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二思、三写、四用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
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确立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是相对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等于老师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是指教师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
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和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
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会读为核心的会听、会看、会想、会说的从书本中学习的方法和以动手为手段的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以会读为核心的从书本中学习的方法。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于书本。读书无异于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对于六年级学生,则可以采取课前预习、启发引导,独立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解决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数学中凡是通过自己看,学生就能自己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教师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鲜明、充分的观察材料,通过设计观察题,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会听,指导学生要边听边想,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还要认真听学生同学发言,听学生讲的是不是有道理,有没有不完善或者错误的地方。教学中可以采取口算题的形式,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学会听课的好习惯。
会想,课上要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除了靠启发诱导,创设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筋,是所有的学生都来思考问题,对不爱思考问题的学生,先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然后让他们听其他学生怎么讲的,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想问题,都会得到提高。
会说,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会促使学生多想,要想做对就得认真听,仔细的读,细心的看。
一、鼓励学生大胆放开去说,不要对说错的或者说得不完整的学生加以制止或批评。
二、给学生安排讨论的时间,使学生都有说得机会。三为了提高说的质量,不仅让学生说结论,更要让学生说思路,说思维过程。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再次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总之,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学习科
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扩展。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水南小学林 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起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阅读就会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想了解老师的学习经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一有时间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我和我的学生们聊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聊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聊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聊所有我知道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这样影响了大批学生行动起来。在我的带动下,抽时间读书成了班里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我也和学生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我班里就有一些孩子,一到课间就往书架跟前涌,一到外面玩儿就盘腿打坐读起书来,一到讨论问题时就说那本书里怎么讲,甚是可喜。读书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其次,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情趣不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一,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与爱好区别对待,诱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阅读探求的主攻方向。
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学生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
不教。因此,安排语文课前预习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那么,怎样教给学生预习能?我在教学中规定了预习五步走: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划出不懂的字并查字典。
第二步找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过的作品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等。
第三步再读课文,使自己能独立把课文读熟。
第四步三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第五步四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觉得重要或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在旁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我们的预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之后,检查学生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不够到位。我认为,检查学生预习,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做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学习的成果,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肯定,课堂交流,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空间,是他们的成就感的到满足,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我班的一名同学说,当他读到鲁迅和我的父亲救助黄包车夫这部分时,他感到鲁迅先生是一位善良的人。我对次表示认可,同时又问:仅仅是善良吗?马上有学生举手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一部分更能体现鲁迅先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接着,他讲述了这样认为的理由。原来,通过查资料,他了解到鲁迅先生原
来是学医的,后来又弃医从文了。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课堂上一片欢呼(鲁迅四周的同学是日本人)。鲁迅受到很大震撼。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了解到这一点,大家对他的看法非常认同,又就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鲁迅先生的处境,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了自己所了解和学习到的关于此文的点点滴滴,我趁机提出鲁迅“碰壁”一事,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意见。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
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如《养花》一课,老舍先生通过许多件事来写养花的乐趣,有的学生体会不出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贯彻与实施。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自主的学习需要。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应想方设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中学习的效果大大高于情绪低落时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关键的一步,很多老师的新课导入,往往是千篇一律,经常是:“今天,我们来上某某课。”这样的开头,接着就进行新的教学内容了。想想看,如果自己是学生,自己会愿意听这样的课吗?枯燥、乏味,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此常往,学生只好换一种遵守纪律的方式:有的悄悄地画起画来;有的用向老师瞪眼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天二十四小时,小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时间最多也只有六个小时左右,更多的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求,去获取,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是找不到知识的真谛的,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给学生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找捷径
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南。怎样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其次是教给学生怎样围绕目标去学习的;再次,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让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一定的成绩,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就能逐步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能力。
2、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 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求知。如:在教学生字“蚣”时,我先后问了三名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一生说:“左右
结构,‘虫’字右边一个公鸡的‘公’。”一生说:“有一只虫子是公的。”最后一个差生说:“我家公公在吃虫子。”当堂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但作为老师的我,还是表扬了他,因为他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也许这个生字经他的这一搞笑,会让全体同学都记得非常牢靠。邓小平不是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老鼠的就是好猫吗?”这位同学记字的方法虽然有点土气,但他已经把“蚣”字记住了,难道说他不是“好猫”吗?
3、注重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 学习结果的自我反馈,我认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往往都会把这一环节忽略了,认为上完一篇课文就算结束了,我就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上完一篇课文的终点是让学生自主反思,自我总结后,才算真正上完一篇课文。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另一方面,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经过教师的辛勤努力和精心教育才能养成。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教导、督促,并在思想上经常给予教育帮助,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将自己从传统的“苦学”“苦抓”中解脱出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变“苦学”为“乐学”,最终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乐于学习。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老师放下身段,和小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不要以“大人”自居,强行给学生们“输入”知识。而应该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然后才是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辅导者。只有和学生站在一个台阶,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所思所想,只有和学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指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也应该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赞美。当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同感,心里才会感到安全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