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
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围绕国家的粮改政策和有关要求稳步推进,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认真执行省、市、区的粮改工作部署,按照原则上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军粮供应站除外)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我区粮食企业国有资产退出和职工身份转换,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附营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的进程。在省、市粮食局的指导和区委、区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局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形势,针对粮食企业的实际,采取总体设计、规范运作、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的方法,认真把握政策,维护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抓好领导、协调、检查、监督工作,在广大干部职工的配合支持下,克服困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社会稳定为基础,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革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为杠杆,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国有粮食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扭亏为盈。附营企业资产整体出售,国有资产退出,系统内平衡调控,职工身份置换,现金安置职工,实行民营化改制。
二、摸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
㈠、摸清企业家底
摸清底子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为确保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首先严格资产认定,对企业涉及的资产、债权、债务,坚持从审计和评估摸清家底入手,摸清两方面的情况。
1、人员构成情况
**区粮食系统有军粮供应站(此次改革不涉及)、收储经营总公司及6户附营企业:食用油脂厂、面粉厂、广告公司、饲料公司、编织袋厂,粮贸公司共8户企业。
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共涉及改革对象532人,其中退休职工259人(含内退50人),应置换身份273人,各企业人员组成情况为:收储公司职工总数:327人,其中退休职工184人(含内退35人),应置换身份143人;油脂厂职工总数:47人,其中退休14人,应置换身份33人;面粉厂职工总数:79人,其中退休职工30人,应置换身份49人;广告公司职工总数:10人,应置换身份10人;饲料公司职工总人数:26人,其中退休3人(含内退1人),应置换身份23人;编织袋厂职工总数:19人,其中退休9人(含内退6人),应置换身份10人,粮贸公司职工总数:24人,其中退休19人(含内退6人),应置换身份5 人。
2、资产及债权债务
7户企业共有资产7653.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5401.5万元,固定资产2165.1万元,其他资产95万元,负债8560.6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12%。
(二)制定改革方案。
2003年5月,我局成立了粮食系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在弄清企业家底的基础上,粮改领导小组认真领会上级粮改政策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改革。经过充分讨论,反复研究,分别制定《**县粮食收储经营总公司改革方案》、《**县塑料编织袋厂改革方案》、《**县食用油脂厂改革方案》、《**县粮贸公司改革方案》、《**县面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改革方案》、《**县广告公司企业改革方案》及《**县饲料公司企业改革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分别于2003年4月、12月对收储经营总公司、面粉厂、粮贸公司、编织袋厂、油脂厂等5家企业改制方案给予批复。改革方案中明晰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身份全部终止,明确了收储企业以出让部分国有资产,现金安置职工,清偿债务,创建国有粮食独资公司的形式进行改革。其余4户附营企业资产实行公开拍卖,现金安置职工,清偿债务的形式进行改革。并根据各企业实际明确职工安置补助标准,收储总公司在职职工每人4000元再就业启动金,每年工龄814元安置补偿金,面粉厂、粮贸公司、编织袋厂在职职工每人3000元再就业启动金,每年工龄736元安置补偿金,油脂厂在职职工每人3000元再就业启动金,每年工龄500元安置补偿金。
(三)认真细致做好改革所需资金的详细测算工作。
为使企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局粮改领导小组对改革所需费用进行详细测算,7户企业改革安置资金及其它支出所需资金为1950.8万元。其中:在职职工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人员273人,需安置资金552万元;内部退养职工50人,在内退期间需发放生活费及应缴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失业保险,所需费用为353.9万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为39.7万元;退休职工209人应一次性缴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费用为559.3万
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为140.7万元;应支付107名退休职工未领安家费和建房费73.9万元;应退22名职工现金入股股金21.1万元;支付职工遗属补助费用为23.7万元;应支付改革前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143.7万元;清偿其它债权单位和个人欠款42.8万元。
(四)盘活资产,筹措改革成本,妥善安置职工。
妥
善安置好企业现有职工,是确保社会稳定和粮改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而安置的关键在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在改革过程中,我局党政领导千方百计筹措安置资金,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筹集资金:
1、清收旧帐。一是清收职工往来借款及经营过程中的赊帐欠款。二是对企业原有债权进行清偿。
2、变现资产。一是企业整体出售,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二是对职工原有宿舍进行产权出让收入;三是对企业现有其他可变现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四是盘活资产收入。通过清收旧帐和变现资产筹集改革成本750.5万元。其中:收储经营总公司资产变现收入513.5万元,油脂厂资产收入30万元,编织袋厂资产收入60万元,粮贸公司变现收入22万元;办公楼拆迁补偿款125万元
至2008年10月止,用变现资产安置职工273人,共支付资金750.5万元,其中:支付安置金552万元,支付职工安家费35.6万元,抚恤费16.7万元,一次性支付职工遗属补助23.7万元,补交改革前欠交养老保险金101.4万元、清退职工股金21.1万元。并结合企业实际,对男年满50周岁工龄30年,女年满40周岁工龄20年,再就业困难的64名职工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办理提前退养手续13人,目前通过清收旧帐和变现资产筹集改革成本750.5万元,尚缺口资金1200.3万元。
(五)成立企业离退休人员托管中心,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为更好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经报区人民政府同意,我局成立粮食局企业离退休人员托管中心。收储经营总公司深化企业改革及附营企业民营化改制后的离退休人员和办理内部退养人员全部进入中心管理,使企业改制后离退休人员和内部退养人员管理工作得以继续进行,实现对离退休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落实老同志的“两个待遇”。
三、存在问题
根据我局改革目标和改革所需资金测算,现企业改革资金缺口1200.3万元,资金组成情况如下:
(一)、退休职工209人应一次性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失业保险,所需费用为559.3 万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124万元,应支付未领取安家费和建房费38.3万元,合计721.6万元;
(二)、内部退养的50名职工在内退期间需发放生活费及应缴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失业保险、所需费用为353.9万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为39.7万元,合计393.6万元;
(三)、“三项保险”欠费问题。由于各企业没有能力缴纳“三项保险”,到目前为止拖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共计85.1万元。致使职工的保险权利得不到保障,终止国有企业身份的职工不能办理个人社保续保手续,患病职工得不到及时治疗。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粮食经济,搞活流通,使企业轻装上阵,让改革深入彻底地进行,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由于企业欠费,到目前为止,有80个退休职工未进入医保,这些职工一天比一天老,但医疗保险未交,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致使粮食系统的工作存在不稳定因素,今后的重点就是解决80个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
二、内部退休人员中有一部分按照当时**市的政策,已经达到退休条件,但是退休审批权上划到省上以后,由于省上不承认**市制定的关于粮食系统的特殊工种政策,致使一部分人无法办理退休,增加企业负担,希望市粮食局帮助协调解决。
三、市政府搬迁重建占用饲料公司的土地8.15亩,按照现在的搬迁补偿价格,应补偿饲料公司580万元,望市粮食局帮助协调。
**市**区粮食局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二篇: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总结讲话稿
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总结讲话稿
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总结讲话稿
同志们:
倍受全市社会各界关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在省和长春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以及粮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历时四个多月时间,已经全面完成了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等各项工作,迈
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下面,就前段粮改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我讲以下两个方面意见:
一、前期粮改工作的简要总结
我市的前期粮改工作从2004年11月15日动员大会正式开始,到2005年3月25日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全部产生基本结束,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省和长春市粮改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以后,我市的粮改工作进入了前期准备阶段。首先是层层成立了粮改领导组织,为粮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是组建联络指导组,全市抽调了28名副局级以上干部和28名乡局级后备干部组成28个联络指导组,经过短期培训后,深入到基层企业指导粮改工作。第三,起草制定了《A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A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方案》,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粮改政策解答,为我市粮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第二个阶段是宣传动员阶段。去年11月15日,全市召开了粮改动员大会,标志我市的粮改工作进入了操作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粮改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高度重视和关注粮改工作,亲自坐阵粮库安排部署。由于这些年来各购销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职工的各方面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心理十分严重,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基本上是不理解、不接受。因此,在粮改动员会以后,各单位都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宣传粮改政策精神,层层发动,广泛动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使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逐步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也逐步从抵触情绪中转变过来,以正确的认识来理解改革,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改革,以自觉的行动来参与改革,从而为粮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第三个阶段是稳步实施阶段。我们按照既定的方针,严格履行粮改的各项程序,在企业领导班子产生、会计委派、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工作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认真按照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在上访职工当中,没有一人是因为竞聘上岗不合理而来上访的。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跨度较大,有些工作是在其他阶段结合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抓了五个重点环节。一是加强了企业党支部班子建设。根据改革需要,调整了企业党支部班子,对于缺额人选采取全系统公开推荐的方式配齐配强,为企业的改革和稳定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全力抓了稳定工作,加强了企业的“四防”安全工作,确保了粮改期内“不出事故、不失火、不死人”,特别是认真接待职工上访,综合运用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有效地维护了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三是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组织职工竞聘上岗。四是按政策进行富余人员分流。五是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方式产生了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今天粮食局已经和法人代表签定了责任书。第四个阶段是政策兑现阶段。职工竞聘上岗结束以后,因为粮改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我市的粮改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亲自找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为最终解决粮改成本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粮食、财政的有关领导多次协调省、市粮改办、财政部门,通过大量艰苦不懈的协调和争取,赢得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粮改所需资金最终得到了解决。春节前,省里下拨的粮改资金陆续到位。我们立即组织进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分流人员的政策兑现工作。对此,市粮改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粮食、财政、劳动、社保以及金融部门都能从维护改革大局出发,全力搞好配合,加班加点,昼夜奋战,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分流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办理、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和拖欠职工工资的补发工作。
截止3月20日,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6,907名在册职工全员解除劳动关系,全部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发放经济补偿金5,860.4万元。其中:春节前办理完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有5620人,占职工总数的81.4%;发放经济补偿金4,450.9万元,占经济补偿金总数的75.9%;发放拖欠职工工资1,532万元,补缴拖欠社保养老保险费2,221万元,占拖欠养老保险费的50%;补缴拖欠社保失业保险455万元,占拖欠失业保险的百分之百;补缴医保中心医疗保险300万元。全市竞聘上岗职工709人,占职工总数的10.3%;安置按政策不予辞退的职工402人,占
职工总数的5.8%,其中:军转干部22人,因工致残人员、伤残军人33人,内部退养人员285人,其它人员62人。全市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完成。
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之所以能够迈出比较坚实的一步,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得益于粮食、劳动、财政、公安、信访、社保以及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工会等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得益于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对粮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总结前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粮改伊始,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就清醒的认识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去解决已经积累了50多年的历史问题,一次性分流近6,000名企业富余人员,肯定是一场硬仗,要想完成这个硬任务,必须把粮改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粮改工作,每到关键阶段,都有明确的指示和具体要求。粮改期间,市委书记高凤昌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多次打电话询问粮改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市长张焕秋同志在家主持工作,在粮改的每个关键环节都要亲自主持召开粮改领导小组会议或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粮改工作。市委副书记冯耀实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荫卓同志,副市长杨国奇同志亲自坐阵,主持粮改日常工作。自11月15日至春节前这段时间,先后召开70多次会议对粮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精心策划、精心研究、精心组织。市里五大班子其他领导对粮改工作都非常重视,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粮改进行到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的关键阶段,提供了大量领导力量,深入到基层,每个重点企业都有市级领导包点,他们不辞辛苦,帮助企业研究实施方案、审核竞岗人员资格、耐心细致的做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充分发挥粮改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经常深入到辖区粮库,帮助企业解决粮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我市粮改工作也得到省、市政府、粮食、财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长春市李伟副市长、粮食局赵贵军局长、李树华副局长,多次来A市指导粮改工作,帮助协调解决粮改资金,破解难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各级党政领导对粮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做保证,才使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得以顺利的向前推进。
2、粮食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确保粮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我市粮改前一阶段工作之所以运行的比较顺畅和平稳,在很大程度上与粮食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参谋助手作用和协调各方狠抓落实分不开的。一是基础性工作准备到位。在这次粮改过程中,粮食部门思路清晰,准备超前,工作细致。为了准确掌握各方面的基础情况,提前组织了“老粮”、“老帐”、“老人”的调查摸底,全市粮食系统从去年3月到5月,分成三个时段,对粮食库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核实,摸清了库存底数,为粮改锁定库存奠定了基础。7月初,粮食部门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国有购销企业的“老帐”进行清理核查,摸清了“老帐”的基本情况。“老人”的调查摸底可以说是动手最早。从2002年底以前,就将附营企业职工分流统计到国有购销企业人员之中,不但使这部分职工享受到了与购销企业职工的相同待遇,也为下一步粮食系统附营企业改革减轻了负担。正是由于粮食部门超前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基础性工作,才使得我市的粮改工作在省、市动员部署之后,适时启动实施,争得了工作上的主动权。二是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到位。政策的宣传,程序的规范,资金的筹措是这次粮改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为了把粮改政策宣传到每一位职工和家属,粮食局把我市粮改的一系列配套文件汇编成册,直接下发到所属各个企业,并对职工关注的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粮改政策解答》,发到每位职工手中。同时,各基层企业还利用各种形式、各种会议广泛宣传粮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在涉及到职工工龄的认定、竞岗的资格条件、应得的经济补偿金、补发的工资、拖欠的各项保费等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及时张榜公布,置于广大职工的共同监督之下,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保证粮改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群众的认可。改革成本的筹措和落实,是粮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粮食部门从研究利用政策入手,数十次反复算帐,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为最终解决粮改资金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来说,我们争取到的粮改资金是比较宽裕的,全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可以全部兑现,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保险、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垫付款等所需资金基本可以兑现,可以说,粮食部门在争取粮改资金工作上作了大量工作。同时,粮食部门在粮改运行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上,都能对形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的向粮改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很好的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三是经常沟通协调到位。粮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粮食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粮食部门作为这次改革的牵头部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完成大量基础性筹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能搞好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是经常与省、市行政主管部门和邻近市、县保持经常沟通和联系,就粮改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政策问题及时进行协调,以确保能够准确把握粮改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是主动与财政、劳动、社保等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得到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改革主体作用,保证了各个环节运行顺畅。
3、各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持。在粮改的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都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改革的大局出发,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每一位参与改革的同志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家都能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真正做到了一切以改革为重,一切服务于改革,一切服从于改革。劳动局、社会保险局与粮食部门紧密配合。杨佰军和武凤和局长全程参与,日夜兼程、连续作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近7000名职工身份的审核认定、欠缴保费的清理核查和并轨试点所需的各种手续。财政局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财政局长肖志华同志多次向长春市财政局、省财政厅沟通,积极作好粮改资金的协调、筹措和落实工作。同时还加强了对粮改资金使用的监管,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特别是在经济补偿金和拖欠职工工资发放过程中,财政、金融和粮食部门,通宵达旦,不辞辛苦,指导和组织企业做好资金发放工作,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完成了7000多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拖欠工资兑付工作,确保了企业富余人员在春节前能够如期分流。这次粮改除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外,纪检、组织、宣传、人事、工会等部门也都全力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部门、信访部门全程参与粮改,出人出力,为粮改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4、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A市具体情况运筹谋划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粮改进程中,我们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原则,在严格执行省、市粮改政策一些大的原则前提下,尽量利用政策,争取政策,在上级政策框架允许范围内,结合A市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在基层领导班子产生上,我们采取了先建立基层党支部,由党支部领导企业粮改工作,党支部书记代行法人代表职责,待职工竞聘上岗和富余人员分流结束后,由竞聘上岗职工在党支部成员中选举产生企业法人代表和副职领导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既减少了矛盾,又保护了一批干部。二是在会计委派上,我们采取了现职会计暂时代行会计职务,在粮改中实际考察,职工竞聘上岗结束后,经竞聘上岗的职工中进行民主测评,合格的再进行委派。三是在职工身份置换上,按照上级要求要全员解除劳动关系,竞聘上岗的职工也要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经济补偿金由企业出欠据,而我们竞聘上岗的职工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直接发给经济补偿金存款折,竞聘上岗的职工经济补偿金,暂由企业保存,待解聘后发放给本人,这样做虽然多支付了一笔改革成本,但是使竞聘上岗的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在心理上都得到了平衡。四是在补发拖欠职工工资方面,我们采取了粮改前按实际工资支付,粮改后按上级有关规定支付的政策,这样做虽然多增加了一些改革成本,但是我们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职工利益。此外,在养老保险的补缴接续、医疗费的报销、垫付款的兑付、统筹外补贴的续交等方面,除养老保险以外,其它的款项上级根本都没列入改革成本里来,这些我们都做了安排,近期内陆续都能兑现。
5、突出抓好稳定工作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这次粮改与历次改革相比,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全市涉及改革的人数近7000人,有近6000人面临下岗重新择业。下岗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都面临着挑战和考验,这给稳定和信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安全工作带来许多隐患。要使粮改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创造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中,我们注意抓了以下几点:一是抓防范,确保粮食安全。为了防止购销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粮改之初我们就责承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派出所的干警,先期进驻粮库,负责粮库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及时召开了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安全工作会议,重点对职工队伍稳定、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粮情检查、值班值宿等方面工作进行认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公安局长刘振华同志亲自召开了派出所长会议,部署任务。由于各乡镇和派出所认真负责,有的干警甚至吃住在粮库,各粮库的领导班子成员也都能够自觉担当改革的主角,认真负责的做好本单位各项基础工作,化解各类矛盾、排除各种隐患,保证了改革期间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整个粮改富余人员分流阶段真正做到了不失火、不死人、不被盗、不坏粮,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抓难点,妥善处理职工上访问题。自粮改开始以来,由于职工对有关政策不理解、不接受,每天到市政府、粮食局上访的职工陆续不断,一般每天在150人左右,多者达400人以上,持续时间达40多天,在接待上访职工过程中,我们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负之以责”的原则,信访局和粮食局的工作人员采取了礼貌和理智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回答职工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向他们宣传和解释政策。市委副书记冯耀实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荫卓同志、副市长杨国奇同志都亲自接待上访职工,耐心细致的做上访骨干的思想转化工作。由于我们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多数上访职工能够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上访的势头逐渐减弱,极大地缓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的局面。三是抓重点,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认真接待和处理职工上访问题的同时,帮助有困难的上访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春节前,市政府拿出5万元、粮食局筹措2万元,对100多户下岗的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总的来说,我市的稳定工作基本上做到了苗头发现得早、问题处理得好、矛盾化解得了、事态控制得住,保证了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和在座的各位同志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大家也必须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个别单位执行政策有偏差,工作方法简单,思想工作不到位,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给粮改第一阶段收尾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做好稳定工作埋下了一些潜在的隐患。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继续发扬前一阶段面对困难、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一鼓作气,连续作战,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善始善终地完成粮改的各项任务。
二、下步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全面推进,粮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粮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继续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步伐,对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当前要抓紧做好富余人员分流的收尾工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尚未最终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职工要继续采取领导包保的方式,逐一做好每个人的思想工作,讲清形势、讲明政策、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限,使之能够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全部彻底、不留尾巴地完成富余人员分流任务;要组织企业与竞聘上岗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确立新型的劳动关系;要妥善做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切实做到身份解除一个,关系理顺一个;在做好富余人员分流收尾工作时,要继续高度重视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认真分析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二是要着力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要从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职工全员合同制,工资分配激励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做到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新的经营机制,确保企业生存发展有活力、生产经营不亏损、职工生活有保障。三是要超前研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本着超前思考、积极探索、科学谋划的工作思路,提前搞好企业国有资产的清查和评估工作,为下步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依据。要立足本地的实际,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尽可能利用企业场地、库房及设施等现有的优势条件,组织对外推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推动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国内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向和信息,并适时走出去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探索企业重组及组织结构创新的形式,以便待省里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出台后,及时组织实施。
第二,要加快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好的履行职责,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尽快更新思想观念,转变行政职能。粮食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尽快转变职能,由过去的主要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过去管理国有粮食企业的一些经营活动改为管理主体的准入和行为规范;由过去的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依据《条例》进行法制化管理。把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指导、协调、服务与监管并重,通过指导、协调和服务来加强监管。二是抓紧组建粮食流通管理的执法机构,实现依法管理。要按照省里的要求,抓紧设立监督检查机构,加大行业监管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执法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和质量检验关,认真做好入市收购资格的审核工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对所有申报经营粮食的企业审核的标准、程序、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操作过程要公平、公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同时,要切实做好对经营者的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粮食供应市场的安全。三是要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要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统计报表体系,依法将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批发、零售企业和以粮食为原料的饲料、工业企业等粮食经营者全部纳入统计范围。要通过粮食流通统计,对纷繁复杂的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科学、客观和准确,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粮食部门要与工商、质检、卫生、物价等有关部门一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共同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第三,要加强粮食管理搞活粮食经营。加强粮食管理,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做好粮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指导企业做好各类粮食经营管理工作。要加强对库存政策性“老粮”的管理,将政策性“老粮”与企业自营的市场粮严格分开,实行专账、专货位管理,保证库存“老粮”的数量和质量。并按省里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做好“老粮”处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对陈化粮的监管,严防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保证粮食市场安全。二是要搞活粮食经营。目前,正处在备耕阶段,我市农民手中的余粮大约还有50万吨以上等待出售,粮食企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紧紧抓住大连松源公司这样有实力的老客户,采取代收、代烘、代储的形式组织好粮食收购。对于企业当年新收购的粮食要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做到库存新粮不积压,生产经营不亏损。三是要全力做好“四防”安全工作。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要继续保持粮改期间安全工作的好势头,进一步加大“四防”安全工作的力度,认真抓好安全防火、安全生产以及库存粮食的日常保管工作,要在总结以往安全防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隐患排查制度,形成安全防火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安全防火工作。要从加强职工的培训入手,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要坚持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生产事故及坏粮事故的发生,保证粮食安全。四是要认真抓好企业的减亏增盈工作。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靠政策性补贴生存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目前企业锁定的政策性“老粮”的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在抓好粮食经营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费用管理,压缩费用,节约开支。此外,要加大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组织力量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排查,落实专人清缴,确保企业债权不悬空。要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改革后的企业在扣除历史性因素后,绝不再发生新的经营性亏损。
第四,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加工业。我市是产粮大市,粮食资源得天独厚,但粮食加工业却十分薄弱,不仅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而且品种单一,在市场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必须放眼长远,立足粮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加工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一是要努力争取政策扶持。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机遇,组织专门力量,从研究政策入手,探讨发展粮办工业的新思路,制定发展粮办工业的指导性意见,努力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为粮办工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要精心规划项目。要充分利用我市目前的玉米、水稻的生产和加工优势,建立新型的粮食加工业。要依托龙家堡米业公司借助国家万亩优质水稻工程,依托松花江、饮马河等流域的良种水稻,突出东北大米的特有品质,精心规划一批米业加工项目,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大米加工业,并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三是要在创名优品牌上下功夫。从推进名牌战略着手,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切入点。没有自己的名优品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不强。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真抓实干,在培育塑造名牌上狠下功夫。要结合企业改革,实现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为培育和发展名牌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拓宽对外合作渠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部力量发展粮油精品项目,力争打造出具有A市特色的粮油名品,逐步扩大规模,提升我市粮办工业的整体水平。
同志们,今年是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性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要务,在巩固前段粮改成果的基础上,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由“快走”变“快跑”,最终实现“领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
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
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
最近,国务院召开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省和(上级市)市也相继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进行了部署。为贯彻落实好上级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市粮食局拟定了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领会。
一、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与流通,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行,当前进一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恢复和增加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摘自《××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放开,四建立,二调整,一锁定,一加快”。“三放开”,就是全面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市场;“四建立”,就是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市场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建立粮食企业信用体系;“二调整”,就是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方向和规模,调整粮食补贴方式;“一锁定”,就是锁定政策性库存和政策性挂帐;“一加快”,就是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
——摘自《××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六)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要求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别决策,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八)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改造和重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或租赁、出售、转制。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国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九)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对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
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改革企业
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业绩考核和贡献确定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扶持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十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应减征或免征三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二、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
(一)我市这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把握原则、工作重点和基本步骤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企业完全市场化为目标,按照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的总要求,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盘活重组现有资产,激发企业内在活力。
把握的原则:总的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整个过程体现稳定这根主线,体现发展这个主题,做到稳定、改革、发展三推进。
工作重点:人员的分流安置与资产的盘活重组。
基本步骤:大体分两步走:一步为人员的分流安置;二步为资产的盘活重组。两大步骤各有侧重,不截然分开。
(二)人员的分流安置
分流安置企业人员,既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本地实际,参照外地做法,我市人员分流的基本思路是:“人员解聘、适当补偿、按需竞岗、平稳过渡”。
⒈人员解聘。就是凡从事政策性粮油购销业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即处粮管所),××年月日前的在册职工,除三类人员外,其他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解除劳动关系。三类人员包括:一年已办理内部退岗的。()对男满周岁、女满周岁或男满工龄年、女满工龄年,以及军转干部,可办理内部退岗。如本人愿意,也可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三对因公致残被劳动部门认定为—级和因病医疗期未满及妇女产孕期、哺育期内的人员,按有关法规办理。如本人愿意,也可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凡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企业协助将其档案转到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管中心托管,并按劳动部门有关规定办理培训、再就业或办理失业保险和享受失业保险金。办理解聘和内部退岗手续截止时间为××年〓月〓日根椐各粮所工作进度确定。逾期不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按自动离职处理,不享受经济补偿待遇。
⒉适当补偿。对于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每满一年工龄给予元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龄以劳动部门认定的为准(工龄计算时间截止到××年月日)。对内部退岗的职工,由原单位负责缴纳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金,待达到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⒊按需竞岗。根据定购任务取消和企业走向市场化的实际,原有体制下的工作岗位已自动消失,企业应通过开展商业购销和发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工作岗位。在岗位设置上应本着因事设岗、因需建岗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作岗位及任职资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先从本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中择优录用。原企业人员要凭才应聘,竞争上岗。
⒋平稳过渡。为保证人员分流的顺利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好个方面的工作。()坚持个原则。就是职工自愿原则,在向职工充分讲清形势、说明改革目的的基础上,由职工个人写出申请,粮管所研究同意。()分步走。现任所长、党支部书记及会计,作为本单位人员分流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暂时保留其原来的岗位、职务、工资待遇等,待其他人员分流完毕后,再行解除劳动关系。()开辟条渠道筹资。鉴于市财政困难,拿不出钱来补偿企业的实际,职工补偿金应采取条渠道筹集。即企业盈余,清收外欠款,处置闲置资产和土地收入。()落实好项费用。原离休人员的医药费、退职人员的生活费、职工遗属的补助费,内退人员的劳保费,由原企业承担,列支渠道为经营性收入和资产租赁费。()对职工做到个不欠。即不欠工资、不欠风险抵押金、不欠应交的劳保,不欠借的款物,不欠代扣的住房公积金。()搞好个方面的衔接。职工原住的公房,由职工买断或继续租住,与所、站插花的,原则上搬出;职工欠企业款物要限期归还,逾期不归还的,企业可从补偿金中扣留,扣留后仍欠部分,另行偿还;职工在本方案实施前已承包、租赁的粮站、仓库、场地、项目、设施,原则上原合同继续有效,如有争议的,应予废止公开竞标。
(三)转换机制与资产重组
企业人员分流后,必须及时将改革成果体现在制度创新与资产增值上。
⒈清产核资。对人员分流后的资产,企业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所有店、库、房、土地、项目、设施等都要核查核实,按照“已出售的”、“已出租的”、“现留用的”分类,逐项逐件落实明白。对流动资产,要逐笔清理清查,每笔款的来源、去向、用途、状态等都要查对清楚,使企业的盈余、外欠、欠外等债权债务一目了然。要在核查核实的基础上,对所有资产登记造册,并立账建档,账实相符。清产核资过程中,市局要成立资产监管小组,负责对各企业资产的审计、核查、认定、落实。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原资产进行管理监督,其出售、租赁、经营、使用均由市局审核批准。
⒉转换机制。按照“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力求搞活”的精神,企业的机制转换可分三种类型实施。()对有多种经营项目的粮所,象木器加工、纸品加工、机器配件加工、铁丝焊丝加工、面粉花生加工、织布、饭店等,实行体制转换,由国有企业性质转成民营有限公司。资产可先租赁后买断,人员择优竞争上岗。()对无多种经营项目、仅有场地库房的粮所,由所主任牵头,组织三、五名职工专门从事粮油购销,实行合伙经营。所需库房场地,可先租后买,人员自愿组合。()对一些边远粮站和库点,因其规模小、交通差,可由职工或租或买,实行个体经营。
⒊理顺关系。企业改制后,对“三老”问题,必须做到“三个承接”:即承接“老粮”(代储粮)的兑付。将因种种原因未能兑完的代储粮“尾巴”割净,不使农户利益受损;承担“老人”费用,对离休、退职、遗属、内退人员的费用,企业要承担起来,不能没个着落;承认“老帐”挂帐,对已挂在财政、农发行的“老帐”,企业要承认,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政策性处理。今后,企业与粮食局的关系,应是业务上接受指导,行为上接受监督,资产上租赁与被租赁,管理者选聘与被选聘。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三、改革的有关纪律要求
(一)加强思想教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大力宣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做遵守和维护纪律的模范。做到不利于工作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
(二)落实领导干部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是企业改革和分流人员的主导力量尤其企业主要负责人,是这次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负责本企业改革和分流人员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工作,务求实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既保证改革和分流人员平稳进行,又保持生产、经营持续发展。要严格强调“四不准”,即:不准对工作撒手不管;不准对人员放任自流;不准对资产随意处置;不准对帐务弄虚作假。对因不负责任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严格执行八项要求。在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领导干部要遵守以下要求:()同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准阳奉阴违,说做不一。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起表率和带头作用。()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准独断专行,自行其是。()依法依纪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不玩忽职守。()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排除妨碍秉公办事的各种干扰。()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捞取好处。()公道正派用人,按德、能、勤、绩竞岗,不搞任人唯亲和营私舞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突击花钱。()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不脱离群众。
(四)企业领导干部要廉洁经营。企业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准在经营活动中直接或变相为自己谋取私利,收取好处费和接收回扣;不准收受有损公平经营的贵重物品或纪念品。在人员分流期间,企业停止购买小轿车,停止装修办公室,吃喝招待一律从简,非生产经营开支要压缩为零。
(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目前企业的商品、物品和固定资产都属国有资产,要加强对这些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并使其保值增值。对这些资产要建帐立档,定期核对和盘点,确保帐实相符,并及时搞好维护管理,防止盗窃和人为损坏。对大宗物品和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售、出让、承包等,必须报经市局批准后方可实施,严禁擅自处理。对闲置物品和低值易耗品的处置,要参照现行市场行情合理定价,严禁人为低价处理。对已经核销且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物有帐存,不准藏匿。在改革和分流人员之前已经租赁、承包的经营项目和仓储设施等取得的收入,要单独设立账户,作为人员分流所需成本,实行专项管理,不准挪作他用。
(六)强化资金管理。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款项,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要实行专人管理,出纳和会计不能混兼。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要做到出有凭,收有据。所有费用开支必须手续完备,不得虚报冒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借改革和人员分流之机贪污、私分、截留企业资金,不准挪用、外借、体外循环,损公肥私。要加大外欠款的回收力度。对非生产经营性欠款必须限期归还。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外欠款,应根据所发生的时间、对象、数额及回收的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回收计划,落实责任,实行专人、专案清收。对于回收难度较大,数额较多的外欠款项,可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要。企业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到不赖公家一分帐,不欠公家一分钱。对老帐问题,企业要责成专职会计认真搞好承接和妥善保管。
(七)认真做好人的工作。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节,要本着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做好人员分流工作。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实行阳光分流,不搞暗箱操作。对人员分流的意义、目的、政策、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都要公布说明,以取得广大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要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在企业改革和分流之前按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应全部兑付,交纳的风险金、抵押金、集资款及企业借职工的款项应全部退还给职工。要积极做好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善后工作,尽量为其提供再就业机会。企业新开辟的工作岗位,要优先从本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中择优聘用。对闲置的仓库、场地及设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赁给被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使用。对一时未上岗的职工,企业要积极介绍到劳动部门参加再就业培训,接受劳动部门的再就业分配。
(八)积极抓好当前的生产经营业务。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目的之一,是为了把企业推向市场,激发企业内在活力。要正确处理改革、人员分流与搞好生产经营的关系,在抓好人员分流的同时,积极开展生产经营业务。要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安排,全面抓好粮油购销和多种经营工作。当前要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为重点,抓投入,增项目;抓营销,拓市场;抓设备设施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夺取企业改革、人员分流和生产经营的全面丰收。
第四篇: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浅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改革潮流。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企业实行收购放开、价格放开、市场放开、取消定购粮“三放开、一取消”政策,彻底改变了粮食部门过去垄断购销、独家经营的局面,一方面,使每个职工切实感受到危
机,触及了每位粮食职工的切实利益,没有了“皇粮”、“大锅饭”,粮食企业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粮食购销的市场化,凡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粮贩、用粮单位、加工企业、包括广大消费者,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决定了大家都可以平等自由地进入市场购销粮食,参与市场竞争,粮食购销渠道的开放型,四通八达,可流向四面八方,给粮食企业增添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从总体看,国家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它有利于拉动粮食价格的合理回升,能够逐步实现顺价销售;有利于产区扩大粮食销售;扩展营销市场;有利于产区资源优势与销区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粮食职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因此,粮食企业应该真正在做到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满怀信心地大胆创新,创造企业美好的前景。在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形势下,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县国有粮食企业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关头,各种矛盾交错,历史的包袱和现实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面对这一新形势和任务,本文结合××县粮食企业实际,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针对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对国有粮食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思想和对策。
一、基本情况现状
××县粮食企业的改革,也同全国、全省一样真可谓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年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开始,粮食企业开始“断奶”到年实行国家定价和粮食部门统一收购粮食后,又重新回到了吃“大锅饭”的粮改政策,到了年,粮食企业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二项政策一项改革为内容的粮改政策出台后,同时对粮食企业进行了收储与附营业务的分离,组建了收储公司和经贸公司,将政策性业务与附营业务完全分离,从而完成了改制的又一个阶段,但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走出瓶颈大多数企业仍然没能脱贫,而且陷入了新的困境,老包袱未卸,新包袱又背起,严重困绕企业的发展,直至今日,粮改步入新的从阶段,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粮食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粮食局下设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油经贸公司、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军粮供应站四家企业。截止年,拥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固定资产万元,资产负债率。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退休人,离休人。年共收购粮油万公斤,实现商品销售收入万元,亏损万元,其中:收储公司实现利润万元,经贸公司实现利润万元,米业公司亏损万元。通过近年来各项增盈措施的落实,××县粮食企业基本走出低谷,为进一步深化粮改打下了基础。
二、粮食购销市场化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收购放开后,××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在缩小,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市场主体地位由主动变为被动,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各种类型粮食经营者的参入,市场是活跃了,但竞争对手多了,竞争更加激烈了。同时对原有已建立的经营关系户受利益的趋使,难以保持正常的交往,由于个体私营户的大量参与抢购,外地客商直接同私营户直接接洽,尽量压低收购价格,坐收鱼利,粮食部门经营亏损。
(二)粮食价格的放开,粮食经营购销体制受到冲击,消费者利益难于得到保障。由于粮食市场、粮食收购、价格的放开,交易的自由化,××县国有粮食企业面对收购资金、经营费用和成本的只高不低,很难应对私营个体的粮食价格战。即使私营个体户的收购比粮食部门的高,但都有一定盈利。同时农户售粮,只看中价格,私营户不管粮食质量均进行收购,只要有销路就干,虽然量小,但一年经营量是可观的。而粮食企业购销体制又决定了收购粮食必须保证质量,并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才能确保粮食的安全存储,同时各项费用都要比个体经营要高,粮食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由于粮食部门是执行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老企业,职工素质偏低,难以推行市场化,三老问题比较突出,几年来,虽然进行了多次粮改,但改革不到位,改革没有真正从产权制度入手,仅只是主附营在形式上的分开,人员转岗分流不下岗,离退休老职工负担重,支出大,加之职工劳动技能单一,很多专业业务素质高的职工,眼看企业一日日沉落,另谋出路,造成技术人员紧缺影响了粮油工业后继无人。
(四)资金紧缺,运作困难。年粮改时,各项政策性补贴款万元没有到位,没有及时归还贷款,资金严重短缺,运作上带来困难,使龙头项目,日
产吨优质米生产示范线和××地区唯一的一条日处理吨油脂生产线,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没有充足的原料,产品脱销,错失商机,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拖欠职工工资的事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经营正常开展。政策性造成的陈化粮处理销售价差万元,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增加了企业负担,增大了亏损。
(五)把一个购、加、销为一体的粮食企业,人为地分割成首尾
不相顾,各自为阵的主附营企业,收购时互相抬价抢收,销售时为争抢客户又人为地把价格降低。加之发行的贷款对象只是收储企业,名誉上的附营企业,还得自筹资金到收储购买原料,各种成本增加。粮食部门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活到风险抵押贷款上,丢失了效益较好的粮油清深加工,现在这种单一的,小而全的互相内耗,互相封锁,互相制约的小企业经营方式,制约着整个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由于粮油经贸公司设施不足,窗口行业市场占有率低。同时由于销售品种的单一,窗口建设没有得到较多的投入和根本的转变。
从以上粮食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加以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三、新的改革思路、对策和意见建议
(一)人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因素,因此改革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粮食企业每位职工应加强的道德思想意识观念,要求干部、职工树立平等竞争意识,去除等、靠、要、依赖思想,破除求稳怕乱的观念,适应市场,树立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观念,正确认识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找差距,克服困难,主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才的作用,强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制,用制度和机制激励人、鼓励人、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聘用制,全面实行企业考核制度和罢免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企业对职工实行定岗定员,岗变薪变,彻底打破原有固定工资级别,实行工资和完成任务工资挂钧奖励制。
(二)深化粮食管理机制的改革
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机构改革,应建立以粮油贸易总公司为龙头的集团企业,缩减和合并现有企业,资产重组,形成“小机构,大动作,大服务”的企业经营机制,向规范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壮大粮食企业。
企业内部的改革、采取、抓机制、强管理、促活力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面对新的形势,大力开展企业的两个置换(产权和身份置换),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工作,有效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鉴于粮食企业一直以来,管理体制的整体性,不分收储和附营业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的办法,一是拍卖部份闲置固定资产,用于职工自愿与企业改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二是妥善解决老职工问题;三是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做好置换工作,盘活资产。
(三)××粮食企业市场化改革应以下几方面抓好粮食营销和管理。
抓住××是全地区产粮大县之一,粮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就必须做大原料收购,一是采取所、站点收购和下村设点收购相结合,增设收购网点,品种兑换,上门收购等服务手段;二是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稳定购销合同;三是下收购任务到人,与工资挂钩。激励收购以量取胜,使粮食企业掌握足够的粮源,赢得市场购销主动权。
提高粮食制品的精深加工,改变过去产品单一形式,注重开发前景好的项目,一方面,企业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省、州、县的支持下,经多方论证,在原有的食用油脂生产上建成了日处理油料吨的预榨车间,日处理吨枯饼的浸出车间和日处理吨的精炼车间,全套生产线设备精良,工艺先进,已达到国内油脂加工工艺的先进水平,产品(国标一级、二级)食用油和精制包装的高级烹调油脂,获省优质食品奖,是××地区唯一的一套油脂精深加工设备,也是××地区主要的油脂供应企业,产品“金穗”牌食用油,在广大客户中声誉较好,基本上形成了地区性的油脂、销售龙头企业,树立了企业的品牌,达到较好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和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投资万建成了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多机轻辗,抛光选白,分级包装”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是××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日处理吨优质米生产示范线的龙头企业,生产的“××××”牌××香米,深受消费者亲睐。年产品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年产销率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增效发挥了龙头作用。现已着手研制、开展“××××”牌产品及副产物精深加工,使消费者对“××××”牌产品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夯实企业向品牌化,名牌化方向发展的基础,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营销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优质的产品要转化为优质的效益,营销是关键,必须抓好营销队伍的建设,完善营销机制,改进营销策略,健全管理制度,把对营销工作的管理作为公司科学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使其发挥应有职能,做强销售。
①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销售激励机制,定措施,下任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经营。
②强化营销队伍,将素质高、责任心强、文化层次高、善经营、懂业务的人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实行内部考核,营销业绩与效益挂钩。
③利用部门的有利条件,有效地捕捉市场信息,以便逐步适应加入后,应付对国际国内繁荣的粮食市场经济。
④建立销区,粮食经营网点,开展粮食直销,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互利互惠,以市场为主导,以质量为保证,以信誉求生存,有效地树立粮食形象。
一如继往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坚持“一符四无”标准,强化粮食企业仓储安全,有安全才能有效益,开展科学保粮,切实降低粮食损耗和费用,向管理要效益。
总之,要搞好我县的粮食市场化改革,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和依靠优秀的管理人才,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依靠市场主体的发挥,依靠灵敏的信息网络建设,依靠企业的市场品牌,依靠企业市场竞争先机,依靠我县粮食职工大无畏创新精神,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
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
发展
http://china.toocle.com 2008年11月14日08:24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14日讯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回归自然、追逐绿色成为时尚,消费观念也由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改革改制后,应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运作模式,转变经营观念,拓宽经营渠道,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质量,转变传统单一的收购、销售方式,围绕消费需求,逐步与农民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全面开展杂粮收购。利用资源优势,唱响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有机产品的主旋律,培植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构建城乡粮食流通体制
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粮食购销企业实力。
一、变单一粮食购销为多元化经营
粮食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的格局,使市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给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身生存、发展的现状,明确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跳出与个体粮贩恶性竞争状况,依靠区位优势、当地资源和企业自身优势,利用市场空隙,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从市场竞争需要出发,转变不适应粮食经济发展形势的增长方式,以大中城市超市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选准适合粮食企业特点的经营模式,克服粮食收购、销售品种单
一、基地单一的现状,树立“小杂粮、大市场”观念,全面开展玉米、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收购与销售,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安全闯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绿色生产,按照安全、节约、环保、高效的要求,开发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帮助农民克服产销脱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积极构建粮食产购销一体化的新格局,不断拓展产业经营范围,谋求
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1、搞好订单收购。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探索如何与农民、大中城市农贸商场及超市建立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使生产、流通、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降低市场风险。以订单农业为切人点,积极开展订单收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农民推行效益农业。尝试推广“一次收购、二次返利”的结算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切实把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
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工程。
2、完善服务体系。利用粮食购销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尝试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引导,更需要在引导中使农民得到实惠,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搞好宣传发动,提高种植五谷杂粮的认识,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邀请农业、种子部门专家,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对农民讲明种植出路和效益,讲明其生长习性;产中: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产后:发挥储粮人才技术优势,成立储粮技术服务队;向农民宣传储粮知识,提供简便安全的保粮设备,发挥粮食系统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功能,指导农民开展科学储粮。
3、构建信息平台。科技和信息被视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整合粮食市场、信息资源,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和微机化管理,多方面、全方位收集与企业经营有关信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已建立起来的粮油期货、国内外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高效合理的运作模式和及时准确的粮食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全面掌握、预测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化及良种信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选择优良品种,不断提高粮食品质,打造拳头农产品项目,实现农企双赢的良性循环。
三、结合实际,打造名优特农产品
树立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观念,引导农民建立“小杂粮”生态示范基地,进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试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应注意突出本地特点,开展绿色生产、有机生产、生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在粮食储运过程,运
用、推广绿色储运技术,打造名优特农产品品牌。
1、开展绿色生产。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降低药物残留,走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的新路子,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帮助农民加强科技管理,开展种植技术升级,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施肥过程中,帮助农民检测土地;根据土地养分情况,施用土地配方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增加生产效益。要严格控制农作物施药量,降低农残,广泛运用套袋技术,有意识地养殖农作物害虫天敌,达
到绿色生产、增产增收的综合效果。
2、进行生态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指导农民施用无毒、无污染的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制剂肥料,提高作物根系活力,达到改良土壤、抗病壮苗、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倡导秸杆还田,引导农民施用霉变豆粕、香油渣、菜籽饼、动物粪便及沼气池剩余物等培肥地力,大力发展以生态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秸杆青贮--沼气渣肥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式的循环农业经济链条,保护粮
食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循环型农业。
3、组织标准化生产。采取基地化生产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基地+农民+企业+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生产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粮食质量检测设备,帮助农民检测微生物和农产品残留,建立健全粮质检测体系,推行先进种植技术,引导农民按标准生产,帮助农民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
品认证,创国家免检产品、绿色产品、放心产品品牌;靠特色产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4、积极探索和推广绿色储运技术。在收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在保管、储运中,搞好小包装,实施气调储藏和无药化保粮。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原粮储运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有品质、营养价值和口味。积极开展清洁储粮,入库前严格按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测消毒;入库后对粮食进行高温密闭、低温储藏,合理使用通风和谷物冷却机,保持粮食20~C以下的储粮环境。在运输过程中,对小包装五谷杂粮,尽量使用冷藏车辆,且保持车箱温度IO~C左右。运用绿色储运技术,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提高粮食附加值,创造最佳
经济效益。
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应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调动农民绿色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扎实推广的方式,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良种化种植、订单化收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推广绿色生产储
运技术,谋求粮食购销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