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谈一谈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16-47831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1 02:57: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一谈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谈一谈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我在巴润别立学校已经工作了8年,从不成熟到成熟,一步一个脚印,使我在工作上有很大的转变。这8年来学校给我的很多,我想,我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呢?

我想:作为学校的一分子,首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能做的应该是认真地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捕捉课堂上每一个质疑的声音,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课堂上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其次是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结合我校的工作重点,本着为教学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展开以下工作。

1、宿舍管理实行宿舍管理负责人制度,下聘宿舍管理人员,宿舍管理负责人要为学校负责,带领全体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学校宿舍的日常管理,包括卫生、纪律、安全等方面,确保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

2、对学生的管理,继续实行年级组和班主任负责与政教处督促检查相结合的班级量化考评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纪律与卫生、宿舍纪律与卫生等方面,每月公布一次,并与班主任补贴挂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需要我们老师人人参与,得体的教学常规需要老师去遵守;文明的教学语言需要我自觉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需要我去纠正„„为人师表的我更应该为学生们树立起榜样。当学生面带微笑或者羞涩地向我问好时,我应当亲切地回应一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应当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他最大的鼓励和帮助;当学生犯错误时,我应当宽容以待„„

第四,营造“和谐融洽,团结协作,勉励共进”人际氛围。多与同事间进行教书和育人的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多交流,多协调,多沟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让我们从心——起航,用理解和支持做杖,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篇:能为你做些什么

能为你做些什么

——刍议班级“管理危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重庆永川市第六中学校潘祥万(402182)

时至金秋十月,我怀着一颗不平静的心,把我现在的班级接管了下来,在接管后的时间里,针对班上出现的现象是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更多的怪现象,班级出现了混乱现象,之后就此问题我深思了很久,这种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该采取何办法去应对呢?给自身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造成班级“管理危机”的原因及分析

首先,是第一任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悬而未决的事情没得到解决;其次,是第二任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要民主,而只要集中;第三,是现在班主任把他(她)们管得过死,对事情商量的余地不够,习惯一刀切。没有注重学生的面子,批评过于严肃。第四,是个别学生抱怨所处的环境不尽人意,对老师过于了解,没有新鲜感。

基于上述几点,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老师的管理水平不够相信,自以为事,做事我行我素,根本不考虑后果。对于这种局面,作为教师来说,不能接受是肯定的,但必须要给予疏导、多方了解对症下药,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学生趋于平稳,有很好状态接受教育和学习。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全归咎于学生,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主要有:(1)对学生的认识、了解不够恰当准确,冲突的解决不够公正;(2)对新观念的接纳,采用的方式、方法过于陈旧、迂腐,没有创新;(3)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及时,略显唐突;

(4)对班委干部的职责分工不明,导致对工作的开展,大多数都是敷衍拖沓或搪塞推卸;(5)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太少,独断专行,老子说了算;(6)科任教师的参与不够,班主任的协调工作不到位;(7)过多的注重细节,而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8)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或过激行为(频繁的书信来往或谈恋爱的现象)干预过多。(9)当下学生追求时尚(从众)的心理,可以说是害人不浅,而老师处理不及时。对于上面的几点中,造成的主要根源是学生对学习缺乏一个正确的定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成天得过且过,不知所云。只抱怨现在所处的环境(面对的人、事、物),而没有去想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改变现在、明天及未来。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而还应育好人。之所以有如此问题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与学生接触太少(走进学生的生活环境少),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做得不够,而学生时时还留念以前的老师和同学,总觉得他(她)们比现在的老师和同学好。我们找到这些原因后,应该和学生一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其内心作祟,找准根源,使其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同时,学生的自信心缺乏,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别人做任何事都是最棒的,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以上这些现象均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

在班级管理中,有这样一件事情是我初涉高中班主任以来,难以忘怀的。在一次课上,有一位女学生正在看一个高年级的男生给她的求爱信,看得很是投入时,被我发现了,当时,我没有说什么?让其下课到办公室来。而我主要想从中了解这事是源于什么原因,是否是出自主动等,了解清楚后,让其下去了。之后,我不假思索地在每次的班团队课

上提及时,很是让学生反感。有学生说“我谈话没有针对性,有点含沙射影。”,也有人说“我没有依据,有点指桑骂槐。”还有人说“我猜疑心重,根本不信任他们等有之。”就是这件事,导致那八人小组的思想极其叛逆,有事无事都认为老师在暗中监视她们,把自己封闭在那个小集体中,不与交流。使我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使其开怀诉说。而这件事后,我也认真反思一下,如果班主任一旦失去了学生的信任,那他将会一无所获。对于学生中发生的现象,只要不偏离学生的日常规范,没有严重违背学校和班上的规章制度,请不要过多的干预,利用恰当时机进行疏导,使其了解其中的厉害,不要小题大做。因为他们是个个基本能通晓事理的人,有自己的主见,让其保留,冷静之后再与其交换,这样可能避免一些危机的再次发生。

二、应对办法

针对上面出现的现象,我个人有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结合出现的错误对症开药方,让其接受多大剂量的医治要求,这样既考虑了他(她)的实际,又给足了一定的台阶下,使其更容易接受处理,做到无怨无悔。同时,我也有这样一个做法:

首先,把责任落到实处,细化到各个小组组长的头上,使大家都有事可做,从而体现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理念。当然,有了微观的职责分工,必须得有一个宏观的监控体系。放权到班长手中,实施“班常委”监督机制,班长只对班级负责,对老师负责,而对于班长的违规行为,“班常委”的同学可以召集班级代表对班长的过激行为进行弹劾,向全班同学进行检讨,使其引咎辞职,再由“班常委”提名,重新选举,确定对班级负责的人选。

其次,“班常委”的组成,必须从小组长和班委干部中产生,规定只须5人,在这5人中,第一个人主要职责监督班长对工作的开展,第二个人主要职责是监督班委干部的工作职责范围所行之事是否恰当,可以呈交到班长处;第三个人主要职责是监督小组长对小组的纪律和学习情况的收集,汇报给班长,提交“班常委”讨论,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处理办法;在这个环节上,我遇到了从教以来令我气愤的一件事:在一天的课间时间里,有两个人和其他同学未去出操,当我步入教室的那一霎那,有位同学手中提起一个矿泉水瓶(瓶中液体呈黄色),四、五个人正围在一起嘻嘻哈哈的笑过不停,大家看到我时,就傻了眼,而手中提矿泉水瓶的,急忙将其丢在了窗外。之后,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了解到,是有人在教室撒尿。我在上课时,初略提起,让学生课后共同参与讨论,给予什么样的处罚。私下与该违纪学生交换了意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心接受处理,同时我也给他做了一定的思想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这学生还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学金。在这件事情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明辨是非,发扬了民主,遏止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第四个人主要职责收集全班同学参与管理的阶段意见和好的管理班级意见的整理;第五个人主要职责是参与生活、活动方面意见的采集,提交到班长处,确立阶段工作的重心。同时,“班常委”必须以班长为核心,为班级成员服务。

最后,每阶段均有各块的负责人进行总结,使大家心中有数,既发扬了民主,又唤醒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积极投身到班级管理中,从而确立自身的地位,更有信心投入到另一个工作目标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围绕“静思悟习,勤学好问(习与性成)”这八字方针进行班级学风的营造;指引学生朝着“只争早夕,争做时间的主人;奋勇向前,拼做求学的勇者。”的方向奋进,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上进。只有如此,才能遏制“班级危机”的蔓延。而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应该和这个班级同呼吸、共命运,引领班级朝着一个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奋进的班级,更具凝聚力的班级。

第三篇:我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我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实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遵守这一民族团结政策,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平等互助,友好待人,友好合作,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内部也有各自的信仰,所以,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在新疆,基本上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不能因为与自己的信仰不同而产生排斥感,也不能强迫少数民族信仰自己的信仰。对于我们这些不信仰宗教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够歧视那些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因为无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一些穆斯林的地方,我们应该不说对于他们来说是禁忌的说,不吃对于他们来说是禁忌的食物,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少数民族的信仰。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处理好民族问题对于祖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自身价值,为祖国的和平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北海小学四年2班陈浩

我觉得节约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要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开始做起的。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先从我们自己家做起。

我要节约每一滴水。有一次,我看到电视上的成龙伯伯说,他们成家武术班十几个人轮流用厕所,等最后一个上完厕所,才冲一次水。看了之后,我们也学习了这种方法,没想到一天能节约差不多两度的水呢。我们家还用洗过衣服的水,淘过米的水来冲厕所和浇花,洗过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用来冲厕所。

我也要节约每一张纸。我可以把用完的英语本上面写的东西擦干净,这样就可以把用英语本做数学草稿本,我还可以用废纸做一些小工艺品,如风筝,小灯笼,还有剪贴画呢!

我还要节约每一度电。电灯不用时要立刻关掉,睡觉前把所有的电器都关了,电冰箱不可以紧挨着墙,这样不但散热的速度慢,有浪费电,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短路呢!

我们家还有很多地方不节约,如果你们有什么建议的话,可以告诉我哦。

第五篇:大学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些什么

大学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些什么

21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和任务,而是中国未来二十多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刻的认识到,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寄予厚望。大学生先进性的体现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国家的建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和谐精神极度欠缺,“窝里斗”思想尤为重要,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从西方传入的个人主义思潮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观点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造成很大冲击。从而造成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不健全造成过分强调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出现了追逐个人价值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消极现象。加上各种改革必然涉及到各种利益调整和利益冲突,使得以共同利益为前提的合作很难建立起来。

所以很多大学生的和谐建设意思并不那么的强烈,反而带有很浓重的个人主义思想,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和自身的个性发展上还存在不和谐的情况。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忽视。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评上各种先进、奖学金或入党展开不正当的竞争。在个性全面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和谐因素。这对构建设会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紧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首先要从自身的和谐做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做为大学生,既然肩负起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担,就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鉴赏的重担,承担起责任。

首先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合作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因此大学生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因为处理好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同时,大学生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在学校,切不可因为名利而相互之间失去信任和有爱,忘却友谊和情意,在家庭,切不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不孝不义。在社会,切不可被表面的浮华与烦躁所吸引而忘却了缩影具有的品行和道义,只有全面发展了,才能做到自身的和谐。

其次,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这就要求大学生用合作、共赢、双赢代替“零和”游戏,代替你死我活的斗争和恶性竞争。这实际上也是要求大学生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做到集体利益优先,并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和谐共存——这正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在要求;顾全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急功近利,考虑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既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可实现共赢,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也可以实现共赢。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最后为了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社会责任感。把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倍加珍惜青春年华,倍加珍惜大好时光,倍加珍惜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集中精力,掌握本领,提高素质,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和谐稳定,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肩上所肩负的重任,做到自身的和谐统一,做到自身与家庭、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倍加珍惜现在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早日实现!设状况,关系到社会的建设。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究竟能为我们社会的法制建设做些什么?

为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做贡献首先要解决个人问题。在前不久的两会上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大学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譬如就业难等等。大学生就业难之所以能引起人大代表甚至党中央的重视很大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会引起更多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终将导致国家法制的难以实施。个人心理压力大、家庭影响、社会压力大等一系列的主客观问题席卷着全国的大学生!现如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大学生自己都已是迫在眉睫,我们能做的便是充实自己给自己一个适当的更加正确的人生职业发展定位,特别是在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的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凭借自己的优势迅速的找到工作!每个人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并能减少社会的压力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实施提供条件。

其次,大学生应在学校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话中指出“大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其中要求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责任感自然是不必说。大学生只有有了较高的责任感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深刻并真正的懂得国家法治的意义及重要性才能积极配合国家努力将法制所涉及的点点滴滴做得更好进而构建和谐发展社会。

最后,大学生还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尽自己全力向他人灌输社会主义法治的优点及意义.相比其他人群而言大学生是接触传播工具最多的人群之一。大学生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论坛、留言、贴吧、BBS等等一系列沟通工具来倡导大家与自己一同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知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我们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我们不需要做太多我们只要在大学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为社会添负担,而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与此同时努力地向他人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了冲突。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如果脱离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但是,即使人们感觉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视、违背或搁置法律。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讲证据。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再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就此而论,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每一种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方法。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战略性意义。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取得实效,以下三方面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要注重理论的基础地位。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在于理论的认同。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才能在灵魂深处坚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并坚定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既可以历史地论证,也可以结合现实来说明,更应该在比较中辨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真理的魅力,从而树立崇高理想。

二是要注重改革开放之路艰辛探索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应与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国防教育有机结合。其中,关键是要把改革开放的教育落到实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辉煌成就,同时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有些学生简单地认为,出现问题是领导责任或制度问题。实际上,通过进行历史和横向的比较,就能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是来之不易的。改革之路充满艰辛,无数次激烈的思想论争、反反复复的试验探索、众多矛盾的化解,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不同时代都会有不同的课题和困难,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在发展中难以完全避免的,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即使解决了这些矛盾,也还会有新的矛盾出现,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自觉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加强艰辛探索之路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更加珍惜我们的探索成果,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三是注重话语体系的转换。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学科,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话语体系,这对于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要让不同专业学生都接受同样的专业术语肯定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话语体系的转换,用广大学生能够接受的话语体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内容。所以,讲授基本理论时应注重运用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反映人物品格风范的事例、现实生活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重大事件、民间的一些谚语和学生中的流行语等,这也是理论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谈一谈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