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玉林市福绵区福绵二中 李世礼
大家知道爱是教育最具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理解和宽容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幸福。理性的感悟,需要理解宽容。我们在传授知识时向学生多投入一点爱,不仅爱那些“听话、学习好的的学生,更要爱那些”不太听话、有问题的学生”关心一下学生心理烦恼,对于我们转化学生和班级管理有好处大家知道爱是教育最具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理解和宽容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幸福。理性的感悟,需要理解宽容。我们在传授知识时向学生多投入一点爱,不仅爱那些“听话、学习好的的学生,更要爱那些”不太听话、有问题的学生”关心一下学生心理烦恼,对于我们转化学生和班级管理有好处
07秋期开学初,本人担任班主任的052班经过调整后,学生的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班级凝聚力不强,自习课没有安静学习,学习风气不够浓厚,特别是某些男同学,学习得过且过,不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练习,没有严肃紧张的气氛,正因为这样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比其他班有一定的差距。9月月考年级前10名仅有韦权1人,前30名中有11人,10月月考年级前10名仅有韦权、赵伯威两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树起良好形象,为中考打下基础,我果断采取以下措施。
本期开学,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班级,从51班安排过来的11个学生纪律散漫,没有认真完成各科布置的练习,成绩一时难有大的进步。针对这个情况,我不是一棒子打死他们,而是找来谈心,谈过去他们的长处和缺点,他们说他们由好的基础班级变成这样原因是是因为没有纪律约束,班风散漫,学习风气差。
1、要有好的班风和学风必须有铁的纪律作保证,因此根据以前的班级管理制度重新制订了《052班管理制度》、《052班纪律制度》、《052班预习检查》,随时不定期检查,好的事和人,进步不论大小,在班上大力表扬,登记上光荣榜上,有的找来谈心肯定,提出希望,得到肯定的学生改掉了不良的习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抓好以优带差的工作:每次月考后都要求每个学生写好总结,找来好的学生进行谈心,分析长处,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方面指出不足。同时找来差的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分析他们好的学科、好的方面,为什么有的科目好,有的说是因为兴趣,有的说学习方法不对头,针对性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
3、严抓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一有空闲,每天早上、下午、晚上除了我上课的时间外,我都到教室巡查一、二次,了解纪律情况、学生的学习情绪、练习完成情况,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情绪不是很好时,抽时间了解一下原因,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让他们感受到关心爱护,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起了一定的作用。
4、精讲多练,以考促学:每上完一章节内容时,我都及时抽时间进行严格的测试,为了及时进行讲评总结,晚上批改试卷时嗑睡得很难受时仍坚持批改完,以便第二天讲评。讲评时要求学生重新练习一次过错的,有时找来个别指导,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是真正关心他们的,这样他们就会认真对待你的学科,全身心投入学习。经过这样在期中试时他们取得比校好成绩。
5、大力支持“三化”建设:为了使学校每天一小变,从量变到质变。硬化道路的捐款,向学生分析好处,讲明道理,鼓励学生勇跃捐款,第一次捐了600多元,第二次540多元,平均每个学生捐了10元以上。对这种爱心的表现我在家长会上大力表扬了在座的家长。也许是诚心诚意,理解了我们的真正目的为了他们的子女好,推动捐款的热潮,当场捐得700多元,有的家长要求他们的子女第二天再回去拿来,以此为契机,我大力表扬好的家长和好的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己信心和动力,促进形成浓厚学习风气。
6、有的学生上网成瘾大家也头痛,我班的谢镇有几周的铺导课不来上课,我用了一个下午和他谈心,他谈了他的烦闷,厌学的想法,是因为时间紧压力大,去网吧是为了寻求解脱,了解后我分析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肯定他以前的进步,从爱护的角度要他写了保证书,督促他反省。1月1日晚第一节晚自习,我巡视教室发现谢镇没有来到教室,当时我心想难道又去网吧了,想向学校汇报处理,但又想到他近来进步很大了,等他来后了解清楚再定夺吧。下自修后到教室见到他在教室后找来谈心,他说了在1月1日步行游览了大半玉林来不及搭车来迟的,说了心理感受和想法,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肯定他能够步行游览玉林,锻炼了自己意志,要求以后他能够用意志克服困难,把学习抓好,就不枉费今天玉林之行了,他当时表示会努力的,近来表现比以前进步很多了,成绩一步一步上来,第5次月进到年级第7名,进步了20个名次,不简单啊。又如李东绍,他其中试取得年级前5名,据了解他原来也是有时去网吧,10月有一天的铺导课又无故旷课了,我下课后回去时到几个网吧转了一圈发现了他,我没有出声叫他。晚上我找他,他恳求我不要告诉家长和学校,他说家长知道的就不能读书了,我从爱护、宽容的角度出发要求以后他不要这样做了,并和他订了一个目标:期中试时进入前10名,在此激励下,他努力拼搏,终于进入前5名,共进步20个名次。
经过以上工作,用爱心去对待学生,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好转,期中试有4人在年级前10名中,前30名有11人;第5次月考有3人分别在第二、第三名、第七名,前30名中052班有13人,几次月考和期中试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今年中考,福绵二中数学科共有14人获A+等级,其中052班数学科获A+等级就有6人了,上一中线有5人,取得巨大了的进步
第二篇:爱心管理班级
化作春泥更护花
——阳谷三中高二年级
—— 崔新跃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是班级的建设领导者,是为我们的学生服务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在心,我们是他们的指导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者,我们是这个班级中的一员,而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我从来都不喜欢管理班级这个词语,因为这样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拉开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拉开形不成任何的美丽,相反却极其容易是师生之间形成大的隔阂,表面上他们可能对你恭恭敬敬,但是内心可能就是一种恐惧,甚至一种无奈的屈服,这样的工作只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培养一个个的奴隶而不是一个个充满了精神与活力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我们的民族要发展,我们的国家要进步,我们的社会要日趋完善,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一个能够施展他们才华的平台,而不是依照我们的思路,按照我们的模型来培养人才,这一点,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也必须牢记在心。基于以上的这些观点,我提出了建设班级的概念,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建设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班级荣誉的维护者,我们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班级形象的体现者。我们的班级就像一座高楼大厦,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上面的砖和水泥,就是里面的钢筋,我们都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我们的力量,让班级的大厦更加稳固,班主任就是楼房的大梁和支柱,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示范作用,更要严谨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好班
级的头。就任班主任这一年来,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学生做不到的我也要尽力做到,制定好的班级制度我第一个执行,迟到了也和学生一起接受惩罚,我们一起为了迟到几分钟而坐俯卧撑,一起做抱头蹲起,一起在操场跑步,这已成了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生信服,才能在他们犯下错误是按照规章制度来惩罚他们,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做出积极的更改。为了更好的做好班级建设者这个角色,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制定了规章制度,一起吸取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地完善自己。也在班级建设中形成了我们的特色。
首先,我们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明确了一个理念,那就是服务的理念: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服务者,值日生用他们的劳动为我们提供了整洁而温馨的学习环境,他们就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注意教室卫生的保持就是对值日生的理解,我们就一张废纸放到垃圾桶里,我们主动的将个人的卫生打扫好既是为了自己整洁,更是对值日生工作成果的珍惜,人人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这样同学们就会增加沟通,慢慢地形成了相互尊重的习惯。老师也是为同学们服务的,是学生行为的监督者,是学生能够分清是非的指导者,那些有损班级形象的行为,那些制造班级矛盾的行为,那些畏惧困难偷懒任性的行为,都是老师应该极力查处的,一是对拥有这些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帮助他们找出根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再者也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惩罚,让他们牢牢记住,做好学生的鞭策者,让他们就像一块带有微瑕的美玉一样去掉自己的瑕疵,使自己更加晶莹。同时要让学生真的在内心意识到老师的行为是为了他的成长而做的。
其次,树立一个吃苦的意识,去掉我们身上的惰性,学习的结果是美丽的,但是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正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没有经历这段黑暗的生活,就无缘去欣赏那喷薄而出的朝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固然是壮观的,但是奋力攀登高山的艰辛也是难耐的,在雪中迎风傲立的梅花是惊艳的,她在风中娇艳的开放,散发阵阵的幽香,吸引了很多诗人的的赞赏和喜爱: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但是梅花的立在寒风和大雪中无疑是冰冷刺骨的,那种痛苦是一般的鲜花难以企及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做人也要如此,做生活的强者而不是懦夫,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不经历痛苦是不可能的。在平常的学习中,我利用班会的时间,给他们加强思想的工作,利用他们喜欢的电影来激励他们的吃苦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痛苦的力量和信心。电影《横空出世》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千千万万的革命军人离家万里,在茫茫的大戈壁滩上历尽种种艰辛,终于制造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学生们,他们写出来了自己的观后感,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在历次的班会和周日的自愿到校时间里,我们共同欣赏了电影《花季雨季》、《重庆谈判》、《我的左手》等励志影片,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干劲,起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对我们的学生加强思想方面的引导,我针对我们班级的特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和学生共同协商,大家积极提出有益于班
级建设的建议,共同制定了各种有益有趣的班级文化活动,首先为了克服学生学习思想松懈的行为,我们建立自我监督的记录本,取其名称为《啄木鸟》其含义在于驱除自身的思想害虫,使自己健康成长,上面记录了班级里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学生的危机事件,利用个人签名的方式,最后每周一次总结,是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做出弥补,尽快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同时利用班里的班级日志,发动学生对班里的情况及时的作好记录,写上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激励自己的行为,对好的现象多加表扬,对那些违纪的想象加大抨击的力度,是班级的风气想着预定的目标靠近。
由于班级是个普通的文科班,学生的学习劲头不是很大,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自信,因而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显得无所事事,面对学习的课程不知所措,我一是积极的加强引导,做好思想工作,二是积极的给学生找出各种的出路,结合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在另一个方面打出新的天地。我班的艺术学习者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劲头,以前总是坐不稳板凳,沉不下心来,学习中充满了浮躁,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消失殆尽,他们的定力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此,我对学校的“文化和艺体并重”的大政方针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相信我们在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阳谷三中也一定会大步前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阳谷三中这座大花园里,我们高二八班就像一朵娇艳的玫瑰,在校领
导的阳光普照之下,在政教处各位老师的和风细雨下,经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开得更加美丽,一定会在春季和风之下散发出幽幽的芳香,为阳谷三中的美好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就像一滴水珠,只有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融入这个大海洋之中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我们就像一颗晶莹的露珠,只有在阳谷三中校领导的阳光下才能折射出整个神奇美妙的世界。
第三篇:巧用心理效应-班级管理
巧用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师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作为班级管理首要责任人的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班级管理。”市14中副校长、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李瑞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班主任可以巧妙运用几种心理效应,使班级管理更轻松。
晕轮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品质有了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反之,若先发现了某个人的某些缺点后,就可能认为他什么都不好。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学习不好就什么都不好吗?学习好就一切都好吗?李瑞全建议班主任和家长一定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把孩子“一棒打死”,要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于是行人就脱下了身上的大衣。
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你的学生“将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超限效应
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作超级限效应。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听牧师演讲,起初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掏出所有的钱准备捐款,但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未捐钱,反而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
李瑞全建议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说教时要牢记“超级限效应”。
木桶效应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着名的“木桶理论”,指一个木桶用来装水时,它所盛水的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来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该现象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班主任应认真研究“木桶效应”的启示,不要只关注拔尖的学生,后进的学生管理好了,班级才能和谐发展。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课题。这位心理学家指出,一辆新轿车停在街边,如果有一块车玻璃被打碎,那么别的车玻璃很快也会被打碎。以致于很短时间之后,这辆新轿车的大多数玻璃都会被打碎。这种心理被命名为“破窗效应”。
班主任老师在面对学生第一次犯错误、班级第一次出现违纪现象时,“破窗效应”也许会给您带来启发。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在1966年的一项研究中,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对教师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教师听。事实上,这些名字都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着不同。可是学期末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着优于第一次测试的结果。
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教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并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心理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况。它的神奇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赞扬和爱所创造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带来积极的生活态度。希望通过了解以上几种心理效应,老师们能有所悟、有所启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第四篇: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人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
1、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2、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名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这种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所希望的名人多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他们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影星一类,出现追星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班主任心中也存在。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逍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形象。
鲍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让鱼在途中死去,在鱼舱室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1、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自己人效应。
有一种效应叫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因此,班主任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朋友。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配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耿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在这里笔者想提醒班主任,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首因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1、班主任在刚接班后要全面了解学生,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偏见,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
2、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累的交互作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磨练。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观点,学生成绩好,就样样都好;学生成绩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这就要求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还会一俊遮百丑,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近因效应。
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后一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这种效应启示我们: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这一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二是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得愉快。
从众效应。
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这种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这一效应的启示是。班主任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要及时发现班上的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产生从众效应的负作用。
马太效应。
《圣经》中“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好与差的标准主要还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优越的社会心理环境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期望效应。
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情绪效应。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空白效应。
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要善于留白,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班主任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实践方面留日,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思考方面留白,班主任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批评方面留日,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究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作为班主任,不一定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班主任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当然这些效应的启示远不上这些,还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心理效应和现象,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探索。
第五篇: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理学院物理091本27号杨艳
摘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很重要,管理班级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管理好班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本文简要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关键词:班级管理;木桶效应;学生;老师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而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是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加强对“短板”优化,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情况下,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对于“木桶效应”,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此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八年级七班有四十个学生,这是一个成绩不十分优异的班级,他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温文而优雅,爱于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属于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是上课时常捣乱,好像学习根本就与他无关,得过且过,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一个男生就开始捣乱,他用打火机点燃书本,让整个教室乌烟瘴气,他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其他一部分也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不好,上课总是爱讲话。而这个班的学生好些都是单亲家庭,也有许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她们的脾气十分怪异,但是这个班级很团结,校运会上看出了这个班的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而
且他们都很聪明,他们有很多爱好,他们活泼好动。
除了他们班我还带了另一个班,八年级八班,八年级八班的班主任很严格,所有的学生都畏惧三分,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学生们就鸦雀无声,两个班有很大的区别,八班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他们是乖乖学生,一个个都文静优雅,但也偶那么些调皮的,八班相对七班的学习风气要好,但八班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在校运会上很少拿奖,而七班在这方面比他们好。
两个班都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也有“短处”,比如:不爱运动,不爱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其它方面不好,总之,一个人总有它的长处,也总有缺点。而我们作为老师,我们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如何管好一个班级。
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长”与“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等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格爱好、思想状况及学习成绩等也不一样。比如我实习时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例子,她们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管好班级。
二、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如果我们了解学生的话,我们会知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想拿好成绩,也想做一名好学生。我们不能仅看到学生的“短”处而见不到学生的“长”处,从而以偏概全,形成“晕轮效应”。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常常违反纪律、上课爱捣乱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要多了解学生的家
庭状况和个体因素,多与家长联系,从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找因素,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文化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且要多了解他们、教导他们;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找回信心,再努力学习并取得进步。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短处而揭短,这样好比在伤疤上撒盐,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它是一个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而且常常出现先进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做朋友,后进的和后进的一起。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个过程中,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从而达到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总之,学生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有“长”有“短”,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我们要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她们。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善于“短中见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对于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20061第53页《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邱启国
[2]《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