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西方哲学智2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5-1088001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2 00:15: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西方哲学智2

西方哲学智慧

Western Philosophical Wisdom

第四讲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韩东晖 202_

一、基督教产生的时代

  

(一)古罗马帝国的哲学与神秘宗教

1.哲学:斯多亚主义

2.下层社会的宗教信仰:赛比利f-阿提斯m;奥斯利斯m-艾赛斯f;米赛拉:死亡,悲伤,复活,欢乐。特别是复活。

(二)犹太教和犹太民族(公元前13-公元2世纪)

 1.希伯莱(早期)-以色列(北方)-犹太(南方):受到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埃及、塞流古、罗马的征服。

 2.王制败亡,政教合一:祭司贵族;犹太公会(前3世纪);会堂(前5-4世纪)

 3.党派:撒该都人(祭司、贵族,世俗主义)、法利赛人(分离者,虔诚主义)、以斯尼人(修道士)、奋锐党人(极端民族主义,暴力主义)4.经典:Old Testament,旧约

 犹太民族坚持声称自己是上帝惟一拣选的民族。上帝曾经和他们的民族立下了一个约。后来的基督教却认为上帝以前和以色列人所立下的拯救他们的约是旧的,新的约是通过上帝之子耶稣基督与普世所有的民族立下的约。新约立了,旧约就废了。旧约记载:犹太人的上帝喜悦亚伯拉罕,选其子Issac为继承人,而不选另一个儿子Ishmael(以实玛利,被弃之人);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则认为上帝选的是Ishmael。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的始祖摩西只是一位先知,基督教的耶稣基督也只是另一位先知,所有先知中的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叫做封印。

《创世纪》第一章

 “起初神创造天地”:上帝自身之内生育出天和地,并且使天地与自身分离

 上帝用了六天的时序创造了整个世界:

 第一天,光(什么光?),然后把光和黑暗分开;

第二天,天,然后把空气和水,也就是天空和海洋分开;

第三天,大地和植物;//

第四天,太阳、月亮和星星;

第五天,海里的鱼和天空的鸟; 

  第六天,陆地的动物和人,而且是照着上帝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男女。

人的起源的两个版本:

 A 照着上帝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男女

B 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到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生命的人。他的名字叫亚当(Adamah),就是“从地上的尘土中出来”的意思。尘归尘,土归土。 夏娃(Eve,众生之母):女人(woman),意思是“从男人里面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而人成为一体。” 女人是男人身上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bone of bone, flesh of flesh)

Baldung Grien, Hans: Adam and Eve  Baldung Grien, Hans: Adam and Eve

失乐园:知善恶树与生命树;禁令与诱惑;蛇的引诱 ;善恶树的果子与羞耻;人的知识与上帝的权威。人的堕落是由于人违抗和背弃了上帝的命令和意志。人知道羞耻之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便开始与上帝分开了 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挪亚的时代,人类已经堕落的不像样子,终日所想的都是恶,上帝就后悔在地上造人。上帝以大清洗的方式重新创造了大地和人类,并且以立约的方式约束自己和人类。

巴别塔(Babel)的故事:人类语言的起源 亚伯拉罕颂:上帝吩咐九十九岁是亚伯拉罕将他的独生爱子以撒献祭。这个犹太人的祖先不是一个神,也不是一个英雄,甚至也不是先知,而是一个以伟大的信心而成为上帝拣选的民族的祖先的。

基督教兴起之后,基督教承认犹太教的信仰只是基督教的信仰的预演或预表,而它自己是犹太教的完成;犹太人的经典也是它的经典的一部分(即旧约);耶稣基督和他的门徒已经用“面包和酒”所立的新约取代了上帝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以及整个以色列民族所立的旧约。

基督最后被世人钉上了十字架,基督徒认为是犹太教的法利赛人宣判了耶稣并害死了他。这种反犹主义的恶意的指控流传深远,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结下了长达两千年的仇恨。

 在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日益壮大并成为罗马国教之后,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迫害就从未停止过。在中世纪,基督教对犹太教进行了三次大型的有组织的神学审判。直到1965年梵蒂冈第二次会议的时候,基督教才正式谴责反犹主义,声明耶稣不是犹太人害死的,并且耶稣及其门徒也都是犹太人。

(三)弥赛亚信仰的三重涵义

 0.弥赛亚:希伯莱语Messiah,受膏者 希腊语基督Khristos,拉丁语Christus:

神择、神权、神子

1. 英明领袖:希望出现一位受膏者,创立一个类似于或远胜于大卫王的时代,独立、繁荣、强大。2.神派的仆人:犹太民族是神的选民,但却犯下了严重的罪孽,需要一个神的仆人,承担全民族的罪孽,使犹太得以赦免,焕发新的生命,以符合神的选择。3.人子:代表整个人类的最理想的人物,天使般、超自然的人物,是天上的弥赛亚。

二、耶稣的生平(Jehovah,the Virgin Mary,Jesus)

(一)耶稣的身世:

1.出生:玛利亚未婚而孕;公元四年

2.奇迹:天使传信;天兵歌唱;三博士朝拜

3.受洗:施洗者约翰;受洗乃是尽义,是承担全民族的罪孽,全心全意奉献给神

4.试探:绝对听从神的旨意,服从神的启示。[尼德兰]盖特根·托特·辛特·扬斯:基督降生

“The Grand-Duke's Madonna,” oil painting by Raphael, 1505

“The Grand-Duke's Madonna,” oil painting by Raphael, 1505

旷野试探

  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他禁食四十昼夜,後来就饿了。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著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 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著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 耶稣说,撒但退去罢。因为经上记著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 於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马太福音4.01)

(二)耶稣的传道活动

  1.宣讲活动:

(1)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2)对神的看法(神是天父,拯救每一个罪人(儿女))

(3)对自身的看法(大卫的子孙、人子、基督、神子)、(4)罪与赎罪(因为神不止是仁爱为怀,而且也是正直公义,疾恶如仇的)

二)耶稣的传道活动

 2.神迹:治病。病就是罪,治病就是赎罪。 3.设立使徒(apostle):70门徒(全世界的民族有70);12使徒(犹太民族的12个支派);3个嫡系(彼得、雅各和约翰)4.祈祷 

左边一块,画的是约翰与彼得,以约翰为主;右边一块画保罗与福音书撰者马可,以保罗为主。

登山训众

 耶稣看见这许多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  

+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  

 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耶稣教门徒的祷告

  +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  三)耶稣之死与复活

 1.最后的晚餐。“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2.犹太祭司借罗马总督彼拉多之手,靠犹大的出卖而把耶稣钉死在骷髅地的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

后人的临摹

乔托(1267~1337):《犹大之吻》

耶稣受难图Crucifixion, painting on panel by Masaccio, from a polyptych formerly in Santa Maria del Carmine, Pisa, 1426

“The Crucifixion wFrancis,” tempera on 1440–45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米开

三、教会的建立

(一)耶路撒冷教会的传道活动与司提反的殉道

(二)到外邦的传道活动

(三)扫罗皈依基督教和安提阿教会的建立(扫罗即保罗)

(四)耶路撒冷教会会议

(五)保罗的三次传道征途 六)迫害与国教:

 1.冲突的原因:一神还是夺神;神有无形象;是否崇拜个人为神;普世宗教与民族宗教;对现实生活和来世生活的看法

2.迫害:尼禄(Nero);奥勒留;戴克里先

3.313年《米兰赦令》,信仰自由;392年基督教成为国教  

四、教父哲学

   希腊教父:查士丁、克莱门、俄里根。

拉丁教父:德尔图良、奥古斯丁。

希腊教父较重思辨,主要致力于上帝的三位一体、上帝与世界的关系等学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主要以新柏拉图主义为依托的较为系统的宗教哲学理论;

早期拉丁教父较重宗教实践、宗教伦理和宗教情感,更多受斯多亚的禁欲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集大成者。

(一)早期教父哲学

  1.信仰与理性

查士丁:真哲学就是真宗教、真宗教就是真哲学。真正的哲学就是先知和使徒们的言论,是圣经。 克莱门:在古代人类的认识史上有两条河流,一是犹太人的律法,一是希腊人的哲学。最后汇为基督教。

 俄里根:几何学、音乐、文法、论辩术、天文学等是哲学的婢女,那么,关于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我们可以说同样的话。

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 德尔图良:上帝的儿子死了,正因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是可信的;他死而复活了,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完全肯定的。2.上帝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如何既能维持基督教作为一神论的特征,又能保证上帝之子基督的神圣地位。

(二)奥古斯丁

  浪子回头

1.“信仰以便理解”:信仰是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2.创世说与主观时间论:过去已不存在,将来尚未存在,现在又只是一瞬间,是正在过去,无长度。过去的现在就是记忆,现在的现在就是感觉、将来的现在就是期望。所期望的东西通过注意进入记忆。

 3.原罪说:亚当受到诱惑违背上帝的意志犯了罪,于是亚当的子孙都有原罪。

3.原罪说:亚当受到诱惑违背上帝的意志犯了罪,于是亚当的子孙都有原罪。

人的罪恶就是背离至善,背离上帝。这样,人的意志也就失去了自由。人必然按照自己的本性犯罪,即人只有作恶的自由,而没有行善的自由。

人类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上帝之国与人间之国斗争的历史。

五、经院哲学

 

(一)早期经院哲学

1.爱留根纳:公认为中世纪哲学之父。信仰应当服从理性,使信仰具有理性,与理性一致。2.安瑟尔谟: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信仰被看作是理解的前提、范围、目的,理解则是信仰的工具、手段。这正是经院哲学的本质。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上帝的观念本身包含着他的存在。

 大前提: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存在于他心中; 小前提: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结论:这个东西必然是真实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这就是上帝。

(二)经院哲学的繁荣:托马斯·阿奎那

 神学与哲学是一种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信仰可以帮助理性开拓视野,补充和完善哲学真理,理性尽管不能认识所有的神学真理,但至少可以认识和证明其中的一部分。神学是把哲学和其他学科当作下级、奴仆来使用的。故: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三)晚期经院哲学

 1.罗吉尔·培根:人在掌握真理方面有四种障碍:谬误甚多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骄妄虚夸。清除这四种障碍是时代的头等大事。进一步提出知识有三个来源:权威、理性、经验。

 2.奥卡姆剃刀:能以较少者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完成,便是徒劳。后人把它概括为“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也称为思维经济原则。史称“奥卡姆剃刀”。

第二篇: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作业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08级尹璇081001295

5你认为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哪一步骤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你赞同安瑟尔谟的论证,那么如何反驳高尼罗的责难?

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安瑟尔谟认为信仰高于理性,而上帝的崇高远远超出了人的理解力,单凭理性无法达于上帝,只有先信仰才能够理解。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安瑟尔谟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本体论证明”。

其一,上帝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对于这样一个判断,即使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也能够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知道这个对象在他心中存在,即使他怀疑这个对象。被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存在在心中,而且也必须是在现实中存在着,如果他不是在现实中存在,就不是无与伦比的存在了,所以无与伦比的上帝一定是存在的。

其二,最伟大的上帝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既然上帝是无与伦比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比他更为真实的存在。如果有人主张有比上帝更好、更真实的存在,那就把被创造者上升到创造主之上的地位了,这是十分荒谬的。

所以,上帝是人所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也是可能设想的最伟大存者者,因为如果上帝不是这个存在者,那么必定还有另外一个最伟大的存在者,但这是可能的。安瑟尔谟的关于上帝本体论的证明是一个三段论形式:

(1)上帝是无与伦比与伟大的。

(2)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是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的。

(3)所以上帝是真实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

安瑟尔谟的这种三段论模式从形式上看完全符合逻辑推理的过程,毫无瑕疵,但关键在于这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内容却并非像其形式一样滴水不漏。

首先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的大前提:上帝是无与伦比的和伟大的。这一点就已经引起了极大地疑问,尤其是对于上帝毫无所知或毫无兴趣的“愚人”来讲,理解相信这一点相当困难,因为对于这一类人上帝的是否存在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把上帝放在心中并当作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并进一步相信上帝也存在于现实中,或许我们不能单凭这样一类人就否定上帝的无与伦比,因为那些上帝的虔诚者认为即使他们不承认上帝,上帝也已经存在于心中并被理解了,对于坚信上帝是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的人们来说,上帝的确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而存在着,可问题是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上帝在现实中在哪里存在着呢?我们无从知道,也从没有人亲身经历过,为什么就可以凭空说我心中这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就一定存在于现实中呢?最后,还有不信仰上帝而拥有自己另外的信仰的一类人,在他们的心中,也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但是这个存在不是上帝,可以是安拉、佛祖甚至是共产主义,那么安瑟尔谟的这个本体论的证明就可以作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应用于任何人们认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中去,而不是仅仅限于上帝,也许在安瑟尔谟的观念里上帝是不可以同其他事物同一而论的,上帝存在的证明不可以等同于其它食物存在的证明,但对于把另外的事物作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的人的观念中,上帝的概念就变成了其它事物的一种,他们也会认为他们心中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是不可以同其它事物相提并论的。其次,小前提: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是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一定是在心中和现实中都存在的吗?安瑟尔谟的解释是,如果只存在于心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中,那么就不是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了,一定会有另一个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比他更伟大。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事物的伟大程度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如果我的信仰是我认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那么即使它只存在于我的心中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我来说,它的存在与否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我的心中,它就是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一个人的心中存在的事物可以不计其数,心中存在的事物在现实中也存在的也有很多,那么那些只存在我们心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一定都没有既存在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伟大吗?事物的伟大并不在于它存在于哪里,也许它存在于现实中,也许它曾经存在于现实中,也许它从未在现实中存在过,而在于它的影响是否能让我的心灵归顺于它,它在我心中能不能被放置在那个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位置。

再次,安瑟尔谟的三段论证明接近于一个无效的自圆其说,在设定大前提:上帝是无与伦比的和伟大的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肯定了上帝的存在了,因为如果在安瑟尔谟的观念中如果没有上帝的存在,那么怎么会有上帝是无与伦比和伟大的这个意识的产生呢,我们如果真的要论证上帝存在与否,那么在论证之前至少我们的前提是无法肯定上帝的存在,是带着一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客观公正的态度继续证明,而安瑟尔谟的意识已经归属于上帝存在的一边了,那么他的证明或许无需在往下进行了,到最后上帝是否真实的存在,还是不得而知。

高尼罗的责难:

如果安瑟尔谟的论证是可靠的,同样的论证亦可用于证明任何类型的理想中伟大事物的存在。例如,据说海中某处有一无与伦比的岛屿,不可能设想比它更伟大的海岛了,由于显而易见的理由,只能名之曰“迷失之岛”。这样的岛屿如果存在,自然比若不存在更伟大,因此根据安瑟尔谟的推理,必定真实存在。这两个论证完全对等,那么隐含的结论就是:由于能够构造出与安瑟尔谟的证明类似的证明,用以证明所有类型的虚构事物的实在性,那么其中必定有错误。

高尼罗对安瑟尔谟上帝本体论证明的反驳确实指出了安瑟尔谟论证的不足之处,但是关于高尼罗把的“迷失之岛”的假设等同于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假设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安瑟尔谟对高尼罗的反驳是:“最完满的海岛”其实不是最完满的,我们还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因此,我们所设想的最完满的海岛可以被设想为不存在而不会导致矛盾,按照安瑟尔谟的说法,高尼罗的“迷失之岛”或许可以算作为“海岛中的上帝”,而海岛是无法与上帝相提并论的,没有一种东西可以与上帝的存在相提并论。我们或许可以把安瑟尔谟的反驳看做一种为上帝辩护的托词,但他的解释确实有合理之处。而从逻辑上看,高尼罗的“迷失之岛”仅仅是对安瑟尔谟上帝证明逻辑形式的模仿,但他并没有真正指出安瑟尔谟论证的荒谬是由何种逻辑原因造成的.,因此也并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

不管是安瑟尔谟的论证还是高尼罗的反驳,两人却都是上帝的忠实信仰者,在安瑟尔谟做出这个证明之前,上帝的存在一直被当做毋庸置疑的事实,它是由信仰本身来确保的,根本无需进行论证,安瑟尔谟本人也从未怀疑过上帝的存在,只是试图用严密的辩证法和逻辑来证明那个以往一直靠信仰支撑的神学命题,而高尼罗只是不满安瑟尔谟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过程,他也并不怀疑上帝的存在。两人陷入了对上帝存在论证的批判与反批判中,而上帝假如真的是那么完满的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那么他的存在是完全不用证明的,也不应该有任何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讨论与批判,他的完满已经足以让所有的人相信他的存在,或者,上帝根本不在意人们是否相信他的存在,因为,上帝本来就一直都存在于某一个只有上帝自己知道的地方,这是凭谁的反驳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参考书目:

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12月出版。

第三篇:西方哲学评析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石大专用-更新中)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两大对立学派: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引入数的概念)四大元素:水、火、土、气

2、西欧封建时期的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教父学

3、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的哲学

4、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务实性、批判理性、日常语言、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唯意志主义——现象主义(存在主义)

第一讲: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意志自律“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观点

1、从“世界”是我的表象到世界是我的“意志”。康德:“自在之物”——>意志

2、“生命意志”——>盲目冲动

第一、意志无所不在,万物都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

第二、意志是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盲目的;“本体论”

3、人生即痛苦:缺乏~~~~~意志转向

三、叔本华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

1、拉开了人学的序幕

2、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方法

3、把悲观意识纳入到了哲学

4、开辟了从微观心理层次来研究人的状态

四、叔本华哲学的谬误

1、是唯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2、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求生意志”

三、尼采的“权利意志”论和“超人”学说

(一)生平时代

(二)基本哲学观点

1、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持反理性和批判现代文明的态度】

(?问题1如何评价尼采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2、“强力意志”——权力意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1)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古希腊阿波罗,酒神——古希腊狄奥尼索斯 日神精神——主张梦幻;酒神精神——醉 它们的统一形成了艺术 险境(2)“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本性——》创造生命力 “永恒轮回”

3、“一切价值的重估”

尼采哲学的主题,其含义是: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全部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4、人和“超人”——认识价值/评价

主义道德——贵族——》“超人” 善=高尚 奴隶道德——畜群——》弱者

(一)超人特征:特立独行

一般人:随波逐流——末人——一般人

(二)对超人的评价

5、尼采思想的影响 伯兰代斯预言

四、唯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期中考试——论文:

1、关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评述

2、关于使用注意哲学的评述 第二讲 早期实用主义 实力、经验=解放的效果 知识、理论=解放的工具 真理=解放的成功

一、对风险与邪恶社会的惨痛感受 二、三个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一)创始人——皮尔士

信念——》怀疑——》探究——》确立信念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生平

2、哲学观点 效用原理(1)实用主义方法论:

不看最先的东西:原则、范畴 而看最后的东西:效果、收获1、2、行动时工具非答案

3、效果判定理论的意义和价值(2)实用主义真理论

第一、真理是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联络经验的工具 第三、真理==有用、成功(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哲学观:文化批判行为的模式 改造哲学 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1)关于经验的看法 “旁观者的知识论” 当下性/探究(2)实验主义方法论——》探索

疑难——》确定问题立点——》假设——》推理——》实验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效性 注重人际功用 道:天道、人道 “法器”

第三讲 现象学

一、胡塞尔及其在哲学上的地位 布伦坦诺

二、基本观点

1、从“面向事物本身”到“本质的还原”(1)“面向事物本身”的含义

(2)“还原法”{第一、面向事物本身 意识到的现象

{第二、“悬置”、“加括号法”、“自然观” “纯粹”

{第三、本质的还原 “意识流” 直观“自由想象的变幻”内省活动

2、意识性——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1)意识指向对象 自我《——》客体 “唯我论”(2)意识构造对象 构造生死

第四讲 存在主义哲学

一、概论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一)兴起去传播

(二)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者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哲学的研究对象

2、存在者都具有公开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3、存在主义者都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

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一)萨特其人

(二)基本观点

1、现象学基本观点

1、存在主义论

“自在的存在”【存在的存在——事实

【存在时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非存在趋向于“存在”

【超越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不是

2、“存在先于本质” 主观性

3、“萨特自由观” 决定论(1)自由的存在论

(2)自由式选择的自由(3)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

(4)人的存在状态——烦恼、孤寂、绝望

4、“他人是地狱”

三、萨特热和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讲 精神分析学说

一、弗洛伊德其人

二、无意识理论

1、过失 故意意向 意识牵制 调解

2、梦——愿望的达成

3、无意识——意识伪饰 内趋势 前意识

三、人格结构理论:无我——自我——超我

四、人活动的心理动力: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考试安排:10月28号晚 星期三 7:00-8:40 题型:

1、名词解释 4*5=202、辨析题 5*10=50

3、论述题 2*15=30

要求:

1、谁的观点 解释含义

2、谁的观点 基本含义

分析命题的性质(主观唯心主义等)

3、马克思主义论的观点 分析合理性、错误处 范围:叔本华、尼采 哲学史上的地位、意义

皮尔士:效用原理的含义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

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的概念 意识构造世界)

萨特:存在主义 无意识-性本能

第四篇:西方哲学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思考题

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

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第二章

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

(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

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

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

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

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

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一)火本原说

包括2个方面的意思:

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

1、逻各斯的含义:

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三)生成辩证法

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2、对立和谐的关系。

3、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

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三、毕达哥拉斯派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为公元前532/531年)主要是“数本原说”。

(一)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四、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之间,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诺芬尼、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0年)

他的理论表现为一种“神学”,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他的神学观点的哲学意义在于他讲的“神”所具有的唯一性、绝对性、普遍性和不变性,具有对世界的根本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性质,这一点是后来爱利亚派的哲学中心思想。

另外,他讲的“神”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500年)

他的哲学不仅仅代表了希腊早期自然哲学里的一派观点,而且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论证是思辨的,即通过分析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证明观点,他的思想的思辨性和论辩性具有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哲学观点: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

2、认为对“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

(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3、他认为“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论证:(1)不生不灭。

(2)连续性。

(3)完满性。

在他看来,这三个性质与用感官把握的世界的性质是相反的。

4、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

(1)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恒和生灭、运动和静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给后人提供了可探索的一系列问题。

3)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4)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

(三)芝诺(Zenon、鼎盛年为公元前468年)

他以提出否定运动的论证而著名,而且使用的是反证法,亚里士多德因此推他为辩证法的创始人。3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个对西方文明奠定了广泛基础的而同时对西方文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理论障碍的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哲学体系):

1、理论科学:

(1)形而上学(第一哲学)(2)数学和物理学(3)逻辑学

2、实践科学:

(1)伦理学

(2)政治学

3、艺术: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内容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自然哲学

(一)“物理学”的含义:

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自然哲学(所有学科都属于哲学)。

“自然”:指自然物的本性,即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因此“物理学”是研究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状态的。

(二)论运动:

1、对运动的表述:

(1)认为一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因此一个运动要成立也就必须有三个要素:形式、缺乏和质料,称之为“运动三本原”。(2)认为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即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①说明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

②这种转化是不断进行的,因此运动有连续性。

③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因此运动是绝对的。

④质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2、对事物运动的原因的解说——“四因”说

为什么“运动”?认为有四个原因:(1)质料因:

(2)形式因:运动的特定方式。(3)动力因:运动的推动者或作用者。(4)目的因:运动目标的理由。

认为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

认为对于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来讲,潜在就是质料,现实就是形式。

3、论位移运动:(1)对运动的分类:

①性质的。

②数量的。

③位置的,即位移运动。(2)认为位移运动最基本最重要,所以着重分析。

①认为移动只是在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才发生。

②推论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体。

③推论宇宙没有虚空。

④推论存在“第一推动者”。

(三)目的论

1、认为自然也是有目的的活动。

2、认为目的性也就是必然性。

(四)论时间

1、给时间定义:

时间为“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

2、认为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无限的。

(五)论空间

1、认为空间(体积)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大。

2、认为地球与其他天体在构成元素、位置、运动方式上有区别,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4 第六章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1)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

2)从包括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的哲学。

3)从哲学特征讲:

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

一、伊壁鸠鲁派哲学

该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为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年),也叫“花园派”。

(一)原子论思想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观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属于原子论。

但是,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了发展:

(1)在原子的性质中加入了“重量”性质。(2)认为原子的下落运动会产生偏斜。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1)由于原子有了重量,增强了原子自己运动的说服力。(2)由于存在原子的偏斜运动,丰富了对原子运动形式的认识。

(3)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产生于原子的直线运动,增加了对运动的偶然性的认识,说明了事物生成中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马克思曾对此进行了论述(“博士论文”)。

(二)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

主要观点:

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

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总是与痛苦伴随。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应该说他有把物质**的满足与精神愉悦二者进行结合的企图,以克服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不足。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二者的矛盾,他还不能说明清楚。(讨论:探讨**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斯多亚派哲学(Stoicism)

(一)斯多亚派的历史阶段及代表:

1、早期: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创始人为芝诺(Zero、公元前336——前264年,他讲学的地方叫“斯多亚”),其他代表有克里尼雪斯(Cleantlies、公元前331——前232年)和克吕西甫(Chrisippus、约公元前280——前206年)

2、中期:罗马人征服希腊化地区之后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约公元前146年——前27年。代表有巴内修(Panaetius、约公元前180年——前110年)和波赛唐纽斯(Poseidonius、约公元前135——前51年)。

3、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代表有赛尼卡(Seneca、公元前4——公元65年、尼禄的教师和大臣)、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年,据说是奴隶)河马可•奥斯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是公元161——180年在位的皇帝)。

(二)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

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的思想。

主要表现在在不同的层次上论述世界万物。

1、在微观层次上的观点:

(1)认为万事万物由元素构成,并消解为元素。

(2)认为火是最初的元素,是主动的本原;土、水、气三种元素由火产生,但水和土是构成万物的被动元素。(3)认为火和气两种元素构成的精气,叫做“普纽玛”或“精神”,它最富有火的能动性。

、在可感的宏观层次上的观点:(1)认为在被构成的万物中,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或“理性”,是它们二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2)认为理性依自身能力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低级的、最普遍的是“普纽玛”,最高级的是理智。(3)认为理性所规定的形体由于理性的等级而被排列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的等级系列。5 第七章 基督教哲学的诞生

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恩格斯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一)犹太人和犹太教。

“希伯莱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耶和华”

(二)耶稣阶段。

“弥赛亚”(犹太人的救世主)、“基督”

(三)圣保罗(保罗)阶段。

(四)基督教的诞生。

(五)罗马帝国阶段。

二、早期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概况

(一)教父和教父哲学

1、教父:

2、教父哲学: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

1、三位一体说。

2、创世说。

3、原罪说。

4、救赎说。

5、天国报应说。

(三)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

1、信仰主义的态度:将信仰与哲学对立。德尔图良代表。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奥古斯丁代表。

三、教父哲学的集大成: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奥古斯丁(Augustin、354——430年)

(一)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二)知识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1、上帝就是真理自身或上帝是真理的来源。

2、人获得真理是上帝的“光照”。

(三)神正论。

1、关于什么是“恶”的问题。

2、意志自由说。

3、原罪和恩典说。

(四)基督教的社会历史观:

认为真正的历史是“上帝之城”的历史。思 考 题:解释“教父哲学”。

第八章 早期经院哲学

一、什么是“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由教父哲学发展而成。

(一)“经院哲学”含义

原义:指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

(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经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论同实在论之争。安瑟尔谟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第二阶段: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叶,是经院哲学兴盛和开始衰落时期,最主要的是托马斯 • 阿奎那的经院哲学。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二)问题的由来

来源于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6 第十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一、罗吉尔 • 培根

(一)生平活动

(二)关于基督教学术的革新思想

1、论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

培根认为在下面四个方面造成了人类认识的障碍,导致错误的认识:

(1)崇拜权威的教条主义。(“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2)因袭守旧的保守主义。(“习俗的长期性”)(3)盲目的信仰主义。(“无知民众的意见”)(4)夸夸其谈、不学无术。(“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

2、对新学科内容的设想

培根提出要改革哲学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他提出的新学科由五部分组成,即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这体现了他提倡的科学理性精神。

(三)论实验科学

培根在哲学的学科组成中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新学科,他因此也就成为第一个使用“实验科学”的人,他极力地推崇实验科学,不仅从理论上向人们阐明实验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提出过很多有用的设想,可称之为实验科学的先驱。

1、关于实验科学的优越性的论证

(1)认为它具有实证性,能证明科学的结论。

他在此阐述了逻辑证明(推理)与实验的关系,认为如果推理证明是确定知识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实验科学就是确定性的充分条件。他说:“一切事物都必须被经验证实”。

(2)认为它具有工具性,如果没有实验的帮助,其他科学便达不到目的。

(3)认为它具有实用性,它不仅仅是其他科学的工具,而且是达到人为目的的工具。

二、约翰 • 邓 • 司各脱

(一)生平活动

(二)论形而上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区别

司各脱对形而上学与神学在各方面的区别进行了论述,从而严格地区分了形而上学与神学,这对淡化神学对哲学的影响,使哲学非宗教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认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的“是者”有两种样式:作为上帝的无限存在和作为被造物的有限存在,由于有限与无限是非连续的,不能相通,所以不能从有限存在去推理、证明无限存在。他在此说明了哲学并不能完全对上帝进行论证。(2)认为神学不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存在对神学来讲是先设定的存在,神学的对象是上帝的属性。

(3)认为形而上学虽然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它不能提供上帝属性的知识,它只能提供有限存在的属性的知识。(4)认为人的理智属于有限存在的样式,上帝的理智属于无限存在的样式,两者不能相通,人的理智达不到神学的高度。(5)认为上帝的属性只能是信仰的对象,神学是信仰的学问,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

(三)个性学说

司各脱在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争中,提出“个性”来说明事物的特殊本质的实在性,具有独创性,也说明了他的“精细”风格。

(1)认为实在论在承认形式是一类实体的共同本质的情况下,不能把质料作为实体个别化的原则。

质料只是实体的量的规定性,它是在本性上后于实体的,作为实体的属性是不能决定实体自身的。(2)认为决定实体个别性的是在实体中的“个性”要素,个性是“决定一事物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的本性”。(3)认为个性是决定实体的终极因素,是没有性质解释的,在逻辑上是不能被定义的。(4)认为形式、质料、个性共同构成事物的实在本质。

(四)论自由意志

在司各脱的思想中,有关于意志的无限支配作用的阐述,使其思想具有意志主义的特征。(1)认为上帝具有无限的理智和无限的意志两个方面,意志对理智具有自由决定的作用。

(2)认为人的灵魂也有理智和意志两种功能,在两者的关系上,是意志支配理智,而不是理智支配意志。

原因:只有当人们愿意知道某一对象时,他才会运用他的理智。(3)认为归根结底是上帝的无限意志支配一切,包括人的意志。

三、威廉 • 奥康

(一)生平活动

(二)新唯名论

奥康通过在唯名论中引入13世纪的词项逻辑的有关研究结果,重新对事物的的性质和概念内容作解释,发展出新唯名 7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一、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

欧洲近代哲学从它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与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是决定近代哲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但是,哲学受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不一定是直线的或直接的,往往会在它们之间加入一些中间的因素,这些因素会成为哲学的直接影响因素,哲学也会通过它们对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作用。这样,分析这些中介因素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欧洲近代哲学来讲,近代自然科学就是这样的对其特征有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中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就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状况分不开。

关于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近代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

具体表现为:

1、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给理性创造了充分去表现的舞台。

2、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家发扬了13世纪英国唯名论者倡导的“实验科学”的精神,注重把经验尤其是科学实验当作发现和检验知识的方法。这时理性作用的表现之一。

3、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

近代科学成功地运用了数学语言去精确地描述客观规律。这更是理性的强大作用的表现。

4、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中(牛顿力学体系),被想象的世界模型是机械模型,世界被想象为一架大机器,自然物被想象为有形而无灵魂的零件,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它们按相同规律运动,没有天界和地界之分。上帝被设想为自然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

(二)近代哲学的主要建树是对新科学的迎合与推进,它的理性主义特征处处体现着近代自然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

1、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近代哲学与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相比,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即认识论问题成为了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的这种转向不是依靠自身的逻辑和思辨推理出来的结果,而是自然科学这一外来刺激的结果。因此它能反过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不可取代的保障和导向。

2、近代认识论中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两者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一遥远的历史根源外,还直接地、集中地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近代自然科学存在着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这两种主要的方法,近代哲学家在对它们的侧重和取舍中,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

唯理论以数学为知识模型,推崇数学的方法,把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把必然真理作为知识的目标,把观念的内在标准作为真理的标准。

3、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的特征。

机械论是近代哲学的普遍特征,不管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不管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而有机械论的倾向。不过,各派对机械性的因果关系所作的解释,是各有特点的。有的表现明显,有的是间接表现。

4、近代哲学的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起来的。

从共性来讲,近代哲学一般都采取科学论文的形式,与古代哲学的对话、诗、散文等自由文体,与中世纪以问题为中心的逻辑论证的“学问”,都截然有别。

就个性而言,表现比较突出的样式有: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休谟的“人性科学”。

二、近代经验论的开创人弗兰西斯 • 培根

(一)弗兰西斯 • 培根的生平活动。

Francis Bacon,1561—1626年。

培根的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两件事:(1)主动指控与他有恩的埃塞克斯伯爵谋反。(2)作为大法官收受贿赂。黑格尔说他“极端忘恩负义”、“参加政治阴谋,做不正当的事”、“犯了最荒唐的贪污罪”。马克思说:“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

(二)培根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分析批判 8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

一、笛卡儿的生平活动

黑格尔说,笛卡儿是近代哲学的创立者;罗素说,笛卡儿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始祖。他们的说法应该说是对笛卡儿哲学的两个突出特征——唯理论和二元论的揭示。

二、笛卡儿的方法论

同培根一样,作为一个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旧知识的批判者,最重要的不是他给人们提供了多少新的知识,而是他给人们提出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笛卡儿的方法论代表了近代哲学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一种理解——唯理论的理解的开始。

1、认为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2、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它被运用到其他学科时称为“普遍数学”。

3、认为数学方法的两个一般特征“度量”和“顺序”在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普遍数学”中表现为:

(1)度量方法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的同与异的比较,即通过概念的比较,把握不同对象之间在性质上和程度上的相似和差异。

(2)研究顺序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以上两个方法特征也就是哲学的方法特征。

4、认为科学方法的规则有四条:

(1)“第一,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4)“第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2)“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3)“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三、笛卡儿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马克思说,笛卡儿“把他的物理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完全分开”。是的,笛卡儿把哲学比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自然哲学),树枝是医学、力学、伦理学等应用学科。

在笛卡儿看来,“形而上学”是指专门研究超感性的对象,如上帝、灵魂、意志等等的学问。在“形而上学”中,他运用他提出的科学方法从普遍怀疑出发,建立起哲学的第一原理,然后确立上帝的存在和推导出关于心灵和物质的确定知识,建立了一个二元论的世界观。

(一)论哲学的出发点——普遍怀疑

笛卡儿的哲学一开始就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普遍怀疑论是理性的表现形式。

1、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所谓可靠的基础就是说作为知识的基础的是符合理性的原则要求的,或者说是出自于理性的。

2、认为怀疑可作为考察现有的知识是否具有可靠的基础的有效方法,通过怀疑,发现现有的一切知识所赖以建立的基础都是不可靠的,都被排除在知识的基础之外。

3、认为被怀疑的观念包括:

(1)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的),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2)关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笛卡儿的这个对自己身体的存疑想法相当于中国哲学中的“庄周梦蝶”。

(3)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不存在,是“邪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也就是说,数学的观念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在此有一个问题要同学们去思考:笛卡儿的普遍怀疑的思想与传统的怀疑主义(如希腊的智者派和皮罗主义)有什么不同?

(二)论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的普遍怀疑手段不是为怀疑而怀疑,怀疑不仅是作为考察现有的知识是否具有可靠的基础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寻找知识的确定基础的手段。用他的话讲,“只是要为自己寻找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沙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和粘土来”。

1、认为在以上的普遍怀疑中,理性要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怀疑能否怀疑自身?结果发现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

2、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的,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

对“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儿的《哲学原理》中是这样说的:“我们既然这样地排斥了稍可怀疑的一切事物,甚至想象它们 是虚妄的,那么我们的确很容易假设,既没有上帝,也没有苍天,也没有物体;也很容易假设我们自己甚至没有手没有脚,最后竟没有身体。不过我们在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时,我们却不能同样假设我们是不存在的,因为要想象一种有思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那是一种矛盾。因此,我思故我在的这种知识,乃是一个有条有理进行推理的人所体会到的首先的、最确定的知识。” 9

10 第十七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概述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念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它主要指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集大成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

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德国古典哲学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1、德国的经济状况:

19世纪初以前,德国同英、法、荷等国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是一个十分过后的国家,基本上是个农业国。

1807年开始,德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摆脱了停止、萎缩的状态,在改良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到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德国的政治状况: 至19世纪初,德国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曾经有过36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19世纪初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德国进行了一些政治改良,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增长,但在1848年德国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总体上是软弱的,出生的太迟了。

总起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科学根源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欧洲自然科学正在向着一个新的阶段发展,给德国古典哲学提供了新的丰富的营养。

天文学的天体演化思想、地质学关于地质的发展观点、生物学的生物进化的思想、物理学和化学的关于非机械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研究等等。

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新研究,逐渐表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并向哲学提出了制定新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准确地反映自然界地客观规律性的要求。德国古典哲学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就其合理内容来讲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四)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欧近代哲学历史中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是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取得的两个最大成就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1)法国的无神论使哲学彻底地摆脱了神学的羁绊,使哲学的基本问题必须在发展理论思维的基础上由理性来阐明和解决。

(2)法国唯物主义对于一切知识的内容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和外部世界的论证,给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是它有可能从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与休谟不可知论的出现及其同法国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对立有密切联系。德国古典哲学为了否定休谟的不可知论,推进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出更完整、更深刻的论证。3、17和18世纪笛卡儿、斯宾诺莎到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渊源。

4、在经验论和唯理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反复斗争过程中,两派各自的片面性及其恶果都充分地暴露出来了。这作为历史经验,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使它后来在解决人类知识问题是力求避开两派所走过的片面性的老路,而试图另辟新径,以便把认识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十七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概述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念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它主要指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集大成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

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德国古典哲学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1、德国的经济状况: 11

第五篇: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名词:

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P36)

2.亚里士多德“四因说”。(P100)

3.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实现。(P101)

4.“奥卡姆剃刀”。(P166-167)

5.培根的“四假相说”。(P188)

6.洛克的“白板说”。(P240)

7.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P304)

8.黑格尔“实体即主体”。(P354-355)

9.黑格尔的“扬弃”。(P371)

简答:

1.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P30-31)

2.简要回答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内容。(P63-64)

3.简述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内容及内涵。(P71-72,p77)

4.简要回答柏拉图“线段比喻”的内容。(P77)

5.简要回答柏拉图“通种论”的内容。(P85)

6.简要回答托马斯在《神学大全》中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P162)

7.简要分析“唯实论”与“唯名论”的区别。(P163)

8.简述培根经验归纳发的三大步骤。(P190)

9.如何理解笛卡尔的“天赋观念”(P201)

论述:

谈谈你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的理解。(P202-206)

结合哲学家本人学说,试比较经验论观点和唯理论观点的区别。(p211-212,234-235)如何理解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p292-298)

西方哲学智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