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案例
学生说“不”的声音
长台初中
案例
一个老师的课讲完了,问学生:“听懂了吗?”
“听懂了!”学生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
一位学生的手稍微伸了一下,又缩回去了,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
老师温和地对这生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一点儿,一边俯下身子倾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篇。
最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分析:
首先应该肯定,这位老师是一个好老师,他态度温和,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哪怕是一个学生的细微末节都没放过,注意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但是,这位老师还不是优秀教师。且不说那“齐声回答”可能掩盖了平时说的“非民主”问题,他最大的败笔是最后一句话:“以后要注意听讲。”
一个学生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自己“不懂”,这需要十分的勇气,这种勇气是一种敢说真话的勇气,作为一种素质,比几条课本知识珍贵得多。
这个学生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虽然换来了对几条知识的理解,但是,却同时得到了“没注意听讲”的暗含批评。
我担心这位学生以后也加入了“听懂了”的行列,长大后进一步加入“三呼万岁”的行列。
学习主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过分关注学习结果,那些不利的结果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容易强化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对待学习就变得消极被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上课回答问题没有十足的信心,不敢轻易尝试。因而他们不会自动举手,害怕答错,不敢创新和冒险,思维慢慢受到压抑,逐渐丧失了主动的探索精神。
关注学习结果带来的负面效应除了对当前造成不良影响外,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不择手段,甚至出现作弊、抄袭他人试卷、偷偷涂改成绩等错误行为,以至形成不良的思想品德。
结论:
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什么首先教学生会说“我不懂”;更进一步,就要教会学生敢说“我有不同想法”,尊重学生的正当需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而且强迫的学习活动,学生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学习目标和任务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下一个“圈套”让学生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昨天学习的基础上,你还想了解什么?”针对不同的回答,教师巧妙过渡,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和任务。
这种导入方法轻而易举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这是我自己想弄懂的(不是老师强迫我学的)。学生在这种心态下投入学习活动,个学习过程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充分锻炼了各种能力学习结果也得到了优化。
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教师拥有的最大权力是掌握能左右学生的激励手段。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点滴进步与阶段性成功时,我们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以满足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师说“表扬他”,全体学生为他鼓掌,或者教师要求大家“把掌声送给进步的**”等。而对于那些暂时没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我们是以满腔的热情鼓舞他们,同时给学生一些宽容,接纳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 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且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里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
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 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第二篇:教育案例
《 桥 》的案例分析
三道沟镇明德学校高洪波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说 《 桥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肆虐的洪水,沉稳、果断地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整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
动,极富韵味,深深地扣住师生的心弦。
在课堂上,我牢抓老汉的语言、动作,领悟老汉的内心境界。随着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读,老汉的高大形象逐渐凸显,课堂渐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为了再次升华中心,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拓展练习“突然,那木桥
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那老汉到底会喊些什么呢?”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生:儿呀,你是党的好儿子。
生:儿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儿子,好样的。
师:嗯,简短有力,符合当时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再次树立,“大
爱暖千秋”在这里得到了诠释。还有想说的吗?
生:老师,老汉可能会说,儿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谅爹吧!
生:[马上反驳]我有意见,此种说法有损文中老汉的高大形象,有背于中心。
[全班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课堂陷入僵局]
师:“儿呀,你是党的好儿子固然可敬”,但面对着洪水,咆哮着的洪水,眼睁睁地看着
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洪水吞没,刻不容缓时,父亲,一位父亲会说些什么呢?继续讨论。
生:我同意ⅩⅩ同学的说法,请记住,老汉是共产党员,是支书,同时他也是人,一个
常人,一个常人痛失儿子的真实再现,又何尝不可呢?
生:我也觉得后者的说法更合理,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俩的时候,老汉此时的角色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人世间的一种最纯真的爱,此时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总比在生死关头大喊:“儿呀,你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人民感谢你,你走得放心吧!”来得真实。师:是呀!如山的父爱也正是人性光辉的一面。老汉不仅是一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位父亲,党性和人性的光辉同时在老汉的身上体现,这样真实的文章才令读者信服。
[孩子们的脸上一片释然]。
推荐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孩子正属于思想成长期,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师正确的价值导向也许会使他们一生受益。因此当学生被ⅩⅩ同学的“原谅爹,爹对不起你有备于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无法定夺而面面相觑的时候,教师的思维是冷静的,她准确阐释了叶圣陶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正内涵。
同时,教师正确地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了正确引导作用:“儿呀,你是党的好儿子固然可敬,但面对着洪水,咆哮着的洪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被洪水吞没,刻不容缓时,父亲,一位父亲会说些什么呢?继续讨论。”
孩子们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能根据当时的情境各抒己见,他们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学会悟文,与作者与文本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做人,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其二,面对着课堂出现争执后僵持的状况,教师的巧妙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多角度的互动,避免了单调的双向互动。随着讨论的激烈,学生展开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纵横交错的互动网拉开了。学生或据理力争,或激情昂扬,或委婉得体,保证了交流的顺畅和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普遍地得到了质的提升。
第三篇: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说赛事
我们学习的第十课《跳高》,课后有一个练习,观察一项体育活动(爬杆、短跑比赛等)的过程并用一段话写出来。赶巧第一节下课后要进行男教师乒乓球第二轮比赛,索性我和同学们一起作为观赛者去了大厅。有的同学又问“来干吗啊?”,听到一旁林老师说“写作文”好像有些不情愿。仔细观察两位老师的乒乓球赛说说你看到的就行,话语轻轻落下学生脸色又恢复如初了。
大约15分钟后,我们又一起回到了教室。谁来说一说刚才的比赛呢?房启祯赶紧低下了头,像是不想来发言。只见张龙同学站起来说,第一局是12:10张老师胜了,第二局是11:6张老师又胜了。我问“刚才在哪里谁和谁进行着比赛?”奥!这次房启祯慢慢站起来,说“刚才在大厅里张老师和杨老师进行了一场乒乓球赛。”“乒乓球赛”这四个字就被我稳稳安在了黑板上了,3分钟的准备时间来说一段话吧!
董云春同学说“张老师和杨老师打乒乓球来!”房龙同学说“今天在大厅里两个老师打球。”房启祯同学说“今天学校举行乒乓球赛,张老师和杨老师pk。第一局张老师胜了,他们交换场地又打了一局,张老师又胜了。”在练习的时候,杨老师打得也不错。在这用pk,用的不错啊!马心怡同学说“今天两个老师开始了“战争”,张老师两次都胜利了。王老师是主裁判,梁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比赛成绩,就像计分器一样。”这次马心怡一发言,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鼓掌声。马心怡用的哪个词语比较好?“战争、计分器”,学生们发表着不同的观点。
今天同学们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了说,谁能具体的说说打乒乓球的过程。有一个老师先发球,落到桌子上后,另一个老师用球拍再打回去。谁补充一下张老师怎样发球的?只见张老师一手拿球一手握着乒乓球拍,飞快的把球发过去。杨老师又是怎样接住球的?大家在说的过程中快乐着学习着!
这就是培智语文教学课堂的说赛事!留心周围的事物,说说同学们能说想说有东西可说的事情,是我们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一个目标任务。因此说乒乓球赛事就成为了《跳高》一课的课后练习,由写为说更符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特点。
分析:这个班选用的教材是全日制培智学校第十三册语文,可培智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以句子训练为主,重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是普通小学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量智力障碍学生之体裁培智语文课堂之衣,智力障碍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很弱,能说才能写好,因此我降低了学习目标,能说一句话、能说几句话、能说一段话在这节课堂中都有所体现。打乒乓球的过程这是一个难点,对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适时引导,以促进学生说的兴趣,说的内容虽然浅显可学生们已经从羞涩到想说到了会表达的阶段。在第二节课时,我把学生说的话再现于多媒体中学生来写一写,我发现他们具备了写的主动性了。语文课中听说读写落实好,应尽量多的给学生说的机会。
第四篇: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
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肩负着比任科老师更重要的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古人说的好:染子苍,则苍。染子黄,则黄。“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言行举动、方法措施,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及至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星期三下午课外活动时,班长到办公室找我:“顾老师,你去看看吧,咱班的两个学生在教室后面打架呢。”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学校三令五申强调校规校纪,昨天刚宣布完惩处条例,今天就出现打架行为,这还了得,我非要抓个典型,好好治治他们。”于是,我快步向教室走去。走到门口,我发现同学甲趴在桌子上,肩膀一耸一耸地哭。同学乙也趴在桌子上,显然是给同学们拉开了。看到这,我改变了主意。我走到同学甲的对面坐下,拍拍他的肩,他抬头看见是我,立即站起来说:“顾老师,对不起,刚才我们两个在闹着玩,闹着闹着两个翻脸了,他骂了我一句,我就动手打了他一下。结果两人动起手来。呜„„”,这个时候,同学乙眼圈红红的走过来小声说:“老师,是我先说了脏话,他(同学甲)才打了我一下,其实也不疼,都怨我,本不该再还手,我有责任,你就批评我吧。”“不,老师(同学乙)他,怪我手太狂,就批评我吧”同学甲也抢着说。
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明白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他们的态度又这么好,我又好气又好笑。我扭头问同学甲:“你给老师谈一谈,你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我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对不起辛勤培育我的老师。最大的收获是额头上多了一个包。”两人在同学的掌声中,把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看到他们真诚的、破涕为笑的面孔,我也由衷地笑了。
回到办公室,我感触颇深。两人本来就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碍于脸面而闹了别扭。假如我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勒令两人写份检查在班内公开检讨,势必会加深两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互相恼恨对方:都是因为你,老师才会让我检讨。而这种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说说的办法,则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不禁为自己的理智而感到欣慰。
作为一名十多岁的初中学生,思想单纯,想法天真、离奇,且大多是属于多动型的。出现一些差错,也不要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办事、说话方面像个大人似的老套,反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对于犯错的学生,不歧视,不过度批评,耐心指导。态度上要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时间上要宽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处理上宽容,促进学生的自省。坐下来,有话慢慢说,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学生会更充分地体现到教师人格的魅力,师魂的力量。在这里,向各位班级管理人员诚挚的道一声:别发火,有话咱坐下好好说。
第五篇:教育案例
当中队长沉迷网络之后
在初中生当中,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电脑,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造成学习一落千丈。这些学生大多对电脑和网络如痴如醉,几经教育批评都难以改正。有不少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有心认真学习,但是由于缺乏自控自律的能力,很难将学习提升到原有的水平。
我们班上有一位外地借读生小刘,在入学初期,由于其他同学的推荐,当上了班级中的劳动委员,工作十分认真,每天放学都留下来帮助值日生工作,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学习上,小刘同学也一直较为自觉,语文和数学成绩在处于班级的中上游水平。由于他是外地借读生,英语基础较差,入学初期英语一直徘徊在40分左右。但是小刘同学要求上进,平时认真学习,课后也注意补缺补差,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后,英语成绩逐步跟上了班级的平均水平。
因为小刘同学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他被许多老师都赋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本身的才干,能在班级中越来越冒尖。
但是,到了预备年级下半学期,小刘的同学却明显出现了倒退的情况,语文和数学都滑到了平均分以下,英语更是再也没有上过及格线。虽然他对待自己劳动委员的工作依然很尽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但是在平时却屡次出现作业不做不交,上课不专心,甚至睡意蒙胧的情况。我和其他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及时找他谈话。在谈话当中,无论怎么问,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问他上课是否能听懂,回答总是可以,但是真到了考试测验,成绩却怎么也上不来。
因为在班级中,也曾经出现过学生怎么也学不进,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加上小刘同学家住在外环线外的旧小区,家访时,我曾经注意到,那里有许多无证经营的小网吧,黑网吧,所以,我马上想到,小刘同学会不会经常去网吧打游戏,上网,直接造成没有心思学习,成绩下降。
我再一次找他谈话,小刘同学比较爽气地承认了去网吧的事实,并且诚恳地表示以后不会再去,为了让他在家的时候有人督促,我提醒他,我会和他的家长沟通一下,学校和家庭双方面帮助他改正错误。
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小刘同学没有来上学,在和他的妈妈取得联系之后,他妈妈说,他从前一天晚上就没有回家,于是我第一时间告知政教处的青保老师,并且让他的妈妈到附近的网吧和附近的亲戚家找,找到了以后,让他的妈妈把他带到学校里来上课。中午的时候,他的妈妈在他的表格家找到了他,并一同到了学校。
因为考虑到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逃夜的情况,处理起来没有经验,分寸上难以很好地把握,我把他们领到了政教处,经过细心的询问,小刘同学说,之所以逃夜,是因为前一天听我说要联系家长,害怕会被家里面责骂,不敢回家,也不敢再到学校里面来。
小刘同学平时并不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同学,和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关系友好,也能玩成一片,他逃夜的心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不过由于他平时一直被老师和家长归为好学生,好孩子,心理落差较大,不敢面对严厉的批评,也在情理之中。
在政教处,青保老师对他进行了教育,告知他逃夜是一种恶习,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不好的影响,也希望他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他的妈妈由于担心和失望,在他的面前流下了眼泪。
在这次逃夜事件以后,我就一直很注意他的情况,因为之前大约大半个学期的放松,小刘同学的成绩一时半会儿很难赶上去,达到以前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他家住的地方无证网吧实在太多,作为一个只有12,3岁的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很可能继续回到原来的情况,我找了他一个要好的同学小波谈话。小波同学也是班级中的中队长,平时虽然比较贪玩,但是在把握分寸上面做得很好,学习很轻松,但总能在年级组中排在十分靠前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小刘和小波同学是好朋友,又住得很近,平时方便照应。
我和小刘和他的妈妈一起商量好,让他和小波放学一起回家,在小波家做完作业,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在有伴的情况下,他也就不太会想着天天跑网吧玩游戏。这个举措一举两得。一方面,由于小刘家长的工作关系,下班回家时间较晚,在放学和下班间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空挡没有人能监督到他,所以和小波在一起可以减少他再去网吧的机会。另一方面,小波的学习成绩很好,平时也是一个热心的同学,两人又是好朋友,小刘落下的功课他也乐意帮他补上,帮助他尽快提高自己的成绩。
除此以外,我也注意小刘的心理变化,经常有意无意地和他谈话。小刘是一个比较愿意和人交流的人,有什么想法肯说出来,由于他这样的性格特点,我有时会让他说说他对于自己去网吧这件事情的看法。由此得知,虽然在那段时间,他无心学习,但是他仍然很想要保持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和同学心目的地位,所以在劳动委员的工作方面,仍然十分尽责,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一直喜欢他信任他。
可以看出,小刘是一个有较强自尊心的孩子,处于这一点,在处理他的问题是,虽然我也让他作出了保证,但是并没有在班级中把他的保证告诉大家,从这点上,希望他能感受到老师对他还是很爱护的。此外,虽然在那段时间里,他的成绩下降地很厉害,但是由于工作认真,我仍然经常在班级中表扬他,尤其是班级拿到流动红旗以后,我多次强调这和小刘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我并没有撤消小刘的中队长职务。中队长意味着他是班级中优秀的同学,意味着他应该成为同学们的榜样,也意味着老师对他的期望和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希望他能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改正错误,找到学习的动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刘同学从偶尔还要去碰碰电脑玩玩游戏,到现在不再去网吧,把主要心思放在学习上。在这个学期当中,我选他加入了学校的鼓号队,他在二课堂当中,也找到了自己新的兴趣,加入了小品班,学习表演小品。他的认真的性格态度也得到了体育老师的青睐,让在做了领操员。这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新的职责,填补了原来玩游戏浪费的时间。不但让他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也为他找了自信,找到了乐趣。
现在他仍然是班级的中队干部,不但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学习也越发自觉,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成绩回到了班级的前列。由于每天的领操和鼓号队,小品班的表扬,他也成为了学校小有名气的人物。
所以说,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只要老师愿意去挖掘,能够针对他的性格,他的脾气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孩子们都能从有偏差的道路上走回来,焕发出我们难以想到的绚烂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