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张集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6-26907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19:25: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张集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张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 与 合作者。

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 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3.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应当是欢;质量合格;基本功过关。

二、选择题

1.不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的是:(D)

A学B导C练D批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应遵循原则:(C)

A、不能偏离学科方向。B、不能降低要求。C、不能离开课本。D、不能拔高要求。

3.课堂上学生学得好表现(A)A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B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题。C 学生兴趣高,身心处于最佳状态。D 课堂结构严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6、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B)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A.要求B.不要求

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8、“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9、《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

10、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B)的过程。A.单一B.富有个性C.被动

11、“用数学”的含义是(B)

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生活数学

12、“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 C.四个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14、下列现象中,(C)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 C.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15、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C)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三、论述题

1.数感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在课表

2.如何理解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3.课堂教学教学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在课表书上

4.如何正确使用“学、导、练”模式?

自编答案

5.谈谈你对“解放学习力”的认识? 自编答案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已有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化、评价方

法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的。

(8)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

是、、、。

(9)《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13)《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是、、。

(16)“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是、、、。

(17)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

是、、、。

(18)《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19)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0)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2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22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

括。。

(23)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

在,。

(2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5)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

3)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

练,,。(2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三维课程目标

指。

(2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28)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六个核心概念是、、、、、。

(29中学数学教学常用方法,(30)数学教学基本功包

括,。

(31)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

括,。(32数学课程的内容具有,、。

(33)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4)数与代教内容主要包括。

(35)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

词:,。

(36)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3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具体目标。

(38《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发展及改进教学

(3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40)初中数学内容的四大领域是,。

(41)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42)“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和学习活动。

(43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

有,。

(44)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45以学论教主要是从,,,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46常用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等。

(4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

(48)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

有,。

第三篇: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化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计算题的教学生活化

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但是,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使学生见而生“厌”,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此,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生活无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尝试题:“143-98”,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正确计算“14398=143-100+2”,但对于减去100后为什么要加上2,一时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在我意料之中。因此,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把教台当成了柜台,上面摆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一个顾客带了143元钱来到柜台边准备购物,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和四十三元零钞。只见顾客挑了一个标价98元的篮球,他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售货员,这时他还剩下43元,即应把143-100=43(元),只见售货员接过钱后,找回2元,这时顾客的手里有45元,即43+2=45(元),也就是说多减去的2元应该再加上。这样的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实践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生活也以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而且,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再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小华一个人正在家做作业,邻居梁伯伯到他家收水费,看了看小华家的水表后说:‘这个月你家用了7吨水,每吨水1.2,等你爸爸回家后,请他把水费交给我。’小华很想用自己的零用钱替家里交水费,可是他算不出应该交多少钱呀!同学们,你能帮小华算出来吗?你是怎么算的呢?”这个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题材,一下子就让学生把生活的情趣与数学计算的理趣统一起来,使干巴巴的数学计算题焕发出蓬勃的活力,结果经过分组讨论,学生共得出了三种计算的方法:

1、1.2×7=1.2+1.2+1.2+1.2+1.2+1.2+1.2=8.4(元);

2、要算1.2×7,先算有多少元,1元×7=7元,再算有多少角,2角×7=14角,把14角改成用元作单位,14角÷10=1.4(元),列成综合算式是:1×7+2×7÷10=8.4(元);

3、先把1.2元看成12角,12角×784(角),再把84角写成8.4元,列成综合算式是:12×7÷10=8.4元。这三种算法我都给予了肯定,学生感到其乐无穷,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观察第三种算法,经过分析、综合,学生能得出小学乘法的计算规则。接着我布置的是让学生课后到粤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翁城蔬菜批发市场去做市场调查。通过亲身购买、个别询问等形式,了解五至十种蔬菜每千克的价格,并分别算出2千克、3千克、4千克„„共用的钱数,然后整理成表,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觉得学数学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二、计量单位的教学生活化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如年、月、日和元、角、分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学生们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

间的坦率,能够进行化聚,这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教学时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记一记、算一算,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米尺的演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对此,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作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走了一圈,然后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学生看到这样大的操场一圈仅200米,对2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我又让学生沿着操场再走2圈套,又问学生:“现在共行几米?那么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以及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三年级的“克”和“千克”时,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市场调查、了解,看看在什么地方、哪些商品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什么地方、哪些商品又用“斤”、“两”作单位,所调查的物品,“1克”、“1千克”大概有多少,这样,学生有了第一手的原始生活数据,所以,在学习这两个概念时理解得非常深刻。课末,我出示体重称,并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几个问题:“你的身体有多重?你能自己称出来吗?你和你的同桌谁重?重多少?”同学们一下乐了,像炸开了窝的马蜂一样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举手要求自己上来自己称自己的体重。整节课就像一出戏一样达到了高潮而收尾。

再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然后算出每天吃饭、睡觉、上课、做作业、玩耍等各用去的时间,并且要自我评价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时、分、秒”的知识,而且还把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三、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

应用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精炼和概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编和补充现行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

新的活力。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在教学第七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一游我们韶关市几个著名风景区,大家说好吗?”接着我像个导游一样,带领全班学生游览了一遍本市的风景名胜(幻灯片加语言介绍),然后出示了三条“信息”:“金鸡岭门票30元,南华寺门票10元,丹霞山门票比金鸡岭和南华寺门票的总和多10元”,再让学生根据这三条“信息”提出问题组合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作为尝试题。这样,课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学生们现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参加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再例如,教学第11册的“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这种题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理解也较我为困难。教学时,翁城刚好有一间服装店举行做事大酬宾活动,考虑到学校是镇的中心小学,学生有一定的新产品买卖经验,因此,我先布置学生去服装店看一看,记一记,然后课堂汇报交流:你看了什么衣服?现在卖多少元?实际比原价降低了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尝试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服装店兴行优惠大酬宾活动,一件皮上衣300元,比原价降低了1/6,原价是多少元?”最后师生共同选择一道大家认为编得最好的应用题作为尝试题,然后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解答。这样活生生的教学内容,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生活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去捕捉身边的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个人潜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四篇: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基础上,创设 “ 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 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 “ 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 用好 ” 教材,而不能 “ 教好 ” 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四、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Ⅰ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四、简答。(20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Ⅱ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

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张集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