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5-1048178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4 17:36: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难以操作的一项教学工作。就目前来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指导,包括训练体系的确定和作前的指导,现在多数作文训练非常盲目,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每次上作文课之前,老师随便浏览习作练习题目就去上课,课上给学生读题目一遍就让学生写,甚至有些作文题目离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距离很遥远,老师不做任何解释,这样造成的结果可想二知,学生抓耳挠腮,老师看着学生习作愁眉哭脸;其次,每次写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导,如何指导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语文同仁伤透脑筋的问题。二是作文批改,因为每写一次作文,每个老师要批改四五十篇的学生作文,耗时耗力,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看完分数,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到书包里去了,老师的心血没有换来丝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讲评,到底怎样的作文讲评模式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起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学到底如何指导、批改以及讲评?

由于本人作文教学成功经验不多,自己感觉非常欠缺,但新近的一点做法自我感觉还值得一提,在上次的作文完成后,我没有急于批改,说实话,不是因为偷懒,而是我认为既然老师的批改没有效果,不防换一种方式,于是一周后的作文课我是分以下几步来组织的:第一步:先将学生的作文发到学生自己手中,让他们再重新赏识自己一周前写的作文。第二步:写“同桌评语”。同桌相互交换作文读两遍后,写出对同桌作文的评语,这不仅从同桌那里学到了对方作文中的有益“养料”,而且提高了分析文章的能力。第三步:小组推荐。每六个人一个小组,选出一篇小组内认为最好的作文,然后小组讨论推荐理由。第四步:全班展示。每个小组推荐出的作文由本同学在班内朗诵,并派另一位同学说说“小组推荐理由”,之后全班同学自由畅谈对这些作文的认识。

通过最近仅有的两次实验,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老师负担减轻了,学生课堂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起来,课堂效果也非常理想,所以将此做法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商榷。

第二篇: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广西师大成人高等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作 者:涂清华 学 号:50106010036 通讯地址:广西兴安县溶江镇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徐赣丽

完成时间:二OO六年十月五日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堪忧,许多学校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作文脱离生活,作文思维墨守成规,教师的作文能力普遍较低,几成痼疾。当今之计,必须提高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破除套路作文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注重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促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关键词] 中学 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费力不小,但收效甚微,这是人所共见的。其原因何在?却是众说纷纭。至于如何改进?更是莫衷一是。应该说,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实践,并能敢于创新。可以说,很多的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多的做法也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多年实践的总体效应来看,无论是哪种看法,哪种做法,都未能得到大家的公认。本文将就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具体的分析,并努力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得不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舍本逐末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比如,有的单纯以写作知识为中心,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佳作理论加范例”的讲座式教学,耗时低效。有的不是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真体验、真感受,而是教给学生“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使学生丧失了写作个性与创新精神。有的设置流于形式的写作活动,不善于将学生的思维相向深入,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写作动机等。其结果是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头疼的课,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写了几年作文,到了中学毕业时写出的作文依然语句不通,表意不明,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连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表达乏善可陈,这已然成为目前很多学生作文的共同状况。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这种窘迫的现状不 得不让我们担忧和深思。

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明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封闭式教学,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情”从何而来?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捕捉。一个含笑的眼神,一句朴实的语言,一个轻轻的抚摸„„无不洋溢着温馨;暖人的情感,它来源于作者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体验和思索。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当中,似乎感受不到这份情,而给我们的一个共同感受却是:酸文假情,不见真情实感。教师无论出什么题目,学生都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地“写出”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好,也看不出哪不好,甚至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细究起来,原来他们的习作都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而这样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造成的。现在,我们许多的学校都实行封闭式管理,特别是我们的农村中学,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校几乎都采取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学生生活贫乏,没有接触社会,对社会也就缺少了解。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能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到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葫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色,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中不见了人,不见了人的真情实感,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和表现。作文成为无源之作,毫无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这样当然谈不上产生作文的兴趣。

(二)作文教学缺乏学法指导

作文训练,按理应是学生自己的事,但常常却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程序无非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评学生听,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教学双方心力憔悴,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埋头苦干,为讲评口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叫苦连天,总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一贯制,从无例外。作文题目老套的为数不少,有的作文题目从小学做到高中,从爷爷辈练到孙子辈,只字未改,“涛声依旧”。教师关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 的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三)学生脱离生活,作文缺乏灵气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呵,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目前,应试教育在我国依然成风,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的范围也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至于时下提倡最响的“减负”,也只能是说说罢了。电视不能看,报纸无法阅读,五彩生活无法领略,文娱活动几乎为零。即使同学间有鸿雁往来,也常常要受到限制——谨防异性骚扰动摇“军心”。有时连每周仅有的一节体育课、音乐课也要奉献给数理化,他们可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训练题。几近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其思想与行为被禁锢起来。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秘诀”,写作时怎能不抓耳挠腮,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文何来灵气可言?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即使强迫他们写出作文来,许多篇章也是面目陈旧,内容空泛。“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又何以对中学生作更高的要求?

(四)作文教学受教师能力的影响,缺乏激情的引导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技术的教育与传授,都是能者、会者教不能者、不会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对学生潜移默化,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一个激情满怀,充满文学气质的教师影响下的学生,怎么可能不热爱作文呢?作为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最轻松最快乐的情绪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殿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不露痕迹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获得他们的尊敬和崇拜。但有很多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没有生活的激情,更没有思考和创作的激情,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而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这一点,已成了严重阻碍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二、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怎样把自己眼中所看,心中所想的东西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打上作者的主观印记,让读者感受到他的人性、人格、思想情感,感受到他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他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正如俗话说的“亲如其人”,可见作文与做人是密切联系的,这就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下文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出发,谈谈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几点对策。

(一)端正教学思想,强调作文的个性化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学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应付考试,以“考取功名”为目的,没有把真正培养能力、培养个性、培养创造性作为真正的教学目的的错误思想。这样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作文是最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转变固有的不科学的作文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积极构建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主动创造的激情与行动,并在作文中主动地表现自己。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

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兴趣、信心。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而保持兴趣的持续,就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要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是减少作文束缚,鼓励自由写作,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受、体验深的事。同时,教师引导、宽容、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是加强习作的交流,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特别要鼓励学生往校刊、网络投稿,稿件一旦刊用,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对增强写作信心有莫大的好外。第三是培养习惯。这主要是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读书看报随手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

2、鼓励自由表达,表现自我

如“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将这些要求具体化,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调查、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鼓励学生写创新作文

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最富有想像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头脑,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智慧的火花就必将绽放。而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同一题材多种解度。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立不同的中心,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从而找出更有新意的东西。第二,同一材料多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同一材料,选择合适自己的文体去作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写作顺序中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等形式,在语言表达上,可运用不同的句式,修辞去生动的表情达意。

第三,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的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是可以利用童话进行想像,使静物变动变活,会进行活动,会言语有感情。二是可以利用图画进行想像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图画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开想象。三是可利用拓展、推测课文进行想像。

第四,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某种暗示,使学生与情境之间产生种种的信息交流。种种暗示使学生灵感如潮,于是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沟通了,想像的彩翼张开了。刹那间,“心物交融”,激情便如开闸的洪水,倾泻于笔端。

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时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

(二)培养写作能力,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个性化的实现,彰显人性,是时代的主流。要适应这样的社会实际需要,确实是要转变观念,切实培养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主要包括选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在这五种能力中,言语能力是训练的目的,思考能力是写作关键,其他则是技巧技能。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针对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生活中不断开拓观察范围,进而培养学生对事物因果联系的发现能力,培养观察中的审美能力。为了形成这种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他们知道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可写性。这就要引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诸如体制改革,国际风云等,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诸如家庭生活,邻里关系,亲朋交往等。不仅经常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因而迅速捕捉,掌握有关的科学文化信息,就显得更加必要。总之,作文的知识储备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学生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储备写作素材,为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料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学会阅读

培养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搞好阅读,扩大学生的表象积累和语言积累。叶圣陶指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意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学生写作时,就会把头脑中丰富的表象和词结合在一起,进行图→文转换。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故而,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借鉴、继承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优良的写作传统,来充实和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使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不仅看到古今中外的人文景观,通过这些文学窗口间接地了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概貌,同时也能受到思想、道德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3、教会方法,促进自主写作

教会方法就是授予写作基本规律和方法.如“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当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方法,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写作。

(三)提高教师的写作理论水平,革新作文教法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提倡下水作文或半下水作文,也就是说学生写什么,自己先写,体验体验。如:命题合不合适,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有无模糊之处,会不会发生歧义;如何构思,怎么安排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怎么安排就匠心独到;有哪些精彩的思想,精彩的语言等等。涉猎的问题很多,深入下去思考、实践,写下来就会笔趣横溢。如此自己心中有底,文思涌动,指导学生就能灵活主动,开阔学生思路,指点学生迷津。

同时,我们在革新作文教法的环节上,具体表现为: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

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唯恐学生写作“跑 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但这样教下来,效果不明显,学生写作的激情没有提高。在这种困惑之下,教师们尝试了多种指导方式。(1)指导宜精不宜滥。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有顺序,但不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指导学生明确领意,但不去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写作受阻时指导,不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2)指导要灵活,避免死板。指导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习作中指导;可以开设精品作文欣赏课,以欣赏感悟代替习作指导;也可让学生指导学生,在探讨式的交流中共同提高;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指导”教师,出示教师的下水文,让学生评议指导,学生此时便有了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感,并在对教师“下水文”的评议指导中学会写作。

2、将批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批改亦称为作文评改。它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的方向。它是写前指导和继续,也是讲评的基础,是师生沟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批改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教师们常把作文批改比喻为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而且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单一的批改、粗略的批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不好。“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写了文章,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和决定。这样,学生自然会得益,会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把批改作文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3、教师对学生作文应要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

讲评是一次作文训练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批改的延续、发展和提升。个别批改,统一讲评,既表明了作文后指导的两个步骤的衔接性,又表现了它们间的差异性。好的作文讲评,可以扩大批改的成果和效用,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去掉我们惯有的作文评价原则,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讲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对于水平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当表扬,对缺点不能苛求,更不能挖苦讽刺,而要满腔热情,帮其找出原因分析,以便今后克服。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课堂上朗读,让大家评论,还可以贴在班里,让大家观摩。总之,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好、中、差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除了学生方面的因素外,每个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概念,真正指导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扭转语文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重视人文关怀,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①连瑞庆主编《形象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_年第1版,第227-286页。

②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5月第1版,第222-300页。

③张汝文,《慧眼学观察,妙笔绘美景》、《新语文活页》。

④于辉林,《以创新精神催开写作教学改革之花》、《语文教学研究》,202_年第2期,第41-44页。

⑤刘企华,《中考作文怎样得高分》,大众文艺出版社,202_年1月第1版。

⑥杨红樱,《落实新课程理念,探索作文教学之路》、《语文七~九年级培训手册》,语文出版社。

⑦名药,《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http:www.teniu.cc/web-yt/learn/Print.202_年8月26日查阅。

⑧黄展芳,《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广西教育》,202_年10月第521期,第26-27页。⑨潘继云,《“快乐语文”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光彩》、《人民教育》202_年第17期,第30页。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作者:李小娟 单位:包钢四小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鞍山道102号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包钢四小

李小娟

【内容摘要】习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文学基础只有通过多写多练才能转化为优秀的习作,因此,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只有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和语言学习交融发展、相得益彰,才能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我是一个语文教学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令我们困惑和深思。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

首先,传统作文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作。学生揣摩老师的心思,煞费苦心的编造出一些“思想健康”的内容,说上几句漂亮话语得个高分。其次,传统作文教学存在主体偏差现象。注重教师指导,而忽视学生平时的积累。第三,作文教学训练内容单一,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第四,作文教学训练方式标准统一。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同一题材的作文,往往篇篇相似。第五,传统的作文教学在批改中存在着“精批细改”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值得我们探讨。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

我对学习写作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

(一)实践活动是促进作文的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1教师应该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日记,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积累生活素材。另外利用班队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利用板报,开辟“新发现”、“小论坛”等栏目,为学生提供能够施展才华的园地。

(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多读、多背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话:“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2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丰千钧任翕张”○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呢?

1.、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1)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 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读物应该配合课堂教学。另外,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坏境等方面的读物。

(2)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在课文阅读中让学生注意两个结合:A读与思相结合。B:读与写结合。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A、摘抄,如抄精彩词、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B、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C、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D、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

(4)开展阅读交流活动。A、交流心得。B、开故事会。C、知识竞赛。

2、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背诵

首先,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语文课的学习。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篇背诵好。其次,教一带一,教师不仅用好教科书,而且还要从自读课本和适合学生的读物中选择一些文质兼美,人文气浓郁的文章要求学生背诵。就拿学习古诗为例,引进课堂的古诗就有三种:(1)同题异文。题材相同,诗文各异。如学习王安石的《梅花》,可引卢梅坡的《雪梅》。学完《梅花》再读《雪梅》,从中能领悟诗的艺术美。(2)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皆为陆游所作,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体会诗文情感。(3)引入相同诗境的诗文。《蚕妇》(张 愈)语言平白如话,对比强烈,《陶者》(梅荛晨)与之异曲同工。

(三)加强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多写多练 一、二年级中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外,还应在每节课首三分钟听说训练,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背诵名篇佳作、新闻发布、信息交流、新书推荐、演讲辩论、口头作文等等。

写作本身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事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小练笔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

1.挖掘内容,想一想

补白,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如《风筝》一文中最后一段的省略号。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充实内容。

详化,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带过。如《听听,秋的声音》一诗中:“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续写诗文。

延伸,即对余意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如学完了《井底之蛙》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青蛙上来井沿之后》。

2.精彩篇章,仿一仿

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段练习。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方面的仿写。

3.读文有感,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拾馒头的父亲》一文讲得是父亲在生活很窘迫的情况下,为供我上大学,不得不在我所在的大学食堂拾馒头喂猪的感人故事。结合这篇文章,针对当前学生讲吃比穿的现象,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

(四)运用激励方式,培养习作兴趣,激发习作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1、先放后收

作文启蒙阶段,不必条条框框约束学生,不必讲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构思、立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用优美的课文,同龄小伙伴的佳作,引发爱慕之心。也想写一写,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就把它写下来。

2、评价激励

传统评价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缺乏激励。我主张评价要双向的互动性,强调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的问题。

(1)当第一读者,写笔谈式评语

给学生写评语应以表扬为主,用“文字烛光”照亮学生的“精神隧道”。例如,有一位学生写我心中的秋天,扬扬洒洒写了一篇,却不着边际。我给他的评语是:你能写这么多,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如果你能围绕秋天的美景就更好了。

(2)做“灵魂导师”,写“交心式评语”

一位年仅13 岁的女孩,写了一篇《妈妈,你快回来吧》的文章。倾诉了压在弱小心灵中的孤独,恐惧,压抑的哀怨。在读了习作之后,写下这样的评语:老师读了你的文章,好像听到了你发自心低的呼唤,老师理解你的苦闷,同情你的遭遇,虽然妈妈不在你的身边,但老师是爱你的,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你。

(3)做“良师诤友”,写“发挥式评语”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做学生的“良师诤友”,一针见血指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写作业磨磨蹭蹭。教师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写得不错。这样的好文章,我多么希望第一个看到。听说,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有这个希望,但愿老师的希望不会再变成失望。

(五)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低年级是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写又看到的而想到的事物等等。中高年级可以写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通过作文,培养学生感想、爱想、会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定位不应太高。我们教的是蒙童,是培养他们从小具有创新意识,而不是马上就去搞发明创造、去编小说。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时是显性的,但在更多数情况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然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的种子,就一定能够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结束语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认识生活中所有美的事物。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启发和鼓励孩子们去创造世间美的事物。只有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和语言学习交融发展,相得益彰,才能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注释】

引自1孔繁艳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 丁培忠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

孙卜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丁培忠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成建华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宋建军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1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2

(一)实践活动是促进作文的源头活水………………………………2

(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多读、多背……………………………2

(三)加强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多写多练…………………4

(四)运用激励方式,培养习作兴趣,激发习作自信心……………5

(五)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第四篇: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陈贤彬

十月中旬,有幸到上海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近距离走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江苏吴江的薛法根老师的《素描作文》;杭州拱墅区张祖庆老师的《图片作文》;河南濮阳的武凤霞老师的《活动作文》;南京的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上海的贾志敏老师上的《想象作文》;杭州的王崧舟老师《诗意作文》。回来之后,结合之前语文教研组做的一个调查:在常态作文教学中,你会遇到那些困惑?针对老师存在的主要的困惑,回顾我这次听课的内容,在专家的课堂实录和讲座中向大家举例、截取,做一个如实陈述。

第一类困惑:

1、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情境,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2、怎样创设学生的生活情境?如何解决学生思路狭窄,无话可话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主编李振村老师在总评中所讲的话中有一句这样说道的:作文课要营造一个故事场,我们要把作文课变成一个故事,让学生在这个故事场中留下情感。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说、愿说、敢说、有的可说的场景,引领着学生在愉悦的心境和浓郁的情趣中进行作文训练,就像在说故事、讲故事、谈故事一样。

比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素描作文课本课,开始,通过提问:桌子上放着什么?学生回答:水和沙子。老师觉得学生的表达不清,老师就引导学生说清楚,是一杯水还是一满杯水?于是薛老师设计的围绕着水和沙子的故事场就要开始了,薛老师围绕着杯子里的水、沙子、石子这三个事物,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杯子,水溢出。

2、把两块石头放在盛满沙子的杯子里。

3、先把石子放在空杯子里,再把沙子倒入装满石子的杯子里,最后再把水倒入。

学生们也在老师创设的这一个个的情景中进行观察、交流、探讨、思考、再加上薛老师充满智慧、睿智的引导和个性化的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薛老师课堂的民主、有趣调动了学生说话的乐趣,使学生在这个故事场中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感受。

王菘舟老师的“诗意作文”,是一节虚拟的亲情测试课。王老师先让学生写下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爱的五个人,然后一步一步让学生划去一个,直至全部划去。而在每划去一个时,特别注重心灵感受的交流,通过王老师激情性的语言诱导,使学生在这虚拟的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挣扎,去努力,把自己完全融于这个爱的抉择的世界中,也正是因为创设了这样一个亲情抉择的意境,才让学生有话可言表,有情要表达,有一种非写不可的创作的欲望。

张祖庆老师的图片作文是单幅看图作文,是我们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在温哥华街头,一群鸭子过马路”,是我常态作文中可借鉴的。首先,张老师出示几张有关杭州西湖野鸭子的新闻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出示温哥华鸭子过马路的图片,围绕这幅图片猜想可能发生的故事等环节的设计,正是李振村所说的作文课要营造一个故事场这一说法的真实体现。

这种故事场或生活情境,生活体验也可在课前做好准备,如在写人物时,事先对人物进行接触采访;在动物时,事先饲养观察,写观察日记等,习作教学进行“前作文”指导。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如:四上第四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习作前一个月布置了这样三项任务:

1、观察体验,根据家庭情况和个人学好,选择合适的小动物来饲养。

2、写观察日记: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期间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

3、交流,与同伴交流饲养体会。这样进行“前作文”指导,故事场的吸引更大,学生应该有话可说,而且各有各的体会。

第二类困惑:

1、要不要写法指导,需不需要范文„„

2、进行写法指导,学生会不会停留在固定的作文套路里拔不出来;过细的指导,会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写作方法可以无痕渗透吗?

首先思考:吴忠豪教授在《国际视野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改革》中指出的问题——作文目标的两种价值取向:是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实用文体写作为主,还是以文学创作为目标。或者说是我们培养的是今后走上社会的实用人才还是以文学创作为主的作家。

接着吴忠豪教授指出:“新思路作文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与策略。”作文还是有法可依,有径可寻的,让学生掌握一点写作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薛老师的素描作文告诉学生“写好作文要用好四个宝贝:用眼睛观察,也就是眼力观察力;会听听力:动脑想思考力;还有就是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学会修改,修改能力”。

孙双金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同桌互相修改环节,要求学生画出同桌的好句子,并说出理由,当学生充分谈完后,老师总是不失时机的准确的概括性的做一个小结,告诉学生,这个同学这样写的好处以及他所使用的写作的方法,比如:有个学生认为同桌引用的贝多芬的名言他很喜欢,觉得特好。孙老师也及时的给与了这样的评价,引用贝多芬的话恰当,用得贴切,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用。还用这个学生的用词准确,这是一种联想,这是一种排比,如果增加一些描写就更好了等等,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渗透。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作文课中讲到作文的奥秘不再写,在于听,文章要有祥有略,当学生讲到划去亲人的名子时我手中的笔在摇晃,手中的笔好像变成了一把刀子时,老师点评这是一种侧面描写,通过描写笔来衬托自己害怕、痛苦、悲痛的感情。

张祖庆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常规写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故事。也可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称来写(巡警、鸭妈妈、落水小鸭),出示两篇范文:第一篇:鸭子妈妈的角度:《累并快乐着》;第二篇:鸭子的角度来写:《有妈的鸭子像块宝》,看完说说异同,最后学生再分工:有写鸭子妈妈的、有写鸭子一的、有写落水鸭子的、还有写巡警的,这样分角度,分角色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不会是千篇一律的。

还有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指出,他有八大写法训练要点,在办300多期的《评价周刊》时逐一落实。

第三类困惑:

1、怎样引导学生把单幅画的内容写丰富?

2、看图作文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我这里重现张祖庆老师的《看图作文》过程,应该会有所收获。

一、出示杭州西湖野鸭图。

在出示单幅图(温哥华街头鸭子妈妈带领小鸭子过马路图)之前,先出示系列杭州西湖上的鸭子妈妈和鸭孩子的图片。引导说话,创设故事场。

二、出示温哥华街头鸭子妈妈带领小鸭子过马路图 引导学生思考:记者就拍这一幅图片,还会拍什么图片?

三、出示自制卡通图。

1、A、鸭子郊游图。B、鸭子落入下水道。C、鸭子妈妈向巡警求救。D、一个下水道图。E、鸭子得救了。

2、思考,哪一幅图最有趣。生:鸭子向巡警求救。

3、如果你是鸭子,你会怎样向鸭子求救。

4、学生表演,三只小鸭子和老师。学生思考如何表演。老师和同学到幕后准备。

5、师生表演,在你们的脑子当中,求救会是怎样的版本?

6、继续看,哪一幅图最有趣。

生:救的过程最有趣(些图末画出,就只有一个下水道的

7、展开头脑风暴。巡警是怎样艰难营救?巡警想出了什么办法营救鸭子?营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样克服困难营救成功的?

8、还有哪一张是最有趣?

师:最后一幅也最有趣,蕴藏着很多道理。

张老师把一幅展开,变成多个画面,把最关键的一幅画空缺,充分让学生想象,这样学生写出来作文各有精彩,不会千篇一律。

这次研讨会给我一大感受:文章不厌百回改。

如: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革命》中指出:“多改”强于“多写”,他的学生为了能上班级的《评价周刊》,周一晨读时间,学生互改作文,初选录用到终改录用之间的修改要经过几次修改,输入电脑过程的修改,样报的修改,四人小组修改,这一系列主动、自主、合作的修改,不管是修改人或被修改人,都是一个“习作”的过程。

薛法根老师:让学生完成作文后上台朗读,教师在一旁有针对性的指点改。这种当堂性的修改让学生明白了怎么改,为什么要这样改,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孙双金老师:让同桌交换用不同色彩的笔修改,并把好的部分划出来欣赏。要求学生说出你为什么划了这种话,好在哪里,还让作者讲出,你为什么用上这个词语、句子。让学生明确了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贾志敏老师更是注重:他在让听写想象作文的开头,在听写时就注重把字写好写对。在点评课上,出示例子:“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与学生共同改出其中七处错误。还举了姚明把“什么时候回美国?”改成“什么时候去美国?”等例子。最后,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改作文中。一个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一个字的正确使用,一句话的正确表达,一篇文章的合理结构,他都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这充分看出贾老师引导学生的修改是细致的、严谨的。

第五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精选)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武俊凤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

【摘要】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在真正地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要多思考,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困惑

对策

教学观念

作文教学的性质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取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此语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性质。学生的作文首先是一种写作活动,使用书面言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方式。作文与一般的写作都需要作者观察积累生活,分析综合材料,进行选材立意,甚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连缀成文及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与一般的写作同样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感、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文字功底的外化,这是作文与一般写作活动的共性。的确,目前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教师在教学事业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多动脑筋,并对此而想出相 应的对策。本文要讨论的正是这一点。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怕相当普遍,在城郊结合的中学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

1、作文与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即使让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她)也只是闲逛而已。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

3、作文与学校教育形式化相抵触。有的学校对小三门不重视,只重视语、数、外。因此,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知识结构不健全,到作文时候也就没话说。再加上私立学校异军突起,教育主管部门为鼓励新兴事业的发展,又给其特殊政策,诱惑力很大,有的学校初中缺乏优质生源,学习氛围日益淡薄,所以全班就更找不上几篇高质量的作文了。教育的形式化又给很多中学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带来障碍。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四个问题又往往被他们忽视。

1、怎样观察,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

这方面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单纯追求成绩而赶任务,将课文化解为练习题,让学生在茫茫人海中游弋,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结果阅读方法提不高,从而影响了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表现在直接的观察中,笼统要求的多,具体指导的少,致使学生对眼前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过眼烟云,从而影响了生活的积累。固然,中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生活面窄,阅读东西有限,但为什么有的学生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比较丰富,写文章有东西可写呢?抽样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文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直接观察方法的 指导。

学生写作文,不可能向社会上的作家、新闻记者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去搞积累,但如果语文教师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就可以多一些知识的积累;重视直接观察中具体方法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多一些生活的积累。有经验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因而取得了好的效果。

2、读什么的指导,存在片面性。

一些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指导学生读文学作品,忽视了引导学生读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和文章,从而影响了学生知识积累的广博性。

3、忽视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

文章讲究立意新,学生的作文,虽不能要求像作家一样立意高远,但从培养其创造性来讲,还是要求立意新为好。而要求学生的作文篇篇立意都新,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然而要求学生作文的题材新,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就应该这样要求。重视学生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生活积累不断丰富,从而为作文的双重转化提供丰富的基础。

4、忽视对提高感受能力的指导。

在“物”向“意”的转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 “物”的感受。感受能力强,对“物”的体验就深,“物” 就容易转化为“意”;反之,感受能力不强,对“物”的体验就肤浅,“物”也就很难转化为“意”;某些语文教师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忽视了指导,或指导不得法,从而使学生越不过“物”向“意”转化的障碍。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他们将本是文情并茂的文章,讲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或者将其“碎尸万段”塞给学生,丢掉了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引导。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他们不是题目一出,简单的说几句,就让学生去想,去写;或者详说细解,给学生画框框,定调子,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么也激不起灵感来。有经验的老师却不是这样。他不仅在阅读教学中锐意改革,用最优化的方法,配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语言,体验课文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感受事物的热情,引导学生去联想、去分析,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启发他们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跳跃“物”向“意”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三、我校的作文教学观念与研究的实验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语文教学专家也为此感到困惑,找不到正确的途径。所以老师们一直在努力,一年多来,我们不断探索,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实验,从研究性学习中开辟了一条创新写作之路。其现状表现在:

1、研究教育机制,更新教学观念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观念滞后,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和教材成了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程中心”始终是作文的主旋律。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加上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的作文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写作,缺少个性和创造性,成为一种新的八股文。教师和学生成天浸泡在题海中,课堂上死气沉沉,人性被压抑,个性被扭曲,特长爱好被抹杀,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这样的语文教育机制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介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就思考,应从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做起,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检查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的思想,通过自查,他查,组查,澄清了思想上的糊涂认识,明确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责任。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观念,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成才意识的角度提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2、研究矛盾根源,探索教学方式

中学生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研究,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写作教学没有受到广泛和足够的重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写作教学走进 了一种新八股的套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几种糊涂认识和错误做法:

第一、作文是个老大难题,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解决的,能求稳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我们的学生写作基础差,又不重视作文,反正在高考中得不到高分,在作文赏花精力不划算。

第三、学生成天在教室里,没有机会与社会接触,哪有生活素材可写?

第四、有的教师或在课堂上谈什么“开头至关重要,结尾马虎不得,中间一笔带过”的观点;或给学生规定固定的结构模式,舒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作文心理受到灰色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及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但在写作文方面,又同现代意识产生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害怕写作文,一见作文课就头疼,另一方面,他们又好表现自己,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由于后者的可能性小,这些矛盾发展到后来就开始倾斜,表现“自我”,写好文章的欲望下降,害怕作文的心理负荷加重,最后导致厌倦作文。形成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矛盾。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不见个性,极 少有创新。年年如此,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一种灰色污染,心灵枯竭。以前,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些作文口号:“一凑二套三照抄,学习雷锋最重要。文章格式总分总,议论五步不能少。”像这样的作文,只动笔墨不动脑筋,什么真情实感都没有。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天泡在题海里,那里有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的时间等等。所以假、大、空的文章就泛滥成灾。第三、学生中作文的态度也存在着几中不良现象:一是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在写作文时敷衍了事,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一团糟。三是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动脑筋。

除了上述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教材内容指挥出现偏差,比如以前的教材为了照顾知名作家,最喜欢选具有战斗力的文章,太突出革命性、战斗性,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斗斗斗,而不知道爱。当然难以写出读书性灵、文质优美的佳作。凡此种种,导致作文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种种困难,使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只有清楚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才能还作文绿色的天空。因此,我们要花大气力改革作文教学的现状。

上述几个问题,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应解决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于是,我们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开辟创新的途径。

3、研究写作对策,高扬人文精神

我们处于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的多彩的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给现代人的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但广大中学生却生活在密不透风的狭小空间,因而生活单调,写做素材缺乏。于是以我校《九中文苑》文学社和校报文艺版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创新活动。

四、对策为:

(1)、想点子,找路子,开辟文学新园地,给学生拓展作文创新的领域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展示同学们的写作成果,我校办起了一个《九中文苑》文学社,刊登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在栏目设置上一律改为由“九”字组成,如九中传奇,九中趣闻等。面向广大学生征稿,尽量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能发表的尽量在《九中文苑》上发表。与此同时,开展作文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的活动,聘请一批学生小记者,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一举措,赢得全校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积极性。同学们挥毫“描绘大山景,抒写城市情,讴歌九中人”,体现了本校的特色。

在办刊过程中,我们举行不定期的文学讲座,给学生讲如何审稿,基本标准是什么?如何编排以及绘图,装订等知识。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在编刊过程中学到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当编辑的同学深有体会。对编辑来说,审稿的过程就是欣赏和审美过程,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与创造能力相辅相成、同步发展提高的。创造力强的人才会欣赏好的作品,发现作品的美;别人的作品看得多了,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也就提高了。反之,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后,更能促使创造能力的提高。

(2)、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创新离不开生活。中学生写作文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布置的作文,较多的打上了“超自我”意识的色彩。这类作文带有强制性和被动性,它遵循的是老师的教导、规定和现实的道德准则。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上写作能力有限,往往是闭门造车。为了完成任务敷衍而成,很难写出优秀作品。另一类作文是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包括日记)。这类作文一般不带强制性和被动性,是自觉性支配下的产物。它遵循的是“有感而发“的原则,是个人精神调节的产物。大多数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我”意识为轴心向周围辐射。因而这类作文比大作文好得多,文笔生动,观点鲜明,感情细腻而丰富,行文一气呵成。但 是,这类作文是学生的秘密,不愿让老师和学生看见,怕别人知道了他的隐私,因而也不愿意把生活引入大作文中来。所以写的大作文大都空洞无物,缺乏生活气息。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态特征,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教师应该大胆的讲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心路历程,并告诉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例子写进文章中去的。因为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最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中也就能大胆的写自己真实的故事。教师还可以把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自己生活的真实例子讲给学生听,如卢梭是如何写《忏悔录》的等等,启发学生,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3)、说理字,写情字,走出校园写生活,让学生抒写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交通不很发达。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学校学习。他们从书本、报刊上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但是美好的愿望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子女,生活比较苦。所以,每当说起或写起时,一种对家乡父老们的崇敬之情和感到家乡落后的忧患意识便油然而生。我们想唱歌,想挥笔抒怀。我们抓住学习的这种想法,加强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崛起而读书” 的教育活动,把学生由教室引进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观察各行各业的人物活动、生产方式等,把生活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研究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得到第一手学习资料,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得心应手。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大自然的风景,讴歌城市的情怀,学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有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可喜的变化,如《那路、那街、那高楼》、《鞭炮声声》、《又是桃花飘香时》等;有的反映四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如《村长的故事》、《森林卫士》、《他是这样一个人》等;这些作品发表后,反映很好,有不少作品被各地报刊采用。

综上所述,从研究性学习中开辟一条创新写作之路,是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说明创造能力不单靠智力因素,还有些非智力因素如责任感、幽默感、好奇心、生活经历、知识面等参与其间,单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惟其如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得到落实,才能培养新世纪创造性的人才,中学作文教学才能得到根本 性改变、突破和提高。

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