。财政所没有完全成为上级资金拨入和镇级资金划出的唯一漏斗。农业及扶贫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由于实行的是先报账后拨款的办法造成了村级对农业部门和财务核算中心报两套不一样的账,加之现行操作中核算中心代理记账以村级在农口部门报账的复印件为准,真正的资金使用状况只有经办人知道,极易埋下财务隐患。另外各地的移民资金实行村账站管后,只面向移民站报账,村只设出纳,由于条块分裂,无法反映村级资金收支全貌。

二、管理制度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需完善。各级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相应出台了多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起到了控源头,抓过程,促发展的作用,形成了管理和服务并重的财务管理新格局,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统一;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新政策的出台与其相应的管理制度迫切需要修订、完善和重新制定。诸如:村级债权债务管理办法、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村级预算决算管理制度等需要重新制定以适应新形势,以便于工作有章可循,行之有效。

2、执行制度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两种人四种表象上。一是制度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蜻蜓点水式行事、三是越俎代庖式操作。有的是不懂财务管理摸脑壳行事,毫无章法,有的是对财务管理制度不了解,糊涂官管糊涂百姓;有的是对财务管理制度太熟悉了,对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工作流程等内部控制约束机制避重就轻,有的是超越权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现实工作中村级的一些重大支出事项和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方面产生的不稳定问题集中表现为制度规定要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而以村两委班子会通过或村委扩大会议通过,如果说没有相关制度规定的事项则以相关领导拍板定夺。

三、监督机制问题

1、体现在村内财务内控监督制失衡。尤其是对处于村级财务管理金字塔顶的一把手的监督失去有效的控制。一但失去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村级运转将失控。目前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中暴露出的部分村主要负责人的经济问题和部分村连干部分配都无法落实的现象即是因此而造成。

2、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内部代理记账中的监督机制不严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代理记账业务操作规范,对代理记账主要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的办法,代理记账人员的主观意识决定代理记账的优劣。

3、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机制有待进一 步加强。现实中纪检监察部门对有经济问题的村干部处理案件表明,与其在事后挥泪斩马谡,不如及早的介入镇村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的活动中,从源头保护基层干部。

四、管理理念问题

财务问题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综合分析影响农村财务和村级经济发展进程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的理念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1、管理的理念不新。管理没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认识上的不足带来实践中的差距,财务管理的全局意识狭隘,工作的起点定位不高,总是把管账当作管理,把做账当作监督。管理缺乏前瞻性,实践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满足于算账、记账就是服务的一般想法。

2、经营意识不浓。理财聚财的观念淡簿,导致集体经济止步不前,造成整个农村发展滞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3、服务的意识不强。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衰退是农村财务长期以来没有大起色的根源,造成管理机构提供的服务供给和群众及基层的需要不成正比。撕裂社会关注的热情,无法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管理的共鸣。

对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对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创新管理机制

乡镇党委、政府、县经管局,财政所村级组织应进一步 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落实各自的领导责任,理顺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障碍。

1、镇委、政府应将村级财经委员的业务考核部分改为由财政所进行,改善只管事不管人的软约束现状。

2、财政所应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正确的履行财务监督和管理的职责,配备独立于农村经营管理和财政零户统管之外的专职财务审计人员或审计小组。制定镇村两级财务审计中长期规划,对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的农村财务进行常规性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

3、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严格依法选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具体落实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规定,由村级讨论确定其待遇。在组织管理上民主理财小组直接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在业务管理上由财政所具体指导,由镇政府在对村的转移支付中单列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工资,由财政所负责考核发放。

4、改进村级财经管理人员的任用或选拨机制。现行的村级组织其实是兼备了村民委员会和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其会计管理人员按相关法规可以由上一级组织进行任免;另外也可以在现行村级换届选举中先选出村委成员,再进行分工,以免选举的财经委员不懂业务,造成工作被动,埋下财务隐患。

5、规范资金划拨程序,加大资金使用监督力度。同时 向上争取协调县级以上各部门对村级资金划拨管理的支持与配合;专项资金的拨付和账务管理应全部转入财政机关负责,对相关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报账程序,账务处理办法县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发文确定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报账制,杜绝弊端。

二、健全制度,狠抓执行监查

1、在财务管理方面乡镇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形成一个模式。做到“八统一”,即财务管理制度统一;业务操作流程统一;财务票证统一;记账方式统一;统一到一家银行开户;统一财务档案管理;统一财务日常公开内容,统一会计报表。

2、财政所应加大对新时期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和起草工作。对已出台的所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次清理,对不合适宜的制度坚决废止,需要完善的进行补充修正,需要规范的重新起草制定;另外可结合责任考核组织人员加大对核算会计和村级执行财务制度的检查力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代理记账会计参加所管村每个季度召开的民主理财会议,零距离的感知每一张收支凭证的真实合法性,从入口上把关监督,财政所每季度或每半年组织专人进行财务检查纠偏整改。

三、强化管理,控制权衡机制

1、在树立一把手的权威的同时,一把手要自觉的接受 监督,党委政府要明文规定村级负责人管财务而不直接经手财务,经手财务的人按章办事,对单位负责人负责。

2、结算中心的代理记账要形成成熟的操作规范,结算会计对代理记账会计凭证的审核和账务的处理应与个人的责、权、利相挂钩,并形成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结算会计轮岗。

3、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经常性工作联系机制和重大经济事项的介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或听取相关财务情况汇报。

四、以人为本,增强服务理念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为财务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息息相关。

目前村级财经委员中有会计证的所占比例较低。一方面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后一部分新当选的财经委员由于完全不懂业务迫切的需要专门进行培训学习。另一方面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刚出台不久,镇村两级财务管理人员都有必要进行系统的集中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新形势下的村级财务运转现状一再表明,当前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要求财务人员会算账,记账,而且需要一批会谋事的管理人员和一批会办事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要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把财务管理工 作细化为账务管理和资产运营,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向经营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合理规避债务风险,以缓解日益紧张的镇村两级债务危机。

总之,农村财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的通力全作,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狠抓工作落实,才能再谱农村财务管理的新篇章。

第五篇:当前政务和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内容提要:让权力摆脱“暗箱操作”,实现“阳光工程”是新时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机制。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从讲政治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利运行受到公开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但是,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当前的政务和村务公开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本文将对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1、“冷热不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上级党委、政府开展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工作部署得也比较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比较高,但市属的一些单位、部门、村对开展政务、村务公开认识不足,行动不快。从有关部门在我市的调查情况看,全市112个乡镇、市直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比较好的57个,占50.9%,中的45个,占40.2%,差的10个,占8.9%;全市447个村,村务公开做得比较好的有157个,占35.1%,中的237个,占53%,差的有53个,占11.9%。二是“温差较大”。各个单位、部门、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有的单位搞的好,有的则不尽人意。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也不平衡。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时间较全面较及时。但时间一久就松劲了,有的干脆保持原样,让公开栏的纸发黄、变样“独领风骚”。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没时间过问时,则无人问津。

2、“以点带面”,公开项目“单打一”,没有做到应公开的全面公开。一些单位或村的公开项目只限于上级规定公开的项目,对群众要求公开但不在规定项目的其他事项不予公开。有的只公布上级规定的部分项目,代替政务和村务的全面公开。也有的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

3、“避重就轻”,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随意性较大。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有的部门单位、村专门只公开一些不疼不痒的政务而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却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生米煮成熟饭”。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财务收支等重要项目没有做到逐笔逐项地公开,而搞半公开、假公开,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使政务、村务公开成为“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的“皮影戏”。有的只公开容易公开的内容,对难以公开的内容则不公开或“轻描淡写”,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有的部门单位、村为了显示政绩,则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

4、“形式单一”,公开内容只限于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群众知晓面不大。一些部门单位、村从始至今只通过公开栏单一形式进行公开,很少根据各部门单位、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公开。如:打印成明白簿、公开卡,分发到干部群众手里、召集村民会议或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利用党员代表会议或人大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更别谈利用广播、网络、闭路电视等传播工具公开。有的单位虽有公开栏,但却深藏闺中,在院内、室内挂一块公开栏,群众不容易看得到。特别是一些自然村较多的村,无法做到村村设立公开栏,有的只有主村设公开栏,其他自然村没有,还有的单位或村公开栏不是设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干部群众很难看到公开栏里公开的内容。

5、“无序运作”,公开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公开随意性大。政务、村务公开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得及签就上墙公开了,没有经过领导班子或村民监督小组集体研究。有的单位和村认为公开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询问,不收集群众意见,或充耳不闻群众的批评建议更别谈及时纠正公开中出现的错误,不能达到应有的公开效果。

6、“时效不强”,公开不及时。一些单位和村的干部不把村务、政务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听说上级要检查,他们才赶紧组织人员,各司其职,半天时间,公开栏就粉刷一新,内容也全部上墙。检查一过,任务就算完成。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失去公开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1、公开主体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单位、乡镇、村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主体,主要领导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应付态度。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政务、村务公开是上级要求完成的任务,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应付了事。二是厌烦心理。认为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费时、费钱又费力,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三是自以为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办事公道,没拿公家的钱或物,甚至自己还掏腰包,既不瞒上又没欺下,公开则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四是畏难思想。认为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如公开反而会引起群众误解,影响稳定,还是不公开为好。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网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三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主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村主干自身廉政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村干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法律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法盲,有时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为此,各级党委应充分依托各级党校抓好村主干,特别是新任村主干的培训工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法律知识列入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含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