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泰洗煤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华泰洗煤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一年多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华泰洗煤厂工程建设领导组始终坚持“安全、质量、进度,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建设思路,洗煤厂各项建设任务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截止到目前为止,洗煤厂土建工程已经基本结束,厂区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基本成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从202_年4月开始土方工程起到现在,职工宿舍楼和公司培训中心教学楼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修;洗浴中心已完成精装修总工程量的95%,即将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餐厅装修、职工家属楼装修和机工车间、电工车间、综采车间已经全部完工;立体库房主体结构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内部施工;锅炉房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生活区和生产区雨水收集池公开挖12个,9个已经全部完工;加油站、磅房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柳结线张家庄段公路改造连同通往生产区道路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98%,正在完成收尾工程;厂区东面每座容积2000m的两个高位水池已经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生产区浅槽车间、原煤仓、主厂房、浓缩车间、压滤车间、干燥车间、综合办公楼、维修中心、浮选药剂库、介质库主体结构已经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产品储运区中煤、煤泥3 1
储煤场、精煤储煤场、产品仓土建工程即将结束,正在进行地面硬化;原煤储存区汽车受煤、原煤储煤场和相关栈桥和地道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地面硬化;选煤厂110KV变电站主体已经全部完工,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为了建设园林化的洗煤厂,公司决定对生产区、生活区及沿路进行高标准绿化,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量的30%。
二、完成投资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项目已经完成投资7.2亿元,该项目剩余土建、设备安装及绿化等附属工程正在抓紧施工过程中。
三、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十月底如期投产。
洗煤厂各级管理人员将在工程建设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抓质量、抢进度、保安全,按时完成好公司交给的建设任务,胜利实现10月底投产达效的宏伟目标。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打好工程建设攻坚战
目前我厂土建工程已经基本结束,设备安装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必须要重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方式,以一流的姿态,一流的作风,一流的标准,咬定目标,兢兢业业,做好当前的每一件
事,打好工程建设攻坚战。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生产安全
一是要“抓安全、保安全、时时刻刻绷紧弦”,对洗煤厂安全工作坚持从严掌握、从严控制、从严把关,力争实现全年无安全事故。
二是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更加依法、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
第二篇:华泰洗煤厂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华泰洗煤厂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值班管理,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安全生产,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值班制度》,结合我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值班安排
第一节值班人员
第二条 厂值班人员。厂值班人员包括厂级领导,各科室副科级以上人员(综合科、卫生秩序科除外),由调度指挥中心安排。
第三条 科室(车间)值班人员。科室(车间)值班人员由科室(车间)自行安排。
第二节值班职责
第四条 厂值班人员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计划;
(二)负责厂安全生产组织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值班期间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三)及时传达贯彻集团公司指示精神,并督促落实;
(四)负责下现场,了解当班运行情况,做好巡检工作;
(五)负责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六)负责处置突发事件;
(七)做好随机性工作。
第五条 科室(车间)值班人员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组织执行安全生产计划;
(二)负责本科室(车间)安全生产组织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值班期间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三)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并督促落实;
(四)参与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五)做好随机性工作。
第三章管理规定
第一节值班组织
第六条 洗煤厂实行厂值班、科室(车间)值班制度。
厂值班人员全天24小时不得离厂,白班(7:00--19:00)值班由调度指挥中心人员负责,有事通知厂值班领导。19:00--次日7:00,厂值班人员必须有1人在值班室值守。
科室(车间)值班由科室(车间)自行安排。(18:00--22:00)
第七条 值班由厂领导带班,各科室、车间人员参与值班,值班人员必须服从值班领导调度指挥。
第八条 厂值班领导为厂当天安全生产总指挥,全权负责处理当天安全生产相关问题。
第九条 夜班值班人员晚上至少巡检1次,并做好巡检记录。
第十条 参与倒班的值班人员,遇值班时,需提前找好顶班人员。
第二节请示报告
第十一条 值班人员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须立即向值班领导请示报告;值班领导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须立即向厂领导请示报告;洗煤厂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须立即向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请示报告。
第十二条 有关领导接到请示报告后,应立即作出处理决定;把握不准或无力解决的,须立即按规定上报,不得拖延、推诿。
第三节交接班
第十三条 值班人员每天上午7:00进行交接班,交接清楚上一班生产情况、遗留问题及注意事项,填写《领导值班记录表》,载明前述情况,《领导值班记录表》由交接班领导共同签字确认。
第四节值班记录
第十四条 值班除填写《领导值班记录表》外,夜班值班巡检人员还需填写《值班巡检记录表》,《值班巡检记录表》中的隐患由安检科整理并以“三定表”形式下发整改、督促治理。第十五条 《领导值班记录表》、《值班巡检记录表》均由调度指挥中心统一管理。
第五节值班纪律
第十六条 值班人员不得迟到、早退、擅离职守。
第十七条 值班期间不得玩游戏、干私活、会客、酗酒等。第十八条 值班人员有事外出,必须向值班领导请假,并找好替补人员。值班领导有事外出,须向厂长请假。
第四章监督与奖惩
第十九条 内控科对值班情况实施监督,对违反纪律的人员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华泰洗煤厂
202_年10月21日
第三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开展施工扬尘防治工作日常检查,开展项目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明确检查工作任务与目标。
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对水泥、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加以严格控制,切实开展蓝天工程。
3.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做到“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溅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4.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在项目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过程。督促项目部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施工区域的围栏封闭。根据规划范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严格要求在建项目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2)施工场地的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确保无一处露土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3)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安排保洁人员2名(佩戴标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4)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当雨天开挖、基坑回填时,应在施工临时通道上铺设麻袋。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5)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①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②施工用的粘土砖、加气砌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及时进行洒水湿润,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③其他易飞扬物、细颗散体材料(如塑料泡沫、膨胀珍珠岩粉末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或存放在不透风的仓库内,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6)脚手架清理、拆除扬尘污染的控制。在脚手架顶部设置喷雾装置,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脚手架设专人检查、维护,严禁擅自拆开。在使用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向外、向下散落。清理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废料时,应采用洒水和吸尘措施,禁止直接掀翻、拍打底笆板。定期对沾上灰尘的密目网进行清洗,周期为2-3月一次,及时更换破损严重的密目网。拆除前,应先行清除脚手架中的杂物,并对积灰较多的密目网洒水湿润。
(7)混凝土、砂浆拌制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混凝土、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袋装水泥设置封闭的库房进行堆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时进行清扫,保持库内整洁,地面无积灰现象。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严密遮盖措施。装卸以及拌制作业时严格要求工人佩带口罩,做到轻搬轻放。混凝土、砂浆拌制时严格按石子(砂)→水泥→砂顺序进料,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搅拌机储料池前应设置三面挡水,并做好排水沟、沉淀池,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施工现场全使用商品混凝土。
(8)木工机械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木工加工棚落实责任制,指定作业场所环境保护责任人,负责木工棚的日常管理。保持木工棚的整洁,及时清理木屑、刨花和边角料,必要时进行洒水湿润后再清理,并装袋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处置。
(9)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专人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需进行洒水湿润,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10)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车辆,在驶出建设施工现场之前,要加强防尘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边环境。冲洗车辆产生的泥浆水应通过二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公共管网。沉淀池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一般为2-3天清理一次。
(11)砖槽切割加工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管线安装施工的砖墙沟槽切割,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装饰工程所用石材应优先组织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切割、加工所造成的扬尘污染。现场石材切割加工应设置专用封闭式作业间,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或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
(12)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止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措施。
(13)项目部与作业班组逐级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5.沥青混合料实行集中场站搅拌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搅拌场站必须设在离开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300m以外的下风向处,且不能采用开敞式或半封闭式沥青熬化作业。
6.积极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发动群众参与监管,设立施工扬尘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对违规扬尘的工地项目名称、相关责任单位、处罚情况,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媒体等向社会曝光公示。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稳步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 刘艳丽 张丽娟 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2_ 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2_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2_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现代农业建设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白城地区来说,干旱是制约白城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市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1999年到202_年十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为315.6毫米,干旱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原来的“十年九旱”发展成“十年十旱”。全市1200多万亩耕地,半数以上缺乏井灌条件,依赖天然降水维持生产,受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玉米单产为例,1999年以来,10年间平均单产为715斤/亩,比全省低20.2%。以粮食总产为例,202_年全市粮食产量为48.7亿斤,202_年为36.7亿斤,202_年则达到63亿斤,年季间产量波动幅度超过10亿斤。持续的干旱,还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泡塘干涸,过境江河断流,土地碱化、沙化、荒漠化加剧,不但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农民增收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所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更为紧迫。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设施不首先改善,就很难有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繁荣兴旺;如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就很难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不足
目前,金融支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本来源,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以202_年为例,全省各市(州)平均农业贷款额为36.3亿元,而我市仅为28.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基础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我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我市部分偏远农村的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包袱重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另外,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室、乡村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低,严重滞后于城市。还有就是古建文物、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成片林地也同样缺乏保护。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双方沟通不到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属于程序“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主导型,忽视了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意愿表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利益的多元化趋向和对政府官员考核升迁的利益驱动,导致基层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上出现了重短期轻长期,重新建轻维护,重“硬”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投入,重表面轻实效的“四重四轻”现象,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不能及时优先实施,不切实际的“花园城镇”、“样板农村”,却花样百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制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类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监督制约办法》《农村基础建设公共招标实施办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处于国家“大一统”的混乱模式,各级政府对那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定位,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一味依赖上级拨款。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违法考核办法,拨款的“漏损率”过高,使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针对今年春季降水少,抗旱形势严峻的实际,本着早动手、早安排、早行动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迅速掀起了以打农田抗旱井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乡党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向上争取到40万元的抗旱水源井配套资金,村民自发筹集20万元,乡党委拿出40万元,计划新打抗旱井110眼,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400亩。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为确保打井工作的有序进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打井一线建立了现场指挥所。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安排一名副乡长级领导干部负责监管工作,对打井用的管材、滤料、井沙等各种材料严格把关,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验收,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每一眼井,截至到4月末,所有抗旱水源井建设工作全部结束。正是由于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把做好抗旱水源井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才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庄建设。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指导
各地新农村建设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特色也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白城地区是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传统农业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被农业部授予“202_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镇赉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产量由202_年的9.9亿斤,增长到202_年的15.3亿斤,平均年递增1亿多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够年年上新台阶,主要就是缘于镇赉县能够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镇赉县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和水,然而,滔滔南下的嫩江水,始终未能改变这个县大面积干旱的自然环境,大片土地盐碱化,大量的未利用耕地成了烫手山芋。长期实践证明,若引用江水开发水田,便可一举实现以稻治旱的多赢目的。为此,镇赉县制订了“双百规划”(百万亩水田和百万吨粮食)。202_年,贯穿镇赉县8个乡镇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给镇赉县实施“双百规划”提供了机遇。到202_年底,万亩示范种植获得理想收成,其中,轻盐碱地块平均亩产510公斤;中盐碱度的平均亩产423公斤;重盐碱度的平均亩产273公斤。137户示范种植户,共收获优质水稻175万公斤。所以,镇赉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分类指导方法,是他能够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物质保障。
(三)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白城地区地域广阔,各县市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序、建设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搞好引导服务,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压任务的做法,把政府支持与农民自觉自愿结合起来,由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五)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开展新农村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辛勤的劳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和谐农村。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培育农村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提高收入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突出建设重点和优先序,坚持把国家支持和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要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第五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这为今后五年进一步改善我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一、深刻理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内蒙古作为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正处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特殊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我区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过去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万亿元,一大批重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和建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全区经济总量跃上了万亿元台阶。尽管我区经济实力较以前有了大的提升,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基础设施欠账多与经济社会发展快的矛盾较为突出。我们要改变欠发达面貌,走进我国发展前列,既要通过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要通过改善软硬环境来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和承载能力。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部署经济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仍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促进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投资领域,既通过投资的合理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通过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直接相关。近年来,我区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使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区民生和社会建设仍然比较滞后,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城乡区域不平衡、经济社会不协调等问题,在住房、出行、通讯等基础条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我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干净的水、畅通的交通、便捷的通信、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在富裕百姓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的需要。内蒙古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富集,能源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202_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7.9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近1/4,其中跨省交易4.7亿吨,占全国的40%;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500万千瓦,外送电量1064.6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内蒙古区位独特,外接俄蒙、地跨“三北”,真正的发展优势在于紧临京津冀和环渤海市场,靠近出海口。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送、西电东输、西气东输能源流向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与内地省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全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就必须大力加强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外送保障能力,畅通与周边国家和省区的联系,加快融入全国发展大局。
二、充分认识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5年来持续推进,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发展的软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202_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36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5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运输线路快速增长,运输供给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能源通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10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送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建成长庆至呼和浩特、长庆至乌海至临河2条输气管道,总长906公里,跨区域能源供应能力增强。三是水利灌溉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 134座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农村牧区58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500万亩,治水兴水用水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全区超过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用了信息技术,全区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01部/人,光缆线路总长度超过20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五是城市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城镇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3.5%和68.3%,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4.9%和64.5%,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4.5平方米和1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比五年前有了大提升。
虽然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和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高速公路和铁路路网密度偏低,与周边8个省区20个地市只建成7条高速公路相联,铁路货运满足率不足40%,部分公路干线拥堵严重,不同运输方式缺乏有效组合和衔接。能源外送通道不畅制约煤电基地建设,202_年全区电力装机闲置1000万千瓦,电网容量小、结构单一,无法消纳大量风电,管道输送能力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全区现状缺水10亿立方米,未来十年缺口将达到30亿立方米,产业发展耗水量大、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较为突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乡宽带网络服务能力较弱,部分偏远地区通信设施依然落后,信息化应用亟待深化和广化。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五年后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缓解”的目标,这也是国务院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里提出的202_年工作目标。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到202_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远期目标。这两个目标都是围绕增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确定的,但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有所不同。内蒙古地域广阔、东西狭长,与内地相比,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改善发展条件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寄希望于两三年内就完全解决。今后5年主要是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急需、最紧迫的领域抓起。交通运输重点是打通14个高速公路出区通道,提高铁路货运能力;能源通道主要是建设向华北、华东、华中、东北的大容量输电通道;水利建设主要是着力解决好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如果这些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我区发展环境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大建设力度,就能实现202_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
根据以上目标,今后5年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畅通周边省区和毗邻国家联系为重点,统筹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方式,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交通运输整体服务能力。一是加快铁路通道建设,推进呼和浩特—张家口—北京、通辽—京沈客专、赤峰—京沈客专、乌兰浩特—白城等快速客运铁路建设,畅通自治区与华北、西北、东北重要城市的联系;推进鄂尔多斯—曹妃甸、鄂尔多斯—湖北、锡林郭勒—曹妃甸、锡林郭勒—绥中港等煤运出区下海通道建设,扩大煤炭外运能力;推进自治区第二条东西大通道建设,完善区域铁路网络,202_年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二是完善公路通道建设,建成至周边省区城市的14条高速公路和16条一级公路出区通道,畅通连接俄蒙的口岸高等级公路通道,加强区域内部重点通道、乡村公路和国边防公路建设,进一步扩大路网覆盖面,提高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202_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三是完善机场布局,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和改造,建设呼和浩特区域性国际空港经济区,大力发展通勤航空,建设阿拉善、呼伦贝尔等通勤机场群,提高民航机场对重要节点城市、主要旅游景区和部分县级行政单元的覆盖度。四是构建立体化交通枢纽,加强城市道路与铁路、公路站场与机场的有效衔接,逐步推行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
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适应区外电力市场需求,继续实施“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工程,加快建设锡林郭勒—南京、蒙西—长沙等一批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电力外送能力新增202_万千瓦以上。加强蒙西电网500千伏主干网架建设,形成完整的“五横五纵”电网结构。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推进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应国家能源基地建设需要,加快建设鄂尔多斯-京唐港、呼伦贝尔-锦州港等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煤化工产品输送管道,重点建设呼伦贝尔-哈尔滨、赤峰-北京、鄂尔多斯-武汉等煤制天然气管道,大力推进长庆—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复线建设,提高我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能源产品管道外送能力。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黄河、辽河、嫩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堤防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黄河防凌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配置能力建设,推进海渤湾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库建设,实施锡林郭勒引水、引绰济辽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兴建一批农村牧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切实解决全区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实施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鼓励工业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快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推进区域间、行业间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定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明确用水效率指标,严禁取用地下水发展高耗水产业,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加强统筹规划和网络建设改造,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络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呼包鄂乌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电子政务网,推进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和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库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市规划,注重完善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宜居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建设,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设呼和浩特、包头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缓解城市拥堵。加快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5%。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水回用和污泥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5%。推进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有条件的旗县政府所在地城镇逐步使用天然气,城市用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按照人口集聚和扩散的需要,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布局,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地下、地上同步建设。加大城中村拆迁改造力度,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建立统一、协调、高效、合理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动态管理和精细管理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今后五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务院促进我区发展意见的出台,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得到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要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和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使我区发展条件得到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