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16-69230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3 21:19: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 有效卷

5三年级55100% 四年级55100% 五年级55100% 六年级55100% 总数202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

三、四年级;高段—

五、六年级)

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

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

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C无所谓 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

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 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 竞选干部时

A 我能行B努力争取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E不愿当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20%,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早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对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我专业12级本科新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95人,男生__人,女生__人,较好地反映了我专业12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人际关系、学习与就业问题、生活态度、时间分配、排解困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的形式开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来自学习方面的苦恼最大,比例高

达60%以上;其次是就业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

1.关于大学生的生活态度

谈大学生心理首先我们就需要分析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态度。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得知,目前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也许生活中有些不如意,但70%的同学认为这些困境都是可以改善的。还有,同学们对长江大学学生为救人溺水身亡之事都表示精神可嘉,由此可以 看出,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积极、乐观的。

2.关于学习与就业

刚进校,我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但又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未来是什么。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虽然6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应该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约束,但由于习惯了高中严谨的学习环境,很多同学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影响了学习,而且对自己未来的就业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一般的同学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做,不过,仍有34位同学觉得自己对于就业问题早已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看好。在问卷中,63人选择了学习问题,39个人选择了“就业压力大”。我们看到大多数人对待这方面问题的看法还是有些消极的,会影响心情和情绪。但因为上大学之前,很多同学都早已定下了自己四年的目标,所以,虽然刚开学同学们会感到一点迷茫,但随着这对大学生活的熟悉,这种消极影响应该就会慢慢

减弱。

3.关于人际关系

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们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他们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不少同学将人际关系不适列为仅次于考试焦虑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产生社交恐惧,部分同学则因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或矛盾,不会处理而十分苦恼。大一新生刚刚迈入大学校园,身边只有一些完全不熟悉的人,有55位同学觉得他们的烦恼有口难言,甚至有32%的同学觉得周围的人实际上并不关心他们。

由于人们个性各异,也许有些同学比较习惯指挥别人工作,但有64位同学表示并不喜欢那种由他人决定并告诉你该怎么做的工作。因此,在大学或说是社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以便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4.关于时间分配

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一半以上同学觉得大学生活是比较充实、实际是比较充裕的,而有少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活是很繁忙很有压力的或认为是非常悠闲的。61位同学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有34同学开始感觉有些疲惫。因为刚刚开学,同学们可能对大学生活还不太适应,过的很没有目标,以至于有一些同学觉得他们现在所过的生活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失望。因此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好时间,让自己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四年。

5.关于排解困扰

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且难于控制,因此他们会因考试失败、交友受挫、失恋、择业失败而引起一些挫折情绪。有心理困扰我们就要试着排解,大多数同学选择向父母、亲戚、朋友求助,还有43位同学同时选择自己解决,39%的同学选择用转移法来解决自己心里的矛盾,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发泄或顺其自然、慢慢改变,只有8%的同学选择压抑。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问题谁都有,重要的是如何排解,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排解方法,就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应有的平静。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及开设心理知识的讲座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5.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

要做到适应大学生活就必须做到: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的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大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对自己的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2012.11.20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调查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调查

摘要:长期从事小学教育,主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方法,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主要集中在冷漠、孤独、厌学、焦虑、自卑、敌对这六个方面。认为造成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教育、教师素质、家庭及社区环境的影响。从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工程、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心育”常规活动、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四个方面提出改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成因 建议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长期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的教育效果及学生的成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近日,《中国青年报》转发一篇权威报道,报道的标题为《二成中小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文章列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到了20.6%。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三十余年,“九五”、“十五”先后主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八次参加全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近百篇论文、调查报告在市、省级评比中获奖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笔者曾做过多次跟踪调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二是采用量表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三、四年级)有41%,高段(五、六年级)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一栏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常在早晨、傍晚上学或放学途中,看到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坐在白发苍苍的祖父母的小三轮车上,悠闲地吃着点心,宛如观光游览,上坡也懒得下车。

2、厌学。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利用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样本容量为200的测验数据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

或“有时主动”。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40%的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3、孤独。通过走访班主任及随机调查,发现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量中教师、家长对“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孤独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小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亲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X2检验表明,小学生的孤独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4、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更有甚者,每逢考试心跳加速、全身抽搐冒冷汗。由于考试焦虑导致了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业成绩的失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及考试作弊行为。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X2检验表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5、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在他们的心理,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在AAT(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出现这两类原因归属的学生分别占12%、21%。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小学生比例高达32%。这种现象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态势。

6、敌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通过座谈、观察发现,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在学习、活动方面,21%的小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15%的学生会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

二、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

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践行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当今的小学生都担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一味地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星期六令其上辅导班,星期天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一边是新华书店教辅用书脱销,一边是学生愁眉苦脸吃不了。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加之现在的家庭,几乎是三代组合,“隔代亲”现象比比皆是。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否认,现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健康向上的教师有之,消极低沉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教师的思想境地、执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方法简单、粗暴、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部分学生的冷漠、厌学、孤独、敌对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社区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场地,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三、小学生心理教育建议。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素质教育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扭转考试指挥棒,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微观调控,建立自上而下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机制。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在校时间、考试规模及次数,严禁考试按学校、班级、个人排名次,杜绝以单纯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师实绩的现象。规范学校教辅用书,建立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必要时采用行政措施进行干预、制裁。

2、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

学生心理要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是前提,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教育。针对市场经济下的教师现状,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当其冲。其次要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3、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倡导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每周一节的“健教课”,采用短剧表演、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答辩训练等活泼有趣的方式,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无痕中,寓知识教育于活动中。学校要努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开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心里咨询室”,成立以班主任为心理辅导员的“心里咨询站”,解决小学生中一些“特别”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度过一些“特殊”的心理历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设性意见。全面推广“学科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随机、随缘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育资源,开辟“绿色网站”,让学生通过浏览及网上与教师交流等方式,全面接受心理健康熏陶。

4、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有赖于教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社区的环境及家庭的氛围。要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一致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共同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

同学们!21世纪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为此特举行这次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希望同学们如实填写。下面有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果您感兴趣,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感受选择相应回答。

在做调查题目以前,花费您半分钟时间填写下以下内容:

性别:年龄:班别:

开始了!同学们。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课,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东西忘记拿,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沟边、楼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掉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有依赖止痛或镇静药的习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东胜区第一小学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调查报告分析: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家长,这本该承担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主要责任的第一人却少有精力或少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有关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这学期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此而制订了具体的方案。

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现状,我们决定在三、四、五、六年级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普访,问卷收上来以后,我对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与分析:

一、从问卷本身来看

这份问卷题目出的不是很好,如第3题“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选择“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第18题“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可选答案“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从我了解的一个学生选择的答案与他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不诚实性。这就使问卷的可信度降低了。为此,我学习了相关的书籍,原来,在问卷调查一开始的地方应该把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份问卷,谁设计的,设计意图等一系列情况说清楚,这样才能消除被调查者心中的疑虑,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而且,题目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心理,避免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问题,像18题就容易使被调查者在做问卷时产生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为减少麻烦而做出随意的回答。

二、从一些问题答案的统计来看

我们从一些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很容易看出一些情况。

如,第1题“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五年级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选择的是“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其中有9人选择的是“D读书后赚大钱”。首先我们说无论有多少同学是随意性选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被调查同学中大部分是明白或者说是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影响下了解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是一条真理。而少数学生的读书为赚大钱多多少少受传统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受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的不正常现象的诱惑。

第2题“课堂上老师提问”六年级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想一会儿再回答”,其中7人选择了“A马上回答”,19人选择了“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能认识到老师提问以后必须思考好了再作答,但是因年龄和学习现状等问题,六年级学生与低、中年级学生不同,不愿意举手,等老师抽问才回答是课堂中比较常见的状态。

第4题“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我对六(1)班学生的选择做为分析,其中选择A的12人,选择B的20人,选择D的11人,可见学生对期末考试都比较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成绩报告单,也可能是家长比较关注而影响到学生。11位有信心不紧张的学生并不是学生成绩拔尖的,而是心理素质比较好,这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培养分不开。

第5题“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仍旧是分析六(1)班学生,其中28人选择会不安,18人选择不会不安。从这一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作为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中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进入青春期,比较独立,就问卷分析看,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十分希望有父母做伴。如今,父母时常因为忙于工作、应酬,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关注,本人认为这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6题“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我以六(1)班学生的回答做了统计,其中9人选B“没有眼泪”,7人选C“那是假的”,12人选D“非常激动”,其余同学均选择的是“跟着流泪”。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有些意外的,我发现被调查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要理性的多,但同时也感到一点焦虑,他们的理性会不会给他们的情感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个性,越来越缺少同情心也是社会必须要关注的。

第12题“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人,选B的没有,选C的18人,选D的27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此班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理辅导课,因为一个人总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能得到释放,长此以往对健康成长不利。还可以看出一点——六年级学生对教师已经没有了依赖,对家长的依赖也不多,同伴交往成了他们主要的情感沟通渠道。

第13题“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其中选A的是多数,选B的10人,选D的10人;从这道题目的回答也可以看出班级与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此班的学生比较顶真,若正确引导,让它在学习、工作发挥其长处,那就是好事,若没有正确引导,让它存在于人际交往中,那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15题“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我也是对六(1)班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B的20人,从这儿能看出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需要增强自信。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需要的。

第16题“做事情不成功时”,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5人,选B的9人,选C的18人。我认为选A的学生比较有个性,我喜欢;选B的学生比较会做事,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选C的同学比较容易放弃,当然也不排除明智的特例。

从问卷情况来看,学生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辅导与咨询,相信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渴望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应该努力学生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做学生的心理顾问,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小编推荐)

陕交院2013--2014第一学第二学期

造价1314班

大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特对我班级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排查。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人际关系、学习与就业问题、生活态度、时间分配、排解困扰

1.关于大学生的生活态度

谈大学生心理首先我们就需要分析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态度。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得知,目前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也许生活中有些不如意,但70%的同学认为这些困境都是可以改善的。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积极、乐观的。

2.关于学习与就业

刚进校,我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但又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未来是什么。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虽然6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应该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约束,但由于习惯了高中严谨的学习环境,很多同学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影响了学习,而且对自己未来的就业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一般的同学感到迷茫,不知

该如何做,不过,仍有28位同学觉得自己对于就业问题早已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看好。在问卷中,39人选择了学习问题,19个人选择了“就业压力大”。我们看到大多数人对待这方面问题的看法还是有些消极的,会影响心情和情绪。但因为上大学之前,很多同学都早已定下了自己四年的目标,所以,虽然刚开学同学们会感到一点迷茫,但随着这对大学生活的熟悉,这种消极影响应该就会慢慢减弱。

3.关于人际关系

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们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他们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不少同学将人际关系不适列为仅次于考试焦虑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产生社交恐惧,部分同学则因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或矛盾,不会处理而十分苦恼。大一新生刚刚迈入大学校园,身边只有一些完全不熟悉的人,有36位同学觉得他们的烦恼有口难言,甚至有32%的同学觉得周围的人实际上并不关心他们。

由于人们个性各异,也许有些同学比较习惯指挥别人工作,但有43位同学表示并不喜欢那种由他人决定并告诉你该怎么做的工作。因此,在大学或说是社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以便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4.关于时间分配

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一半以上同学觉得大学生活是比较充实、实际是比较充裕的,而有少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活是很繁忙很有压力的或认为是非常悠闲的。25位同学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有28同学开始感觉有些疲惫。因为刚刚开学,同学们可能对大学生活还不太适应,过的很没有目标,以至于有一些同学觉

得他们现在所过的生活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失望。因此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好时间,让自己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三年。

5.关于排解困扰

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且难于控制,因此他们会因考试失败、交友受挫、失恋、择业失败而引起一些挫折情绪。有心理困扰我们就要试着排解,大多数同学选择向父母、亲戚、朋友求助,还33位同学同时选择自己解决,39%的同学选择用转移法来解决自己心里的矛盾,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发泄或顺其自然、慢慢改变,只有8%的同学选择压抑。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问题谁都有,重要的是如何排解,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排解方法,就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应有的平静。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大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对自己的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造价1314

2014年6月13日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