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探究[定稿]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6-79559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3 23:35: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探究[定稿]

《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探究》

课题研究最终研究成果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实施已有几年了,现在正赶上单元四段式教学改革。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互助、交流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形式。

21世纪的课堂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而构建的,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助是已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重要行为特征之一。在21世纪的课堂,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共同的合作达到学习目的。合作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成功学习的机会。小班化教学的本质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要发生全新的变化,其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为21世纪培养身心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在我们的小班化教学中对于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提高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经过一年的努力探究在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结论和重要论据;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应教师

“给予”而应是主动获取。倡导合作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交流互助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合作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交流互助的能力,促进思维活动。

3、学生在频繁的小组合作中,大量的训练中积极主动地、快乐有趣地、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小组合作的成果是形成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融入每一名组员的付出,并得到每一名成员的认可。教师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的共同成果的形成,用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习近平等中首席,应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巧妙引导,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使互助合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这是教师作为“引线人”和“及时雨”应发挥的作用。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能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发现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各小组研究学习内容不一定相同,自行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各类信息。小组成员主要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组际差异较大,学生可以走

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开展社会调查、访谈,人际交往较广泛。而且,这种交流与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优势是最明显的,小班化的较小班容量 更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能更好的对教学进行调控,更好的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的评价与能更有针对性。

四、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在小班化教学中,合理的座位和分组能提高学生互助合作的有效性

小的班容量更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合作互助学习是离不开学习小组的,合理的分组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研究中,我们经过尝试发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小组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新授课中的小组,按不同层次进行组合蛭为有效,在背诵、实验课中,自由结合的小组更为有利,在演讲、表演、竞赛中利用U字型很合理,而在作业、考试时,单人单桌就可以了。

2、在小班化教学中,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合作互助的积极性

有效的评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在研究探索中,我们尝试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总结了关于小班化教学促进合作与交流的评价方法,首先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班化模式下,评价要针对以小组为单位的整体,尽量避免对小组成员的个体评价,这样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使其参

与全作;其次评从也要讲民主,要放下老师的权威,以商讨的口吻进行评价。“老师认为……会更好”、“我想如果……效果会更明显”,这样的评价语言维护了小组的尊严,达到了引导的作用;第三 评价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组内评、组外评、组评组、师评组等各种方式。

3、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学过程要针对能促进小组的交流合作进行设计

经过我们的实践研究发现,在小班化的模式下,要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经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现在南冲小学各实验班的小班化教学已有了雏形,各实验老师在这一年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转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把实验活动课堂还给学生。

三、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没有真实的体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培养学生对生活表象、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仅是高考试题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也是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引导和鼓励才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紧抓日常教学,利用各种有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篇:实施小班化教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版)

实施小班化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枣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孟庆伟

一、深刻变革,追求课堂改革新境界

枣庄四十四中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周边农村。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招生范围内的优质生源严重流失,每年招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加之周边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比例大,这些学生在必要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同时,又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的思想修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给学校办学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学校生存压力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要求,如何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创办适合当前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成为摆在四十四中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学习了关于小班化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尤其是经过对上海、江苏南京等小班化教学先进地区办学经验的学习借鉴,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要办好教育必须把立德育人放在首位,发挥我校班额较小的优势,落实“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内驱力,激发出他们个人成长的美好愿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将他们的成长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更好效果,发挥更大效益。由此我们实施了“对学生的关注度100%、个别辅导率100%、课堂作业完成率100%、课堂参与率100%、当堂检测目标达成率100%,”五个100%为具体目标的小班化教学,得到了全体师生的积极响应,积极参与。

二、践行创新,打造小班化教学新品牌

“小班化”教学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是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进一步优化。改革的道路上总是荆棘遍布,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之初,教师的课前备课不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课上无所适从;学生课上欲说无言,讨论低效,课堂参与度低下;把时间还给学生,利用率低,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充分暴露。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明白了,只有“先学”,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问题预设和学生活动设计,课堂才能节奏紧凑,效率提高。由此我们提出了“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点拨、达标检测”课堂五环节,这五个环节既是对师生教与学的规范,又是对教师课前备课的具体要求。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师生校本培训,为推进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奠基

(1)强化学习,统一思想。在实施小班化教学探索的起始阶段,我校把全校师生的校本培训作为启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分别召开了全体学校教干、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全体教师三个层面的思想动员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区教研室关于在全区启动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文件精神;校长结合在南京小班化教学考察学习的见闻和心得作了专题报告;通过了《枣庄四十四中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并在教代会上通过了《枣庄四十四中小班化教学研究奖惩办法》。通过系列化的学习,全体老师的思想受到很大促动,对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较高程度的认同,全体老师的思想得到统一。

(2)加强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使全体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快速达到小班化教学要求。统一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干的问题,接下来关键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一方面学习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做法,专门印制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供老师学习和对学生进行指导。汇编了《小班化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指南》,《枣庄四十四中小班化课堂学习小组活动实施与评价方案》,《小组合作学习守则和基本要求》,《小班化教学课堂评价标准》。通过校本化培训学习,老师们对小班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成功的操作方法、落实五个百分之百的做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经过对学生的培训指导,使学生对开展课前预习、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合作、组内互学互助、规范课上发言等学习常规有了更好的把握。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使课上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更有实效性。

2、实施分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班化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校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差异、兴趣爱好、需求,进行异质编组,加强学习小组评价,促进小组内的互学互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

(1)加强课堂参与度评价。小班课堂中我们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产生交互影响作用的方式,使他们体会到自身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实现。“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成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落脚点。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使全体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评价。课上每名学生都拥有两支“发言棒”,根据小组内学生的学习程度确定发言棒不同的分值,学习程度越弱的同学的发言棒分值越高,每节课后根据各组所得的分值确定小组的名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一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学习程度越弱的同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越要的到重视。这种课堂参与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差异参与,十分有利于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小组间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培养。(2)在班级管理中,组内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集体,班级将卫生、纪律、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周清过关、单元过关等情况纳入到对每一个小组考核评价中去。实行学习小组“月优秀”和“学期优秀”表彰。通过搭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平台,构建良好的竞学机制,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热情。自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建立以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做实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教学,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学备课除了备好知识方面和教学媒体方面的传统规定动作之外,更要规划设计好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凸显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具体体现出教师设计了哪些问题,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学生怎么回答问题,怎么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活动等等。

(2)上课。小班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我们要求老师在课上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关注,使小班的课堂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但是达到这样的课堂理想境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受到教师的水平、积极性、教学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素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面向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力。我们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每个学期确定2—3个需要解决的课堂问题,设计成观课量表,在听课中着重关注这几个观察点,专人做好数据的统计,在课后评课时进行反馈,一点点地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向符合小班化教学理念靠拢,从而更好的向对学生的关注度、个别辅导率、课堂作业完成率、课堂参与率、当堂检测目标达成率五个100%迈进。

4、以评价为保障,促进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健康发展

每学期我校都举行全员赛课听、说、评课活动,人人参与,抓实活动的全过程。专门成立考核小组,严格依照《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课堂能力考核,分成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加大考核分差,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在每次的赛课活动前,我们还专门印制《课堂观察量表》,确定几个观察点来有侧重的对课堂进行诊断,并作为评课环节的重要依据。每次赛课活动结束后,必做的两个后续活动,一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层面的赛课总结论坛,分别从本学科课堂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整改意见发表个人见解,并把论坛内容集中印刷,发到老师手中供全体老师学习;二是举办立标示范观摩课活动,根据赛课活动中每个学科涌现出的最佳课例,由执教老师上一节立标示范课,供老师们观摩学习。在活动为平台的交流学习中,老师们的小班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彰显特色,收获课堂教学改革新成果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变课堂为“学堂”,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焕发了生机。教师无论课前备课还是课上教学,都越来越重视由“教”向“导”的转变,教法灵活,思路清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1、小班化教学激发了课堂活力,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老师从讲台走到了学生们中间,或检查自学,或倾听交流,或参加讨论,或个别辅导;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手举起来了,合作交流多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实现了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2、小班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小班化教学实施以来,我校九年级毕业生的中考合格率连续两年实现10%的增幅,优秀率较前连年实现了翻一番,连续两年得到了市、区教育局的表彰,2016年教学质量总评全区镇街中学第一名。

3、教育教学特色得以彰显,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带动了老师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课堂教学非常有特色的教师,如语文王玲、李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法;数学褚宏飞老师“一支红笔”进课堂的个别辅导教学,张宇、张娟娟老师的自学辅导教学;英语刘倩老师的读、说、写教学;地理殷召雨老师的看图说画教学法都自成风格、小有名气。仅2015和2016两年,我就有10位教师分别在区级、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脱颖而出,8位老师被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2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并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我校的小班化教学虽然历时仅两年,但长效明显。在“小班化教学”理念的统领之下,学生学得更自主、自信,生活得更阳光,表现得更精彩;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校的管理更人本、更民主,办学的特色更鲜明。我们也深知,课改之路曲折漫长,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更是我们工作中的全新挑战,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会让我们激情满怀地投入到今后教学改革探索中去。凭借四十四中人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我们一定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摘要: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即初中物理课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将取代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

旧的大纲中的对应部分只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及其要求,即只有科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新课程标准不仅有这一部分,还有科学探究部分。科学探究不仅有利于科学内容的探索与方法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意识领域目标的形成。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实验的研究性较弱,仅停留在能做好实验的层次上;二是实验量小,难度不大;与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够;第三,实验内容的范围较窄,仅以物理实验为主,第二课堂、实验室实验等内容很少;第四,实验的学术化倾向较重。教学中突出了“教”,忽视了“学”、凸现了以本为“本”,忽视了以“人”为本;第五,验证性实验居多,几乎没有探究性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包括结论都由教师讲解告诉,学生机械地接受,依样画葫芦完成任务了事,无需多动脑筋,使学生最初满怀的浓厚的实验兴趣,逐渐减退下来,实验的探索功能和思维能力也最终被淹没。

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并不是所有科学探究活动必须经过这七个顺序环节,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可以只注重对某几个环节的经历与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

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老师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演示实验、小故事、图片、电脑模拟画面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或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及生活经验,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尝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这一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错,既然是猜想就无所谓对错。但猜想也不是胡乱猜测,要有一定的猜想依据。由于有的学生猜想的方向不对,有的学生抓不住关键点,有的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把握猜想的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是所有的猜想都要进行探究,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猜想,可引导学生学生讨论,去伪存真,保留有意义的猜想开展研究。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试验又容易做,还是依猜想设计实验。比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肯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好是分组制定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和完善。当然,计划的制定要依据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象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学生设计出电路图、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学生将不同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没有滑动变阻器和有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案更好,更能达到探究目的。对实验步骤的叙述,互相补充,更加深了对控制变量的理解,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通过初步设计、比较、讨论、陈述,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定的基本物理量,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尝试判断有关信息的科学性,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归范的操作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5、分析与论证

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分析时,可用到比例法、图像法、比值法等。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发现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而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由此得出在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还可以画出电流--电压图像,电流--电阻图像来分析。又如在研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发现相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6、评估

评估是探究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探究小组内自我反思和评价;再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反思和评价。评估的内容是:对探究的过程和收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对假设与探究结果差异的评估以及对探究过程中的成与败的总结;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做好总结归纳,学生做好心得体会。

7、交流

这一活动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中必须合作,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代教学论也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重视探究实验、重视科学探究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新一轮课改的任务,实现人本化教育。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

广济镇南大坪小学

广济镇南大坪小学

“农村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

我校根据周至县教育局《周至县教育局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对我校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点探究和实施,现对实施情况小结如下:

背景分析: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子课题(分组策略的研究)已有了一点成绩,在此基础上,我校全面铺开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已有了一定基础。从学校发展来看我校地理位置特殊自然形成学生小班化。因此为了“阳光普照,确保每个孩子受到关爱;同教异学,确保每个孩子差异发展;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孩子都不掉队。”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实施: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主体化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反思、提升、发展再提升。

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切实富有主体性。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班队活动课、全校开展的班级美化评比活动充分体现了该策略。通过活动我们觉得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

1、全员参与。

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三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天气预测》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语言展现出来。学习了《正方体》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小正方体标上数字,设计一场有意义的游戏。将游戏方案在班级宣讲,选最佳方案,开展游戏,最后写成文章。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算、说、写等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化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

互动教学策略,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促进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教师想方设法改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教学交往的潜能。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责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的。

(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三、教育均等、充分、个性化落实策略。

小班化教育避免了传统大班额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弊端,在小班,人的主体性更能得到体现,人的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每班只有25人左右,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都大大提高。

人性化得到最好发挥。小班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精致,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丰富起来。如:对班级学生课桌摆放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调整。我校教室里专门配备了录音机、幻灯机、影碟机、电视机、校园闭路系统等,并配备了与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优质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全般学生每人使用可升降的单桌独椅,可随时根据教育教学和教学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秧田型、马蹄型、圆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学生可以是小组团团座,也可以是全班团团坐,还可以是师生团坐在一起。师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省去了提问、点名的时间,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讲台,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屏障没有了,缩短了师生的空间距离,充满情感魅力的老师更加平易近人,课堂上老师随意穿行于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或亲切指导,或扮作学生坐于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热烈讨论,对个别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老师甚至手把手地教„„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频率,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

根据现代化、动态化、温馨化、益智化的原则,小班建立了立体的科学教育环境。教室四周规划为“图书角”、“益智角”、“生物角”等。教室墙壁由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布置,分成多个板块,给学生美的环境,培育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班级每人一个“成长记录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努力使小班真正成为每个孩子愉悦身心的乐园、催人奋进的学园、温馨如潮的家园和陶冶性情的花园。

单纯的人数减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均等性、主体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沟通,培养学生社会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场所。

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内详尽的讲解字的音、形、义。而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个个轮流拼读,互相帮助,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担当小老师,就生字的音、形、义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大家一起来记住生字。这样的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反客为主,学得生动活泼。平时随时可见,四人小组一起看课外读物,一边交流,一起练习口算,合作意识明显加强。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终身有用。我们提倡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美术教学拼贴秋天景色的一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在小黑板上编帜六幅美丽的秋景,拼贴,结束让学生评出哪一组最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哪幅画做工最精致,哪幅画最有特色,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从评价中既体现小组间的竞争,同时体现评价,审美的多元化。同事要求教师要精选小组讨论学习的问题,对教学顺序和内容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努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其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到解决问题或悟出规律,要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时间,不能一晃而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有表达的机会。

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两者之间并非可以简单地划等号。要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还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小组的分组方式。学生之间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性别与个性特征等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感染和影响达到最好效果,这也是一个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目前看来,对小组进行动态分组、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等做法是比较好的改善分组方式的做法。此外,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讨论,如何归纳,如何相互评估,如何参与集体竞争,如何调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也是在分组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学习。在分组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没能深入学生的小组学习,站在旁边袖手旁观,或象征性地在几个小组之间走一走,这种情况下的分组教学,即使小组中学生讨论得再热烈,也是徒有虚名的。只有教师在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小班中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视分层教学的研究。小班教育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综合多种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活有序、散有点,思有创、学有趣的目的。

小班化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急切要求的教育,对小班化课堂教学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加快专题研究探索的步伐,让小班化教学结出丰硕之果,为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做贡献。

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探究[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