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共5篇)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16-57042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0 21:08: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新学期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课,但到后来却慢慢地走神,上课时总喜欢做点小动作。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课堂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兴趣了,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会新鲜感不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容量大,信息反馈快,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静画变为色彩鲜丽的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迅速的激发起来,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教师再运用配音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叙述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赋予了教学内容以感情色

彩,课堂的氛围开始变得声像并茂、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

教师如果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始终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渴求新知识的良好心理状态之中,可以说教师在上课伊始,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试想,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为何长期受少年儿童的欢迎而不衰呢?单纯从形式上说,它首先借助了电视的绚丽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以及直观有趣的动画这种手段。教师就应借鉴这种手段,刻意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这样的引入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征,又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以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

学习,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之中。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

人的某种爱好和追求,往往由于最初偶然成功的喜悦所鼓舞而开始的。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经常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知,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成功的喜悦心情,巩固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在教学“买文具”时,教师布置学生课下调查文具价格,课上摆出小柜台,学生自己开商店买东西,自主探索“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你买了几件?找回多少钱?”交流、汇报后师提出“你想买什么文具就在桌上用模拟人民币摆好。”到实物展台展示时,学生争先恐后上台,特别是想买6元5角的铅笔盒与9元8角的水彩笔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摆法,下课的铃声响了,许多小手还高高举着,急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摆法。就在这看、拿、想、说、换、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朱悦

摘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会使他忘记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会新鲜感不断。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课堂效率、激发、培养、巩固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新学期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课,但到后来却慢慢地走神,上课时总喜欢做点小动作。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课堂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兴趣了,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会新鲜感不断。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容量大,信息反馈快,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实验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静画变为色彩鲜丽的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迅速的激发起来,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教师再运用配音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叙述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赋予了教学内容以感情色彩,课堂的氛围开始变得声像并茂、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学生看到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个“演员”了。

教师如果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始终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渴求新知识的良好心理状态之中,可以说教师在上课伊始,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试想,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为何长期受少年儿童的欢迎而不衰呢?单纯从形式上说,它首先借助了电视的绚丽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以及直观有趣的动画这种手段。教师就应借鉴这种手段,刻意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一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在教学的开始制作了一组礼物的图片。上课开始时,我出示课件,来让学生猜礼物,学生很感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礼物,并说出这些礼物出现的规律,月饼、蛋糕和书是怎样出现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这样的引入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如,教学“基数序数”的意义时,学生往往不理解序数的意

义,搞不清基数序数的区别,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上的插图设计成了课件即学生喜欢听得动画故事来教学。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了生动的画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爷爷经常到河边钓鱼,有一次他钓了很多很多的鱼,他把鱼穿在了一起拿着回家,路上碰见了一只小花猫,小花猫看见老爷爷拿着这么多的鱼,馋的直流口水,便对老爷爷说:“老爷爷给我一条鱼吃吧?”老爷爷听后知道小花猫平时不爱学习,便想趁这个机会考考它,于是说,我的鱼都穿在了一起,你如果找出从左往右数的第7条鱼,并在它的上面画个圆圈,我就把这条鱼给你;你如果再把从左边起的7条鱼用线圈起来,我就把这7条鱼全给你。小花猫听了,想啊想啊,可怎么也想不出,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他找出来吗?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看活泼生动的画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真正明白了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这个过程通过电脑的动画声像效果,创设了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在教学第四册“图形与位置”一课时,我先出示一棵拟人化的大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相处得很好,每天小动物们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们讲故事。瞧,今天来了哪些小动物?”师边说边拿出做好的小鸟、小松鼠、小兔的硬纸片,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座位,学生抢着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之启发学生说出小兔为什么在树下,并提出:“谁能根据三只小动物在树的不同位置,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的公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征,又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以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之中。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

人的某种爱好和追求,往往由于最初偶然成功的喜悦所鼓舞而开始的。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经常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知,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执教《5的倍数特征》一节时,我先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指出5的倍数也有自己的特征,你能想办法找到这一特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这一问,使学生立即激起了探究这一特征的欲望,当他们发现这一特征后,他们深信自己也能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又都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种成功的喜悦心情,巩固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再如:在教学“买文具”时,教师布置学生课下调查文具价格,课上摆出小柜台,学生自己开商店买东西,自主探索“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你买了几件?找回多少钱?”交流、汇报后师提出“你想买什么文具就在桌上用模拟人民币摆好。”到实物展台展示时,学生争先恐后上台,特别是想买6元5角的铅笔盒与9元8角的水彩笔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摆法,下课的铃声响了,许多小手还高高举着,急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摆法。就在这看、拿、想、说、换、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朱悦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

第三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提要: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本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阐述要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五、利用课外延伸,发展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文: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以兴趣为基础,并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 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它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在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困难的要求,学生本身是问题情境的一个成分,不能由教师把问题情境“转交给”学生,而是需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己认清、发现解决问题的障碍,产生想要排除障碍的欲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如图)我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学生就说是直角三角形,再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学生很“自然”地说是锐角三角形。我揭去盖着的纸,一看,不对了,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刚才看到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就可以断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却不能断定是锐角三角形?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产生了探究的心理。于是,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发现了:“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因此只看到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不能断定它是锐角三角形。”一个疑问解决了。

“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锐角,为什么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我又提出了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再一次使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我进一步指出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也就是两个内角和要小于180°。这就引发了三角形内角和问题,通过试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往往容易使学生疲劳,丧失信心,学习兴趣都被压抑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眼,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例如教学“平均数”,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平均数”概念,但“平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数值,学生不易理解。我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2根小棒,分成三堆放在桌子上,每堆根数分别为3、7、2,再要求学生把根数不相等的三堆小棒,设法移动一下,使每堆小棒的根数相等。这时学生都个个跃跃欲试,或是从第二堆7根小棒中拿出2根放到第三堆里,再拿出1根放到第一堆,得出每堆4根;或是先把三堆小棒合起来,在平均分成三堆等等。通过操作,使学生领悟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几个不相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等办法,使他们变成相等的数,为建立“平均数”概念积累感性材料。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一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的时候,就会体验到只有相对的两个长方形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次,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的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根木条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的木条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对长方体棱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尽情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

例如教学“利息”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任务:

1、到附近的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所调查一下存款的利率和国债的利率;

2、询问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所的叔叔阿姨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之间的差别;

3、做一次尝试:用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存一次款,并了解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

再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入时,提出:“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知道这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知道是否适合你穿;公安人员从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由此引入课题。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例如教学“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桌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

又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导入时,我出示两组题,男、女生各算一组,比赛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第一组(男声做)第二组(女生做)

268-25-75 286-(25+75)

726-56-144 726-(56+144)

945-248-252 945-(248+252)

这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不过在动笔计算的过程中,女生做得很快,男同学都很慢。部分先做完的男生很不服气地开始找原因;女同学的题目计算起来简便,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得和是整百数,一个数减去整百数当然比较方便。此时,女生也承认自己做的题比较简单。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组前后对应的两题虽然算法不一样,但结果却相同,中间可用“=”相连,我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大胆猜测:这里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课题由此引出。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的情境之中。

五、利用课外延伸,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密切配合、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完“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我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味精,一袋食盐,一袋大米,一条鱼,一个鸡蛋,一个西瓜,一台电脑。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能够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还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再如,讲完“圆的周长”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给学校的圆形花坛围上篱笆,请你算一算,得需要多长的篱笆?”学生课后要去找工具测量,才能完成这个作业。这样的作业,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到新鲜,愿意去做,学习兴趣得到了发展。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数学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P247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P96-97、《小学数学教学研究》P203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

姓 名:刘石坤

单 位:曲靖市师宗县大舍中学

联系电话:***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

从教育理论方面来说,教与学是双边的课堂活动。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辛勤付出,学生们也要完全地接收消化,这样,教与学才能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讲课不清不楚,再好学的学生也很难学好的。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极其少数的,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会发现,不是教师的课讲得不清楚,不明白,而是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引不起学生对你所授的课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职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生上课你有你讲,他有他睡,或者开小差,就是不听,这样必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么才能深深地吸引职业中学的学生对你所授课的学习兴趣呢?我想,最关键是让学生感觉在享受学习,而不是被逼学习,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下,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方法:

一、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我的方法是多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讲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学到知识,在笑声中学有所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一些幽默的词汇和灵感了。同时,在课堂上碰到学生的违纪现象,我会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效果也挺不错的。例如,有次“五一”节放假回来上课时,我发现授课班的一些学生上课没有精神,有的趴在台上睡觉,有的眼睛定在前方某处,想入非非,精神不能集中。可能由于学生在放假回家时玩得较晚,导致没有精神上课吧。一般地,我们的处理方法可能是点名批评一顿,或者,干脆叫他们站起来听课。我个人就不太喜欢用这个方法。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容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的对立面。学生如果对一个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那么这个教师的课讲得再好,他也不喜欢听了。我的方法是先叫同学把所有睡觉的学生都弄醒了,然后,我就说:“对面的男孩、女孩看过来,不要开小差”,借用学生们喜欢听的一首流行曲的歌词,幽上一默。这时,所有学生都笑起来,之后,睡觉的学生都清醒了,上课走神的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不是而回过神来认真听课。平时上课,特别是职中班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我会碰到许多类似的违纪现象,我都坚持用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我的这种方法是有理论依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神经如果受了刺激,就很难再有困意了。这样的刺激包括:惊吓、兴奋、开心等。所以,我们适当地令学生开怀大笑,对消除学生的睡意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这种方法又保存了学生的颜面,避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真是一举数得。慢慢地,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敬重心理,进而过渡到喜欢上你所授的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步步地提高了。另外,本人在讲授课程时喜欢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打比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形象的认识,例如,本人在授课时发觉学生求型如:“函数yxx1的定义域”这类题时,学生往往求完X≥0且X≠1时,不懂得用区间表示.我就教学生先把X≥0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我就说:X≥0是数轴上阴影部分,可以把X≠1看成一把刀,由于1是不能取的,我们把阴影部分看成一快“肥猪肉”,在X=1处一刀切下去,“肥猪肉就分成两块,一块就是0≤X<1,另一块就是X>1,用区间表示为:X0,11,

学生们被我生动的讲法引得笑起来。但在笑声之余,对所学内容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学生们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都会处理了。因此,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同和喜爱,因为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成。

二、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被调动起自觉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因而提高课堂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

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运用知识效果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之上。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如果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就难以产生兴趣。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归结到底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要用所学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取学有所得的满足感,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表现自己。如:听说训练、演讲、读写竞赛,在活动中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开辟专门栏目,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业,让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体会成功的欢乐,产生成就感,强化其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五、选题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题海战术”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暴露问题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题量及习题难度可以不一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题外,还有附加题或思考题,一般学生完成基本题即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努力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通过思考能解出全部或大部的题目给他们练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可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出一些明显的,通过努力能做的简易题,并注意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只要求他们基本能掌握识记目标,能模仿做简单的习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要“表扬少批评多”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学生由于受到我的批评,产生了逆反心理,为了表示抗议,竟然不做我布置在黑板上的练习题,我见了心里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让她做练习题的法子,这时恰好她的同桌说:“你怎么不做黑板上的作业?”我急中生智地抓住这个好时机,说:“怎么不做呢?她是在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怎么能做正确呢?”这个学生听了我说的话后,立即就取出了练习本解题了,这样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多表扬、少批评”,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

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也有答对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学生,很少批评、指责、挖苦、否定、杜绝“你太笨”、“弱智”等忌语,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盖滋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考试也是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凡是做教师的都知道,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盼考试,希望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都能显示他们的成绩,以致取得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称赞,以至家长的奖励等;而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就怕考试,不希望考试,因为怕考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乃至家长的训斥。教师要利用考试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考试包括形成性测试,章节测试,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同一班级的学生所考的试题可以不一样,通过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进入以成功为起点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去,对考试中反映出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老师要有扎实专业知识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到尽量多的成功感。

我觉得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知识要点,把纷乱繁杂的思维,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来。因此,学生每做完一题练习,我都要他们问问自己,从这道练习题,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我们该如何处理?引导学生找出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学生们的解题能力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这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学生越解出多一点的题目,就越对自己有信心,越能领略到解出题目的成功感,就越对数学感兴趣,我觉得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牢记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保证学生能学好数学。

第五篇: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小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十几年,有的年级已经重复了好几轮了,应该说对教材还是比较熟悉的,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我平时便自以为是的觉得只要备课充分些,就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可说实话常常有“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的感觉,往往是一节课下来,我们老师讲的很多,学生听的效率却不高。这让我越来越困惑了,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出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对自己很没信心,着急时难免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不爱学习,怎么教室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关注、讨论一阵子,却不在乎我这老师的讲课。于是乎,静下来的时候我想: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玩游戏,看漫画是那么的专注,可课堂上我们老师又是如此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一味批评学生,只会让孩子们更不喜欢上你的课。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这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我们知道注意是意识状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创设情境,找准注意的生长点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每一种注意都依赖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因此,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较长时间地集中,并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但我们不能总搞一些过时的东西,平时要多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例如我最近刚上的图形的放缩这个内容,一开始就出示课件,让学生找不同,因为学生这段时间经常传着看一些找不同的漫画书,学生顿时就来了兴致:看似相同,可总又哪边有些别扭呢?这样便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终于发现,原来虽然图案一样,但它们长、宽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不同。这样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将会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从而愉快、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课中探究新知,培养注意的持久性

心理资料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只能保持在5——20分钟左右,而学习数学知识又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所以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就会经常出现好动、听讲不认真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经常集中指向在一定的对象上。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大家不妨从以下几点试试:

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

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直观的教具、动作表演、多媒体演示等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种多样,这样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脑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中,让学生动手亲自摸一摸学具长方体与正方体,使他们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都相同,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身边的实物当教具,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可以随时提醒,并适时用他所熟悉的物品或能直接产生兴趣的东西去提他,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关键是吸引其注意力。投其所好的去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维持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和动态的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动静变化过程,在动中感知“相等”与“不等”,正确建立“等量”的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等式”的概念,再由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揭示方程的概念。最后由集合图的一系列变化,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多媒体最强烈的动态变化,刺激学生的知觉,使其清晰地认识到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这样教学概念既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数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丰富。作为教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有语言,增强语言艺术的魅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逻辑条理清楚,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恰当有趣的例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其次是我们教师肢体语言。根据内容起伏变化,不要平平淡淡、直叙其意。在举例时,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些“动作”有意识地、主动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要注重影响学生意志行为的外部因素,如:榜样、强化、学生之间关系等。学生好表现,喜欢受到教师、同学的表扬与鼓励。如:教师在课前表扬个别学生认真,其他学生就会马上向他学习,专心听老师讲课。教师在课堂上称赞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在以后的提问中,受到表扬的同学就会更积极回答问题。还可以大家一起拍手鼓励个别表现出色的同学,使学生因受到表扬、鼓励迅速集中注意力。

(五)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分心”情况时,我就会暂时停止讲课,形成无声刺激,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会因感觉不到老师声音而产生新的注意力。也可以给学生讲个小典故,既有教育意义又使学生注意力恢复。

(六)个别提醒法

当个别学生心不在焉而暗示他又起不到作用时,我会边点拨边走到该生身旁,或用手整理一下他的课本,或亲切依靠在他书桌旁边,或用手轻轻敲敲他的课本,提醒他应该把注意力收回到学习上来。

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除了以上讲的几点外,还需要我们教师有耐心和智慧去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因势利导去捕捉教学的时机,尽可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课后反思完善课堂质量

注意力集中不集中,要经常反思,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够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纠正和扭转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在那里,不足在那里,可以矫正自我,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做出优和差的比较。这样教师和学生通过反思,再互动反思后,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发现更多的契机。为新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关注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要在这方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付出很多辛勤劳动。我深知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所谓的经验往往只代表过去,而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困惑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不愧“人民教师”这四个字,为了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教育教学这门艺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共5篇)
TOP