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5篇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16-84565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3 23:36: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及学习压力的陡然加大,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很不适应,平时表现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家长朋友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应该说学生成人比成材更显重要。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是大势所趋。为此,学生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至为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初一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

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学生的听课装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对于较难学习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 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

层兴奋 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学生作业习惯

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级占42%,四年级占67%,五年级占43%,六年级占29%,学生作业的习惯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验算的学生仅在27%,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或打听结果的高达60%,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引起关注,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影响老师得到的反馈信息的正确率,使老师不能及时很好的调控。但从表中显示,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80%。它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

5、学生复习考试习惯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37.7%;课后马上复习的占35%;能当天对照笔记,熟记要点,以后不断适时复习的占17.6%;无作业时,能主动复习的占36.39%;能坚持循环复习占25.1%。只有在做作业时,才有44.7%的学生会选择复习课堂笔记;考试前,59.8%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对复习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引导学生复习。

四、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为此,我们认为: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大改进。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健康的学习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和最为基本的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以下几点:

1、及时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习惯

从初一上学期开始,使学生达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习惯,要让他们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决不能拖拉。把每个规定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依照学习内容及要求,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达到具体的阶段学习目标,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适当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有一种成功后的愉悦感。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5、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6、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7、多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关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阅读兴趣,要结合课内外,向学生推荐好书。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阅读条件,开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习惯,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并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为了保证调查问卷情况的真实性,每个学生只写上班级,不写姓名,以显示学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不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批评或指责。

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表

年级:__ 班级:__ 姓名:__ 性别:__ 年龄:__

下面是关于你本学期学习方法的调查题,请你仔细、认真、实事求是的填写,此卷有助于我们和你自己了解你都运用了那些学习方法。谢谢!

本卷的填写方式是在每道选择题中,必须选择一个选项,请不要漏选,也不要在一道内选两项。请认真回答这些问题后,再看后面的评分方法。

1、如果老师布置一项社会调查让你在寒假中完成,并要求开学后提交一份报告,你会:()

A、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量

B、到网上去下载一份,应付了事

C、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块完成并趁机游玩

D、形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对这份报告贡献自己的力

2、本学期开学之前,你一般情况下会:()

A、无所事事,等待开学

B、只要准备好开学所需要的物品就可以

C、检查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完成D、考虑并制定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争取有所进步

3、你认为应该在早读、下午上课或晚自修前的多长时间内引导大家进入学习状态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A、5分钟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4、有的同学表示课前预习对自己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习惯预习;而有的同学表示预习对 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不预习。你呢?()

A、不预习B、很少预习C、老师布置预习才预习D、经常预习

5、如果你预习,那你都经常预习那些科目?(注意:上面选不预习的同学不用填此项。)()

A、自己喜欢的科目B、自己喜欢那位老师的科目

C、家长强调的重点科目D、预习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科目

6、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常用哪一种?()

(注:选不预习的同学这一组题目可以不用填写)

A、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

B、阅读要学的内容,并归纳出重点和难点

C、阅读要学的内容,归纳出重难点并划出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D、阅读要学的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疑难

7、课堂上,你最喜欢()

A、答问B、自由阅读

C、老师讲解D、讨论

8、有的同学表示会在课堂上课过程中常常走神,你呢?()

A、对感兴趣的内容很认真,不感兴趣的就干别的事情

B、上课内容听不懂时会走神

C、认为上课内容已经很懂了,不用听

D、基本不会走神

9、不同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听课方式,你是怎样的呢?()

A、听课时不记笔记,但愿意想,会配合老师的节奏(如:回答问题等)

B、老师让记什么就记什么

C、听课时会记自己认为重要的笔记,但常常听不到老师讲的下面的内容D、一面听,一面把老师讲的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在书上

10、你觉得自己的听课效果怎样()

A、不清楚B、全听不懂

C、部分听懂D、全能听懂

11.等级科目课上,你通常()

A、完全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

B、主要精力放在解题上,没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认真复习

C、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意解题及解题后的反思、总结

D、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并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开学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成绩不太理想,你一般情况下会()

A、不学习了,反正学不会

B、听天由命,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C、确定自己的薄弱学科,狠下功夫

D、请教老师,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对路

13、上自习课的时间里,如果没有老师在场()

A、无所事事,逮着什么就看什么

B、看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就做哪个学科的作业

C、查缺补漏,抓紧时间学习自己的薄弱学科

D、思考今天的学习情况,做好总结

14、你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情况是()

A、不与其他同学探讨学习方面问题

B、有同学经常对自已学习有帮助

C、经常与其他同学探讨学习心得

D、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15、关于复习你是怎样做的呢?()

A、在平时、测验和考试前都不复习B、老师强调要复习才会复习

C、平时不复习,测验和考试前会复习D、在平时、测验和考试前都会认真复习

16、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常用哪一种?(注:从不复习的同学不用填写)()

A、只会翻阅笔记

B、把学过的内容通看一遍

C、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后,会尝试做一些题目来巩固

D、回忆学过的内容,自己整理出提纲,针对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弄懂

17、你是怎样处理复习与作业的关系呢?()

A、不复习只完成作业

B、边做作业遇到有不懂的马上看书或笔记

C、先做作业再针对遇到的问题看书、笔记,或问同学、老师

D、整理好课程内容,认真理解重点、难点之后再写作业

18、你怎样完成作业的呢?()

A、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经常不能完成,也不会问同学、老师

B、只讲究速度做完就完事

C、做作业遇到困难需要与同学讨论才能完成D、能自己快速准确的完成19、上课铃声向后,你会()

A、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

B、进教室但会讲话

C、准备好上课所需工具

D、坐在教室发呆

20、试卷或作业发下来后何时订正呢?()

A、从不订正B、晚自修时

C、老师讲评时D、立即

[评分标准]

凡选A者记-1分;凡选B者记0分;凡选C者记1分;凡选D者记2分。请计算出你的得分是()分。

第二篇: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着该生的一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有规律地、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统计数据及收集的素材等资料,我分析的结果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较多,可以分为学校和教师、自身、家庭及社会四方面。

一、学校和教师的因素

学校和教师的因素是关键。中考压力和办名校的思想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迫使很多学校视成绩为根本。这很无奈,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可以吸纳更多的品行和成绩优良的学生,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循环。但导致的后果是学校重智育的发展而轻视德育的教育。教师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个人素质低,学生从内心里不敬佩,甚至抵触教师。教师歧视学生,眼里只容下好学生,对所谓的差学生爱理不理,甚至嫌弃他们。学生也会嫌弃这样的老师,对一个老师没有兴趣,怎么能期望学生对这样的教师的教诲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原因。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生免试升入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遗传的问题,智力有缺陷,或者因为身体素质差,智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调查的大多数班级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很难跟得上正常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家长只能让这些学生跟着正

常的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这部分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往往起着消极的作用,降低了班级整体的积极性。

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之内,这类学生往往会沉溺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或文体娱乐节目;长时间形成的自由散漫,多动,懒惰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目前中学和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阶段性较强,不能形成有效的长期的监控和管理,致使这一部分学生成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些学生使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困境,面向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在这部分学生身上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效还很不明显,教学效率低下;放弃这部分学生又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也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相违背,是放也难,不放也难。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素质较高的家庭,对学生从小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和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往往表现出积极,健康的心态。低素质家庭或不健康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一些家长的市侩思想、不良生活习气和作风都会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而这一部分学生多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障碍,正常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在这类学生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苍白无力,可以说软弱,而这类学生在学生中起的恶劣作用又是巨大、难以消除的,一个往往就会带坏一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育都会被这类学生和家长假借《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等诸多法律条文进行阻挠,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挫伤教师的教育积极性。

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工作流动性大,在家的时间很少,学生多由祖辈、亲戚照料或独自在家,只能满足学生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学生很少或很难做出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愧疚心理又使他们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萌芽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总想着孩子已经够委屈的了,不忍心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尽量满足而忽视心理和教育的需求,家长只求一个心安。这部分学生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感情十分脆弱,极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积重难返,长时间的失控导致学生丧失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俗话说:“学校十年功,难抵社会一分钟。”学校教育讲的天花乱坠,向学生展示了美好的社会前景。学生也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会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然而,放眼望去,不良社会风气弥漫,贪污腐败、制假贩假、缺斤少两、惟利是图、拜金思想泛滥,社会公德沦丧。文化市场充斥着黄、赌、毒,有清醒头脑的教师看到,日本人做的很多动画片、漫画书塞满了色情、暴力的内容,而我们的电视台、出版社照样在买进、播放、印刷。职业道德沦丧。学生非法进入网吧、游戏厅屡禁不止。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清华学生串糖葫芦,北大学生做商贩,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甚至举债读书,受了几年高等教育,结果连个工作都找不上,有的干脆来了个零工薪就业,说什么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公平的竞争比比皆是。这些虽然是少数现象,但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包括一些家长都会认为读书无用,不学的也能凑合着找个工作,能混口饭吃。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公民群体道德意识下降。致使有的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失去进取心,更不用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了。

五、思考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着太多的无奈,面临着太多的沉重。但我们没有失去希望,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学生正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主动调整心态,加强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提升自身修养,采用“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的方式,走进学生,和他们融为一体,近距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用学生的心理去研究学生,改变教育方法,强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联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加激励的方式唤起了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课堂教学,;用教师的关爱、自身修养的提高和人格魅力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惰性,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经常鼓励或是和学生谈心交流的班级,学生容易和愿意与教师交流思想,对教师所教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整体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

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调查老师:

调查对象:

调查学校:***班**中学

202_年10月21日

第三篇: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202_年暑假

摘要:中学生的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文章结合初中社会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了论述。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误区看法 调查时间:202_年暑假 调查地点:博兴实验中学 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跟踪调查、网络调查 调查小组:实验中学初一二班 调查成员:本人

调查目的: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许多中学生不知道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如何运用学习习惯,行成了不少误区。我们为了解答中学生的迷惑,进行了这次调查,了解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好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解决了问题。并希望引起更多同学对学习习惯的重视。调查步骤:

第一步,调查立项(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草拟问卷题目,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小范围人群征求意见,确定题目的可行性并锁定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第二步,根据上述调查意见调整并确定最终问卷题目;第三步,分组活动:

1、发起问卷调查,进行问卷回收与整理,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

2、搜集资料,进行整理;

3、访问专家,整理采访记录。第四步,编写调查报告及结论。调查过程: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了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问卷。调查学生600人,老师200人,家长600人。本次调查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与跟踪调查的形式,并利用了网络等传媒工具。将调查对象锁定为学生、老师、家长三个主要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运用相适应的调查方案进行了多方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共计1500份(包括网络电邮等各种形式),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300份,其中学生600名,老师100名,家长600名。其中,成绩好的学生200人,成绩差的学生200人,成绩中等的学生200人。根据调查的结果制作了一张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图表(见图

一、图二),一张部分老师意见表(见附件1),一张家长意见总汇表(见附件2)。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在结果对比时,成绩好的学生几乎没有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成绩中等的学生百分之六十五有这些不良习惯中的三种以上,成绩差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些不良习惯中的有三种以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由此可得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

1、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语文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小提琴,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地理题,自己也翻开了地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 做事喜欢拖拉。这份作业明天不交,可以先不做;这里有个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今天的日记还没有记,没关系,明天补上;这次考试没考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6、抄袭作业

学习不实事求是,这道题不会做,抄同学的;这篇作文题目与上学期的一篇相似,把旧作文抄一遍;这次考试不严格,可以看别人的;今天的政治问答题,用小纸条抄好,以备考试之需„„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难受”的心理。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练习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7、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讲演稿,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上场的机会;因为有点儿疲劳,该复习的一章就放在一边不看了;体育课测试1000米跑,跑到后来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半路放弃了。二

通过图1和图2,我们总结出以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原则:

1、越早越好,逐步发展

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将是很麻烦的。“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卸,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子”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醒我们,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

2、贵在自觉 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自己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例如,要养成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和早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赖床,而且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要自觉坚持,不可寻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的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4、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5、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除学习习惯外,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日常生活中马马虎虎,那么要培养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

6、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三

老师与家长认为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1、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要上好课,就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如何上好课?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要上好课,应该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

2、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3、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抓好以上三个环节(即上课、读书、练习),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并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笔记; 四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对调查问卷的汇集整理与数据分类统计(见图1): 调查学生人数表 学习好的调查人数

学习一般的调查人数

学习不好的调查人数

200 200 200

调查数据统计表 调查内容

学习好的占总数的 百分比 学习一般的占总数的 百分比

学习不好的占总数的 百分比

独立完成作业

100% 85% 60%

认真听课、自习

90% 65% 30%

不会的请教别人

90% 65% 90%

经常提问

95% 30% 20%

经常观察 95 % 90% 70%

阅读自学

85% 65% 40%

练后反思

70% 25% 10%

积极应考

95% 90% 40%

及时复习

50% 30 % 20% 上课记笔记

100% 75% 30%

(图1)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直观的柱状图2:(图2)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基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较差的学生拥有较少的良好学习习惯。由此得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基本保证。我们应该通过此次调查,引起老师、家长、同学们对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视,并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共同提高和促进我们的学习。附件1: 老师留言记录 附件2: 家长意见总结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信息来源:新溪一中 辛翠娜 发布日期:202_-7-

5摘要:学习习惯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如何?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表明,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笔者简要提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 中学生 学习习惯 调查报告

“习惯”是人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行为方式,是指一个人在长期里形成的定型性、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起来并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这就要求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水平,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智力、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结果的收获。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那么,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如何?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呢?为了探讨这些问题,学校课题组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活动,希望能从中得到启示。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硬件投入方面在国家的资金支援和政策扶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下以及各地区加大投入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软件方面仍然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表现不够重视,因而农村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校在202_年开始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探索、总结,初步在全校师生中建立起“良好学习习惯是为学生成长奠基最有效的保证”的教育理念,希望以此来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进一步发挥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本校初中、高中45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由于本校地处偏僻的郊区,生源大部分来自该地区的农村孩子,因此选取该校作为调查对象比较有代表性。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活动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学校课题组制订了问卷调查表,严格培训调查人员,做到了要求、时间、行动“三统一”,调查人员对全校随机抽取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再与这些学生进行交谈,记录有关情况;然后将问卷调查结果和交谈记录对比分析,减少不真实成分,确定问卷调查的可信度,最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发出问卷调查表150张,收回126张,回收有效率84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情况等的调查分析。这次调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目前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交谈记录的综合分析研究,学校课题组认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同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不恰当,没办法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精神读书;遇到不懂的知识不想设法弄懂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缺乏学习兴趣,没办法找到读书的兴趣点所在,变成“为读书而读书”的现象;学习自主性较差,56%的学生在别人没有督促的情况下极少主动地预习。

(二)大多数(84%)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且没有正确制定课前预习计划。表现在:79%学生没有制定预习计划,明确预习任务和重点;71%学生没能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77%学生没有做到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最后,74%学生对预习中发现的学习缺陷没能及时弥补并确定听课重点。

(三)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约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课前未能从知识上、物质上以及心理上做好准备,按时进入上课状态;只有39%的学生能做到专心致志听课,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且明白问题的实质,而61%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只有一半以下的学生能够能够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有效地做好课堂笔记并且不会影响听课效率,而接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仍然做不到这一点。

(四)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66%的学生未能明确复习要求并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只有37%的学生课后能及时把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记忆,记住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一半以上的学生未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从以上调查资料反映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较大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学习习惯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体,那么学生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由于什么原因养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家长只管孩子吃喝玩,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有的孩子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家长却熟视无睹;有些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亲戚照看,而这些委托的监护人往往只是关注到孩子的吃和穿方面,很少顾及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别说去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了;

有的家庭教育不得法,棍棒教育依然存在,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一旦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便来一次疾风暴雨,棍棒伺候,而过后又涛声依旧;有的家长甚至会给孩子学习教育上灌输一些思想,比如说读书无用啊,或者说要在家里帮忙干活等,家里人更重视能不能干活赚钱而不是学习好不好;还有的家长甚至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就连学校开展的家长会都不屑来参加。这一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甚至形成不良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无法养成。

2、学校因素

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硬件投入等方面在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无法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每一学年都在换老师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导致有些老师抱着“反正明年也不是我教”的思想,得过且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自然也就不会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了。另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一直得不到补充,教育方法的陈旧落后,“满堂灌”、“题海战”,重知识轻方法指导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退化,学习方法得不到培养。

3、社会因素

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中,流传着这样一种思想:学好学不好差不多,无多大区别,有时上学了还不如不上学,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影响更为直接。如果某村有人上学时成绩不好,缀学在外打工挣到钱了,回家又盖起了房子,对孩子更是造成直接的影响。另外,现在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不乐观,许多农村家长辛辛苦苦攒钱甚至借钱供孩子读书,孩子念完书了发现工作依然不好找,甚至找不到工作,使家庭经济更加拮据。很多大学生毕业也就是失业了,这种就业困难情况也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就更谈不上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力量特别是教育软件的建设。首先,加强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的建设,适当补充农村师资力量,多分配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其次,开展城乡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比如,多组织农村教师到市区听公开课,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或者让城区教师多到农村听课,可以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有条件的话,适度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调配。另外,政府和一些社团院校也可组织一些高素质人才到农村进行义教活动,以高素质人群去直接影响和提高低素质人群的素质,从而加强和提高当地的师资力量,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更新和改进教学方式。

(二)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校讯通”,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动态,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情况,倾听家长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家校的沟通。同时认真落实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家长会给家长发放有关家教资料,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进行科学家教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此外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三)增加农村学生的就业渠道。例如,在农村设置一些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关的活动及项目,引导农村学生毕业后能将所学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这样既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农村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使他们能造福家乡。

(四)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跟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培养结合起来。必须从经常出现的小事、细事做起,耐心细致地反复抓、抓反复。必须坚持正面教育,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适度的竞赛活动,大力培育与发现先进典型,以先进引路,典型开道,辐射带动。要积极探索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总之,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能把精力仅集中在智育上。好的习惯和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只要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效课堂的建立也就为时不远了。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可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第五篇: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而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学生所反映出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系统与维持系统,事实证明,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形成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抑制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中文班的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生阅读习惯从表中显示得到,绝大多数学生(88%)能坐直身子,双手执书,他们的读书姿势是正确的。良好的读书姿势有益于学生的健康与正常视力。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仅为3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没有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各年级勤做笔记或圈划情况较好(63%)。需进一步发扬。

4、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级占42%,四年级占67%,五年级占43%,六年级占29%,学生作业的习惯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验算的学生仅在27%,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或打听结果的高达60%,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引起关注,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影响老师得到的反馈信息的正确率,使老师不能及时很好的调控。但从表中显示,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80%。它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

5、学生复习考试习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表中很清楚地显示。能自己自觉经常复习的近占37%,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只有19%,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16%,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但也说明已养成不懂就问这个习惯。考试测验时,81%的学生能独立思考,认真答卷、实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绩不理想时,60%的学生能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努力。成绩不够理想时,有39%左右的学生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成绩,希望知道孩子学习上的真实情况,能真实汇报成绩是学生诚实的表现,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学习上有困难时,不必顾虑重重,要如实告诉家长,争取家长的帮助。为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向家长汇报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的习惯,以便家长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争取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为此,我们认为: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大改进。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健康的学习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和最为基本的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以下几点:

1、关于热爱学习,勤学苦练的习惯热爱学习的实质就是明确学习目的。世界像一个有声有色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将以某种身份登上这个大舞台,扮演一个或悲或喜、或美或丑的角色。这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而是必有前因后果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热爱学习,并终生求学不倦,那么他一生将是绚丽多彩的,或者说,他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将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小学阶段对人的一生的作用,不言而喻了。同时,从小培养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以及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可见,“勤”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爱迪生又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总之,勤奋出智慧,勤奋出成就。勤,既是一种可贵的美德,更是一种应当养成的健康习惯。

2、关于课前准备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内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在桌子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教室上课。我们建议,每天用值日生专人负责检查,任课教师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3、关于认真听课,善于思考的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思考,实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要善于思考,提出质疑,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就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合作;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音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4、关于预习、复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重点、难点的知识的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5、关于作业与检查订正的习惯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不是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善于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作业看清题目要求,先复习有关内容再作业,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证;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订正。

6、关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阅读兴趣,要结合课内外,向学生推荐好书。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阅读条件,开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习惯,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并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为了保证调查问卷情况的真实性,每个学生只写上班级,不写姓名,以显示学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不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批评或指责。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