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军玉同志在阶段性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争分夺秒抓工作 集中全力谋发展
—唐军玉同志在阶段性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8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村干部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8月份的引税工作、全民创业和“三来一加”发展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我镇相关经济工作。组织动员镇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面开创镇村经济发展新局面。刚才,分管相关工作的负责同志宣读了相关工作的督察通报;部分单项工作先进推进小组分别作了典型发言,部分单项工作落后推进小组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受到通报表扬的单项工作先进小组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根据三套班集体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肯定取得成绩,更加坚定跨越追赶的雄心壮志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面向全县争第一、放眼全市创先进”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敢与强者争先,敢向勇者争锋,敢跟快者争速”的工作理念,通过采取镇村联动、抱团作战的方式,扎实开展“三天一汇报、十天一小结、一月一评比”的推进模式,镇村经济发展持续继续保持快速攀升的良好势头。现将相关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开展总结评比情况概述如下:
一是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较快。年初以来,我镇就把加快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村级实力,列入“村级经济质态提升年”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规定每个村居年内必须新建标准化厂房不少于1000平方米。1-8月份,已有卢圩、雷达、王华东三个村别分新建标准化厂房13000平方米、850平方米、500平方米;塘东、塘沟居委会、塘北三个村居在建标准化厂房8100平方米、1600平方米、1800平方米.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正在由起步向拓展方向转变。卢圩村支部书记卢乃涛,在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过程中,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在酷暑难耐、天气阴雨的情况下,倒排工期、抢抓进度,为全镇的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引税工作推进组成员热情较高。自开展协税工作月度竞赛以来,各推进组成员都能想方设法,利用多种关系、广开多种渠道,寻找多类门路,把引税工作盘在心里、跑在腿上、抓在手中。8月份,13个推进组共累计引税51.04万元,其中后10天引进税收21.25万元,占月度引税总额46%以上。在8月份的引税工作中,第6推进组的毛善军同志充分利用商界朋友较多资源优势,与老板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发扬钉子精神,勇于争先创优,为本组的引税工作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三是全民创业工作开展状况势头较好。通过13个推进组的宣传发动,全镇14类主体的创业激情不断得到激发,创业数量日渐增多,8月份新增全民创业项目16个,其中王华东村的养鸡场、卢圩村的水泥制品厂投资规模高达3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劳力10人左右;胡塘桥村的服装加工项目、王华西村的龙虾养殖项目都在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生产形势和销售前景十分看好,第一推进组(王华东村)、第五推进组(塘沟居委会)的全民创业工作项目好,体量大,效益高,集中反映了集中负责同志和第一责任人在全民创业工作中的高昂斗志和能力水平。
四是“三来一加”富民工程推进速度较猛。8月初的县“三来一加”工程推进暨专业示范村创建动员会议以后,我镇围绕上级部署,相继出台了文件指导、加大了督查跟进,全镇“三来一加”工程推进暨专业示范村创建速度较猛。8月份,新增“三来一加”项目8个,分别是卢圩、碾盘、东渡、塘东、塘沟、塘北、王华东、王华西等村居所引进创办;并有胡塘桥、雷达两个村对原有项目进行了培育壮大。塘沟居委会的服装加工项目、胡塘桥村的树胶玩具项目、塘南的挂浪和对联加工项目,都付出了推进组主要负责同志、特别是第一责任人的诸多心血,在观摩中获得大家一致肯定。
二、正确面对工作不足,全面落实奋勇争先的战略举措 当前,距年终仅有4个月的时间,如何干好今后的工作,保证我们既定的年度目标顺利实现,这对我们全镇镇村干部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全镇上下必须强化时间意识和责任意识,破除疲劳感、厌倦感、满足感,围绕年度既定的目标不改变,完成任务的决心不动摇,加快发展的劲头不松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忘我工作的作风和敢打敢拼的干劲,迅速把主要精力投身到各项重点工作中去。
一要迅速掀起标准化厂房建设。“筑巢引凤”是欠发达地区扭转镇村工业落后现状、加快地方工业振兴、壮大镇村经济实力谋求后发快进的唯一途径。实践证明,哪个镇村标准化厂房建设多、项目落户多、经济发展就快。广大镇村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镇村工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较周边乡镇的胡集、特别是沂河北等一些乡镇,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数量、体量、质量都大为落伍。在这里,我要郑重提醒,镇政府下达给各村的1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是纲领性指标,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蒙混过关的可能。各村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否则将列入年终考核主要内容,取消评优树先资格,并作为考虑村级主要干部去留的重要依据。
二要精心谋划镇财税增收工作举措。一个乡镇的财税增收状况如何,直接反映这个乡镇经济发展质态的变化,关乎到各项社会事业、惠民工程、自身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投入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发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三个领域壮大主体税源、培植新兴税源、挖掘潜在税源,打牢税收基础的同时,汇聚镇村干部力量、凭借镇村干部智慧、激发镇村干部潜能,全力投入引税工作,为壮大我镇财政实力建功立业。全体镇村干部都要自觉确立“有位就要有为、有为就要尽责”的意识,在协税、助税方面履行好义务、发挥好作用。各推进组成员要认真对照镇里下达的阶段性引税任务,自加压力,克难奋进,确保在月度考核中竞相争先,不甘落后。三要强势助推14大类主体投奔创业。创业是时代的主题,是推动一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镇全民创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长期不懈的把县里出台的有关全民创业政府支持、金融扶持、贷款流程加以宣传,激发全民投身创业;各村干部要坚决克服消极应付。麻痹松劲的思想,不断激发“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创业冲动,实现由“坐而论道”向“真抓实干”转变,由“求稳怕难”向“敢冒风险”转变,由“小富即满”向“敢攀新高”转变;要通过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带头发展,争做创业的实践者、兴业的领路人,在带动其他13类创业主体创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各类创业主体要倍加珍惜这个充满激情、充满机遇、充满商机的创业时代,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开拓意识、敢冒风险意识和创大业意识,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去,确保我镇年内的全民创业工作走在全县先进行列。
四要大力发展“三来一加”富民工程。“三来一加”项目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工艺简单易学、时间安排随机性大、加工地点分散等特点,是适宜农村闲置劳力,包括那些年龄较大的老人都可以务工赚钱的最佳门路、首选渠道。当前,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各村一定要清楚明白我镇“三来一加”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总量不足、规模不大,在村内大力营造“三来一加”发展氛围,增强全社会对“三来一加”项目重大意义和作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抓住浙江、苏南等民间资本向外扩张的有利时机,凭借村部、学校等资源相对丰富、用房用电相对灵活、项目要求相对宽松等优势条件,以实业公司为平台,千方百计引项目、扩总量、壮规模,以创办更多的中转站、加工点,提供农户之需,致富一方百姓。镇“三来一加”办公室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三来一加”工程推进和专业示范村创建工作要求,加强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确保11月底全镇建成“三来一加”专业示范村3个、专业村3个,从业组数达100%,闲置劳力从业人数达90%,从业人员月工资1000元以上的既定目标。
五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万众一心招商引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对于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培植新的发展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全国各地抢客商、抓项目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要想在竞争占据主动,引进大项目,实现大发展和快发展,唯有惜时如金,紧张快干。镇三套班子领导成员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天天想招商引资所想,日日急项目引进所急,在招大引强中体现领导能力,树立领导威信。镇直单位“一把手”和村居支部书记是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本职工作来抓,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当好“领头雁”,做好排头兵。其他凡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同志要干字当头,拼字为本,以“招不来客商不安心,引不来项目不甘心”的坚强信念加以自律,确保本人全年招商引资任务11月底完成。镇招商办、督查办要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创新督查方式,丰富督查内容,促使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招商引资工作“日日有推动,周周有进展,月月见成效”。年终不能完成任务的,将采取经济制裁和党政纪处理。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凝聚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追兵策马急,我慢变是退。谋求更快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离不开各级干部以争先的志气、快干的风气、创新的勇气,在推动塘沟跨越发展中激流勇进的内生动力。
一要保持奋发进取的昂扬斗志。全镇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理念,深入推进责任文化建设,以永争一流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昂扬向上的锐气、敢于亮剑的豪气,把各项工作“争不到第一就是失职、得不到先进就是不称职”的理念贯穿于我们的行动之中,在各个层面掀起争先创优热潮,积极投身镇村经济发展热潮。
二要建设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全镇各级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自觉行动,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更多的是要向书本学,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健全“大督查”机制,进一步规范督查事项的科学运行体系,真正以查不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把我镇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坚强团队。
三要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实现塘沟更快发展,关键在“干”上。各级干部都要真抓实干,惟有狠抓落实,才能把决策变成实践、任务变成行动、目标变成现实。全镇各级干部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始终保持真抓实干、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全程紧逼、奋勇争先的意识,雷厉风行、紧张快干的效率,排除万难、志在必得的勇气,做到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现场会办制和竞赛评比制等工作机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抓住“第一时间”,形成“第一反应”,抢出“第一效益”,夺得“第一名次”。
同志们: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激情奋斗,美好的蓝图依靠我们共同绘就。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意志品质,乘势而上、勇创一流的工作干劲,为推动塘沟发展实现更大突破,谱写跨越发展崭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肖玉文同志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肖玉文同志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委、市委宣布调整我的工作,这是对我最大的关心,最大的信任。我坚决拥护组织的决定,衷心感谢组织的关怀。
同时,省委、市委决定郭毅同志来南昌县工作,在此,我表示衷心祝贺!郭毅同志既有多个市直部门工作的经历,又有红谷滩新区和东湖区工作的丰富经验,政治成熟,为人正派,作风干练,勇于创新。我坚信,有着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定会像支持我的工作一样,全力支持郭毅同志的工作。
2004年的春天,我来到了生机盎然的南昌县;2011年的初夏,我即将离开如火如荼的南昌县,转眼之间,和同志们已经共同奋斗了整整七年。七年多来,大家像朋友一样、亲人一般,支持我、帮助我、维护我,让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这七年,是我最难忘的七年,也是最充实、最值得珍惜的七年。七年多来,尤其是我主持县委全面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务实求真,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步伐愈加迅猛,发展的后劲犹为强劲。为此,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感到高兴、感到激动。七年多来,我始终牢记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株草去”的承诺,尽心、尽责、尽力地为党的事业和南昌县的发展,做了
一些份内的事。如果说这些年南昌县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变化,这主要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归功于历届县委、县政府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扎实基础,归功于全县广大干部和百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借此机会,我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院,以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老同志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南昌县工作的七年多来,我由衷地感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的深切关怀。七年多来,省委、市委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我服务于淳朴、可亲、可敬的百万乡亲,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得、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就南昌县的发展而言,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每当我们取得点滴成绩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排忧解难。所有这一切,既是对南昌县工作的支持,更是对我个人的厚爱。对此,我将永远铭记心头。
在南昌县工作的七年多来,我真诚地感谢全县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南昌县的干部,是一支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的队伍,是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是南昌县经济发展的脊梁,社会进步的支柱。七年多来,我和大家从不熟悉到相识、相知、相勉,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最为珍贵,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最为留恋。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将倍加珍惜并永远铭记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惜并永远铭记同志们的支持帮助,倍加珍惜并永远铭记与同志们结下的深厚情谊。
在南昌县工作的七年多来,我深深地感谢全县人民的无私奉献。南昌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才辈出;南昌县的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回首往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无论是开放型经济还是城镇化建设,无论是推进土地重组还是发展工业地产,无论是申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还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无论是基层党建还是社会稳定,无论是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还是公推优选乡镇党政正职预备人选,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抗击低温雨雪冰冻和特大洪涝灾害,无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全县广大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奋斗,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局。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今后,也必将成为我为党、为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这次组织上对我的工作另有安排,这不仅是组织上对我个人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体现了对南昌县工作的肯定、对南昌县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南昌县干部队伍的肯定,对南
昌县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尽管我本着“爱护干部、维护团结、推动发展”的理念,在主观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存在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存在着一些解决得不及时、不妥当的问题,在工作中因苛求太多、批评人较多而伤害过一些同志的感情,甚至个别同志还受到了委屈。尽管如此,同志们仍然十分包容、十分大度、十分理解、十分维护,每念于此,我内心时常感到不安和愧疚。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南昌县的遗憾,留给同志们的抱怨,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同志们,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坚信,南昌县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真诚地希望大家紧紧团结在以郭毅同志为班长的县委周围,和匡辉、小明、炳根等同志一道,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共同奋斗,矢志不渝地推动科学发展,万众一心地促进社会和谐。
离别之际,还有许多话想说,还有许多心想谈。但千里搭长棚,总有一别。万语千言,尽在心中。所以,简短而深情地向各位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向生我、养我、育我的故土道一声:再见!
衷心祝愿我的家乡更加繁荣昌盛!
衷心祝愿家乡的父老乡亲更加幸福安康!
衷心祝愿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篇:康军同志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康军同志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是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工业强市推进大会、服务业发展大会、城市建设暨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个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和市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文化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市委马书记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专门听取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刚才,小丽部长总结了2011年文化工作,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朱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全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文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也因此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前段时间,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酒泉调研时,反复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明确提出要对我市文化资源特别是敦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系统研究,要求像抓新能源建设一样去抓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酒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文物遗存众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既是一种政治,也是一种经济,经济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态势。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象征和一个城市的核心品牌,决定了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资源要素的能力。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分证明,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国外来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0%左右。美国的娱乐业已成为仅次于航天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全美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25%以上。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了汽车工业,动漫、游戏产业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3。从国内来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达到10%左右,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我市来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和航天文化,奠定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市文化企业达到392家,资产规模达到14亿元,年纳税9300万元,敦煌文化产业园、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公司分别被命名为甘肃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实事求是地讲,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文化资源潜力挖掘不深,开发利用不足,“有文化、无产业”和“景点多、收入少”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们必须站在推动酒泉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重视新能源产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像重视民生工程一样重视文化工程,坚定不移地加快文化发展,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撑。
第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就业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既是一种支撑,更是一种动力。一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快速拉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文化产业关联度高、辐射面广,涉及广
播电视、出版发行、文物博览等众多领域,就业容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据测算,到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将达到15万亿,可吸纳4000万人就业,具体到我市来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多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三是有利于节能减排。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我市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尤其是文化产业总量小、层次低、贡献少,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企业大集团,形不成集群效应,对经济转型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一条“短腿”。我们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为推动酒泉跨越式发展开辟新途径、拓展新空间。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还是一种生活需求。东北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酒泉飞天数字影院、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使用,县乡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拉动群众文化消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精神文化产品不丰富,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需要。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持续增长;超过5000美元时,将会出现文化消费“倍增”态势。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突破6500美元,城乡群众的文化消费正处于迅速扩张的阶段;“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进入7000-10000美元阶段,文化需求和消费将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和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拉动文化消费增长,为社会和谐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抓住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努力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二、明确任务目标,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了酒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点,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着力抓好“敦煌飞天文化”和“酒泉航天文化”品牌建设,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振兴、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体制创新等工作重点,全力推动酒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到2015年占到GDP的3%左右,2020年占到GDP的5%,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跨越。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加快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是城市的“名片”和“符号”,也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要把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免费开放补贴资金,重点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争取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投资近15亿元的29个公益性文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尽快改变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今年,市上将重点抓好酒泉文化中心建设,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谋划实施一批县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改扩建项目,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文化设施,力争使70%的文化馆和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加强民族县、社区和移民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组)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西新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力争使全市85%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标准。三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
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全民健身等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酒泉广场文化艺术节、酒泉“文化之夏”及县市区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着力打造城乡居民“15分钟文化休闲圈”、“一小时文化服务圈”、“三小时精品文化旅游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高度重视敦煌莫高窟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抓好重点文物的维修保护,配合做好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工作,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做好建档、整理、展示、研究和传承工作,鼓励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努力在开发保护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质量,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一要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加强项目的策划论证,加大重大项目招商推介力度,依托优势项目和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敦煌文化城、酒泉北大河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金塔航天文化产业园等13个文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借助甘肃省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国家级综合示范区的有利时机,争取早日启动实施酒泉项目区内25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力争把酒泉建成国家级综合示范核心区。同时,在已经建成4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创建2至3个省级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完成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基地、阿克塞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酒泉酒文化博览产业园等8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并抓好玉门油田矿产遗址公园、风电长廊观光区、肃北梦柯冰川开发建设等46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二要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降低准入门槛,打破各种限制,加大扶持力度,壮大和催生一批中小文化企业,支持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广告会展、咨询服务等潜力大的新兴文化产业,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鼓励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公司上市融资,通过新续扩改建文化产业项目和扶持现有骨干文化企业,五年内培育40个产值超过千万元的文化龙头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三要繁荣活跃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现代文化组织方式和流通形式,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要依托境内已有的影视基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西部影视作品生产制作中心,以旅游业为平台,构建酒泉旅游文化服务市场;依托已有的优秀剧目,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策划、生产、展演“一条龙”服务,构建酒泉文艺创作营销市场;依托夜光杯、酒泉奇石、古玩、文物、书画艺术品、敦煌木刻、民族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建设酒泉文化艺术产品交易市场。
3、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把文化和旅游的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是实现酒泉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坚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加快丝路文化、石窟文化、汉唐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通过包装开发、对外推介、强化宣传,做响做亮“敦煌文化”和“航天文化”两大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以肃州、敦煌为核心的两大文化旅游经济圈,构建以丝绸之路、敦煌艺术、航天旅游、大漠风光、民族风情、风光电旅游为主的精品线路,把酒泉打造成现代丝绸之路上的旅游集散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要不断拓展产业门类,鼓励发展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文化旅游服务,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和文化旅游村镇,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切实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要着力办好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飞天文化旅游节,加快数字莫高窟、瓜州锁阳城、阳关景区二期等景区景点建设,争取鸣沙山·月牙泉创建为5A级景区,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4、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一些优秀作品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充分发挥了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要继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鼓励和引导,特别要以酒泉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创作一
批反映酒泉地域特色文化、展现酒泉人文风貌的文化精品。要加强先进文化理论、哲学社会科学、敦煌文化、丝绸文化、酒泉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一批突出酒泉特色、理论联系实际的地域性研究成果。要注重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推进高雅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结合,加大对重点特色文化项目扶持力度,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创作、选拔、展演、奖励机制,定期举办全市性文艺精品调演活动,努力提高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积极探索文艺创作市场化发展路子,推进文化演艺进入旅游市场,包装开发以《大漠长河》、《水月观音》、《敦煌神女》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精品和酒泉宝卷、酒泉小调、敦煌民歌、夜光杯雕等全国全省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酒泉文化资源潜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名片。要继续办好《北方作家》等文学艺术刊物,编辑出版酒泉历史文化丛书,创作一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创新生产100种特色文化产品和影视作品,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当前,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必须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破解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创造有利于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和服务形式,加快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在落实好国家免费开放政策的前提下,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歌舞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转换运行机制、壮大经济实力为重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加快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步伐。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市歌舞团转企改制任务。即将开工的酒泉文化中心融资和建设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建成后如何管理和运营,有关部门要超前谋划大剧院、电视剧制作中心、游泳馆等的运营模式,使其在建成后发挥更大的效益。要积极建立外向型文化发展机制,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特别要加强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促进特色文化资源和优秀人才向地方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转化。大力开展文化招商活动,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为重点,积极招商引资,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文化旅游资金100亿元,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00个,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落实保障措施,努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靠实责任,狠抓落实,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市委决定成立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两个协调推进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负责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谋划和政策措施落实,统筹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发挥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的比例。从今年起,市、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和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编制、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企业上市、产业项目以奖代补和贴息,并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给予扶持。要积极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要针对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投入、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要强化人才支撑。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人才队伍。要结合开展“招商引资年”和“全民创业年”活动,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文化集团、策划机构的合作,鼓励和引导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要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同时,要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人才工作队伍,为酒泉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要营造浓厚氛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宣传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性,真正使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群众依法兴办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的文化创新经验,引导群众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同志们,发展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文化产业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大跨越。
第四篇:*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2005全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最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和《xxx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我们释放创新潜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xx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连续四次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三峡电站建设、禽流感防治以及应对松花江水污染等重大事件中,我市科技工作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主创新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机械、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xx亿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1.75。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42万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4万余人、两院院士xx人。“十五”期间,我市共取得科技成果4732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占20.8,国内领先水平的占57.2;累计申请专利11164件,授权5214件。对俄科技合作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先后与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120余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引进消化吸收了一批高新技术,搜集、储备独联体国家科技成果信息3000多项,正在实施的对俄合作项目达150多项。自主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日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咨询评估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43个。科技创业投资日趋活跃,技术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具有研发机构的只占38.6,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研究与发展投融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要素之间缺少互动机制,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技术人才少、企业研发人才少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当前,我市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一方面,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十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13左右,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投资拉动的。“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幅达20。“十一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要保持12以上的增幅,在国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的形势下,单纯依靠投资拉动必然难以为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靠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哈尔滨作为一个结构偏重的工业城市,资源消耗量较大,100的石油、80的煤炭需要从外地购入,基本上是依赖外部能源生存发展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仅为xx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在逐年增加。这一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推动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发展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靠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来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总之,xx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支撑xx未来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就是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存量、产业基础以及开放区位等独特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文化创新,着力构筑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把xx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目标是,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具有xx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导力量。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以上;[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teniu.cc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3;专利申请量突破5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企业专利申请量均占总申请量的4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到2015年,我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技文化素养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围绕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机制灵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形成强大的支撑创新的知识源和技术源。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技术中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育和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科技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机构,建立社会化、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围绕重点领域跨越、重点产业做强、重点企业培育、重点技术储备四个层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崛起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支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城市卫生、教育、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农业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农业各产业技术升级。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大培育农业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着力抓好动植物新品种、安全食品技术开发等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区域重大科技产业化开发,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促进城市技术资本向农村转移,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服务支持。要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污水与固体废物的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加强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在高耗能行业零排放、再利用和资源化,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
五是构筑科技人才高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结合自主创新和重大科技专项,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完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三、健全和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保障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主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创意、创新、创牌与创业相结合,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
(一)以产业升级引导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以重大战略性产品和优势产业为中心,把汽车、食品、医药、化工、机电成套设备这些重点领域中的航空产品设计与制造、铝镁合金新材料、兽用疫苗及中兽药、粮食与乳品深加工等近期能够突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优先主题,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增强全市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在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跨越、拥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的技术储备等四个层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及新医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高效节能与环保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支持区、县(市)实施重大产业化工程。
(二)以扩大开放促进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仅仅是“自己”创新。要把科技发展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外科技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就。充分发挥对俄合作区位优势,建立和完善中俄两国双向资源信息库和xx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轻型飞机复合材料、特种焊接材料、复合胶粘剂等60个重大项目建设。要通过配套协作、合作开发、购买专利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优势产业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引进技术和项目的服务力度,防止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防止引进产业低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项目。转变合作观念和方式,拓宽引进范围,支持、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研发中心来哈开展研发活动、进行技术扩散和转化科研成果,同时也鼓励我市企业在境外收购、兼并和创办高技术企业及研究机构,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三)(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 wenmi114.com”第一个网站便是[注:中间加的符号请勿复制])以制度创新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打破长期以来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封闭的局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努力培育一批善于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改革,实现企业化经营;全面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整合资源,切实解决力量分散、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的问题。着力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创新的技术源头、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依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的制度化,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稳步推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改革,统筹配置政府创新资源,发挥市场配置创新投入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制定鼓励措施,吸引社会与境外资金来我市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快推进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投融资、技术交易等五大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重点培育一批科技信息咨询、经济技术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以先进文化激励自主创新。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坚决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弘扬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鼓励冒尖、包容个性,提倡竞争、倡导合作的创新文化。引导和鼓励广大企业经营者树立办大企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激情和勇气,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贡献聪明才智。在科技人才队伍中提倡甘于奉献、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同时要树立宽广胸襟,鼓励学术争鸣,保护发表不同意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宣传创新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都来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以良好[此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www.teniu.cc-好范文 wenmi114.com-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环境保障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加强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和激励,最大限度地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热情调动起来,创新资源开发出来,创新能量释放出来。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切实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继续开展专利战略研究,扩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点推进100家企事业单位专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专利保护和行政执法,强化专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重点培养专利技能复合型人才和专利知识普及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利人才队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各地区、各行业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着力搞好科技规划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科技意识,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科技动态,提高领导自主创新、服务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分类梳理,抓好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把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市的法规政策,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对执行和落实政策的考核力度。对中央和省明确方向、作为改革探索的政策措施,要力争先行先试的授权,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资源的导向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政府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各区、县(市)要把财政科技投入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确保足额到位,逐年增长。
形成全社会推动创新的合力。创新不是口号,而要真抓实干;创新不是跟风,而要长抓不懈;创新不是标签,而要见到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协调科技工作重大事项,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在抓好本部门、本行业科技进步工作的同时,立足全市大局,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战线作为自主创新的先锋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科学严谨的作风,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第五篇:罗志军同志在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政办通报 第 213 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6月29日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罗志军同志在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8日)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极为复杂的背景下,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常委会和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作出部署,动员全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推
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国际竞争已经演变成争夺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我省顺应发展潮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今年上半年,六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预计实现产值9765亿元,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国领先,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占国内50%的市场份额,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的55%;节能环保、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无锡尚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我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不大,龙头骨干企业不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还比较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和团队紧缺问题较为突出。我们一定要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充分认识发展新兴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我省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但也要看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刻不容缓。只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抢抓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以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加快融合— 3 —
发展,信息技术驱动技术革命的势头始终不减,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正在向医药、农业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新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美国近年来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图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航天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欧盟投入巨资发展绿色经济,力求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我国也在组织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在上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我们通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已进入创新活跃期,由技术模仿和跟踪转向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初步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同步起跑”的条件。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机遇,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内需市场空间巨大的优势,更大范围集聚全球优质资源,更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向工业经济的历
史性转变;第二次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现在,我省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关键阶段,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提高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提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以科技创新主导经济发展,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二、全面把握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
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向好的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同时,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极为复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要素供给压力加大,出口环境仍不明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为重点,力争实现新兴产业更大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省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构筑人才高地,— 5 —
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行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坚实基础。
我省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消耗低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的拥有率明显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力明显提升,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12年,全省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四个化”:一是人才国际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100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0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二是技术高端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企业授权专利中新兴产业专利量占比达到35%以上,培育50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三是产业规模化。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市场,确保实现倍增目标。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达到
15%。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三个产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四是发展集约化。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切实加强新兴产业载体建设。重点发展30条新兴产业产业链,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达到20家。培育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创建一批创新型城市。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壮大规模与提升水平的关系。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要素集聚,迅速壮大规模,努力做到技术上有话语权、市场上有定价权,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明确战略重点,把握主攻方向,实行政策聚焦,率先突破六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上下联动、区域互动、有序推进,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构筑全省整体发展优势。三是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四是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和风险性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推动。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有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支持技术研
发和市场推广,构建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新兴产业中的主导作用。
三、扎实做好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工作
发展新兴产业,任务艰巨而又繁重。要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载体,构筑人才高地,强化金融支持,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加强科学引导,促进要素集聚,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去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了六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两个专项子规划。最近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明确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把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省“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认真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既要注重上下衔接,密切跟踪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做好对接工作,也要注重横向衔接,加强新兴产业规划与其他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和重大科技专项等规划的衔接,促进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规划的协调配合。各市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化特色,— 8 —
做好本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突破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发展领域。通过全省不同地区的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化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提升集约发展水平。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六大新兴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和我省科教人才优势、产业基础确定的,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促进其迅速提升水平、壮大规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核电装备、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应用示范区。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2年,达到5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十类重点产业。到201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超万亿元,确保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生物能源等十大产品集群,开发100个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重点产品。到2012年,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努力使我省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装备、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和环保服务等产业。到2012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
元,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动漫创意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外包等五大外包服务。到2012年,实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总量双倍增,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物联网产业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关键产品,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产业化,集中建设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十大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到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将我省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
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分产业制订行动计划,提出工作目标、主攻方向、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进一步分解细化新兴产业发展任务,推动规划和倍增任务的有效落实。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修订和完善规划。对各地新出现的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项目,要及时纳入省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促进全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必须聚焦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
府有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认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创新成果向新兴产业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新兴产业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新兴产业企业流动,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力争70%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建成600家以本土企业为主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具有世界水平的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和品牌研发机构。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强化科研应用导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快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引导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要引导企业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开发,选择具有现实和潜在比较优势的目标市场,创新经营理念,运用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加大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要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补贴,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企业拓展市场,促进新兴产业产品规模化市场应用。到2012年,形成200
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全面实施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双百工程”,集成各类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源头。由于市场准入、融资等方面的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各级政府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认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实际困难,促进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不断涌现,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国际经验表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突破六大新兴产业规划纲要确定的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一批重大成果的技术储备。在传感信息、纳米材料、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新型环保、智能电网等已具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构建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链。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技术合作的关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并购国外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鼓励和引导国外研发机构与我省研发机构开展科技合作。集中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加快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新兴产业的发展,即使突破了技术关,— 12 —
随之而来的还有涉及面更广、更为复杂的产业化瓶颈。各级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和产品推广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拓展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源,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推动高新园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平台共享机制。启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一批面向新兴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整合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院。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全面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研究制订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全面推行我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大对创新成果申报扶持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及时成为知识产权,争取大中型企业拥有更多发明专利。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推进知识产权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培育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创新主体通过转让、许可、质押等多种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促进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目前,发达国家通过实施“世界专利”,力图形成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我们要冲破发达国家的专利包围圈,必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发明专利和产品品
牌在保护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商标和区域品牌建设,支持我省企业到境外注册知识产权,利用自主品牌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加快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品牌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的重要保障。要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严厉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引导企业由被动应对知识产权竞争挑战向主动运用知识产权规则转变。
(三)推进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发展载体,实现新兴产业在空间、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是提升新兴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提高各类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各类创新型园区是集聚创新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要推动高新园区创新发展。我省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创造了全省60%的新兴产业产值,光伏、风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多是从高新园区内成长起来的。要着眼自主创新,汇聚创新资源,加快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步伐更快、创新型企业发展动力更强、创新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把高新园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区、新兴产业的先导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也是先进制造业的密集区,— 14 —
目前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阶段。要引导各类开发区围绕新兴产业加快创新步伐,加快由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密集区。扎实推进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创业园建设。力争到2012年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达到10个以上、所有省辖市都设立大学科技园。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设,促进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涌现。高水平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创业园,努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密集、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产业密集的目标。
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有发展重点、有重大项目、有创新载体、有系统支撑的要求,大力建设产业链条长、资源循环利用、基础配套完备、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基地,强化专业分工、降低创新成本、优化要素配置,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重点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注重发挥特色产业基地的整合功能,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加快构建新兴产业产业链。
发挥创新型城市的支撑作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信息、资金、商务服务等各种要素的主要集聚地。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建设一批技术密集城市,通过吸引大量新兴产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技术密集型城市群,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集群形式,而且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完善城市创新体系,使创新型城市成为新兴产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源地。重点发挥好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作用,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市、县(市)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系统推进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促进城市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发展。
(四)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新兴产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必须以高层次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高水平发展。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里着重强调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着力培养一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深化高校教育科研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强化新兴产业领域专业设置,加快构建新兴产业学科专业体系。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主导行业、骨干企业共建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加快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劳动者。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开展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培训,大力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力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往往能催生一个新兴产业。我们要抓住当前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措施,引进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引进中要更多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联合引才,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为我省发展新兴产业服务。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必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以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量才适用。要科学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用人机制,放心、放胆、放手支持各类人才大胆创新创造。
营造更优发展环境。加大各级财政对新兴产业人才投入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人才资源开发,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健全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五)健全科技金融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兴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投入高、转化周期长的特点,风险预期高于传统
产业,特别需要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是资本与知识结合的产物,是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创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是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催化剂。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创业投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要认真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创业投资的经验,加快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到县(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省和各地、开发区联动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通过参股、提供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引导国有企业优质资源投资新兴产业,支持国有资本投资创投平台和担保基金。鼓励境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在我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境内外创业投资企业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扶持、壮大一批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加强服务工作,积极培育创业投资项目,开展创业投资项目推介活动,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为创业投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金融服务创新。2007年以来,我省累计新增科技贷款200亿元,为9.5万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3139亿元,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要立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金融理念、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深入推进银企对接。遴选100户新兴产业省级重点扶持企业、1000户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实施“百企顾问”和“千企入库”计划,加大金融对新兴
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科技金融机构。每个省辖市都要争取尽快设立一家当地银行主办的科技支行,重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创新融资担保方式。研究制定专利权、著作权抵(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各省辖市要积极探索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省再担保公司要积极为科技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服务。积极发展科技保险。组建科技保险机构,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加强新险种研发,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探索建立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科技保险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利用保险手段化解科技创新风险。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是最大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有力手段。要坚持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并重,培育和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上市直接融资。积极推动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境内主板上市,支持业绩突出、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探索设立非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柜台交易系统,活跃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探索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发行工作。
(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发展新兴产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建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省相关部门参加,对全省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分管副省长对各自联系的新兴产业,要任务早安排、工作常督查,及时掌握发展情况,有效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实现。省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共同推进,特别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力度。市、县政府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提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加强前瞻性研究。各级政府领导要以国际视野和全局胸怀,跟踪世界新科技革命轨迹,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坚持开放式研究,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广泛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的合力。既要及时研究解决现有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瞄准前沿、着眼长远,及时提出对具备优势、有可能率先突破的新兴产业的扶持之策、推进之举。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扶持,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通用做法。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加上原有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总额超过30亿元。要加强政策集成和创新。在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各项政策的同时,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政策,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撑、专利保护、土地使用、政府采购、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对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更大支持。要实行政策聚焦。政府的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新兴产业的培育,用于对新兴产业科技研发、孵化以及市场培育等重点环节的扶持。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仅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新兴产业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新兴产业发展各项举措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和完善全省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方位科学统计全省新兴产业的有关数据,确保真实反映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为掌握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工作考核提供重要依据。把新兴产业发展纳入我省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
门的考核评价。对发展新兴产业贡献重大的单位、个人和团队予以表彰和奖励。切实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以当年国家抓“两弹一星”的眼光和魄力,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根据新兴产业技术新、发展快的特点,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千方百计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搞上去,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汇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和政策举措的宣传力度,及时推广全省新兴产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形成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使命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兴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题词:经济管理 新兴产业 发展 讲话
通报
分送: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
省长、副省长、省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6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