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江夏模拟区小学与初中英语衔接教学指导意见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6-50315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3 15:15: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江夏模拟区小学与初中英语衔接教学指导意见

江夏区小学与初中英语衔接教学指导意见

我区小学生在步入初中前,就已经学了几年英语,并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诸多原因,小学英语教学的状况还不尽人意。中学英语老师常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为学生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常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极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一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迫在眉睫。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了搞好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英语课程认识上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本是主课,可在我区很多学校常被看作副课,周课时开设不足,还常被语数占用;学生对英语会读能说足矣,对英语的检测只是考察,绝大部分学校、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都不够重视。七年级开始,学生、教师、家长都知道了英语的重要性,均对英语给予了不同的重视与希望。

二、中小学课程目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初中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渗透语法知识的讲解,通过听、说、读、写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 1

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

段和形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少,重兴趣培养,要求在玩中学,以听、说、读的训

练为主,写的训练很少。学生对字母、单词拼读还很模糊,对单词、句

子会读不会写,甚至对学过的单词不会读也不会写;不能正确理解语法。

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多,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原则,要求学生对所学

能听会说、能读会写。

四、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课堂,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游戏、唱歌、模仿等直观法组织教

学活动,适应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较高。在初中,英语教师多采用任务型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

多,除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再也不好玩了,而是一种学习负担。这一差异常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学生水平的差异。

七年级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与班级,在小学阶段接受过不同英语教

师的教学,英语水平当然也就不一样。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也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一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标高。

解决衔接问题的建议:

一、上好初中英语的第一节课 —— 指导学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第一节英语课意义重大。它是学生认识老

师、老师熟悉学生的重要一环。第一节英语课让学生接触新教材是其次,关键是让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听课、预习、复习及

记背词、句、文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并在随后的常规教

学中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并逐步做

到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给每位孩子打气,帮他们树立信心,让第一节课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开端。

二、用好预备单元 —— 巩固字母与音标。

教师要重视预备单元的教学,用时应该跟新授单元差不多。它不是单纯的字母教学的重复。教师要把语音教学与字母复习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加强字母与音标的联系。教师可以把字母按语音分类,教授音标,讲解发音要领,让学生模仿练习,纠正其不正确的发音。利用学生在小学学到的一些词汇引导学生观察并不断总结单词拼写与其音标之间的联系,逐步掌握一些读音规则,做到见形知音,听音知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信心,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重负。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要挖空心思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注意教学的直观、形象、趣味,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或小组竞赛等活动,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激发兴趣,提高效果。如:在复习字母时,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缩略词DVD,KFC,km,kg,CCTV,BBC等;复习数词时,可用本班学生的编号、电话号码、QQ号、车牌号等;学习或复习句型时,尽量用来自于日常生活或本班教室鲜活的例子,而不要用学生不熟悉的例句。

四、把握好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平稳过渡与增强自信。

初中英语相对于小学而言,容量大增。基于我区小学英语较弱的现状,七

年级英语教学的起点不能盲目拔高,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得着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节奏也要适度:容量太大学生难以掌握,节奏太快学生没时间思考和运用所学,而容量太小节奏偏慢又影响教学进度及学习任务。教师最好采用“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教学策略。本学期期中前适当放慢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初中英语教学,期中考试后再按正常速度和容量进行教学。

五、加强句型操练,减少语法讲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语法教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不讲语法,而到了中学,语法越来越多,教师不讲学生不明;但教得不当,学生则会感到索然无味,致使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单纯的语法讲解一定是乏味而又

低效的。日常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每个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此课时的导入的有效与趣味性。多读、多练这节课的句型,用心设计情景变化着练习这些句型,以使学生对句型达到熟练程度。学生在小学也已学了一些句子。在学生操练熟悉同一类句型后,教师再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句型自己来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语法规则,教师再作适当的特例补充,使语法学习成为学生的个人习得。这既强化了学生对语法的深刻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又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还减少了语法教学的枯燥性,是一举多得之举。

六、用教材而不惟教材——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是满足教师教学的最佳语料库。但教材的设计也有瑕疵,有不符合我区学生实际的地方。教师不能惟教材是从,局限于教材。各初中英语备课组要认真组织集体备课,积极商讨如何灵活运用教材,并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对现行教材的编排进行增、删、改、换,活化教材。通过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用心设计教学程序,灵活运用不同教法,英语课堂一定会变成一个大磁场,吸引着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此,高效的课堂教学便变得水到渠成了。

各位初中英语教师,站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讲台上,我们永远面临着中小学英教学衔接的问题,它是由中小学学生特点、中小学课标不同、中小学教学差异等决定的,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不一样。希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处理好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常做常思,常思常改,使学生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从而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模版)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教师教学常规

第一章

课前准备 1.制定计划

学年或学期初,英语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可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制定)都要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科组教研计划、备课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计划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教研计划。各类计划大体应包括现状分析、目标要求、活动实施等内容,具体模块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要发挥计划的导向功能,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

式。2.课标学习

每学期初,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英语教师教师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把课标的要求学深、学透,尤其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级要求、实施建议等。因为课标是教学和测试的依据,只有把握了课标的精神

实质,才能更好的实施英语教学。

3.教材通研

学期初,各备课组要组织组内教师认真通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理清教材的话题线和语法线;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英语学习状况。同时还要对上学期(年)、下学期(年)的教材进行通读,以期把握整个初中英语教材的体系。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

目标和要求; 4.学情调查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调查,如在学期初、学习中、单元后、期中、期末等时间都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等。不断调整教学进度,修正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集体备课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每周活动一次。每单元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活动,制订出详实可行的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应包括:(1)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2)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3)单元中心话题;(4)单元中心任务以及任务链活动设计;(5)课时安排,包括每课时主要任务活动及活动方式,教学准备和重点作业;(6)分课时备课。单元整体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思考—分工准备—主备说课—各抒己见

--集体研讨—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时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我们手头的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材料,它不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所以我们要大胆的质疑教材,要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知识的体系,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以利于我们的教学。坚决杜绝因为“教教材”而完不成教

学任务的现象发生。6.课时二次备课

课时二次备课也称个性化备课。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课时教案。坚决禁止用别人的教案上自己的课。二次备课时,要进一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中心话题和任务,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从而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写出课时教案。教案须包括:(1)教学目标;(2)任务活动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3)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4)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5)作业布置;(6)教学反思。

7.教具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如实物、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和录音机、多媒体等电化教具。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模拟的语言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章 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活动为中心,话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和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和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一定的,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科学的程序。各学校英语学科要配合全县初中开展的“课型研究与达标活动”,逐步完善英语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并做到人人过关达标。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必须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音语调准确,适时使用母语。

2.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目标设计任务活动,将语言知识问题转化为语言活动情

境,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习、巩固、使用新知的过程,这就是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新理念的体现;教师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环地上好每堂课。

3.必须明确英语课是技能课,英语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按照听说课、读写课等不同英语课型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某些技能,理清讲与练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活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小任务活动设计,形成完整的任务活动链。任务活动链要做到步骤具体、内容充实、环节紧凑、结果真实,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4.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话题和任务做好教学流程设计:

A.语音和书写教学

初一入学阶段要集中强化语音和书写教学,教给学生拼读和记忆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强化,尤其在词汇学习、学生听力、朗读、会话时要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起始阶段要引导学生模仿跟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逐步达到听音正确,读音准确。英语字母、单词和句子书写要规范,标点符号运用要准确。

B.词汇教学

按《课标》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分清主次。单词教学提倡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也可采用集中识记、分

散巩固的办法,但一次不宜太多。在学生对所学词汇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尽快将单词带入有情景的句子中练习使用,然后在阅读中体会,在写作中运用。不要

过分机械操练单词与短语。

单词记忆目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老师要告诉学生遗忘的规律,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归类记忆法(同义、反义;前缀、后缀)、分散记忆法(每天背诵、设立单词本)、应用记忆法(会话、阅读、写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如朗读、背诵、默写等。

C.句型教学

句型是语法句式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句子表达的基本模型。它能帮助学生尽快的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句式去进行交际。句型学习的一般程序是:情境创设—句型呈现—榜样示范—机械模仿—交际应用。注意:情境要真实,要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句型要简洁、明了、易操作;教师示范或师生示范要到位;操

练、练习有层次。D.对话教学

对话是英语交际的基本形式。新目标英语的教学内容多以对话式出现,语法句型也隐含在对话中,她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景。但是教材中的对话多不完整,因而教师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对话模型,然后引

导学生角色扮演。E.阅读教学

阅读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也是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的有效手段。英语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种,也可称作精读和泛读。课内阅读是指对教材上提供的课文材料进行阅读教学,亦即精读。但是教材上的课文数量有限,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

因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的搜集整理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外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 是指阅读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词汇准备、教师引入、导读提纲等。时间不宜太长。While-reading是指阅读的过程阶段,它又分为速读、细读和赏读。速读抓大意,主要训练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细读研句子,训练学生研读句子的表意功能;赏读悟方法,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领悟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课外阅读是指课下阅读,也就是泛读。按照《课标》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教师从初一开始就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只有阅读能力上来了,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F.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是语言学习的信息输出。写作练习主要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一般分模写和应用两个层次。模写是指模仿范文写作;应用是指根据实际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英文作文,并做好批改。要指导学生做好二次修改,直至满意。建议设立英文作文本,定期交流、评比、展览。要让学生保存好作文

本,并不时对照阅读、订正。

G.语法教学

指导学生按照《课标》的要求掌握和理解所设定的语法项目。《新目标英语》的教材设计思想是两线编排,话题是明线,语法是暗线。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即淡化语法,注重交际。因此学习语法时,要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理解、去应用。切忌孤立地学习语法知识。

H.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英语学习活动形式。他以活动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任务设计要明确,类似“学会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谈论自己的假期”的说法不是任务活动,只是教学目标。活动安排要具体,比如谈论自己或家人的假期计划、写招聘海报、制定班规、问路、看医生等有目的、有情境的任务活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巩固、使用新知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新理念的体现。不要急于检查或者展示活动的成果,要注重

活动的过程。

因而,在布置任务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标”等。如,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活动形式—“Make a surway”,这个活动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调查”,它是要求学生运用“问答”的形式做事情;二是“报告”,它是要求学生运用“陈述”的形式做事情。所以老师还要做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活动前做好示范;活动中巡回指导;活动

后反馈矫正。第三章 课后活动 1.作业设置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分口头、笔头两种。笔头作业量以中等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作业内容初一上学期以单词和编写英语句子为主;下学期可以句子和小短文交替。其他年级新单元开始时以单词和编写句子为主,单元后期应进行对话和小短文编写。有听力条件的学生每天可以有5--10分钟的听力作业,双休日和寒暑假作业提倡布置英语“软作业”,例如办英语手抄报、读英语原著、学唱英语歌、看英语电影或电视节目

等等。

2.作业批改

书面作业要全收全批。批改要及时、规范,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用英语作鼓励批语,统一用A、B、C三个等级进行书写评价,提倡面批,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听力、会话、阅读、应用写作等实践性作业可采用家长监督、小组检查、教师抽查的等方式落实。设立英文写作本。

3.课后指导

辅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小组互助,坐诊闻讯等形式;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分层指导;辅导的重点要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教师为学生是编制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等。尤其在当前学生学习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不高的情况下,此举特别重要。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它能创设英语情境,增加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接触和运用英语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从组织形式看,可以是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和全校的;从活动空间看,可以是室内、室外、校内、校外乃至校际、国际。如设英语角、英语日、英语广播、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会、英语歌舞会、英语课本剧、英语主题展览会、英语书信海外联谊、英语演讲、看

英语电视或电影等。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英语水平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

动,各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

第四章

测试与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做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即评价的要素必须包含构成学生外语能力的各个方面。测试的形式可以是调查、问卷、观察、表演,口试、笔试以及听力测试等。即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的测试,对学

生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与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对于学生:通过测试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知识缺陷,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评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于教师:通过测试可以使自己获取英语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通过评价可以使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修正自我,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更好地进行后阶段的教学。要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除搞好期中和期末考试外,还要进行形成性测试,每一堂课都要进行目标达成度监测,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坚决杜绝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现象,重点做好问题修正和查漏补缺,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情感态度等进行考查,以帮助学生

调整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测试的形式:测试分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三种形式。必须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试。各年级在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都应包含听力测试项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口语测试。

3.命题的依据:命题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编制试卷。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命题要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

合性和灵活性。

4.复习指导: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检查、督导学生复习,以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

5.评卷分析: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总结教学情况,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后续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找出优势与不足,制定修正措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和预期成就的设想,对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科学的发展规划对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目标导引、过程监控和自我调节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

实践—反思—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有多种形式。从时间上区分,有几个层次: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规划(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后一种是短安排。短安排比较容易制定,中长期规划则较难做。不

管何种规划都可以根据运行晴光进行适当调整。中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环境和自身的分析,这是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的预见性、反思能力的地方。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的定位和目标、具体的分项的目标任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有差异。三是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下面就规划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要求。

1.业务学习

制定读书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要求。所读书目应包括学科教学类(课程标准、学科理论、教材)、教育理论类(名家论教育)、哲学类(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文化类。每学年初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测试。结果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2.公开教学

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公开教学活动。活动前要主动邀请靠科领导和同伴前来听课指导;活动后,安排专门时间进行研讨。研讨时,先作自我剖析(教学计划、学案制定、过程实施、过后反思),然后请听课教师作分析(要有自己的观点,成绩要肯定,问题要找准,建议要切实可行),最后组长作总结发言,达成共识。

同时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3.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主动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如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每位教师至少立一项研究课题,课题不宜太大,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有过程研究材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

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教学反思有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内容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等。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

求的境界。

结合我们的英语教学,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建立反思档案(可结合在教案、计划和总结中),及时进行课时、单元、阶段、期末、学年反思。

第二部分

学生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学生学习时必须遵守的条例,落实好学习常规,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秩序更加稳定,从而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科学而条理的学习常规,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行有效调控,并使之处于有序、良性运行状态,具有较强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它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学科的。叶圣陶先生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特别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

不尽。”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阅读、实验、自习、活动等常规。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还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要要求学生在自觉执行学习常规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以下习惯:主动学习;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预习;认真听课;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多思、善问、大胆质疑;上课记笔记;协作研讨;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阶段复习;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练后反思;有错必改;查找工具书等等,总之,成长中的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使自己终身受益

1、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搞好学习的核心,它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磨练意志,做时间的主人,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无计划的学习易盲目、散漫、疏懒、松松垮垮。

制定计划的要求:

(1)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计划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2)既要有长计划,又要有短安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计划要全面,妥善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自习课、课

余、双休日、假期等)。

(3)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确切的完成时间,有保证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措施。

(4)要符合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寻求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要自觉接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监督。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第一步,是听好课的基础,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克服学习上的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坚持课前自学受益终身。作为学习常规的预习,主要指根据各科教学进度,在课前所作的尝试性的自主学习。提倡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设计导学提纲等。课前预习的要

求:

(1)了解背景知识,自学新生词汇;(2)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3)试学基本内容,找出疑难点;(4)根据老师要求,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3.课前准备

(1)时间上的准备:提前到教室;(2)精神上的准备: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境;(3)物质上的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钢笔等文具;(4)知识上的准备:简要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及预习中发现的疑难;

4、课上学习

教室是学习的基本场所,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人的青少年时代一半在学校度过,而人的学生生活又主要在教室里度过。所以,荒废了上课就必然荒废学业。

上课是学习的生命。上课的要求:(1)听从老师指导,紧跟老师思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言。(3)专心致志听讲,多种感官并用。(4)深入咀嚼思考,大胆质疑问难。(5)做好课堂笔记,强化理解记忆。

5、课下复习

复习是战胜遗忘的唯一武器。只有按照遗忘规律的特点,针对所学内容有计划的不断重现、反复强化,才能形成永恒的记忆。因此,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要求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时间。复习的形式和要求: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尝试回忆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遗忘,强化记忆。看看能记住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忘记了。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带着问题看书。目的主要在于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误差。

(3)整理笔记

上课时记的笔记由于时间关系,不够系统、清晰,通过整理笔记可以进一步把课堂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升华。课堂笔记就是以后的复

习资料,要妥善保存。

(4)知识拓展

所谓参考书,是指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读物或有关专题书籍。看参考书要有详有略:相同之处一掠而过,不同之处仔细研读。吸收多种精华,强化深化所学。

6、完成作业

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实际上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

作。做作业是一种智能训练,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英语的作业形式有口头的、书面的、听力的、朗读的、写作的以及一些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的需要独立完成,有的需要合作完成,要区别对待。做作业的要求:(1)按时保质完成。做到先复习,后练习;先订正,后作业。(2)书写认真规范。不潦草、不马虎、不涂抹、不用修正液。

(3)提倡设立英文作文本。做好每一篇作文,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妥善保管,经常回顾。倡导建立“错题本”,记下错题和疑点,以便随时强化。(4)非书面作业要自觉完成。养成自觉朗读、背诵、记忆的好习惯。如晨读、午诵、晚反思等。

(5)拓展提高。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可自行选择一些拓展练习。这是扩展;也可以对所做的作业进行反思,寻找新解或多解,这是提高。

7.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按照《课标》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课外阅读。可以通过订阅英文报纸、购买英语读物、借阅英文刊物等方式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课外阅读的要求:

(1)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定有收获。

(2)每天坚持阅读一至两篇英文材料。(3)做好学习笔记,读写结合。

8.考查考试

考查和考试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考查分日常考查、单元考查和阶段考查;考

试分期中、期末考试和学业考试等。考查的作用主要监测和诊断,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导我们改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考查和考试是在总结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考查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所以,考查前我们要做好复习,考查后要做好分析和反思。考试(期中、期末除外)的主要作用是甄别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升学服务。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我们的考场策略是:(1)稳定情绪,坚定信念;(2)文具齐备,精神饱满;(3)明确要求,通览全卷;(4)先熟后生,先易后难;(5)认真审题,读懂题干;(6)及时检查,改错纠偏;(7)字迹清晰,书写规范;(8)诚信考试,不搞欺骗;

9.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而我们在自觉执行学习常规的过程中,要逐

步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主动学习;⑵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⑶预习;⑷认真听课;⑸上课主动回答问题;⑥多思、善问、大胆质疑;⑺上课记笔记;⑻协作互助、合作学习;⑼课后及时复习;⑽独立完成作业;⑾阶段复习;⑿动口、动手、动脑;⒀认真观察;⒁用英语做事情;⒂课余和假期自觉学习;⒃练后反思;⒄有错必改;⒅查找工具书等等。总之,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好

习惯受益终身,坏习惯贻害万年。下面列出部分歌诀,供参考。

晨读: 晨早起,先健体;

洗漱毕,读英语;

十分钟,了不起。课前: 预铃响,进教室;

静身心,备书笔;

新和旧,简预复。课上: 认真听,重点记;

聚精神,跟思路;

学和练,要积极。课后: 快复习,莫忘记;

先看书,理笔记;

做作业,要独立。自习: 自习课,靠自己;

学什么,要自主;

快节奏,提效率。练习: 听和说,先练起;

读与写,不分离;

综合练,出成绩。晚思: 入寝前,静静思;

一天来,得与失;

想明日,梦甜蜜。

第三部分

教研组长工作规范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是学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的管理者、实施者,是和学科教研的组织者、带头人。学科教研组长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研组长的工作

职责和工作规范是:

1、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研究课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等。

2、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学科理论等,开展教材通研、,进行业务培训,经常吸收信息,总结交流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3.主持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等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从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校本教研课题,注意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努力形成本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重点抓好先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优培差转、教学研究、考查考试等教学环节,始终保持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5.贯彻落实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协调、督促、检查本组成员的工作;配合学校行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查,特别是对教师执行教学规范等方面要有具体要求,要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和学科实际的落实措施及考核办法。6.组织本学科各年级阶段测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对改进教学、学

科建设、提高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

7.组织本组教师指导本学科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学科的全面素质为目标,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广泛开展读书读报、科技制作、知识竞赛、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

8.搞好教研组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协作、竞争的良好教研氛围。关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指导本学科的年级备课组工作和导师制的实施,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9.做好每学年、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要求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内容包括工

作成绩、具体做法、努力方向等。

第四部分

备课组长工作规范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落实教学环节的最基层组织。备课组长是年级学科

教学和学科教研的组织者,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是学科教学质量的负责人。备课组长应在教导处、年级组的领导下,接受学科教研组长的指导,开展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年级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是: 1.结合年级组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组教研计划,制定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2.组织本组教师搞好新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所用教材的通研,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理解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这是备课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组织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反思以及基于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科组组织的教研活动。4.组织好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

5.组织教师做好单元测验和阶段测试工作,每次测验后,要分析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发扬成绩、找出问题、及时补救。

6.组织本组教师做好因材施教、培优补弱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好丰富多彩、卓有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6.加强备课组建设,同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以老带新、青蓝同盛。本组老师及兄弟组之间的团结协作。

附: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可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合作制定。

2.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目标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要始终紧扣目标进行。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英语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整合。另外,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英语的实践

性和综合性,教学相长。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组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法指导

和常规训练。

3.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教法灵活得当,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课

堂结构完整,时间安排适当。

4.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语言实践为目的,为语言教学实践

服务。

5.提倡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学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感交流。

2.课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适时使用母语,英语语音语调标准、流畅,汉语要用普通话。

3.板书规范,字体美观,纲目清楚,设计合理。

4.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的活动态度。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

广、过程长、程度深。

3.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

好。

4.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说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不限制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且鼓励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比如:设计与众不同而且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文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创造良好的教

点击此处输入内容

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运

用得当等。

第三篇:Ckerigw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议案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七年级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分化,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只有掌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中学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各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在每个学段上相对立领域的知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前预设一些学生易懂的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则应注重与前两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要搞好中小学数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熟悉掌握“新课标”的教材体系则显得十分重要。掌握下面几个衔接点,对于搞好衔接工作具

有很大的作用。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新课标实验教材在第二学段也引入了负数的意义),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

2、数与式

在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知识中,引进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例如,用-а表示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除法法则。这样做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同时,前面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加强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现稳过渡。

3、由算术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

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在前两个学段均已渗透一些初步知识,到第三个学段又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提高。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同时也注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课程标准》在三个学段采用螺旋上升的安排方式,第一学段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二学段要求“进一步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个学段要求“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根据这个特点,本章教材特别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在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在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新内容。比如增加了设计问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初步知识、利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等,使三个学段的学习连成一个整体。

二、教师对教材使用和处理能力的衔接

从教材上来看,初中数学是建立在小学已学知识基础上,是小学知识的开拓和扩展,但是初中教学已失去小学那种数的直观性、可朔性,已初步进入抽象化、逻辑化、条理化的层次,对学生记忆,理解应用,推理归纳都比小学有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的教

学内容,对学生的学情作正确的判断,同时七年级数学教师应该了解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深钻七、八、九年级数学教材,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研究近几年来武汉市中考课改试题数学卷和全国卷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试卷,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这一点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显得犹为重要,“问渠哪有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只有多钻研,才能站在一个较高角度上把握好教材,才能丰富教材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有一个生动的、有魄力的数学课堂。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的把握,我们必须要求学生能规范、准确地解一般方程,应解方程之前应专门训练学生合并,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合并,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从而且揭示新知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的不同点,仅在于需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

不通的。又如,对负数的概念仅理解为“带负号的数”是不行的,因为它还涉及到运算。又如对|а|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得透熟,而遇到|а-3|一类题的讨论时便会感受到茫然。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鉴于这些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的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三是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抢答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成功感,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最佳方案,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3、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数学,则需要逐步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天平,讲“一次函数”时可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增减性点的坐标问题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四、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

小学阶段科目小,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老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做好如下几点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达式和变动翻译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生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七年级后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本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对答案等。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纠正。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用斗争: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变式题等等)收集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5、准确的运算习惯,运用合理步骤,寻找简化和途径,有条理的检验,提高运算的成功率。

6、养成规范严谨地表示习惯,善于用数学语言,合理运用符号和图象,书写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逻辑严谨。

五、在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衔接

小学在解题方法上基本上是通过机械、重复地练习,使学生强化记忆,模仿练习,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简单,所以对于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要求不要,一般的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分数来看还是很优秀的。一

到初中来后,很多学生就因为数学难度的加大和技巧性的增强而望却止步,无法应对和适应,纷纷成为差生和困难生。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到在解题和技巧方面的衔接问题。

1、要注重知识的梳理。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知识在整个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所学知识重点、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2、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讲解,在解习题和例题的时候,要注重讲解题的思路,为什么这样想?是从题设已知条件着手分析,还是从结论着手去探索,本题难在什么地方,所用知识点有哪些,本题的突破点在什么地方,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解答本题?千万不可就题讲题,一讲了之,照本宣科。

3、要注重归纳和总结解题技巧,初中数学在小学基础上有较大的飞跃,很多题目都有一定的技巧,在教学中有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形成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定值问题,如何针对题目特点转换,寻找和总结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感。

4、要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找出知识点间的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和相似,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常见的图形怎么将他们复杂化,复杂化的图形如何将他们分解出基本的简单的图形来。

六、基本养成教育发展目标的衔接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形成一定的习惯,这些习惯对一个学生未来的做人处事有着长远影响。如,态度、毅力、心理发展的承受力,学科素质的潜在力和健康的心理因素等,对学生能否持续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一个人若从小养成一个好的品质,一个良好的习惯,他们将会终生受益,一个人若从小沾染一点恶习,一种不良品行,它将会毁人一生。只有好的习惯,只有健康的身心发展,才能更好的专心学习。好的习惯,好的品质靠人和环境去培养,去引导,去

陶冶,靠自身主观意识去发展、去健全,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不可忽视每个学生的基本养成教育,应确定他们发展的目标,对未来有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小学升入中学的过程中,小学的送,中学的接,对学生本身就是个衔接,小学的送,肩负着介绍的职责,中学的接,承担着了解和持续发展的重任。因而小学在升学中要向接受单位介绍所送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道德品行和心理发展情况,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品行或心理发展可能受阻的学生,应该重点详细介绍,以便中学在了解的基础上能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内心沟通,达成家庭、个人、学校三者的相互配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学生抛弃不良的心理障碍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及早步入初中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每个将要步入初中或刚入学不久的初中学生他们人人都有一个好的愿望、好的志向。想好好学习,想进入一个优秀的,具有凝聚力的集体,有良好的作风陪伴着自己健康发展。中小学衔接工作的中心任务,正是抓住这个时机,中、小学合作、与家长合作、学生配合,收到扶正、去邪、抵制学生成长过程中不良习气的滋生和蔓延,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效果。

总之,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初中数学老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一腔热爱教育的热情,一种钻研求实的精神,一种脚踏实地干劲,一份辛勤耕耘的劳动,就会有我区数学教学的一片明媚的春天。

论也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现代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身的特点,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与鉴别相统一,从风景名胜区产品特性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立社会各界对此争论,结合旅游业自近年来,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而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有自己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对文章怎么写出来的有切身体会,才能深入地分析课文和作者意图,走进文本,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克服纸上谈兵。会讲故事,善于表演和模仿,能让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多姿多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是讲故事的高手。

9、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演、比搜观思猜”入手,牢记语文教学的“识写读背说作习”——七字歌,“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注重提高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师生人格平等,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共鸣的课堂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乎学生体验,追求 “一课一得”,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有所提高。要坚决地让学生多表现,舍得把大多数时间给大多数学生,忌教师包办太多,表演欲过强。但要防止走向另一极端:过于热闹而丧失了语文教学的个性。

10、相信学生的潜力,特别是要相信后进生在和同学互批作文、互出考卷等方面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魔袋”,树立依靠学生搞好教学的理念。

11、“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舍得花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各教材的具体内容,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相信“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12、各种拼音构成原理、造字方法、词性、特殊类别词语、词语感情色彩、释词方法、改句、修辞、说明、写作手法、作文技法、记忆的原理和方法、答题技巧等,可以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把语文知识拴捏成坨。

13、教给学生储存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

14、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1.理解记忆法

2.快速诵读法

3.提纲挈领法

4.求同存异法

5·示范激励法

6.关联词提示法

7.辞格勾连法

8.听录音背诵法

9.趣味背诵法

10.分层背诵法

11.图表背诵法。12.辅助背诵法

13.整体背诵

14.整分背诵

15.尝试背诵。还应相机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全脑记忆、抗遗忘方法等。

15、每一次测试后要重视对试题出题方向和学生答题情况的书面分析,及时弥补,争取“练一次提高一次”。书面分析应包括:试题分析、成绩分析、失分方向、失分原因、整改措施等。

16、有教学研究意识,随时记下教学心得,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科专业气质。

二、分版块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一)、拼音

1、声母:体会平、翘、卷(通过教习z——zh——er的发音来体会)和H、F——N、L——b、d、p、q的辨析。

2、韵母:结合教材图文,适当提示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拼读原理。

3、整体认读:结合教材图文,适当提示和复韵母的转换。

4、字母表:利用歌诀和指导好书写。

5、声调:强调标调顺序、适当讲解调值原理、适当提示轻声和变调原理(三声和轻声的变调),反复训练二、四声的运笔方向。

6、善于总结拼音书写规律。

(二)、识字写字

1、低段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多认少写”的思想。要求认的字,不要拔高要求。

2、熟读《古代汉语》,手边备好《说文解字》,注重运用网上资源及同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字理教学,熟练运用相关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字)分析字形结构,避免“识字不讲理”,2 丧失语文教学的本位。

3、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和养好良好的查字典的习惯;辨析知音不知形、知形不知音、大写字母、音序、音节等的含义。

4、识字教学一般流程:自学(文中圈出、书上注音、组词、黑板上注音、组词)——师导(自由口头组词、有选择性的板书、分析字形、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笔顺笔划)——巩固(你认为有那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读,课堂上指导抄写,如:镶、凹、凸等)。笔顺笔划:一二年级要书空,三年级以上强调疑难字就可以。

5、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潜移默化。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每次写字,一定要提醒写字、执笔姿势,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写一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在评议中指导。低段用习字本,中高段尽量用作文本进行语文书面作业,以规范学生书写。不用作业本。

6、教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如游戏、猜谜、字的组合联想、认一认“同类家族”中的成员等。

7、不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

(一)、关于词语:

1、词语理解坚持多造句运用,少抄背含义。特别是低年级,多数只求“意会”,不求“确解”。中高年级可相机介绍一些释词方法:分析语素法、同义注释法、反义注释法、比喻法、下定义法、描绘说明法、联系语境用白话替代法等。

2、教师教学中要词汇丰富,特别要注意自觉运用新词,给学生以“学以致用”的暗示。

3、注意归纳特殊类词语:AABB、ABAB、ABCC、ABB、AAB、AABC、一三反、二四反、一二反、三四反、意思相反或相对;按要求写词语: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历史故事、寓言、来自古代作品、口头语言、含比喻、含夸张、含数字、含动物、含对偶、刻苦学习、时间快、热闹场面、优秀品质等;关联词语: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二)、关于句子

1、引导学生赏析、抄写、模仿、借鉴、化用好词佳句。

2、根据教材内容安排逐步学习标点: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体会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

3、小学阶段句子教学的其他知识: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借代、双关、反复、反语

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重复罗嗦、词序混乱、不合逻辑、用词不当、标点错误、错别字、关联词错误;

特殊句:缩句(1、主、谓、宾;

2、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3、一般考虑去掉:时间、地点、数量、形容词、„„的、在„„等。

4、慎删人物,不改变原文包括标点。扩句反之。)和扩句、被字句与把字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对话句与转述句(增减字和变化标点、人称)、兼语句。

按语气分类和转换:陈述、感叹、疑问、祈使; 其他:谜语、歇后语(含人物、数字)、名言警句(好好学习、珍惜时间、不怕困难等)、歇后联、对联(春联)、广告词

4、句子排序技巧:思考逻辑关系——找可能第一句――合并亲近句――链接亲近群――找结束句。

(三)、关于文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细致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盲目地舍教材而做练习,是舍本逐末。课文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情意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共振,乐其所乐,哀其所哀,激其所激,虑其所虑,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重视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避免徘徊在文本之外做机械识记,为考而教、牵强附会、无病呻吟。学会让学生反复阅读和入文体验,恰当挖掘文眼,提炼主线,多维解读;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挖掘人物内心、环境变化、人物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读出区别、读出特色。

4、采用多种阅读形式:默读、小声读、大声读、个人读、小组读、分组读、齐读、快速浏览、反复精读、有感情地读、轮读、对读、开火车读、对比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一些文段熟读成诵即达到教学目标。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读一连想的习惯,查阅字词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至读书看报的习惯。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要指导并鼓励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

6、克服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7、中高年级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概括句群主要内容的训练。

8、文段教学的其他知识:

分段原理:亲密合并;分段依据:时间跳跃、空间转换、人物出场、情节转折、小结句、过渡句;段落逻辑: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特殊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

归纳主要内容:平时教学要引导学生说出一句一句完整的话来;指导采用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段意法、大意概括法——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等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记叙议论说明抒情)、表达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文章技法(过渡、照应、暗示、侧面等)。

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描述等。古诗积累:思乡、季节、边塞、爱国、送别、报恩、尊师、夸张、对偶、花卉等。

三、习作教学

1、习作教学指导应该一开始要从内容而不是技巧入手,坚持由易到难,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篇目,相信作文无禁区。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从小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要对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不!”。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学会布置前作文,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养成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及时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好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高度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生活细节进行切割、分解、挖掘、多方观看、前后延伸。作文观察技巧:细致、有序、抓住重点、调动多种感官(眼耳鼻舌手)、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3、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典型的句、段,续写结尾等,体现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4、长短课结合进行习作教学。有的习作话题可以当堂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有的习作话题可以预先布置相关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然后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则要先在课堂引导,学会讨论、观察、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再组织实践,在活动后动笔,再在习作课堂进行反馈、修改、加工、评价。

5、尽量遵循:先观察后作文、先实践后作文、抓时机写作文、创设情境写作文;从生活中学习作文、从阅读中学写作文。

6、习作教学一般流程:审题(字斟句酌地审题,学生说要求,教师相机引导,纠正偏题)或者观察、体验——学生说:想得出来才说得出来,说得出来才写得出来(启发学生搜集、借鉴、提取素材)——提出书写(字不出格)、时间、字数要求——学生写(立意时注意题目:题好一半文;写时敢于下笔、天马行空、抓住灵感;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篇中下作文板书在黑板上示范修改(发动学生参评)——引导总结修改要求(附后)——自己读,按照修改要求逐条修改后重抄——范文点评——随机交换修改——再收上来重新随机分发修改——再次重新抄写——教师修改——自己整理成为精品作文——订成班级作文集。每期一两次就可以。

7、批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夸孩子,要把批作文变成批读后感,淡化升格多就少改。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适当精批和面批。

8、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一周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促进交流,与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乐趣。

9、作文的分类:

1、写人(外貌描写的最高境界:福楼拜教莫泊桑)

2、写事

3、写景

4、抒情

5、议论(读后感)

6、应用文(书信的格式和人称)

7、说明文

8、想象

9、看图

10、童话

11、扩写

12、缩写

13、续写

14、改写。

10、想象作文中的文本材料作文训练:老课文新演绎,旧故事谱新篇,新材料编故事,按提纲写故事,续写经典故事。

附:文章创作及修改要求(十五条)

1、不离题(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地审题;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题目正确、不删改、不加书名号、题目下面不空行)。

2、书写工整、干净、整洁,笔色统一,字不出格,不能用改涂液,用规定符号修改,不大段大段增删。

3、字数适中(不能多于或少于15%、不超过规定方格一行,更不能加纸三年级一页以上、四年级一页半以上,五六年级两页最多只能留两行,要锻炼自己刚写满自然收尾的功夫)。平时练习要尽量把字数写多,多写才能锻炼自己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更多地暴露自己的缺点,从而赢得更多的改正错误的机会。

4、格式、人称正确(分段提行空两格,强调书信、信封及应用文的特殊格式要正确无误;人称分为第一(我)、二(你)、三(他、她、它)人称))。

5、无错别字(不能100%保证正确的字词要动手查字、词典;考试时坚决不用模棱两可的字词)。

6、标点正确(标点大小及位置适中,不滥用标点,注意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链接号的运用,忌一逗到底;学会斟酌标点)。

7、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不重复、不罗嗦,关联词、修辞恰当、没有明显语病:自己朗读两遍)。

8、讲究叙述顺序(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叫方位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等)、逻辑顺序;尝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议论文结构从总分、并列、层推、对照等方面考虑;)。

9、段数恰当,一般一页3段左右;句、段衔接自然;练习写过渡句、过渡段。

10、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美观、有头有尾(会应急结尾)、有中心、有重点(有详有略),观点一致、明确、正确。

11、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想象大胆、丰富、合理。

12、文意深刻,选材得当、有典型意义;有内涵、有意境。

13、修饰得当(想办法改句: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反复、反语、引用、谐音、设问、对偶、借代、双关、顶针、委婉等,让文章更耐读;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引用、描述等,让文章更详实可信;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还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委婉暗示、场面描写等。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写出与众不同之处。初绚烂后平淡。)(尝试学习教材同类文章的写作手法)。

14、开头结尾新颖、有意味;练习总起、开门见山、环境烘托、设置悬念、对比、映衬、倒叙等作文开篇技巧;练习总结、拓展、升华、号召、警句、点名主旨、画龙点睛、照应题目、呼应开头、追问等作文结尾技巧(开头结尾要适当修饰和恰当用上修辞手法,成为文章的亮点)。

15、努力运用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对联、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好词、成语(刻意从教材及课外书、词典、网上去寻章摘句;学习研究和选用近义词)。

四、口语交际教学

1、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等。

3、口语交际答题应坚持: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围绕中心、说得有道理(健康、不离题)、有问必答、注意礼貌用语和标点符号、写到最后一行。

五、综合性学习教学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三、分年级教学建议

在“分版块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分年级作如下补充强调。

一上

1、学习习惯:一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二是爱惜学习用品。应抓好:(1)于细微处抓起,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2)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并注意与各科教师、家长密切合作,齐抓共管。

2、识字写字:引导学生坚持书空,适当讲解字理,灵活运用歌谣和字谜,把汉字教得更生动有趣。写字只能用铅笔在田字格里书写。

3、汉语拼音: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学会收集、编撰各种拼读的顺口溜和歌诀;人人过关。

4、课文:指导学生指读,读准字音,熟读成诵。适当指导停顿。

5、写话:强调“写话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敢于下笔。一下

1、学习习惯: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教师检查评价的重点,不是谁写得快、写得对,而是谁的姿势最规范,书写最工整,要花时间矫正不正确的姿势,矫正不正确的握笔。

2、识字:“遵循“先自学而后教”,重视利用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帮助学生分析字理,树立形声字意识。

3、写字: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做到人人用眼卫生,个个读写姿势正确。讲求写字的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规范标准把字写好,做到笔笔到位,字字工整。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坚持书空。

4、阅读教学:加强认读,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二上

1、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下

1、继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良好习惯。

2、查字典: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的整体结构,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

3、识字:更丰富地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写字:只用铅笔,不用圆珠笔和钢笔书写。

5、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尝试默读、复述。

三上

1、习惯: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习惯。

2、写字:练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不用铅笔和圆珠笔。

3、阅读:进行分析自然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学习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开始培养略读能力。

4、习作: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实话,对自己负责。”能写出心里想说的话即可,坚决地以鼓励为主,避免一开始就对学生从技巧上高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高深莫测,敬而远之;内容上导向胡编乱造,套话空话,言不由衷,削弱表达欲望。同时指导好作文的一般习惯:如标点占格、分段提行、题目居中等。

三下

1、习惯:着力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提出预习和复习的方法。预习六步:理解题目;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文章顺序;圈出生字新词,勾画疑难地方;给文后的生字注音组词;完成练习册上基础题。复习十步:读课文内容;看文后题;生字;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背诵篇目;练习册;构思作文;其他资料;试卷(读、背、练——在试卷上重写错题)。

2、习作:学习写看图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合理发挥想象。积极尝试即兴作文、命题作文、前作文,不断丰富他们有关写作素材、语言材料、认知与表述 7 经验的储备,让学生觉得作文有话可写,以保护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指导作文技巧。尝试让学生间互相修改、评阅习作,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口语交际:做到说话得体,举止大方。

四上

1、习惯:学会选择书和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的读书方法,能做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2、阅读:联系上下文课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习作:可以开始统一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和表情达意的作文技巧,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互相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4、口语交际:学习用幽默、机智、优美、有感情的语言打动他人。

四下

1、习惯:养成读书看报,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日记宜长短自由,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周记选材要典型,提倡写得越多越好,可适当加强题目引导。读书笔记方式要灵活,可采取提纲式;批注式;摘抄式(注明摘自哪里);概括式;剪贴式;读后感等形式。

2、阅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较长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3、习作: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和顿号。

4、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上

1、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阅读:第三学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 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写作修养。开始培养学生浏览能力。

3、习作: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五下

1、阅读:着力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做圈点批注。能利用教材上的印刷空白,及时将自己的疑惑、体会、思考、不解等流注笔端,记载下来,与他人交流、探讨。

2、习作: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弄懂句意内涵外,还应有机地引导体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独特方法,学会从句式、段式、文章布局、立意等方面进行仿写。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捕捉训练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练笔。如围绕一个主题,用上相关词语;围绕一个中心词,进行片断的细节描写等等,将场景写生动、写具体。

六上

1、写字:正确、规范、整洁、入体。

2、阅读: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3、习作:由 “模仿起步”转变为“借鉴、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帮助学生选择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教师应该熟悉《文学概论》。

5、口语交际。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六下

1、阅读:重视朗读、背诵、复述。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强化文章结构意识。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

2、习作:学以致用,强化积累,抓好作文教学技巧的第14、15条,使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建议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按照教研室提倡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思路进行目标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2.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4.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可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5.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6.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环节的构建都要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时要做到:每一环节针对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结构严谨,教学语言简洁,教学状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1.课堂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规范,要及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说理习惯。

3.课堂实施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集中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课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4.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运用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直观的图像、实物、语言、情境、阅读、思考、质疑、研讨、提示、操作、实践、练习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交替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实行科学分组,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要让多数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反思。6.恰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7.重视反馈与矫正方法的研究,要把教学中的“反馈—矫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师生都要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1.作业设计要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要合理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以求作业的实效性。

2.课堂作业每周1—2次,每次作业量不得低于一页作业纸的三分之一,每学期作业总次数不少于30次。

3.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4.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5.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定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四)质量检测与评价

各单位要扎实做好单元检测工作,充分发挥检测的反馈矫正作用,及时发现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努力实现学校间、班级间的共同提高,避免薄弱学校、薄弱班级情况的出现,促进各学校、各班级间的均衡发展。1.教学质量检测命题要进一步科学、规范。检测命题要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试题内容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学好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小学数学考试的时间低年级一般为40分钟,中高年级为60分钟,评价一般采取成绩+等级+评语的方法。2.建立学校的单元检测试题资源库,不断提高试题质量。试题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要有一部分体现思维含量,考察孩子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体系的题目。命题难度大体应按7:2:1的比例设计,即基础知识占70%,综合能力知识占20%,能力拓展类的题目占10%,这类题目也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知识范围。

3.做好检测的组织工作,增强检测的有效性。检测结果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4.要备好试卷讲评课,增强讲评效果。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改进课堂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师生教与学的情趣、品质、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实现师生的人生价值和完善人格为根本目标,教学研究的方式有理论学习、座谈讨论、专题研究、课题实验、观摩课研讨、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经验交流等。

1.进一步加强市级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促进城区和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学校要组织骨干力量,建设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单元检测试题及微课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学科课程资源库,力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凸显学校水平。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潍坊教科院倡导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相关实施策略,改进教学目标的叙写,改进评价机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2.各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年级段选取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进行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改进、教师发展提升、经验积累等,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价值追求的理想课堂。

3.加强单元合作备课研究。各年级学科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对单元教学内容教法设计、学习模块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的实施等诸多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确立本单元教学的基本策略。4.加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形成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办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各学校要积极探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注重算理教学,优化算法,进行数学学习专题的训练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各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关注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如猜想、联想、推理验证、提出问题与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等是重要的创新能力。从低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规划的习惯、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反思的习惯等,重视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7.各单位要积极组织课堂教学联校研讨活动,推介区域学校及教师的研究成果,推进区域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可以运用课堂观察技术,采取联校研讨的形式,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域骨干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时促进各学校课堂观察的深入研究,引领区域构建深层次的数学课堂。

江夏模拟区小学与初中英语衔接教学指导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