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生态农业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6-111968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7 23:57: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态农业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宁波不发):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根据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在全省指导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就实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生态学、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立足我省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优质,走出一条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设原则。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园区的选址、定位应紧密结合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协调。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原则。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运作方式、产权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四是坚持突出创新,效率优先原则。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与管理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园区的建设发展。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等,巩固、提升现有建设成果,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高效生态农业样板与示范窗口。

二、建设目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生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对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的合理组合应用,努力使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达到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的建设目标,把园区建设成为效益农业的集聚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以粮油、蔬菜、茶叶、柑桔、特色小水果、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0个。

三、建设标准

(一)园区规划

1.选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好,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与特色明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其中,畜牧类园区须距交通要道、学校、居民区500米以上,离城市规划区、其他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厂2公里以上。

2.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科学,建设内容符合循环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可操作性强。

3.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

(二)基础设施

1.种植类

一是沟、渠、路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

二是核心区面积一般连片集中500亩以上(花卉苗木类核心区面积300亩以上),良种覆盖率96%以上。

三是有采后处理场地等配套设施。其中,茶叶园区有标准茶厂,并达到《茶叶加工场所

基本技术条件》省地方标准要求。

四是核心区内喷、滴灌等设施齐全;病虫综合防治、产品质量安全速测、产销信息网络等设施配套。蔬菜、花卉类园区核心区标准大棚面积达50%以上。

2.畜牧类

一是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二是畜舍排列整齐,结构科学合理,生产工艺先进,实现粪尿、雨污分离,牧场周围有绿化隔离带。

三是园区规模原则上要求:生猪存栏1万头以上;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种、蛋禽存栏分别为1万和3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万羽以上。

四是兽医室、饲料仓贮和畜禽粪尿处理设施完善。奶牛园区有配套挤奶设备和青贮窖,生猪园区有隔离舍和肉猪出售台。

3.综合类

一是核心区面积要求连片集中1000亩以上,且有1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的75%以上,或两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均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面积标准的55%以上。

二是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养殖区块还应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三是主导产业区块配套设施、设备标准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

四是核心区种养类产业区块生产工艺、处理场地等标准符合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要求。

(三)机制与管理

1.当地政府重视,并列入当地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

2.组织实施主体明确,生产经营实行企业化运作。

3.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措施。

4.园区与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规范。

5.有产前、产中、产后自我服务组织。

6.带动作用强,能指导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产品生产。

7.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科技水平

1.有注册商标和品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农药、化肥、药物等投入品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主导产品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达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2.有较强的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能力,积极引进、转化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优良新品种和适用先进设施。

3.主要从业人员持有绿色证书,或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劳动力比率达60%以上。

(五)园区效益

1.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比周边同类产业区高15%以上。

2.社会效益好,园区建设推动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区域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

3.园区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当地传统农业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功能拓展和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致富农民、发展农村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建设模式

1.设施栽培模式。以工业化装备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为基础,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地膜覆盖,大棚、温室、无土栽培等多种方法,营造“全天候”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具有更高产出率的光照、热量、气温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作物常

年生产、多季收获、优质安全、高产高效。

2.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把工厂化集约生产嫁接到生态化养殖上,对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企业化和精准化管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具有天然养殖特性的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价值。

3.立体种养模式。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优化组合,依据动植物生态共生圈、食物链和循环经济原理,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

4.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把具有产业关联度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紧密地结合成有序的产业链,使农产品得到循环利用,多次增值,开发创造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产品效用和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和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5.休闲农业模式。依托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对田园景观、自然生态资源、环境资源与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的规划设计及利用,把生产、生活与休闲、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拓展农业文化、生态等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五、建设内容与要求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按照园区的规模和功能,建设较高标准的农业生产或加工、销售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园区的沟渠路、生产经营用房、机电灌溉、农业机械、设施大棚、生产加工和管理调控等配套设施装备。对于由其他各类园区或基地改造提升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取缺什么补什么,进行提高完善。

2.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要求园区从实际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机制,采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程,组织生态化生产。在肥药施用上,推广应用减量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畜禽养殖上,实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建立沼气工程等能源环保设施,加强排泄物治理,积极推广“猪-沼-作物(果)”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加强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3.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规程和制度,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和绿色生态化技术。严格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定期检查档案记载情况,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实行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的全程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控制。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文化品牌和绿色品牌,创立优质农产品名牌产业链。

4.创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园区科技含量。根据园区承担的示范引导功能的要求,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创新应用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各项成熟的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农民信箱,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和农业生产管理方式。

5.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园区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带头人,通过多种形式努力强化园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和技术科研等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掌握科学种养技能、先进装备使用技能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园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充分利用园区的技术集聚区效应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强对周边农民培训,发挥农民现代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的作用。

6.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采取资本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优

势,创新产业化发展组织体系和生产模式,积极开展定单农业,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与农民接成利益共同体的联接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六、项目申报与管理

1.根据中央、省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出发,选择生产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区域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进行申报,以项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实施主体、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明确,功能设计合理,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

3.项目申报采用《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申报材料必须明确项目起止时间,管理和实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详细地点,具体实施方案和预期实施目标,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和资金详实用途,具体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等要素。项目申报材料需附评估论证意见、市农业局推荐意见及其他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和资金来源证明。

4.项目以当地农业、财政两局联合文件形式通过 “浙江省农业厅网上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并以正式文本形式送省农业厅2份,省财政厅1份。于202_年11月15日前上报。每个市园区建设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由省农业厅、财政厅组织专家联合论证,择优确定。对于省立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省财政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补助。

5.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各地要落实措施和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效益充分发挥,确保项目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完工后,各地要设立“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标志牌(样式稍后下发),并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按规定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及时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省农业厅、财政厅。

6.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投入大,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周密部署,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激励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投资方向与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效应、园区业主的积极性和投入的主体作用,大力吸引其他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投资,不

http:///relevant/48340460_more.shtml

4月12日,由盐亭县农业局牵头实施的两河镇白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评审会在县政府常务会议室举行,县委书记丁湘,县长赖俊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代表就白虎村村庄发展规划、风貌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作了详细汇报,四川天朴农耕农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公司以树葡萄、甜柿、观光苗木为主的精致农业发展规划作了说明。各部门负责人对白虎村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县委书记丁湘、县长赖俊对各公司为白虎发展规划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要求白虎村的发展规划定位要准确,功能分区要严谨,近期发展规划和长远目标要明确,同时要注重与新村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当地资源条件有效衔接,要按照“产业带动、旅游拉动”的现代观光农业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地打造和实施,带动盐亭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篇:生态农业新思路

远景设计研究院

生态农业新思路

生态农业按自然原理进行生产,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应当地的环境并提供高度多样化的操作模式。与当前严重依赖于农业化学投入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由于其特性,生态农业更容易适应气候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确保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通过使用更多生态无害的方法可持续发展农业,为农民加强自己的土地使用并增加粮食产量提供了可选途径。本文将介绍生态农业优势和发展现状,并列举一些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实例,以期对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思路。

1、生态农业的优点及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最早受关注是在20世纪60年代。1973年,美国土壤学家W Albreche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一词。

生态农业与自然合作而不是与之对抗,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与今天的破坏性化学成分和化石能源集约型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从中生存。目前,有很多资源节约型的技术和做法,可以用来改善农田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供给和使用,例如综合虫害管理、综合养分管理、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农地林业、干旱地区集水、农业系统中融入家畜和水产养殖等。增加水的利用效率、固碳以及减少农药使用这些事实,都证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增加产量,也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做出了贡献。

在生态农业中,通过增加耕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疾病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种之间的自然竞争而被有效控制,从而大大减少对农用化学品的需要,进而减少污染。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生态农业系统往往还具有一些景观和经济职能,它们在为农民和市场生产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同时,也会有一系列的公共贡献,如洁净水、有益生物的栖息地、土壤固碳、防洪、地下水补给、景观美化价值和休闲旅游等。稻田养鱼系统显示,它能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并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量。很明显,生态农业高产,并具有满足食品安全需要的潜力。此外,在远景设计研究院看来生态农业方法可以让农民以较低的成本和现成的技术及投入来改善当地的粮食生产,而不会造成环境破坏。

2、先进生态农业理念案例

经过几十年探索和实施各种形式的生态农业,许多农场记录下了他们的经验。在此列举一些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实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们之前情况的不同,从而创造适合自己的特定地区和社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物种多样性】未来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恶劣的气候将需要超级强大的农业恢复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常年的粮食作物冗余性和互补性,即用多种作物物种解决每种食物营养细分,并尽可能解决更多营养细分。

【混养】面对安装资源稀缺和气候不稳定,农田生态系统将需要更有效地营养捕获能力,同时需要更强的适应力来应对越来越频繁的中断。只有在地面上和地上都具有遗传学和结构上的高多样性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如果我们希望在以后的世纪继续有食物可吃,就需要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冗余性和互补性。

【适应性的一年生作物】在向常年农业的必要过渡期间,具有弹性、适应地方特点的一年生作物是必要的。在某些地方,可能会有挑战性的时期,而那时只有一年生作物有效。例如,如果预期未来干旱变得非常严重,木本作物枯萎,则我们需要求助于短季的一年生作物,因为它们即使在短时间内也能茁壮

成长。另外,如果气候灾害、社会动荡、战争或严重的污染事件迫使我们远离常年种植,我们可以使用并运送一年生作物的种子,从而确保食物安全。

【可食用和治病的真菌】真菌可以通过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效的药物特性帮助我们增强人类健康。它们可以通过建立土壤、协助植物生长、过滤水径流和土壤解毒来帮助我们增强土地健康。

【养殖发酵物】我们可以与微生物结为盟友,改善食物的存储寿命、营养和味道等。目前使用的用于食品保鲜的能量密集型工业方法不久将不会存在。我们的食物将不再能根据需求,从冷库中直接转到烤箱,然后放到盘中。因此,我们需要能在室温下让食物保存较长时间仍可食用并保持美味的方法。用微生物发酵不仅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还能提高食物营养及更好的肠道健康。

3、结论

在今后几十年,养活更多、更富裕的人口,同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日益明显的挑战。虽然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农业是有望消除饥饿和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更好选择,但它需要公共政策大力支持研究和开发推广服务。只有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鼓励更多地使用有利气候的生态农业的政策,才能避免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难。具体的政策建议可以包括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展生态农业;基于生态农业,推动低成本适应技术;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提供财政支持,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农业部门中的新技术发展,同时制定相关的适应措施等。由于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旨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物品和服务,所以技术和实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情况。就如同文中所提到的案例,无一不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

第三篇:生态农业

据了解,202_年,中央财政投入本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资金120万元,在本市武清、宝坻、西青和北辰4个区实施生态农业试点工程。以宝坻区为例,该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202_年以来,该区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截止目前,全区建立了3.47万公顷小麦、1.13万公顷优质稻、0.5公顷果菜、0.67万公顷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三辣”(红皮大蒜、五叶齐大葱、天鹰椒)种植业生产基地和0.17万公顷淡水鱼养殖基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生态农业规模与气候的形成,区域农业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该区还结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农牧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目前,全区已建成145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示范基地和以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生态养殖小区。另外,该区还建立了粮食、生猪、肉牛、蔬菜和水果5大批发市场,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化解了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小麦长势喜人据介绍,宝坻区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区建立了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并在生态区推广农林复合型、粮经多元种植型、农牧复合型、农渔种养复合型等多种生态模式,还引进实施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稻麦连作、葱麦连作、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深松、种子包衣、秸秆发酵青贮喂猪和养牛、淡水鱼健康养殖等配套技术。此外,秸秆处理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区的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在创建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已试验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快速腐烂技术,先后进行了秸秆覆盖栽培、秸秆粉碎还田、贴茬播种、过腹还田等项目工程,均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该区还建立了稳定的土壤培肥制度,现在,全区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已达95%。

沼气进农家环保节能 宝坻将建7万座户用沼气池

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宝坻区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从而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全区的农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第二、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畜牧业、渔业等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种植业结构、种群结构日益合理,特种养殖发展较快,现在已有狐狸、山鸡、乌鸡、孔雀等10多个品种,存栏达15万只(头)以上。全区在水稻、“三辣”、生猪、肉牛、鲜蛋、鱼、藕等8大优势农业产品上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畜牧产品规模化发展通过生态农业的建设,宝坻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_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9万亩,粮食总产量40.5万吨,同比增长11.5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41.1万亩,果品产量24333吨,同比增长15.42%;造林面积5738亩,植树92.02万株,育苗1016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6.7万亩,林木覆盖率20.2%。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1家,配套生产基地16.4万亩,涉及6.6万余农户。

大棚技术广泛应用在东丽区军粮城镇津北公路以西,靠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有一片500亩的绿色果园,这就是东丽区新立街民营企业家吴凤海承包建

设的“绿都金果园”。果园内红艳艳的美国红梨、黄澄澄的晚秋黄梨、紫晶晶的红宝石李子已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目前,该园已种植各种新、优果树近10万株。近两年,吴凤海通过学习考察和实践,不但搞起了果粮间作、果蔬间作,还在果园里养起了蛋鸡和肉羊,搞起了立体生态农业,实现了种养业的良性循环。在生产中,他用鸡粪、羊粪做肥料,尽量不施农药化肥,保证了农产品“绿色”无公害。他的果园所生产的果蔬杂粮等农产品已有30多种,近两年产量近百万斤,实现产值150多万元。许多名、特、优、新品种都直销到了大型超市,成为抢手货。在本市农村,像吴凤海这样靠生态农业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搞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还符合本市建设生态农业的总体趋势。

据介绍,本市还将重点发展6大优势产业,即源头农业、鲜活农业、海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努力,使农业生产逐步从以传统种养业生产为主向集约化生产、工业化深加工为主转变,从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向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转型,农业服务业将成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依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作物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科学栽培起成效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观光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到202_年,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超过500个,农户与龙头企业基本形成紧密利益链接机制,重点农产品生产合格率达到90%。同时,为使农业生产纳入良性循环轨道,本市还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实施科学施肥施药的种田模式,滩涂生态循环养殖、网箱立体养殖模式以及“种、养、加、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等。

此外,本事还将在近郊发展以设施化为主的特种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大宗种植业基地将向远郊转移,到202_年耕地总面积不少于600万亩。同时,还将提高养殖业比重,到202_年养殖业产值将达到农业产值的65%以上。为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将在中心市区划定禁养区,环城4区和滨海3区划定限养区,远郊5区县划定7大畜牧产业带。

本市通过生态农业的实践,总结出以高科技为先、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区域化生产与优化生态、培育资源相结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篇:生态农业旅游

生态农业简介

内容

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农业。用简单的一句话说“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它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模式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类型。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人们现在多居住在城市里面,对于农村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所以根据人们返璞归真的理想,开创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想法,并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推广,现在很多地区都有生态旅游景区,人家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热爱也不断增加。

编辑本段开发模式探索

观赏+学习+参与型

农业资源占优势的特色产业带动模式(观赏+学习+参与型)

对于那些拥有特色农产品的生态农业区来说,可以以农产品为核心,进行围绕某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产品展开的主题辐射发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特色的生态农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专业村镇是这种模式的代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具有生

产某种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有带动者通过产业集群形成一定的规模。

例如,我们把以果园、育种种植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推向市场,把果品作为核心,关联带动果园的观光休闲、科技园区果苗培育种植的科技学习、农家的果品品尝节、工厂的加工包装参观等果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打通果品销售的呆滞环节,也盘活了所有资源和资产,带动了当地农副产业的快速发展。桂林永福县的罗汉果就可以借用其“罗汉果之乡”的美名,打造一条“三高”生态农业与旅游相联动的模式。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从1983年就开始起步了,这20多年来,通过抓沼气建设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科学探索找到了沼气与养殖、种植的内在联系,最终建成了“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以“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为重点和核心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对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02_年5月,联合国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桂林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专家到恭城参观,称赞恭城县生态农业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近几年,恭城县把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又被有关部门连续列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等。当地从生活到生产,从种植到养殖,从农业到副业都达到了高科技、高产量、高效益的三高标准,应该充分挖掘生态农业的观赏性、学习性、参与性,让现有生态农业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这类农业资源占优势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改造传统种养技术,发展更完善的生态农业,在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了农业这一根基;并且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发展未来的生态农业,使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游览区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科学普及示范园,应该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让游客了解足够系统的农业生产进步的知识,使游客与当地农业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

观光+体验

自然旅游资源占优势的“观光+体验”模式

对于那些拥有一定的农业资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够鲜明规模也存在着差距的地方,如果拥有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禀赋(清新的山水自然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整洁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等),就可以通过观光游的模式将旅游作为创造更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游览区内的农田果园、花卉苗圃、动植物饲养场应精心包装,让游客找到返归乡村的真实感受,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勃发的自然生机中享受回归自然的快感。桂林阳朔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县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精辟地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特征。依托阳朔及周边各镇的自然田园风光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如历村、福利古镇、兴坪渔村等,都可以满足体验型游客的要求,“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体验农事活动,组织游客与农民一同采摘品尝,或参加四时农事活动;农家访问,考察生态农业生态村等活动。

当地乡村的特色民居、乡村工艺作坊、乡村农事活动场所应为游客提供能够深入乡村生活的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机具的使用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亲身体验农产品生产过程。游览区内提供的可采摘的直销果园、农产品集市等,既让游客有机会购买乡村旅游产品,又充分体验收获的愉悦。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观赏

人文资源占优势的“观赏+学习”模式

对于在农业特色和自然资源特色方面都不占有优势的农业地区,我们就可以走这条观赏加学习型的模式路线。例如桂北地区,通过挖掘桂北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文化、古代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历史、乡镇“社日”壮族歌圩、瑶族盘王节等民族活动将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和旅游作

最优的结合。这种模式不但要求人们要认同当地农业文化充满差异的地域性特征,还要致力于为当地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找到重新发扬光大的理由。学习

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是不能简单地进行自然或人文的划分的,它综合了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特长。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十里不同俗”,所以这类地区在开发时应以农业生产劳动为核心,以耕作制度、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生活习俗与禁忌的开发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农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当地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果实,可以让旅游者充分体验收获的快乐、了解生活习俗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活习俗及各种禁忌,以生动的形式与充满想象的内容展示了农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劳动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农具的使用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农业文化每一点滴的进步,也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认识农具实际上就是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如果进行适宜地开发,应该可以成为绝好的旅游产品。这些都可以进行观赏性和学习性的开发。

编辑本段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处

可持续发展

一般生态农业旅游景区都处在城市的边缘,交通方便,投资成本低,回报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旅游给了人们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让人们可以亲密的和农业接触,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主角,但是生态农业旅游的兴起给人们一种回归田园生活的感觉。

编辑本段生态农业的未来

展望

农业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在国外,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我们对于生态农业旅游的投入不断在加大,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前途是很大很好的趋势

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还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农业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第五篇:发展生态农业

202_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农业

摘要: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各种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并加以阐述。

本次实践发现: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久利用,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可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本次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园、新农村建设、生态模式、能源

假期伊始,整日在家,本想去做家教,除赚些零花钱外还可打发这一假期将至的烦闷,但谁料本联系好的一家却突然放了鸽子,全家出去旅行了,我只好赋闲在家,但我却是个闲不住的人,正好我家有个小园子,种了些菜,我便想是否能在我家的小园子里亲身试验一下什么是生态农业。

于是我便上网查询一些可行的生态模式,查到一种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四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疏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靠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同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于是我按照上述所说的生态模式,在家弄起了一个生态园,我先在菜园旁边挖开了一个小型鱼塘,塘中的排水可作为菜地的肥料,还有在园中养了几只小鸡,既可帮助菜地除虫,又可将其粪便作为肥料,鸡长大后下蛋还可供食用,希望明年我的生态园真的可以大丰收。鉴于我是第一次试验,经验不足,于是我决定去沈阳周边的农村走走看看,吸取些经验,再改进我小园的不足之处。

经过这一走我发现农民的智慧还真是了不得,每家的小园都弄得有声有色的,不光是混养,植物的喜阴喜阳,高低抗性都有讲究,学问大着呢,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其实我这小园并不算是生态园,不仅规模太小,能源利用也远没达到标准。

通过询问及上网查找资料我才真正明白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2_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使用土地农药达3亿公顷,农药大量使用破坏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丛珊农学院联系电话:***邮箱:congshan721@163.com 1

202_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久利用,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可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生态农业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可以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农业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和系列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资源的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发展生态农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对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

[2]骆世明.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_

[3]沈亨理等.农业生态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4]吴志强.农业生态学基础.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5]曹志强,邵生恩.农业生态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丛珊农学院联系电话:***邮箱:congshan721@163.com 2

生态农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