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指导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16-83562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3 16:52: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指导

谈小学生作文起步指导

邢台县西黄村小学王振江邮编054015

小学生起步作文,学生都认为难,感到无话可写。一说写作文同学们都有点“谈虎色变”的感觉。其实写作文主要是“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只要具备了这两点,那么步入作文的门槛也就轻松自如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已初步能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能够写简短的片段了。但由于学生缺乏劳动、生活、学习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遇事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一说写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犯了难。针对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积累的体会总结了几点,以供大家商榷。

一、把写作有意识渗透到对学生的随机谈话地中去。

“我手写我心”只要是心里能想的到,就有可能写出来。学生心理能想到的东西,莫过于学生亲自做过的事情。星期天学生可能会做很多事情或更多的游戏。但能否把做过的事情用文字表达明白,这就要看老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师:星期天你在家里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能找出一件说一说吗?可能有些学生一俩句话就把事情说完了。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如一位学生这样描述星期天的事情生:星期天我和妈妈到地里清理玉米秆。师:你是怎样清理的呢?生:妈妈用镐头刨,我用镰刀削。把弄下来的玉米秆捡到地边。师:为什么不它烧掉呢?生:焚烧秸秆是一种违法行为。村子里,道路边到处都悬挂着标语,提醒人们,严禁焚烧秸秆,避免发生火灾,污染

环境。师:你说的的很好,你真是个留心的孩子。师:和妈妈在一起干活觉得累吗?生:刚开始我干了一会儿就想坐下休息一下。再看看妈妈那一脸的汗水,没有一点累的样子,我也觉得不累了。是啊,妈妈的整日劳作,从没有说过累,不就是为了供我们上学,过上好日子吗,今天我只是替她分担了一丁点事情。我怎么能说累呢?师:好你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体验的很深刻,你能把我们刚才的谈话整理一下吗?生整理如下。

春耕的时候到了,地里的玉米秆还没有清理掉。妈妈要去清理玉米秆,我说也要去,妈妈说:“你在家里看门,写作业吧。”我说:“不,我要去帮妈妈干活。”

来到地边一看,整块的玉米秆一点也没有动,我开始有点儿后悔了。妈妈什么也没有说,挽起衣袖干了起来,刚干了一会儿我就想坐下来休息,再看看妈妈的一脸的汗水,显不出一点儿累的样子,我也不觉得累了。我心想:妈妈整日的劳作,从来也没有说过累,目的就是让我们孩子生活好一点儿,我今天帮妈妈干一丁点儿事情怎么能说累呢。

我试探地问妈妈:“妈妈我们不如把刨下来的玉米秆烧掉算了。妈妈突然大声训斥道:胡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村子里,公路边悬挂的标语,禁止焚烧秸杆吗?我心想: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不懂呢。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安全第一,水火无情,大火会烧毁树木,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常识性的问题,想不到妈妈比我还有警惕性。

妈妈不单干活行,而且法律意识也很棒!

学生整理后的谈话既完整又清晰。虽然在整理过程中,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但大部分是学生真实的体验。利用这样的谈话方式去引导学生先说后写,使小学生的起步作文大有进展。学生初步认为写自己做过的事情就有东西可写了。

二、把对事物的留心观察渗透到写作文中去。

“观察”重在“留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留心”习惯,我才用多渠道,多方位的方法去激励他们做生活的留心人。一次我对学生说:“谁知道我们的教学楼从一楼到二楼共有几个台阶。”同学们你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于是我对大家说:“有些事情看似很简单,如果我们不留心去做这件事,那么再简单的事情我们也弄不清楚。因此我要告诉大家从现在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结合《第一朵杏花》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严谨态度的感悟,我让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对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植物生长的新情况。观察家里的小动物吃食、睡觉、活动、生病等情况。只要是学生用心观察的事情,就可以写,范围、题材不限,内容可长可短。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必须是自己亲身观察过的。

在批阅学生作品当中,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我放学回家边跳边唱地走进家门时,第一个迎接我的总是我家的小黑。但今天不知为什么一直看不见小黑呢。我连忙唤了几声:“小黑,小黑。”但还是没有一点动静,我急忙来到小黑睡觉的地方,发现小黑前腿并列伸直,头趴在前腿上,低垂着眼睛,眼睛周围还有很多眼屎。鼻尖也很干燥,尾巴平行地放在地上,我来到它身边,它看了我一眼又闭上了。

我给这位同学生的批语:你用心观察了事物,内容真实感人。

三、把对学会运用的生活常识渗透到写作中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深入生活学会生活,我们就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学生素质手册中对学生的劳动、生活和学习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学生每天都离不开生活,都在和生活打交道,但就是对劳动过、生活过和学习后的过程不会去总结和分析,更不会用书面的语言来表达,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这很难,一个“难”字当头就什么也不愿多想了。这就需要老师从引导技巧寻找切入口。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问道:“你会生活吗?你自己做过饭吗?生:“我泡过方便面,其他的同学都哈哈大笑。师:“你能说说如何泡方便面吗?”一个学生站起说到:“泡方便面分三步:一是将方便面袋子撕开,取出面块放入碗中。然后把开水冲入盛有方便面的碗中。将碗口用盖子盖住过五六分钟,将面搅一搅,再待上两三分钟,将包料放入碗中就可以使用了。说完后我对这位学生说到:“你说的真好,你把刚才叙述过程写下来。加上一个题目就是一片小作文。学生忽然明白道,原来作文并不可怕呀!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贴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

四、把充满童真、童趣的玩耍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儿童时代一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玩耍,在玩的过程中有时还能发挥出超常的想象力。可是兴趣过后很少有人想这件事,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合理的诱导方式去帮助学生梳理玩的过程,然后,并记录下来。同学们感到这样的作文好写,因为是自己经

历过的。

五、把“口语”训练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口语”是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培养交际能力的一门知识。综合学习中都安排了口语课,但往往有些教师对口语课不太重视,总认为孩子小说不出什么,等年级升高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其实是走入了一种误区,我的教学中很重视“口语”课,对“口语”课进行单独备课,提前备课。把“口语”课所设计的内容及早告诉学生,给他们留足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准备,告诉他们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访问、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口语”课上有东西可说,说的明白,表达的清楚。这样再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写作文主要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会观察了,会体验了,会思考了,老师只在逻辑表达上,内容形式上加以引导,那么小学生作文也就不再难了。

第二篇: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入门指导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入门指导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似乎成了“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文也成了“老大难”。因此,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低年级作文入门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开端,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与兴趣的关键时期。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潜心探索,特别是在低年级作文教学指导中,做到了“三个改变”,即:改变作文教学方式、改变作文的质量观、改变作文的评价方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入门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究其根源,我们发现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时作文写得好,语文分数就高,升学几率就大。教师和家长受功利性驱使,不得不盲目追求作文质量。长期以来,他们总是要求孩子作文内容要具体,立意要新颖,中心要突出,语言要简洁、优美,结构要合理。面对教师的高标准,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面对作文,他们感觉到的不是快乐的抒怀、自由的表达,而是畏难和焦虑,不愿意写,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怎样写才符合老师心目中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我们的小学生作文也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作文为儿童的生活服务,为儿童的表达思想,表达感情服务。让我们的孩子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一、教师要改变作文教学方式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作文写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了自己想说的话。而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说一句较完整的话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写文章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从小养成用笔说话的兴趣和习惯才最重要,至于内容、语言、结构方式、表达技巧应该是其次的东西。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六、七岁的孩子,就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形成“我写不出好作文”,“我不行”这样的烙印。要让学生不惧怕作文,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放低作文的要求,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和写。要象点燃火花那样燃起学生表达的兴趣。使学生想说,有说的愿望。因此,小语教学中低年级作文指导至关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中,作文入门我尝试着采用了模式型作文加说话训练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谓模式型作文,就是填空式作文。在小学生入学

后开始作文时,先给学生作文的骨架。让学生自己去填“血肉”。如我就让他们来写《我上小学了》。我给他们作文的骨架如下:“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我以前在(那个幼儿园上学),我现在在(哪个学校几年级几班)上学,我又认识了(哪些新老师、新同学)。如我又让他们写《我的家》,给他们作文的骨架是:我家住在(什么村,哪段、哪排、哪号),我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一写完,就分组轮读,选出本组最好的文章,派代表到讲台前朗读,教师适当进行点评,指出每篇被选“作文”的成功之处及不足,然后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作文的骨架越来越笼统,要求越越高。起初,让他们能按一定顺序填写出各个括号里的内容就可以了,以后,要求学生能够加以修饰、补充那就更好。经过一定时间的填空式作文的训练,学生便能按要求把内容流利地填进括号了,随后就可把填空式作文变成较抽象的说话训练的方式,说话训练的内容较之模式型作文的内容要丰富些、复杂些。如:讲一讲自己家里的人和事。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说说家里的人都是做什么的?有这样的家庭有什么感受,再进一步引导孩子说一说你最敬佩家里的哪个人,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比如学校有那些设施,最喜欢上什么课?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有什么特长?还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伴随着对校园生活的熟悉,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今天我发现”,“我最喜欢的xx课老师”等。教师要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无论学生说出什么、说的多少,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对明显的语病给予必要的疏导。学生说出的内容有时可能很幼稚,有时可能很离谱,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要放胆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尽量弯下腰来,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标准去衡量儿童的语言。

会说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之后,可向学生较陌生的领域拓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强,因此,让学生了解陌生实物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图,进行看图说话练习。有了模式型作文和说话训练的基础,一年级第二学期可要求他

们要说出各个图中的景色布局,还要求他们用一些好词语加以修饰,力求语言的精练、优美,这样训练了一年之久,学生一看到图就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一段话来。

对于已有了拼音和文字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则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即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文字记下来。如学期初,让学生说说假期里发生的事。听到的、看到的、家里的、学校的、外面的都可以说一说,再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先读给好朋友听一听,再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最后读给老师、同学听。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时机。如学了“秋天”一课,学生收集和制作了大量关于“秋天”的作品。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些作品。如:让学生准备一段解说词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先不评价谁的解说词准备的好,只让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解说词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通过比较你喜欢谁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表达的愿望和兴趣,而不是表达的质量。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文体。比如:根据课本提供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设计导游语。根据课文中的对话内容编写剧本。尝试用不同的文体表达相同的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言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淡化语言规范,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满足作文的成就感。

二、教师要改变作文的质量观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用一些范文,甚至用刊物上发表的“好作文”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我们的学生。这种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多数只能写一些涂鸦式的作文。因此,我们的教师不能把标准订得过高,要求也不能太死板。低年级段要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在训练时教师要预先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写什么、写多少、怎么写,教师不必做过高的要求。可能我们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在成人看来语句不通、表达不准确、甚至有很多

错别字,教师也不要太苛求。只要学生的表达能让别人大致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达到了低年级段作文的要求。

三、教师要改变作文的评价方式

以往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来阅读、评价,写上几句批语,甚至有的批语还很笼统,学生看里批语往往也是似懂非懂。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评价方式,使评价能够真正收到效果。

1、谈话式评价

教师利用课上、课下或其它机动时间,针对学生的作文采取面对面的谈话方式进行评价,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交换对作文的看法,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的观点。

2、对比式评价

教师提供一些内容相仿的作文让学生阅读,在对比中使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自觉的进行修改,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反思的能力。

3、诊断式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字、词、句、篇、结构、手法等方面逐一分析诊断,划出用的好的词语,找出自己认为很精彩的句子,哪里用了拟人,哪里用了打比方„„等等,通过自我诊断,发现问题,自我修正,自我提高。

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还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逐渐感悟、理解课文的语言,结构方式和写作技巧。除此之外,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也是指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方法。作文是心灵的表达,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除作文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大胆的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写出有见解、有个性的作文来。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写字指导心得体会

小学低年级写字指导心得体会

城西中心小学

谢明玉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更是抓写字姿势,写字技巧,写字速度的关键期。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也会从中得到熏陶。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认为,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还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课上板书和批阅作业时,要写规范字,不仅做到书写认真、端正,而且必须起笔、运笔也要规范,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切实能够起到表率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画、钩、挑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笔画灵动活泼、结构错落有致,形体匀称和谐,因此我认为要写好汉字,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和对写字的兴趣,让学生把心里对美的理解和向往流淌在笔端。比如,在课前展示书法家的作品;展示优美的汉字图片;播放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如“王羲之与墨池”、“怀素芭蕉练字”„„这些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刻苦练字的愿望。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基本笔画。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

2.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3.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写好汉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

四、保证练习时间,因材施教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成绩好的,完成作业速度较快、质量高的学生,我让他们两天练习一篇关于古诗或者文章段落的硬笔书法。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会动脑筋思考字形结构,布局疏密,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于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我让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保证质量,再求数量。由于采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使他们的信心增强了,写字的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我们班很多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坚持练习,汉字书写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写字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持之以恒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视写字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增强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小学阶段的写字指导的教学。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规定阅读时间

1、每周两节的统一阅读课。

2、每周一个下午的阅览室自由阅读。

3、一天在校的三读

①诵读:每天早读30分钟的师生共同阅读;每天上午第一节语文课前3-5分钟大声诵古诗说名著时间。

②听读:周一至周五早上到校后和大课间,广播站为学生读儿童文学作品、名著等。

③默读: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20分钟的自主阅读;每天下午课外活动的30分钟的自由阅读。

4、每晚一次的家庭阅读

总之,通过开展“书香班级”读书工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好书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几句话不但提出了九年义务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目标,概括出了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巨大影响,而且指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靠大量阅读。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语文课是很难完成阅读任务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低年级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抓住开读的最佳时段,培养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低年级开设阅读指导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如何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指导课。

一、铺设过渡阶梯 引导儿童顺利起步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获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汉语的读与写,必须有2000左右的识字量作为基本条件。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开设阅读课,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和巩固常用汉字,扩大识字量。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参观,亲自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其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讲。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欢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和有关书的格言,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

3.听。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也可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二、教给读书方法 帮助儿童学会读书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应该遵循“五步读书法”,做到“四个结合”。

五步读书法:

1.审题设疑。即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

2.粗读感知。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

3.细读理解。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4.诵读积累。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5.总结收获。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个结合”:

1.拼音与文字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2.文字与插图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3.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会默读以后,就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一是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4.阅读与笔记相结合。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出精读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但是,随着学生识字量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和学习的需要,教师也要教给略读和浏览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满足综合性学习以及其它学科学习的需要。

三、激发阅读兴趣 保持儿童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1.介绍读物激趣。在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变换形式激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

3.开展活动激趣。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推荐优秀读物 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

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自己还不能鉴别,因此,他们的读物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⑴ 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

⑵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

⑶ 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

⑷ 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等;

⑸ 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⑹ 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能很容易找到,为了体现自主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阅读。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新书发布角”,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喜欢的优秀读物。

此外,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开放性和时代性较强,需要补充丰富的课外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后,就安排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介绍宇航员生活的图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安排学生和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动物和植物,像这样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安排的很多,因此,为了配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其它学习活动,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爱好的不同,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以防学生选择读物时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五、指导读书笔记 丰富儿童语言积累

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始,主要以抄写型、听记型、摘抄型为主。前两种阅读笔记以教师读,学生听记、按原文抄写等形式为主,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指导;而摘抄型笔记则需要教师指导。因为低年级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较少,语感差,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摘抄,他们不得其法,可能会胡乱地摘抄,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就失去了摘抄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首先哪些内容需要摘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规定:带有生字的词语,可以巩固生字;学生口语表达中不规范的词语书中正确的表述,可以规范语言;描写人物、动物、景物的形状、声音、动作、色彩十分形象的词句,描写四季天气变化的语句,精彩片段以及成语、格言、警句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用来概括总结道理,对人有警示、启迪作用的语句,可以教育学生;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自然界等各方面的科学小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摘抄起来目标就很明确了。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摘抄的方法,学会摘抄,还可以采用集体示范法。以大家共同阅读的一篇或几篇文章为例,通过教师示范,讲清摘抄的理由。还可以运用比较法,把学生的摘抄笔记进行比较,通过教师讲评,使他们指导哪些词需要摘抄,哪些词则不需要摘抄。这样,通过反复的摘抄训练就能达到逐渐掌握摘抄方法的目的。

《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又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就是教育要抓住时机这个道理。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起步阶段阅读指导课的方法,抓住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段,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帮助每一名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心得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心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家伟人,都有喜好读书这一习惯,书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这也让我们领悟到: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具备较好的语文素质。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向学生精心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

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差,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的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而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要选择有益读物。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应当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以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推荐的读物最好是以名篇为主,因为,小学生的读书启蒙应当让小学生首先接触的是水平较高,趣味性较强,能引发好奇心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365夜故事》、《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向学生推荐的书一定要具有教育性,能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每年都按年段给每班学生购置不同的书籍。我协助班主任张老师在自己班级内开辟了一个“天天书吧”,每天可能从书吧中选借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每周我还会安排一节课外阅读专用课,让学生在那一节专用课中畅快地饱览。

二、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作为语文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并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他们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阅读兴趣高涨。我通常使用下列途径进行激趣。

1、故事激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晨会课,为学生讲述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时,故事讲到精彩的地方就嘎然而止。学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我就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学生读了课外书,自己也会讲故事了,我就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我经常在班内举行故事会,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作准备,他们会饶有兴致地把看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心中很有成就感。在全体同学的参与下,我们还评出了一批故事大王。这样,他们看书的兴致就很高,就能更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了。

2、榜样导行,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我还为孩子们讲古人凿壁借光的故事,鼓励他们利用自己良好的学习条件,多看有益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平时,我留心

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在课堂上读读

他们的读书笔记,从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交流、评比,促进学生多阅读,勤积累。

我经常组织学生围绕“最近看了什么书?得到了哪些收获?”进行交流。我建议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好书介绍给同学,放入班级的书吧让大家看。我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批注符号,边读边划边思考。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在阅读时,发现特别好的词句就摘抄下来。有空时,我还动员学生美化自己的摘抄本,画上几朵小花,几棵小草,也可以画上自己设计的图案。同学们的摘抄本和读书笔记定期进行评比,对优胜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奖励。我还利用学生家长会,把好的摘抄本在家长中进行传阅,这样,课外阅读、摘抄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长的带动下,同学们读书的兴趣更浓了。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看书报时,有时可以浏览一下,不必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经常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看书,我要求学生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决定是否要仔细阅读。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跳过去。但对于重点文章、精彩句段,我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我要求学生以朗读为主。充满感情地朗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眼、口、脑、耳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文章的美。我还要求学生熟读精彩句段并尽可能背诵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至关重要。教师可创造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行为动机和需要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须的东西。我常常要求学生读书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且边读边想。读时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地自己消除问号。碰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应虚心向别人请教。

读书时,养成多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轻易放过,借用工具书,参考书加以掌握、理解,提高自学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圈、点、划、写,一定能读出个中滋味。另外,读书应是日常要做的事。每个人应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具备较好的语文素质。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遨游在书海里快快长大,展翅飞翔!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指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