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问题研究
Research to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Staffs
Abstract: The human resources, a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 will decide an enterprise's prosperity and decline.Therefore, how to aim at the enterprise’s own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ing the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managing and using well the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so as to create more wealth for the enterprise, this shall become a topic that each enterprise has to face with and consider about.Because the planned economy has influenced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for a long time, and also some outstanding questions has left for the solution, the reform i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exists a slower step, compared with the overseas enterprises.This selected topic firstly summarizes and describes the pres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and discovers that the lag competitive system and the servant mechanism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human resources result from the industrial monopoly, the little market competition, petroleum enterprise lacks the reasonable elimination mechanism, and sometimes “rule by people” is in the majority.For the mor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to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ome leadership, overemphasizing the substance stimulation and neglecting spiritual stimulation, etc., caus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enterprise the staff not perfectly.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certai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example,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 set of combined incentiv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salary system design primarily in addition to spiritual stimulations such as the goal stimulation, the image
stimulation, and sentimental stimulation so as to consummat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petroleum enterprise.Key word: Petroleum enterprise;Incentive mechanism
第二篇:烟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烟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机制作为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现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有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利用程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效率等作用。
当前部分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烟草企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内外部环境要求行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行业继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当看到,当前一些企业的激励机制在设计和运行中仍存在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有效性差,激励方式过于单一等弊端。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重视不够、对激励缺乏有效认识等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自我约束力和危机意识,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员工任用、考核和薪酬方面。因竞争机制不完善,有的商业企业在员工任用上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危机意识。而在员工考核方面,因考核形式较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有机结合,致使本应作为员工奖惩、调薪和
晋升等重要依据的考核结果得不到应有重视,这就遏制了员工工作和创新的热情。在薪酬管理方面,一些烟草企业的制度过于僵硬,把员工工资指标仅仅定性为岗位工资、效益工资,而忽略与技术等能力内容挂钩,不利于员工的创新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职业发展和非物质激励方面。一些企业在培训员工时缺乏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专项培养,由于培训体系缺乏层次和渠道,培训的预期效果很难达到。同时,部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依然停留在物质激励层面,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有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激励机制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只注重物质层面而没有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其中。同时,一些管理者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对其建设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付诸实践,不能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真正形成深入人心、团结和谐的良好文化氛围。
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
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目标,达到组织和个人利益相一致。因此,激励机制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将员工的真实需
要作为激励机制的出发点,设计出满足员工需要的各种激励性的内在和外在奖励形式。
完善员工任用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关键在于要打破依靠行政命令配置员工的单一模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员工任用制度,真正与市场接轨。制定员工进出制度、身份转化制度、竞争上岗制度等,通过公平竞争,让工作能力强、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在烟草商业企业中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全考核体系。战略目标的制定、评价指标的设立以及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是企业有效完成工作目标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完善考核标准、科学的岗位分析、反馈考核结果等措施完善考核机制,改变员工对考核的错误认识,让员工的个人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有效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实行动态薪酬分配。薪酬分配机制是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应该是弹性的。激励和约束并存,强化竞争,“一岗多薪、动态管理、岗变薪变”的机制,可以充分发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
拓宽职业发展渠道。职业发展激励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激励、培训学习、职务升迁、职业通道。随着烟草商业企业员工收入的提高,薪酬激励的边际效益将会逐渐递减,而员工的需求就会从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如升迁、通过培训学习增加技能。管理者应当针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及需要,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使其充分体会到企业的人本观念,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融汇而成,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将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有机结合,使组织独具特色。一定内涵的组织文化就是一个能使员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组织软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员工增强团队向心力,发挥积极性。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的作用日益突显。员工渐渐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企
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应从激发员工的活力入手,积极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篇: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意义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对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如果能够在工作过程发挥出自我潜能,并且保持一种高效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手中的工作,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同时对于同事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会更加有效率的进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运营实践,我们发现对于员工而言,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激励的手段,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主动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运营遵循的是计划体制下的公有制,吃大锅饭盛行,企业员工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认识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之下形成了思维惯式,而且这种思维在年轻人的意识形态中还在或多或少的存在,如何调动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就成为现代企业研究和思考的关键,结合目前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通过借鉴百胜餐饮集团,也就是肯德基的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试图通过其中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一些先进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的精髓,供国内的其他企业借鉴吸收,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所在。
二、研究目标
百盛餐饮集团以其旗下品牌肯德基成为国内餐饮行业最热门的企业之一,自从1977年第一家肯德基入驻中国之后,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有如疾风迅雷一般快速,而且其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之高成为国
内餐饮行业的标杆。而相比较之下我国的其他企业,则按照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运营模式,按照原来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惯式在进行管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过程逐渐被消磨直至完全消失,企业逐渐的丧失活性和创造力,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积极思考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就是通过研究百胜餐饮集团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包括其目标管理和目标激励的设置,激励机制惯常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百盛集团的企业文化。通过百胜餐饮成功的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从中归纳和整理出系统的企业员工激励的精神和机制精髓,供国内企业参考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三、研究步骤
本文研究的主要步骤先是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和总结,针对国内外学者对于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本文的研究确定理论基础。
其次分析我国企业目前的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次研究百胜餐饮集团的员工激励机制构成和主要内容,并对比我国的国内其他企业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百胜餐饮的先进经验对国内企业的适用性。
最后提出我国国内的其他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策略。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归纳法和对比研究法 其中资料分析法主要通过研究企业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关于激励机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和占有资料的方法确定企业
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基础。
归纳研究法则是通过研究百胜餐饮企业的激励机制的理念、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以及企业文化进行精细研究,从中归纳出可供国内企业学习参考的相关经验。
对比分析法主要通过研究国内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国内企业和百胜餐饮集团在员工激励机制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五、研究阶段
本文的研究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资料收集和整理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
2、撰写初稿并修订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3、定稿阶段2013年5月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薛彦晓.北京永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一线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2] 范永忠.基于两级考核体系的集团下属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研究
[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3] 高礼彦.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4] 李崇.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分析的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5] 杨长虹.知识型员工全面薪酬激励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 2007
[6] 肖焱.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员工激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7
[7] 王毅.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化人力资本的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
[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8] 徐晓红.我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06
[9] 房师正.北京奥达石化新技术开发中心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10] 谢爱平.国有企业委托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 2005
[11] 韩长军.中小企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12] 高健.高等院校校办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13] 徐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14] 夏传国.济南如家酒店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15] 陈浩.济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绩效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16] 孙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与控制[D].山东大学 2011
[17] 方政.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18] 刘保建.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19] 董敏.SD省邮政公司“十二五”投资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20] 张冬梅.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第四篇:发电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发电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发电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任何一件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因此,保证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保证安全生产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加强运行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发电企业运行员工的培训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运行员工的培训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电力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一)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发电企业的建设均倾向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加上各大发电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加强技改,使发电企业生产环节技术含量明显提升;目前的发电企业正走向商业化运营,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电力市场化运营将为电力企业带来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挑战,电力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在素质、能力、专业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员工的技术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
电力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公用型、装备型产业,在电力生产和市场竞争
中,职工劳动中含有越来越多的智力成份,电力企业越来越趋于运用高技术生产,更需要职工的创造性参与。传统的岗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将应运而生。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诸如“市场竞价员”、“市场营销员”、“网络管理”、“项目经理”、“法律咨询”等职业岗位将受到企业青睐。而传统的职业岗位在职责内容,在管理、技术含量上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如发电厂的运行人员将被要求具备多专业才能,具有全能本领,即不仅通晓热动、电气、机械等专业知识,也应熟知计算机应用、电网技术和具备灵活的事故处理能力。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专业知识、领导知识、有关管理知识、法律法规、成本控制、财税知识、金融知识;生产人员必须熟悉和精通本岗位和相关专业业务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实务以及有关的管理知识。市场化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转向重能力、重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协作能力、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非智力因素),全面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由学历教育向技能培训的战略转移,加大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基本要求。
(三)电力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迫切性:
目前在电力企业中,知识滞后的现象十分突出,从一般的管理人员到企业的各级领导成员,均急需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近年来,发电企业快速扩张,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相继上马,但事实告诉我们,所获经济效益并未按比例增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未能相应升级,管理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委,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知识管理功底不扎实、知识老化、知识结
构不合理、学风漂浮,对电力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缺乏前瞻性研究,更缺乏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企业的部分员工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对企业推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改革思路不适应、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管理收效不大。在电力企业中,不仅生产技能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大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正规培训。因此,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它始于员工,终于员工,旨在于改善员工素质和行为表现,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实力。注意发挥学习对人的素质的提升功能,把学习作为提高职工素质和经济效益、谋求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长计议,舍得投入,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让职工业务素质切实得到提高。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电力企业培训激励机制不足现状分析
开发人才主要途径是教育、培养、知人善任,积极引进人才,大胆推荐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以及采取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并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电力企业的人才资源的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上,生产经营应以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前提,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提高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当今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激励不足现状,我认为归根结底在机制,现有的培训激励机制存在以下缺陷。
1.多年来,缺乏一项鼓励学习的制度。学习不仅仅是学理论,而且是学技能。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要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设
备、电网的运行检修水平、安全生产才能实现强大的推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随着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生产一线的工人,越来越形成了凡事依靠厂家的惰性心理,缺乏处理事故的能力和责任感,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微机保护这样的智能化产品,动则一个电话,要么换芯片,懒于查回路,这样虽然既节约时间,又节约人力,殊不知,我们的工作责任心、我们的学习力也日益消退。“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企业内部缺乏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机制,长此以往,抑制了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更没有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因而我们亟待建立一种制度来促进学习,培养学习力,让我们重拾失去的好传统,打破依赖心理,自己动手,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供电可靠性。
2.学习是运动,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从没有将学习和考试作为一项制度制定下来,长期化、规范化。要想提高全员素质,只有靠长期学习、靠长效运行机制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而不能搞运动式的学习,运动式学习容易造成专业、人员、岗位的学习盲点,不利于全员学习,不利于团队学习,而且缺乏对职工考核的信服力和激励力。
3.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但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短期内可建立制度,将培训纳入考核中去,使所有的管理者有培训下属的责
任,并在自己部门中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保证受训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环境中。
4.缺乏学习的压力。首先是行业优势,电力系统的职工由于行业的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二是只奖不罚,缺乏压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效果只所以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只奖不罚,学历教育是这样,技术比武更是这样,职工从内心里缺乏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意识,缺乏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精神,缺乏为企业争光的荣誉感。对于选拔落后者,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很大一部分职工产生宁愿选拔不上的念头,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二)电力企业建立培训激励机制的迫切性
通过对培训激励机制不足现状的上述分析,我认为:电力企业员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满足现状、缺乏压力感、危机感现状,缺乏培训激励机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向前发展。纵观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普遍存在培训投入大,培训效果不佳现状。能不能主动学习、接受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导致行为改变,等等,都应与工作绩效、职业发展相关。因为强迫或控制是不会发生真正的学习的,那么如何扭转“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局面呢?只有靠培训激励机制。电力企业亟待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建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机制,营造一种“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锻造出一个有竞争实力的电力企业。
(三)两种培训激励模式 1.外在激励模式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通过内在“潜移默化”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要,激发潜力,调动积极性。包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价值、挑战性以及工作者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类似精神激励。如成就感满足感等内在激励方式效果持久,但见效缓慢。外在激励指对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资金福利以及提升机会,类似物质鼓励。主要有竞争激励,参与激励等,其优点是,见效快,但不能持久。外在激励由内在激励做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外在激励的概念基础就是:激励是独立于工作之外的,要么是薪水、要么是升职,激励跟工作本身毫无关联;激励就是“出卖劳动,换取报酬。”如果有人给你十美元,它并不能刺激你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你想要的只是十美元而已。与之相反,内在激励却和工作本身血肉相联,它能激励你精益求精。将培训与员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就是通过物质激励的手段,鼓励职工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
激励,如上浮工资、增加津贴、增加年津和一次性奖励等。负激励,如下浮工资、一次性罚款等。通过与物质利益挂钩,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职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要将培训结果同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将考试成绩和培训考核做为一种激励,并同岗位工资挂起钩来,从而打破“同岗同酬”的局面,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2.内在激励模式
非金钱奖励属于内在的附加报酬,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但不能直接获得的报酬,属于隐性酬劳,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又可以细分为: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等等;而社会性奖励由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成就感等因素构成。这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外在的金钱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久,处理的不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反作用;而内在的心理激励,虽然激励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一经激励,不仅可以提高效果,更主要的是具有持久性。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和知识型的员工,内在的心理报酬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工作满意感度和工作成绩。
3.与绩效评估相结合
员工的业绩取决于自身努力程度和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培训和学习,如何才能促进职工去争先恐后的自主学习呢?那就是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员工个人的努力、培训结果、素质提升与绩效评估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为今后晋升和加薪的依据,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培训后的希望,从内心深处迸发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4.电力企业培训激励模式的选择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不同的激励理论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和适用条件,外在激励更加适合当前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普遍使用、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侧重于外在的培训激励,并不否定内在激励的有效性,但在特定的条件限制下它是最适合的。
三、制定保级考试制度,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在电力企业范围内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呢?那就是将学习和考试定为一种长期性的制度,并将考试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探索构建具有电力特色,适合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状况的培训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奖励来促进职工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年轻有为、高学历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培养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考核来增加职工学习的压力,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有混日子、吃大锅饭思想的相对消极的职工,无疑是一个较好的促进。从企业层面上,最终达到“以考促培、以考促学”的总体目标,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发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水平。根据电力系统职工的特点,一次性的奖励对优秀的人员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对落后的员工更起不到鞭策作用。因此,抓住职工对岗位工资的心理敏感度,将学习培训考试的成绩尝试与工资的岗级挂钩,使处于同一岗位上的不同人员,根据成绩实行不同的岗位报酬,并将考试做为一种制度列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中,避免运动式的学习,打破“同岗同酬”的分配机制,收到较好的培训激励效果。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现状下,培训结果与员工物质利益挂钩,是效果最
明显的培训激励方法。保级考试制度的推行以及考试成绩计算方法的创造性探索,在电力系统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相信培训激励机制也会日臻完善。
第五篇:免费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浅析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浅析
刘建文
(潍坊宏仁肠衣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108)
摘要:
员工激励机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企业制度的内在核心机制,它贯穿于公司各项制度的始终,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激励广大员工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员工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同和重视,员工激励机制有了极大地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结合本公司的实际,从建立和健全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关 键 词:企业;激励机制;问题;对策建立健全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1 员工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
1.1.1 激励的含义
激励具有多层含义,从企业角度讲,主要是指管理者以认识和理解员工的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和特性为基础,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并将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进行协调的过程。即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通俗的说,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1.1.2 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是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产生内在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1.2 建立健全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2.1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的客观要求
一个好的机制,能保证自觉性,督促上进心,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和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广大员工更自觉、更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可以改变其懒散和不求上进的作风,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必然使其工作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
1.2.2是员工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内在需求
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认为:激励不仅考虑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还要考虑人的内在因素。人都有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内在需求,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考核、晋升、奖惩、薪酬等物质和精神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必然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通过企业或社会提供的各种机会来完善自我,以适应企业组织行为目标变化的要求,进而推动其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建立健全公务员激励机制是员工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助推器”,更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考核标准和方法较为单一,员工考核机制不健全。
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是员工任用和奖惩的基础,在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质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在检查衡量的基础上作出阶段性的综合评价。很多生产型企业,大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在员工考核上单纯把员工的产量作为考核的标准和依据,以偏盖全。还有很多企业的考核大都运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员工进行评价的定性方法。这种定性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评价往往较为宏观,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对员工进行整体的评价。有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往往注重单位里的个别领导的意见,忽视单位里的广大员工的反映,考核结果完全由上级决定,广大员工很少能对考核结果作出评价。这样使得考核结果缺乏全面性,不能充分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客观的衡量尺度,定量判断少,定性判断多。掺杂的主观因素过多,很难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员工表现得好坏,从而使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2.2职务晋升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职务晋升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晋升依据不合理。很多企业还是以内部晋升为主,但“内部晋升造成‘人’与‘事’不协调,在现有岗位有能力和成绩突出的人,不一定胜任更高层的职务,这可能造成组织生产力的浪费。”再就是晋升缺乏制度化管理,个别企业在管理晋升工作中资历主义、论资排辈的现象还广泛存在,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有才能的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二,晋升机会、空间有限。虽然员工职务晋升取决于员工的工作实绩,但并不是说,所有工作实绩表现优秀的员工都能晋升自己期望的职务,因为员工职务晋升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有职位空缺。这种职务设置的有限性与个人需要的无限性形成矛盾,导致级别晋升受阻,导致员工的期望大于现实,影响员工晋升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
2.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失偏重,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奖励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
②
出现了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奖励的现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失偏重。同时,某些单位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员工的情感、个人发展等内心需要。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不分层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缺少有效的且具人性化的精神激励,激励形式单一。同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缺乏有机的结合,在形式上太过于单一且缺少灵活性,这样不利于实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
2.4 缺乏企业文化建设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企业利润的获得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对员工极少进行价值观、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理念方面的教育。企业文化的不足,使得员工和企业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理念的错位,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缺少凝聚力,对各自工作缺少认同感,工作中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3.1 完善企业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的对策
3.1.1 健全考核评价的内容
要坚持以员工的实绩为考核的核心,以德和才为基础,要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同时要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确定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繁琐和抽象,使考核的内容和等次相结合,力求减少考核的误差。同时,要注重平时考核,把对员工的年终考核和平时考核结合起来,加强考核的全面性。
3.1.2 充分运用考核的结果
考核结果能否充分合理运用直接关系到整个考核工作的准确与否。同时,考核的积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对考核工作的运用上。首先,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奖惩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再就是考核结果要与企业员工的晋升晋级相联系,考核要真正与员工个人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拉开奖金分配的档次,促使在组织内部形成竞争向上的环境。
3.1.3 完善绩效量化考评体系
科学的绩效量化考评体系是对员工进行合理激励管理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改革考核方法,使其具备操作性,其次是要进行全面考核,重点在考核工作实绩。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考核过程要透明化。再次,考核结果激励要明显,加大奖罚力度,通过奖罚分明来提高企业各部门员工对考核的认识与重视。
3.2 健全员工晋升机制
3.2.1 尝试增加级别设置
在不改变个人岗位、职务的基础之上,增加现行岗位级别总数的设置,增加每一职务对应的级别,从而提高员工晋升的等级,拓展其晋升的空间,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
3.2.2加强岗位竞争
岗位的竞争可以为员工创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是必须是动态和分层次的,能够为员工满足低层次动机后,提供追求和实现新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机会。并且可以使员工在岗位竞争的过程中,既能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又能产生围绕组织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激情。同时,要严格执行好员工辞退制度、辞职制度、降职制度和免职制度。使企业员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实现合理流动。
3.2.3 建立健全员工交流制度
员工在企业内的不同职位、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是员工管理更新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一个企业人事结构科学化和合理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探索各岗位、工序人员跨部门、跨岗位的交流制度,扩大竞争范围,鼓励员工多岗位锻炼,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支持员工通过多岗位的锻炼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员工掌握多岗位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为晋升打好良好的基础。
3.3 建立健全人性化的员工激励机制
3.3.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企业单用物质激励或单用精神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结合上,第一,要注意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精确性。首先,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并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其次,在制定制度上要体现科学性,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激励对策。第二,注意加强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在这个基础上来说,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必然要采取多种方法才能发挥最大效率。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从而激发出员工在工作上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3.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积极拓展个人发展空间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对企业及员工自身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员工的的培训与教育。作为企业应该注重对员
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土地和资金,而是更多的依赖于人力资源,企业要通过培训,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激发其使命感,提高其工作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既帮助员工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达到有效的激励,也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成长的不懈追求,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他对企业组织目标实现的追求。因此,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物质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给员工创造个体的发展空间,给其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们才有更大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企业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岗位、职位资源,为员工提供足够大的成就实现机会和空间。这样,不仅会极大的激励各部门员工的进取意识,还可以激发其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实现企业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趋向。
3.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等的形成以及企业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因此,要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适合本企业内部员工发展的企业文化,以此提高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凝聚力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使其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时,要在员工中建立广大员工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并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员工日常的工作行动中,因为最基本的核心内容还要通过行动去体现。好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产生文化认同及强烈归属感,使企业士气高涨,为企业提高绩效,起着很大的作用。
注释:
①在中文中,“激励”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激发、鼓励;二是斥责、批评。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包括激发和约束两方面的含义,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②姚先国,柴效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4.32
2③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潘琦华.企业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7)
(2)汤玉琪.关于激励机制的思考[J].理论前沿,1992(06)
③
(3)兰教才,兰伟.对企业激励机制问题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16)
(4)沈明华.论私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改革问题[J].时代经济,2007.8(76)
(5)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李长禄,尚久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7)张玉科.浅谈企业员工的激励措施[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5)
(8)贾凡.企业激励机制浅探[J].大众科学,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