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展双拥文化魅力,促军民融合发展(共五则)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4-67205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3 02:36: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展双拥文化魅力,促军民融合发展

展双拥文化魅力,促军民融合发展

双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双拥文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兴军的重要精神,又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有效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基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体现了广大军民的根本利益。军民融合需要双拥文化的引领。实践表明,双拥文化做好了,广大军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军地优势资源充分聚合,由此产生的共生效应将会有力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当下,我们更应重视双拥文化建设,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促进双拥工作和军民融合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新型农村建设,促进军农融合发展

在开展军民共建文化活动中,我们努力让先进军事文化渗透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在村级文化活动阵地中建有军事文化的“自留地”---“民兵之家”,通过悬挂英雄画像、国防宣传标语,开辟优秀读物园地,并免费发放《参考消息》、《解放军报》,使优秀军事文化进村入户、落地生根,为村民们打造崭新的国防文化中心;邀请村中老军人、老战士作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报告,举办村村之间的革命历史教育讲座活动,以村村互相交流打造新农村建设双拥文化软实力;定期放映《太行山上》、《地道战》、《挺进大别山》、《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经典红色电影,组织村民编排抗日战争军民同仇敌忾、新中国建设时期军民披荆斩棘、改革开放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等不同时期的文艺节目,并在村民文化中心安排节目演出,激发村民爱国爱军热情;在村里灯箱、广告牌、墙体上印制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标语,定期通过广播朗读优秀文章、先进事迹、双拥模范,鼓励青年踊跃参军,投入国防事业;在村办学校开设军事国防教育课堂,邀请经验丰富的退伍军人、老师教授国防军事知识,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拥军爱国的思想……将一个个红色“嵌”入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探索国防教育深化拓展的新途径、新平台,发挥出军民文化共建的政治和社会效益,在新农村建设中辐射散发国防教育的文化正能量,实现“以文兴农,以农兴军,以军促农”,促进双拥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融合又好又快发展。

走上街道走入社区,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双拥工作建设需走上街道、走入社区、走进企业、走到家庭,在广场、公园、社区绿地建设双拥文化长廊、军史背景墙等,在各公交站点开设国防宣传标语,以文字的力量教育人、激励人,以图片的力量感染人、熏陶人,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环境,增强教育普及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建设双拥一条街,临街商户、门店、停车场等地设置双拥宣传标语标志,拓宽了双拥建设的参与范围,宣传国家的优抚政策,颂扬优抚对象的先进事迹,让优抚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传播双拥知识;重点打造“革命故事宣讲团”文化品牌,组织老八路、老英模、老党员打造“革命故事宣讲团”面向社会,义务承担起辅导青少年,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借助社会力量,挖掘整理山西革命烈士故事,组织革命故事演讲比赛,举办革命英模故事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导社区、团体开展唱爱国歌曲、看红色影视、讲革命故事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军民在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促进形成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文化自觉。同时,大力宣扬军地涌现出的双拥模范事迹,总结推广双拥创新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形成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力。创作双拥文化精品,提升双拥文化内涵

文化精品是一个时代文艺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文化繁荣的方向。创作震撼的双拥文化力作精品,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品质保证,《亮剑》、《北平无战事》、《潜伏》、《长沙保卫战》等优秀剧作深深地感染着群众,这些优秀文艺作品的播出都在群众中引起爱国爱军的小浪潮;我们更需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为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军政军民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创作出融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政策制度于一体的的影视、小说、散文等文化佳作,让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在耳熟能详中砥砺精神、锤炼品质、陶冶情操;当地剧团要突出双拥艺术,培养文艺骨干,编演山西精品双拥节目,定期为驻地群众和驻军奉献艺术盛宴;同时,必须加强双拥和国防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双拥文化建设者和传播者的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参与和领导双拥工作,弘扬社会主义双拥文化,提高文化双拥水平,提升双拥文化内涵。

借“互联网+”东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我们需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双拥工作发展,建立双拥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双拥平台、互联网+军队电子商务、互联网+双拥教育服务、互联网+军人军属医疗服务、互联网+军属健康养老等等,依靠“互联网+”强大创造力,将双拥工作与“互联网+”进行高度融合,大力发展双拥文化,促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文化搭台,双拥唱戏。改革开放不能忘记光荣传统,文化建设不能遗缺双拥文化。把双拥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来认识,用先进文化引领双拥工作发展方向。把双拥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部署,用优秀文化凝聚广大军民奋斗力量。把双拥文化建设当做重要政治责任来推动,进一步加强双拥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先进双拥文化思想,对于引领双拥文化发展方向,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以文兴军,以文强军,进一步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第二篇:展巾帼魅力 促和谐发展

展巾帼魅力 促和谐发展

---沙洋县广坪小学庆“三•八”系列活动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为了纪念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3周年,让全体女教职员工过一个健康、和谐、快乐、温馨、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坪小学工会在3月7日下午以“展巾帼魅力,促和谐发展”为主题活动,开展了女教师撰写《幸福女性•幸福荆门》征文比赛、广场舞比赛、篮球接力竞赛等系列庆祝活动。此次活动使全校的女教职工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增强了女教职工重视自身身心健康的意识,增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构

建。提高了“做健康幸福好女人,撑事业家庭半边天”的责任感。通过此次庆祝活动,希望她们在新的航程中,继续发扬勤勉敬业的优良作风,自觉加强修养,以高尚的人格、丰富的学识,教育、影响学生及家人,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广坪小学最可爱的人!

第三篇:军民融合发展上半年工作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上半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省市全面创新改革工作要求,围绕“奋力建设大车都,勇当‘东进’排头兵”目标,以“兵装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工作,目前已形成xx家航天系企业和xx家兵装系企业为主的军民融合发展两大体系格局,拥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xx家,xx家企业设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光明光电、华川电装、航天龙宇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我区仅x家国家级技术中心)。按照《x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xxxx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通知》现将xxxx年上半年军民融合工作汇报如下。

一、xxxx年上半年军民融合开展情况

一是军民融合主体不断壮大。

xxxx年上半年我区获得保密资质单位xx家;获批军民融合企业xx家;获批军民融合优势民营企业x家;组织申报军民融合企业x家、x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政策资金项目x项。

二是积极打造军民融合孵化器。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拟建设“x经开区军民融合科技园”,园区占地

xxxxx平方米,搭建“军工+”

军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专注军民融合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军地协调、需求对接新格局,形成军民深度融合高技新术集聚区。

三是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推动。

在与航天七院就园区规划建设再次讨论后,与区工投公司经过深入交流,为推动园区建设,切实抓好示范园顶层设计,区政府安排由区工投公司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园区产业规划,对园区核心功能、建设模式、发展产业进行深入策划;兵装工业园加快建设,目前北区x个项目预计年内竣工投产,南区x个项目(x工业)正在加快建设。

二、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产业规划滞后。

尽管x市已经与航天七院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但受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其它项目用地的影响,我区航空航天产业园选址问题一直没有落实,园区投资运营模式、产业发展方向尚不明晰。

二是产业规模偏小。

尽管我区军民融合产值近xxx亿元,但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偏小,相比于发展迅猛的汽车产业,军民融合企业对我区工业经济支撑还不够强,还不能起到引领作用。

三是招商储备不足。

xxxx年签约的x科泰、航天精诚、哈工大机器人三个项目总投资仅为xx亿元,目前正在跟进的xx个项目大多处于企业内部论证阶段,签约落地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对于xxxx年实现xxx亿元产值的长远目标来说,缺乏重大项目支撑。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

我区与各大军工企业互动较少,定期联系会议制度落实不够,在推动“军转民”工作上,政府积极性高,而军工企业受到内部体制机制障碍,一些技术成果束之高阁,难以转化,军工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繁琐,审批流程复杂,导致一些项目迟迟不能落地。

三、xxxx年下半年军民融合工作安排

在中央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省委将军民融合作为全创改革“x号工程”的重点工作、市委提出打通两个通道——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融合通道的大背景下,为加快推动我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xxxx年下半年将围绕抓好三件重大工作:

一是抓园区规划建设。

为拓展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园规划建设,重点发展北斗导航、商业火箭等产业;

促进兵装工业园北区x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南区x个项目(x工业)加快建设;

加快推进中物泰格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园;加强与x工博会、机器人在线合作,加快引进机器人产业园,建设集机器人集散中心、展示中心、研发生产培训基地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园区。

二是抓项目招商促建。

加快策划储备一批,重点跟踪引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南总部、航天七院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航天恒星、机器人在线展示交易中心等xx个项目;加快开工一批,重点推动x科泰、哈工大机器人、航天模塑、航天精诚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全力推进华川工业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竣工一批,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x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

三是抓创新主体培育。

做强军民融合支柱企业,支持x等省级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再上台阶;培育军民融合中小企业,进一步支持虹波实业、宏明电子科大等军民融合创新成长型企业做强做大;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入市场运作模式,制定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加快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提升我区经济证券化水平。

第四篇:人防军民融合发展

人防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人防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在工作中,市人防办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动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贯彻实施,认真做好人防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编制完成《攀枝花市人民防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攀枝花市人防建设规划(2015-2030)》。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专项规划统筹衔接,抓好规划审查、审批和落实工作。城市地下交通、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防护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实现人防建设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努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一是严格执行人防易地建设费征收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城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程建设,扩大人防工程总量、增加人均掩蔽面积。“十二五”期间,全市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新增人防工程建筑面积231558.16平方米,相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约240%;人防工程竣工面积67962.58平方米,年均新增面积1.35万平方米,“十二五”末全市人防工程累计使用面积达到327300平方米,全市市级累计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达1亿元。2017年力争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2000万元以上,实现社会资金投资人防工程建设8500万元。二是把继续探索人防工程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人防工程日常管理融入东区炳草岗街道阳城社区综合治理体系,确保人防工程始终保持较好的使用效能和战备状态。

充分开发利用人防工程作仓储、物流、商贸、蘑菇种植、车库等,增强经济活力和人防发展后劲。利用人防资源积极服务民生,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新建小区地下车库主要由人防工程提供,有效缓解地面车位紧张情况。同时积极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让人防建设真正惠及民生,造福于民。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新增停车位2500个,安排就业3000人,直管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率达70%,平战结合净收入450万元以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着力抓好攀枝花市人防基本指挥所、民防宣教中心两个PPP项目的建设,继续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防建设,积极探索推广人防工程建设PPP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不断增强人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已有的竹湖园地下商城、市中心广场地下宫商城等一批项目的基础上,以社会资金为主投资上亿元打造市中心广场人防商业项目,建成后既可起到疏散交通、人车分流的作用,还可增加区域商业设施,提供数百个的就业机会。同时城市人民防空综合防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邵阳传媒网9月9日讯(供稿 邵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夏日的爱莲文化广场环境幽雅,花木掩映,游人如织,已成为我市一处不可多得的城市亮点。这是我市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在人防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

实践证明,只有把人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防工作才有生命力。近年来,市人防办立足人防建设基础差、底子薄的市情,全力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按照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防空独特优势,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高起点规划,引进全国人大代表邓国强投资建设了人民广场人防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承建了爱莲文化广场人防工程,启动了疏散基地项目建设,并科学安排好其他各类人防工程,人民防空真正成为护民工程、利民工程、惠民工程、发展工程,较好地实现了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统一。增强人防实力。市人防办坚持以经济建设带动城市建设,以人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要求,科学安排各类人防工程,加大了对人防工作的投入力度,人防事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人防工程体系更加完善、合理,人均人防掩蔽面积大幅增加,在为我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使人防建设规模、速度和效益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些指标步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人防事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人民广场、爱莲文化广场两处单建式人防工程拉动投资9亿余元,疏散基地将拉动投资6亿余元。其中人民广场项目平时开发作为金百汇商业街,引进步步高超市作为旗舰店,共800多个地下商铺,已成为我市一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每年创造利税1000多万元。爱莲文化广场建设了两处下沉式广场,为平战结合发展小商业创造了条件。

改善城市面貌。人民广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按旧城改造的最高标准,完成了区域内10余种市政管线管网迁改施工和提质改造,同步对人民广场、东大路、东风路、五一南路进行了提质改造,完成城市配套改造面积5.5万平方米。使人民广场从原来的“乱窝子”变成了市民过街、购物、停车、创业、休闲、避暑的重要平台。爱莲文化广场项目配套完成城市改造面积12.5万平方米,将行政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地面爱莲文化广场已经成为邵阳的新地标。人民广场、爱莲文化广场两个项目均设计建设了大型地下车库,建设地上地下停车位2000余个,有效实现了人车分流,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问题。疏散基地将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市民公园。

锤炼人防队伍。市人防办将自建项目当成战场、考场和舞台,通过项目建设,着力促进人防干部职工提升能力本领、锤炼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效能,让人防干部职工在项目建设一线成长。人防干部职工们凭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聚力攻坚”的奋斗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克服了施工环境不佳、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资金短缺、施工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努力把每一个人防项目建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融合工程,在为人防建设、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为自己的人生写下精彩的一笔。

二、荆门人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荆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积极主动作为,成立了由军分区司令员任组长的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军民融合项目工作办公室,由市经信委国防科工办专门负责全市军民融合工作的推进,加强与省国防科工办、省市军分区、省市人防办、各军工集团的沟通联系,以项目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军民融合取得实效。

(二)强化了规划引领和政策推动作用。2015年编制出台《荆门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高起点谋划荆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6年市经信委从推动人防工程项目对接和落地建设、推进民品参军拓展市场、促进军民技术交流合作、加强要素保障等四大方面出台了《荆门市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为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荆门人防主动作为,协调市发改委、住建、规划、交通、卫生、文体等部门,在全省率先编制《荆门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将城市地下空间的防护、交通、商业、医疗、文化娱乐、公共停车场等各种功能优化布局,深入落实“平战结合”建设方针,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三)拓展了人防工程的公共服务功能。今年10月,双喜片区公共人防工程兼顾市民广场地下停车场项目已竣工验收,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战时能够掩蔽人员6500余人,平时功能为停车场,可为社会提供442个停车位。从今年2月份开始,荆门人防强力推进天龙公共人防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战时功能为人员掩蔽部和综合物资库,平时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场、运动休闲及商业经营,建成后将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单建掘开式公共人防工程,2000个停车位将有效解决象山大道停车难问题,同时将为社会提供就业800多个,运动休闲和商业经营将为我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牌楼、泉洼、周河三个人防疏散地域相继建成,不仅提供了人口疏散和安置保障能力,而且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融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人防发展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转变人民防空建设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发挥人民防空的公共服务功能,把人民防空工程用作公共服务设施和用于搭建“双创”平台,发展新业态。充分利用现有人民防空工程,最大限度服务交通、停车、商业、仓储、休闲、宣传教育等。建一个工程之初不仅要考虑其战备效益,还应充分调研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只依靠政策性收费来筹措人防建设资金,而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采用PPP模式利用社会资本投资人防工程建设。

三、主动作为,将融合式发展落实到位

第一、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范性文件。随着襄阳市“两个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有一个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范性文件。但目前我国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立法却十分薄弱。《人民防空法》、《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明确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但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未作具体规定。地方立法现状也比较滞后,仅广州、深圳等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因此,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非常必要。2012年,市民防办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迅速成立专班,组织精干力量赴广州、温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认真搜集资料撰稿,查找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参考借鉴了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襄阳实际,代市政府起草了《襄阳市市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办法〉起草说明的情况汇报》等文件材料。在市法制办的指导审核下,与上位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比对,进行逐条梳理和斟酌,两次召开政府协调会,充分吸纳了市直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反复修改,几经易稿,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打磨,2013年6月,该《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襄阳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范性文件的城市。

第二、把人民防空规划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民防办根据城市所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结合城市防空袭预案、人口密度、水陆交通及行政管理区划等现状,通盘规划城市建设与人防工程、通信警报、应急机制和应急平台、人防宣传等项建设,确保从源头上合理规划布局人防项目建设,形成完整的城市人防综合规划体系。2013年市民防办聘请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院公共安全研究所编制了《襄阳市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规划》,2014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已报市政府审批。

第三、切实将人防建设主动融入城市建设大局。首先,把人防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源头上落实了人防工程建设要求,贯彻人防标准规范。切实将规划内容落到实处,不论新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依法修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民防空建设,确保城市发展到哪里,人防工程就建设到哪里。统筹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人防工程在节约城市建设用地、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在东津新区规划建设中,至始至终都贯彻了人防要求,落实了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规划,确保了新区建设与人防工程建设的同步推进。

其次,主动融入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人防工程结建。近三年来,襄阳市人防结建工程审批量、竣工量以及易地建设费征收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同步增长,是这多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其三,充分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利用人防工程作仓储、物流、加工、商贸、车库等,增强经济活力,增强人防发展后劲。利用人防资源积极服务民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等场所,积极努力多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让人防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民生、造福于民。同时把落实防护要求作为建设质量的抓手,提升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在规划设计、审查审批、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全过程都主动融合,严格落实防护要求,确保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关,为“两防一体化”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同时加强人防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如:消防安全管理、市场管理、工程维护管理等,也已成为人防工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四、切实将人防建设主动融入应急管理体系。一是积极主动参与。市民防办以人防战备资源积极参与政府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为切入点,将人防建设全面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人防部门作为应急管理成员单位,承担了相应职能。二是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人防战备资源为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服务。三是完成指挥平台对接。加强基本指挥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各级指挥中心之间及其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应急救援提供指挥保障。四是抓好人防专业队伍建设。要把人防专业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突出抓好人防特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训练,将其作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有生力量,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五是实行联合训练。与湖北省机动通信局联合开展训练,互相学习观摩,开展现场培训,相互交流提高。

同时,为进一步融入应急管理,市民防办重点推进人防信息化建设。人防信息化建设是人防工作的重头戏,是战时人防部门组织指挥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力推进融合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抓好指挥所建设。人防机动指挥所和固定指挥所的建设,实现地面与地下、固定与机动、上级与下级互联互通。其次,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完善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合理配备设备设施,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结构关系,拓展指挥功能,全面推进多模式,多手段的相互融合,建成统一高效,快速灵敏的信息传输平台,确保战时指挥机关和平时应急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畅通,情况及时掌握。积极利用人防信息网络资源,按照平战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要求,把人防指挥体制与政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体制有机衔接起来,把人防各类专业队伍纳入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将其作为政府防灾救灾的重要力量;把人防指挥设施、信息传输网络和警报设备设施用于保障平时应急救援行动

第五、切实将防空知识宣传主动融入社会科普教育。把人民防空知识与社会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学普及,推动人防教育与防灾应急教育相结合,要通过完善体系、建立阵地、改进方式,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开展城市防空防灾演练,深化防空防灾教育培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国防观念和防灾避险防护意识。普及防空防灾知识,提升群众防灾技能,是避免灾害、有生力量减员的重要环节。因此,人民群众的防空防灾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仅人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走融合式发展模式,动员社会的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做到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刊有文等宣传教育效果,让群众充分了解防空防灾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防护能力,实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在灾难来临时得到有效保障。这几年,市民防办通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防空防灾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训练,提高了大、中、小学生的防空防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每年的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科普日、国防教育月、国家宪法日,该办都通过新闻媒体、各种新媒体和现场宣传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普法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空防震意识,同时也扩大了民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和认知度。

人民防空训练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17-02-23 来源:中国论文网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快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防空训练作为人民防空建设中最具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着眼于军事斗争人民防空准备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人民防空训练领域,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民防空训练保障现代化水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理解人民防空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本质内涵

人民防空建设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把人民防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入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训练、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把人民防空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人民防空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的后劲,实现“1加1大于2的效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为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其本质是将人民防空建设有机地融入经济社会建设,谋求人民防空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是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不断完善人民防空战备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机制

在当前和平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防空战备训练工作难落实的重点对象是建立在有关行业、单位的专业队伍。目前,人民防空领域自身掌握的专业队伍仅为信息保障、生化救援方面的少量人员和工程设计、抢修方面的部分技术人员,换言之,专业队伍多数组建在有关行业、单位之中。对此,我们要建立完善各种训练保障机制:

(一)加强专业队伍编成和应急使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主导,与有关部门、单位协商协作构建,采取基于任务需求的模式,对各种专业力量进行统编混配,以满足联合行动的需要;应急使用机制的建立结合防空防灾一体化实践的探索适时促成,人民防空部门承担什么样的平时应急救援职能任务,即应有调度使用相关专业队伍的权力;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和补充机制,以专业队伍所在行业、单位负责为主,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和负责战时防空袭特需器材工具的模式建立。

(二)与当地省军区(警备区、卫戍区)各级军事机关协调建立与民兵训练相结合的训练保障机制

将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训练纳入到民兵训练之中,混合或各自编组,共同安排训练计划,统一组织施训,训练设施、教员等保障共享,训练经费从民兵训练经费、人民防空训练经费和专业队伍所在单位有关经费中支出。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机制与各自专业队伍的战时编成和使用无关,仅仅是解决平时训练问题。

(三)与有关行业、单位单独建立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训练保障机制

围绕在职在岗训练、分队合同训练和城市人民防空综合演练,在科目、内容、时间、人员、经费、考核等方面的安排上,针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制度规定,日常训练机制主要是结合专业队伍所在单位生产、业务等平时工作,形成以在职在岗为主练技术、以短期大分散小集中教学培训为主练战术、以结合本单位组织的平时应急处突训练为主练协同、以训练计划和检查考核为抓手的训练机制,促进训练任务的落实。

三、逐步构建人民防空网络化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平台

网络化训练是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基本形式,也是目前人民防空训练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联合、集成不够,与地方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网络联动不够,有些省市的建设发展也比较滞后,应适应需要,区分类别,加大投入,强化统管,积极加快推进。

(一)建立网上训练平台

省级以上人民防空部门,应建设能够融合的广域训练专网,架起“信息高铁”,进一步走开网上训、网上演、网上考、网上研的训练路子;具备兼容交链条件下的各级人民防空指挥机关,应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核心,研发移植各类指挥、防护目标、疏散救援模拟仿真、态势生成、导调传输、教学授课、训练管理等软件系统,充实完善各类数据库,构建具有区域异地授课、多级同网联训、联演、联研、联考等多种功能的训练综合信息平台。

(二)广泛开展网络运用训练

在使用管理中发现问题,进而完善、丰富和拓展功能。相互存在“烟囱”和“隔断”的单位,应按照统一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自上而下总体设计、由下而上逐级集成,尽快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形成通联链路。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单位,应集中力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训练信息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充分利用指挥所信息系统,日常办公系统和其它可资利用的党政机关网络系统,通过加注训练功能,提供训练保障平台。

(三)积极推进城市各类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共训

紧贴人民防空的职能任务,把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人民防空训练演练,作为平时人民防空训练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多赢的局面。

四、积极探索人民防空基地化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模式

建设发展以信息化为主体特征的现代化人民防空训练基地,是提升人民防空训练质量效益,保障人民防空联合训练、集成训练的重要依托。各级人民防空部门应本着兼顾兼容的思路,与城市相关训练培训机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训练场所,同时,充分利用人民防空指挥所、应急指挥中心、疏散基地、办公场所等环境和条件,构建人民防空训练基地。

(一)建立集中训练基地

国家层面,应在各战略方向,与有关军区、省市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人民防空训练基地。

(二)建立区域性训练基地

各省市应搞好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和力量,统一组织建设本地区人民防空训练基地。

(三)建设本级训练场所

市、区、县人民防空部门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工作任务,建设本级的集成训练场所。

通过三级联建,进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配套化和布局合理、系统强大、手段先进、功能完备、多场联动、军民融合保障的新型基地体系,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各级一体、跨区支援保障,联合训练的总体训练保障需求。

五、努力提升人民防空模拟仿真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层次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训练,很多训练内容都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来实现,因此,加强人民防空模拟仿真训练环境和条件建设,是提高模拟仿真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军地联合协作攻关机制

通过组织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力量,联合协作攻关,多途径改造、研发信息化程度高的模拟仿真训练软件系统和训练装备器材。

(二)集中建立人民防空模拟仿真训练室

在各级各类人民防空训练场所和专兼用训练系统,训练中心,嵌入、安装模拟仿真训练软件,提高人民防空训练实战化的逼真程度。

(三)加强人民防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模拟仿真训练

着眼信息化战场的复杂电磁环境,最大限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构设种类多样、动态交迭的电磁环境,以建实战化背景为目标,提高模拟仿真训练效果。

人民防空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是一项为民造福的事业,人民防空训练作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紧密相连,因此,加强人民防空训练,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民防空训练保障现代化水平,是人民防空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市人民防空会议强调:加快构建人民防空体系 创建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6年08月31日

8月30日,全市召开人民防空会议,认真总结我市“十二五”人防建设经验,安排部署“十三五”人防建设任务。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使命意识,充分认识加强人民防空的重大意义,加快构建人民防空体系,努力形成人民防空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市委副书记、市长邢国辉,市委常委、石家庄警备区司令员鲍际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石家庄作为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和首都的南大门,在维护首都安全维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护城河”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推进人防建设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强化举措,最大限度把人防工程建设的潜力挖掘、释放出来,把人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要求,强化融合意识,在城市建设中统筹规划人民防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出、多元投入,把人防工程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重点区域公共人防工程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强化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能力,加强数据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提高防护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人防潜力,全面提升现有人防工程的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新建人防工程的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民防空在应急指挥中的作用。

会议强调,人防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快形成人防建设的巨大合力,各县(市)区要把人防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健全机构,配齐人员,确保工作有效开展。要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人防意识。各部门要加强配合,有序推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盘活资源:人防工程“住”进大产业——吉林省发展人防经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

子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25 来源:中国军网

“等闲”之处莫等闲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曾经以“共和国长子”闻名于世的东北地区一度暗淡下来。面对去产能、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东北地区“保增长”压力巨大。压力亦动力,思索亦探索——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在思考:如何让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与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如何立足优势、顺势而为,在双重变奏中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机?

吉林省军地各级在探索中发现,挖掘人防工程的潜力,把“闲置”的人防工程利用起来,此举不仅满足了安全需要,更催生了裂变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融合眼看到两面:把闲置工程用起来 “地下长城”应运而生

5月16日,吉林省首家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全国首家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

如何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防护,又不给经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这曾经是让吉林省人防办主任王涌慧特别犯愁的一个课题。

放眼当今社会,数据既是经济建设的血液,更是未来战争的命脉。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水源、电站及市政基础设施延伸到如今的网络大数据中心。2016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要把网络信息数据安全上升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

当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赶上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人防工程作为曾经的闲置工程也被重新纳入吉林省党政领导的视野:“地下长城”应运而生,省去了征地、建设和维护等费用,大幅减少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投资,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人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专家考察认为,与传统的地上数据灾备中心相比,这一有益探索的重大意义在于积极推动人防融入军事斗争准备、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融合手热情召唤:把闲散资金聚集起来 “民间资本”用得其所 记者在灾备中心看到,人防工事内温度恒定,可控制在8至14℃。一排排机柜摆放整齐,各种供电、制冷机器高速运转。“灾备中心具有防核、防化、防磁暴、防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数据真正实现了‘高枕无忧’。”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大产业“住”进人防工程,充分发挥了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现在看,利用人防工程建设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有两个“好”:第一好是总体运营费用较地面节省60%;第二好是具备防核、防化、防磁暴、防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战争级防护能力。

这两个“好”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还要归功于“民间资本”的巨大贡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探月工程都能向民间资本开放,人防工程为什么不能?“我们就是要让‘民间资本’上天入地!”决策者的豪迈激活了“民间资本”的热情。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人防系统降低民间资本建设人防工程的门槛,全省民间资本投入24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30%。

北部战区一位领导说,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就得像发现人防工程一样,不断发现潜在的“富矿”;就得像吸引“民间资本”一样,善于凝聚各方力量。

融合策务实求真:把等闲优势发挥出来 告别“老三样”时代

在全国首家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发布会上,中国联通、国科量子、中交信通、世纪互联等十余家企业争相签约。

过去,这些人防工程被不少人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而今,丰富的人防工程资源无疑成了吉林发展的“财富”。从“包袱”到“财富”,变劣势为优势,中间的“路径选择”就是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省领导介绍,吉林在巩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样”的同时,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条新路。

已经正常运行的大数据灾备中心,可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数据处理、存储和灾备服务。而今,打造成国际化的数据处理与数据灾备产业基地,已成为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努力的一个方向。

从经济建设的跟跑者到大数据产业的领跑者,吉林省新兴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经济观察家认为,这归功于军民融合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两大战略的相互衔接、相映生辉。初尝甜头的东北人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在思考:东北地区还有哪些优势资源可以挖掘?哪些领域可“复制”人防工程的现成经验?军民融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去产能、调结构的过程中,究竟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记者感言 ■刘建伟

用好这个“超级杠杆”

一个小小的思路转变,从一项满足安全之需新举措做起,到形成发展合力,激活整个大数据产业,再到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活力动能。这的确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之所以能激发如此大的动能,是新举措背后的大战略。如果说人防工程如一个支点,军民融合就是一个蕴含巨大能量的“超级杠杆”——找不准位置,就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拿捏得当就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效益。

用好“超级杠杆”,一要敢用,二要会用,三要善于做好示范。一人一地用好“杠杆”,满足的只是局部需求;大家都能用好,迎来的是满盘皆活。

谢伏瞻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做好人防工作有备无患。要准确把握人民防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使命、新要求、新路径,深刻认识人防的战略性、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人防工作真正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大局中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把人防工作做好。二要明确目标任务。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的奋斗目标,认真落实我省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人防建设“十三五”规划,推进重大工作专项和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推动河南人防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三要坚持融合发展。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注重人防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规划建设,把人防工程建设与市政、住建、交通、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满足防空袭、防灾害、防事故、防恐怖袭击等需要,服务于交通、停车、仓储等民生领域,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人防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好人防军政共同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高度重视人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人防建设重大问题。要加强人防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动人防战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努力把河南的人防事业做好。

山东省推进人防工程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纪事(2012-06-29 16:54:08)转载▼

标签: 分类: 山东人防 杂谈

今年5月3日,是济南“五三惨案”84周年纪念日。这天,随着防空警报拉响,由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的城市防空袭演练,在济南市天桥区、济阳县等地拉开帷幕。记者在山东物业管理学院看到,参演师生快速从教室跑出进入地下防空设施,演练秩序井井有条。

新形势下,山东省把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急建设结合起来抓,走出了一条人防工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如今,人防工程已成为齐鲁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防工程利用——年产值达22亿元

站在青岛中央广场规划图前,感受到的是青岛人对人防工程谋篇布局的大手笔:中央广场有三层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规模较大的地下商业中心。

地下空间开发程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考量着这座城市决策者的人防观念。“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各地认真开展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该省已有81个县市区完成了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工作,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付诸实施。德州市推出的“地下德州”战略,明确提出“建地上必须先建地下,建地下必须兼顾人防”的要求,制定出台《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逐步建立以地下商业中心、停车场、过街通道、商业街为主要内容的地下人防工程开发利用体系。

与“十五”末相比,山东人防工程平时开发利用面积增长189%,利用率达到70%,创造就业岗位16.25万个,年产值达到22亿元,增长33%,年创利税达到8334万元,增长46%。

人防工程建设——五年增加130%

着眼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山东各地积极利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拓宽、广场建设等机遇,提高人防建设与使用的效率。近年来,山东省每年建成的人防工程,相当于增加了2000亩土地。

“十一五”期间,针对人防工程防护体系不健全、专用人防工程不能满足城市防空需要的问题,在健全省市县三级防空指挥所建设的同时,该省大力推进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工程建设,提高各种专业工程的比例,为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救灾提供了配套完善的防护工程。记者了解到,较之“十五”末,目前该省人防工程总量增长达130%,城市人均掩蔽面积增加0.23平方米,同时,各类专业救护防护分队相继成立,各类应急应战设施不断完善。

从远处眺望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令人惊叹的是船式楼群设计,4座大楼犹如一个个展开的风帆在远航,而看不到的景观在地下。这座医院在规划之初,济南市人防办就与工程方积极协商设计,建成了战时救护所、医疗救护器材库、医疗救护车车库等地下人防工程,满足了战时防空袭、平时救灾医疗救护需要。

人防工程资金——社会筹集300多亿元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石油、化工等战争潜力工业和城市供电、供气、供水、通信等生命线成为空袭重点目标。这个残酷现实让满怀忧患意识的山东各级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中城市人防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以前,人防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单

一、建设数量少。为解决人防工程融资难问题,山东省人防办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明确法定义务之外建设的人防工程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将地下空间使用权纳入土地拍卖市场等举措。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山东省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设人防工程,走出了一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在2011年“鲁港合作招商周”活动中,该省有75个人防工程建设项目签订社会化合作协议,总建筑面积达213万平方米。济宁市的太白楼路、临沂市的人民公园、青岛市的海琴广场等地下人防工程都是通过明晰产权、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金建成的。

近5年来,山东省共吸引30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人防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人防建设的科学发展。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化人防改革指明了路径。人防是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人防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推进人防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1、深化改革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5年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革命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2、深化改革是推动人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60多年的人防建设发展历史表明,人民防空始终与国家安全形势息息相关,与战争形态巨变同影相随,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人民防空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防建设发展质量效益,有效履行好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救援的历史使命。

3、深化改革是破解人防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是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经过60多年来的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机制体制与完成人防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现代化水平与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不相适应,专业队伍与完成应急任务不相适应,管理方式与市场配置不相适应等。要破解这些难题,只有深化改革,别无路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思,坚定信心,时不我待,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人防建设融合发展,既是新时期人防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人防建设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第六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融合发展以来,各级人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人防加快发展,加快转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融入范围还不够,融入深度还不深,融入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有许多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实践,彻底打破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相互分割,不相适应的格局,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完善融合机制上下功夫。完善融合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人防军政共同领导的这一特有体制机制,健全建立推动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工作协商,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制度机制,畅通融合发展渠道,努力形成职能明确,责权一致,领导履职,协同到位,运转顺畅的互动格局,做到有位到位,有名有实,履职尽责,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要在提升融合层次上下功夫。提升融合层次,就是要实现在顶层设计上融合,切实把人防建设真正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军民融合式发展规划,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计划,纳入各级领导述职内容,在制定政策法规,筹划重大项目,安排建设投资等相关活动时切实落实规划任务,真正做到同规划、同建设,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权大于法的倾向,始终做到一旦规划确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规划,监管规划,真正在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上做文章,推动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三是要在拓展融合领域上下功夫。拓展融合领域,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推进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要求,把融合深度发展贯穿到人防工作全过程。要抓住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防建设转型期,经济发展增长期,城市建设推进期,全面推进人防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公共安全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真正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配置合理,管理有序的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第一、在应急管理上拓展。要进一步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人防信息网络、人防指挥所、疏散地域、物资储备、专业队伍等战备资源,为防灾救灾和重大安保行动提供支援,并在实战处突中锤炼队伍,检验装备,提升能力。第二,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拓展。要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力军作用,主动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落实人防要求,为完善城市功能做出积极贡献。第三,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上拓展。要强化防护目标监管,防护手段完备和防护行动组织上的主导作用,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监督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落实防护要求和建设任务,落实目标考核,推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第四,在市场资源配置上拓展。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优,效率最高”的要求,简化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做到放权、分权,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凡是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和部门自行设定的前置条件一律取消,凡是能交给市场和社会的全部取消,凡是能下放的全部下放,更多、更快释放改革红利;要以市场为导向,放宽门槛,反对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人防投资公司,参与城市基础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参与人防工程设计、监理,创办人防设施设备厂等(除保密要求外),对社会投资兼顾防空需要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贴息贷款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努力把人防建设置于全国和战区大局,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打造新的人防增长极;坚持平战结合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确保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活力,参与人防投资建设,参与市场管理,以市场带动人防产业,以人防产业促进人防建设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第五、在推进人防事业单位改革上拓展。要加快推进人防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力度,切实剥离与人防部门有关联的企业,切实解决好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混岗安置等问题,在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做到该分流的分流,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使其身份清楚,职责清晰,岗位明确,更好发挥作用。

盘点2017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十大历史性事件 2018-01-01 泓泉淼淼

编者按:2017年,注定是载入军民融合光辉史册的战略性元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一年,把军民融合作为必须坚定实施的国家战略并写入党章,成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统领全局工作,将军民融合与创新驱动结合提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审议国防科技工业、军事后勤、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指导性文件等等,无不体现了领袖对于军民融合的重大关切和战略定位。

☆按重要程度排序 事件一:高规格领导机构和高层次办事机构成立

2017年1月22日,为了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总书记担任主任,作为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对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副主任包括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三位时任常委,四位常委在一个新设立领导机构任职的在十八大以来只有2个,除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了。细心的网友细数了委员会成员,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位常委外,还有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军委2位副主席、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任职务,现在有得已是常委)。办公室为中央序列,由时任常委的一位副总理兼任,金壮龙担任常务副主任(正部级),金壮龙曾在国防科工委部门任职,有军工背景也有民用背景,特别是直接领导下C919大飞机的成功足显其领导才干。网上披露的四位局长是来自发改委、工信部、军委战略规划办等部门的核心岗位领导。这样的豪华阵容,这样的高职配备足显中央对于军民融合办事机构的重托和厚望。事件二:党的十九大正式将军民融合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并写入党章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军民融合的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五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五个更加注重”之一,明确了军民融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同作为必须坚持的国家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以及战略任务,要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特点规律的认识升华,是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长期指导意义。事件三: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7年6月20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这个机构正式运转,更重要的是领导架构首次对外披露。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扬帆起航。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吹响了迈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号角。事件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首次提出

2017年3月12日,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军事战略,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积极促进军地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有效推动国家和军队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全面互动。推动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事件五: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6年9月22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这个机构步入正轨。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十三五”期间推进军事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管理办法(试行)》,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明确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确立了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的理念,主动把军事后勤保障的力量之源扎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军事后勤军民融合体系。要求加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力度,促进军地资源共建共享,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事。事件六:省级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继成立

2017年10月11日,一则新闻,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共河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河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省委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向省委常务委员会负责。同时设立中共河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列省委工作机关序列,负责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导落实。这揭开了省级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序幕,从发布的新闻看,后续黑龙江、四川等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相继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本区域军民融合特点和规律,建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逐步形成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各领域分工协作、各地区具体落实的工作运行格局。事件七: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初成体系

2017年12月26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7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筹划,可以看到全国军民融合大体面貌,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编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军委战略规划办提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去年中央还发布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再加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披露,当前人防、交战、国民经济动员等专项规划已发布实施,20个省份出台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由此可知,将逐步形成由顶层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各领域专项规划,再到各地区发展规划,形成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体系,值得拭目以待。事件八:《“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公开印发

2017年8月24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之所以作为重大事件,不仅是科技兴军、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更是为科技领域的开放姿态,专项规划全文公开印发,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军民融合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发挥了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瞄准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规划部署了7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推出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宏观统筹,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共享,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等任务。事件九: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展览如期举行

2017年9月18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全国工商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开幕。为什么说重要,是这个展览上一届总书记亲自出席。这一届首次由新组建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领衔第一主办方,成为当前国内武器装备军民融合领域最具权威性、综合性、示范性的一项国家级战略和论坛活动,可谓大手笔。这次展览,聚焦信息技术领域,分设室内展示和网上展示,共354家企业422项技术成果参展,同期举办政策辅导、机制创新、信息技术等专题论坛。活动主题集中,参展广泛积极,内容丰富多样,发挥了展示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推进相互合作的积极作用。事件十: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成功举办

2017年9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全国工商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颁奖。这次大赛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大赛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1个军工集团公司选送816项创新成果参赛。经过初赛、半决赛和决赛,42项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分获金银铜奖,78项优秀成果获得优胜奖。大赛搭建起了跨军地、跨领域、跨所有制的展示交流平台,加快推动军民两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件,如中央发文规范以军民融合名义开展活动、各部门实施军民融合探索活动、各地成立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和智库、各大学会组织成立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各大企业和机构成立军民融合研究院等等,尽管没有列入十大历史性事件,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顾2017年,可以称之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元年,展望2018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在全党全军全国全面展开,战略规划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示范带动探索建设,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习近平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人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新形势下,希望人防战线的同志们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责任意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发挥军政共同领导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军事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

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人民防空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要从国家发展和安全高度深刻认识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性,构筑好人民防空的“地下长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在新型城镇化中统筹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把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地下资源潜力,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三要增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功能。建立分级分类防护机制,对已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防护改造,对新建目标同步落实防护措施。推动部分重要经济目标逐步转入地下。四要开发利用人民防空资源。既要发挥人防的公共服务功能,从实际出发,把人防工程用作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搭建“双创”平台,发展新业态;又要发挥人防应急救援支撑功能,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增强公共应急能力。五要积极推进人防市场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防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六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把人民防空建设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各级人防部门要主动做好军地沟通协调,促进形成人防工作合力。

第五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关于做好2016年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

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经(工)信委(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15〕18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现将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项目应属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军民两用核能、航空、航天、舰船动力、特种装备、信息安全、特种材料、爆破器材等产业重点项目。

2.国家、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国家、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民两用科研项目,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参照《关于发布湖南省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经信军品研管〔2015〕415号)),国防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应用项目。

4.军民两用实训基地重点项目,军工行业人才培训项目。

5.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它需要支持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申报条件。

2.申报项目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已经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原则上必须是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

3.每个项目单位原则上选择1个项目申请支持。凡当年享受过国家或省级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重复安排。

4.已申报了中央和其它省财政2016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不得重复申报。

5.项目申请单位存在批复项目建设(研制)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情况的,或者上经审计发现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情况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数量标准

1.中央在湘企业项目由中央在湘一级单位直接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2.省属企业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3.市州项目经市州经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

4.财政省直管县市项目经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当地上一级市经信委和财政局。

各企业(单位)要选择优质项目申报,我们将择优支持。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资料提交方式:项目申报资料通过网上填报。项目单位必须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网址:http://220.168.30.70:28889/mainPage.jsp)填报并提交《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产业类项目填报附件1,科研类项目填报附件2)。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的同时,报送纸质材料2份至省经信委。

2.上报文件要求: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省属单位及中央在湘单位需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文件、《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单个项目的《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资金申请报告中的第二项,须加盖经信与财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公章)等纸质文件一式4份(分别报省经信委3份、省财政厅1份),以及《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版。

3.申报时间:市州、财政省直管县市、省直单位以及中央在湘一级单位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申报截止日期12月15日,过期不予受理。

4.申报材料保密要求:请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如资金申请报告含有涉密内容,请脱密处理后再网上填报,上交省经信委的纸质材料无需脱密处理。

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局)地址:长沙市迎宾路238号,邮编:410011。产业类项目联系人:夏立斌,电话:0731-84666005;科研类项目联系人:钟年节,电话:0731-84666054。

省财政厅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西路1号,邮编:410015。联系人:刘天学,电话:0731-85165299。

项目库系统技术支持电话:0731-85165438。

展双拥文化魅力,促军民融合发展(共五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