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历史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15-1009936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5 23:30: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历史

202_年乌兰察布市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6分)

1.202_年5月2日下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究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顺利闭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穆公 B.宋襄公 C.越王勾践 D.齐桓公 2.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涅巴锡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3.在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4.下列不属于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驱除挞虏,恢复中华 D.取消“二十一条” 5.读初中时,小武的爷爷给他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某个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卜》,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分三步走战略部署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9.“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已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香港、澳门 B.台湾、深圳 C.澳「]、深圳 D.香港、台湾

10.文艺复兴时期,被恩格斯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托尔斯泰

11.科技革命的到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火车 B.汽车 C.电子计算机 D.飞机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按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欧盟的成立 ②苏联的解体 ③纳米比亚的独立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13.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人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人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的品牌汽车„¨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C.世界经济日益区域化 D.和平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分)

1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大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15、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 ”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6.1861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一年开始执行的?(1分)

(2)材料一中的“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具体史实有哪些?(2...分)(答出两项即可)

(3)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请问:中共“八大”召开以后,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而发动的两次“左”倾错误运动分别是什么?(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次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参加的国家也达到了30多个,约15亿人口。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900万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受伤者达202_多万,此外,大约有1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

材料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社会遭遇了一次空前的浩劫。它是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

读后请回答:(1)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请问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

(2)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请答出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成为这场战争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2分)

(3)在两次大战中,有一个国家既是发动者又是失败者,请问这是哪个国家?(2分)

四、综合题(13分)

19.小明同学在学完“近代化探索”这一单元后,为了理清学习思路,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读图及相关材料后,请回答:(1)小明同学从上图认识到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探索近代化道路走出的第一步。请问,洋务运动开始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2分)在运动中提出了哪两个口号?(2分)

(2)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请答出创办《万国公报》

并为这次变法做出贡献的两位维新派人士。(2分)

(3)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历史性巨变”指什么?(2分)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据此回答:(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党的哪些方面的拨乱反正?(3

分)

第二篇:历史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却屡次遭到侵略。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什么中国会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次失败?我们又应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本论文就对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做了一些论述。关键词:中国近代。反侵略。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最后中国战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是 英、法、德、美、日、俄、意、奥 等 国 派

遣 的联 合 远

征 军,为 镇 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二、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保守,使清朝统 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战争发生后,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

前方将帅不知所措。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例如中法战争,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中国最后“不败而败”。甲午战争期间,大小官员考虑的不是如何抵御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让联军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

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且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正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度想利用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斥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

历次反侵略斗争教训。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就巨大的灾难,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也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着国人不断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教训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中国近代,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第二,落后就要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因此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这一点不仅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所得到的教训,也是近代中国在探索过程中得到的一个真理。只有在经济和技术上强大了,中国才会走在世界前列,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历史是发展的一面明镜,近代屈辱的历史应该让我们清醒,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和经验,就当前中国的形势,我们的国家要怎样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呢?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在崛起的关键阶段,经济实力是崛起的基础,而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发展才能不断的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国家的崛起。而且国家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而且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一个国家才会真正地强大。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上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使中国长久地昌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如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得到的教训一样,技术落后也容易挨打。所以国家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坚定地发展教

育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教育发展了,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科技才能进步,科技、人才、教育三者是分不开的,所以国家要发展就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三篇:历史归纳

1、中共一大;1921年;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

2、中共二大 1922年;制定党的革命纲领①最低纲领——反帝反封(新民主主

义革命)②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三大 ;1923年;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中共八七会议 1927年;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指明了新的出路

5、遵义会议;1935年; ①全力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7、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为建设新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重要准备。)由农村转向城市

8、中共八大;1956年;确立正确路线,完成三大改造; 社会主要矛盾:①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工业国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状况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①改革开放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0、中共十二大;1982年;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中共十三大;1987年;初级论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系统概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

13、中共十四大;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

14、中共十六大;202_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第四篇:历史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复习卷

(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共15分)

1.“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魏源 D.张学良

2.右图是中国一著名的皇家园林被洗劫、焚毁后所剩的断壁残垣,造成这一恶果的外国军队是()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shū)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设立()

A.台湾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新疆省

4.光绪皇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驾驶下图军舰撞向敌舰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5.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右图是李鸿章在签订这一条约时的情景。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6.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第二次攻占北京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

8.1895~1945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0.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丢掉幻想后的爱国者发动了()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华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A.詹天佑 B.康有为 C.张謇 D.严复

12.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后期所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13.维新变法运动中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不仅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兼具当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国立清华大学 D.国立中山大学

14.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闸门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6.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人物无关的是()

A.创立中国同盟会 B.提出了“三民主义”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7.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这个伟大

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22.202_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23.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的爆发

25.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6.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遵义会议

2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达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的()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8.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陈谢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C.三大战役 D.转战陕北

29.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A.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0.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奏定学堂章程》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0.5分,共5分)

1.中英《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7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5.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6.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赛先生”就是民主与科学。()

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8.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章程和纲领,并选举李大钊为中央局书记。()

9.1948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徐州、淮海三大战役。()

10.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近代史上,日本通过(条约)割占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 之后。

3.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4.洋务派以 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 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5.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经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

四、综合题(共25分)

1.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1分)

(2)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4分)

(3)从这段历史中,你能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吗?(2分)

2.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右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材料二 1919年6月5日某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材料三 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播洒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诞生85周年。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202_年5月4日)

请回答: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3)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影响?(1分)

3.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引自红军一段歌谣)

(1)回答这段歌谣涉及到哪三个历史事件?(3分)

(2)下图就是歌谣中提到的井冈山,从这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2分)

(3)1934年10月以后,红军被迫离开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在民主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回答:

(1)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的时间和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2分)

(2)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此次会议确定军事上由谁(两位)负责指挥?意义是什么?(5分)

(3)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DCC DACDB

CABDA DCCCB

AACCB BDACA

二、判断题

BABABABBBB

三、填空题

1.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2.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

3.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4.自强 求富

5.京张铁路 侯德榜

四、综合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

2.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向工人。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4.1921年,陈独秀

遵义会议 毛泽东、周恩来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五篇: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这是学历史学的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不是在一个常识层面的提出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高深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始终莫衷一是,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几乎就有多少种历史概念。所以历史是什么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下面就就这个问题列举中外史学家多历史的看法。

王学典在《史学引论》中讲到:“历史”一是:“指实实在在发生的往事”,二是指:“对这种往事所做的记录,陈述,和对对这种往事的的追究”。前者可称为“实在的历史”,后者称之为“描述的历史”

这种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而且代表的很多大陆学者的看法。所谓“实在的历史”就是说的历史的本身,是那种已经离我们远去,实实在在发生的历史。只要发生过,无论后人怎么构建,也改变不了他的发生。从这个角度说历史是客观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客观毫无意义。我们只能从理论上阐述他的客观性,因为他的这种客观性不能客观的记录下来,即使有摄影,也有死角。即使全面覆盖也摄不到主人公到底在想什么。等等诸如此类。我们很难去窥探历史的客观性到底在哪里。但是不能否认,确实发生过。所谓“描述的历史”就是史学家根据自己的先验的理论,一定的政治思想,一定的价值标准,为达到某种意图,采用一定的方法。把零乱的历史片段整合成一个历史进程的框架。这描述的历史就颇有主观性的色彩了。所以说历史因为某种目的某种价值随时翻新随时改写,不断重构。我们现在也在重构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这变化不断历史。历史是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吗?绝不是任意的,他是有目的的。

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中说广义的历史指过去的事实本身;狭义的是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地记录。

这个说法和王学典一样,也是把历史分成两部分。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它的能指与所指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以为的历史是——真实客观发生过的事实,但是实际上,当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其实是文献的记录所反映在我们脑海中,然后自行脑补出来的意识,或者想象。所以,我认为,历史的本质——就是——想象。是带有实证色彩的主观意识的。因为真实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已经是不可逆的了。只留下的有限的史料、文献与文物。因此,很多历史的研究问题,会永不休止的争论下去。这是历史学家的宿命。但这也是历史学家的幸运。否则历史如果都有了确定的答案,那就无需研究了。那就无需开设这么多的研究机构和院校了。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我本人是经常意识到有必要降低胜利者宣传的必要性。”

是啊,历史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历史只承认记录下来的东西。于是历史难免要要挟,被玷污,被阉割,被篡改。于是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历史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此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太过于情绪化,失之偏颇。因为我们后人从某种程度给古人一个良心的。正如我们现在在还原历史真相,解密历史真相,给历史梦圆的人一个公道人心。虽然我们当代史还是胜利者书写,但是我相信,后人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相信历史不总是有胜利者书写。最终还一个公道,一个正真的历史评价。而且我们现在也广泛开展社会史研究,就是要打破对帝王将相的研究垄断,我们要透过老百姓的视角研究历史。英国历史学家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在《历史是什么》说:“历史是历史学家反映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 这种说法,与荷兰历史学家盖尔(Pieter Geyl)所说“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同样不失机智与精辟。

卡尔如此解释他的观点: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此话言之有理,蕴含着相当深刻的哲学思辨。是的我们所接触的历史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我们也只能通过过去了解现在,通过现在去了解过去。因为生活在现在社会,古人的社会是很难复原的,但是我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可以进化的很发达,但是认得思想是很难进步的,甚至我们现在都很难超越,所以古今是相通的只有了解现在,真真切切的理解自己的生活。对生活不充满感情的人的是无法理解古人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必须把自己置于历史人物的位置上,必须感受其处境。达到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效果”我们才能真真切切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态。在马克布洛赫的《为历史学辩护》中认为“历史”一词产生辉煌的希腊化时代并沿用至今,他的最初的含义是“探索”,后来引申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朗(Henri Pirenne)说:“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把历史的双重含义包含在一起,“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指的是历史自身,而对“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的描述、研究,便是历史学。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所说的意思不是字面意思,他说的意思是历史只存在于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思想认识之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克罗奇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的。对于克罗奇这句话很多人抱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被人所接受的是柯林武德的论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并非在这个词的通常意义上,即当代史意味着为期较近的过去的历史,而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即人们实际上完成某种活动时对自己的活动的意识。因此,历史就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这段话恰当的说明了这一命题的重要内涵——当代史是自我认识在历史中的再现。而要把这种再现归结为历史本身,重心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当代史对历史的全面涵盖,这种涵盖需要对当代史做出一番新的诠释:“‘当代’一词只能指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做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当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更多的是一个思想概念。正如克罗齐自己所表明的,“当代”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这种思考无疑是思想的现实化和历史化,并通过思想的历史花进而发现了历史学的真谛所在,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无休止的对话: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世界未来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有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样的,历史其实是在一个不断重新构建的过程。因为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都是听别人说的。文献影片资料,这些未必真实,甚至是为了掩盖或者美化历史。所以说,历史其实是在不断地重构,但是可能这种重构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和当时的统治阶级有关。古代社会宣扬孔孟之道,三纲五常。这是为那个社会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就不会宣扬,甚至对有些持否定态度。这就是历史的重建,在古人眼中,朱熹是个圣人,但是现在很多书中介绍的来看,朱熹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不代表官方思想了,而且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我们当然从现代的角度重新审视朱熹污点。这也是我刚才说的,历史之秤会还历史一个公道。这也就是一种历史古今的对话。每个时代的统治阶级都需要塑造有利于自己统治基础。所以说,唐朝的李家要把自己认作是老子的后代,这就是一种改变历史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历史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很多时候你看到未必真实,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教科书对于塑造我们的国家集体感又有莫大的作用。我们常说历史学家要求真,但是假如求真危害到国家的利益。我们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国家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但是这又是一个很矛盾的很复杂的事情。所以说,日本要修改自己的教科书。没有哪个国家想让自己的人民认为自己的国家曾经是邪恶的。从这方面看,我觉得这是国之常情。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伍德和克罗齐都致力于论证自然科学和和历史科学的区别,他们认为历史科学是特殊的科学,他们提供的是有关个体的知识,而不是一门普遍的的知识。柯林伍德的思想深受克罗齐的影响。他公开号召进行一场史学革命。他的基本观点就是:历史就是思想史,使人们思想活动的历史所以历史学的任务就是重演过去的思想,那又不是简单的重演。而是把过去的思想囊括到历史学家的思想活动中。在柯氏看来,历史学是一门自律的科学,他不受自然科学的支配。他还猛烈攻击剪刀加浆糊的历史。

总之,克罗齐和柯林伍德的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他们处理问题很僵化。历史和思想真的就是统一的吗?人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的。历史的背后总有思想在支配,两者是同一的,但是思想绝不是全部的历史。甚至说。历史和思想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过于强调历史学家的作用,感觉历史就是历史学家头脑中的东西,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忽略客观事实的作用。

《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说:“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这个定义说明了历史与历史学的联系与区别,无疑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就像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历史有什么用。我想他不只有娱乐的作用。我们不能轻视历史,不然就意味着数典忘祖,而且意味着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现在正发生的一切,即将成为历史,而载入史册。如果我们的后人也以轻视历史的来对待我们这个时代,那么我们这一代人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就将变得毫无意义。历史给人以智慧,教人以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深邃眼光去看待过去和现在,将来,而不被眼前方寸之地所局限,不至于成为鼠目寸光的庸碌之辈。只有深刻地认识过去,才能理解现在发生的一切,才有助于选择一条正确前进的道路,才能展现美好的未来,历史并不是一些人眼中所谓“老古董”。历史是常学常新的。历史学是个大学问。历史学家的职责并非简单地复原历史,而是对历史不断作出新的解释,为当代提供借鉴的“镜子”,或一种考虑全局,展望未来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实在是意味深长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