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以爱育情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6-75815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9 20:38: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爱育情

以爱育情、以情养德、以德促智

——学习慈红霞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云峰中学 王丽妍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今天通过学习慈红霞老师所作的报告,我深深体会到,慈老师是用耐心、爱心、责任心点燃学生的心灵深处的美好,交给他们每人一个火把,以照亮他们未来的路!慈老师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一直践行如下几点:

一、以爱育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二、以情养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以德促智,树立“为国家而学,为感恩而学,为发展自我而学”的道德情感,学习了她的事迹让我获益匪浅。

一、平等、尊重、包容

慈红霞老师说过:“教师需要具备两颗心,一颗是孩子的心,设身处地地来感受、体验孩子的心;一颗是教育者的心,用专业的、发展的、期待的心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曾经读过台湾一个作家的亲子故事,女儿最不爱逛商店,每次领她去商店,她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大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大书包,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与孩子平视。这是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委屈:一直很用心很负责的去教育和感化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的转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有些孩子漠视老师的付出,体会不到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苦心呢?今天听了慈老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自己缺的是一颗孩子的心,没有蹲下来平等的和学生交流,换位思考;而是居高临下的指导,处处以我是为了你好的口吻教育学生,没有真正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碰撞,未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过他们的想法,更未曾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平等的对待学生,走近他们,平等对视,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慈老师认为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包括他们一些我行我素、爱出风头、盲目自尊。对此,教师要有足够宽广的心胸接受得了、容忍得了、奈何得了。时至今天,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精神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像理解、赏识、激励等等。

菜根谭里说:“春风润物,朔雪杀生。”教师应该有太阳的姿态,不管学生是参天大树。还是低矮小草,都有得到阳光普照的权利,不管是高贵牡丹,还是山间小草,都有绽放的权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孩子就应该承认差异。不要以最优秀的学生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教育不应该选择人、淘汰人,而应该发展人、启迪人。作为班主任还要多几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由于学生的素质和个性迥然不同,其家庭背景家教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班主任不应一条道走到黑,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慈红霞老师

说:“学生越是看起来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越需要关爱的时候!”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爱优秀的孩子更要爱暂时落后的孩子。作为教师,只要心中有爱,面对反应慢的孩子,就会增加几分耐心;面对调皮的孩子,就会增加几分恒心;面对学生的无心之过,就会多一份宽容之心。

二、讲究智慧,锻造人格

好的教育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教师要因材施教,遇到突发事件,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求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方法。慈老师还说:对学生的批评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既能处理好问题,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最后慈老师说了:教育的艺术应该围绕着“因材施教”因材施“矫”来进行。

管理学生,慈红霞老师的办法很多很多,曾经敲着桌子喊“想管我们没门”的学生,被她感化得特别优秀;一个个令人头疼的班级,3个月后,被她变成学校的“明星班级”,一年后被评为“芝罘区十佳优秀班集体”„„有人形容慈红霞是十八般武艺在学生中挖宝,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别具特色的班级的奖励措施------她的教育教学方法新奇有效、层出不穷。这些离不开她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有人曾经说过:“你喜欢放弃,借口就越来越多;你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你喜欢拼搏,成功就越来越多;你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你喜欢挑战,方法就越来越多;你喜欢感谢,顺利就越来越多;你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给自己找借口、坚持学习努力成为智慧型班主任。

第二篇:以情育情以爱育爱

以情育情以爱育爱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湖州师院 小学教育专升本 06622019 姚雪芬

摘要:家——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离婚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家庭的破碎,受伤最深的就是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面临着亲情的残缺和教养失衡的问题,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他们或自卑,或嫉妒,或抑郁,或憎恨,如何了解掌握这部分孩子的心态,帮助他们适应父母离异的事实,平衡他们的心理,这是当今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当然也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问题, 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单亲家庭也随之成倍地增长。单亲子女数量的猛增,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单亲孩子由于原有的家庭生活构架被骤然打破,使他们过早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和世事的无常,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疼爱的子女。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父或母的缺失使他们在生理、心理、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干扰和影响。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抑郁。有的子女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有土生活动荡及父(或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快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她说最见不得别的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还有另一个男孩,由于父母的互相推委,他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家,那双无助,忧郁的眼睛另人难以忘怀。

2、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没有尽父(母)责任的一方,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共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3、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家庭的缺陷,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回出现打架、骂人等行为。

4、自卑。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使他们常常处于自卑心理,认为低人一等,从而背上了思想包袱。比如:有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了许多,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就觉的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就越来越差,甚至于有的孩子回常常萎靡不振。

5、嫉妒。由于家庭的残缺,这类队员嫉妒心理强,周围同学的进步又使他们自叹不如,怨天尤人,有时下意识地通过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发泄心中的不满。

6、反复。这类孩子缺乏家庭的教育,大部分孩子成绩较差并且不稳定。一方面,当受到讽刺、打击时,会感到苦恼、怨恨,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教师在大众广庭下的批评。当受到表扬时,又回感到兴奋,要求上进,不愿意永远处于后进状态,容易摇摆,反复。

总之,单亲孩子上课不专心,做事精神恍惚,成绩极不稳定,若长时间无人关心和教导,有的甚至会走上歧途。对于这些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学校和老师应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特殊的爱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让他们"走出泥泞天地宽",找到生活的信心,从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对策

(一)教师做单亲孩子的知心朋友

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格外需要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抚,而这关心,这爱心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必须让其感到真心真意,因为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都较强,感情都比较敏感,脆弱,如果关心,关爱的方式表达不好,反而会让其感到是施舍,这样教育就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建立心理接触,达到情感共鸣,以爱心来感化他们,这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我们班曾经有个叫沈忠海的学生,他的妈妈一年前生病去世了,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学习满不在乎,三天两头迟到,作业不认真完成,当得到他的家庭是这样不幸时,作为老师一股同情,可怜之心油然而生。于是,经常注意从细处入手,看到他早晨到校,便询问他是否在家吃好早饭,看到他衣冠不整,就给他弄平整,短短的一句话,普遍的一个动作,都使他的心温暖了许多,让他感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从此建立心理接触,达到感情的共鸣,然后再逐步和他进行谈心,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等有共同语言的话题入手,形成心理相融,但交谈中应尽量避免他的敏感,伤心的话题,久而久之,我相信师爱一定可以唤醒他沉睡的心,让他感到老师是他的好朋友,使他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敢于倾吐自己心中的郁闷和欢乐。由此可见,教师要以爱育爱,以情育情,要与孩子多接触,把握其情绪的变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多关心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他们的贴心人。

(二)教师做单亲孩子的心理医生

一些“问题孩子”形成关键的所在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够正确调节心态,特别是在遇到家庭挫折以后,心理上产生了“自暴自弃”或“自卑”的极端,针对于此,老师必须像一个心理医生一样对症下药,及时对他们产生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疏导,扬长避短,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调节其心态,使他们能拥有正常平和的心态。

曾经教过一位叫陆文龙的孩子,他母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亡故,他难过得一下子不能自拔,在校园里总是独来独往,上课思想也总是不能集中。同学和他搭话,他也总是爱理不理。有时竟一天也不说两句话。对于他,我及时挖掘其心灵上的闪光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一些在别的孩子身上似乎不值得表扬的事,我则对陆文龙进行特意表扬,帮助其树立信心。平时还特别注意为他创造表扬的条件和机会,以此为契机,使他解除心理上的自卑感,就这样,久违的笑容又在他脸上出现了。

(三)教师做单亲孩子慈爱的家长

由于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成长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单亲家长的素质、责任感、教育观外,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如家长离婚后的心态,与子女关系的处理方式等,再加单亲家庭的不稳定性,同时影响了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情绪的波动性,这些更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因此,在对“单亲家庭”孩子进行教育时,还必须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家长,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多体贴他们,尽量的弥补他们失去的另一半爱。

例如:有一次,我们班上一位单亲孩子由于没有带菜而呆在教室里饿肚子,当同学们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找到他,掏出十元钱让她去买中饭时,我发现她的眼睛红红的,似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我成了她的家长,看到她心情一天天好转,我真的感到十分欣慰。有句名言这样说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作为老师,更应该重视“爱”的教育,创造奉献爱的机会。在这一方面,我们学校曾做过有益的尝试,学校和少先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单亲儿童,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

(四)学校为单亲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

学校领导,教师与单亲子女“结对子、献爱心”,坚持与他们谈心交流,坚持家访,平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孩子和家长们深受感动。广大教师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做饭、补课,出去游玩等。学校定期为单亲子女举办集体聚会,为他们创设交流展示才艺的舞台。通过系列活动,使这些孩子在校生活得充实,心情愉快,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作为老师应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导,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的宗旨和科学的态度,用教师的“博爱”架起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之桥,让他们走出情感的泥沼,把自信和希望的阳光,撒满孩子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2003

[2] 杨萍.父母离婚了,孩子仍可自强.今晚报,2008、2

[3] 梁东标、汤礼深.亲子心理辅导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 孟育群、高平.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

第三篇:以爱育爱

以爱育爱

灵宝市故县镇安家底小学 李文丹

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亲的自然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传统伦理文化,孝敬老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德规范。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以孝为荣。古代有虞舜孝感动天,包拯辞官事亲;近现代有林则徐性尤孝友,叶剑英尽孝听母教,就连邓小平同志也深情地说过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许多的孝心孝行,为今人和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门正面墙壁上悬挂的一幅标语就是“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或“爱科学”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真心真意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呢?”

我校位于灵宝著名的矿业重镇——故县镇,全镇矿石冶炼业已成为本镇经济建设的支柱。经调查,(乡镇合并以前)有70%的学生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矿石冶炼业,正是这群“矿业人”的吃苦耐劳、坚毅聪慧创造了矿业之乡繁荣的经济。但随着矿业之乡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孝道”美德正渐渐地被人遗忘, 人们传统的孝道观念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子女遗弃父母、不孝敬父母甚至殴打父母的现象屡屡发生。天大地大不如票子大,爹亲娘亲不如金钱亲。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正处在独生子女的特殊社会时期的学生中不孝敬父母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多。娇生惯养、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只知索取长辈之爱而不图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听父母的教诲,与长辈顶嘴时有发生,不孝的行为导致品德败坏,纪律松懈,学习懒散,家庭出现了子唯教育的普遍现象。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教育孩子时,孩子顶嘴的声音盖过了父母;父母辛勤劳动赚钱,勤俭节约,孩子好吃懒做,出手阔绰;孩子在家中习惯任性,颐指气使,父母就像是围着“太阳”转的“月亮”,默默奉献……

就我们安家底小学而言,长期以来由于德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教育的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言行不一和“知行”脱节现象。因此从孝敬教育着手,规范学生的行为,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2015年春季以来我们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努力找到了一个学校德育“支点”,一个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支点”,这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孝亲教育”。这项德育工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孝敬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切实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全面优化和改善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以下是我们工作中的几点具体措施:

(一)创设浓郁的孝亲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孝亲习惯奠定基础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多看”中“多识”,进而“多问”。因此,我们立足现状,因陋就简,力求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想方设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1、让墙皮说话,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在校宣传窗设立“孝敬窗”;定期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孝敬教育”的专题节目;黑板报中增设“孝敬角”。总之,在整个孝亲教育中,学校力求把孝敬教育融入一景、一物、一事之中,为学生们的孝敬习惯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开设“知心屋”,为学生养成孝亲意识提供心理保障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待人处世较天真,但多迷惑。“知心屋”的开设,则成了众多学生找回自信与勇气的港湾。“老师,我妈妈为什么整天在工厂里忙,从来都不关心我、理解我呢?”“老师,为什么那么多小朋友不喜欢我?”而辅导员总是耐心倾听、引导开解。

(二)创设孝亲课,增进孝亲教育的知识性。2015年春天以来,我们在广泛征集广大教师和家长意见的情况下,自编了以《孝心无价》为题的孝亲课教材。教材选取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名人的孝亲故事。

课程开设依托晨会、班队与思想品德课,间周一次。由班主任任“孝亲课”辅导员,做到孝亲课教学计划、时间、教材、教员“四落实”。

孝敬课教育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围绕尊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这一主题进行;

第二阶段:主题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承担对他人的责任;

第三阶段:主题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第四阶段:主题为:奉献社会,献身祖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四个阶段的内容相互联系,紧紧围绕个人的责任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并且将孝敬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紧密地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间交流时,有的同学说:“孝敬教材中的子仲负米、陈毅探亲,他们的孝感天动地,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孝顺长辈,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伟大,但至少我们能让父母放心、省心、舒心、替父母洗件衣服、盛碗饭等。”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

(三)设立“孝亲日”,布置孝亲作业,建立“孝亲课”实践笔记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当一天父母”的易位型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愿望,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会使他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独立位置,减少依赖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校内,则广泛开展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技能比赛,“父母生病时”、“我为父母过生日”等主题队会以及征文活动。校内外互相结合,教、学、做合一,融抽象的“孝心”教育于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升华。从爱自己的父母到爱别人的父母,扩大到爱人民,爱祖国,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同时学校创设了三个“集体流泪的节日”,即“母亲节”“毕业典礼”“教师节”。三个节日都是在唤醒学生的情感上做文章。我们利用母亲节进行亲情教育,让“永不让母亲失望”这句朴素誓言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们利用“毕业典礼”进行爱校教育,在学生依依惜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铭记;我们利用“教师节”进行尊师教育,通过“我和我的学生”“我和我的老师”的学生同台演讲拉近心灵,沟通情感。

(四)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孝亲教育”对家庭和社会辐射功能。

在孝亲教育过程中,我们大胆冲破学校围墙的束缚,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开设“孝敬课”放到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新型教育机制。

我们还每学期向家长印发一张《安家底小学“孝亲课”联系考核单》,学期末,由家长根据其子女在家表现打分,由两位邻居签名旁证,并以此作为学校评定学生本学期操行等第和评选三好学生、“十佳孝敬标兵”的重要依据。这种开放式的家校携手育人的“孝敬课”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产生着较大“辐射”作用。

(五)建立《责任心成长档案》

为促进学生多层面反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制定了学生《责任心基本要求评价细则》,根据这一细则设计了《责任心成长档案》。《责任心成长档案》由“量表”、“特色评价”和“叙事”三部分组成。其中,“量表”是对学生生进行的阶段性评定,让学生对照细则进行评定;“特色评价”有自我设计、自我反思、同伴献言教师寄语四个内容组成,自我设计是学生在衡量自身责任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责任心目标;自我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实现责任心目标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结果进行的相关思考;同伴献言是其他(教师)同学针对该人的责任心目标是否实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以及对学生今后责任心发展的期望。“叙事”则是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记载自己的责任心成长经历。

(六)请进来,走出去,“孝敬课”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为了深化“孝敬课”教育,我们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如广泛利用主题班会、课前教育、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手段,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规范行为习惯从孝敬父母做起。学校举行“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学校邀请当地的“孝子贤媳”来校作“现身说法”的报告。学校布置“元旦”、“寒假”德育作业,让学生到敬老院、五保户、贫困户家里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使“孝敬课”教育内容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抓“考评”,评“孝星”,增强孝敬教育的激励性

每年六一节我们还要按照学生自评、家长打分、邻居旁证、班级审核、学校终评的“五道程序”,评选校级“十佳孝星”。学校规定,凡孝敬课成绩不合格者,当年操行等第不能评及格,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其他单项先进一票否决。

我们试图通过这样身体力行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初步具有孝敬的意识,掌握孝敬知识,养成良好的孝敬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反过来,社会、家庭又能更多地来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状况,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做孝敬标兵,构建和谐的社会,促进学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以爱育爱》

以爱育爱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北京市特级教师李烈说:“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周围人的尊重。他们在爱中学会的是爱,在尊重中学会的是尊重,在理解中学会的是理解,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以爱育爱的教育观。”--------题记

担任班主任工作20余年,接触了很多很多的学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都已忘怀,可每次想起“吕浩”这个名字,我的心绪就会难以平静,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也以此来鞭策和鼓励我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好,实践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并且把爱传递下去。

认识

那是1996年的9月1日,新学期开学报到,担任四年级(2)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一直从早上七点忙到十点半,拥挤的学生和家长才渐渐离去,我长长的叹了口气,快速的数了数报名学生,共65人,还差一人未报到。是谁呢?我急忙核对了一下报名册,是---“吕浩”我查了查他的成绩单,特糟。我在心中暗暗祈祷:快点转学吧!

十一点,他没来,十一点半,他还没来。我心里的石头快要落地了,十一点五十八分,我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回家“你----是四(2)的老师吗?”我回头一看,惊呆了:一个小男孩,光溜溜的头,头皮似乎溃烂了一样,还满是白粉,唯有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怯生生地望着我。随后就两手在光头上不停地挠,那白粉似的东西不断地飘落,散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我无可奈何地给他报了名。

后来,我听吕浩同学的前任班主任说,吕浩的父母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爸爸。母亲一直在新疆打工,只是在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吕浩的爸爸在县里承包了动力厂,整天忙于工作,管孩子的事,就抛给了吕浩的后妈。后妈还有一个刚刚两岁多的男孩。吕浩呢,得了皮肤病,痒得难受,同学嘲笑他,后妈嫌弃他,而父亲又整天忙着挣钱,无暇顾及他。

认识了吕浩,我沉默了很久,一个仅仅十一岁的孩子,一个生病的孩子,他多么需要人照顾,需要爱抚啊!我是孩子的老师,也是一个母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吕浩找回遗失的爱!让他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鼓励

九月的天气还很热,同学们都穿着漂漂亮亮的裙子或短袖短裤,可吕浩由于有皮肤病,所以一直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帽子,虽然后妈每天都给他擦洗,但还是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犯病时,他就在教室里脱掉上衣,不停的用手乱抓,有时抓得身上一道一道的血印。更为严重的是,有时他还光着上身睡到桌子底下,不停地呻吟。同学们都吓坏了,不愿意和他做同桌,我也很害怕,怕他的皮肤病传染给我,传染给其他学生,于是我在教室的左前方给他设了一个“雅座”。多次,我给孩子爸爸打电话,让他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可他却不以为然。我很心痛地对全班说“别嫌弃吕浩,那是病,可恶的病魔在折磨他,他这么痛苦,还坚持来学校,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应鼓励他,真勇敢!”有的学生默默地看着他,有的点点头,有的还大声喊:“吕浩,你真棒!”。没想到吕浩,慢慢站起来,转过身,深深的向同学们鞠了一躬,还说了句“谢谢!”声音低低的,但脸上却洋溢着快乐。我觉得心里暖暖的。

十月的天气开始凉爽了,吕浩的心却热起来了。经过我、校长多次和吕浩爸爸交谈,他终于同意再去宝鸡,西安等大医院去给吕浩看病。爸爸带他看了几次,他的病,终于有了一点点好转。同学也敢和他说话了。我发现,吕浩变了。虽然犯病时,还隔着衣服乱抓,呻吟。但,他已经不再睡到桌子

底下,不再脱光衣服了。上课时,偶尔还高高举起小手,每当此时我会不失时机的鼓励他:“吕浩真勇敢,上课能举手发言了,进步真大!”同学们为他鼓掌,他笑了,我更开心。第二次月考,吕浩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帮助

又是九月一日,早上八点,我刚刚来到教室门口,就发现吕浩已经站在那里“老师好!”,我心里甜甜的,他穿得干干净净,虽然头上,脸上还有白粉,可那只是一点点,他的头发也长出了少许。他告诉老师,暑假,爸爸带他去北京看病了,前天才回家。医生说,一个月后,还要去看病。我笑着说“孩子,听医生的话,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他笑了,笑得很开心。我发现,他已经很少犯病了,如果犯病,也只是轻轻挠挠。他学习也认真了,而且能常常举手发言,按时交作业了。同学们也愿意主动和他一起做游戏,学习了。我很开心,吕浩比我更开心。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吕浩还没去看病。经过打听,才知道,父亲的工厂已经倒闭,吕浩看病花去了十多万,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父亲再也没钱去给他看病了。我又一次沉默了,难道孩子的病就不看了,他又要再受病痛的折磨?想到这里,我再也坐不住了,便急匆匆地推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听了吕浩的遭遇,校长立即召开了全体教师、学生大会。在学校的号召下,全体师生纷纷伸出了双手,奉献了一片片爱心,为吕浩捐钱两万多,县上的红十字会,还为他捐款5万,在我们的感召下,吕浩的亲生母亲也凑足了3万元钱去北京照顾他。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和爱抚,吕浩要去北京看病了,临走那天,他哭了,幸福地哭了!

成长

又是九月一日,早上八点,我刚刚来到教室,“老师好,老师好”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伴着一群群孩子来到了教室,“老师,你快看吕浩!”一个女生兴奋地对我说。我抬头一看,一个穿戴整齐、白白净净的小男孩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吕浩。啊,全变了,变得活泼了,变得更加开朗了。同学们都围着他,问这问那,吕浩的脸上荡漾着无尽的快乐。课堂上,他发言更积极了,作业也更工整了,课间,他总有看不完的书,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同学们更喜欢和他玩了。

六年级毕业统测时,他语文:90分,数学:98分,比起入学时的成绩可以说是一种飞跃,在我们班名列第三,拿着三好学生奖状离校的那一天,他笑了,笑得那样灿烂,临走时,他交给我一封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是你们让我找回了遗失的爱,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像您一样的老师!”。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中暖融融的。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并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

吕浩的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于学生,特别是缺少爱的学生,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到:有爱心、信心、耐心,就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爱的种子,这颗爱的种子一定会以爱育爱,越来越浓烈!相信,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处处充满爱。

第五篇:以爱育爱

以爱育爱以德育德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提出了“泛爱众,而亲仁”“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中外教育家的论述让我们坚信:未来教育就是大放异彩的爱的教育。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学生能否成才,能否有用,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大道远行,天下为公”的胸怀,是否具有博爱之心和为人之德。做人是做学问做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有爱心就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我们追求“爱”的教育——以爱育爱。首先要真爱,这是爱的前提;其次要博爱,即对每个生命个体都要有“爱”的付出。第三要自爱,这是自立自强、超越自我的基础。最后要会爱,否则“爱”就会变成一种负担甚至伤害。

我们追求德的作用——以德育德。我们认为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以德育德,首先是重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次是树德,就是教者的“榜样”、“示范”和“感召”;再次是立德,即学生形成宽广的胸怀、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最后是守德,是指遵守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爱心可以传递,美德在于教化。

我们的教育思路是:爱心育人,全员育人,榜样育人,环境育人。关爱每一位学生,以爱心打造快乐的学习园地,以信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恒心开通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决心创造卓越的人生业绩。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着力培养“富有爱心、为人踏实、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全力打造“领导齐心、教师尽心、学生用心、家长开心、社会放心”的“五心级”学校。努力将拔山中学创办成巴渝名校——农村示范高中。

我们的做法是:第一,课堂教学渗透,课外活动延伸,日常生活熏陶,社会家庭配合。第二,全方位挖掘“爱”与“德”的教育元素,创设“爱”与“德”的育人环境,交流“爱”与“德”的自我体验,搭建“爱”与“德”的迁移平台,让爱心充满校园,让美德滋润心田。第三,深化教育活动,倡导“零拒绝”,即教育活动中不允许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实现“零距离”,即切实体现师生平等,真诚沟通,达到情感与情感的燃烧,人格与人格的熏陶,品行与品行的影响,成功与成功的对接。第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功底扎实,教艺精湛,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用示范引路,用榜样感召,使学生守住宁静的心家,融入和谐的大家,成就伟大的理想,奉献伟大的国家。

我们坚信,教育者爱的真诚必将换来学生真诚的爱,教育者品德的高尚必将换来学生高尚的品德。“以爱育爱,以德育德”的办学理念,因为重视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的学生一定能够成就梦想、服务人民,学校也会因此收获希望、造福社会。

以爱育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