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构建有效德育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共五则范文)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16-59284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2 20:40: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构建有效德育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

构建有效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

安徽省铜陵市工业学校王叙林

邮编:244000 【摘要】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现状很难适应新形势德育工作的需要。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广大教师的一种共识。本文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对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与实践。

【关健词】德育课教学有效课堂

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又是完成德育课的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场所。德育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德育工作的成效。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时睡觉、玩手机、甚至聊天、打闹。德育课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成了许多德育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困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构建有效德育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真正发挥德育课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有效课堂的标准思考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至于中职德育课堂的效性,虽然,衡量的角度不一,标准也就不同,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行为者——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效果应当是最主要的参照尺度,通俗的说就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通过参与体验感悟,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其求知欲和探求欲,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最重要的指标。从教师教学效果

来看,是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参照的。

(二)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策略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其次是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水平、学习动机;还有其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生关系。

近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逐渐深得人心,许多老师都在致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但中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学生无论在学习基础、还是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都有很大差异。针对中职学生实际,笔者就构建有效德育课课堂进行了以下探索与思考。

1、充分了解学生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前提。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学习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育的视野要从“知识”转向“人”,特别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强调在备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弄清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来安排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倾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第二,要了解学生对德育学科的了解程度,即学科的知识基础,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要在激活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设计学习方案时准确到位,才能使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要了解学生对德育学科的期望值。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特别是中职学生,许多同学都认为到职业学校主要是学习技能的,德育课能不能学好无所谓,这种心态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德育课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期望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德育课的期望值,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让学生也有参与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这里,特别是要引起我们中职德育课老师注意的是,由于我们德育课老师所带教学班级比较多,每周基本上一个班只有一次课,很多老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这种现状必须加以改变。

2、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关键。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愿意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教学方法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学的成败,还关系到是否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学生对学科、对知识不感兴趣,不仅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作为中职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摸索和创新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与借鉴的一些方法。

(1)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否具有艺术性,决定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能否活跃课堂气氛和能否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也就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中职学生这样的群体,对德育课这样的学科,教师在上课时要特别注重课的导入,采用一些有趣的形式导入,引起他们的兴趣,营造一种愉快的轻松的气氛。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如音乐导入、讲故事导入、讲笑话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朗诵导入、简单而有趣的表演导入、案例导入等。

(2)运用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前几年在旧书摊上买了本《通俗哲学》,该书把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而且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时,我列举的典型事例是:古印度国王要奖励象棋发明人麦子故事。国王对应奖励的麦子数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发明人对这一数

目的认识是理性认识,说明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这些有趣的故事像一个强烈的磁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说者兴奋,听者入神。

(3)采用游戏和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争强好胜,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和肯定。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仅持久、稳定,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游戏、竞赛中,学生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持续着。如我在教学中经常借鉴体育赛事或一些媒体上学生常见的游戏、竞赛节目来组织教学,如抢答、接龙、小组PK、辩论赛等。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可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到新时期德育课教学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无疑会诱发学生情感上的参与。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多媒体有助于化难为易,化乏为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创设民主、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重要保障

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但是目前我们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有很多是:要么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教师不苟言笑、一脸严肃;要么一盘散沙,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聊天、甚至打闹。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师,首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获得了心理自由,由此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向师力”。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良好纪律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虽然我们强调“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但是他应该建立在有序之上。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中职德育课教师如果放任自流,那么连起码的教学秩序就无法维持,更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巧妙的措施化解课堂教学中不利于教学的现象,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如去年我在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一课时,正好碰上学校领导来听课,学生们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先要采取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临时决定在正式上课之前带领大家做一个课前小游戏:【规则】老师说出单数,学生举左手,老师说出双数,学生举右手。通过这个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导入了本课的学习,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有针对中职学生,平时我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有没有带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总之,构建有效课堂,决不能止于口号,也不能换汤不换药。我们中职德育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地了解学生,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真正建构起有效课堂,以便使我们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真正发挥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欣.《课堂教学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 [5]韩树英主编,《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第1月版

[3]钟启泉 《有效教学的理念》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

教职成〔2009〕8号

第二篇: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南召现代中学 董麒麟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

【正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课程宗旨 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1、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计划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2、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3、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 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有效的备课完成后,再把整个上课思路从头到尾理一遍,尽量达到完美,然后再设计一个简案,把上课步骤、时间分配、知识要点等简要说明一下,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相连。上课时把简案放在讲台前,按简案进程走下来,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有时还过于形式,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维持秩序,促进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达到组织教学活动、讲授教学内容、保持课堂纪律、监控教学过程等活动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说闲话,教师首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于是教师会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干预。特别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 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的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本人在教学“算法及其表示方法的时候”,什么是算法?我先不忙着回答,而是给学生演示下面这则小故事:“从前有1个农夫带着狼狗、山羊和萝卜去赶集。当他来到渡口时发现过河的小船除了能装下自己之外,只能再带2样东西过河。这使他有点犯愁了,因为如果农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狗会咬山羊,山羊会吃萝卜。假如你是农夫,请你来解决安全过河问题。”同时把FLASH动画发给学生操作,学生一看是游戏动画,兴趣马上就来了。通过动画操作,就排除了“农夫过河”错误方法的发生,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正确的操作步骤写下来,结论是:有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这则小故事,我再引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又抛出问题:算法的特点是什么?算法有几点表示方法?同学们兴趣未减,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等着我把内容讲下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游戏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3、任务驱动,有效指导。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flash动画,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 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多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有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也有通过教师指导解决。教师对同学们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大部分操作题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如 “EXCEL”、“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等,这是本人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4、分层教学,注重评价。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不能正常显示的图片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其中“基础题”和“提高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成绩好、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步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四、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为自己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更好地有效教学。

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参考资料】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召县黄洋路南端 联系电话:*** 邮编:474650 工作单位:南召现代中学

第三篇: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字】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

【正文】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课程宗旨 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1

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

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有效的备课完成后,再把整个上课思路从头到尾理一遍,尽量达到完美,然后再设计一个简案,把上课步骤、时间分配、知识要点等简要说明一下,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相连。上课时把简案放在讲台前,按简案进程走下来,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有时还过于形式,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维持秩序,促进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达到组织教学活动、讲授教学内容、保持课堂纪律、监控教学过程等活动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说闲话,教师首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于是教师会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干预。特别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

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的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本人在教学“算法及其表示方法的时候”,什么是算法?我先不忙着回答,而是给学生演示下面这则小故事:“从前有1个农夫带着狼狗、山羊和萝卜去赶集。当他来到渡口时发现过河的小船除了能装下自己之外,只能再带2样东西过河。这使他有点犯愁了,因为如果农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狗会咬山羊,山羊会吃萝卜。假如你是农夫,请你来解决安全过河问题。”同时把FLASH动画发给学生操作,学生一看是游戏动画,兴趣马上就来了。通过动画操作,就排除了“农夫过河”错误方法的发生,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正确的操作步骤写下来,结论是:有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这则小故事,我再引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又抛出问题:算法的特点是什么?算法有几点表示方法?同学们兴趣未减,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等着我把内容讲下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游戏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3、任务驱动,有效指导。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flash动画,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例如:我在上flash动画的第一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避免了以往讲新软件时先介绍过多的理论而引起学生的厌烦,准备了一个PPT课件和一个学习任务单。利用PPT演示了动画的基本原理,然后就打开flash软件,介绍了工作界面,在PPT中引出例子:制作一个从第1帧移动到第50帧的圆。操作任务为:

1).选中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画出一个圆(作为起点位置);2).在第50帧处右键插入关键帧(或按F6),同时在舞台上把圆移动到合适位置(作为终点位置);3).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处选“形状”即告完成。

我演示一遍后,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操作,而且都很快制作出来了,由于是第

一次学会做动画,学生异常兴氛,有的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爱死你了!”我问大家:“会了没有?”同学们都说:“会了!”我再问:“圆的移动大家会做了,那么想不想做圆的变形呢?”“想!”我抛出了第二个操作任务:

1).选中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画出一个圆(作为起点位置);2).在第50帧处右键插入空白关键帧;同时在舞台上合适位置画一个其他的图形对象(作为终点位置);3).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处选“形状”即告完成。

这次我并不演示,而直接让学生自己操作,大家也很快完成了任务。我问大家:“这两个操作共同点在哪里?区别在哪里?”学生甲回答:“共同点是:①画出起点;②设置终点;③补间形状。”我说:“非常好!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同学乙回答:“区别是:在关键帧的内容设置不同。前者是插入关键帧,把圆移到合适位置,后者是插入空白关键帧,在合适位置画一个矩形。”“太好了,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我们做一个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我发下了任务单、已经做好的效果动画和半成品的flash文档,同学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独立思考完成、有相互协作完成、也有老师指导完成,问题较多的地方我再统一进行答疑,整堂课效果非常好。

这样的课不胜枚举,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仅用10多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有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也有通过教师指导解决。教师对同学们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高中信息课中大部分操作题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如 “EXCEL”、“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等,这是本人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4、分层教学,注重评价。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图片不能正常显示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其中“基础题”和“提高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成绩好、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步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四、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为自己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更好地有效教学。

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参考资料】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海兵

单位地址:仙居县城关镇仙中路27号

邮编:317300 电话: *** 邮件:xjzhb@163.com 7

第四篇: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中职院校开始加大了对德育课程的教学力度,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中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中国自古就有“以学教人,以德养人”教学理念,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德育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教育者在重视学生基础文化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中职生处于人格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时加强德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德育课程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将德育课程纳入了教学基础,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德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德育课堂经常被较多的实践活动所占用,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常常压缩德育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得其教学地位被远远搁置与其他课程之后,导致德育课程根本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另外,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德育课程缺乏重视力度,主要表现在:教学不认真,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创新与设计,严重影响了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对德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现阶段,在我国中职院校教学中,主要是将教学重点偏向于技能方面,很大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德育教学并不重要,它只是一种可有可无学科,这种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中职德育教学出现一定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状,比如:教师课堂上不好好讲,学生台下不认真听的现象,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德育课程很难在中职院校进行推广,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落后。德育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主要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状态,这种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德育教学知识内容,严重影响了中职生学习兴趣。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相关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在中职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更应该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21世纪,社会需求的是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较差思路与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逐渐转向到德育实践教学当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加强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德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德育理论知识与学课内容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融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注重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小组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组织应用能力,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改变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德育课堂上,教师常常采用口述和“满堂灌”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方法比较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职生本身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德育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校教学情况,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中,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运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次,可以收集一些有趣的材料。传统的德育课程比较枯燥,加入实际案例,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德育教学,将一些理论性知识用图片或影像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对提高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学生心理疏导。通过教学发现,中职学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经历中考失败之后才进入该阶段学习,这些学生心理上一般会存在一定的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因此,学校更应该加强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针对性地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五)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质培养。现阶段,我国许多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专业素质较差,且有些德育教师为其他课程的兼职教师,这种教师根本就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中职学校首先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选择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与教学技能的教师。其次,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和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Y束语

总之,德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教学方法创新,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吴轶诚.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发展性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128-129.[2]陆美芹.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6(53):165.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作者:王晶洁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1期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然而,由于中职德育课不受重视,大部分教师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现象比较普遍。笔者从事德育课教学多年,本着“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原则,不断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老师把课前三分钟的讲台交给学生,学生演讲的内容确定为“知行统一小论文演讲”。针对这一活动,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内容选材宽泛,可以谈自己的职业理想、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也可以对近期国内国际某一件时事进行点评。内容应健康向上、符合要求。演讲时,要求脱稿,语言流畅。这样,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精心设计导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设计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案例导入法、社会热点问题切入法、时事新闻点评法等,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

例如,在讲“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个案例:法国总统萨科奇以欧盟轮值国主席的名义接见**,而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明目张胆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和点评,之后教师总结:与**会见的是法国总统,抢奥运火炬闹得最凶的也是在法国,这当然不是巧合。然而,邀请中国加入G8,并与西方一起抵抗金融危机的,也有法国。总结之后,教师设疑:“法国为什么对中国的政策带有两面性?决定国家间合作与冲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样的导入,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这样的时事新闻点评,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三、拓展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不拘泥于教材,恰当拓展教学内容,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德育实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讲我国的对外关系时,笔者向学生讲了“南中国海之争”,让学生懂得 “台独”与“南中国海”的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中国失去了台湾,紧接着就会失去南中国海。如果一旦“台独”取得成功,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就会趁火打劫,争相掠夺南中国海的领土与领海,那时中国如果没有能力进行制止,南中国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会拱手让与他人。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懂得“中国的一寸土都不能丢”的道理,进一步理解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此外,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我还给学生讲了《情商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等书籍上的课外知识,很受学生欢迎,有利于学生的提高认知能力。

四、利用电教手段,有针对性地观看专家讲座、演讲

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专家的讲座,对于补充教材的知识含量、丰富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几个学期以来,笔者向学生播放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的礼仪讲座、翟洪森的讲座、《让世界充满爱》的演讲等。通过这种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听完金正昆的礼仪讲座后,不少学生上课时改掉了原来爱“插嘴”的不良习惯,学会了倾听老师讲课,学会了尊重老师、尊重同学,言谈举止比以前更规范了。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从而更好实现德育课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构建有效德育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共五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